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蜀道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蜀道难范文1
1、《蜀道难》的作者是李白。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来源:文章屋网 )
蜀道难范文2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
2、含古今异义的词
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3、词类活用意义。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蜀道难范文3
生:(小声地)山高啊。
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了吗?不能背的继续背,能背的要能默。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的看着课本。
(学生背,比较整齐。)
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
生:凫(fu)。
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胚”,什么“崖转石万壑雷”。
生:(ping)曲崖转石万壑雷。
师:什么“崖”?
生:(ping)曲崖,课本上有注音。
师: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
生:奇险/也如此。
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
生:靠前。
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
生:奇险也/如此。
师: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
生:就是被贬谪的仙人。
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
生:不受束缚,比较自由。
生:想象丰富,奇特。
师:有道理。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位同学开始。
生:噫吁喊!
生:噫吁喊!
生:噫吁喊!
生:(感觉读不出来。)
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
生:(五个学生一同读。)噫吁喊!危乎高哉!
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
生(同声):还没有呢。
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
(学生读。)
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
(学生划这三句。)
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学生笑。)
两位学生先后读:“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第一个同学读得比较豪放,第二个同学的情感把握得更出色一些,把三句的变化读出来了。这三句的读法很有讲究。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得感叹。那么,这三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把文章串起来。
师:这是结构上的作用。除了把文章串起来,还能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一层。
生:内容上,能够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师:情感的变化,很重要。就是文章的脉络。要从内容、形式、情感上来考虑。除了这三句,其他又写了什么?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合作朗诵一下诗歌,我读这三句,你们读其他部分。
(师生合作朗诵。)
师:说一说,除了这三句,还写了哪些内容?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
生:写了蜀地的形成。
师:(教师板书。)也就是“来由”。
生:行走在蜀道中。
师:压缩一下,就是“旅途”。(板书。)
生: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
生:可以写出险峻,神奇。
师:刚才这三句如果是关键句,那么,关键句中,还有关键部分,还有一个诗眼,是什么?
生:诗眼就是“难”。
师:蜀道“难”在哪里?
生:难在蜀道之路的艰险。还难在守道之人的凶残。
师:难有两种,一种是本身的,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原因,可以再想想。
生:关系很清楚。第一是写蜀道的高和险,渲染出蜀道之难。第二是写蜀道上行道之人的艰难。第三是通过想象,写蜀道之难的外在原因。
师:想一想,李白为什么要把蜀道写得那么难?
生:我觉得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说明人生之路的艰难。
生:我觉得是李白政治上的艰难。
(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关于李白把蜀道说得艰难的原因有多种,我来列举一下:
第一,政治上的艰难。第二是人生的感喟。第三是送友人入蜀。第四是关心故人(杜甫)。第五是劝明皇不要入蜀。第六是讽刺军阀。那么,同学们能否从文本中找到根据?
生:最后一句是表达政治上的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生:送友人是:“问君西游何时还?”
生:挂念老杜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生:劝明皇不要去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这里的“险”,除了蜀道自身的高险之外,还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险。你们觉得哪一种理解更好?
生:我觉得人生感慨,可能更好一些。
师:关于上面的这几种原因。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第三种。李白的很多诗歌,既为送友人,又为感慨人生。其他的各种观点,有的经不起推敲,比如关心故人杜甫,据考证当时杜甫已经不在四川了。比如劝明皇不要入川,当时安史之乱早就平息了,都不足为据。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效果不一样。比如有人把“噫吁喊”独立排行。也有人把,“噫吁喊,危乎高哉”排在一行。除了句子的排行之外,有时候断句也影响排行。比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可以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生:书上的好。
师:对,书上的。这种排列有一种参差的美,还能把空山的空旷,人的孤独和惆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果让你来排,你如何排,大体上是如何排的?然后,把你们的排法诵读出来,我在黑板上划出图谱。
(学生按照自己的排法,诵读全文。)
师:(在黑板上按照学生的诵读,划出图谱。为什么竖着写,在这里找到了落脚。)为什么强调这种图谱和分行?
生:形式上给人高峻的感觉。
师:的确是这样,这是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李白需要的时候,三个字,五个字,七个字。
生:还有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
师:很好,通过诗句的长短,映衬出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
生:我觉得这还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种语言的艺术。
师:非常好,我觉得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形象表达,感情变化,语言艺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点评
万里写入胸怀间
终于有幸听了黄厚江先生的一节课――《蜀道难》。大师风范,感慨良深。
《蜀道难》的“读”,就很有匠心。
第一次是全班背读。条件很宽松,能背的就背读,不能背的就看课本。这是老师对预习的检查,掌握第一手学情,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服务。比如文字音的检查,断句的理解等等。
第二次找了一组同学,对“噫吁喊!”三个字诵读。之所以用了五个同学,就是要找出他们读的多种差异。之所以找出多种差异,就在于直观地告诉学生,古诗诵读的多样性。根据重音、停顿和字音延长,这三个字有无数种读法;那么,究竟哪一种读法更好呢?老师指导,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三次是两个人赛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赛读的评判,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出感叹。实质上落实了这三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把文章串起来,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内容上的作用,是要突出情感变化,显示文章脉络。
第四次是师生合作诵读。老师读反复的三句,学生读其它部分。这个环节妙不可言。
一是昭示文章脉络之清晰,一是体悟“其它部分”与老师读的这三句之关联。引出下文对蜀道险峻、游人历险、守道之人凶残的条分缕析。这一切都指向那三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诗眼在于一个“难”字。那么,作者写“难”有意思吗?究竟他有哪些难言之隐、难言之意?正好交给学生去探究,这是课堂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出彩的部分。
第五次仍然是师生合作。学生按照自己的诗句排列,自由诵读,体悟韵律起伏之美,老师据此画出高低不平的图谱。当教师描画出排行的边缘线,山势险峻的蜀道,跌宕起伏的情感,豁然于眼前。
蜀道难范文4
致力于成为西部交通枢纽的成都和重庆,正在各自发力加大建设投入。事实上,以成渝为核心来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要变“蜀道难”为“蜀道通”,而且要变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变“内陆盆地”为“西部门户”,变“川渝自用”为“东中西部共用”。
成渝大枢纽
在国务院最新通过的《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成渝被定位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处于第一层次。
按规划,到2012年,重庆交通将建成“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的大西南交通枢纽,到2020年,重庆交通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07年底,重庆市已基本建成了内环高速公路、重庆至成都、重庆至贵州、重庆至武胜、重庆至邻水、重庆至宜昌、重庆至遂宁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连通区县26个。
2008年,外环西南段、石忠、云万高速相继通车。到2010年,重庆将基本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实现交通“西部领先”。重庆高速公路的远期规划是2020年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对外高速通道也将由2010年的10个增加到19个。
按照构建西部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成都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共分为11个层次。这11个层次中有8层是对外联系的交通,主要包括“成都与中西部城市”“成都与西部城市”、“成都与重庆”、“成都与省内城市”、“成都平原经济区”等;另外3层是向内,城乡一体,分别为“全域成都”、“二三圈层”、“中心城区”。这11个层次像11个圈,最大的圈当然是成都与全球大都市的交通联系,而最小的圈则是成都中心城区内的交通体系。
今年1月,铁道部和四川省的部省会谈纪要公布,拟将成都至甘肃哈达铺到兰州、成都至贵阳、成都至江油延伸至西安、成渝城际、川藏铁路等6条铁路纳入全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调整方案,直接引入成都枢纽的出川铁路大通道由现在的4条增加到10条。
与之配套,成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成都新客站,形成地铁、城际铁路、市内公交等一体、实现乘客零换乘的立体交通体系;探索修建全国规模最大,与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宁波港直接相连,具备通关功能的“内陆港”――成都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对枢纽内线路和货场进行整合,建设成昆铁路外绕线,并选址规划建设新的大型综合性货场。
航空枢纽方面,重庆规划了“一大三小”四个机场。万州机场、黔江机场即将建成投运,库区旅游机场也在规划中。根据民航总局和重庆市的联合批复,江北机场已定位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近期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远期按满足2040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进行规划控制。终端规划控制发展用地达36平方公里,规划了4条平行跑道和东西两个航站区,总体格局为“南客北货”,交通为“三横四纵”。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预计今年开建明年竣工。建成后,双流国际机场将新增起降飞机15万-20万架次,成为西部地区惟一拥有双跑道的现代化国际机场。第二机场选址工作也已经积极启动论证。
与此同时,重庆水运建设投入也在逐年增长。目前寸滩港一期已建成,二期建设进入尾声,三期建设即将展开。奉节、巫山等一批旅游码头已建成,合川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大渡口茄子溪码头、九龙坡黄天物流枢纽码头等正在建设中,标箱规划年吞吐量都逾百万。
按初步规划:至2020年,重庆将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主城、万州、涪陵“三枢纽”港区为中心,航道网络畅通,港口布局合理,船舶技术先进,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对于交通辐射所带动的地区城市群,不久前,一份名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中提出基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城市群构想,这份报告从三方面予以规划。
首先是川南城市群,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次级交通枢纽,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体,形成以宜宾、泸州、内江等城市为主要节点的成渝经济区南部腹地。
其次是川东北城市群,构建川渝陕结合部的次级交通枢纽,以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以达州、广安、南充、遂宁等城市为主要节点,形成成渝经济区的北部腹地。
此外则是构建川滇结合部的次级交通枢纽,以水电能源、钒钛新材料和亚热带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以攀枝花和西昌等城市为节点,形成成渝经济区的西南腹地。
优势互补
很明显,西南陆地交通的加快建设,是打开西部“天眼”,形成中国开放新格局和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客观要求。
对于四川和重庆的壮志雄心,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认为,在建设交通枢纽方面,成都和重庆各有优势。 从地理区位来看,重庆离东中部地区更近,成都则辐射云贵藏青甘等省区以及川南、攀西等重要经济区域,腹地范围广阔。在沟通东南亚与中亚、欧洲的陆上联系方面,重庆、成都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近期来看,成都在铁路编组站与集装箱运输、航空方面的枢纽作用相对突出,而重庆则在水运以及保税港方面更具优势。从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来看,成渝两市有很强的互补性。
当然,成渝双方都承认,彼此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同处西部内陆的重庆、成都而言都是必需和紧迫的事情。
在枢纽建设规划“1+9”中,有一个配套规划专门针对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这条城际铁路直接连接经济区内的“双核”城市成都和重庆。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全国第四个针对城市群所做的城际铁路客运网规划。根据该规划,成渝经济区各个城市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时间缩短在8小时之内。
和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不同,成渝经济区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型经济区,不靠海、不沿边,与沿海主要港口的运输距离超过2000公里,运输及物流成本高,经济发展的外向程度低,而这就是内陆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
因此,从参与国内以及全球产业分工、增强对内对外开放能力出发,成渝经济区必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全方位、快捷、方便、多向的对外交通通道,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发展瓶颈的制约。
成渝经济区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经济区内铁路路网密度不高、线路等级偏低:公路进出经济区的主通道未完全打通,区域性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内河水运航道等级总体偏低;枢纽机场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支线机场布局不尽合理,客货运量不足。凡此种种,对成渝经济区的交通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早在2004年,中国西部的公路交通就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将自己纳入“亚洲公路网”。这一年,交通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在《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议》上签了字。这一公路网连接32个国家和地区,全长14万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6万公里。亚洲公路网建成后,中国西部将成为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
蜀道难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维可视化运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理念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更为有趣且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概述
概括来说,思维可视化技术就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我们本来不可视的思维转化成我们可见的状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本来只能口述或者无法表达的思考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转化成一些流程图、模式图等,将本来抽象的思维转化成具象的图示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可以说是一门具象化的学科,因为其主要教学材料,例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描写的常常都是某一具体事物或者某一具体情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语文又是抽象的,因为其表达必定是文学性的,而文学本身就是抽象的代名词。学生有时无法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而这时,思维可视化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
二、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其实简单来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就是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更为形象和生动的情景或者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语文课堂生动起来,用更为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而其中又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设置教学情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情景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教学材料大多是一些以现实情景、事物或情感为基础的文学作品,而教学情景的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感。思维可视化技术则可以时语文教学情景的设置更加形象、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白的《蜀道难》时,由于是唐代的作品离现在较远并且是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体裁,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并且,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蜀道“难”,而李白叹蜀道难又是为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来进行课前导人并且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关于蜀道的纪录片,将视频剪辑成适合的长度,选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点部分进行播放;或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时适时在PPT课件中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对蜀道难的“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人教学中,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帮助学校进行理解,教师也可是将《蜀道难》这篇诗歌的行文思路和理解思路整理成类似流程图的线索图,在PPT课件上展示,以线索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也能将整篇诗歌串联起来。
(二)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系统思考
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套能够独立进行的、完整系统的思考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其实是十分容易的,因为教师总是在提示,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学生自己的,或者说,学生并不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一旦教师的角色离开或缺失,学生就不能自己形成完整有效的思路,这也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蜀道难范文6
随后,大家一个个从书堆里探出头来,用“四只眼”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他扫视全场,把书放在讲台上,然后发话了。
“你们语文老师有事外出,我来代课。”他略作停顿,“今天,我们学白的诗――《蜀道难》。”
下面传来一阵阵议论声:“好像在某本杂志上看见过这位老师的光辉形象。”“不管谁上,古诗课,都没劲!”“还是去会会周公吧……”
他在黑板上写下“蜀道难”三个字,字写得很大,很有劲,跟他说话的声音一样厚实沉稳,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睡意跑了三分之一。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5页,大家先来读一下。”
“噫――吁―― ,危乎高哉……”拖泥带水,有气无力,好像都是饿着肚子来上学的。读到“飞湍瀑流争喧……”时全班六十余人,居然“凝绝不通声暂歇”,卡壳了!原来“”是个生僻字,大家预习得不仔细,哪会读啊!
“在正式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知人’,了解一下李白。李白,我们是很熟悉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我们有同学就会背诵他的《静夜思》了。大家知道,唐朝是诗的时代,诗人是很吃香的,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走到哪里都可能受到热烈欢迎。他的崇拜者,也可能像现在的追星族见了小沈阳大喊‘阳仔,我爱你’一样,见了李白就大喊:‘白哥,我想你!’‘白哥,再来一首!’”
“哈哈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还伏到桌子上揉着肚子……老师这简短而难得的段子让我们的睡意荡然无存。
他却板着面孔,没有丝毫绽放的神态。等大家笑完,他便拉亮嗓门。
“‘噫吁’,这是一个惊叹词,相当于现在新新人类使用的前卫词语‘哇噻’……”
又笑倒了一大片,我摸摸自己的嘴巴,感觉有点疼,平时锻炼得太少了。
几分钟工夫,同学们对这首诗来了兴趣,个个竖起耳朵,握住笔杆,专心致志起来。过去一天到晚都趴在“城墙”(书堆)下面的瞌睡虫也大眼圆睁,饶有兴趣地点头,摇头。
这老师能耐不小,读诗的声音,洪亮而且有磁性,很有味道,高亢低回,抑扬顿挫,我们一个个都跟着在底下轻轻地念,静静地回味,默默地想象……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走出教室,我意犹未尽,感觉这节课太短,好像没有45分钟,便又摇头晃脑起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哇噻!我居然背出了一大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他们都说这节课太有趣了,效率挺高的,课后再花点工夫,这首诗就能默写出来了。
蜀道难,李白仕途难,语文课不打瞌睡难。而如今,老李的这首诗在我们班早已是“大道如青天,个个背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