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必须在理解上下工夫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它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二、关键词记忆法
通过记住文字内容关键词,学生可以理顺记忆思路,展开联想,想办法恢复原有内容。例如: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可用“一胜二心奠基础,重要组成主战场;战略配合大贡献,国际地位得提高。”即“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专题记忆
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以下几个专题:第一专题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专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第三专题三农问题;第四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第五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第六专题亚洲的崛起;第七专题改革开放;第八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济、领先的文明等进行复习。也可分为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专题。
四、分类比较记忆
分类比较,是确立事物之间的同异和关系的过程。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加以辨别。因此,对知识点的分类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导学案;中考;历史
对导学案在中考复习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将导学案应用到历史复习课当中,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一、什么是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历史复习课环节,导学案应该包括:复习目标、重难点、自主复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自主检测、反思等环节。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提高历史课的复习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学案在中考历史复习课中的作用
复习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技能,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薄弱的环节等等,这些都是复习课的价值和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导学案与历史复习课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复习的效率。同时,学生的复习质量也会比教师领着串知识点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将导学案应用到历史复习课堂
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历史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如,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导学案为例进行概述,以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复习目标:
(1)识记基本的历史知识。比如,各个战争开始的时间、侵略的国家、结果、影响等等。
(2)掌握左宗棠等基本史实。
(3)掌握的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
复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复习。
知识梳理:
(1)自主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梳理各个战争、各个条款的相关知识。以表格形式完成。
(2)自主梳理中国人民的抗争事件
①林则徐的的过程
②运动
③左宗棠
④
⑤
(3)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
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复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然,除了上述的复习导学之外,我们还设计了测验的环节,这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章节的试题检测如下:
(1)英国发动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与《》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5-01
就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来说,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历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往往就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为主要的教学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历史之外的旁观者,对历史事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之外,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史明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历史进行还原,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就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第三单元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传统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时,通常会直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记录即可,但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应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同时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一方的辩论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但要控制好秩序和时间,让学生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掌握并巩固相关历史知识点,学会站在现在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除了上文中讲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就历史课程本身而言,如果单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学习热点,于是历史课程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状,历史可侧很难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丰富立体的历史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呈现。比如就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开展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播放之前,教师应准备2~3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毫无重点。
与此同时,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就一些较难的历史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对象。因此,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初中教育体系的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说书"--历史课堂的表达技巧[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内;容衔接;方法探究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衔接自然、流畅,或淡而无痕,或不留“痕迹”。许多新教师在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和被执教教师流畅自然教学环节,一气呵成的教学内容所折服,感叹老教师把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艺术表现得游刃有余。如何让初中历史教学各环节有机整合?下面就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导入、授课、提升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环节的衔接处理。
一、导入阶段——导入新课内容的衔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继续听下去,课堂学习气氛也能快速地调动起来。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变化,用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节课的开始时以最短时间生发出智慧碰撞的火花,快速消除因上一节课带来的疲惫,帮助学生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提高课堂内的学习效率。詹姆士是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提高他3-4倍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有专家推导出这样一个学习效果公式:学习成绩=能力×兴趣。接下来,先让我们看一则案例。案例一:在文化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电视文化的关注来引入历史中的文化。我在讲授人教版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曾这样设计导入衔接:首先,展示图片《后宫甄嬛传》的宣传画(当时该电视剧风靡一时,学生看到剧中主演的古装照片时十分兴奋)。然后我提问:“同学们,最近热播的《甄嬛传》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哪里?(打一建筑群)”,学生们也不举手了,七嘴八舌的大声说着答案:“故宫”、“紫禁城”。我就加以引导:“明清时这个建筑群叫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所以答紫禁城是对的。”学生们恍然大悟,频频点头表示认同。我抓住时机继续导入衔接:“今天呢,我们要学习包括紫禁城在内的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科技成就”。于是,学生们立刻坐好,等待下一个知识点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上就能够紧紧拴住学生的心,并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们怀着一种期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课堂教学衔接到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上来。因此,精心设计的导入衔接可以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导入衔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道具插图、历史典故、背景说明、问题提出、温故导入等等方法。但是,大体都要有这样一些特征:近——与要教学的知识相近,与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贴近;简——衔接的知识内容简洁明了,表述的语言要言简意赅;创——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
二、授课阶段——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教师要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里,通常就是要用一连串的提问或层层递进的语言组织,把课程中的一个子目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子目中去,把课文中那些间隔的知识点串连到一起。一个完美的知识点衔接,能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引向深处,便于学生们理解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让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案例二:课堂疑问就是为了设置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在讲授人教版九上《中古欧洲社会》时,对于第一个子目中“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教廷”两个内容的衔接就遇到了不好处理的情况,假如采用直接衔接的方式:“刚刚我们学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罗马教廷”。使用这样的方式衔接,必然会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这两件事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为什么要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学习呢?很显然,有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就必然会对学生的整体知识建构不利。于是,我再换一种衔接方式,以提问式来衔接:“刚刚我们学习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位于最高等级的是谁?”学生轻松回答:“帝王”。我继续引导提问:“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帝王始终就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呢?”学生开始积极思考,迅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很快,有学生开始举手:“不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罗马教廷!”立刻,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就都转移到了罗马教廷的知识上来。同时,我也顺利完成了两个内容之间的衔接。在这个例子中,我感觉,后一个探索方法效果更好,而这个方法的创设是建立在:(1)教师充分地分析了两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并且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提问方式。既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温故而知新了。做到这样,就可以架设起两个知识连接的桥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案例三:选准切入点,借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如我讲授人教版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课时,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来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针对这个课标要求,我选择了语言和材料来共同实现衔接。我首先让学生阅读了这样一段话:“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段话。在学生看完材料后,我展开系列提问:“这一古代建筑是?”顿时,五花八门的答案又出来了:“明长城”、“秦长城”、“长城”。我公布:“答案是长城。之所以我们同学能答出这么多的结论,是因为大家还不清晰一个概念,那就是,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那我们不防就以材料中出现的秦朝和明朝这两个时期的长城为例,来做个简单的对比,感受一下明长城的恢弘气势。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图片资料共同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之后,我继续提问:“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关于紫禁城和明长城的众多资料后,有何感想?”(带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的性质)到此,对于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就顺利地完成了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上得到一种升华。即意识到,紫禁城和明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创造的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当然,在这个案例中我做了这样一些准备工作:大量的寻找其他版本的初中教材、高中教材中涉及到本课知识的史料;找到一个切入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设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当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后,所有的要求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提升阶段——深入拓展教学目标的衔接
深入拓展教学目标的衔接,常出现于一个阶段的教学小结,目的是承上启下或总结。奥苏伯尔曾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由此可见,这样的衔接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既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案例四:将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我在讲授人教版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课时,在总结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图表,将本课中涉及到的建筑和科技让学生一一回顾,并进行口述。学生们回答的都很流畅。我提问:“掌握了这些还不够,大家想一想本课的标题是什么?”学生们齐答:“《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我继续引导:“学完了本课知识,你现在能说出时代特点鲜明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开始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到书上去翻找。于是,我给出提示:“首先我们要问一问自己:明清的时代特点是什么?”立刻,找到单元标题的学生开始说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我表示认同的同时,继续提示:“这个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君权的加强与强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交:闭关自守。”学生们还是不明就里,我及时提示:“现在,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将今天所学到的内容与代表明清时期特点的表现一一对应,以此证明这些史实带有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时,学生们好似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这种语言的衔接使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得到了拓展提升,所以,语言衔接对于一节完整的历史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能思考出,如何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讲透一个问题的关键,给学生以明确的思考指南。
四、课堂内容衔接的启示
衔接材料要有可靠性。教师需要研读与所授课相关的历史书籍,并且,适当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和高中教材,丰沛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该课完整的优质的历史知识建构。衔接方式可以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运用教学智慧,利用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门的话题,能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顺畅的课堂内容衔接。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已经设计、探索、运用过不同形式的衔接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更加重视这些衔接方法,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进一步研究琢磨出更巧妙的方式,那么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效率的历史课堂也会更轻松自然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彦雄.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J].教育探索,2011(07).
[2]韩德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课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3]付永红.谈初中历史常规教学中的导课技能[J].新课程(中学),2013(02).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5
在课程讲授中,多数教师习惯于依照现成的教材讲授,但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财务会计》教材五花八门,层次不齐,教材内容完全符合高职教学内容实际需要的较少,特别是对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的内容较少。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本教材,必须事先做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有的教师认为高职的学生只要知道怎么做,不需要告诉他为什么,够用就行了,我认为这些想法有误区,因为高职院校对知识点的把握既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注重理论深度,也要与中职和技师学院有所区别。在现实中,会计人员数量不少,但适应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要求的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存在知识点的空缺和误解。因而,《财务会计》课程应注重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现有教材中缺乏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完善和补充的主要内容应结合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处理的方法和程序,策划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实战性的教学项目或任务。
二、紧扣“教学八环节法”,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关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设计好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并将现代高职教学中的先进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一般来说,高职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因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由感性认识一感悟一知识三个阶段。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和把握好课程讲授的每个环节,该课程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应包括导入、描述、分析、演练、总结、解惑、巩固共八个环节,即“教学八环节法”。下面分别加以阐述:1、课程导入。财务会计学习之前,应当事先安排一定的形式多样的认识实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增强学生对交易事项的进一步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认识实习在整个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分阶段多次进行,每个阶段的内容、目的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加深认识。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之前,都要结合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思考这些现实需求,目的是为了提取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前后章节,进行必要的复习和串讲,并将知识引入到新的课程内容中来。2、知识描述。在有效的课程导入的帮助下,学生更急切想了解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教师应从高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定位出发,对知识的应用展开讲解,满足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感性认识需要,但教师要注意表述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与学生的反应能力相适应,而且要抓住知识的关键点,不易面面俱到,留点思考的余地在下一环节解决。3、动因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覆盖面广、头绪多,学生容易出现前学后望、前后混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知识点或处理方法的来龙去脉,因而对知识点的动因分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感悟,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知识点动因的分析不但要精准透彻,还要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对知识点动因的分析,学生的许多疑问不解自破,并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下一环节的演练。4、课堂演练。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往往听懂了知识,但做作业还是不会做,因而进行必要的课堂演练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简短的时间,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交易事项进行现场演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5、提炼总结。通过课堂演练,学生基本对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这既是一个锻炼学生总结分析能力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略有感悟,又从略有感悟到形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6、职业操守。掌握知识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要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将来客观、合理、合法地反映为企事业单位经济交易事项,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打下牢固的基础。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因疏忽或弄虚作假,导致国家和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天坐在课堂上的学生,将来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会计人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抓住宝贵的课堂教学机会,结合所讲的知识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为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做好基础工作。7、解答惑疑。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用来解答学生思考中和作业中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组织好整个课程的时间进度,采取答疑课、课外辅导或课堂辅导的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遗留的问题。8、巩固训练。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财务会计课程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书写、格式都要按照会计书写规范做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为此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认真的批改学生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也要模拟会计错帐更正的方法进行改正,实践表明,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三、融合科学的讲授方式讲,提高学生综合的认知水平
八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文6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中,不仅包含了中国的古今历史,也囊括了世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纷繁错杂的内容相互交织,覆盖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多个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教材目录是整部历史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条完整脉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教材目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们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教材目录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下文将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教材目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材目录 教学 策略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籍时,最先看见的便是这本书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能够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主旨,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从层层叠叠的知识点中找到其根源,从目录中找到重点,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未能意识到教材目录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无法将教材目录应用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材目录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材目录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材目录的作用
1.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循着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将初中历史内容分割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且又从中细分了经济、政治、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以及世界史的发展历程,还叙述了几个主要国家的历史。例如,在介绍奴隶社会这一内容时,编者不仅讲解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还介绍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奴隶制状况,为学生描绘出奴隶制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奴隶制的各种形成原因,以及奴隶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2.蕴含教材内容的主旨。
教材目录中还往往包含着该教学内容的主题和意义,避免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学习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明,以及灿烂的文化,学生不仅能通过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了解来拓展历史知识面,更能从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从打破中国的和平宁静,再经历第二次,到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种种列强主义对中国的暴行中认识到华夏子女在艰苦的状态下是怎样顽强反抗的,意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并从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几句话的具体感悟中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起。
3.导读和检索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学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识时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是教材目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1.理解教材目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识点以及众多需要记忆的年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所学知识,更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而教材目录便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将教材目录比作是树干和树枝,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则是树枝上的果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历史目录,为学生在今后使用目录给自己创造便利提供基础。
2.利用教材目录。
学会理解教材目录对于与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难,但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目录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目录,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来掌握历史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历史,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的小细节来丰富目录,从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后,教师能够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根据“统一国家的建立”这句话回忆出中国历史上率先完成统一的国家有哪一些?接着回忆秦朝又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秦王扫六合”具体是指秦王扫除了哪几个国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又继续颁布了哪些措施来维持国家的发展?而“伐无道,诛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是谁来伐?怎么伐?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来到了“大一统的汉朝”,学生只需要跟随目录的指引继续回忆汉朝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顺利完成对该单元的复习,并从对知识的回顾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遗漏和不足。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主要脉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初中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目录的应用,为学生绘出一条贯穿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教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不用再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教材目录来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教会学生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武美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