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剪力墙结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剪力墙结构范文1
一、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一)组成及分类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是以钢框架为主体,并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或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由于剪力墙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任何位置上,布置灵活。另外剪力墙可以分开布置,两片以上剪力墙并联体较宽,从而可减少抗侧力体系的等效高宽比值,提高结构的抗推刚度和抗倾覆能力。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又现浇和预制两种。
(二)变形
1、钢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的变形
钢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系是以钢框架为主体,建筑的竖向荷载全部由钢框架来承担,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担,水平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主要由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墙板所形成的联合体来承担。由于框架间设置了混凝土墙板,结构的抗推刚度和受剪承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地震作用的层间位移也就显著减小。这种结构体系可以用于地震区较多层数的楼房。
2、钢框架-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变形
“钢框架-现浇混凝土墙”体系是由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和钢框架所组成,一般应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均应布置钢筋混凝土墙体。纵、横墙的数量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楼房层数多少由计算确定,纵墙和横墙可分开布置,也可连成一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水平截面的形状可以是一字型、L型、工资型。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对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都有一些规定,高规的内容要多一些,且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7.1.2条共8款)。一般剪力墙为hw(墙肢截面高度,个人认为此应称为“墙肢长度”,与高规表7.2.16注1及抗震设计规范6.4.9条与表6.4.7注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7.15注4统一)/bw(墙肢截面厚度)>8,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即所谓结构洞)(高规7.1.5条)。短肢剪力墙hw/bw=5(认为按老习惯取4较合理)~8,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hw/bw<5(认为按老习惯取4较合理),即为异形柱。L形、十字形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应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2、高规7.1.1条规定“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如果采用全剪力墙结构,即除门窗洞外均为剪力墙,无一片后砌的填充墙,第一周期只有1.02秒,侧向刚度过大,使地震作用过大,不经济,不合理。
3、关于底层剪力墙的厚度:高规7.1.2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其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SATWE程序在计算时,是将各个墙肢的高厚比进行单独计算,凡hw/bw=5~8,即归入短肢剪力墙,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可能容易大于50%。而TAT程序在计算时,是将L形等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归入短肢剪力墙,在相同的结构中,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有可能不大于50%,建议宜按TAT计算该项指标。
4、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多数设计人员将较短的墙段都画为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将计算需要的纵向钢筋均匀配置在整个墙段内,这是不妥的,因为配置在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纵向钢筋应向墙肢端部集中,宜打印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结果复核。抗震设计规范6.4.9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SATWE等程序在计算时也是照此条规定办理。如墙厚为200mm,墙肢长度600~800mm,虽然墙肢长度达到墙厚的3~4倍,认为仍宜按柱配筋。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剪力墙应有边框:边框梁(或暗梁)、边框柱(抗震设计规范6.5.1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7.17条,高规8.2.2条)。不能只设几段剪力墙,就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了。
2、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倾覆弯矩应≥50%,否则应按框架结构查抗震等级,其最大适用高度只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抗震设计规范6.1.3条1款)。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JGJ3-91).
剪力墙结构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剪力墙设计;内力计算
Abstract: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esign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units to principle and architectural form needs,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hear wall desig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在建筑工程建筑中,关于剪力墙的设计的方案是多样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情况,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来选择剪力墙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但无论是选择何种方案,都要根据建筑的特点,来完成内力计算。
一、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取平面计算简图进行内力分析,不考虑结构单元内各片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每片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为该片墙受荷范围内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当为装配式楼盖时,各层楼面传给剪力墙的为均布荷载;当为现浇楼盖时,各层楼面传给剪力墙的可能为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以及集中荷载,剪力墙自重按均布荷载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内力的计算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可近似地认为各片剪力墙只承受轴向力,其墙体平面外的弯矩和剪力等于零。各片剪力墙承受的轴力由墙体自重和楼板传来的荷载两部分组成,其中楼板传来的荷载可近似地按其受荷面积进行分配。各墙肢承受的轴力以洞口中线作为荷载分界线,计算墙自重重力荷载时应扣除门洞部分。
(1)整截面墙计算截面的轴力为该截面以上全部竖向荷载之和。(2)无偏心荷载时,联肢墙内力计算方法与整体小开口墙相同,但应计算竖向荷载在连梁中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可近似按两端固定梁计算连梁的弯矩和剪力;在偏心竖向荷载作用下,双肢墙内力计算可查相关计算表格;多肢墙在偏心竖向荷载作用下,端部墙肢可与邻近墙肢按双肢墙计算,中部墙肢可分别与相邻左右墙肢按双肢墙计算,近似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3)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壁梁、壁柱的内力计算与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相似,可采用分层法或力矩分配法。
二、框架一剪力墙(简体)结构协同工作计算
当高层建筑层数较多而且高度较高时,如果仍采用框架结构,则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截面内力增加很快,梁柱截面增加很大,并且还产生很大的水平侧移。为解决上述矛盾,通常的做法是在框架体系中增设一些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使之代替框架承担水平荷载,于是就形成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
(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分析计算方法分类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分析计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类:
1)空间三维分析方法把剪力墙视为薄壁杆件、带刚域的杆件或平板条元,按结构体系空间变形的三维协调条件进行分析。该方法可以考虑杆件的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包括楼板变形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刚性楼板的假设以便简化。水平荷载的偏心作用所产生的建筑物扭转效应已自动包含在计算结果中,无需另行计算。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大,需用容量相当大的电子计算机进行。
2)平面结构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方法该方法假定整个结构体系由各向的平面结构组成,然后按结构体系水平变形的二维协调条件进行分析。显然,在两榀平面结构相交处,竖向变形是不协调的,计算结果的精度稍逊于空间三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其他性能则与空间三维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同样,由于计算工作量大,需用电子计算机进行。
3)结构体系沿主轴方向平移的分析法(侧移法)该方法将整个结构体系在各主轴方向进行平面结构分析,水平荷载的偏心作用所产生的建筑物扭转效应则用近似的分层分析考虑其附加效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最小,利用现成公式或图表曲线手算即可解决问题。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体系,应用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结果。
(二)框架一剪力墙(简体)结构的计算假定与计算简图
1.框架一剪力墙(筒体)结构的计算假定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作为平面结构来计算,在结构分析中一般采用如下假设:
(1)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为无限大。这保证了楼板将整个结构单元内的所有框架和剪力墙连为整体,不产生相对变形。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板均可采用刚性楼板的假定。采用这一假设,当结构体系沿主轴方向产生平移变形时,同一层楼面上各点的水平位移相同。
(2)房屋的刚度中心与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荷载(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的合力作用点重合,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不产生绕竖轴的扭转。当结构体型规整、剪力墙布置对称均匀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不计扭转的影响。
(3)不考虑剪力墙和框架柱的轴向变形及基础转动的影响。
(4)假定所有结构参数沿建筑物高度不变。如有不大的改变,则参数可取沿高复的加权平均值,仍近似地按参数沿高度不变来计算。
2.框架一剪力墙(筒体)结构的分类与计算简图
在以上基本假定下,计算区段内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时,处于同一楼面标高处各片剪力墙和框架的水平位移相同。此时,可将结构单元内所有剪力墙综合在一起,形成一榀假想的总剪力墙,总剪力墙的弯曲刚度等于各榀剪力墙弯曲刚度之和;把结构单元内所有框架综合起来,形成一榀假想的总框架,总框架的剪切刚度等于各榀框架剪切刚度之和。按照剪力墙之间和剪力墙与框架之间有无连梁,或者是否考虑这些连梁对剪力墙转动的约束作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可分为下列两类:
1)框架一剪力墙铰接体系
对于下图(a)所示结构单元平面,框架和剪力墙是通过楼板的作用连接在一起的。因楼板在平面外的转动约束作用很小而予以忽略,可以把楼板简化为铰接连杆。于是总框架与总剪力墙之间可按铰接考虑,其横向计算简图如图(b)所示。在总框架与总剪力墙之间的每个楼层标高处,有一根两端铰接的连杆。这一列铰接连杆代表各层楼板,把各榀框架和剪力墙连成整体,共同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
图中总剪力墙包含2片剪力墙,总框架包含了5榀框架,连杆代表刚性楼盖的作用。它将剪力墙与框架连在一起,同一楼层标高处有相同的水平位移。这种连接方式或计算简图称为框架一剪力墙铰接体系。
2)框架一剪力墙刚接体系如下图(a)所示,当墙肢之间有连梁或墙肢与框架柱之间有连系梁相连时,连系梁对剪力墙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可视为刚接,框架与总连杆间用铰接,表示楼盖连杆的作用。连系梁对柱也有约束作用,但此约束作用已反映在柱的抗侧刚度D中,于是应采用图(b)所示的计算简图。这种连接方式或计算简图称为框架一剪力墙刚接体系。该体系包含总剪力墙、总框架和总刚性连杆。此连杆连接剪力墙和框架,图中的总连系梁刚度为所有连梁和连系梁刚度之和。在图(b)中,被连接的总剪力墙包含4片墙,总框架包含5榀框架;总连杆中包含2根连梁,每根连梁有两端与墙相连,即2根连梁的4个刚接端对墙肢有约束弯矩的作用。
计算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时,纵、横两个方向均需考虑。计算横向地震作用时,考虑沿横向布置的剪力墙和横向框架;计算纵向地震作用时,考虑沿纵向布置的剪力墙和纵向框架。取墙截面时,另一方向的墙可作为翼缘,取一部分有效宽度。
三、错列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
错列剪力墙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可采用杆件有限元模型.高精度有限元方法。
(1)杆件有限元模型类似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机分析方法。采用图a(墙板单元)所示的一种墙板单元的计算模型来模拟错列剪力墙结构中的墙板。这种计算模式将墙板置换成杆系构件。将墙板和框架的力学性能分开。可方便地将墙板单元组合到框架中去。分析模型的基本假定:1)受力前后墙板保持平面。2)刚域端部与框架梁柱铰接。.这样处理表面上不考虑墙在节点处的转动约束。实际上由于墙柱刚域使框架梁的刚度提高。也就间接考虑了转动的约束作用。3)墙板单元四个角节点的变形与框架对应节点的变形相协调。
将图a中的墙板转化为图b(墙板单元计算)的计算模型。墙板的上部节点为1.2。下部节点为3.4。假定上.下部节点之间分别由刚性杆连接。两刚性杆中点i、j为完全刚节点。
四、结语
总之,在剪力墙设计及内力计算中,设计单位需要根据相关的设计原理,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并在内力计算中,找到准确的数据,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汝庚.对称双肢剪力墙的简捷算法[J].力学与实践,1998(02)
[2] 张朝燕,王志军.空间剪力墙结构的数学计算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7)
[3] 赵守勇.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J].煤炭技术,2011(09)
剪力墙结构范文3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1.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其优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受力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2. 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①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②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③ 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④ 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⑤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⑥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⑦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4)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3. 剪力墙的布置要点
1)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分别联结在一起,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抗震设计时,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宜使两个方向侧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墙平面布置应尽可能做到规则,避免过大的扭转效应。
2)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为充分利用剪力墙的能力,减轻结构自重,增大结构的可利用空间,剪力墙不宜布置得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若侧向刚度过大,不仅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对结构受力不利。
3)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侧向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剪力墙沿高度不连续,将造成结构沿高度刚度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
4)细高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2)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从而可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当剪力墙的长度很长时,为了满足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的要求,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较均匀的若干独立墙段,每个独立墙段可以是整截面墙,也可以是联肢墙,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如楼板或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因弱连梁对墙肢内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则可近似认为分成了若干独立墙段。此外,当墙段长度较小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而且墙体的配筋又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
5)剪力墙洞口的布置,会极大地影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为此规定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分布比较规则,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设计结果安全可靠。
4.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墙总的刚度比大小决定了对框架受力的考虑。当框架结构中仅在楼电梯间或其他部位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此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此种剪力墙的作用,增加与剪力墙相连柱的配筋,这些措施包括将此种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此时结构形式按框架结构确定,按框架结构体系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
2)当剪力墙布置较少刚度偏小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必须保证其各方面的承载能力。规范规程要求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放松,放松的幅度可视剪力墙的数量及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来确定。当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足够的剪力墙时,即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则属于“次要抗侧力构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来划分。
3)当剪力墙布置较多刚度过大而使框架受力过小时,需把框架部分予以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结构整体分析中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力最大值的1.5倍二者较小值”。此时框架是第二道抗震防线,为了不使框架部分过早出现塑性铰,必须给予它一定的抗震能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相比,由于抗侧能力大大提高,刚度增加,地震力作用下侧移小,是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虽然地震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但设计要求框架承担一定比例的地震力,是抗震的第二道防线。总之,该种结构具有使用灵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如何解决与剪力墙相连的框架梁超筋现象
应首先分析产生本问题的原因,去掉地震力计算,如不再出现这个问题,那就是地震力产生的,可以保证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梁配筋,按不计算地震力计算结果配筋,然后计算地震力时点铰,将地震力效应转移;如不计算地震力时结果仍然超筋,那就不是地震效应,而是程序计算产生的问题;这个恐怕是PKPM程序的弊病,而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框架柱竖向刚度小,竖向变形大,而剪力墙竖向刚度大,竖向变形小,梁配筋就是剪力墙端负筋超大,框架柱端正筋较大;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大梁截面,满足计算结果;或者是增加柱截面减小柱竖向变形。
6. 结论
剪力墙结构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 结构 设计
Abstract: high-rise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have identified a good plane and the vertical layout, to set the component size by the ICC, to adjust the individual overrun components, Computer to form the final result. As for the whole program is whether it is good the scantlings assumption is reasonable, and very often create unnecessary waste. In this paper, with examples, discuss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support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高层商住楼,由商业裙楼及1 幢高层塔楼组成,该工程地下2层,地上31层,其中地下室―1层层高6.0m,布置设备用房及公共机动车泊位,地下室―2层层高3.9m战时为六级人防。地上1~3 层为商业用房,层高分别为5.1m、4.8m、3.7m,按建筑要求第4 层为转换层,层高3.3m,4 层以上为剪墙结构住宅。住宅层高均为3.0m层高,30层以上为机房,室外地坪以上主体高度为98.2m,建筑总高度(至机房顶)为106.6m。
二、结构布置
该工程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结合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及电梯厅,布置了一个中央核心筒,并根据塔楼周边剪力墙分布情况,除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了落地贯通加厚剪力墙外,另在底部增设部分仅伸至转换层的剪力墙以加大底侧向刚度。第二,合理布置裙楼柱网,使不落地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
1、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对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可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力墙(不伸上去)。这是增大底部刚度最有效的方法。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并且北部还有一大片L型剪力墙也落至基础。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底部刚度。
(2)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减小上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厚度区为400mm厚,上部厚度取为200mm。
(3)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多。
(4)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5混凝土。
2、结构平面布局
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形复杂,不规则;转换层上部为纯剪力墙结构,由于建筑布置的不对称,剪力墙的布置须经多次试算,最后结果是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1m,结构偏心率较小。除核心筒外,其余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查阅计算结果,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77,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1.4,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可见工程平面布局规则合理,抗扭效果良好。
三、结构设计与计算
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主要采用了SATWE,并采用了力学模型与之不同的软件TBSA6.0进行校核。该建筑物平面外形为长方形,有两个上下贯通的电梯间形成主要落地的剪力墙。因建筑功能需要,首层为大空间,层高6m,二层~四层为商业群楼,故将转换层设置在二层,表1为SATWE计算的各层的侧向刚度。
从结果看出地下负一层与首层的抗侧移刚度比为2.38,大于2倍,这与《高规》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相符合,故首层满足作为上部结构嵌固层的要求,构造上考虑首层覆土建造园景,首层楼板厚取250mm,配筋取12@100,底面双向直通。二层的墙量比较多,而且落地的剪力墙相对较少,这就很容易造成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相差较大,造成竖向不规则为了避免转换层上、下的侧向刚度比相差较大,故一方面把转换层以下的落地剪力墙做厚,另一方面在控制墙柱轴压比和结构位移的前提下尽量把转换层以上的框支剪力墙减薄,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另外,为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增加了转换层及相邻楼层的楼板厚度,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和分配水平作用。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rm,配筋10@100双层双向直通。
为了较好地控制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尽量减少转换层刚度突变结构抗震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商业群楼中的三个落地的电梯间,将梯间的外筒剪力墙厚度加厚到500mm,转换层以上两层加强部分的电梯间外筒剪力墙厚度为350mm。同时为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扭能力,对周边的剪力墙布置作了加强。这样一方面改善了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比,通过加强转换层以上的抗侧力构件,有效地补偿了抗剪面积的削弱;另一方面,将刚心与质心的距离尽量减少,以尽量减少扭转的不利影响。经多次对结构布置和构件尺寸的调整,将各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在1/l000以内,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也控制在1/120以内。全楼各楼层的抗侧移刚度比均大于上层抗侧移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抗侧移刚度平均值的80%,避免了由抗侧移刚度突变而造成竖向不规则。从而避免了薄弱部位的形成。薄弱部位由于变形大,造成构件在地震作用时过早发生屈服减少延性和耗能能力。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四、门洞设置原则
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尽量不设门洞,且不在中柱上方设门洞。
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的门洞及中柱上方的门洞使框支梁的剪力大幅增加,很容易破坏。根据结构单元中间的框支剪力墙承受垂直荷载较大的特点,把该片剪力墙沿横向整个连起来,中间不开洞,同时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在满足轴压比的情况下,尽量减短沿纵向翼墙的宽度。结构单元两端的框支剪力墙承受垂直荷载较小,若把它做成一片整墙,对框支梁的受力有利,但会增加工程造价。于是采取了把框支梁上一层沿横向连起来做成~片整墙,以上层还是沿横向分开,做成三片剪力墙,每片墙形心尽量与对应的框支柱形心重合,减框支柱的偏心弯矩。
五、转换构件
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宽度不小于其墙上厚度的2倍,且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计算跨度的1/6。工程框支梁宽度为600~800mm。框支梁受力巨大且受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受力构件,因而在设计时应留有较多的安全储,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梁纵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5%。框支梁一般为偏心受拉构件,梁中有轴力存在,因此应配置足够数量的腰筋,腰筋采用Φ16,沿梁高间距不大于200mm,并且应可靠锚入支座内,支座上部纵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框支梁受剪很大,而且对于这样的抗震重要部位,更应强调“强剪弱弯”原则,在箍筋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箍筋应适当加强。
框支柱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控制并满足剪压比要求。为保证框支柱具有足够延性,对其轴压比应严格控制。该工程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不得大于0.6。一级框支柱在满足计算要求下,柱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得小于1.1%。柱截面延性还与配箍率有密切关系,因而框支柱的配箍率也比一般框架柱大得多。箍筋不得小于Φ10@100,全长加密,且配箍率不得小于1.5%。在工程中,部分框支柱还兼作剪力墙端柱,所以还应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2的要求。框支柱为非常重要的构件,为增大安全性,对柱端剪力及柱端弯矩均要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和结构的规则性。而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设计时不仅要求整体结构的平面布置合理、竖向布置合理还应该重点考虑转换层布置。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应加强底部框支层的侧向刚度,防止底部位移突变形成薄弱层。
参考文献
[1]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5.
[2]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剪力墙结构范文5
【关键词】剪力墙;连梁;细节处理
The particular treatment in the design of coupling beams in shearwall structure
Li Changfu,Zhang Ho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The coupling beams system i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ce for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 shearwall structure,for the design is a more important r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At present,the structural caculation and analysis is worked out by special software. Compared the result with the manual, it shows that some internal force is not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So I make a summar of experances during designing the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shearwall structure,even many measures learned from masters of structural design field.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common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upling beams in shearwall structure are being introduced below.
【Keywords】Shearwall; Coupling beams; Particular treatment
1.概述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设计成延性弯曲型构件,满足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必需的强度、刚度、周期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延性、能量耗散等要求。在正常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只有在不小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才允许连梁在梁端形成并发展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塑性铰能继续传递剪力和弯距,存在对墙肢的约束,保持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连梁对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设计中把握好概念设计原则的同时,应做好细节处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连梁的延性[1]。
2.常遇问题处理
2.1 连梁的布置
由于建筑平面标准层布置的变化,同一平面位置上门窗洞口,在上下层布置不对齐或者不连续。电算易造成连梁内力计算结果奇异,影响程序整体分析的精度。
笔者建模时,归并各层门窗洞口,沿竖向布置成各层连续、上下对齐的洞口。使连梁跨度相同,截面尺寸相当。底部尽可能避免布置不规则洞口和错洞墙。错洞墙无法避免时,连梁纵筋应锚入暗柱内,形成暗框架,适当加强暗柱配筋。抗震等级较高时,底层洞口错开处,可设置通长暗梁,作为洞口连梁。连梁按其上5倍墙体垂直作用力计算连梁配筋。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墙体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4]。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减小墙肢弯剪裂缝。
因结构需要所开洞口和洞口扩大部分用非承重砌块填充,填充墙自重换算为墙间荷载布置到相应位置的连梁上,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填充墙和剪力墙的变形模量不同,在墙体连接处易出现裂缝。洞口两侧边缘构件内宜预留墙体拉接筋,与填充墙拉接。局部大洞口处可用焊接钢筋网片连接。墙体开洞较多时,应注意结构整体刚度和自振周期的变化,并考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
2.2 连梁的截面高度控制
构造要求框剪结构中连梁高度应≥400mm,笔者认为同样适合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开洞时,常因楼板板面标高不同,需调整开洞高度:
① 地下室回填一定厚度覆土时,建筑门窗洞口和设备专业预留洞的高度均以覆土顶面为参照。结构开设洞口时应从结构面算起并计入覆土和建筑面层的厚度。洞顶标高同建筑或设备。
② 卫生间、厨房、水房等有楼板降标高要求的房间及楼梯间入口处留设洞口时,洞口高度从低标高结构楼面算起,并计入洞口两侧的结构楼板高差。洞顶标高同建筑或设备。
③ 居室内外地面装修不同,如室内有地热层,而室外没有,墙体内外建筑地面有高差,结构开设门洞口高度应从较低的地面算起,满足建筑尺寸并计入地面高差,洞顶标高同建筑。窗洞口高度从较高的地面算起,洞顶、洞底标高同建筑。
④ 楼梯间窗洞口实际为跨层洞口,建模时无法按实际输入(2008版PKPM采用广义楼层概念建模可实现)。底层和顶层的楼梯间洞口连梁的截面高度不符实际,建议校核连梁的内力和配筋。一般程序给出的连梁配筋是满足的。
开设洞口时,必须保证洞口连梁的高度≥400mm。为便于绘图和施工,可将等厚度墙上等跨度的连梁归并,形成等截面连梁,内力计算完成后,根据配筋结果归并连梁。
2.3 连梁计算模型的调整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或者框剪结构中一端与柱连接一端与墙连接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1]。连梁跨高比小于5但两端支承在短肢剪力墙上时,由于墙肢刚度很小,连接各墙肢的连梁受力与普通框架梁类似,可按框架梁计算。连梁刚度可不折减。计算中应控制截面受压区高度,梁端负弯矩可调幅70~80%,同时增大跨中弯矩。梁端短肢剪力墙应提高配箍率,提高抗剪强度。梁端钢筋应在墙内可靠锚固,若不能满足要求,连梁可按半刚接或铰接计算。
相邻连梁间墙肢不满足最小截面要求时,可将两连梁合并进行计算,连梁间墙肢按构造柱设计,配筋从严。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两端能与墙体可靠连接时,一般视作刚接。连梁主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易出现剪切裂缝。在不影响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8、9度时可取0.5)[1]。
2.4连梁截面抗剪强度不满足时的处理
剪力墙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承受较大剪应力,配筋计算时易超筋。工程中在剪力墙厚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连梁所在层以下墙体未开洞处,转换梁或托墙梁上层墙体开洞处,上下洞口不对齐处,墙体转角或靠近纵横墙连接处的连梁和跨高比很小的连梁出现超筋几率较大且多是抗剪强度不满足。常用处理方法:
①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增大洞口宽度。减小连梁的相对刚度,降低连梁分担的水平力。但连梁截面高度应满足最小截面要求,且应满足连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裂缝控制、挠度和强剪弱弯要求。
② 进行内力调幅。内力计算前连梁刚度折减,或内力计算后连梁弯矩和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使用状况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防止连梁在正常使用状态或小震作用下出现裂缝[1]。《高规》建议,掌握调幅后弯矩值不小于调幅前的0.8(6~7度)和0.5(8~9度)。多数认为,抗震计算中,考虑刚度折减的连梁,内力计算时不应再考虑梁端弯矩的调幅[2]。
③ 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该梁在大震作用下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按两次计算所得较大内力进行配筋。
④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加墙厚。墙肢的刚度和抗剪强度增加,能分担更多剪力和弯矩。连梁的抗剪强度也有提高。
⑤ 同一墙体相邻连梁个别超筋时,可调整相邻连梁的截面高度和跨度,通过转移、协调连梁间和梁墙间内力,满足连梁抗剪要求。
⑥ 高度很大的连梁,可在连梁中部设水平缝,降低连梁承受的剪应力。或在满足建筑和设备尺寸要求的条件下,做加腋连梁,提高梁端抗剪承载力。
⑦ 抗震等级一、二级且跨高比≤2的剪力墙连梁,宜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钢筋直径≥14mm,与连梁箍筋绑扎固定。可提高连梁的延性,减缓非弹性变形阶段的刚度退化[2]。
2.5特殊连梁的处理
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在外墙转角处设置转角窗或转角阳台,形成梁边挑板的连梁。工程观摩中曾发现个别高层剪力墙住宅的转角窗处楼板出现以墙角为中心的发散裂缝,窗下墙体出现斜裂缝。设计中,在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尤其考虑±5%偏心时,该处层间位移角偏大,墙肢承受的剪力、扭矩偏大。建筑物外墙转角处是结构抗震不利位置,建议复杂高层剪力墙结构和抗震等级较高的剪力墙结构开设转角洞口时,洞口端部宜设约束边缘构件或加强型约束边缘构件。增大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其配箍率、配筋率,必要时可做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的约束边缘构件,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扭作用,控制转角位移。
由于程序建模的局限和此处连梁受力复杂,连梁计算内力并不真实,如连梁悬挑板产生的扭矩就未计入,在绘制施工图时,应验算校核连梁配筋,根据需要加配抗剪扭钢筋。转角连梁按悬挑梁输入,挑出端相交,两方向梁钢筋可贯通设置。除加强边缘构件外,与连梁相连的楼板宜加厚,双层双向配筋,楼板内设斜向钢筋、斜向连梁或暗梁拉接转角窗两边墙肢。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连梁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连梁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影响,建筑平面布置,结构整体刚度,结构振型,剪力墙的厚度和数量,单片剪力墙的刚度及分担的弯矩、剪力,程序建模和计算时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的选取,都影响着连梁分析的精度。设计中应宏观上协调各种因素的制约,精益求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结构设计人员,特别是经验不足者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准确把握结构设计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文栋等.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力墙结构范文6
关键字:结构设计,剪力墙,剪力墙构件,剪力墙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一、剪力墙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1.1 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变形小。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较难满足公共建筑使用要求,结构的自重较大,结构延性较差。
1.2 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或拉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是弯曲型。
1.3 剪力墙布置要求:
a、剪力墙结构应双向均匀布置,建筑物周边宜布置剪力墙,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单向布置剪力墙。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在满足侧向刚度的及结构受力的条件下,墙不宜布置太密。
b、剪力墙沿结构高度宜连续布置,墙厚度宜自下到上逐渐减薄,使结构抗侧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避免结构沿高度刚度突变。
c、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d、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①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②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③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④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e、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
f、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应布置均匀、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且各墙肢的刚度不宜相差悬殊。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1.4 剪力墙结构计算
a、剪力墙根据墙面开洞大小情况,分为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
当剪力墙不开洞或洞口面积小于墙体总面积的16%,且洞口边长尺寸均小于洞口间净距及洞口至墙边的净距,可视为整截面墙。其受力性能类似整体的悬臂,墙肢的法向应力呈线性变化,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当剪力墙的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洞口稍大,各列墙肢和连梁刚度比较均匀,并符合一定条件,为整体小开口墙,其受力性能亦可按整体的考虑,并应考虑墙肢的局部弯距。
当剪力墙的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且洞口面积超过墙体总面积的16%,连梁刚度远小于墙肢刚度,为联肢墙。联肢墙宜在保证连梁有足够延性的前提下,增加梁的刚度和强度,使连梁能消耗较多的能量以减少墙肢的破坏。
当剪力墙开洞过大,且连梁刚度很大,而墙肢刚度较弱的情况,已接近框架的受力特性,称为壁式框架,计算和构造应按近似框架结构考虑。
b、计算剪力墙的内力和变形时,其剪力墙应计入端部翼缘的共同工作。翼缘的有效长度每侧由墙面算起可取以下三种情况中的最小值:①相邻剪力墙净距的一半;②至门窗洞口的墙长度;③剪力墙总高度的15%。
c、剪力墙结构宜采用三维空间的分析方法作整体分析,对不同的结构,应选用与其相适应的计算模型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对较复杂的剪力墙结构应采用两种以上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比较。
d、《高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应进行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在集中力作用下,墙内无暗柱时还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在水平施工缝处需进行抗滑移验算。
二.剪力墙的边缘构件范围
2.1 一级和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的高层建筑及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小于表1规定的多层房屋,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级和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和三、四和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及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轴压比小于表1规定的多层房屋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表1
2.1 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三、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厚度
3.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截面的最小厚度应满足表2要求
表2
注:表中符号H为层高或无支长度二者中的较小值,h为层高
规定剪力墙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和稳定性。当墙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剪力墙时,可视为剪力墙的支承,有利于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和稳定性,故可在层高或无支长度二者中的取较小值计算剪力墙的最小厚度。无支长度是指沿剪力墙长度方向没有平面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而两端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剪力墙的厚度,只能按层高计算墙厚。
3.2 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3.3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构件上部的剪力墙体厚度不宜小于200mm。
3.4 当墙厚不能满足表2的要求时,应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3.5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四、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的配筋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通常分为墙肢和连梁两类构件。
墙肢的配筋包括墙肢的边缘构件和墙身的配筋,现结构计算软件提供墙肢的计算配筋包括水平配筋和竖向配筋两项。水平配筋为墙肢按斜截面抗剪计算需要的水平分布钢筋面积;竖向配筋则为墙肢按正截面抗弯计算需要的墙肢两端部的竖向钢筋面积,这是因为墙肢中部竖向分布钢筋一般较细,容易产生压屈现象,所以偏安全忽略受压区竖向分布钢筋作用。墙肢中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和墙肢的水平钢筋为按计算及构造配筋,墙肢中边缘构件的箍筋及墙肢的竖向分布钢筋为按构造配筋。
较长墙肢的水平分布钢筋及竖向钢筋按计算结果及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配筋,一般不会出错。容易出现问题是较短墙肢的配筋,如形状为L形的墙肢,L形墙肢一边为一般剪力墙,另一边为短肢剪力墙,此L形的墙肢为一般剪力墙,按一般剪力墙构造及配筋。在L形墙肢的短肢部位,一般做法是此短肢部位墙肢连同长肢端的边缘构件一起做成一整体边缘构件,这时应注意:①整体边缘构件在短墙肢方向的箍筋是否满足短肢边的水平计算配筋,整体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箍一般不能满足计算要求。②整体边缘构件中短墙肢方向端部的竖向钢筋应按短墙肢竖向计算钢筋面积配筋(此计算竖向配筋一般很大),而不是按此整体边缘构件总计算配筋平均配置纵向受力钢筋。
剪力墙开洞后形成的连梁根据跨高比不同可分成两种情况:①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此梁受力状态和一般框架梁相似,可按框架梁设计。②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连梁跨度较小,截面高度较大),其承受的竖向荷载往往不大,梁的弯距很小,而水平荷载作用下梁的剪力很大,且沿梁长基本均匀分布,对剪切变形十分敏感,容易出现剪切斜裂缝。因此,此类梁应按规范规定的连梁设计。一端与剪力墙相连,另一端与框架柱相连的跨高比小于5的梁,也应按连梁设计。此梁应取与剪力墙相同的抗震等级。
剪力墙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减弱,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高规》5.2.1条规定:“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一般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在 0.55~1之间取值。
即使连梁刚度折减后,连梁也较容易超筋。连梁易超筋的部位,竖向楼层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总高度1/3左右的楼层;平面中,当墙段较长时其中部的连梁。
连梁超筋时,可按《高规》7.2.25条处理:①减小连梁截面高度。②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中连梁弯矩及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以降低其剪力设计值。但在内力计算时已经按《高规》5.2.1条的规定降低了刚度的连梁,其调幅范围应当限制或不再继续调幅。当部分连梁降低弯矩设计值后,其余部位连梁和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应相应提高。③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高规》并没有规定连梁受弯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从“强剪弱弯”的角度,非抗震设计时,可取0.2%,抗震设计时,建议取0.25%~0.4%,跨高比大时取小值,同时连梁纵向钢筋率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五、结语
本文简要对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