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上门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范文1

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做好年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重点工作的通知》(环评〔〕10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入园进区上门服务活动的通知》(环办发〔〕99号)和全省环评工作会议要求,以省级及国家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和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为重点,在全市开展规划环评入园进区上门服务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组织开展规划环评重要性的认识

各县(市、区)环保局要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从强化区域防控环境污染、强化污染集中控制、提升环境保障能力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为发展服好务、为环境把好关”意识。要主动入园进区开展服务,宣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办字〔2010〕78号)要求,促使各有关部门提高规划环评重要性的认识,在园区规划审查中,切实将规划环评审查摆在重要位置,在具体实施中,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条例贯彻落实。

二、 完善规划环评服务机制

各县(市、区)环保局要与园区建立定期沟通制度,主动为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咨询、审查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将政策指导服务作为上门服务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在产业定位、项目准入上的政策宣传,逐步形成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按照“先规划环评、后项目审批”原则,进一步加快园区规划环评进度,并认真落实“两个不批”(不进园区的不批、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不批)和“不批第二”(未落实基础建设要求的,不再新批建设项目)要求,力促规划环评的开展和规划环评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落实。

三、积极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对园区规划尚未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县(市),环保局要积极指导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切实帮助园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对已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园区,各县(市、区)环保局要通过定期沟通制度积极推进园区建设,从跟踪服务、提高效能两方面完善环境保障机制。在跟踪服务上,对于园区建设中发生规划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及时督导进行重新或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在提高效能上,对符合园区准入条件的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努力提高环评审批质量。

此次上门服务活动,要重点督导检查园区供水、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及固体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园区,环保部门要提出整改要求,限定时限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配合园区管理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建设步伐。

四、寓执法于服务,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上门服务范文2

为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工商银行总行利用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研发了上门收款智能服务项目,我公司一直以来与工商银行签订现金业务上门服务三方协议,为了进一步深化上门收款业务合作,我公司主动参与上门收款智能项目的推广应用。

上门收款服务智能服务项目,按照“线上预填+物流收取+后台处理”的运营服务链条,对传统上门收款业务实施信息化改造,取消了现金存款凭条、上门收款登记薄、封包交接单、客户回单等纸质凭证。客户交款前,工银融e联APP客户端录入金额、账号等要素,款箱(包)上加装二维码标签,客户扫描标签后与录入信息关联。工行上门收款承办机构按照约定时间,安排押运公司人员上门接收款箱,押运公司人员RFID手持式读写器,使用工银融e服务,现场输入临时统一认证号,在工银融e服务客户端扫描款箱标签与客户办理交接。款箱回行后,我行清分人员扫码清点现金,金额核对一致后驱动主机记账,并同步通过融e联实时掌握订单的状态。

上门收款全过程实现系统化处理,工商银行、押运公司、加油站三方信息互联互通,加油站可实时掌握款项流转过程及入账情况,操作便捷性、客户体验、风险防控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了油站资金的管控水平,实现了加油站3.0体系建设中资金管理的有效提升,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门服务范文3

这是近日,发生在杭城某大型医院的一幕。

老人临终前,要把唯一小房子产权转到老伴名下,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签的最后一个名字了。

房产转让,以前必须亲自到房产处办理手续。现在,杭州有了房产流动服务车,可以为一部分不能出门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房产流动服务车提供上门服务

近日,在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门口,记者见到了那辆写有“房产办证流动服务”的面包车。车里的工作人员正要去城北和睦新村,那里有位80岁的老太太,行动不便,想把房产转给儿子。

小小的车厢,俨然一座“迷你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移动办公设备样样俱全。“房产证等相关文件需要录入信息,有时还需要复印件,这些基本的办公设备不能少。”随行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

“房产流动服务车是今年才有的,可以给需要帮助的市民提供上门服务。”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对老夫妻,走路都很吃力了,老太太想想,房产上还没有自己名字,要求临终前,把名字加上去,也算是一个有房的人。房产流动服务车就上门去帮助老太太完成了心愿。

据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下属的产权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朱孟成介绍,要求变更房产的老人,大多是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省得以后麻烦,趁着还能签字,赶紧把房子转让给孩子。

从朱孟成提供的上门信息来看,也的确如此。登记资料显示,大部分老人选择把住了一辈子的房子转让给子女。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老人的老房子周边有很好的学区,三四月份的房产转让增多,也同孙辈要上学有关。

大多数情况下,服务车要开进医院,工作人员到重症病房询问病危老人的意见:房子产权转让给儿子某某同意不?老人努力积攒力气,在产权转让书上签字,手往往抖抖索索,字迹歪歪扭扭。

而上门的工作人员多是年轻人,他们此刻神情庄严,心底感叹:老人活了一辈子,原来都是为了下一代,最后献出自己的老房子。

申请房产流动服务车上门服务

当然,上门服务的对象是有条件限制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个福利。

朱孟成告诉记者,上门服务不仅仅局限于70岁以上、行动不便、意识尚清晰的老人。重病、伤残、孕妇、军烈属等提出上门服务申请之后,他们都会开车上门或者去医院。“另外,还有一些拆迁安置小区,集中以单位名义申请,也会上门办证。这个工作量一般都很大。”

他介绍,上门办证服务其实已经开展了10年,都是免费服务,但是配专门的服务车,还是从今年开始的,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服务范围也由杭州五个主城区,扩大到滨江、之江、下沙三个开发区。“今年开通上门服务的专车后,申请上门服务的数量,一直在上升。”

朱孟成对于这项工作有他自己的想法。“产权登记转让,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上门服务除了尽职还要尽心。”

他说,上个月到一户人家服务,老人养了宠物狗,工作人员刚接近老人,证实其转让意愿时,狗便猛扑上来,咬伤了随行工作人员的胳膊,不过他们还是坚持把服务做完,再去打疫苗……

可能有很多人想要申请房产流动服务,却对申请流程一头雾水,杭州产权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市民推荐了下面三种方式。

1.电话:89830222。

上门服务范文4

[关键词]情商 健康服务 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94-02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包括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1]它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成为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辅助措施。门诊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绝大多数患者在门诊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门诊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2]门诊服务是反映医院医护员工情商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门诊工作人员的情感应包括情感控制,同情、关心、尊重、礼貌、和气等。情商和门诊服务关系密切。

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由于职业需要,把焦虑、忧郁、烦恼甚至愤怒等真实情感隐藏起来,时刻对患者保持一份职业的微笑,的确做起来很难。要做到真诚为患者服务,为患者做好服务,首先要认知并控制自己的情感。

(一)树立“愉快工作”理念,真正愉快地工作

门诊服务多为重复性的和程式化的工作,从导医、分检到挂号、收费,从检查、检验到发药、注射,一天上百次的重复,容易令医护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不良的情绪极易表现出来。我们把情商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理论引入门诊服务,适时提出“十个一点”服务理念――即“上班早到一点,下班推迟一点,态度热情一点,诊病细致全面一点,检查、检验等快速一点,解释耐心一点,自身理由少强调一点,患者队伍更短一点,服务意识再强一点,替患者考虑再多一点”。经常利用会议、学习、谈心等不同形式强化“十个一点”,让浮在脸上的职业微笑变成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愉快工作”之观念的树立是真正愉快工作的先导。高情商更多的表现为自信力和自制力,会促使、调整自己树立愉快工作的理念。

(二)通过认知自我,达到控制自我,提高服务效果

自我认知的途径有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知和自我观察与心理分析来评价认知自己等。在门诊工作中,医护员工要准确为自己定位,要剖析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面对患者或家属的各种行为,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冷静客观地面对,多一些同情与耐心,让患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在工作中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信心时,要学会运用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回顾、思考在一天的工作中哪些情绪表现容易被患者接受,自己感到愉快,同事也感到满意;借鉴别人情绪表现中的长处等。

医护员工与患者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如果是亲切、柔和的,就会给患者带来愉,当然也会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如果接待患者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语速、手势、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是真诚的、和善的,就会消除与患者间的陌生感,稳定患者尤其是危重、疑难患者普遍存在的急躁情绪。医护员工通过患者的情绪、表情也可以达到认知自我进而达到控制自我的效果。

事中参与,事后反馈,即办公室工作人员处理患者来访时请当事人直接参与或者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都是医护员工自我认知的途径,以便及时调整自我、控制自我,达到主动服务、真诚服务、改善服务的效果。如有一位记账员表达不当让一位患者愤怒不已而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办公室及时请收费处负责人到场沟通,患者对两位记账员进行对比评价,对当事人触动很大,对收费人员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认知和调控患者情感,让患者满意

患者满意是指患者通过对一个医院医疗保健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他所期望的效果进行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3]是人们基于在健康、疾病和生命质量等诸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疗服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的一种评价。满意既有客观指标,又有心理主观感受。了解、认知患者的心理感受,才好有的放矢,调控他的情感,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

(一)认知患者的心理感受

患者生病特别是病情危重时,患者及家人首先需要的是其生存,也就是希望医护人员给予及时、正确的诊疗以减轻病痛,脱离危境;希望医护人员的关注,希望了解病情,也希望了解治疗措施、治疗周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相关方面的详细情况……面对这些问题,要感知、关心患者情绪,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浓厚的人情味,设身处地地想象患者的处境,同情和理解每一位患者的苦衷。[4]首先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再者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工作中倾听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态度,也是获得信息、渗透情感的过程。[5]

(二)调控患者的情感

门诊医护员工特别是涉及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每天面对一个个焦躁不安、痛苦的患者甚至愤怒无状的家属,要掌握移情原则,“感人之感,知人之所感”,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性分析他人的情感,这对患者尤其重要。医护人员的移情能力越高、运用越得当,愈能推动其主动去关心帮助患者。因此,在医患的这种特殊人际关系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移情水平,至关重要。[6]同时,要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一个理解患者心情的微笑、手势,一个对患者过激言辞的婉转提示,一个对处置不妥等给患者带来麻烦时的歉意等等,都是调控患者及家属情绪的有效方法。

有一个医生因为太忙而忘记写门诊病历,病人回去后不知怎样用药,我们立即承认不写病历是医院的错误,是医生没尽到责任的表现。接着帮着搞清治疗方案,又提出给他付来回的车费,同时向他表示歉意,并感谢他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那位病人当即表示满意,便高高兴兴地走了。

三、修炼情商,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医护员工良好的情商应用会给患者带来愉悦的心情,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减少矛盾,增进了解,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情商的修炼要系统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情商以及情商的管理应用。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医护人员的情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对患者提出的各项要求要尽量满足,对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给予耐心的解释,要设法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影响和感染患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培养医护人员正确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培养感知患者情感的良好心态和能力,构建和谐的情绪氛围,把良好的心态传递给患者。

(二)情商的修炼在细节

注重情商在门诊服务细节上的应用,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修炼情商,应从小处即从细节着眼。教授情商理论,使医护员工进行自我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正确评价和接纳他人,还可以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学会沟通,尤其是医患交流。[7]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认识,做个好心人和有心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都能笼罩在情商的氛围中。

(三)摒弃优越感,患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

为患者服务,许多人都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处于主动地位、是支配者;思维定势,认为自己知道的患者也该知道,患者应该和自己配合默切。其实,不同的人员往往因不同的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而使他们对相同的话语产生不尽相同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理解,作为医院员工应时刻认识到这一点,以避免沟通的障碍,要积极主动地去听取,去理解,主动为患者提供真正细致、周到、全面、良好的各项服务。

随着城镇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医保人员的就诊地域受到了限制;而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和报销比例的差别,使城市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挑战。广大患者是我们实践医学科学和发展医学事业的必备条件。让我们传承并发展医院文化,以极高的情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摩斯(著),谭春虹(编译).EQ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第一版)[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22-24.

[2]侯俊庭.门诊护理工作与情商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5,3(9):67-67.

[3]王冬,姚卫光,黄存瑞.患者满意和患者忠诚的概念比较与培养策略[J].现代医院,2005,5(10):108-110.

[4]侯宗华,刘风英,赵金英.情商在门诊分诊导诊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715-1716.

[5]李玉华,景慎芹.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8-89.

[6]李树华,傅伟韬.让情感智商介入到医疗护理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6:50-50.

[7]高杰,陈雷.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8-20.

Analysis about emotion quotient and health service.

Shao Jian-xiang,Chen Juan-juan,Wang Xiao-do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bengbu,

Anhui,233004.

上门服务范文5

老先生一场病,

带动全家唱起京剧

2005年十月金秋的这天下午,上海逸夫舞台正紧锣密鼓地上演着一出《空城计》: “司马懿”的千军万马来攻城,温文儒雅的“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坐在城楼上酌酒扶琴,谈笑自若:“你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好!”满座听得如痴如醉的观众齐声喝彩。

很难想象,“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现实生活中竟是一对父子,而那个很“嫩相”的“赵云”则是第三代——外孙。而此前的剧目中,除了跑龙套的配角,主唱的都是他们一家子——顾氏票房,4年来,他们在逸夫舞台上连续演出了4场大戏。

一家人从长到幼,何以都会唱京剧,而且一个个都唱得字正腔圆?这还要追溯到1997年老先生顾炳兴的那场病。一向身体好好的顾炳兴突然中风,整个右半身偏瘫,不仅手脚不能动弹,而且说话含糊不清。原本意气风发的一个人,前两天还在自己开的光源研究所里部署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现在却只能成天躺着,哪儿也去不了了。

正当老伴和子女为顾炳兴担心不已时,他们发现老爷子含糊地哼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他在唱京剧:“……同把那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这个戏迷,病成这样,对京剧依然念念不忘。然而,中风过后的他显然精神大不如以前了,意志也消沉了很多,唱了一两句后就不想再唱。

怎样才能让父亲提起兴致来呢?女儿顾侃依想出个点子来,她缠住父亲说:“爸,什么戏这么好听?也教我唱唱吧。”顾炳兴一听高兴了,他抬手指着书房里成堆的京剧磁带,“找,找《淮河营》……放给你听。”那天傍晚,女儿陪父亲听了一个半小时的京剧,也跟在父亲后面哼了一个半小时。见父亲兴致很高,顾侃依便同哥哥顾侃俭、自己的丈夫刘承江商量,决定以后大家轮流找父亲“学”京剧,一方面哄哄他,让他开心开心,另一方面也是加强父亲的思维活动,这对他的康复肯定会有帮助。

此后每个周末,顾侃依、刘承江和顾侃俭就分别带上自己的孩子,一同聚在父母的家中,缠着顾炳兴唱京剧。这可乐坏了顾炳兴,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几个小时下来也不觉得累。半年后,他的偏瘫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顾炳兴的病好了,孩子们京剧也唱得少起来,他们的事业都刚刚起步,除了要处理众多事务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消遣方式。但顾炳兴不肯罢休了:“之前我口齿不清,没有办法好好教你们,现在身体好了,无论如何也要让你们入门。”

老爷子较真了,孩子们也只得顺着他。想想也是,平日里到钱柜唱卡拉OK也是唱,现在一家人唱京剧也是唱,那就陪老爸一起唱京剧吧。于是,顾家的孩子们乖乖地向父亲保证:“既然学了,一定要学出个样子出来。”

孝顺儿女,

成了“顾氏票房”的中坚

当初顾侃依提出“孝敬父母就是陪爸爸唱京剧”时,她的哥哥和丈夫是一致赞成的。但任何事情说起来简单,多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就不那么简单了。

以前家里小,每个周六一家7口人一集合,客厅挤得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走台步了。老式房子隔音效果差,只要他们一开嗓子,隔壁邻居就找上门来了,嫌太吵,影响他们的休息。于是,顾炳兴托人找了一家工厂的车间,后来又在上海市政协的帮助下,在一个大办公房里练习。

两年前,他们在同一个小区买了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带有大客厅。装修新家的时候,顾炳兴特意把所有的门窗都安上了双层玻璃,安装上厚厚的窗帘。他已经想好了,以后唱京剧的地点就放在自己家里,这样就不用带孩子们跑东跑西的了。在新家开练时,他们关上所有的门窗,拉好厚重的窗帘,屋内不通风只有开足空调。

地点的问题解决了,但“顾氏票房”经济开销得靠顾家的儿女们。每周请琴师来伴奏是要花钱的,3个小时下来至少要付800元,这样一个月就是3200元;要把握住京剧的神韵,单单靠顾炳兴的业余指导还不够,得请一些专业的京剧老师做指点,虽然他们是顾家的老朋友,执意不肯收费,但是车马费终归还是要给他们的,这样一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钱,顾家的3个孩子轮流掏。

至于每次登上逸夫舞台演出,这开销就更大了。就像文章一开头的那场演出:场地费8000元,已经是给过优惠了;服装租借、化妆1万元;请的30个配角,每人150元;节目单的印刷2000元;还有灯光、舞美等等都要花钱。一场演出的费用大概在3.5万元左右。从2002年首届演出开始,4年来,光是演出“顾氏票房”就花了近14万。别看每次演出,舞台下济济一堂、座无虚席,但顾氏票房所有的票都是赠送的,所有的开销没有一点物质上的回报。顾家的孩子们虽然有自己的公司,但算不上“富人”,这钱出得,按顾家人的一个观点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顾炳兴和妻子既高兴孩子们有孝心,也觉得“孩子们不容易”。他们平时很注重饮食健康,“我们把身体养得好好的,也是帮孩子们省钱了。”同时,他们也承担起照看孙女和外孙的责任,以便子女们能够安心工作。

这个家庭里,缺席的是顾家儿媳妇。1997年,顾侃俭夫妇因感情问题离异,此后,顾侃俭一直单身。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因为听说有个“很有意思的”家庭每周六都聚在一起唱京剧,才特意前来拜访顾家的,结果一来二去,同样也离异的她和他产生了感情。现在,顾侃俭的女朋友也成了京剧迷,每周也加入顾家的京剧聚会中来了。

第三代:

京剧教会我们很多

顾家的两个“第三代”——孙女顾思闻和外孙刘功权也爱上唱京剧,这不能不令人惊讶。

刘功权比顾思闻大两岁,当他们还是四五岁孩子的时候,电视里一放京剧,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几个小时。再长大一点了,顾炳兴和妻子一人领着一个,把他们带到逸夫舞台去听戏。台上锣鼓“锵锵”地响起来了,两个孩子一直直挺挺地坐着。旁人见了很惊讶,开玩笑地说带他们去南京路买好吃的,他们却硬是不走。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创造的京剧环境里。孙女顾思闻有一副金嗓子,7岁的时候,开始学唱第一个曲目《穆桂英挂帅》。后来,电视台的记者问顾思闻:“你的拿手好戏是《穆桂英挂帅》,你能理解这个角色吗?”顾思闻一点也不胆怯,她说:“穆桂英是女人,有柔的一面;同时她是将军,有硬的一面,我在扮演她的时候,做到刚柔结合就可以了。”连爷爷也觉得惊奇:谁也没有教她,这孩子怎么回答得这么好?

而给外孙刘功权选戏的时候,顾炳兴特意选那些孝顺的、忠诚的、爱国的角色,他不仅希望孩子唱京剧,更希望孩子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刘功权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戏中包含的历史知识了,每次都要拉着外公打破沙锅问到底。

他们小小的年纪登台演出,获得过无数掌声,听到过很多鼓励和赞赏的话,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唱京剧要吃很多苦头。且不说平时的勤奋练习,就单单是上舞台时化的几小时的浓妆,头上戴的“行头”,让年少的他们不堪重负。他们自己满不在乎,倒是大人看了连呼心疼。

如今刘功权16岁,已经是高一的学生;而顾思闻14岁,读初二。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因为经常背台词的缘故,顾思闻的语文一直是班级第一,而刘功权则担任班级的历史课代表,他脱口就能说出水浒中的108将的绰号和各自典故。看到这些,大人们自然都偷着乐,看来,潜移默化的教育果然有效果。

当然,顾思闻和刘功权也有他们的烦恼。学校里的同学们迷的都是周杰伦、陶哲等“新新歌星”,别人课余的时间打游戏、上网,还跟着父母去听流行歌星的演唱会,而他们却多年来如一日,跟在长辈们后面唱京剧。“班级里有一个同学说他喜欢邓丽君,结果被大家当成老古董,而我和思闻,就是老古董中的老古董了。”刘功权不好意思地说。

上门服务范文6

老先生一场病,

带动全家唱起京剧

2005年十月金秋的这天下午,上海逸夫舞台正紧锣密鼓地上演着一出《空城计》: “司马懿”的千军万马来攻城,温文儒雅的“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坐在城楼上酌酒扶琴,谈笑自若:“你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好!”满座听得如痴如醉的观众齐声喝彩。

很难想象,“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现实生活中竟是一对父子,而那个很“嫩相”的“赵云”则是第三代——外孙。而此前的剧目中,除了跑龙套的配角,主唱的都是他们一家子——顾氏票房,4年来,他们在逸夫舞台上连续演出了4场大戏。

一家人从长到幼,何以都会唱京剧,而且一个个都唱得字正腔圆?这还要追溯到1997年老先生顾炳兴的那场病。一向身体好好的顾炳兴突然中风,整个右半身偏瘫,不仅手脚不能动弹,而且说话含糊不清。原本意气风发的一个人,前两天还在自己开的光源研究所里部署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现在却只能成天躺着,哪儿也去不了了。

正当老伴和子女为顾炳兴担心不已时,他们发现老爷子含糊地哼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他在唱京剧:“……同把那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这个戏迷,病成这样,对京剧依然念念不忘。然而,中风过后的他显然精神大不如以前了,意志也消沉了很多,唱了一两句后就不想再唱。

怎样才能让父亲提起兴致来呢?女儿顾侃依想出个点子来,她缠住父亲说:“爸,什么戏这么好听?也教我唱唱吧。”顾炳兴一听高兴了,他抬手指着书房里成堆的京剧磁带,“找,找《淮河营》……放给你听。”那天傍晚,女儿陪父亲听了一个半小时的京剧,也跟在父亲后面哼了一个半小时。见父亲兴致很高,顾侃依便同哥哥顾侃俭、自己的丈夫刘承江商量,决定以后大家轮流找父亲“学”京剧,一方面哄哄他,让他开心开心,另一方面也是加强父亲的思维活动,这对他的康复肯定会有帮助。

此后每个周末,顾侃依、刘承江和顾侃俭就分别带上自己的孩子,一同聚在父母的家中,缠着顾炳兴唱京剧。这可乐坏了顾炳兴,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几个小时下来也不觉得累。半年后,他的偏瘫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顾炳兴的病好了,孩子们京剧也唱得少起来,他们的事业都刚刚起步,除了要处理众多事务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消遣方式。但顾炳兴不肯罢休了:“之前我口齿不清,没有办法好好教你们,现在身体好了,无论如何也要让你们入门。”

老爷子较真了,孩子们也只得顺着他。想想也是,平日里到钱柜唱卡拉ok也是唱,现在一家人唱京剧也是唱,那就陪老爸一起唱京剧吧。于是,顾家的孩子们乖乖地向父亲保证:“既然学了,一定要学出个样子出来。”

孝顺儿女,

成了“顾氏票房”的中坚

当初顾侃依提出“孝敬父母就是陪爸爸唱京剧”时,她的哥哥和丈夫是一致赞成的。但任何事情说起来简单,多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就不那么简单了。

以前家里小,每个周六一家7口人一集合,客厅挤得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走台步了。老式房子隔音效果差,只要他们一开嗓子,隔壁邻居就找上门来了,嫌太吵,影响他们的休息。于是,顾炳兴托人找了一家工厂的车间,后来又在上海市政协的帮助下,在一个大办公房里练习。

两年前,他们在同一个小区买了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带有大客厅。装修新家的时候,顾炳兴特意把所有的门窗都安上了双层玻璃,安装上厚厚的窗帘。他已经想好了,以后唱京剧的地点就放在自己家里,这样就不用带孩子们跑东跑西的了。在新家开练时,他们关上所有的门窗,拉好厚重的窗帘,屋内不通风只有开足空调。

地点的问题解决了,但“顾氏票房”经济开销得靠顾家的儿女们。每周请琴师来伴奏是要花钱的,3个小时下来至少要付800元,这样一个月就是3200元;要把握住京剧的神韵,单单靠顾炳兴的业余指导还不够,得请一些专业的京剧老师做指点,虽然他们是顾家的老朋友,执意不肯收费,但是车马费终归还是要给他们的,这样一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钱,顾家的3个孩子轮流掏。

至于每次登上逸夫舞台演出,这开销就更大了。就像文章一开头的那场演出:场地费8000元,已经是给过优惠了;服装租借、化妆1万元;请的30个配角,每人150元;节目单的印刷2000元;还有灯光、舞美等等都要花钱。一场演出的费用大概在3.5万元左右。从2002年首届演出开始,4年来,光是演出“顾氏票房”就花了近14万。别看每次演出,舞台下济济一堂、座无虚席,但顾氏票房所有的票都是赠送的,所有的开销没有一点物质上的回报。顾家的孩子们虽然有自己的公司,但算不上“富人”,这钱出得,按顾家人的一个观点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顾炳兴和妻子既高兴孩子们有孝心,也觉得“孩子们不容易”。他们平时很注重饮食健康,“我们把身体养得好好的,也是帮孩子们省钱了。”同时,他们也承担起照看孙女和外孙的责任,以便子女们能够安心工作。

这个家庭里,缺席的是顾家儿媳妇。1997年,顾侃俭夫妇因感情问题离异,此后,顾侃俭一直单身。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因为听说有个“很有意思的”家庭每周六都聚在一起唱京剧,才特意前来拜访顾家的,结果一来二去,同样也离异的她和他产生了感情。现在,顾侃俭的女朋友也成了京剧迷,每周也加入顾家的京剧聚会中来了。

第三代:

    京剧教会我们很多

顾家的两个“第三代”——孙女顾思闻和外孙刘功权也爱上唱京剧,这不能不令人惊讶。

刘功权比顾思闻大两岁,当他们还是四五岁孩子的时候,电视里一放京剧,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几个小时。再长大一点了,顾炳兴和妻子一人领着一个,把他们带到逸夫舞台去听戏。台上锣鼓“锵锵”地响起来了,两个孩子一直直挺挺地坐着。旁人见了很惊讶,开玩笑地说带他们去南京路买好吃的,他们却硬是不走。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创造的京剧环境里。孙女顾思闻有一副金嗓子,7岁的时候,开始学唱第一个曲目《穆桂英挂帅》。后来,电视台的记者问顾思闻:“你的拿手好戏是《穆桂英挂帅》,你能理解这个角色吗?”顾思闻一点也不胆怯,她说:“穆桂英是女人,有柔的一面;同时她是将军,有硬的一面,我在扮演她的时候,做到刚柔结合就可以了。”连爷爷也觉得惊奇:谁也没有教她,这孩子怎么回答得这么好?

而给外孙刘功权选戏的时候,顾炳兴特意选那些孝顺的、忠诚的、爱国的角色,他不仅希望孩子唱京剧,更希望孩子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刘功权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戏中包含的历史知识了,每次都要拉着外公打破沙锅问到底。

他们小小的年纪登台演出,获得过无数掌声,听到过很多鼓励和赞赏的话,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唱京剧要吃很多苦头。且不说平时的勤奋练习,就单单是上舞台时化的几小时的浓妆,头上戴的“行头”,让年少的他们不堪重负。他们自己满不在乎,倒是大人看了连呼心疼。

如今刘功权16岁,已经是高一的学生;而顾思闻14岁,读初二。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因为经常背台词的缘故,顾思闻的语文一直是班级第一,而刘功权则担任班级的历史课代表,他脱口就能说出水浒中的108将的绰号和各自典故。看到这些,大人们自然都偷着乐,看来,潜移默化的教育果然有效果。

当然,顾思闻和刘功权也有他们的烦恼。学校里的同学们迷的都是周杰伦、陶哲等“新新歌星”,别人课余的时间打游戏、上网,还跟着父母去听流行歌星的演唱会,而他们却多年来如一日,跟在长辈们后面唱京剧。“班级里有一个同学说他喜欢邓丽君,结果被大家当成老古董,而我和思闻,就是老古董中的老古董了。”刘功权不好意思地说。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