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声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月的声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月的声音

四月的声音范文1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相比,虽然两者的目标一致,但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别。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前者更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人文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在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表演形式及创造过程等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高校声乐教学要求,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在各大音乐院校内进行推广,以此提高实践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黎春.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20:128-129.

四月的声音范文2

关 键 词:新疆高等音乐教育 少数民族声乐教学

新疆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歌善舞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共同拥有的特点,绚丽多姿的音乐艺术使得新疆各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更加璀璨夺目。如何更好地继承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新疆高等音乐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新疆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师资的母机,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百年大事,同时也关系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新疆高等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一、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再认识;二、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评述;三、新疆高等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 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再认识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少数民族音乐更是丰富多彩,有多种艺术形式。维吾尔族有含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有一年一次盛大的草原歌会——《阿肯弹唱》;柯尔克孜族有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各民族历史的写照。维吾尔族《木卡姆》已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表明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员,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申遗成功,充分表明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奇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万花丛中的一朵。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包含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三大乐系。一个民族音乐中存在着三种音乐体系,这种现象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实属罕见,在其背后不仅有音乐文化迁徙、交流因素,还有人种、历史宗教、语言等原因。这种多元化音乐体系共存的音乐特征使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有它璀璨夺目的一面,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维吾尔族音乐最具特色的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音乐的主要特征。其律制不同于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和我国汉民族的五声音阶,其中3/4全音(活音)的上下游移,极大地丰富了维吾尔民间音乐调式,通过测音体系表明,3/4全音是十二平均律之外的,也是十二平均律所不能表达的。

由于其音乐体系、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都和我国其他民族音乐以及西方音乐有着很大差异性,这便给我们在新疆从事高等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们提出了问题和挑战。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有它自身的价值体系、传承方式、审美观和文化哲学基础。如何继承发展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继承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华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因此如何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切实可行地贯穿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并使之在自身价值观上建立体系是关键问题,也关系到后继有人的问题。

二、新疆高等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评述

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近20年的发展中,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为新疆各地培养了一批音乐专业人才和音乐教育师资,在教材的建设方面也有从事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前辈,编写的少数民族声乐教材,如《牡丹汗》新疆人民出版社(维文)、《声乐理论基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维文)、《声乐》新疆人民出版社(维文);在新疆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中确实起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发展中的不足。通过调研和观察,笔者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新疆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曲目单一,在现有的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中,少数民族民歌占很少的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缺憾的事,新疆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如维吾尔族《木卡姆》、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哈萨克族民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这些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都凝聚着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传承方式、音乐价值观、审美观和哲学基础等,如何更好地发展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在新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我们的声乐教学师资大都接受的是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因此,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性突出得不够,在声乐教学方法上,甚至还存在着以一种唱法是绝对的、唯一的、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少数民族民歌唱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已谈到,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音乐体系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歌唱语言的差异。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应该突出本地区本民族的教学特色,根据少数民族语言、演唱风格、音乐特征等方面,探索研究适合于新疆少数民族歌唱的声乐教学方法,使之在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新疆少数民族歌唱”声乐教学体系,来适应现代教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工作。

3.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形式和方式单一。目前,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基本和汉语言学生一样,分大课、组课、小课等,用钢琴作为声乐伴奏乐器,每学期一次声乐汇报考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运用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如声乐汇报考试的伴奏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用民族乐器伴奏和用钢琴伴奏的演唱效果大不相同。用民族乐器伴奏唱本民族语言歌曲的学生演唱得特别自信,给人以美的享受。用钢琴伴奏且唱汉语和意大利语的学生,由于语言水平和理解的问题,还习惯用维语的思维习惯去唱汉语言歌曲和意大利语言歌曲,在语言的语气、词重音的把握上都不到位,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像鹦鹉学舌、照葫芦画瓢,给人很不协调的感觉。因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声乐学习应该在学习掌握本民族语言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基础上,再学习借鉴汉民族和外国声乐作品,借助熟悉的母语来理解掌握音乐理论的一般原理。

三、新疆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对策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疆具有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新疆高等教育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历史责任。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传承方式、审美观和哲学基础,我们应从音乐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民族学等方面重新认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发展战略地位,努力探索研究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传承方式系统地进入高等音乐教育层次。

1.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融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

根据新疆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声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声乐伴奏形式也比较单一,我们应该探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传承的途径等,完全可以把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融入教学中。比如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伴奏问题,以前以钢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现在完全可以大胆尝试用民族乐器进行声乐伴奏或者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音乐特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而不是以单一的方法、唯一的一种方法去教授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学生;探索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向本土化、民族化方向发展。据观察,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已有教师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声乐教学方法、曲目的选择、民族乐器在声乐伴奏中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探索和改进。

2.改变教学曲目单一的现状,融入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歌和丰富的艺术形式

我们应加强研究搜集整理工作,编写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曲库,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优秀的民歌编写成教材,改变现有教学曲目单一,缺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少数民族民歌这样一个现状,使新疆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音乐能通过高等教育的途径得以传承和发展,真正起到教育传承的作用。同时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普及音乐教育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一个地区,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在这片土地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新疆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新疆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投入参与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搜集、研究、整理工作,编写适合于新疆高等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使新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歌能进入高等音乐教育层次;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编写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适合于其他民族学生学习的声乐教材,使其他民族的学生也能通过学习新疆少数民族民歌来了解新疆的音乐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四月的声音范文3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四月的声音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素养

[作者简介]张欣(1979-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音乐系,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音乐教育教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81-02

一、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现状分析

当下,很多高校不具备全面开设音乐学科的条件,大学生对音乐文化了解甚少,即使是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因为教育条件受限而失去提高音乐素养的机会。另外,现代与传统、民族与外来音乐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冲突,这也对大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影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堪忧。

(一)高校缺乏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

如今,大部分高校都把重点放在了大学生就业率上,并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全面人才的培养,音乐素养教育这一重要的素质教育始终被边缘化。而事实上,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专业能力的教育模式,而开始转向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人格魅力且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发展。

专业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培养的是音乐人才,而后者主要目的是普及音乐教育基础知识。但由于很多高校都不能够正确区分上述两者,以至于缺少对音乐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音乐教育课程不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音乐课程,但课堂内容基本以欣赏音乐为主,没有对音乐进行深入的讲解,且课程设置多半比较零散,逻辑关系也是一盘散沙,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大学生普遍缺乏音乐素养

进入大学之前,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应试考试的教学方式,且在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是重要科目,其他都不重要,并且音乐课向来就是边缘学科,这也是造成高校大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知晓率低,鉴赏水平也不高,主要因为部分学校并没有设立音乐基础知识课程,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懂。关于对音乐名人作品的鉴赏,很多学校也做得不到位,如对贝多芬、门德尔松、莫扎特等一些知名中外音乐家的作品,学生也不甚了解,这就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比较狭窄,更不要说掌握音乐技能了,大学生平均音乐素养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应该成为大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它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音乐行业发展的基础。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音乐素养教育,且教育相关部门也发文指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普及的,不应该是精英教育,而应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的。高校音乐素养教育并不是为了将学生打造成顶尖的音乐人才,而是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为目的进行的。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可总结为如下三点:

第一,音乐素养和个人素质紧密相连。人们对音乐素养的要求是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的,主要表现在人们总是渴望有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等来充实他们的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而好的音乐作品的出现,不仅要求创作者有较高的素养,还要求欣赏者具备较好的欣赏能力,这就说明音乐素养和个人素质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第二,音乐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表达。大学与高中情况不同,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来说,确实丰富多彩、自由自在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蜂拥而来,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音乐就是其中一种,大学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从中收获自尊、自信和朋友。

第三,音乐素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素养培养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调剂其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在音乐中有所获益,找到人生的乐趣所在。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音乐素养教育都是有益无害的,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更能促进个体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

什么是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的结合,它不仅包括音乐基础,还包含着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等。音乐素养的提升无疑能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悟能力,因此,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重视大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学习,也是学生掌握好音乐课程及提高音乐素养的根基所在。音乐理论就像是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另外,音乐教学不能仅限于唱歌、跳舞、演奏乐器上,更要从理论基础上去学习和创造,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音乐课堂是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实施场地,但是要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师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需要在校园内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而创建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可以从艺术团体活动做起,例如,邀请一些艺术团体或演员来学校演出或演讲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从活动中挑选一些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以报刊、广播的形式在校园里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如歌曲、舞蹈等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学校还可以以系为单位组织艺术表演活动,让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展现自己,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音乐教学的工具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也被普遍运用到了教学之中,并给音乐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堪称完美,而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正像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能够推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并能转变大学生音乐学习的思维方式。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进行音乐演示,不仅可以通过听觉、视觉来感染学生,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音乐课程的教学环境也应该与其他科目不一样,不像其他专业课程那么复杂和枯燥,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努力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尽最大可能地将学生吸引到音乐的世界中。如可以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顺利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并很快融入音乐环境中,这样就有利于教师进行后面的授课,也更容易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为了让课堂更为活跃和生动,教师也可以用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美好,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也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让他们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感悟,不仅感受到音乐的美,还能在精神上产生净化、升华的作用,并慢慢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在音乐欣赏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改变学生的修养、性格、思想等。但是教师也要明确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够如上所述给学生带来好处,也有一些音乐并不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选择音乐时,给一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高雅音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加强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从提升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抓起。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优秀学生。因此,高校应重视并加强教师音乐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团队。教师也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让学生的光明未来得到保障。另外,当前大学课程正面临着更新和改革,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因此,音乐教师也不能只作为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学习新事物并融会贯通,才能掌握好新的课程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

(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怎样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达到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课堂上只能靠听教师讲解来学习音乐文化知识一定是很无趣的,因此在课外安排一些音乐活动通常都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而像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去创造机会和条件,并且还要保证这种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经常性举办,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音乐魅力,并从中获益。例如,教师可以在举办节日晚会或是音乐活动时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分成音乐小组来进行训练。当然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各种音乐比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以及学习和竞争的快乐,同时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在创新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为社会音乐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如今,社会上的选秀活动层出不穷,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这些活动都为音乐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现实力的舞台,作为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抓住好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实现提升音乐素养的目标。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能够促进学生尽快融入社会。新课改的到来,音乐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作为课程实施主导的教师,应寻求合适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仅只是简单地唱歌、听歌,还能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精神世界获得充实和丰富,并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胡艳.论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J].安徽文学,2011(8).

[2]马磊.试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3]吴艺.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初探[J].黄河之声,2013(18).

四月的声音范文5

 

关键词:音乐 理论课 培养 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已是我国面向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全面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来实现。作为音乐院校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是否能够培养跟上时展的,有竞争力的优秀音乐专业人才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通常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特点。音乐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也是对音乐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音乐各门功课的学习,在对客观事物本质上认识超越的基础上,使所学得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音乐感知方式和知识体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中心是高等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将会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这变化体现在:把音乐教育从过去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重能力、重审美文化教育;引发的更为深刻的转变是对教育对象的认识,重新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创造意识;教学方法由过去单一教学规模变为开放的、综合的教学活动,教师更加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高等音乐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性思维能力加以具体化,也就是说高等音乐专业的教学必须明确,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呢?以笔者愚见,以下几个方面应成为关注的重点: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善于主动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思维品质;二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开拓其思维的领域;三是鼓励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强化主体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四是注重学生自我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注重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音乐理论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应注重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自然应该拥有创新意识和素质,才能去引导和激发学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高等音乐专业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要有意识地多做案头工作,学会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同时才能对客观声响进行一定的艺术概括、加工,并从中发现音乐所隐藏的表现性意味,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正常的发挥。

    时常有学生对学习和声有一种畏惧感,觉得枯燥、难学,这是笔者从教以来经常遇到的教学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量使用提问式、讨论式和自学辅导式,再加上一定量的课堂习作分析、演示,以及课外写作练习和键盘实践,同时采用回课法,让学生将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带到课外进行整理。参阅有关资料,再根据个人的理解,在下一堂课内进行交流回答。例如,随着音乐创作实践探索的不断深人与发展,终止和弦的稳定与不稳定观念在理论上有了大幅度的扩展乃至更新。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传统和声理论的冲击以及如何重新认识“传统和声”理论的问题:函待对“不稳定到稳定”、“不协和到协和”概念扩展化内涵给予新的解释。在大量的国内外当代音乐作品中,其终止和弦大多不协和之实际雄辩地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协和”概念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现代音乐理论首先要廓清的是对不协和音程、不协和和弦概念的重新理解间题。不协和音程及和弦的大量使用,是二十世纪和声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勋伯格在谈到二十世纪音乐的性质时说,现代音乐中的不协和音正是“不协和音的解放”。此话准确、形象地道出了“不协和”概念的扩展程度。这里的“解放”显然是在为“不协和”争得与传统的“协和”概念相平等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从音响的协和与否出发。正因为不协和与协和拥有了相同的比较基础,从而在展现各自的美学价值方面也有了可比性原则。其实,除了不协和音程、不协和和弦的“解放”之外,我们还认为终止和弦也摆脱了终止式的束缚。当代音乐作品中大量的不稳定、不协和终止和弦之应用,则意味着传统终止式的彻底瓦解。

    不协和音响的性质能否给人的心理以完满感,能否保持欣赏者心理活动之平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获得成就感,在课堂上逐渐由“客人”变成“主人”,由“被动”变成“主动”,不断自觉地寻求各种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出创新精神来,笔者要求学生在了解和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不协和音程、不协和和弦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发展、变化着的,我们应遵循客观事物无一不是在对立统一这一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发展变化的。从宏观意义上讲,不协和终止和弦当具有不协和因素集于同一或单一和弦之中的特性。这就如同微观物质世界中的细胞,即便是矛盾的,它们也绝对地统一于某个相对“整体”之中,这也是运用“相对论”观念分析当代音乐作品的组合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平衡美学原理是长期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这一美学理论在音乐艺术中可谓体现得相当完美了。作曲家对终止性和弦的创造性应用,除了力求符合现代美感需要而外,也在努力体现作品整体和声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情感风格的完善方面,目的是想达到两者间的和谐统一。总之,终止和弦观念的扩展当是作曲家头脑创作意识的哲学观、艺术观之张扬,也是他们美学意识不断觉醒的体现。他们学会了用宏观的哲学思辨方法和审美眼光去审视整个艺术界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之发展。站在文化与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深刻地反思着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从而努力去挖掘新的审美潜能,以展示当代人新的审美心理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内容。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终止和弦本身的结构复杂化,以及它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大量应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算长,对这些终止和声应用观念的扩展还是有限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快了教学进度,而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模式。例如,有的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图表法将和弦功能与典型的作品进行联系记忆,有的学生运用比较法记忆和声学知识,……。通过分析,同学们

   

发现:从使用意义上看,不协和终止和弦的使用完全符合“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自然法则,同时,也找不到不能接受“不协和终止”的任何依据;其次,从表现意义上看,不协和终止和弦对全曲的调式、调性风格及结构,也同样起到了某些总结性“回顾”,只不过是“隐性的回归”而已。我们发现,不协和终止与协和终止相比,在整体平衡的体现方面,前者更具优势。毕竟我们是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美的判断,而不是多“戴”几条赶不上音乐创作实践的理论枷锁。另外,从结构意义上看,协和与不协和均统一于“主功能”这一稳定范畴之中。只不过有间接与直接的差异而已。在这些创新学习方法的帮助下,同学们不仅排除学习和声的畏难情绪。而且还越学越有兴趣,并促进了其文化学习。可以说,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创新能力,不具备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能力,就无法做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与培养其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仅需要解决思想,善于引导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等音乐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所限,学生在受本科音乐教育的四年中,其技法都一样,难以摆脱那种纯技法传授的局限,应该说这有碍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继续加强基本技巧的学习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的教育与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质。培养审美能力,拓宽思维领域。只有艺术素质提高了,审美能力才会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刻,其创造性思维就越丰富。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或学习中正确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现音乐美。就是说,没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就难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而没有审美能力做基础,就无法保证在音乐教育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同时也对教师本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技巧训练的要求与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流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

    歌曲作法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将旋律写得流畅,优美动听是平时教学的重点。一次歌曲作法课上,我提问一位向来胆小的学生,让她歌唱自己写的主题旋律片断,当时她声音很小,而且战战兢兢,不敢大声演唱,同学们都在笑她,一气之下,她走到钢琴旁弹奏起自己写的旋律,我带头给她鼓掌,并鼓励她自弹自唱,而且即时地帮助她修改旋律中不流畅的地方,并且用多种审美情境启发她创作主旋律,她兴奋不已,从此胆子大多了,也自信多了。后来这位同学写出不少优美、流畅的旋律,歌曲作法考试也获得了高分,这也成功鼓励了其他胆小的同学,坚持用自弹自唱的方法写作旋律,也成为不少同学学习旋律写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教师对学生应正确的引导,及时的肯定,这样将更加激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更好的效果。

谆谆善诱,用耐心和爱心发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创新思维的表现,要注意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不能埋怨,不能歧视,更不能横加指责,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高等音乐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在基础乐理课教学中,有位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对音程的概念不理解,我便在课后为他进行个别辅导,反复帮助他找原因,并在课堂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和肯定,不久我发现他用表格法,对大小音程、纯音程及增减音程作了分析和比较,我马上肯定了他这一做法,通过认真学习,该生在期末考试中乐理成绩获得全班最高分。由此可见,主体精神积极的努力,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音乐学习中去,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效果,因此,在高等音乐专业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是一个审美过程,要用心去感悟,而不能把它当作一种精神负担。同时要教育学生,乐谱不是静止、没有生命的,它是作者对自然、人物、情景的简单再现,而应该将自己情感体验凝聚在自己的创造对象上。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心灵的感悟,努力揭示寻常事物中异乎寻常的美。情感体验的投人在音乐教学中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在智力上是有差别的,因此创新思维能力有强有弱,但不能歧视弱者。对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发光点,只要付出爱心和耐心,善于发现和引导,充分运用课堂表扬所造成的激励作用,再加上针对其特点所采取的不同科学方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法无定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创造力

    古人曰:“事必有法,然而习成。”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个方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实践,将“有法”寓于“无法”之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音乐专业教学的中心,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自我实现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以学生素质为主的音乐教育,注意学生自我创造力的培养,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音乐专业教学要避免将音乐教育演化为纯技术教育,否则将大大降低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西洋大小调及民族调式这一章节时,我要求同学们运用列表式方法归纳各调式的结构和色彩特征。一位同学问“是否可以采用卡片的形式?”我当即表示了赞同和肯定。受这位同学的启发,另一个同学建议改进方法,用卡片双面做记录,并用透明胶纸将每个卡片贴起来,单面象一页纸,合起来像一本小册子。这个只用几个小卡片连成的小册子,一一简要记出了所有常见调式的结构和特征,全打开后又像表格,清晰明了,纵横有序,便于携带,更便于记忆。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同学各显神通,找到了不少学习的好方法。

四月的声音范文6

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他们对喜欢的东西,常常是百做不厌,表现欲强烈。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由喜欢唱歌到“爱”唱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好之而乐之。

1. 创设情景、引导参与。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情景里漫步课堂,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在动物园里》时,我用一组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入教学,整个课堂马上沸腾起来了,学生们好奇、急不可耐的想知道老师想干什么。我趁热打铁,先用图片加深歌曲学习,紧接着用歌表演,表演好的学生就将他表演的小动物图片奖励给他。当一个得到奖励时,全班学生都为之欢呼,连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加入了其中,大声的叫起来。

2. 借助游戏,寓教于乐。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他们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从而大声的歌唱。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多穿插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奔放唱歌的热情。如,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音符,我采取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方法来进行教学。我用小猫的叫声“喵―”来代替二分音符“×-”;小鸭的叫声“嘎”代替四分音符“×”;小狗的叫声“汪”来代替八分音符“X”。学生对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挺感兴趣,都乐意去模仿它们,不由自主的放开声来,大声去唱。

3. 开展竞赛,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生之间的较量;师生之间的挑战;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分小组竞争等。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4. 分层表扬,增强信心。小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有时老师一句表扬,会让他们充满信心。为此,教学中,我总是把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分层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当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时,我会送上一句“厉害,像歌星一样!”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当他们完整的唱上一首歌时,我就及时的送上一句“真棒,如果再放松一些就完美了”;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歌唱时,我也豪不吝啬地加上一句:“不错,以后会更好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唱歌是感情的表白,只有把感情溶入到歌曲里面,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小学生情感变化大,需要老师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去引发、激励、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 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音乐能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自主、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歌唱中释放情感。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情感常常因老师的教学方式而产生不同的喜好,也由此而“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学中,我总是面带微笑,娓娓道来,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亲的,老师的面前可以自由放松的表演,即使出了错误老师也不会责怪自己的,从而能够放下心来,尽情的歌唱。

2. 活跃课堂,融情于乐。小学生学生喜欢玩乐、爱好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变得“肆无忌惮”,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奔放出歌唱的热情。为此,教学中,我尽量让音乐课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每一次“动”中品尝音乐带来的欢乐,唱出自己的心声。如,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时,我提前备课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在范唱时,我一边欢快地念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生态环境”图片。这时的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有模有样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大声地诵唱起来。

三、利用课外歌曲,触动歌唱的情弦

流行歌曲琅琅上口,加上电视等媒体的渲染,使人不由自主的会随着节奏哼唱几句。小学生也是一样,对那些他们喜欢的歌曲总会情不自禁的唱出声来。因此,教学中,我经常收集那些学生爱唱的歌曲,如《最炫民族风》、《逆战》、《大家一起喜洋洋》、《伤不起》等,在每一节课前放上音乐,让学生锻炼胆量。还把那些如《外婆的澎湖湾》、《七子之歌》、《蜗牛与黄鹂鸟》、《花仙子之歌》、《鲁冰花》等优秀歌曲,录成曲子,在班级里面开展个人歌唱比赛活动,借此来锻炼学生的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唱歌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

四、以创新为点,增强歌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