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细节描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细节描写范文1
“小书虫,《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细节,究竟什么是‘细节’呢?”大头娃用求知的眼神看着小书虫问道。
小书虫笑着说:“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哦!是这样!”大头娃挠挠头,“小书虫,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明白。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行!我给你说个小故事。从前有个财主,为人小气。一天,来了一个朋友。他呢,并不想招待朋友。不料,仆人刚从池塘里捉了鱼,又被客人看见了。财主无奈,只好留客吃饭。他挑来捡去,好不容易选了两条大鱼和两条小鱼。鱼熟后,他偷偷吃掉了两条大鱼,只留下两条小鱼招待朋友。谁知,大鱼的四只鱼眼珠留在了鱼盘上。朋友发现了,笑笑说:‘老哥,给我点鱼种,我带回去养在池塘里,可以吗?’财主不知,却假装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小鱼。’朋友说:‘这鱼虽是小了些,但这四只眼珠却大得十分可爱。’”
小书虫刚停下来,大头娃便抢着说:“这财主太吝啬了!那四只鱼眼珠真是太有意思了!这就是细节吗?”
“是啊!”小书虫点点头说,“咱们看看彭总:他看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个‘盯’就是细节。他在考虑着杀掉骡子以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
“我也来说说。” 大头娃灵光一闪,“这一句――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那深情的一‘望’,不正是寄托着对大黑骡子的无限眷恋吗?其实,他的内心特别难过。”
“说得对!”小书虫接过话头,“这一细微神态的捕捉,便把彭总内心的愧疚、痛苦、矛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可为了战士们能吃饱肚子走出草地,他只能忍痛割爱了。”
细节描写范文2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写作;细节描写
一、引导认识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我分别针对写人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写景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进行了集中训练。尤其是在训练写人的细节描写时,我将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心理进行了着重地训练。在进行每个片段训练时,我总是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方面的细节描写,便于借鉴模仿。如在训练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出示了以下片段:
例1
我选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一段有关秃鹤的肖像描写: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学生读了哈哈大笑,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便告诉学生:这是人物外貌方面的细节描写。
例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我在这里还举了一个例子,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李梅亭大白眼睛时说“像剥掉壳的煮熟的鸡蛋”,学生都乐了,觉得非常形象生动,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上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见其人,靠的就是细节描写。通过训练,学生明白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就应该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绣”出花一样的细节来。
二、引导练习细节描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学生明确了哪些是细节描写,领悟了细节描写有何特点、作用及写法,就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练笔,进行仿写、自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在头脑中形成更为强烈的意识,也养成了细节描写的习惯,细节描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他们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一(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地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在学生自创“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丰子恺《中国的女人、小姐们》中有关吃瓜子的精彩片段,阿城《棋王》中有关“吃饭”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引导捕捉生活细节
写文章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要反映现实生活就得认识社会生活,要认识社会生活就得去认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观察是认识的前奏,没有观察体验生活就不可能写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所以说,好文章要有好片段,好片段来自于鲜活逼真的细节,逼真的细节从生活中来,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细节,教会它们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细节描写素材。
以考场上同学的神态来说,各人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皱紧眉头沉思,有的咬住笔头冥想,有的则双目凝视、全神贯注。即使同一个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因此,要想写好具体生动的细节,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尤其是重点描写对象。只有这样,生动传神的细节才能汇聚于笔下。如何进行细节观察呢?我要求学生把握四个要领:一是观察要明确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观察要抓住特点,做到典型生动;三是观察要力求细致,做到准确具体;四是观察要理解透彻,做到把握本质。按照上述四个要求,调动各种感官作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细节加以整理、提炼。现实生活的现象成了生动形象、具体鲜活的细节描写素材,这样的素材积累丰富了,就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写好细节见真功,必须靠同学们细致观察,长期积累,用心体验。
四、引导恰当选用细节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要让学生围绕重点、主题和中心选用细节,要精选那些特别能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揭示主题的细节,避免简单凑合地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无关紧要地滥用乱用细节。否则,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细致,也丝毫没有意义,只能是画蛇添足。可见,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而且,它不是一般化的,而是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细节要真要细,确保细节的真实性。二是选择细节要精要新,确保细节的典型性。三是精心锤炼词语,确保细节的形象性。四是巧妙运用修辞,确保细节的生动性。
细节描写范文3
细节描写是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既然细节描写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我们的作文中怎样运用细节描写,才能使人物鲜活起来呢?
一、锤炼字词
材料一: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的《孔乙己》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鲁迅的《孔乙己》
(“排”和“摸”同样是拿出大钱的动作,但“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炫耀的情态,写出了孔乙己显摆且迂腐的性格;“摸”字则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迟钝,钱放的很严实,从侧面介绍这钱的来之不易,进一步表现了孔乙己的穷困,精神和肉体的受摧残之深。)
材料二: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口里说道:“……”
(“攥”“舒”“缩”“揣”四字动词,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二、巧用修辞
材料三: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松树皮”是粗糙、开裂的,将闰土的手比作“松树皮”,形象地写出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劳累,生活的重担已经将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粗糙麻木的人了。)
材料四: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鲁迅的《药》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运用白描
材料五: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材料六: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细节描写范文4
许立川,大学本科学历,广东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副教导主任,市、区的优秀教师,省教育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荣获国家一等奖的“扩大课外阅读量,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骨干教师,担任多家小学生刊物的特约通讯员,有30多篇文章在10多种刊物发表,辅导学生习作200多篇发表于20多种刊物,编订学生发表作文集《童心飞扬》。
面对“书餐”,谁不爱品味内容丰满的文章而喜欢啃枯燥乏味的文本?所以,我们写文章,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满的作品,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文章内容精彩有多种因素,其中细节描写尤为重要,能使文章凸现生机活力。
一、细节描写,使人变神
在小学阶段,要求写人、记事的习作占大半,这必定离不开人物描写,这样才能突出鲜明人物形象、推动事情发展。其实,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服饰等都可以进行细腻的刻画。
我哭丧着说:“爸爸,我……我的作业还没做,会被老师批评的”爸爸漫不经心地说:“你个丫头片子,只要学会写名字、认厕所就行了,攒够了钱,比什么都强。”
父子的对话不多:但“我”没完成作业的急切与惊恐心理和爸爸爱钱胜过疼爱孩子的歪思想观念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爸爸,我作业没完成呢。”“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多赚钱才管用。”倘若就这么简单叙述,效果就相差甚远了。
如果吓出尿来……呀,来了……来了,真是怕什么得什么。忍着吧,反正只六、七个钟头天就亮了。可是,还不到十分钟,尿就憋得我慌了神。鬼!忍!哎!最终还是忍不住了,只好担心受怕摸索着爬下床来。
尿急,但起床怕鬼的心理活动表露无遗。还不难想象,当时小作者“难于忍受”的情形无不令人暗暗发笑。
二、细节描写,使物变灵
植物也好,小动物也罢,抓住它们的生长,或者生活,或者外形,或者动、静态等加以细致描述,更能表现其独特的特点、更能展现出其灵性。
一排排大王椰树又直又高,像一位位昂首挺胸的战士。微风拂过,倒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轻轻地摇摆着修长的手臂,好像和过往的人们打招呼呢!
鸡尝了尝,就狼吞虎咽起来。过了一阵子,鸡的身子莫名其妙摇晃起来,脚也软了。“噗咚”一声,左摇右摆的大肥鸡终于支撑不住,接二连三倒在地上了,嘴里只是“咯咯”地叫。
大王椰树动、静态时的不同特征,展示了其高、直、叶子长的特点;融动作、语言、形态于一体,把鸡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表现活泼生动地再现出来。这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三、雕琢表达方式,给力细节
作者笔下的人、事、物,对读者而言,是无形的。精雕细琢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如采用拟人等经过加工的语言、进行环境描写等写作方法的使用,能弥补“无形”中的形。这“形”或是音色,或是物体的形态结构,或是作者的见闻感受……会丰富读者的感官、带领读者进入文章中的精彩世界。
细节描写范文5
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呢?我认为,作文的细节描写指导很重要。下面就谈谈我在细节描写指导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蓝本,学习细节描写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要引导学生学习,加以体会,从而弄清“细节”的含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父亲亲自送行,照顾的无微不至,不光顾及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时还给儿子买了橘子。买橘子要过铁道,那时的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他也心甘情愿。这里用了特写镜头描写父亲爬月台,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和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细节描写使“我”的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于是“我”哭了,“我”发现了父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再如《蜡烛》一文中写掩埋烈士,老妇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是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使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各类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语言对话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等等。通过诸多细节描写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出所谓的“细节”,就是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这样写就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以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为素材,运用细节描写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景物和现象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日记、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并持之以恒。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有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把作文写得具体,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生动有趣,否则就会犯闭门造车的错误。
我在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这篇作文时,一名学生写道:我小时候太贪吃桑枣,爬上桑树骑在树杈上吃,到晚上要回家了,就将桑枣装满了口袋,结果把一件好端端的白衬褂染成了花褂子,弄得妈妈哭笑不得。我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把上面那段话写具体一点。通过指导,他在作文中对摘桑枣、吃桑枣以及自己的狼狈相和妈妈哭笑不得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幅天真的童趣图跃然纸上。这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见,有了观察积累的基础,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写。细节描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所以必须围绕作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确定了“妈妈疼爱我、关心我”这个中心后,我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妈妈疼爱你、关心你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学生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冲蛋花给我喝,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有的说我妈妈下雨天背我上学;有的说天热时妈妈给我扇扇子……我让学生选择两件典型的事例,把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地写下来,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一个学生写到由于天热又停电,晚上做作业时,妈妈守在他身边,给他扇风赶蚊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妈妈右手不停地给我扇着风,赶着蚊子,左手却不断地“啪啪”地打着自己身上的蚊子。那“啪啪”声就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慈爱之心。
细节描写范文6
沈从文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色、味和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逃学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他既读一本小书,又更投入地读一本大书。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与玩耍,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和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沈从文先生走出书斋,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对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走出书斋,带读者去阅读一幅纯生态的人事动态风景画。
沈从文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长轴画卷。图画长,人物多,看到的事情更多;读者不仅没有感到冗长与厌倦,反而觉得自然而清新,浑然天成,表现出的是纯生态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美景。他把一系列的人、事、物,依次推到读者的眼前,一幅幅画面、一幅幅场景,和谐而纯净。
在这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长轴画卷中,我们跟随作者的眼睛,和他一起去看别人绞绳子,织竹簟,做香;看别人下棋,打拳,相骂。只管看,没有一句评论,任由事情发展,“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
在上学或逃学路上,沈从文观察积累了很多人生必须经历的东西。他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慢慢地去阅读一本社会大书,里面的知识丰富而有趣,满足了沈从文小时候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他看老人磨针、学徒做伞、皮匠绱鞋、师傅剃头、苗人染坊、苗妇打豆腐、骡子推磨、屠户砍肉、店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等等。
读者跟随沈从文来到西城刑场,看到了犯人被处死后的种种情景;又来到南门河滩上,这里每天都在上演宰杀牛的“戏目”,耳濡目染,沈从文也就完全弄清楚牛的身体结构了。这些细节描写使沈从文从小就看到了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类的残忍。
在作者头脑中除了那些可看的,还有几幅想象中的风景画。其实想象中的事物,也是作者生活经历的积累,自由而赋有诗意。他在做了错事而受罚时,身体失去了自由,但心却驰骋于天地间:“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
二.走出书斋,带读者去阅读一幅古风余韵的风俗画。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小城的生活方式、风俗及环境,一切都是旧的,古风犹存而不陈腐,具有小城的质感。
小城特有的婚丧嫁娶风俗。婚丧嫁娶,各样用具,都有它的风味。在沈从文的细节描写中,人们从店铺的营业情况还可以看出小城迎新送老的数量。“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治病驱邪的习俗。用小小棺木来冲淡死的气息,是很多地方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城也有这一习俗。 “到六岁时,我的弟弟方两岁,两人同时出了疹子。时正六月,日夜总在吓人高热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咳嗽发喘。又不要人抱,抱时全身难受。我还记得我同我那弟弟两人当时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样,竖立在屋中阴凉处。家中人当时业已为我们预备了两具小小棺木,搁在廊下。十分幸运,两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家别为他请了一个壮实高大的苗妇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壮大异常。”小小棺木,是小城市民对死的命运的最后抗争,显得悲壮而又凄凉。
纯朴的教育风俗。生活在水边的孩子,戏水是最自然的风俗。沈从文的很多故事都与水有关。学塾为了防备学童下河洗澡,有一种简单而朴素的做法。“学塾为了担心学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学时,照例必在每人左手心中用朱笔写一大字,我们还依然能够一手高举,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这样的细节在我们小时候也是有的,在手心上写字,透露着长辈的担心与关切。沈从文生活的时代,学童所读书籍与我们现在学生所读书籍已经大不相同了,明显留有那个时代的遗风。“来去学校我得拿一个书篮。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到《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分量相当沉重。”
简单的处罚习俗。沈从文逃学、雨中乱跑都会受到处罚,在孔夫子牌位前受笞,在家跪一炷香,这也是他生活的时代特有的教育习俗。“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有时又常常罚跪至一根香时间。”“这样一整天在为雨水泡软的田塍上乱跑,回家时常常全身是泥,家中当然一望而知,于是不必多说,沿老例跪一根香,罚关在空房子里,不许哭,不许吃饭。”
存书轶事。逃学的办法总是奇妙而有效,令人着迷。“因此我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把书篮寄存到一个土地庙里去,那地方无一个人看管,但谁也用不着担心他的书篮。小孩子对于土地神全不缺少必需的敬畏,都信托这木偶,把书篮好好地藏到神座龛子里去,常常同时有五个或八个,到时却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谁也不会乱动旁人的东西。”
每个季节都有其特定的不同的风俗。如每年的夏季河里涨水时,就有一群专捞浮财的人。“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的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地向下游岸边泅去,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
在野地里、房屋边捉蟋蟀,也是儿童必做的一件有关风俗的事。
三.走出书斋,带读者去阅读一幅幅真挚感人的风情画。
沈从文在字里行间渲染了普通市井人家在简单的生活方式下的满足与快乐,有些细节则透出小城市中小家碧玉似的温婉美感和独特的浪漫气息,颇具空灵、雅致的古典美韵味。他着力抒写市井百姓的平凡生活,让读者跟随他一起去欣赏市井百姓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温暖的亲情画。“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这一细节温暖甜美,母亲的教育,外祖母的痛爱,寄予我人生深切的期望。
父亲的期望。父亲赞美我的明慧,传授人生经验,期望我做一个京剧艺术家。“我的爸爸既一面只做将军的好梦,一面对于我却怀了更大的希望。他仿佛早就看出我不是个军人,不希望我做将军,却告给我祖父的许多勇敢光荣的故事,以及他庚子年间所得的一份经验。他因为欢喜京戏,只想我学戏,做谭鑫培。他以为我不拘做什么事,总之应比作个将军高些。第一个赞美我明慧的就是我的爸爸。”
对苗家妇女打豆腐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苗家妇女的装束、歌声、背上的小苗人、舀豆浆,都显得自然而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画面温馨,充满柔软的温情和温婉的人性美。从沈从文的描写中,我们读到了普通市井人家在简单的生活方式下的满足、快乐和幸福。
沈从文关于湘西小城的记忆充满了温情脉脉的市井平民格调。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他把镜头靠近,再靠近,为我们拍下了一个个边街特写长镜头。我们看到了老少织簟子、小铁匠写真、馋人的小饭铺。特别是有关小铁匠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地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程序,我也不会弄错了。”小铁匠拉风箱、挥铁锤等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小硬汉的富有力度的动作,逼真传神,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有时逃学又只是到山上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主人拿着长长的竹竿子大骂着追来时,就飞奔而逃,逃到远处一面吃那个赃物,一面还唱山歌气那主人。总而言之,人虽小小的,两只脚跑得很快,什么茨棚里钻去也不在乎,要捉我可捉不到,就认为这种事比学校里游戏还有趣味。” 这一细节,突出孩童时期的沈从文的顽劣、野性和童年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