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扶贫先进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医生扶贫先进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医生扶贫先进事迹

乡村医生扶贫先进事迹范文1

——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服务中心先进事迹材料

XX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为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二级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2016年11月由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和城镇居民医保合并而成,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人,党员12人,主要负责全县一百多万城乡居民的医保服务等工作,是建设创新、富裕、宜居XX发展的开路先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委的指导下,支部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挥以党建促发展的带动作用。每年确保百多万人的参保率在95%以上,实施精准扶贫,保卫碧水蓝天。2018年先后实现了跨省异地联网结算,“一站式”结算,窗口面对面结算,监管工作全覆盖,特门人群管理,大病互助的办理,无一不繁琐,无一不辛劳,但单位干部职工从不因此叫苦。目前,已持续保持“扶贫攻坚优秀单位”3年,连续获县政务城乡医疗分中心优秀单位4年,先后荣获县“卫生单位”、县工会“先进单位”、县人设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抓班子,带队伍,制度建设指引新目标

全中心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以“两创、四化、六抓、七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模式:“两创”就是创新理论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四化”就是党建创新制度化、组织建设规范化、活动载体多样化、工作实施项目化;“六抓”就是抓学习、抓领导、抓载体、抓人才、抓创新、抓考核;“七有”就是列入议程有部署、工作落实有措施、人人身上有责任、资金投入有保障、检查考核有标准、总结提高有奖惩、做好结合有活力。该中心形成了党员量化积分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党员积分量化管理以基础积分、任务积分和奖励积分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谈心谈话制度以消除矛盾,解决问题,去除包袱为目的,每当职工有思想包袱、有工作争执矛盾、有家庭琐事纠纷等情况时,中心谈心谈话领导小组都会主动帮助疏导、解除思想包袱,促进工作。

二、抓学习,强素质,精神之钙引领新思想

多年来,该中心坚持把理论武装和党员教育作为党建的中心任务,以政治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为导向,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主阵地,“”“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在前,思考在前,实践在前。在学习中坚持做到“统一安排、统一辅导、统一实践、统一检查”,采取领读跟学、讨论交流、现身说法等形式,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切实把广大党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立足岗位、尽责履职、勇争一流上来。

三、抓创新,增活力,思路开阔激发新动能

1.管理制度化。制发了《XX县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医师、乡镇(街道)专职监审员、参保人员等各方面责任和管理进行了明确。对XX家协议医疗机构进行了两年一周期的周期评估。开展广泛、深入的医保警示宣传教育活动,悬挂横幅629条,使广大参保群众知晓医保知识、懂得捍卫权益,促进医疗机构熟悉医保政策、规范医保服务。

2.监管常态化。通过网上审核、现场督查、病历抽查等3项创新实践,对我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和个别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保服务规定。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及时查处,2018年1至10月,拒付违规资金共26.4万元。服务窗口在受理补偿申请时,对每份住院资料进行了详细审查,审查出不符合报销范围的他方责任意外伤害住院65起,涉及住院费用56.1万元。处理县监察委移交案例一起,追回违规刷卡套现资金9524元;处理群众举报案件一起,拒付违规金额6085元。

3.服务全方位。设置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电话,日均接听答复来电咨询100余个,及时解答参保群众的疑难问题。2018年1至10月,帮助已办理补偿的参保居民及时查找复印补偿资料档案1000余例。制发新参保户、人员异动户和卡遗失的医保卡36215张。完善并推广“XX城乡居民”微信公众号,方便居民随时查询参保、受益情况和医保政策。基金支付在原现金支票结算的基础上,推行银行卡、社保卡转账支付。跨省住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异地住院结算。

四、抓主业,促发展,务实进取成就新作为

1.确保年参保率。该中心在参保期间,采取领导联点,干部驻点,了民情,知民意,广发动,广宣传。每年发短信通知50多万条,宣传册100多万册,海报墙报宣传若干,利用宣传车,村村响等等宣讲政策,让医保政策深入群众心里,得到了全县百多万参保群众的支持。2018年全县居民医保参保共1058778人,参保率95.8%,保持了从2010年起我县居民医保参保率在95%以上的优秀成绩。

2.攻坚精准扶贫。扶贫是第一政治任务,该中心协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全县68123贫困人员全部参保,并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了全面比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缴费参保不遗漏一人、身份标识不弄错一人。落实健康扶贫,积极落实贫困人员医保待遇提高,及时启动并追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在县外医院住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特惠保、医院减免、财政兜底多项补助“一站式”结算报销政策。认真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干部结对帮扶,派出工作队住村指导省级贫困村脱贫攻坚,每年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10万元资助省级贫困村XX发展产业,因工作到位,该村已于2017年顺利提出贫困村行列。

3.保障居民受益。2018年,大病保险基金市级统筹30元每人、个人门诊账户50元每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10元每人。前三季度基本医保补偿共37.3万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0.7万人次,因病住院人平补助377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元。基本医保住院实际补偿率48%,县内住院实际补偿率68%,较上年均有增长。因病住院人次2016年、2017年、2018年同期分别为84380人次、94290人次、97667人次;人均住院受益分别为3224元、3577元、3779元,参保居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均明显逐步提高。2017年我县大病保险基金总额2665.12万元,受益总金额3213.3万元。

五、抓作风,创文明,服务群众塑造新形象

乡村医生扶贫先进事迹范文2

做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关键就看顶层设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6年起就逐步提炼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目标。遵义医专党委组织党委宣传部、社科部、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形成该项工作的执行主体,设定了学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即:全员皆参与,探索求创新,体验出实效。理念是实践的指导,行动的方向,顶层设计成为学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行动指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人品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特别是医学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抓好青年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的人文素质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除了“青马工程”外,还为青年教师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时事政治、“道德讲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等理论学习,让教师们从传统文化、时事理论、专业知识中汲取人文知识、汲取养分,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教师中开展重大社会科学、贵州省及遵义市地方经济文化的课题的理论研究、社会调研等活动,在校内进行选拔评比,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水平。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科研课题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科学化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申报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省市校级科研课题,一方面大胆创新,尝试“师带生”的方式开展校级医学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在申报课题时必须携带学生参与,学生和老师在科研课题的合作过程之中相互影响,相互感化。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立体化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育人环境

1.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彰显人文精神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人际沟通、职业道德、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系列医学人文课程,另外开设了医学法学、医学史、生命的意义、医学人文电影赏析等选修课程,并适当增加了这些课程的课时。由于受高职学校学制的限制,医学类的高职高专学时紧张,课程安排困难,学校就将医学人文课程安排成必修课、选修课,将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真谛、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等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引入教学,促进医学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生医疗思维转变,提高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专业课程是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在专业课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得以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程中蕴含有许多潜在而十分宝贵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将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渗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教师将人文精神的培育贯彻到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去,学校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临床医生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临床人文知识的熏陶。学生在专业课上不但学习到专业知识,更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医学生真正领会人文精神的内涵,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升华转化。学校的学生们每年近2000人次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等志愿服务,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到乡镇义诊扶贫,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宣传健康知识等,到乡镇学校与留守儿童一起开展活动,卫生管理系的学生参加社区卫生保健,在用医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了解民情、体验生命、感受疾病痛苦,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编制了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人文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基层患者对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养需求调查问卷、高职高专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现状调查问卷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到医院和乡镇、社区对患者、基层医院医生做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社会调研和调研报告的写作,学生提升对医学人文精神知识的理论认知,让学生从认知、情感、体验三个层面获得尊重患者权利、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等医学人文精神的学习。除此之外,学校邀请遵义市“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方晓美到校作先进事迹报告。先进人物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大医情怀,朴实无华的点点滴滴最好地诠释了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对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追求为群众健康服务的人生价值起到了集腋成裘的作用。

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人文精神

学校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康复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康复医院,教师由学校和医院教师共同授课,衣食住行都在医院,休息时间就进病房,与患者、脑瘫儿亲密接触,直接生活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中间。这种零距离的交流,让学生与医生、患者之间做到了无缝对接,情感交流水融,达到心灵的沟通,他们体验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体验到了患者、患儿及其家属对生命的眷恋和渴望,最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学生不仅看到了“疾病”,更看到了“病人”,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等问题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树立起“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并将临床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知提升,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建立起自己作为医者的道德信仰体系。綦江区医院作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将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作为院校合作的研究课题,制定了系统的课程,有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操作实践、专家授课、部门竞赛、开展以医学人文精神为专题的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实习同学进行培训,学生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增强了人文关怀的意识、能力以及法律法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因为学生表现突出,有6名实习生通过綦江区卫生系统公招面试,正式成为綦江区人民医院在编人员。

4.在基地建设中强化人文精神

学校充分利用遵义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将“会址”、“遵义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遗址”、“习水县桃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地)”、构皮滩电站等作为学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基地。遵义是革命老区,经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逆转历史的“”,留下了无数先辈追寻生命真谛的故事,其中为救患病群众惨遭杀害牺牲的女卫生员成为当地人民敬奉的“女菩萨”。学校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会特别安排这一课,让学生到山烈士陵园为女卫生员敬献花篮,听讲她的感人故事,平时会去祭扫烈士墓,通过实地参观、感受、联想,感受先烈为民献身的精神。

5.在新媒体运用中铸牢人文精神

上一篇水烟斗

下一篇满堂红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