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回不去的故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1

起初,每片花瓣

都是新的

像水洗过

闪电戳破天空

漏出雨

你满脸泪痕

风捧着灰尘

擦胭抹粉

你遍身伤痛

现在,每片花瓣

都落满灰尘

像我的心

元宵乡村夜

雨,不让点燃

比拥抱热烈的篝火

月,怕冷似的

逃避浪漫的夜

有酒和火

就不怕天阴着脸

一屋子诗歌

一屋子火树银花

烤肉的烟雾荡起秋千

泪水不代表激动

男的是怀春的少女

女的是微笑的星星

今夜,没有月光

比月光亮的是诗歌

今夜,没有汤圆

比汤圆甜的是思想

今夜,没有饺子

比饺子香的是时光

今夜,没有月光

回去时,看到了月光

车窗外的远方

如朦胧的海岸线

或倾倒的甜白酒

我们仿佛奔跑在天上

小街的阳光

三分钱买盒火柴的年代

光禄小镇是我心中的太阳

星期天,提着一箩泥鳅和阳光

穿过乡村小道

来到污水横流的小街

坐在供销社门口

我是个系红领巾的幸福的孩子

那时的星期天真好

可以买到喜欢的连环画和快乐

我喜欢连环画在长凳上

排成长队散发的墨香

我喜欢小街的阳光

照在身上的温暖

故乡荷花节

姚安坝子,高原的脸盆

光禄古镇,秀丽的盆景

那是我的故乡,刚回到

雨就来了,撑着伞和雨声

走过儿时卖鱼交一元钱学费的小巷

去看荷花。古镇打扮得漂漂亮亮

张灯结彩,如同过年

荷塘面积小,不壮观,荷花普通

而纸荷花,胜似荷花

一堆感慨和温馨,排山倒海

荷叶般铺展,淹没久违的思绪

故乡之殇

元旦,路过故乡

路上跑着车声人声喇叭声

车窗外的草海河

儿时,站满绿树

现在,河寒水瘦

两岸荒芜的田里

枯草学羊叫

难眠夜,想写出心伤

梦里的声音,其实更真

母亲走了,我无家可归

一个人消失

家园,也随之消失

冥想故乡

故乡看我时的眼神

多像月光

繁华尘世里,你是我唯一

淌着月光的河

春天,房前屋后的蚕豆和小麦

绿得滴油

我常孤独地坐在长满野蒿的田埂

看骂牛如骂人的牛倌犁开泥水

耙出春光

月色洗净村庄的夏夜

我坐在槐树下听奶奶讲嫦娥奔月

星星的音符,散落大地的豌豆

让我最难忘的是秋天的稻田

像铺在天空的金子

长出满眼的黄

弥漫的高贵,使我的思念无边

冬天说来就来,赖皮的白霜

披着雾的外衣

像只灰太狼

在早晨的田野飞

那时的日子和裤带,都勒得太紧

而我空想的脑袋里塞满了向往

像屋顶缭绕的炊烟

关不住的往上串

深秋的黄梨

晚年的父亲,像深秋果树上

那只黄梨,让人随时担心落地

话头越来越少

性格似乎也温顺下来

他常常独坐,像尊菩萨

久久望着窗外的天

似乎只对天空有兴趣

仿佛云里藏着什么

他有时找来老人,话匣子

又开始多起来

又像回到年轻时代

那时是暴虐的洪水啊

村里的老人,像深秋果树上

那些黄梨,一只只掉进土里

父亲又回到从前,又开始孤独

又开始,一点不像父亲

我在广通遇到故乡

冬日晨光里漂泊的影子

看到千年前的钟鼓楼和镇楚门

滇中小镇广通

不打古镇招牌

却像故乡光禄古镇

到处写着古字

蓝蓝天宇,哪朵是故乡的云

游子,哪里都是故乡

广通废县改镇,钟鼓楼改胜利楼

楼空人在古迹长存

光禄撤乡建镇,军民总管府

引来游客众多目光

我一直走在异乡的土地上

洒过的汗水似乎都是背叛

在广通遇到钟鼓楼和城门洞

遇到老乡和古镇的色调

仿佛回到了故乡

一袭钟声,远飘思绪的天空

乌龙寨之秋

穿金衣的群山

古代皇帝的模样

偶尔吐出一树红叶

像害羞的姑娘

红着脸庞

落尽叶掌的柿子树

像打了败仗的光杆司令

而那些柿子

睁着红眼睛

高昂脑袋气焰嚣张

太阳把柿子烤红

泉水把山歌唱响

雨后的村庄

天空挂出七条彩裙

一群女妖,靓丽了乡村

阳光稻穗般金黄,漫着香味的空气

像小河淌过大地的胸膛

快艇般的鱼儿,一伙逃命的散兵

被我的目光打捞

唱歌的翠鸟啊弹琴的野草

上帝派来的神配,热闹了乡村

秋夜之幻

隔着墙,我看见湿漉漉的田野

唧唧的虫鸣,绿秧的手爪

在月光里,开出花

月光漫长,夜漫长

一柄闪电亮剑

戳破天空和河水

高山和包谷地,撕心裂肺

雨声穿过月光,滚到地上

一坡绿意朴实的南瓜

是大地的星星

木屋里的守田人,永不寂寞

初秋的山

潮湿的坡,长出菌子

和无数双眼睛

驴子昂着长颈,喊山

树木扬着春天,送爽

坐在山坡,听不见人世的喧嚣

也没有,城里孤独

秋 收

旱年的稻穗,一群硬汉

誓不低头。窄如扁担的田埂旁

沉闷的打谷机在哭喊

秕谷在风中起舞

风不动,树不摇

阳光火苗,遍地燃烧

农民气喘谷粒冒汗

天空灿烂

秕谷太多饱谷太少

假人太多真人太少

秕谷往口袋塞,棉花往肚里装

化肥白白撒了,汗水白白流淌

火 光

月亮和篝火

烧红穿绿衣的老树

琴声的山泉流淌

淌出夸张的舞步

火光面前

没有黑夜没有冬天

空气热情

风也长了翅膀

开始飞翔

开始风干树叶和岁月的水渍

山顶月下的火光

是一幅永恒的剪影

挂在心上

回故乡

月阴缺,愁乡路依旧

村头水还流

老屋更老,饮烟惆怅

看荒岭祖坟的藤蔓

把被风削瘦的香火点燃

从乡亲陌生的眼神里

悟出人生苦短

回不去故乡

理想是棵豆苗

在瘦如的土地上

一天天成长

背着书包和太阳

离开故乡和苦难

猫一样蜷缩在城里

下雨时,总想起故乡

它像个死了多年的朋友

隔膜而生疏

孤单时,多想回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2

关键词:农牧民;人口转移;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56-03、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

(一)以社会、经济、生态政策等为先导进行的人口转移、城镇化所造成的人口布局调整

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三农问题提出以来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内蒙古农村牧区较早是在阿拉善盟等地,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围绕生态建设的目标,启动了自治区人口布局调整的世纪性战略。截至目前,自治区各盟市先后开展了围封转移,生态移民;通过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业移民;新城镇建设移民;划区轮牧后牧民重新安置;教育布局调整带来的人口被动转移等等;在国家、自治区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政策下,以人口转移和人口的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布局调整已经在自治区全面展开。

“十一五”以来,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内蒙古各地又将人口布局调整纳入各盟市的未来发展规划,而且不仅是在社会发展规划中有所体现,在几乎所有的产业规划中,如物流发展规划、农牧业发展规划、商业发展规划、 工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等,均将人口布局调整作为一项内容,或者将上述所涉及领域的发展与人口布局调整紧密联系起来。这也预示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治区还将进一步面临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笔者2009年1月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就人口转移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鄂托克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产业涵盖了现代工业、现代农牧业和草原畜牧业,工业占全旗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少数民族占农牧民比例较高。2008年底鄂托克旗以全旗已有的各项规划为基础,针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整合制定了《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09―2020)》。在该规划中,鄂托克旗计划“通过农牧业产业化转移、城镇二、三产业就业转移等方式,大力度向三镇转移农牧民,优化城乡人口结构和三次产业人员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与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鄂托克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中还就转移人口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其中提出了“结合土地、草牧场确权和户籍制度改革,按照公平原则,以是否拥有土地草牧场使用权以及居民的居住地为考量标准,建立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增加的个人承担缴费差额由旗财政承担”。规划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鄂托克旗人口转移规划是较为成熟、完整的体系。但从农牧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需求来说,该规划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牧区人口转移规划对人口布局调整所产生影响,继而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等认识不够全面。

1.被转移人口原住居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忽视。这种忽视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原住居的转移人口被排除在某些社会保障项 目之外。如《鄂旗规划(2009―2020)》中规定“自愿放弃土地、草牧场使用权的农牧民,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原住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尚属落后,未转移人口在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存在许多不便,收入和消费水平较差,这些未转移人口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保障水平的提高上,还需要专门设计制定新的社会保障项目。

2.被转移人口在新住居地面临许多生活不确定因素,有些农牧民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由于现有的移民政策多为生态性移民,被转移出来的农牧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不能回到原住居地。许多被转移农牧民除了农牧业生产技能外,没有其他职业技能,因而很难在新的住居地找到工作,成为失业者。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应当把职业教育保障、失业保障等列为重要的保障内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转移人口的不适应性。

3.被转移人口迁移到的地区不一定是经济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等都较好的地区,不一定能够为转移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甚至很多转移安排都是权宜之计,没有考虑农牧民的长远发展需要。这些离开故土、失去土地保障的农牧民未来的生活风险远远高于他人。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享受社会保障项目等对这些人口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许多转移人口为非自愿性转移,如教育布局调整带来的人口被动转移。教育布局调整总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通过学校的撤并、集中,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经费应用效率集中;但同时还带来其他问题,如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学生上学不方便,为教育开支的相关费用增大,教育支出提前货币化等。教育性支出是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较大的一块,如何缓解农牧民教育性支出困难是为农牧民减负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把教育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另外,为照顾外出求学的子女,一些家长跟随孩子到学校所在地生活。这样使一部分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转移出来,从而加重了农牧民家庭农牧业生产的工作繁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牧民家庭收入。这种类型转移带来的农牧民生活支出差额应当由政府分担一部分,应当在教育保障中予以解决。

5.不同区域的人口布局调整使得区域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各存在不同的问题。如社会保险项目要以参保户缴纳的保险金为基金基础。显然原住居地由于人们收入水平不高,大量人口被转移,缴纳保险金的能力较弱,这样的社会保险基金账户难以维持。因此,需要社会保险基金在全社会层次的统筹。

(二)人口自然流动、迁移导致人口布局调整

人口的自然流动、迁移是指人口自愿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行政管辖区内暂住、滞留、活动或长期居住。内蒙古现有的人口流动、迁移方向主要是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不发达地区向较为发达地区迁移、流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流动、迁移人口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流动人口大多数为农牧民。在锡盟、呼盟等地进行的相关调查发现有45.5%的家庭都存在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尤其是年青人基本都居住在城镇从事着长期或短期的各种职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数正在扩大。 1998年内蒙古牧区外出劳动力不到5万人,到2007年时达到30万人。

人口自然流动所导致的人口布局调整对社会保障工作之间的关系状况有以下两点:

1.人口自然流动频繁对目前灵活性不足的社会保障设计模式提出挑战。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户籍为基础,流动人口不能享受流入地的社会保障项目,原流出地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无法惠及流出人口。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快速、频繁流动。如果不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名存实亡。

2.人口自然流动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等较为发达地区流动,流出地剩余人口则以老、弱年为主。这样的流动方式使区域间的发展两极化趋势日益加重。流出地居民的生产困难,面临更大的生活风险,因而对社会保障项目的需求更为迫切。流出地的社会保障工作偏重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

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以流动人口的所享受医疗卫生保障为例。流动人口没有享受医疗保险保障,患病后不就诊,应住院未住院、住院后提前出院、选择低廉的自我医疗措施普遍存在。如流动人群的因私人接生造成的大出血、感染、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另外,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传染病监测、预防、健康教育等难以享受,这些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和救助问题尚未解决。

二、政策建议

无论是人口的自然流动还是政策引导的人口迁移,其转移的根源在于原住居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等条件相对落后。这种落后的造成 有政府的一部分责任。如政府长期的二元政策,使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如政府在特定历史时期实施的部分政策、项目使农牧区的生态环境恶化。从经济学上讲,这就是政府行为对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负外部效应,政府应当为这种负的外部效应买单。其中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对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改革,把那些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人们收纳进来。

(一)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

基于以上农村牧区人口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牧区亟待建立起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辅之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失地农牧民产生、农村牧区的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速度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和乡村的界限早已模糊了,大量农牧民成为城镇的生活者和建设者。而且与他们相联系的、目前仍生活在农村牧区的亲人未来向城镇迁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这些人目前仍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机会。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则更为突出。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或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手术”,要建立统一的体系。这里的统一并不是指各地的具体做法完全一致,而是指整个系统的互通性,赋予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和自由流动的权利。

(二)社会保障体系模式设计注重灵活性

当前,建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的障碍是流动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因此,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设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个人账户。在个人账户模式下,流动人口所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均以个人账户的形式存在,当流动人口需要流动时,其个人账户应该跟随他一起流动。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建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可行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在设立个人账户时,由于个人账户与流动人口是一一对应关系,且能随个人的流动而灵活流动,在推行过程中容易被流动人口所接受;第二,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将覆盖所有人口,实行的也将是个人账户模式,直接建立流动人口的个人账户模式后,待时机成熟个人账户基金可以与城市(或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金合并统筹使用。

(三)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设计全面化

目前,流动人口大部分从事着粗、重、脏、累、苦等高危险性工作,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流动人口工伤事故多发。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是一种职业风险的分散机制。因此,内蒙古应该建立一个以工伤和医疗为切入点,然后结合失业、养老等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模式。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以国家的财力作为强有力的后盾,随着内蒙古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所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内蒙古当前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个人。

1.工伤保险体系的构建。目前,内蒙古部分流动人口集中在劳动强度大、风险高等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行业工作,他们很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还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在流动人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者染上职业病,流动人口很难得到相应的抚恤和救助。因此,应尽快强制推行和建立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制度,以有效分散和化解流动人口所遭受的职业风险。在当前形势下,可以采取企业或者雇主责任制模式,由企业缴纳工伤保险基金,存入职工的个人账户。政府在流动人口工伤保险中的责任主要是加强流动人口工伤保险的立法工作和制度设计,规定不同工种的最低保险金,强制企业或者雇主缴纳职工失业保险基金。

2.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构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制度,该模式的基本做法是流动人口不建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只参加住院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自付,住院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由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市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缴纳。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上,流动人口的流入为当地企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成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基金的缴付主体。

3.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完善养老保险的配套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如果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统一管理,可以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流动人口不论转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则将根本解决因流动人口因其流动性而造成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接的问题。

4.建立必要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援制度。社会救助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正视部分流动人口对社会救助的现实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将他们逐步纳入其中。要注意将保险和救助联动起来,缓解他们的贫困程度,减轻政府将来的救助负担和成本,以及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社会福利方面,当前应以落实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为重点。住房保障方面,应在推进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考虑到流动人口对住房的迫切需求,以及他们通过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现实,通过合适途径将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享受范围,不断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其中一部分人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在城市稳定下来。

参考文献:

[1]陶然,徐志刚.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 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12).

[2]孙学力.内蒙古牧区人口迁移流动分析[J].北方经济,2006,(3).

[3]郭翠荣,陈静.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5).

[4]俞文政,曲福田,谭淑豪,叶奕.环境约束下牧区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研究[J].生态环境,2007,(1).

[5]曹正民,苏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J].西北人口,2007,(5).

[6]张展新,高文书,侯慧丽.城乡分割、区域分割与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缺失――来自上海等五城市的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 2007,(6).

The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afeguard 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LIU Xiao-yan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Inner Mongolia,Hohhot 010010, China)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3

歌手: 爱朵女孩

2、遥远的小村庄,我生长的地方

年年桃花开放,飘到我的课堂

放学的小路上,花雨漫天飞扬

妈妈站在村口,早早把我张望

城市的星光,和故乡的很像

那是妈妈的泪光,将我前程照亮

我们都很忙,忙埋藏忧伤

忘了最美的天堂是,回不去的故乡

我小小愿望,就是回到你身旁

摘一朵桃花香,戴在妈妈头发上

我小小梦想,把你变的更漂亮,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4

充斥在这部分漂泊者面前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心灵迷惘,他们是现代文明到来时首批失去精神家园的代表者。这些底层小人物真实地折射了现代社会转型之下个体的独特生活。

这部由台湾团队拍摄完成的电影算是一部“接地气”的电影,从画面到镜头到内容都非常写实。电影伊始女主^、公曹莉坐在车上,车窗外是外白渡桥、东方明珠塔这样的显著地标。故事发生在上海,紧接着出租房子的老乡阿姨谢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帮忙载物,镜头随着二人来到了一条小弄堂里一间阁楼改建的逼仄的房间。

女主角曹莉因为在广州经营小成衣店生意失败,不得不咬牙来到上海重新开始。她年轻时跟着一个混混生了孩子之后又被甩了,自己和家人关系决裂得不到原谅,而后来故乡唯一的亲人――父亲也去世了。她在狗哥当领班的娱乐会所打扫卫生,也面临着有时被男人揩油的危险。她在城市间不断迁移,没有故乡亲人的维系,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被风吹落到哪里算哪里,这正是现代打工群体的一个缩影。帮别人打扫卫生的谢琴阿姨由上海演员唐群扮演,她省吃俭用,呕心沥血,骑着一辆自行车赶来赶去,给女儿送吃的,送穿的,为了房产的权利不惜与前夫的亲戚吵架挨打。一心盼望女儿有出头之日,却在一次接到打扫任务到达豪宅的时候明白了女儿的堕落,而她的情人――个虚伪的上海男人表面讲究却手脚很不干净。婚姻的失败、女儿的悲哀,人到中年,在异乡拼死拼活的谢琴同样没有一处美好的精神寄托。狗哥利用自己那点小聪明一次次歪打正着地蒙混过关,却不懂任何法律常识,骗过了出租车司机,骗过了愚昧的修车师傅,最后还是难逃恢恢法网,他们修理的旧车到底在回家的半路被拦下了。九儿是个哑巴,没有什么技能,靠发传单为生,弟弟考上了大学却无力供读。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面对的一部分生活之重。揭开来是人生苍凉的大幕,茫茫人海,望过去就是一种浮世的悲哀。

他们是活生生的底层小人物,在已经被精英挤满的大城市里妄图再寻一杯羹。小人物在城市的多年摸爬滚打中已经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准则。张爱玲感叹“到底是上海人”很有欣赏的意味,“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繁华摩登属于上海,高压快速也属于上海,贫富差距更是属于上海,这种环境却发展了人情世故皆练达的能力,生存真是充满了智慧。因为多元文化的融会,上海的智慧是奇异的。小人物即使身无分文,平庸普通,在上海生活久矣,也还是生出了一种活下去的智慧。不起眼的九儿,时常遭到狗哥的嘲笑耍弄,但是他亦想到修理废弃车辆搭载老乡回家赚一笔,尽管这个点子违反法律。狗哥和九儿开始修理所谓的“豪华大巴车”,而曹莉负责宣传,靠自己的人脉拉拢老乡,没有票据,单凭老乡这种建立在同一个故乡的基础关系上,以自己的真诚卖出了很多票。她也不忘和狗哥讨价还价,希望赚得一笔。谢琴阿姨虽然为女儿而寒心,有一段特写的镜头是她骑着自行车回去,足够老爷的自行车骑得歪歪扭扭穿梭在上海街头的车水马龙之间,费力却依然用力。托尔斯泰的写实成功在于创作了一班真实的小人物,而按照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学人物张爱玲来说:“写到的那些人(小人物),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电影中的小人物饱受生活苦楚,却从未失去对美好的憧憬。曹莉希望混出名堂的那一天,九儿一心盼望弟弟能够去读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谢琴阿姨始终有一种生命力的坚强。底层人群依然有坚强可爱的希望存在,而他们似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种静默而忍耐的智慧。他们身上充满了中国式的可爱:脏、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

在这部要探讨归乡作为归属团聚的电影却没有出现一个关于阜阳的镜头,故乡被抽离。加缪说,人生在世好比流放谪居,电影要表达的正是因为回不去,心灵所遭受的漂泊。人归属于存在,却又在存在者中保持为一个异乡人。

曹莉很想回家,可是她早已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家,家人都已经去世,离开家乡多年,故乡遂成为异乡。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外混得还算不错,可是内心始终充满了回不去的忧伤。当狗哥讲起她父亲的多年等待,她泣不成声,压抑的精神通过哭泣得以宣泄。谢琴一心为女儿奔波,要强拼命,却要亲眼目睹女儿的堕落。、他们努力地挣扎于生存边缘,却还是冷不丁会被无情的现实嘲弄,正所谓人生的虚无。

电影最后,在上海打工的阿姨们坐上狗哥和九儿修理的“豪华大巴”,曹莉婉言谢绝了狗哥的好意。因为她是回不去的。镜头中她拿着那根小月阿姨因为捆绑行李多出来的绳子回到幽暗狭窄的出租房,在这停顿的几秒镜头中,最后曹莉把绳子扔到床底,打开了窗,顿时有光线折射进来。此时,曹莉的心已经回家,她扔掉了绳子这种代表生活与家庭给其的压力束缚,通过打开窗子这种敞开心扉的象征获得心灵的自由。只有在无遮蔽的状态中,我们也许能对这个世界有所把握。这个情节让笔者想到另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1900有一次因为面对美好的爱情,曾经尝试下船开始大众生活,但他最终只走到了甲板的舷梯就折回了,这一刻他早已看尽了那个他未曾看过的“世界”。其中的台词有对于后现代社会的隐喻:“只是街道,已经有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太多选择,我无从选择,漫无止境。”这种恐慌是对现代性的无法把握、不能稳定、没法归属的恐慌。“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在外延方面,确立了跨越全球的社会联系方式;在内涵方面,它们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带个人色彩的领域。”当传统的符号价值已经被怀疑与解构,1900的独白不过是进入现代以及后现代群体的心声罢了。现代意义无疑扮演了绳子这样的枷锁角色,是一种无形樊笼的隐喻。

“人生为了回家,终究离开家。”电影的宣传口号正有一种现代意义上失衡表达。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指出:“关注家乡的因素并且在其中寻求着故乡,灵魂在开始时就被故乡所摈弃,并且被推入一种愈来愈徒劳无益的寻求之中。”在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中,“家”的意义变得更加模糊,城乡不断同化,生态文明的严重破坏使我们失去了最初的家园。“历史之历史的本质在于向本己之物的返回,这种向本己之物的返回唯有作为向异乡的行驶才可能是返回。”异乡突出了故乡的重要,表达了返回的需求。电影中在异乡中漂泊的小人物们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大都市冲刷掉属于乡土中所带着的一点个性上的本真,可笑却可爱,这是一种属于原始故乡的印记,也是归属文化留给我们的胎记。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5

但是,当游子有一次来到了西安,再一次选择了这个城市,便会以居住在这里为乐,便会记得这座城市每日变化的风景。

而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对于西安,我更喜欢叫她长安。

古城的西安,古老的城墙,记载着生活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们朴素,温和,善良,他们爱着这座生养自己的城市,喜欢这座富有魅力的古都。

回不去的故乡范文6

2、慢慢发现,成长其实就是将内心从柔软变成坚硬的过程。我们越来越觉得从前遇到的人都是那么单纯美好,现在身边的人都有种距离感。其实是,谁也走不进谁的心里。

3、最美好的状态就是,看过了世界的黑暗与痛苦,却依然相信它的单纯与美好。希望那时候,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4、时光彷佛瞬时倒流到青葱校园,天边飞鸟有白色的羽翼,唇边的微笑是薄荷味的香,操场上还有孩子奔跑的身影。在那样单纯美好的年代,爱自然就是永远,谁不曾轻轻拉过另一只手,相信一直爱一直好,就能永远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