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习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数学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数学习题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题;学习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77-02

“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最富特色的全新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课标》指出:“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并指出“应把这些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课题学习”的课程资源,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新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发“数学课题学习”的资源提出以下观点。

一、数学课题学习选题的原则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课题学习的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在如此浩瀚的学习素材中,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选择的课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2、课题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具有可实践性的特点;3、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情境;4、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历程;5、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造;6、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水平;7、课题应具有较为宽泛的数学背景,具有进行连续学习、探讨的可能性,促进学生能从中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数学课题学习选题的途径

一般地,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选取数学课题学习的课题。

1、从数学史料中选取课题。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W.C.Dampier)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课标》也指出:“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数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不胜枚举,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过程在通常的教科书中是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我们从前人的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训,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如可以作为数学课题学习的数学史料有:(1)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2)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3)《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方程术、加减消元法、正负数);(4)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5)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演绎逻辑系统,第五公设问题,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公理化思想对近代科学的深远影响;(6)毕达哥拉斯多边形数,从勾股定理到勾股数,不可公度问题;(7)机器证明的有关内容及我国数学家的突出贡献;(8)圆周率 的历史,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9)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10)微积分的产生――划时代的成就等。

2、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课题。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几乎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懂得计算机操作过程,现在大多数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能力而不单纯是机械的操作能力。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被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等,几乎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普通老百姓传递着大量信息,以准确、简明、抽象著称的数学语言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数学应用的课题俯拾皆是,事实上,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可以挖掘出许多可以作为数学课题学习的课题。如:(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2)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3)无盖盒子的最大容积问题;(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6)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影响消费者观念的程度;(7)出租车最优化运营方案的研究;(8)商品甩卖打折中的数学问题;(9)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10)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等。

3、从社会现象中选取课题。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寺庙、宫殿的建造、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数学往往能对所有这些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解决。事实上,数学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中,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时,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比比皆是。选取其中典型的,符合要求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课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与社会现象有关的课题有:①对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给政府提出几点建议);②调查某种商品的销量与利润的关系,并决策如何使其获利最大;③环境规划与数学;④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⑤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温度、空气污染指数、臭氧层的变化);⑥研究某种传染病的数学模型;⑦城镇或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⑧水库的储水量如何计算;⑨统计月降水量;⑩证券投资中的数学等。

4、从数学问题中选取课题。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包括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的影响。20世纪以来的数学呈现出指数式的飞速发展。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及其与数学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的空前发展以及对社会的突出作用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少数学家呼吁要“重视数学应用,还数学以本来面貌”,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是最后制胜的法宝”。如从数学问题中选取的课题有:①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②统计与概率在密码学等方面的应用;③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④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⑤测量某大厦的高度;⑥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⑦线性规划;⑧斐波那契数列研究(从兔子的繁殖等实

际问题建立递推数列问题);⑨函数 (a、b为待定常数)的性质研究(可利用几何画板结合研究);⑩研究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其定义与等差、等比数列类似)的通项与性质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0-102.

[2]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56.

[3]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

[4]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4-60.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2

1、备课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疑惑。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时,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二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和圆心角是怎样定义的?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

第二、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的技巧。

3、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有创见,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已知:在ABC作中,D在AB上,过D作一条直线DE交AC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来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3、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个性差异,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个重要方面。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思考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教学中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散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一个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头脑中永远浮现一个问号

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眼前的分数,应把眼光放远,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时擦出的思想火花,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激发创新思维。教师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勤思、善思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5 - 4 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5 减去 4 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生1:被减数是15,减数是4,差是多少?

生2:15 比4 多多少?

生3:4 比15 少多少?

生4:4 再添上几就是15 ?

生5:15 减去多少与4 同样多?

所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去体验,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他们才能真切地感受生活,善于思考生活。

二、营造一个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学生往往只是说“YES”或“NO”。

(2)候答时间过短,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有时候,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并且有的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样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在教师设计的框框中打转,即使偶尔有学生跳出这一框框,教师也会马上把他拉回来,整堂课看似活跃但真正给学生多少思考、探究的余地呢?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学生都喜爱活动,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动脑思考,通过合作交流,他们对于自己发现和探索出来的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牢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一定的问题背景作为自己思维的明确目标,促使自己自觉思考,使学生进入新的境界,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寻求答案。比如: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常见的小数有关知识。新授时,我问:“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小数啊?都有哪些小数的形式?”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生1:超市里见到很多商品的价格,比如:5.7,3.59 等。

生2:我的身高是1.48 米,体重是40.2 千克。

生3:我们用的笔芯有0.5,0.7。

生4:我见过的小数有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

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应巧妙地利用这些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能把已有的经验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再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比如二年级上册的《连加连减》:“有三组小朋友去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个,第二组摘了34 个,第三组摘了23 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学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比比谁提出的问题多?经过一番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

生1: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西瓜?

生2: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西瓜?

生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西瓜?

生4:三组一共摘了多少西瓜?

生5: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

生6:第二组比第三组多几个?

生7:第一组比第三组多几个人?

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时也很投入。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4

1. 下列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 B、上升10米与下降7米

C、“黑色”与“白色” 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3kg”

2.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共投入了2 198 000 000元人民币建造各项体育设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是(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3.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 对于近似数0.1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B、有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分位

C、有四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位 D、有五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负数 B 一定是负数 C 一定不是负数 D 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 若0

7.若 那么2a

8. 如图,点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 ,

则 间的距离是 .(用含 的式子表示)

9. 如果 且x2=4,y2 =9,那么x+y=

10、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6行,第5列的数字 .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1.① (-5)×6+(-125) ÷(-5) ② 312 +(-12 )-(-13 )+223

③(23 -14 -38 +524 )×48 ④-18÷ (-3)2+5×(-12 )3-(-15) ÷5

四、解答题:

12. (本小题6分)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1)正数集合:{ …};

(2)负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

(4)分数集合:{ …}

13. (本小题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高空某处温度为-39℃,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

14. (本小题6分) 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 2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

5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15.(本小题8分) 某班抽查了10名同学的期末成绩,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的结果如下:+8,-3,+12,-7,-10,-3,-8,+1,0,+10.

(1)这10名同学中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2)10名同学中,低于80分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3)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C

6. 7.≤ 8.n-m 9.±1 10.32

11①-5 ②6 ③12 ④

12① ②

③ ④

13.10千米

14. ①2 ②-3

15.①分:92分;最低分70分.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5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各个科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部分初中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缺乏正确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因而做题思路混乱,错误百出,给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障碍。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解题思维错误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再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就初一学生解题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高效解题,需要学生学会克服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干扰,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取、连接问题、分析问题。若上述任意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解题效果,造成解题错误。初中生常见解题错误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小学数学的干扰

小学数学基础不好是导致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首要原因。一些学生由于小学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在某些数学问题分析上,认识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这在学习代数一节中表现得最明显,并给他们学习代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代数初步知识的掌握存在困难。

例如,在学习“代数”一课时,一些学生对这样一个题目不解,解题思路不明确,造成了解题错误。题目:“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然后从前到后每排座位都是加1的形式摆放,问第一、第二、第三……一直往后每排各有几个座位呢?假设第n排的座位数是m,那么m是多少呢?求当a=20,n=19时,m的值是多少?”由于一些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答案统一的影响,思维比较混乱,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导致解题错误。

在小学阶段时,学生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等的简单数学问题,对刚开始接触的这些用字母表示数比较陌生,从而影响了新知识学习的效率,导致了解题错误。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不大,使得学生解题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有理数”教学中,我反复对学生讲: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然而,一些学生却将3-7中,7前面的符号“-”当成了减号。在接下来“代数和”的教学中,我又给学生强调将3-7看成正3与-7之间的和,而一些学生却认为这里的“-”是负号。然而,一些学生迷惑到底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这个原因给学生的运算造成了直接困扰。

总之,由于初一学生能够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再加上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不少困惑。由于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就大,也更容易造成解题出错。

二、减少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针对上述原因造成的初一学生解题错误问题,教师需要抓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为了减少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发生,就要找到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从而有效预防错误。首先,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可能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猜想。对学生学习本课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预见,从而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思维误区。例如,在“小数系数方程”一节教学时,笔者就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了系统规划,认真钻研了教材,并且对于学生在吸收这节课的知识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做了一系列设想和猜测。将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环节找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心理反应,反复强调容易出错之处,让学生预先明了学习误区,从根本上阻断了学生产生混乱和错误的源头,有效做到了防范解题错误。

(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课程

在内容讲解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对比法对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层次探究,让学生搞清楚它们的出处,明确掌握其条件、结论、用途和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原因,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探究其原因,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及时纠正,从而有效防范学生的解题错误。

(三)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课后总结讲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将典型的错误进行统一整理。之后,给学生统一讲解,防止学生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再对自己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调试和纠正,强化学生的识别能力、改正错误的能力等。

结语

初一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感知与认知能力不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特点,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及时总结,并及时引导学生纠正,从而有效防止或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6

1.应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是个人的思维活动,依靠个人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学习应该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只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所以,合作学习必须恰当应用,不能喧宾夺主。

同时,数学学习重在“领悟”,思维活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以排除干扰。因此,合作学习应“闹中求静”,学习小组交流应以“轻言细语”为宜,重在思维的交流和深入。

时下的数学课必合作学习,是合作必“热闹非凡”,是违背数学学习的理性特点的,有“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作秀”味道,常出现不该合作硬合作、合作不如不合作的通病。

2.应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特点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生理发育处于半成熟期,学生心理呈现出矛盾性和不稳定性,自我表现欲突出。体现在行为上有明显的叛逆性、破坏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到合作学习上,极易出现后进生“隔岸观火”,优生“独角唱戏”或课堂“鸦雀无声”等现象,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形成密切配合、互尊互爱的和谐师生、生生关系,重视合作过程、结果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应有针对性

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一方面看是否“需要”合作,主要选择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操作、观察、探究等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合作的。如统计、实验、课题学习等。二是容易出现分歧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需要辩论澄清的。三是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交流、启迪才能获得准确结果的。四是问题难度较大或具有开放性,个人独立思考会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看合作是否“可行”。一是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合作热情。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二是能否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和理解能力。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让学生解决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但又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应加强组织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内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应加强组织和指导,才能使合作“水到渠成”。

(1)合理分组、分工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设组长(轮流担任),组内成员应考虑男女搭配、优生与后进生搭配、性格内向与外向搭配等。并定期调整,以控制个别学生的自我意识,拓宽学生合作空间,增强适应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合作方法、技巧培训

对组长,主要培训发言、组织、分工、处理意见、协调等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对组员,主要培训倾听、补充、评判方法,学会做人、社交、尊重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3)加强合作学习形式培训

主要有各抒己见再交流统一形式、中心发言再辩论补充形式、发现问题再探讨交流等形式。

5、合作学习应注重实效性

(1)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根本未独立思考或充分独立思考便展开合作交流,学生思维不成熟、无深度,纯属浅层次合作,无多大实效。

(2)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会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不会合作学习却“合作学习”,要么冷场无实效;要么流于形式,毫无意义。有些教师平时不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培训,到公开课却拿“合作学习”来装点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学生胡言乱语,蒙骗外行,胡弄专家,其实内行一看便知。

(3)时间应有保证

应以学生充分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为原则。现在一些“合作学习”,三下五除二就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除非课前有准备和“安排”,不能不令人生疑。

(4)教师的调控要到位

教师应敏锐观察合作学习的情况,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有效监控,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6、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现在,有些教师片面强调生生合作,忽视师生合作;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忽视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参与,这是明显的认识偏差。反映在合作学习上,出现了教师作壁上观,学生当家却不会作主的“放羊式”合作; 时间不够,完不成任务而草草收兵的“无为式”合作等现象。

众所周知,数学与其他一些学科不同,抽象性、规则性、严谨性突出,学生情感层面的发展相对较少。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明显,尤其是合作学习,完全依赖或寄希望于学生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不可行的。从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培训、指导、参与、调控是何等重要。

7、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明确几个观念

(1)应辩证对待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理论多种多样,源于西方的合作学习理论并不是完善的、通用的、万能的。应结合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与特点、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教师能力与班级情况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成效。应避免将合作学习极端化、教条化、形式化。

(2)应全面认识合作学习

上一篇贵妃出浴

下一篇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