敝帚自珍文言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敝帚自珍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敝帚自珍文言文范文1

一、借喻内涵和作用的具体分析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类型,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不过语句中不会出现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见下面几例。

例句1:邵所笑了一下,说,你讲的这罪人幡然悔改的故事满精彩,也满感人,可以拍进电视剧,也会让许多人感动,但对于我们……不起作用,我们不相信鳄鱼的眼泪。(尤凤伟《风铃》)

例句中用了“鳄鱼的眼泪”一词,属于借喻。小说主人公修脚工杜连福被误认为富人而遭绑架,他解脱后在派出所向绍姓所长说明情况,告诉对方自己通过交谈感化了绑匪,使绑匪意识到要知错改错,悬崖勒马。绍姓所长不认可杜连福的说法,表明立场说警察不相信。“鳄鱼的眼泪”一词源于西方谚语“shed crocodile tears”,是一个直译词。传说鳄鱼既凶猛残忍,又狡猾奸诈,它在吃人之前会流下虚伪的眼泪,今人常用来比喻伪善和虚伪。此处使用“鳄鱼的眼泪”喻体来代替“绑匪表态悔过罢手”的本体,一方面形象贴切,另一方面也符合邵所的人物性格。小说中杜连福没有什么文化,邵所在他眼中是个有知识有权威的人,在之前两人的争论中,杜连福认为邵所精通法律条文,便不再坚持己见继续争执了。这里邵所又说了一句读者明白而杜连福不怎么懂的谚语,有利于贯通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

例句2:进了城,还是一路的红旗,“欢迎,欢迎”,但是看不见一般居民,只看见无数士兵骑着马,背着枪,也有步行的。此外只有卖烧烤肉的摊子,十步一处,二十步一处,把一条东门大街变成了兵士们的临时食堂。穿过临时食堂,我这步行一百多里的旅客到家了。(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例句中,传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历尽艰辛回到家乡,然而家乡也不安定,群聚着丘八们。作者用了一个暗喻句:“把一条东门大街变成了兵士们的临时食堂。”本体为挤满了兵士和买烤肉的摊子,喻体为“临时食堂”,喻词为“变成”。在后一句中,仅出现了喻体,所以“穿过临时食堂,我这步行一百多里的旅客到家了”一句是借喻句。

例句3: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难以愈和。冬的黑子出现了。(冯骥才《逼来的春天》)

该例中,春季将至,一连多天的日晒让部分冰面坍塌,作者欢喜于从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欣慰于春天的终将来临,一改之前的失望和失落,他愉快地把冰洞比喻成“冬的伤口”和更具期盼感的“冬的黑子”。黑子本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作者以此借喻初露的冰洞是天气渐暖、冰层渐消的一种征兆,意味深长。

例句4:边上的戴圆一坐稳就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他却没有睡意,红色高棉、波尔布特等词语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旋,那个有着神秘微笑的国度,却在上世纪产生了一个如此残暴的撒旦,不知那片土地上现在还有没有血腥味?(金问渔《裸死》)

例句中“撒旦”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中是一个魔王,说他时常诱惑人类犯罪作恶,专跟神和人类为敌。小说中夏九日去柬埔寨寻商机办企业,却对该国的社会环境怀有疑虑,特别是20世纪波尔布特发动的红色高棉运动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文中没有重复用一个较为生僻的“波尔布特”之名,而是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喻体“撒旦”来指称,更加形象,也更加务实。试想此处如果再用一些具体姓名如波尔布特、农谢、英沙里等,不仅会损害阅读,也会使小说文本趋于理性化严肃化,使读者产生方向错误的阅读期待。

二、借代内涵和作用的具体分析

借代手法又称为“换名”,在语句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以使人或事物的形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其中用来替代的名称叫“借体”,被替代的名称叫“本体”,见下面几例。

例句5:我凭什么能够上学呢?用费的一大部分是由季鹰哥们支出的。他们不时提醒我:这笔钱是要一个一个地偿还的,他们也指出最初只说是上完小学就行,现在不是已经上完小学了吗?(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例句6:进入中学部,我们除了中文、英文以外,还得重行学习算术,这是用英文教的,此外还得学习希腊、罗马和美国的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朱东润《朱东润自传》)

前一例中,传主家境贫穷,能去上海上学靠的是远亲季鹰哥、遗生一家等的帮助,然而季鹰哥本意也不是要资助传主上学的,而是因为传主成绩好,请他来替遗生做入学考试的。可考场中传主和遗生声息不能想通,以至传主考取,遗生落榜。例句用“季鹰哥们”来指代那些资助他上学的远亲,是用一个主要人物来代表全体,资助人既非真心全意,以赋法将其一一列举出来表示强调也就无甚意义了。

在后一例中,传主身处旧时代,在殖民地习气严重的南洋公学读书学习,“英文固然要读英文课本,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也要读英文课本,特别是那些外国教科书又没有替中国留下什么体面。例如我们读地理,不须注意中国有些什么省,可是美国的那些州,什么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必须记清,一个也不能忘。”例句中用“希腊、罗马和美国的内布拉斯加、伊利诺伊”来指代殖民地文化知识,不直接讲明,而用借代修辞来表现,语含讥刺,既可使殖民地文化知识这种抽象概念形象化,也照应了前文的有关内容,体现了传主对旧中国被殖民状况的哀痛和愤恨。

例句7:几张板桌,一架旧书,在上海时,塞来塞去,只觉得没地方塞的这些铜烂铁,一到了杭州,向三间连通的矮厅上一摆,看起来竟空空洞洞,象煞是沧海中间的几颗粟米了。(郁达夫《移家琐记》)

“铜烂铁”即“破铜烂铁”,字面意义是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因铜、铁是各种器物制造的常用材料,便常用来以材料代整体,泛指各种对象。例句中用“铜烂铁”代指前面提到的“几张板桌,一架旧书”,表明这些东西在作者眼中是无用的,多余的,然而后来搬入新居,便明显发现家里空空荡荡,过去的认识是错误的了。

例句8:告诉你一个秘密――黄浦江底下埋着一个藏宝箱,换算到今天可以值一个王思聪。(蔡骏《黄浦江上的白雪公主一夜》)

例句中所说的“王思聪”是总资产约4000亿元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因有钱而任性为公众熟知。这里以“王思聪”代指资产雄厚的人,用专称代泛称,整句话用直陈性的语言表述就是“黄浦江底下埋着一个价值连城的藏宝箱”。当然,在该语境中作者显然有着不以为意的心绪,因而把此词用成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商品。

三、借喻和借代的准确区分

合理运用借喻和借代,都能起到揭示特征、突出特点、生动形象的效果,然而二者还是很不一样的,其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使用条件。

借喻的使用基于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在前例中,例1的鳄鱼流泪与坏人悔改都是虚伪的,例2的“临时食堂”正是其时大街的传神写照,例3传递着春天讯息的冰洞恰似一个“伤口”,更似太阳活动的“黑子”,例4的“撒旦”和“波尔布特”都是凶残万恶的魔鬼。相似才能相通,才会有强烈的形象感。

再来看文言文中借喻手法的使用。

例9:求民之利而兴之,求民之害而除之,取所谓善而督民从之,取所谓不善而禁民蹈之,皆求诸人也;驳儒之所务,申、韩之敝帚也。(王夫之《宋论・太祖》)

全句大意为:追求对百姓有利的而加以兴建,寻求对百姓有害的而加以革除,拿来所谓的善而督促民众顺从它,拿来所谓的不善而禁止民众蹈行它,这都是求于他人;驳杂的儒生所务求的,不过是法家申不害、韩非子的破扫把而已。

在姜斋先生看来,做君主需权重、望隆、学夙、思洽,宋太祖赵匡胤由后周殿前都点检直接黄袍加身,并不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而他能够“求诸己”而养盛德,并不像驳杂儒生所坚持的那样“求诸人”。姜斋先生斥“驳儒”的观念是申不害、韩非子的“敝帚”,这是借喻用法,其使用的条件是破旧的扫帚与迂腐的学说具有相似性,都是无用之物。今有成语“敝帚自珍”,即常用比喻义,喻东西虽然不好或不贵重,自己却很珍惜。

与借喻不同,借代的使用基于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因为有关联,所以可以用甲物代替乙物。如例句5、6,“季鹰哥”和“伊利诺伊”分别是本体“远亲”和“美国”的一部分,属于借体的真子集,例7的“铜烂铁”是日用物什的材料,例8的“王思聪”是有钱人的公众代表,都可以在本体和借体之间找到比较直接的相关性。

这里有一则古诗借代的例句。

例10: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此诗作于荆公任舒州通判的次年,诗人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表达了希望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轩冕”本为古代士大夫以上官员专属的车乘和冕服,因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故后常用以借指官位爵禄,如纳兰容若《与顾梁汾书》:“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

准确区分了借喻和借代辞格的各自特色,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使文章生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于阅读中学习辞格的过程中,可适当拿来学生习作中的语段,进行辞格点缀的示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将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实得更加务实、彻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