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评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评报告

测评报告范文1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1994年6月撤县设市,现辖7个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个发展区和182个行政村,*年末全市总人口56.4万人。

规划实施以来,宜城市抢抓加快发展机遇,按照宜城市委提出的“环境立市、工业强市、三产活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根据市情,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6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398元和3555元,比*年分别增长52.4%和46.5%。社会秩序稳定,各项配套改革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8%、70.8%、97%、96%和81.02%。

“*”以来,宜城市坚持实施“农业突出工业化,工业突出‘农’字化、三产突出人文化”的发展战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工业强市战略初见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商贸流通活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教育、卫生经费累计投入约4.5亿元,建成了一批文体设施和群众性活动场所,创作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文化作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市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参政议政

妇女的参政议政是妇女社会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自《规划》颁布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组织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女干部培养、选拔和女党员的发展,不断提高妇女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我市妇女的参政议政比例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发挥。

1、妇女参政水平有所提高。全市本届人大有女代表69人,占代表总数的29%。本届政协有女委员36人,所占比重为18.5%,从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性别组成看,妇女参政整体水平有一定提高。

2、妇女进入决策层人数稳中有升。至*年底,全市各级女领导干部人数为19人,占全部干部总数的7.7%,比*年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县处级女干部3人,占同职干部的比例为10%,上升了0.2个百分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00%,乡镇党政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干部,村委会、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重分别为33.02%和33.32%,女后备干部数量也有所增长。

3、女干部队伍不断扩大。至*年底,全市有干部10901人,其中女性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9%。

(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是妇女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独立、自我发展的基本保障和主要途径。“*”以来,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全市妇女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妇女从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层次有了提高,劳动权益得到保障,有力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1、妇女就业渠道拓宽,就业状况基本稳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社会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私营、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单位成为人们就业新的选择。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落实了一系列安置就业、解决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的文件和措施,拓宽了我市妇女就业领域。围绕妇女再就业,各级劳动、妇联、工会组织也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再就业技能培训,成立妇女再就业服务中心,安置下岗女职工。*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2.8万人,其中女性约占41.13%,与*年相比,绝对值虽然减少0.5万人,但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女性就业状况基本稳定。

2、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妇女权益保护不断增强。规划实施五年来,全市在继续贯彻执行《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的落实到位,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全市女性养老保险覆盖率占51%;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81.02%,比*年上升20个百分点。

(三)教育与培训

“*”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教育、妇联、劳动、组织等部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1、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切实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采取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办法,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大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发挥市级、城镇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带动城乡幼教事业的发展。

2、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基本实现性别均衡发展。“*”期间,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认真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确保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作好流动人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入学收费“一视同仁”政策。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女童入学,制止女童辍学,对农村纯女户、二女结扎户子女在升学上给予照顾,优先享受“两免一补”等政策,确保女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特殊教育、制定实行智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小学生就近入学等政策措施,保障了残疾儿童和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经过努力,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生为100%,男生为100%;小学六年巩固率100%,其中女生为100%,男生为100%;初中毛入学率98.83%,其中女生为96.50%,男生为96.83%,均已提前达到规划中期目标。全市“普九”教育已基本实现性别均等发展。

3、加大妇女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女性总体素质。我市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利用现有各类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扫盲经费,狠抓妇女扫盲教育工作,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妇女的特点,在城乡妇女中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年15岁以上女性识字率达95%。

(四)卫生与保健

母亲安全、儿童健康是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加强妇幼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各项医疗保健的权利,有效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的整体提高。

——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健全。目前我市拥有妇幼保健机构1个,兼有妇幼保健职能、设产科的医院6个,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配备率达100%。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满足城乡广大妇女需求的卫生保健网络。

——妇女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始终坚持倡导优生、优育,坚持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系统管理。*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0.37%,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达89.04%,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5.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较*年的98.19/10万下降到82.87/10万。

——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我市切实加强婴儿系统管理,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调研,有效地控制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我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29/10万和10.04/10万。通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计划免疫和合理营养成为婴幼儿早期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科学营养、规范管理和扎实有效的保健措施,为儿童素质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86%,比“九五”末下降3.02个百分点。

(五)法律保护与社会环境

妇女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必要的法律保护。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积极发挥各级妇儿工委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联合有关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了与之相应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机构,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同时,妇女儿童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1、法律保护网络健全。我市司法部门、妇联以“四五”普法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扩大宣传面,广泛宣传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反家庭暴力、反、反不法行为的社会氛围,在全市建立了34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中心小学以上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设立宜城市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工作站。五年来全市共办理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援助案件190件,写作诉状428件,提供法律咨询3141人次。

2、犯罪打击力度加大。五年来,我市各级公安、司法部门共破获案件17起,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9起。

3、福利事业重视程度提高。我市积极改善社会福利院建设,作好儿童收养和救助、教育工作,为孤残儿童、弃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成长条件。各级妇联、教育等部门单位广泛开展和贫困地区儿童手拉手活动,并于每年节日期间、深入福利院、困难职工、贫困农民家庭中,看望慰问贫困孤残儿童。

4、城市环境逐步优化。*年,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85%,农村改水受益率为6.12%,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4%,农村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妇女儿童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实施《规划》的措施保障机制

回顾我市实施《规划》的工作实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妇女儿童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是实施《规划》的根本保证。全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履行职能。市、镇两级政府都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升为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

2、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实行科学规范管理,是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我市加强了市妇儿工作机构的建设,妇女儿童工作机构日益健全,已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网络清晰的妇儿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充分保证了妇儿工委协调职能的有效发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着重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在实施两个规划中,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并多次召开妇儿工委工作会议,交流、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是落实《规划》各项目标的主要关健。《规划》涉及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内容广泛,指标较多,我市各成员单位明确规划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规范作用,积极主动配合《规划》实施工作,认真对照检查本部门系统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妇儿工作机构积极履行议事协调职能,切实承担起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发展的职责和任务,加强信息传递,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推进各成员单位加强协作,形成了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4、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倡导文明进步理念,为实施《规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围绕实施两个规划,全市有计划地组织了各种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动员社会各方积极支持两个规划的实施,全市通过举办实施两个规划骨干培训班和监测统计业务培训班,利用节日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咨询活动等,为实施《规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实现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阻碍

由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我市妇女儿童事业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两个《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1、孕产妇死亡率仍较高。*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98.19/10万,*年虽然下降到82.87/10万,仍处于高水平,特别是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力投入不足,边远乡村医疗设备简陋,专业人员知识缺乏,抢救技术偏低。

2、女性就业形式仍不乐观。下岗职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再就业难仍是当前影响妇女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市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女性受自身素质、择业观念、性别歧视等客观因素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女性比重高于男性,而在再就业过程中,因生理、技能、家庭等主客观因素,下岗女工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矛盾相当突出。不少用人用工单位招聘中性别歧视现象仍严重存在。

3、女干部的比例还不高。虽然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与《规划》要求相比较显得徘徊不前、突破不大,全市妇女参政工作还存在不平衡现象,个别乡镇女干部比例没有达标,正职女干部仍旧偏少,特别是在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女干部的重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科级女干部还基本难以做到年轻化、知识化。

4、全面开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面临困难。一是数据来源难以保障。一些重要监测指标由于现有的统计制度中没有分性别统计或者没有相应指标,或者有指标但无数据,或者有数据但数据质量不高,影响了监测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是部门配合程度还不够高。一些成员单位对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信息,数据不能实事求是,前后变动很大,影响了客观监测、评估工作的开展。

5、婚前体检大幅降低。自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以来,婚前体检已不作为结婚登记的必要手续,目前自愿进行婚前体检者的数量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结婚人员不愿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直线下降,全市目前婚前医学检查率仅为1.82%左右,与规划85%的目标差之千里。

五、实现规划目标的策略与措施

为促进《规划》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和妇女儿童事业的快速发展,确保两个《规划》目标能按期实现,应该针对性的制定以下策略与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认识。要继续大力宣传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规划》的实施对于促进妇女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其贯彻实施《规划》的自觉性。

测评报告范文2

大一,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那时候的我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害怕,其中夹杂着些许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以下是我对大一的自叙。

大一我参加了很多协会的面试,其中包括学生会。当然,结

果很不理想,在学生会的面试当中我失败了,感到很遗憾。协会当中我虽然也去面试了部门的干事,但是结局都一样。所以最后我只是有两个协会的会员头衔。而由于个人的原因,协会的活动我参加的很少,并没有给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带来太多的色彩。不过我还是去听过一些的讲座和报告,也参加了一些学校和学院举行的活动,如百年校庆开幕式,院运会等。其中感到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军训夭折了,那一两天的军训我觉得我还是有些收获的。

本来我大一的学习目标并不太高,而事实也是这样,我只求不挂科,这不是没有志向,而是个人觉得培养一些个人的兴趣才是大学的的目标,结果大一下学期挂了物理,一科我觉得最不可能挂的科目挂了,心里真的很不舒服,特别郁闷的是兴趣也没有养成多少,人变懒惰了。

而在生活上,有点纠结。毕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或多或少有点不适应。有一段时间自己身体很差,胃口特别不好,对学校的饭菜很反感。同时面对新的同学,总还有点不习惯,特别是这里的人很多人说粤语,令我很无奈,不过还是慢慢适应了。

总的来说,我的大一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我也没有像自己当初自我要求的那样表现,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也许是习惯了高中的那种高压迫,强制性的学习,对于大学的的宽松突然有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没有所谓的压力,似乎也没了动力。大一的我很失败,没有取得令我感到自豪的成就,似乎成了过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测评报告范文3

Gao Chunhong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Xi'an 710014,China)

摘要: 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为了解我校区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运用SCL―90对大一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并对342个有效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Abstrac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lth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premise of doing well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o know abou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we use SCL―90 to conduct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for freshmen,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342 valid samples.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测评 分析报告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evaluation;analysis report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49-02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生人群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以学制短、学历低为特征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名义上属于大学生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多重压力常造成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已成为热点。而国内不少的研究报告了某些职业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如职场白领、应届高考生、高校毕业生等,但对高职生这一应激程度较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心理测评,了解我校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总体状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1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协助受测者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评的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饮食与睡眠(该因子在本报告中不予统计)。适用于测查群体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以及不断进行跟踪观察。进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对09级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通信技术7个班共368名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剔除无效答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共342名学生,其中男生261名,女生81名。

2.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景,要求被测学生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完成整个问卷,测试时间为5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其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发送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回收有效率为92%,数据以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测试结果经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3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区大一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人18~29岁年龄组常模相比较,发现大一学生SCL-90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外,其它6项因子总均分都大于全国常人18~29年龄组常模(详见表1);经T检验,与全国常人18~29年龄组常模相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4项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p

分析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就业、恋爱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敏感群体。本调查对测试群体中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之间的比较,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群体被测试者在强迫症、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方面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对社会过分疑虑,体会到的人文关怀与自身需求间的差距较大,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尊重,因此极易产生敌对、猜疑情绪,一旦遇到生活事件容易冲动走极端。另外高职学生与异往的愿望也很迫切,但往往思想比较单纯简单,希望与异往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交往,而常常受到情感的困扰。综合各方面的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全面提高,尤其是在上述六个方面急待进一步提高。

4调查结论与对策

4.1 综合表2 SCL-90各因子问题检出率统计可以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敌对和强迫症状,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下是针对检出的前六位因子中的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提出的教育干预意见:

4.1.1 敌对:这里主要从三方面来反映受测者对人或事的异常敌对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其项目包括从厌烦的感觉、争执、损坏物品、直至争斗和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及愤怒等各个方面。该因子有问题者占总人数的20.17%,状态异常。表明该类学生的敌对性较强,难以宽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较容易激动,情绪暴躁,极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很可能会发展为有暴力行为。

建议:该类学生应加强自制力方面的训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要培养爱心及责任感,宽容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为自己积极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4.1.2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或相比较时感受到的不自在与自卑。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有自卑多疑、明显缺乏自信、难以交流与合作。该因子有问题者占总人数的14.91%,状态异常。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该类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显得心神不安,缺乏自信,存在对自己较为不良的消极暗示。

建议:该类学生应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扩大知识面,不断增长学识;教师也要为其创造机会,充分发挥该类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以增强该类学生的自信心。

4.2 结合对心理有异常学生的干预和辅导,面向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是:

4.2.1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充分利用报纸、橱窗栏、广播、校园网站,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加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向何人求助,并学会为自己疗伤,当同学出现心理障碍时,也有能力为他人化解心结。

4.2.2 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师资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让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班主任,应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手段,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理。

4.2.3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测查、一次复查,通过SCL-90量表等常用量表进行测量,以实现科学的管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通过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严重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邀约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4.2.4 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4.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示天赋和才华、宣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以同伴关系为主,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满足大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和安全的需要,并且还能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进而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中还发现,常有学生出现头昏、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可见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建议学院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辅导。整个学院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都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看待压力,及早走出心理困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黎凤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测评报告范文4

测评品牌:Jack Wolfskin

测评产品:60升/65升登山包

测评人信息

老马,退休工程师 ,具有10多年户外经历

测评场景

大别山徒步穿越,山涧、高地。

测评地点

大别山

测评时间

2011年9月15日—9月20日

测评过程

大别山位于安徽岳西县与霍山县交界处,海拔800—1700米,在徒步穿越的3天活动中,我们历经了老庙湾露营,冒雨穿越10里长坡的灌木丛林,登顶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后沿碎石路下降至汤家湾露营,又由马家河溯溪,铜锣尖结束上车。

以往用过不少品牌的登山包,此款给我的体会是:贴身、透气、舒适。由于背部可以调节长短,这样肩带与包的上下相对位置经调节后便可适应不同身材的人。

背包特别设计了水袋的肩头出口;胸扣还可作为口哨,都非常的实用。另外其防水性能较好,尤其是在山区早晨的水雾里,到处都是湿湿的,又用不上雨具,长时间后,衣服都湿了,但包里仍旧是干燥的。

测评总结

唯一的缺点便是登山仗安置不大方便,此款适合登雪山时使用冰镐插入。

测评人信息

木莓,户外媒体人及户外爱好者,具有3年户外经历。

测评场景

海拔3000米—4000米,山地,多雨。

测评地点

甘肃省甘南州扎尕那穿越

测评时间

2012年6月15日—6月20日

测评过程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这里山川连绵起伏,山地肥沃,大片牧区,牛羊成群。山地气候明显,早晚温差较大,且有一定海拔高度,但路况基本不错,景色奇美,气候也很舒适。

个人并不喜欢负重穿越、登山,所以对于背包的选择比较在意,此次特意试用了Jack Wolfskin65升的背包,出发前试了一下,感觉舒适度、背负系统以及透气性都还不错,所以在此次行进中选择它来陪我一路同行。穿越中背包的舒适与否是个重点,良好的性能,良好的面料,使我在时时变化的山地气候中,可以没有任何顾虑。

由于背部可以调节长短,因此可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人,女士也很适合用。另外就是背包的面料防水性能较好,尤其是在甘南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下雨天,冰雹天随时即现,有时行进中并未使用防雨罩,但即便突然雨水降落,也不用害怕背包会渗水进去。

再者顶包外侧、内侧空间都足够大,可随意放很多物品,也比较方便取放。另外外侧还有个不小的外兜,很是适合我这种零碎物品多、零食多的人。

测评总结

测评报告范文5

我院对“两纲”中妇女、儿童保健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监测、评估、分析,以便掌握大安区妇女儿童保健发展趋势,为“两纲”指标的终期评估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0~2005年大安区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妇幼保健统计年报表。

1.2 方法

参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四川妇女发展纲要》、《四川儿童发展纲要》、自贡市实施《自贡妇女发展纲要、自贡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卫生目标监测方案,对上报数字监测评估,报表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幼保健人员承担,进行层层审核,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妇女与健康

2.1.1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检查率、患病率和诊治率见表1

2.1.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1.2.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9/10万、0/10万、190.48/10万、142.78/10万、88.3/10万、96.56/10万;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2.86%。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再生障性贫血。

2.1.2 .2 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农村消毒接生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以上目标均已达到“两纲”目标。见表2

2.2 儿童与健康

2.2.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2.1.1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均为100%,2004年以来由于婚前医学检查不再是“强制、必须、”而是“知情、自愿”,因此2004年和200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1.72%、5.03%,距“两纲”目标要求甚远。

2.2.1.2 出生缺陷发生率。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37‰、9.34‰、15.06‰、14.26‰、13.10‰。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01年上升了39.8%,距四川省“两纲”目标9.2‰还有较大差距。

2.2.2 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2.1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5年婴儿死亡率为7.0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53.60%和47.98%,完成了“两纲”目标。见表3

2.2.2.2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000~2004年监测发生率为0。2005年发生1例,发生率为0.03‰,低于全省1‰的控制目标。

2.2.3 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2.2.3.1 5岁以下儿童中重营养不良患病率。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6.48%、5.6%、6.00%、6.85%、7.23%、7.85%。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7.85%,低于全省13.1%的控制目标。

2.2.3.2 出生低体重发生率。2000~2005年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2.97%、2.49%、3.67%、3.19%、2.47%、1.92%;2005年较2000年下降了35.35%。

2.2.3.3 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2001~2005年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89.45%、90.52%、90%、86%、89%。

2.2.3.4 儿童系统管理率。2000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2.72 %,2005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3.00 %,上升了0.34%,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

2.2.3.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2000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9.92%,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87.12%,下降了3.11 %,但达到了四川省“两纲”目标

2.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3.1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5年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8‰、0.59‰、0.17‰、0.36‰、0.23‰、0.51‰,完成了目标任务。

3 讨论

2001年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将新“两纲”监测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和“三网”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安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有较大提高,妇幼保健大部分指标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未达标的指标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妇女病普查率。

3.1 统计结果显示,大安区2001~2005年在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大安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方案、制度、职责,制定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通过实施“降消”工作,因此较好的完成了“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3.2 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明显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变为自愿后,2005年我区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5.03%,与四川省“两纲”目标相距甚远。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保健意识不够,许多患有不宜现阶段结婚生育的青年夫妇产下疾患儿童,影响了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婚检工作瘫痪归根结底应为支付问题。婚前检查本来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全民都能受益。所以婚检应属公共卫生范畴。在现阶段,群众意识和社会经济还未跟上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政府应为婚检买单。

3.3 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其原因

一是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二是漏报减少;三是否与婚前医学检查率低等。

3.4 妇女病普查率和诊治率偏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大多数厂矿企业破产、倒闭,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二是单位不重视女职工保健;三是妇女自身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四是由于计划生育部门每季度查孕检查,并规定必须在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检查,因此,造成妇女不原意进行妇科普查。要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各部门配合。建议由政府牵头,妇联、卫生局、计划生育、劳动局、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搞好妇女病普查工作。

参考文献

测评报告范文6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实施的范围、方法和重点,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同时也扩大了审计领域,完善了审计的职能。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在审计中的重要性,审计人员有着较一致的意见,而对于内部控制性质本身的认识却并非完全相同,

目前我国相关的审计准则尚未出台,国内常用的内部控制的概念是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使用的概念为蓝本产生的,199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等五个组织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所下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个定义是广泛的,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本文着重探讨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

2.内部控制的原则

为保证内部控制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内部控制的设立和运行一般应满足五项原则:即独立性原则、内部牵制原则、效率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反馈原则。

⑴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控制方和被控制方应该相互独立,即设置岗位时应使具有不相容职务性质的岗位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⑵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原则是指内部制度的设计必须使每项主要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个人去负责办理,使单独的个人或部门对任何一项或一组主要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内部牵制主要采取上下级纵向牵制,平行部门和人员间横向牵制以及交叉复核牵制等方式防范错弊和发现错弊。

⑶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内部控制应力求做到以较少的控制成本达到最大的控制成效,使各单位的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如果某项控制措施所用成本大于实施该项措施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则该项措施一般应当放弃。

⑷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系统论原理,单位内部控制是各种管理制度的有机集合体,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和相互关联的。内部控制与执行者形成内部控制系统,其中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

⑸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是控制论的基础,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应包含相对于信息流的“触发器”,当它接受到反馈的信息时,能够进行分析并启动相应的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的反馈作用能够保证单位对非正常现象及时作出控制和修正。

3.内部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要素。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有:

⑴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主要是指管理层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风格、授权和责任分配的方式、胜任能力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所起的作用。

⑵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各项制度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如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从事自己的业务:真实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用货币作计量单位进行正确计价;适时对经济业务的细节进行全面核算,将经济业务按照正确的会计期间加以划分和反映;财务报告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等情况。

⑶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其控制目标而建立的,通过程序、政策而实施的控制。包括业务的授权和核准控制、凭证的设置、流转与记录控制、帐册、报表、文件等资料的记录控制以及资产的收付存控制等。

⑷职责控制

职责控制是指对于组织内部的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以避免或减少错弊的发生。应当做到授权批准与执行分离,保管与记录分离,保管与清查分离,执行及记录与审计及稽核分离,牵制性相关帐户的记录相分离等。

⑸内部审核与审计控制内部审核是指财务主管或业务人员对会计记录等经济信息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其正确性的控制。如将资产和债务的实际数与帐存数进行核对;对相关的帐证、帐帐、帐表进行核对,并使用调节和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以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效性,防止程序控制中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疏忽和舞弊,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制度控制的系统性风险。审计控制一般是指内部审计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会计业务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它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它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控制路径和控制点

控制路径是指内部控制实现的过程,通常与业务循环相对应,每一项业务循环一般又以货币形式表现为特定的资金运动,因此控制路径也可以说是与资金流相对应的。控制点则是指在业务活动中必须加以重点控制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着发生错弊的可能性,所以在这些环节必须设计控制措施,以防止错弊的发生。一般控制点通常与资金状况的变动点相一致,而关键控制点一般则与资金流转过程中的权属变动点相对应。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系统是单位内部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要素的总和,这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就企业而言,从完全控制的观点来看,这一系统通常包括:行政管理控制、生产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供销管理控制、劳动管理控制、财会管理控制、情报信息反馈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等子系统。

制度基础审计是世界各国审计人员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审计方式,它是指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基础之上的一种审计方法。具体而言,它要对影响经济活动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测试和评价,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和改进办法,从而使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健全、有效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下,取得良好的预期结果。具有审计职能的组织机构(包括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具有规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制度基础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内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素,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客体。

制度基础审计以国家、政府管理机关、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所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指标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为审计依据,重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主要控制环节,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这种审计方式可以发现一些工作设置和工作程序中的错弊和不合理现象,进而可对相关问题实施审计并就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制度基础审计是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帐项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更高阶段。帐项审计是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对相关的帐目进行审核,以检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济业务量也日益增加,传统的帐项审计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大量的审计实践使审计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会计资料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直接受制于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的各项基础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采取了以对内控制度的测试与评价为内容的制度基础审计这种科学的现代审计方式。它是结合抽样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调查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步骤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不仅可评估内控制度的可靠程度及实施审计的风险程度,而且为实施审计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时制度基础审计也不同于以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风险基础审计,后者是在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后,着眼于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在可承受的误差范围内实质性测试或实施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水平。它使用了大量分析方法,且贯穿审计全过程。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即风险基础审计还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并未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程序在审计实践中已得到或将会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

三、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

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包括调查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评价总结五个步骤:

1.调查了解首先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综合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制度基础审计一般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的,倘若被审计单位没有内控制度或者内控制度缺项太多,是不宜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如果经过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一定的内控基础,便可作进一步较深入的调查了解。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询问和检测三种方法。观察就是指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察看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实际状况,如岗位分工、实物保管和作业流程等实际情况,并做好现场记录。

询问是指按照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向相关人员进行查询,并做好调查记录。检测是指实际人员根据需要对较为重要的内控制度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审阅记录。在调查了解完成以后,根据收集的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和汇总,以文字表述为主,辅以内控制度调查表和内控作业流程图,力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

2.初步评价为了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评价,首先需对适用于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系统的规范模型进行设定,设定的依据一是内控的各项原则,二是该单位的经济业务结构以及行业和单位的具体特征。然后将调查了解所得的实际内控情况与规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现状与模型之间在控制范围、控制路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对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规性作出初步的综合评判。初步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针对被审单位的内控现状有无必要对其全部或一部进行符合性测试。若其全部或一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一般不宜对这部分实施符合性测试:其一,经调查确认现存的某些内控制度与规范的内控模型的差异项目太多或差异程度太大,如果对其实施测试将承担极大的过度依赖风险。其二,从前期调查了解到,由于内控的虚弱,为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程度,在审计测试中将投入的工作量远大于实施审计中拟可减少的工作量。

3.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初步调查了解中已确定其存在且认为有

必要进行测试的那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实际有效程度的一种检测。在测试中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逐一加以检验,然后作出符合、不符合、以及符合程度好、较好、一般、较差等评价,一般应就符合率或不符合率等指标得出量化的结论。符合性测试的路径一般有两种选择:对业务流转范围较大,且各业务间关联性较强的单位可采用按业务流转路径来进行检测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的符合情况,即为横向型测试,这对一般的工商等企业单位较为适用;而对于业务点比较分散,工作职能与社会公众联系很紧密,更强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及人员的岗位责任的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可采用纵向型的测试,即可以职能部门为单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4.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按照内控制度符合程度的强弱,抽取不同的样本量,对其进行数量和金额方面的检测,检查它与正确值的偏差,符合性好的少抽,符合性差的多抽,然后根据对样本对象测试的结果推断总体、测定总体的差错率和抽样结果的可信任程度及评估对其实施审计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就测试对象而言,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应在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以内,而实质性测试的路径与前期符合性测试时所采用的路径相同。实质性测试的重点是内控制度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内控制度符合性较弱的一般控制点。

5.评价总结在完成了以上测试步骤以后,根据测试记录底稿和计算分析底稿可得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性的评价意见。

四、制度基础审计测试的主要内容

制度基础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测试则主要是指对与会计核算规程及会计核算对象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以下拟以工业企业为例,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对会计核算规程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

国家政策规定所有企业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管理特点,在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和对人员适当分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借贷记帐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正确核算和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内容,并加强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确保会计记录和财务资料正确可靠,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的审计监督,不仅能对经营管理工作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对会计内控制度中会计核算规程内控制度的测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分工情况的合理性进行测试

对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分工情况进行的测试,是通过检查会计核算机构及人员依法独立行使会计职能和落实会计准则及财务通则的情况,测试和了解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的分工是否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控原则。

2.对经济实体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情况进行测试

建立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是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所以强化对各项收入实现、费用构成及利润分配等核算办法的检查测试是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中:一、检查其是否建立相对稳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办法;

二、检查其核算工作是否正常合规,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要求,真实、合规地记录反映及核算有关的经济事项;

三、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等内容的审查,结合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工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测试会计核算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否起到应有的管理和控制作用。

3.、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环节的测试

与对经济业务流程的检查测试相类似,对会计核算流程的测试,关键是做好对几个重点内控环节的检查和测试,具体为:

一、通过对经济实体中构成会计核算内容的各项资料的取得与流转程序的测试,检查其是否符合授权批准及内部牵制等内控原则;

二、通过对“审核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业务是否受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的有效制约;

三、通过对“结算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事项是否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范的要求执行;

四、通过对“复核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否得到程序上的有效控制;

五、通过对“记帐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是否按照正确的帐务设置和“借贷记帐法”的规则执行;

六、通过对“财产清查环节”的测试,检查在会计期末是否正常定期地进行财产清点、帐实核对和帐务处理,以确定会计核算能否对会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七、通过对“分析环节”的测试,即通过对财会人员就会计核算的结果━━━━财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记录中相关数据所进行的静态的与动态的财务分析进行测试,检查其在财务分析环节中所反映的主体、途径、方法、内容和效果,分析评价企业在会计核算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和运用中,对于改善经营活动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是否起到应有的内部反馈和控制的效用。

(二)对与会计核算对象有关的内控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

1.对资产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1〉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的资产。其来源主要包括:购置、自行建造和投资人投入等。固定资产购建业务部门及基建、设备、机修、技术和会计等部门,一般应对以下的内控环节进行检查测试:

①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明确不同的授权批准权限。是否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年度预算和计划制度。

②固定资产投资是否由生产部门或其它被授权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编制购建计划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和项目预算书等书面文件,并经企业分管领导批准。

③是否由设备部门、基建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工作,在进行资产购建、工程承包或发包时是否经签订条款齐全的合法合同。

④固定资产竣工后,是否由独立的验收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和项目竣工结转通知单。会计部门结转时是否分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未予扣减。

⑤固定资产是否建立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各职能部门是否分设台帐和明细帐,并定期进行核对。

⑥是否有专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和大中修理工作;会计部门是否正确列支大修理费用;各职能部门接受外来修理劳务时是否签订合同。

⑦固定资产减少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或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并办理授权批准手续;固定资产调拨手续是否健全,并建立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

⑧是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编制盘点清单,形成书面报告,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封存和不需用等情况。对于具体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购置和固定资产处理两个关键环节。

⑴对购置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测试要点:

①测试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和预算,包括对专项工程和基本建设项目的购置预算控制是否合理、可行。

②测试购置预算控制中的职务分离制度是否落实。

③测试列入计划的购建项目是否有需求部门或单位的申请,并是否经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审核批准。

④测试固定资产购建的预算计划的制定是否有配套的资金渠道,是否存在项目已到,资金仍不落实的情况。

⑤测试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由生产、技术、工程财务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分头把关和审核。

⑥了解固定资产的购建预算计划和各单项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项目执行人(责任人)是否同审批人有重叠的情况。

⑵对处置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测试要点: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和内部转移。

①测试是否建立处置固定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并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处置权限。

②测试固定资产报废和转移是否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执行,报废处理是否经过技术鉴定,盘亏处理是否经过批准。

③检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将变价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作为单位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处理。

④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包括单位内部转移)检查其是否做好各部门间同步的登卡和登帐手续,是否按规定手续办理转移。可对固定资产转移项目的帐、卡、物实行抽查,以检查其符合制度的程度。同时检查其在会计核算中是否正确登记

和核算。

2〉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存货是企业拥有的,经过生产制造,最终以产品对外销售的在储备阶段和生产周转过程中的各类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包括原辅材料、备品备件、外发加工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在企业流转过程中一般经历采购、领用、生产制造、外发加工、完工入库、销售出库、期末盘点以及废次材料和半成品的处理等阶段。由于存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数额很大,因此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流动资产控制的重点之一。存货控制的流程一般分为:采购控制、外发加工控制、收货验收控制、完工成品控制和存货的计价、保管控制等环节。

⑴对存货采购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存货采购的内控制度,是否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合理的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授权范围、审批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在执行职务分离制度方面重点检查测试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请购计划的制订、会签、审定与请购计划的执行人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其二,采购业务的审批、经办、付款和核查等工作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其三,采购存货的经办人员与存货验收人员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

②检查使用部门是否按实际需要编制采购计划和填制请购单,计划部门和存货管理部门是否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对采购计划和请购单认真审核。

③检查采购部门是否按照被批准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财务部门是否对采购计划的资金运用加以预算控制。

④检查采购人员是否根据授权发出定单,检查购买大宗物资是否签订条款齐全、内容合格的购销合同。

⑤检查在存货采购过程中是否有限价采购制度,经济批量制度和对供货方的评审制度,以避免资金方面的缺损和过量资金的闲置,力求达到既满足生产周转需要又可降低资金占用的合理的动态平衡。

⑵对存货验收和存储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到货以后,是否由专门的部门组织验收,据实填制验收单和损溢报单。对数量短缺、质量不符等情况是否及时退货或索赔。

②技术部门对原辅材料和备件进货的质量和技术性能等是否有检测、验收制度。存储部门是否据实签收货物,填制入库单,登记台帐。是否将货物按类存放,填写标签。月末是否及时汇总并与采购部门核对已到和未到货物的清单,是否分类登记并定期清理在途物资。

⑶对存货发出控制的测试

①测试存货发出的手续是否完整,检查发出存货有无对方签收,有无审核制度。

②检查企业月末盘点制度是否落实,领而未用的材料月末是否办理假退料,销售退回的产品是否按制度规定进行验收登记和核算控制。

③检查是否定期清理生产部门退库的废料和边角余料。

④检查期末在产品的盘点制度是否完善,有无审核制度。

⑷对存货计价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存货计价核定的人员与执行存货收付的人员是否实行职务分离。

②检查会计部门是否依据审批文件、合同、验收单、入库单和发票等原始单据所记载的历史成本价对存货计价,登记凭证和帐簿。

③检查存货计价在采购环节中所形成的计划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异是否按时进行转帐处理。

④如果存货的单位定额成本(或单位计划成本)与单位实际成本差异较大(一般在10%以上)时是否予以及时调整,以保证成本核算与利润核算的准确性。

⑤检查企业在存货领用或发出时是否存在随意改变成本核算方法的情况。

⑸对外发加工材料控制的测试外发加工是指企业基于技术或经济上的考虑委托外单位对本单位提供的材料或半成品作进一步加工的业务。该业务涉及外协办、工艺技术、采购、仓储和会计等部门。

①审查是否建立外发加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明确授权范围和审批权限。

②检查是否实行外发加工业务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

③检查是否设立专门的外发加工的归口管理部门(如外协办等),是否有分管厂长对外协加工计划的审批控制制度。

④检查外协办是否根据授权签订外发加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书面通知采购和仓储部门备料。

⑤检查工艺技术部门是否提供加工方应遵循的零部件技术参数、原料定额和损耗定额等指标,并由技术部门定期检验与分析各类工艺技术定额的实行情况,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检查会计部门的加工费核定程序和结算方式是否按规定执行。

⑥检查外加工发货是否按批取得加工方的签收回单,仓储部门发料是否按“委托加工领料单”限额发料,做到计量准确,单据齐全,并办妥出门证手续。

⑦检查对于外发加工业务中发生的因签收回单手续不全造成的追索责任,是否明确负责人,是否存在相应的控制制度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⑧检查仓储部门在签收时是否填制“委托加工收料单”,是否有专职部门检验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掌握废次品率是否超标,并出具验收报告。会计部门是否按实收崐合格品数量支付加工费,对超定额、超废次品率的情况有无制约措施。

⑨检查外发加工材料和加工完成的材料制品是否建立台帐统一管理,是否有定期、逐批的核销控制。

⑩检查委托方是否定期派人去加工点盘点,将盘点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是否定期与加工方核对收发存数量。对盘盈、盘亏是否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3〉对应收帐款控制的测试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在对外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力等业务中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帐款,它是企业的外部债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有重要意义。对应收帐款控制的测试主要分为:应收帐款确立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核对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分析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调整的控制测试和应收帐款催讨的控制测试。以下对分析和催讨应收帐款这两个关键控制点的测试要点加以重点阐述。

⑴应收帐款分析的控制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对应收帐款帐户使用帐龄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欠款户欠款时间的长短,从中分析可能发生坏帐的可能性,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催款,加速资金周转。

②对欠款时间长的欠款户结合销售部门的业务经营控制和管理控制,测试销售合同的履约率,检查分析合同未履行的原因。测试企业对于大宗销售业务的购货方是否经过资信调查,在购销合同中是否订立有关违约责任等制约性条款。

③检查企业是否进行应收帐款总额变动分析和具体欠款户的欠款变动分析,并是否及时制订相应对策。

⑵对应收帐款组织回收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组织建立欠款催讨工作组,并制定催讨计划,对应收帐款中年限长、金额大、笔数多的客户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对其所欠款项进行催讨。

②检查对应收帐款欠款户是否建立债务人的一户一卡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债务人的债务发生和债务偿还等情况。

③检查单位是否在降低挂帐比率方面建立销售与帐款回收的经济责任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在制度上建立起追讨欠款减少坏帐损失的激励机制。

2.对负债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1〉对流动负债控制的测试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为维护或补充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临时性和短期需要而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这种债务的偿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或在一个经营周期以内。

(1)检查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部门的筹资行为是否有正常的授权制度,授权内容是否完整,即包括:短期筹资额度、还款方式、特定用途、贷款利率幅度、还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等内容。

(2)检查企业的短期筹资是否纳入现金流量的预算控制,是否分别按季度、月度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控制。

(3)检查应付帐款的入帐是否以取得和审核各种必要的凭证为基础,主要是供应商的发票和仓储部门的入库单,并检查两者之间是否相一致。

(4)检查帐务设置中对各种流动负债业务的分类是否正确,总帐发生额和余额与各明细分类帐的余额和发生额之和是否相等。

(5)检查购货中对享有折扣的交易业务是否订有制约制度,是否将所有折扣入帐,对付款业务可采取抽样测试。

(6)检查应付帐款的支付中是否经财务经理或其他被授权人签字批准,对重大交易事项的付款是否取得总经理的签字批准。

(7)检查对应付帐款的支付有无定期稽核和审计制度,重点检查测试有无针对虚假还款以套取现金或挪用银行存款资金等非法行为的防范措施和专项制度。

(8)检查对应付款项是否订有预算和稽核制度,是否已将其纳入季度和月度的现金流量支出预算之中。

(9)检查是否订有同债权人的定期对帐制度,并检查核对人与付款执行人是否实行职务分离,检查核对中应以债务人的记录和业务执行人员的业务记录为基础。

(10)检查应付票据的出票是否纳入审批控制范围。

(11)应付票据是到期即付的一种负债,应检查其是否纳入企业的月度现金流量支出的预算控制。

(12)对于应付帐款的注销应检查是否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制度执行。

〈2〉对长期负债控制的测试

(1)检查对长期负债的借入和归还是否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并指定财务经理或其他被授权人负责。

(2)既然长期负债是企业经营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利息支出又构成企业的重要开支,因此应检查是否将其纳入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的控制范围。

(3)检查长期负债的利息支出是否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列支。

(4)检查长期负债中涉及担保、抵押等事项的业务是否一事一报,是否由公司总经理审批。涉及大额的担保或抵押事项是否执行由董事会决策的制度。

3.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内控制度的测试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公式,如果审计人员能对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进行充分的审查,并证明资产负债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比较全面,资产负债的运作是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实施的,资产负债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基本是真实的。则从一个主要侧面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此外,对所有者权益本身也应建立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对所有者权益内控制度的测试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测试经济实体股本金额的变动是否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产权拥有者的批准认定。

(2)测试股权交易及股利分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

(3)测试企业是否实行了权利和责任的明确划分,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授权机构和经济实体管理机构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是否有清楚的界定。

(4)测试股权转移合同的签订和股票过户等环节是否有制度控制和约束,其是否能有效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

(5)测试经济实体是否建立严密完善的文件记录和执行程序等制度,以真实、完整、规范地反映股本的变动和股利的分配情况。

4.关于资本经营控制的测试

〈1〉对长期投资控制的测试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为获取中长期利益,以有价证券或实物为形式,投资期为一年以上的资本性的投资行为。

(1)检查长期投资项目的立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投资管理部门是否有合法的书面授权,是否编制项目投资计划和逐项制订可行性投资方案。

(2)检查是否经公司技术职能部门对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评估报告。

(3)检查公司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方案进行的财务论证和对预期效益的评估在内容和依据方面是否正确、合理和充分。

(4)检查是否由公司董事会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技术评估报告和经济评估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是否有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完整的审批文件记录。

(5)检查在长期投资项目被批准以后,在执行过程中有无责任制控制。如是否由公司的投资管理等专职部门负责项目的全程管理,由总师室对项目的技术质量负责把关,由财务部门对项目的资金运作实施控制,由审计部门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竣工验收和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预决算等实行全面的内部审计控制。

〈2〉对股权管理控制的测试

股权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对投出资产所形成的参股、控股公司以及对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管理和对上述企业所持股权的增减变化以及股权收益的管理和控制。对其测试的内容主要为:

(1)检查是否建立和明确股权管理的专职部门━━对外投资部或被批准授权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体。并是否建立和有效执行对股权投资的监督控制制度。

(2)检查公司是否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持股企业派出董事并取得同所持股份相称的决策权。

(3)检查董事会派出到参股公司的董事其权利是否完整、充分。如是否能依法享有参与该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和股权收益分配决策等权利,并且是否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享有股东所应当享有的其他所有权利。

(4)检查对外投资管理部门或被授权、委托进行股权管理的经济单体,是否按期提交对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报告和当期的财务报告。

(5)检查公司财务部门是否定期编制对外投资收益分划表,投资收益分划表是否如实反映应得投资收益和实得投资收益,是否按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汇总编制会计报表。

(6)检查公司的对外投资部门是否对股权收益回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7)检查公司董事会是否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对股权变动和股权管理等实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

〈3〉对资产重组控制的测试

资产重组是指以实物资产为主要媒介形态,以净资产为实质内容对资产所有权实行变更的行为,如破产、兼并以及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志的资产置换等。

对资产重组控制的测试主要为:

(1)检查董事会在作出资产重组的决策之前是否经过周密的前期调查和充分的分析研究。

(2)因资产重组涉及资产权属的变更,因此应检组、置换事项是否在国家

有关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以内。

(3)检查资产重组或置换中关联方的所有权人代表是否办理过合法的确认手续

并是否订立合法的合同文件。

五、关于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

〈1〉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意义和目标

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是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和测试所得结果的评述。是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结束后所作出的结论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完成全部测试以后所作的综合性评价。由于审计环境和审计客观发展阶段的局限,在我国制度基础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别,而是作为应用于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审计类别中的一种审计手段或审计方法。因此,制度基础审计的综合评价主要是为实施各种具体审计服务的。

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这些目标包括:

1.完备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其承担的经济控制功能,是否完备、健全。

2.实效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施,并起到它应有的效用。

3.经济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设置与运行过程中其制度成本是否低于实施控制后所能减少的非正常经济损失或所能增加的经济收益。

4.一致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连续的若干个会计期间内,在以上三个方面(完备性、实效性和经济性)是否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同或相近的水平上。

5.安全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来自内部和外部干扰的条件下,能否仍然安全地发挥其正常的控制功能。

〈2〉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步骤

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过程中,当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这其中的每一步完成以后都要作出评价,这三步评价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是逐步深化的,其具体的评价步骤如下:

1.经调查了解后,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在与规范模型比较后,对其健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符合性测试。

2.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然后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内控制度的符合性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定实施下一步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对象和数量。

3.进行实质性测试并作出评价,实质性测试实质上是对符合性测试和评价的进一步检验和认证。

4.总结性评价最后的总结性评价包括以上全部调查和测试的结果,是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3〉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基本内容

为使制度基础审计在项目审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应当围绕其审计目标展开,并将其具体化,即应针对以下五个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具体的评价:

1.健全性对于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健全、部分健全和不健全等评价意见。

2.有效性对于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等评价意见。

3.合理性对于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合理、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等评价意见。

4.一贯性在审计时间范围内,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在先后不同时期实现以上三项标准(健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一致和不一致等评价结论。

5.稳定性对于内控制度的稳定性,根据被审计单位抵御来自内外干扰的状况,分别作出稳定、比较稳定和不稳定等评价意见。

在作出以上各项评价意见时既要有总体的和定性的评价结论,也要有具体的和定量的评价结论,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列举出典型的例证。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内容除了以上要对内控制度本身进行评价外,同时应根据对内控制度测试的方式和结果,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度,估计实施审计时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审计风险以及确定经济资料(包括会计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等。

〈4〉制度基础审计分析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按制度基础审计评价方法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第二类是定量分析评价的方法。在定性分析评价方法中又可分为总体分析评价、分部分析评价和列举分析评价等方法;在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中有绝对值分析评价、相对值分析评价和统计分析评价方法等,如符合率测评、可信度评估和风险值评估等分析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这两种分析评价方法往往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和透彻的反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一般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应做到完整反映,即对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应当充分地加以分析评价,实质性的问题不应有所遗漏。

2.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关键性的制度必须有明确的分析评价和揭示。

3.公允性公允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测试和评价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这虽然是属于审计基本准则的范畴,但是在作分析评价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十分基本的要求。

4.可靠性可靠性首先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结论必须以审计人员在调查和测试中所确定的审计底稿为依托;其次,对所取得的取证底稿必须经过认真的检验与复核,以保证其具备可靠的证据力和现实的证明力;其三,在对多个相关取证底稿进行综合时,计算必须要正确,分析推理必须要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工作底稿,也只有在这些底稿的基础上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较为可靠的评价意见。

〈5〉关于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结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