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引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引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引用

成语引用范文1

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元素的民族音乐文化,它呈现出了各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普通院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把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课堂之中,让民族音乐文化走进校园,更加有利于发扬、传承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有利于使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融合各种音乐文化,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无疑更加增加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说,普通院校的音乐驾驭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普通院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在普通院校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1.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内涵

在普通院校里,把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音乐可以把我国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当学生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鉴赏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内涵,营造出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学习研究的兴趣。另外,由于我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积淀出来的优秀本土文化,经过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内涵得以丰富,艺术修养得以提升,并且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三观”。因此在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之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非常必要。

2.教学内容得以扩展,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在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把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其中可以扩展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得以展现。除此之外,把本土优秀的、特色化的民族音乐鉴赏内容融入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改善单一、落后的教学局面,让音乐鉴赏的过程富有活力。并且在普通院校里,把民族音乐放到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几年前的优秀历史文化,解读出优秀的民族艺术内涵,音乐教学的质量也随之提升。

3.了解多民族的文化理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不同民族的发展成果。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下了基础,缩小了民族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普通院校音乐教学同民族音乐文化两者的关系

1.民族音乐文化是普通院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

根据多元文化理念,尽管我国的音乐教学需要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的精华部分,充实我们音乐文化的底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才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音乐优秀人才的基础。在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每部民族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即便是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也要守住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底线。在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之中纳入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培养出全面、专业化的音乐人才,这也是其基础的教学内容,也能在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夯实基础。

2.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普通院校有着天然的优势,理应成为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依据形式来看,在普通院校之中传统发扬民族音乐文化非常便捷且极具影响力。高层次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将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更为全面、更为形象地呈现出来,这为学生有效地掌握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当前,我国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时更多地是依靠特殊的民间艺术团体,然而这些艺术团体大多都是靠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走到一起,他们缺乏系统的规划、缺少专业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是这些团体典型的特点,相反在普通院校之中,有着丰厚的教学资源、专业性的指导、系统性的规划,这些天然的优势,无论是实力上还是资历上都能够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说,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普通院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1.有利于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来自民间,无论是人们平时的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民族音乐文化萦绕在身边,民族音乐文化可谓是无处不在,互相传播。作为学校来说,它更是一个集合优秀的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地方,同时也是发扬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扬光大仍然需要依靠学校这个重要的场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各个普通院校之中宣传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工作,进一步的维护、发展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这也让更多的学校逐步地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内容,由此产生了浓厚的民族音乐自豪感。在普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本质内容,使其核心的内涵得以传承,在传承交流的过程之中,人们可以及时地改进民族音乐的形式,使其更加易于人们接受,受众范围也因此变得宽泛起来,这也是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方式,可以说,普通院校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创新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亦是如此,它也在传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地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丰富,随之便诞生出了新的元素。倘若民族音乐文化不能够及时地调整与创新,那么它自身也就不会发展,最后就会在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逐渐迷失。普通院校是融合文化的集体,能够汇集到不同的音乐文化内容,这也让普通院校变成了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同其他类型的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让民族音乐文化创新性地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髓部分,去其糟粕部分,由此也让民族音乐文化在创新过程中增添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3.有利于融合、汇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

文化应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之中不容忽视的元素之一,它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音乐文化也同这些因素相互发展,共同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内容,而且这一重要的内容非常需要教育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圆满完成。通过学校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手段,使人们对音乐文化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使人们能够体味到心灵深处的慰藉。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在音乐文化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相应的差异。不管是什么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普通院校音乐教育的支持,这样就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汇集其他音乐文化提供了可能,使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样就能够以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促使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普通院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想要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就需要我们加倍重视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突出其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部分,更好地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

作者:陈珊 单位: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成语引用范文2

迄今为止,凡提到课程,一般都指正式课程, 即一切有计划、有目的、按一定程序进行和完成的教学活动,以及体现和落实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指引、课表、教材、规章制度,考核和评估等。澳门政府教育司近年为配合七年和十年免费教育所领导的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香港的目标为本课程(Target-Oriented-Curriculum),英国的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央课程(Centrally-Based Curriculum),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等等,均为正式课程,亦即显性课程。但是无数经验告诉我们, 在正式的显性课程之外,学习者也能获取很多非预期、非计划中的东西,即从非正式的隐性课程中获得的。综观几十年中外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其主要成就都在正式课程方面,尤其是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整合、教材发展、课程评估、师资培训等。然而,若对隐性课程缺少认识或不重视,也会影响正式课程的实施的。探讨隐性课程的意义、特点,它如何影响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它的积极因素对农村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很有必要。

二、“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初步探索

隐性课程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 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前一阶段我主要对文化情境中的教室布置、人际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索,现与大家探讨.

(一)巧布教室,烘托英语学习的氛围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内部装饰布置和构成常常能反映教师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及教育的态度等。

1.创设温馨的英语学习环境。我在布置教室时,有意用英语来设计布局教室,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注意了室内各种设施在颜色上的搭配,又注意了学习园地(study board)、争章园地(badge board)、招帖栏(notice board)等板报所反映的内容,室内颜色搭配得当,会使教室呈现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的美。

2.创设民主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传统的教室内部课桌椅的摆放主要是秧田型或分组型。秧田型是一种自我型或独立型,它潜在的声音是:“做自己的事”,或者“自己做,不要依靠别人”。因此,秧田型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形成。但却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权威。分组型是一种合作型,他暗示学生“多加强沟通,做个有效的参与者”,或者“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分组型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的观念以及进取的精神。但不处理好就有点吃“大锅饭”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分组型注入了新的内容。即所谓:“旧瓶装新酒”。

(二)栽培情感,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直以来,学习,对于无数学生意味着繁重枯燥的作业、无数的考试,意味着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意味着无奈、逃避。然而,学习真的就只能以这样的面目出现才会取得成功吗?恰恰相反,《学习的革命》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压抑个性、窒息灵感的樊笼,而是启迪心智、孕育创造的乐事。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勤学而不是苦学),进而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乐学”、“勤学”和“会学”。因此我在坚持“三个远大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盲目补课(举一反三远大于三个问题各举一次))的情况下,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学关系民主化即注重师生、生生情感的培养

(1)师生关系情感化。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了,才会喜欢他的课。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思想,尊重、理解、爱护、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交朋友,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信赖感。

(2)生生关系默契化。生生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可以想见,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

2.教学目标多元化

二期课改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下,教学目标要包含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智慧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外国文明的活动。要使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围绕着这三个目标,通过各种有序的、科学的活动,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3.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即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理念与手段,设计合乎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对待某一学科的态度往往不是因其重要而努力习之,而是因其有趣而乐意习之,因此,“趣”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围绕“趣”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的学习不外乎词汇、句型、语音、语法的讲解与训练,如果让这一切仅依赖于教师的一张口、一支粉笔、一本教材,那么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是不可避免的,其后果将是直接扼杀孩子的兴趣,扼杀这门学科的生命。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它的参与赋予教学鲜活的生命和无穷的趣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与反思

成语引用范文3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引言

从2003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均增长80%以上,截至2008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卡量更是飙升到1.1亿余张。然而,庞大的发卡数字背后是“泡沫”,像一主多卡、睡眠卡的现象屡见不鲜,恶意取现、欠贷不还的客户普遍存在,办卡黑中介、信用卡套现公司层出不穷。近年来,国际信用卡犯罪集团的触角也延伸到了中国。当这些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爆发时,受影响的将不止一两家发卡机构,可能是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甚至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

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1.功能丰富,涉及业务领域多。具有存取现金、消费结算、透支等功能,跨越了资产、负债和中间银行三大支柱业务。

2.参与者多。包括卡组织,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收单机构。

3.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因素多。信用卡功能的实现、特点的发挥依赖于ATM、POS、电话银行、互联网等设备和技术。

4.服务前台外延化。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模式,触角延伸到银行以外,并涉及到各个消费领域。

5.申请手续简便,风险较大。申请信用卡是一种“免担保”的方式,其安全性几乎完全依赖于申请人本人的信用。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类别

目前,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持卡人由于发生经济问题或主观故意而没有及时、足额偿还欠款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

(2)谎称未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即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慌称从未进行交易或者有交易但没有收到货物为由拒绝还款。

(3)虚假挂失。假装信用卡丢失,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

(4)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从而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2.欺诈风险(Fraud Risk)是指由于遭人冒申请、伪造、盗领、失窃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欺诈类型主要有:

(1)冒名申请。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申请信用卡,获批后,即刻进行欺诈消费或套取现金。

(2)伪造卡。先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真实的信用卡客户资料,然后再根据非法获取的信息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

(3)遗失卡或被盗卡。信用卡在邮寄或使用过程中不慎丢失或被他人盗取,从而被他人盗刷。

(4)特约商户欺诈。主要是特约商户的不法雇员通过伪造交易资料骗取收单机构交易款。

3.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是指发卡机构因管理和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1)发卡机构内部员工疏忽大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对流程执行的力度不够,也会造成不应有的风险。

(2)审批政策及后续流程漏洞造成的损失。

(3)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四、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

对于风险的控制,我们认为从一张信用卡的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发卡前

(1)营销人员把好第一道关。营销人员应注意防范是否有不合规的情况,比如申请表是否是本人填写和签名的,申请人的资信证明是否有伪造涂改的痕迹。对于营销对象的把握,应尽量以大公司,大企业的员工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目标,争夺优质客户。

(2)建立严格的办卡程序。对于零散客户,要求申请人提供房产证明、购房(贷款)合同、身份证件、大额存单等,在核实原件后一定保留其复印件。对单位办卡,手续可以适当简化,但一定要与单位签订明确双方的责任的协议书。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手段进一步核实。

2.发卡中

制好的卡片寄出后通过短信提醒客户卡片已经获批,请注意查收或通过电话询问客户是否收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卡片因在邮寄过程中丢失或被盗,而被他人冒用。

3.发卡后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对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对违反协议的行为给予纠正,必要时可中止或取消特约商户受理信用卡的资格。

(2)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授权及收单操作进行监督,发现异常时必要时应及时止付。

(3)正确指导对持卡人的用卡。应正确宣传善意透支,不能过分强调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要大力宣传信用卡方便购物、消费及存取现金的特点,普及信用卡基本知识,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持卡人还应宣传和讲解信用卡的使用方法,以改变部分持卡人的不良习惯。

(4)建立有效的催收制度。对免息期即将到期的客户进行善意的提醒。对到期未还款的客户进行电话催收,或寄发催款单,并指导其正确还款。对于多次电催无效的客户,要进行上门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对其以后的任何申请都予以拒绝。

参考文献:

[1]袁笑冬: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J].中国信用卡 2006,(06):43~46

成语引用范文4

一、基因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目前,基因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细胞因子的应用和核酸的应用。

其中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包括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重组转化生长因子RTGF等。这些生长因子的应用范围各有不同,都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医学美容领域。

根据基因工程的研究结果,AFGF是作用最广泛的生长因子,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有突出的治疗效果。该因子可促进组织创伤愈合、血管生成、骨骼修复、溃疡愈合、眼晶状体再生、神经组织修复、神经突起的生长以及胚胎的发育与分化。应用在美容上,AFGF还具有美白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调控人体同源基因,指导性吸收核苷酸和核酸,达到外用内调的作用。

二、组织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组织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材料科学等。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组织修复途径大致有s?种,即:自体组织移植、异体组织移植和应用人工代用品。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人工皮肤已于1997年3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这种产品是器官基因公司培养出来的,被称为“适移植”的活性皮肤,它由新生儿的包皮细胞培植而成,呈层状结构,与正常人的皮肤极为相似,能分泌人体皮肤胶原、生长因子和结构性蛋白,可与病人自身的皮肤很好地融合,不存在排异作用,就连病人自身的血管和色素也会逐渐转移到“适移植”活性皮肤中去,愈合不留瘢痕。人工皮肤的问世使整形美容的发展方向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人体的皮肤缺陷不再需要从自身的皮肤移植。

我国在组织工程方面的贡献也是颇为显著的,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在裸鼠背上复制“人耳”形成人耳廓形态软骨的试验由我国科学家完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轰动。目前,国内关于组织工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骨和软骨,其次为皮肤。

三、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交叉学科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交叉学科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集中表现在生物缓释材料在美容整形上的应用。

成语引用范文5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s and manifest curriculums, the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contents and features of hidden curriculums and manifest curriculums. Finally the effect of these curriculums on students has been elaborated.

关键词: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教育

Key words: manifest curriculums;hidden curriculums;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94-01

1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1.1 隐性课程学校课程可分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和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 为两大类型[1]。隐性课程的思想在本世纪初杜威和克伯屈的著作中已经出现,1968 年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关于隐性课程研究已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非预期性,即它的影响是非预期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②潜在性,对学生而言,他们在从事学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影响;③复杂性,学校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学生从中受到的潜在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到社会和学生家庭;④隐蔽性,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无形的内容对学生感官、情感、心灵进行持久的、反复的刺激和影响,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和感染。隐性课程能发挥导向、激励、陶冶的功能,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潜在的影响力,无意识的教育价值的特点。

1.2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安排在课程表上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显露性、直接性。在针对学生进行特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强调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同时由于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和教材,由易到难,也发展了学生的心智技能,这体现了显性课程的直接性[2]。布鲁纳认为,每个学科领域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当学校把这种结构和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时,教学就获得了最佳教学效果。

2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显性课程的局限在于,它有限的范畴和内容,不足以在大量的道德冲突面前给学生令人信服的回答,而“隐性课程”的特性则弥补了“显性课程”的不足。在学校整体教育体系来看,“隐性课程”虽不同于正式课程那样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它更多是通过量的道德冲突面前给学生令人信服的回答,而“隐性课程”的特性则弥补了“正式课程”的不足。所以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

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1 知识积累的过程显性课程是向学生传播有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隐性课强调的是情、意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将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个体品质,是品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过程,显性课主要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而良好生态环境,将使人心旷神怡、神情舒展,良好的教学秩序、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开放及现代的教学设施等等,有利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演化成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3]。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主要通过显性课程的学习来实现,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缺少动力系统,美好的设计就会成为泡影,还必须借助隐性课程的力量,通过体育隐性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涨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个性,隐性课程好比一部丰富多彩的、富有魅力的、立体的教科书,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身心愉悦的各种感官刺激,而且还能为知识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德育教育的过程目前高等教育的德育显性课程主要通过三个途径:①知识性德育课程,由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构成的计划性、显性课程;②活动性德育课程,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组织实施的各项校内外德育工作或活动;③渗透性德育课程,由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显著的德育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而潜在性是隐性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的和潜在的,它是以无意识、非计划的方式影响学生,其功能的发挥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通过潜移默化而实现的[4]。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完成这一过程。

3.3 人际关系建立过程校园人际关系是指校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往联系的关系。在显性课程中教师在展现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展现了自己的人格、世界观、审美、情趣等,教师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文化知识、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通过课堂教学建立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显性课程的重要内容。隐性课程是校园精神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层面,国内外对师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

3.4 良好行为建立的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的社交礼仪知识,要求他们用礼仪规范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掌握社交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宁静、整洁、知识氛围的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土壤”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觉约束自己行为,改正不文明、不规范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结束语

在高校教育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培养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人才,在组织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显性课程的教学工作, 又要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教学不断地走向统一与交融。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屈一泓.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1(2):282-284.

成语引用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motor vehicles, congestion has been the chief problem of urban traffic. The paper identities the cruxes of the congestion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urban traffic based on analysis of congestion causes from macro and micro levels. By analyzing basic features the recurring and non-recurring congestion, establishing some corresponding traffic control and dispersion strategies, and putting forward basic principles of managing traffic congestion.

关键词: 交通拥挤;拥挤原因;拥挤影响;疏导策略

Key words: traffic congestion;causes of congestion;congestion effects;dispers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96-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最近一二十年,虽然城市管理者在交通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其交通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或缓和,而是愈加严重。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1]。合理制定相关拥挤策略和实施控制策略对于预防、缓解交通拥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剖析交通拥挤,提出了众多的解决途径。文献[1-3]提出了交通拥挤管理体系,试图从宏观层面建立拥挤解决策略;文献[4]从交通拥挤制因的属性出发,得出基于案例推理的交通拥挤管理方法,此方法需要大量的拥挤实例;文献[5-7]通过对交通状态信息的采集、分析等得出交通拥挤并给出一些疏导措施,均是利用或推导相关模型算法得出路段交通流状态。根据实践经验表明:单一的技术措施无法解决或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甚至会加剧拥挤蔓延。

2 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2.1 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 从宏观上来说,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仍是供需不平衡,不合理的土地开局产生了大量的出行需求,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剧了拥挤的程度;从微观上说,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落后,管理措施执行不利,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出行者安全意识低等也加剧了拥挤。从拥挤制因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物理瓶颈、交通事件(事故等)、施工影响、不良天气、交通控制装置与管制措施、特殊事件与需求扰动[8]。

2.2 城市交通拥挤的影响 在拥挤的道路网络中,交通状态很不稳定,影响交通出行的可靠性。出行者必须通过提前出行以避免因拥挤未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出行者需要在路网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这反过来加剧了路网交通负荷,致使城市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形成全局性的交通拥挤问题。

拥挤对交通的直接影响包括产生排队、降低车速和增加出行时间,这会加大出行成本,还会影响出行安全,提高事故率等。同时,交通拥挤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过多的尾气排放,不仅加剧环境恶化,也会影响出行者的舒适性。

由于拥挤疏导措施的不利,某条道路的拥挤可能会“漂移”到相邻道路,致使拥挤范围和程度扩大;拥挤将会使得出行者花费更多的出行时间并且增加路网的交通负荷。大范围的交通拥挤甚至会使城市陷入瘫痪,直接影响城市正常功能的实现。

3 拥挤疏导策略

根据拥挤原因的不同,交通拥挤可以分为常发通拥挤和非常发通拥挤[8]。常发通拥挤主要由某些路段及交叉口流量过大或者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交通供求不平衡。非常发通拥挤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等交通事件引起的通行能力骤减或者流量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拥挤。

3.1 常发通拥挤及控制策略 常发性的交通拥挤常常由于刚通需求引发的,其解决途径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宏观措施。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发展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施TOD形式的土地开发模式。与此同时,优化信号控制系统,合理设计交叉口形式,提高城市交通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合理实施拥挤区域的交通流组织也是降低拥挤程度和影响的有效途径。

3.2 非常发通拥挤 交通拥挤的控制要求是第一时间消除拥挤,使道路恢复通畅。其基本途径一是恢复道路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二是控制需求增长。总体上将疏导拥挤的控制策略分为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