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人文关怀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受到来自学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这一群体的数量庞大,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庞杂,且社会影响性很大。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中,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虽经各方努力,但大量权威资料仍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过程中需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一、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关怀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尊重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在于肯定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从业,以及健康成长。当前,已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群体特征:首先,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在就业中,表现为有较高的心理预期,期待个人价值的彰显,期待未来的发展。其次,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表现出普遍的耐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再次,由于历史及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又事实上的处于的城市社会边缘性角色。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就业中既面临就业难带来的物质压力,又面临包括事业成就感缺失、个人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精神压力。故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上,应从经济上和道义上,以及精神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关怀,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力度。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人文关怀缺失现状

(一)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接触面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情感孤独”

新生代农民工正值青年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人的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处于这个特殊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期待在外出就业时不仅获得物质上的丰富,也期待爱情有所收获,思想可以交流,困扰能够倾诉。然而,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接触面较窄,正面临“情感孤独”的困境。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特别策划组织了“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大型调查活动,调查显示:近半数被访者情感孤独现象严重。聊城团市委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近四成(3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处在紧张充实的状态中,且超过七成(71%)的未婚者感觉与异往一般和不方便,“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共青团浙江省委课题组进行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缺少进行文化生活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就业于制造业一线车间和建筑工地的人群,他们通常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每月休息时间只有1~2天,缺乏精神文化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时间要素。

(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扶助不够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学校校门就走上进城务工之路,成长环境、年龄及经历决定了他们心智并未成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不清晰且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内容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周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变动,事实上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然而,调查显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扶助力度并不令他们满意。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提供就业信息和帮助”“有政治参与途径”的认可度打分最低(3.1分)。

(三)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关怀不够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受到来自企业的人文关怀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对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利的重视程度不够、提供的就业条件较差,如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较多,职业病突出等方面。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96.1%)新生代农民工关心企业发展,而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自身的比例将近两成(16.9%);对于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直接关系不融洽的原因,三成(32.4%)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同时,该调查还显示,外出务工以来,未曾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达到六成(61.1%),这一数字甚至超出老一代农民工(59.1%)2个百分点;同时,接受培训的次数偏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比较研究显示,通常,青年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偏大;将劳动强度定位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的为多数(占65.7%),但有近三成(占28.9%)的青年农民工选择劳动强度“大”或“很大”的,仅有极少部分的认为劳动强度“小”或“很小”(占5.4%)。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的占41.3%,工作环境中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的达36%,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达34.7%。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给予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在这个时期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良好就业。通常,在经济酝酿转型的时候,率先开始转型的正是产业工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他们的从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发展的成败。而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的从业素质、过硬的职业技能和高超的创业本领,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职业技能和道德培训,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有重要作用。

第二,有利于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实现健康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来自精神压力、物质贫困和事业缺乏成就感的三重压力,在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下,极可能造成心理问题。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进行照顾、精神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将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就业。

第三,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实现稳定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融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其精神家园建设,有利于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习俗的城市化,也有利于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地迎接城市新生活。

四、努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力度

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工作在流水线上,然而,这个群体又是一个思想活跃、个人主见较多群体,要使他们在城市快乐的工作,实现生活上富裕及精神上愉快,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努力,加强对他们在就业中的人文关怀力度。

(一)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而应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镇落户制度建设着手,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彰显个人价值、收获事业成就感提供制度保障。如切实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和监控制度、积极推动实现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制度、切实加快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削弱户籍与利益的关系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

(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让新生代农民工无差别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应仔细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找准文化需求定位,尽可能做到“量身定制”文化服务,增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是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融合的重要部分,应对优良的做法加快推广,如深圳经验的传播;同时,应依托图书馆、文化中心、网络等平台,通过建立“农民工俱乐部”等方式,探索更多的服务形式。

(三)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力度

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获得人文关怀的直接发出者,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感受最为直接和深刻的对象。企业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首先,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爱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尽力做好劳动保护,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其次,发挥企业文化的凝结功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企业。第三,积极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第四,基层组织、企业党团、工会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健康从业。第五,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素质和能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第六,注重人性化管理,如企业在招录职工时,从关心新生代农民工身心健康出发,尽量考虑男女比例的协调问题,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也有利于他们的稳定就业。

(四)全社会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全社会都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力度,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促进其长期稳定健康就业。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感情,让他们真正感觉到所在城市对其的接纳和包容,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城市管理部门应以服务促管理,消除城乡之间的心理对峙;城市居民应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真心对待;大众传播应努力营造学习、向上、责任、拼搏的农民工文化氛围,并大力弘扬和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的可贵品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公平文化氛围。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分享城市文明,以及改革开放成果的自信和勇气,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就业过程中的耐挫能力,并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参考文献:

1.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的想法[J].半月谈.2011(12).

2.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R].2011-2-20.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生代农民工与老生代农民工的代际比较研究[R].2008-08-03.

4.杨前蓉.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5.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调查[R].2011-07-04.

6.共青团浙江省委课题组.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R]. 2012-01.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

一、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80后”、“90后”(35岁以下)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亿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按照本文给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概念,2014年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数中大概达到了45%,总量达到了1.2378亿人。而这些人群主要从事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等,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1.3%,从事建筑业的比例达到22.3%,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比例达到11.4%,从事居民服务业的比例达到10.2%。[1]这些工作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容易患各种职业病,因而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目前农民工可以选择参加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模式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4年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仅为17.6%,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各个行业中,即使参保率最高的制造业,其参保率也只有22.1%,而建筑业的参保率仅有5.4%。以上数据说明,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参与程度仍然不高。

二、农民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低下的原因

(一)农民工参保意识薄弱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及以下农民工占72.2%,高中及以上农民工占23.8%。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占26%,本地农民工高中及以上的占21.4%。因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对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赔付条件等认识不清,不了解医疗保险在其生活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多时候只考虑到当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故而没有动力购买医疗保险。

(二)农民工收入较低,负担医疗保险压力大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城市工作、学习,对农村或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目前正在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不再把赚得的钱全部存起来或者交给家人,而是提高生活质量,比如购买较为昂贵的消费品,较为频繁地更换手机,购买手提电脑;经常会参与K歌、泡温泉、打牌等,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闲暇时间也会与朋友同事聚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去逛书店、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展览会等,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也会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料、购物、刷微博、玩微信,丰富业余生活。而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只有2864元,扣除平均生活消费支出944元,平均居住支出445元,再除去各项其他支出就所剩无几,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月光族”,让他们再支出费用购买医疗保险,即使每个月需要交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不高,但也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企业配合度低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费应该由企业和农民工共同交纳,农民工所应缴纳的部分由企业代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参保意愿低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又导致了企业负担加重,从而造成企业“阳奉阴违”,不给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这在民营企业中最为常见。新生代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如果他们强迫企业为其缴纳医疗保险,就很容易丢掉工作,结果还无法改变企业不交医疗保险的事实。即使有些企业愿意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出于节省开支、降低企业成本的考虑,也只是选择保费少、保额低的险种,从形式上践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但事实上对农民工的保障意义不大。

(四)转移接续困难

2014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仅为38%,这意味着农民工即使在外工作,但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随时有可能失去工作,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另外,新生代农民工身具“农民”和“工人”、“农村”和“城市居住者”的双重身份,那么他们在进行身份转换时,已经交纳的医疗保险如果不能实现在各个医疗保险模式之间的有效转接,就会损失农民工的利益,“我走的时候医疗保险不能带走,那我现在交这保费干吗?”这就是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基于这种考虑,农民工选择不投保医疗保险。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设置问题。

(五)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2014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将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待遇。2016年1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但是具体如何加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前后的衔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我国也缺乏全国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只是不系统的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进。

三、提高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的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系到从社会到个人的方方面面,需要国家、社会、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参保意识

新生代农民工要加强忧患意识,积极主动争取参与社会医疗保险,对于企业不缴纳医疗保险或者不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等违规情况,农民工要学会正确使用行政、法律手段,通过正常渠道和平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农民工要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网络、电视等的宣传,了解国家保险的相关政策方针,普及保险知识。国家、地方政府可以在电视、网络上开设“医疗保险讲台”或“医疗保险专题”,通过案例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工普及医疗保险制度并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让农民工了解医疗保险,从而引发他们的需求,增加农民工的参保意识。

(二)强化职业技能

2014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虽然总体上农民工获得了技能培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还是不够,只有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很好地胜任各项工作,才能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充分赢得企业的认可,不会失去工作,甚至可能加薪升职,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收入水平拉大的现象,并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三)规范企业行为

在社会医疗保险的落实方面,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设法督促企业积极为农民工缴纳保险,一方面对企业领导进行宣传教育,向其传输企业与职工的双赢策略:只有农民工员工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他们在工作时才会更有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必然可以向农民工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另一方面由劳动监察、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拖欠、不缴、漏缴社会医疗保险的企业给予处罚,而对按时、足额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企业予以税收优惠等奖励,从而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实施。通过严格执法,确保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医疗保险,从而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最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如果能够做到任何行动都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或政策相匹配,那么就会少一些漏洞,多一些秩序。在《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有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措施,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前后的衔接。同时明确农民工在“农民”和“工人”的身份转换时如何实现城镇职业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接。另外,与时俱进制定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法律条文,及时颁布相关法律实施细则,增强法律可操作性;加强法律监督,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法制教育,畅通维权渠道,提高法律援助力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机制等诸多方面,更好地推进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小结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难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社会、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都为建立全民医保体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随着各地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推进,一定能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医保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4]曾宁,苑晓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困境及对策[J].理论界,2015(1).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3

>> 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与教育培训研究进展评析 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述评 发达国家农民工教育政策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启示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 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政策的回顾与特点分析 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满意度研究综述 加强农民工培训,使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报纸新闻时评专栏(版)发展的特征 近十年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研究述评 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热点透析 近十年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近十年我国关于学前生成课程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回顾及发展展望 我国近十年美育课程建设文献综述 近十年我国传媒人新闻观念的演进 近十年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变化 近十年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 “近十年我国约翰?杜威研究的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上海市公布“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EB/OL].http:///gzdt/2006-04/22/content_261363.htm.

[3]李丽.济南鼓励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参加培训有补贴[EB/OL].http:///rollnews/shandong/201011/t20101122_6808854.htm.

[4]于洪光.农民工培训亟待合适的“口味”——来自济南市的调查与思考[N].农民日报,2012-04-14(02).

[5]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工人日报,2010-06-21(01).

[6]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2-03-19].http:///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7]买天.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农民工[N].农民日报,2010-02-23(02).

[8]史载,程喜明.甘谷10万农民工华丽转型[N].天水日报,2012-10-28(05).

[9]田占慧,刘继广,钟利军.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比较分析[J].成人教育,2008(1):95-96.

Analysis on Policies of Rural Labor Training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ZHANG Ling, FAN An-p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ngrao Teachers’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服务类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1新生代农民工现状

1.1新生代农民工占据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力量

根据对服务类行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某商场684名员工中,隶属于新生代农民工范围内的一共有608名员工,远远高于2009年全国的平均水平,服务类行业以其特殊的行业性质,达到了高于90%的比例,因此,对于服务类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分析,在整体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水平较之父辈平均偏高,但是与同龄人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200位调查者当中,初中级以下学历的有95人,高中或高职学历的有80人、大专以上学历有25人。在服务业行业里,新生代农民工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务工者都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出来打工,只有极少数人是在完成高等教育之后才参加工作,虽然大部分被访者表示自己的学历水平较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学历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1.3服务类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25岁以下,有近80%处于未婚状态

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农民工仅有20%已婚状态,这与2006年的80%的农民工是已婚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农民工将在打工的过程中完成恋爱、结婚、生子以及子女抚养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完成途中必然遇见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与阻碍。这一代农民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状况以及自身的条件都与上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所遇见的社会问题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1.4新生代农民工半工半农的现在不突出,其生活方式与市民无异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第一代农民工的后代,其绝大部分人都生在城市、长在城市,除去户口,他们与城市人并无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其对乡村的印象或许就停留在每年的回家探亲,对故乡的归属感几乎没有,他们认定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因此,相对于上代来讲,他们更加期待这个城市能够接纳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当中。

1.5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现在,第二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在追求工资收入的同时,他们也同样看重“体面就业”、“尊严生活”。南方出现的“用工荒”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工量的增加导致的,其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体面就业”的结果。

2就业质量分析

2.1工作性质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现阶段农民工就业均与用工单位之间有着明确的用工合同,对工作期限、工作义务以及应该享有的各项权益均有着很详细的规定。

根据对服务类行业的两百份问卷抽查显示,200名抽查者与用工单位均有用工合同,同时,根据对商场负责人的现场访问得知,员工普遍签订三年期以下的合同,是员工意愿的表现, 这是当代农民工对当前工作的工作前景不乐观的表现。

而根据对200名新生代服务类行业农民工的调查显示,200调查者当中仅有9名员工属于商场高级管理人员。从这一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学历水平上普遍高于第一代,但是其工作的岗位仍然是最基层的岗位。

2.2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

根据调查商场的营业时间我们可以测算出该商场的理论工作时间为每天7个小时左右。

但是,该商场的员工平均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左右这虽然与商场的独特性质有关,但是仍然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服务类行业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有过长的趋势。就每天的工作内容来讲,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强度也较大,各个工种均从头忙到尾。

2.3.工作收入

2012年云南省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其平均工资水平应在2500元左右,而根据对服务类行业的抽查显示,其中工资收入在1500~2000的有45人。2000~2500之间的有95人,工资收入在2500~3000之间的有12人,3000元以上的仅4人高收入人群属于少数。

而调查结果也说明,绝大部分员工表示,其月工资收入仅仅能够满足其日常开销,基本无盈余,另有少部分人表示其工资无法满足其日常消费,仍需自己在工作之余进行额外的劳作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

2.4工作发展前景与体面劳动

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发展前景的抽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自己的发展前途方面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的就业环境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根据对员工晋升机制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均对对自己未来一年是否能获得更高的职位或责任持怀疑态度。

2.5就业帮扶

根据调查显示,该调查商场并没有针对员工的福利房,而且专门的员工宿舍数量也无法满足现有员工的需求,在问及有关就业帮扶的有关问题时,有145人表示有关社保问题的解决是十分迫切的,占到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时有98人表示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当前最为需要的,而在第一代农民工十分关心的子女上学以及住房问题上面,新生代农民工对此两项的要求并没有那么迫切。

3相关政策建议

3.1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

3.1.1建立健全就业服网络,加强职业教育

今后,国家可针对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建立相关网站,使得农民工不必亲临现场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工作,省去相关费用。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庞大,也使得农民工在工作中有了更大的选择性,使新生代农民工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同时,国家应该从整体上重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满足农民工的就业技能需求。

3.1.2争取劳动力的就近就业

各省应当结合实际,在当地创办具体特色的乡镇企业,以吸引劳动的就近转移,以便解决沿海以及东部地区劳动力富裕问题,更好地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效率。同时,由于就近就业的原因,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可以省去长距离奔袭打工所花费的路费以及住宿等费用。

3.2加强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其市民化可以更大的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国家也应该积极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工作。

3.3加强政府的监督工作

3.3.1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

农民工维权工作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薄弱以及社会救助的滞后是造成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全国总工会下设立专门的农民工工会,配备专门的律师固定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3.3.2加大对损害农民工权益企业的处罚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针对损害农民工权益的企业。政府应当在做出行政以及罚金处罚的同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针对诚信度较高的企业,政府在未来政策倾斜以及资金扶持上可予以优先考虑,以此鼓励企业的自律。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例OL],2012-4-27.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临时性住房永久性住房小城镇买房

引言:

从当年的“背蛇皮口袋的”到现在“拉行李箱的”,新生代农民工一如他们父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作为城市经济的一份子,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相反,当面临住房问题时,很多想在城市落地生根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买房,据四川省盐亭县八角镇、富驿镇的房地产商介绍,当地20%的新建商品房是被新生代农民工所买,近年来农民工在县城和小城镇买房的增幅在15%以上,以上现象耐人寻思,以下本文将具体剖析。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一30岁的占61.6%。

根据调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极其相似,传统农民工所面临的户籍问题,医疗问题, 工资问题,住房问题,孩子上学问题等仍是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是传统农民工在新时代问题的延续。然而,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又有着本质区别。首先,与传统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城市或者学业终止就进城打工,他们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又因为长期受城市文化的影响,更希望在城市“落地生根”。其次,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未从事农业生产,一出校门就进工厂,他们往往将城市居民作为比较对象,将自己定义为“城市预备产业工人”。最后,由于传统农民工只打算做城市过客,他们在城市务工之后仍会返乡生活,他们在城市的居住环境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是暂时性、可忍受的。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受城市文化熏陶,想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一族,住房成了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他们大多处在一个想在城市买房却又不得不返乡的尴尬境地,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成为了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政府需要把角度从解决传统农民工暂时性住房问题转为新生代农民工永久性住房问题。

2、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现状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特点

区别传统农民工,从城市“城市预备产业工人”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现状有两个方面特征:一方面,在大城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都为临时性住房,居住环境比较简陋,比如建筑工地的工棚或未竣工建筑物内、雇主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城中村、蜗居“蚁族”;另一方面,在大城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之后,大城市房价高、消费高,他们买不起,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他们已不习惯,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返乡购置永久性住房,此现象可定义为“小城镇买房”。因为永久性住房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传统农民工的显著特征,本文重点分析“小城镇买房”现象。

(二)小城镇买房原因分析

从宏观分析,促使新生代城镇买房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大城市的“推力”和小城镇的“拉力”,在推力和拉力的综合作用下,“小城镇买房”逐渐成为热潮并开始为人们关注。

大城市的“推力”使原来打算在城市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落地未生根”:首先,收入较低使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较其父辈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可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较低的文化水平迫使新生代农民工从事一些低收入行业,偏低的收入水平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新生代很难在城市买房。其次,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工现实身份与制度身份错位,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了城市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一直与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立足。最后,城市主流社会的“经济上接受,文化上否认”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失语”的群体。由于自身文化上水平的限制,当面临工资问题等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时,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维护自身权利,最终,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从大城市逃离,到小城镇去。

小城镇是个新型的正在从乡村性社区变成许多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没有完成城市化。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拉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城镇户籍已基本放开,落户“门槛”大幅降低。许多省份出台规定,只要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域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职业、生活来源,就可以申请成为城镇居民,这保证了其诉求的政治实现。加之县域优势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工作待遇基本不低于中心城市,而住房和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偏低。农民工往往选择家乡附近的城镇就业,熟悉工作环境,心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第二,小城镇逐渐具备吸引新生代农民工的条件。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和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城市文明不断渗透到生活当中。与老家农村相比,小城镇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较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3、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途径

1.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在打工地的“临时性住房问题”,政府和用工企业要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重庆和苏南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上具有示范作用。重庆市政府别出心裁,将闲置楼房和烂尾楼改造成农民工的阳光公寓,公寓内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并提供保安、计生等公共服务,住房租金以1元/天/床低价推出,提高了农民工住房质量,解决了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基本住房问题,受到农民工的欢迎。而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模范作用,引导社会和企业一起,多渠道、多途径构建农民工集聚点,通过“维权会”、“法律援助站”等民间团体,解决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提供了便利。

2. 要将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重点,中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买房的事实,政府要加强小城镇建设,让农民拥有“永久性住房”。近两年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由于农村地区基础差、历史欠账多,除个别典型村、示范村有较大改善外,大部分地方变化不是很大。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他们已不习惯;城市房价高、消费高,他们也不适应。小城镇买房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永久性住房”的不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如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吸引更多农民工前来居住。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等:《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2011 年第3 期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工人日报,2010 -06 -21

[3]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l0―03―19.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4]杨春华: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2010,04

[5]李桦等:《激励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的影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11 年第4 期

[6]朱斯娜:《新生代外来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探讨》《社会学研究》2011 - 06- 20

[7] 王超恩、张林:《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边缘化问题研究》《农业经济》2010年10期

[8] 易善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探析》《农业经济》2011年4期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民工荒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165-03

1 导 论

进入2010年,随着经济的回暖,“民工荒”重现珠三角,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及邻近的东莞等城市的农民工缺口大约在100万人。而与此同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对新生代农民工做了一份特别调查,广东省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978万人,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75%。中国进城务工的1.5亿农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有1亿人,超过总数的60%。因此,从当前供给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当前的“民工荒”是在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务工主体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讨论“民工荒”必须联系新生代农民工才有意义。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理论界还存在争议。而本文所指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后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一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80后”、“90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早前就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罗霞、王春光(2003)在外出原因与行动选择的关系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现象。刘传江、徐建玲(2006)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分析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在不同的认同、期望下不同的行为选择,并分析了第二代农民工的微观供给行为和农民工就业市场均衡。符平、唐有财(2009)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并指出新生代农民流动呈倒“U”形轨迹。郑秉文(2010)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并指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求更高的回报,否则,将出现“民工荒”现象。潘寄青等(2009)则从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路径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而本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对比中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引入补偿性工资的概念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结合现实情况具体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所期望的补偿性工资并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由此而导致“民工荒”的产生。并针对这一事实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改革开放后,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更高,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在择业上更注重自身发展,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市民化意识不断增强。具体分析如下。

2.1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较高,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受惠于九年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政策,与老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不少接受过大专以上的学历的教育,而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因此,整个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群体文化水平。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服务。

2.2 在生活方式上,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在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上有更高的追求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老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挣钱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挣了钱最后要回到农村去。他们生活十分节俭,赚的钱大都会存下来留给家里。新生代农民工则明显不同,他们的花销不再像父辈那样仅用于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会把钱花在诸如电器、手机、电脑、网络、服饰,甚至汽车和房子等很多方面。同时,新、老两代农民工在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选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娱活动方式非常传统,多为看电视、读报纸、打牌、下棋、打麻将、与老乡或工友聊天以打发时间等;对比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倾向于业务学习、上网、听音乐等新潮的娱乐方式。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上都有更高的追求。

2.3 在工作的选择上,更多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可提高自身技能的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普遍较高,不甘心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接受“廉价劳动力“的命运,议价意识和能力都在不断上升。在工作种类的选择上,老一代农民工大多进入的是建筑业、运输业等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但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面有了很大的拓宽,他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即使仍然选择建筑行业,他们也更多地选择从事水电、油漆等工作,而不是传统的建筑工、泥瓦匠等工作。对于工作单位的选择,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已不单单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企业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同时他们还会考虑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当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在企业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相比“钱途”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前途”。

2.4 在法律意识方面,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市民化意识不断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与此相对应,新生代民工对公正待遇的诉求比他们的父辈更为强烈。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对一些企业和雇主的侵权行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识也不断增强,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中的一员,应该得到城里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在调查中显示,认为“农民工还是农民”的,老一代农民工占26.97%,而新生代农民工占18.94%,认为“农民工不宜务农谋生,应该得到城里同等的社会待遇”的,老一代农民工占40.13%,新生代农民工占56.82%。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用青春和热血建造城市的同时,更希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员。

3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和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借用补偿性工资理论,进一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

3.1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的分析――基于补偿性工资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郑秉文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供给曲线,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拿到的工资是不平等的“裸工资”,没有包括城镇职工所享受的住房、医疗、养老等各种福利以及娱乐休闲,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应该包括闲暇娱乐的价格。如图所示,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两条平行的曲线,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多于父辈,因此,闲暇的机会成本大于父辈,两者之间的“间距”实际是闲暇娱乐的价格。W1为“裸”工资,W1W2即为闲暇的价格。

在这里,我们借用补偿性工资理论。补偿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风险高低的不同,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要有差别,否则就没有人去从事那些环境恶劣、高风险的工作,所以补偿性工资的差别是为了吸引工人从事高风险工作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但是本文所说的补偿性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农民工的比较而言,这一补偿性的工资应该包括:①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高于父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流动的资本甚至基本条件,教育水平是农民工职业转换时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因此,对于接受过相对较高教育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在同样的工种下要求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作为对其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②新生代农民工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对于“脏”、“乱”、“差”、“累”工作要求更多的补偿,此时的补偿性工资可以物化为具有更好发展前途、更好就业环境的工作。③权利意识的增强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制度上的平等,同时,希望成为城里人的一员,此时的补偿性工资表现为权利和制度上的平等。因此,两条劳动供给曲线的间距表现为补偿性工资,W1W2即表现为补偿性工资。从下图中可知,在原有的W1的工资水平下,在以老一代农民工为供给主体的前提下,劳动供给量为L2,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供给主体的前提下,劳动供给量为L1,当这一补偿性工资得不到“补偿”的时候,便出现了供给缺口L1L2,此时即为“民工荒”。

新、老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图

3.2 补偿性工资未得到补偿――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在提高,对工资的预期和工作的预期在升高,权益意识在增强,但是实际上,他们工作的绝对待遇基本没有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3.2.1 工资收入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期望,同时,欠薪现象严重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报告和代际比较》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理想的月收入高于1000元的标准。但是,根据湖南省共青团组织的调研称,湖南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强度相对等的收益分配,普遍月收入偏低,以800元为基数,800~1000元的占了50%。1000~1500元的以25%的比例成为第二梯队,1500元以上的勉强占到25%。同时,欠薪现象令人堪忧,能按月支取应得工资的农民工只占到16.7%,拖欠一两个月的现象最常见,将近四成;而经常被拖欠3个月以上的竟然高达37.1%。这些调查报告说明,相对于父辈来说接受较好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人力资本的回报,对于教育的投入没有得到“补偿”。

3.2.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和行业的可选范围狭窄,工作状况满意度普遍偏低,工作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在职业阶梯中处于中低位置,农民工的职业和行业可选范围也比较狭窄,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城市人不愿从事的职业只得由外来务工人员去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报告和代际比较》称,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总体水平偏差,建筑业、采掘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工作环境都不容乐观。其中尤其以建筑业和采掘业的工作环境最为恶劣。青年农民工的劳动强度一般偏大。多数青年农民工认为劳动强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属“一般”占65.7%。认为劳动强度“大”或“很大”的有近三成(28.9%),认为劳动强度“小”或“很小”的仅有5.4%。报告还称,在工作环境方面,新老农民工对工作环境的评价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新生代甚至还不如上一代。湖南省共青团委的报告也称,每天只工作8小时以内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非常少,平均时间超过10小时的超过总人数的54.3%,每月正常休息时间也相对较少,几乎没有人能每月固定休息。

3.2.3 制度性的障碍依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制度。户籍制度不仅仅割裂了城乡之间的联系,阻断了合理的社会流动,更为严重地是黏附在户籍制度上,可以说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制度本身就是对农民的歧视,对于农民的各项权利以及农民自身的发展起着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在社会保障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设计上没有把农民纳入其中。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自然享受不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缺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障,更享受不到应得的单位福利和社区福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常常使其难以有更多的时间进修、培训以及业余学习。另外,在子女教育、购房政策等方面的歧视性待遇对于新生代民工长久居住城市、谋求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阻碍。

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较低的薪资待遇,恶劣的就业环境,制度上和社会保障上的缺失,相对于老一辈而言所期望的补偿性工资远远未得到补偿,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往往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而我们的社会依然习惯于把新生代农民工当成随手可得的“廉价劳动力”,对于这一点,新生代农民工相当反感。当前不时上演的“民工荒”正是因为现实达不到理想的期望而被民工“抛弃”的结果。

4 对策建议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其间距为补偿性工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新生代农民工所要求的补偿性工资并未得到补偿,“民工荒”由此而产生。只有靠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来努力改变这种情况。

4.1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政府机制应该做市场做不到的事情,建议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以提高其待遇,尽量缩小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2)政府要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上和政策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给予保障。

4.2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1)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民工荒”,让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与农民工建立稳定雇佣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在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用工环境,实现人文化的管理。给予他们真正的归属感,留住新生代农民工的心。

(2)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就业更注重“前途”而非“钱途”,因此,企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足够的发展空间。企业应该适时制订出相应的员工发展计划,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其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发展前景,激励其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地发挥作用。

4.3 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角度来说

(1)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在看到工作本身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对传统的生产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岗位“不感冒”,不愿去,而现在针对农民工的岗位多数又是生产制造类一线工作岗位和服务业的服务员,这时候就形成一个需求缺口,其实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调查显示,2006年各地使用民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家装(48%)、纺织服装(20%)、机械电子(11%)、饮食服务(8%)等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对民工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水平方面,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技术水平方面,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很显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较之上一代民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与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突破个人发展的“瓶颈”制约。

参考文献:

[1]潘寄青,潭海燕,李娜.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2).

[2]颜海林,周建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3]符平,唐有财.倒“U”型轨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比较[R].2008.

[5]郑秉文.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用工荒”[J].经济学动态,2010(3).

[6]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