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回到原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回到原点范文1

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必备参考书,是教学的依据,然而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察觉其有疑惑之处,应及时予以探究,还原数学的本质面貌。“大道至简”也许能揭示一些数学规律,但简单中蕴含的不简单却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不应仅仅是解题的能手,更应是追寻数学根源的探索者。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还原本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9页思考题:在一个圆柱形储水桶里,把一段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全部放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9厘米。把这段钢材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求这段钢材的体积。

教学用书的解法是先算出储水桶的底面积:3.14×52×8÷4=157(平方厘米),然后算出圆钢的体积:157×9=1413(立方厘米)。

笔者开始也和教学用书的思路一样。在数学练习课放手让学生讨论一番,在学生的讨论中笔者方才发现其中值得推敲的地方甚多。“老师,如果圆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储水桶原来水的高度,题目解法思路简单明了。”“老师,如果圆钢的高度与上升后水面高度齐平时,该如何考虑?”“老师,如果圆钢的高度大于储水桶原来水的高度而小于上升后水面高度时,又该如何考虑?”疑惑顿现,笔者静下心来,梳理了一番解题思路,察觉其需分析多种情况下题目的解题方法。下面就自己探究问题的历程与诸位共享。

图1 图2

一、解题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探讨一:当圆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储水桶原来水的高度,见图1,教学用书上的解法显得非常清晰。教学用书的解法先算3.14×52×8÷4=157(平方厘米),是因为“拉出水面8厘米的圆钢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由此算出储水桶的底面积,而上升9厘米的水柱体积等于圆钢的体积,所以用157×9=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水柱体积”应是“实心的,圆柱体的体积”,因为上升的水的形状会有多种情况出现,只是最后结论可统一为“上升或下降的水柱(实心的,圆柱体。以下所提水柱均为实心的圆柱体)体积等于圆钢的体积”。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圆钢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就下降4厘米,可得“8厘米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把圆钢全部拉出水面,水面就下降9厘米,可得“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9厘米水柱的体积”,如果出现水面与圆钢齐平时,其结论也是一样的。这样,圆钢拉出水面的体积和下降的水柱的体积成正比例,用9÷4×8=18(厘米)求出圆钢的高度,再用3.14×52×18=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该种解法简洁明了,是正比例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理解此种解法,可以使学生体味数学思考方法无所不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解题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探讨二:当圆钢的高度与上升后水面高度齐平时,见图2,则“上升和下降的就是‘环形水柱’而非‘水柱’”“上升9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是x厘米圆钢的体积”,有人理解为“上升9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应是整段圆钢的体积而非x厘米圆钢的体积”是理解歧义所致。应理解为“上升9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是x厘米圆钢的体积,同时加上9厘米圆钢的体积,可得上升的9厘米的水柱体积是整段圆钢的体积”,“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后,水面就下降4厘米”可得“(8-4)厘米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环形水柱的体积,同时加上4厘米的圆钢,得8厘米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由此用3.14×52×8÷4=157(平方厘米)先求出储水桶的底面积,再用157×9=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x厘米圆钢的体积能“挤高”9厘米的环形水柱,因为9厘米圆钢占据了自己的空间。

图3 图4 图5

探讨三:当圆钢的高度大于储水桶原来水的高度而小于上升后水面高度时,文中所提及的情况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情况:以圆钢的上底面与水相交的截面为基准,上升的9厘米水分割成4厘米水(圆钢的上底面距现在水面的距离)和5厘米水(圆钢的上底面距原来水面的距离)。如图3,可知“下降4厘米的水柱体积等于8厘米圆钢的体积”,求得储水桶的底面积是3.14×52×8÷4=157(平方厘米)。“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4厘米水柱的体积和5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等于截掉5厘米圆钢的体积,同时加上5厘米圆钢的体积,则上升9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整段圆钢的体积。”所以再用157×9=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

第二种情况:上升的9厘米水分割成上面m(大于4)厘米水和下面n(小于5)厘米水。如图4,可知“下降4厘米的水柱体积等于8厘米圆钢的体积”,求得储水桶的底面积是3.14×52×8÷4=157(平方厘米)。“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m厘米水柱的体积和n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等于截掉n厘米圆钢的体积,同时加上n厘米圆钢的体积,则上升9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整段圆钢的体积。所以再用157×9=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

第三种情况:上升的9厘米水分割成上面m(小于4)厘米水和下面n(大于5)厘米水。如图5,可知“下降4厘米的水的体积,即m厘米水柱的体积和(4-m)厘米环形水柱的体积等于(8-4+m)厘米圆钢的体积,同时加上(4-m)厘米圆钢的体积,则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8厘米圆钢的体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把图5“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改为“把圆钢先向上拉至和水面齐平,因为是在水中运动,总体积不变,所以水面高度没有变化,如同图2的左图,再把圆钢向上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可得“(8-4)厘米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同时加上4厘米的圆钢,得8厘米圆钢的体积等于下降4厘米水柱的体积”,求得储水桶的底面积是3.14×52×8÷4=157(平方厘米)。“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m厘米水柱的体积和n厘米的环形水柱的体积)等于截掉n厘米圆钢的体积,同时加上n厘米圆钢的体积,则上升9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整段圆钢的体积”。所以再用157×9=1413(平方厘米)求出圆钢的体积。

三、解题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殊途同归,以上诸多的情况,分析思路不一,但都回到了思考的原点――“下降4厘米的水柱体积等于8厘米圆钢的体积,上升9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整段圆钢的体积”。此时,笔者不由得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不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吗?终于豁然开朗,思维原点图在我脑海里呈现。以上5种情况,只要把圆钢截成若干段,全部放入原来的水面下,这样“上升9厘米水柱的体积等于整段圆钢的体积”;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后,水面就下降4厘米,可以转化成“截掉8厘米的圆钢,剩余的圆钢全部放入原来的水面下”,这样“下降4厘米的水柱体积等于8厘米圆钢的体积”。如此,还原出数学本质。就在我欣慰之际,“如果圆钢的体积足够大时,截成若干段不能全部放入原来的水面下”,那又必须回归到上述的各种情况,然后再回到思维原点。真是教无定法,数学分析方法千变万化,但只要理解了数学方法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则万变不离其中,数学智慧由此凸显其价值取向。

经历了千山万水,终于还原了数学的本质面貌,关于此类问题的争论也可告一段落。教学用书的解题方法固然是正确的,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靠数学教师自己去探寻、思索。“大道至简”也许能揭示一些数学规律,但简单中蕴含的不简单却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不应仅仅是解题的能手,更应是追寻数学问题根源的探索者。

[参 考 文 献]

[1]胡作玄.数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回到原点范文2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提出论点】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道理论证】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道理论证】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事实论据】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分析】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事实论据+分析】

原定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联系现实,使立意更加深刻】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归纳,点破主题】

回到原点范文3

那时我想,为什么父亲给我的记忆都是匆忙地来来回回?明明全世界最牵挂他的人就在身边为什么还是要离开?他离开后我很想他,但他回来后我故意给他脸色看,我撕烂他给我买的玩具,扔掉他带回的零食,暗示着我有多不满意他的离开。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的离家上学,我似乎理解了一些,暂且将这些归为无奈。

多少年前,听许巍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心里很向往。有了条件后,我开始像撒野的兔子到处跑。清明,很多同学都计划着旅行。那时我整日窝在图书馆,突然想去南京,说走就走,订票、订旅馆。一直等下了火车,站在南京站迷茫时,才惊觉:忘了查资料、查路线。这是我最没有准备的一次旅行。

一整天都很狼狈,夜里盯着旅社陌生的天花板,疲倦、孤独、无所适从,很想家。我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出来,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为什么每次都精疲力竭地回去。转个圈,再回去,为什么要做这些无聊的事。

回去的车上,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失独者,60多岁,背着很大的包,穿一身运动装,看似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她很和蔼,鼓励我多出去走走,她说她一个人去过30多个国家了,现在的目标是环球旅行,她要一直走,直到再也走不动。我一脸崇拜。

但我的那些“不明白”又被唤醒:为什么我们非要绕一个大圈子再回到原地?太多偶然的变故,我们或迟或早要在旅途的某个点上停下来。如果是这样,我不要离开家,不去上学,不会奔波。生老病死,永远和家人在一起。可为什么我们还要挤破头往外跑?

我问她这样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么折腾,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她说一切都在旅途中,人生也这样,最后都会回到原点,但不出来就不会明白原点的意义也就没有更好的回来。

醍醐灌顶,我忽然找到了解脱,得到了父亲当年出来漂泊的真谛。他离开那个熟悉的地方,到外面转一个大圈回来,是为了变得足够强大,为了有一天回来保护家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回到学校,我打电话给我妈,说去了南京。她问我跑来跑去有什么意义。我反问她我出来上学又有什么意义。她简单说了句“以后出去注意安全”。

为什么要离开?就好像是在问:为什么要出生?从出生到死亡,也不过是个原点。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突然察觉到:所有的路,其实都是环形的。

回到原点范文4

关键词:转化学生;转化过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我常想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换位思考让我受益无穷。为人师者,若能常回到原点看人,定有裨益。“转化”者,转而化之,是技术,更需艺术,班主任角色使然也,且从王泓鑫同学例子说起,权作引玉之砖。

一、背景描述

王泓鑫,男,体育成绩很好,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有自己的主见,在家里,父母宠爱,舍不得打骂,所以他“横行无忌”,在学校,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做事很情绪化,偶尔打打架,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是个典型的九零后。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其实,通过家访和多次交谈,我发现该生虽然有点玩世不恭,但性格趋于内心,其叛逆行为有普遍性,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三、转化过程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由于性格内向,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接着通过家长了解其过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到该生家里,和他一起看了一场NBA比赛,同时和他父母畅谈了一个上午,虽为醉翁之意,却也了解到其在小学时还是班级的“小明星”,学习、体育样样行。问题是,上中学后他的学习斗志全无,在我这个班级“举轻若轻”,默默无闻。当即决定,把体育委员的班干部让给他当,方法有点老套,却很实用。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给班干部最大的利处就是让他的虚荣心适当满足的同时,增加他的班级责任意识和价值意识,从而激发他读书的欲望。该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地理生物会考只拿一个A时,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也导致了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这时候,我在鼓励他的同时,发现他对不仅英语基础不错,而且对英语也有兴趣,于是,从外语这科入手,给他规划一个外语就业之路,让他的理想“丰满“起来,同时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事实证明,扬长避短不仅刺激了他英语单科成绩的突飞猛进,更带动了他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一下进步到年段九十名以内。

坚持疏导教育:叛逆期的学生难免偏执,情绪易反复,所以需要攻心为上,最常用的就是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同时每次都给他加一点小要求。例如,他有时会对一些科目的老师有看法――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是对带着对老师的一种敌对情绪去听课,总认为老师处处和你过不去,自然你就不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了,你说是吗?”

“就是这样的,”他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果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根本不会听他讲课,我看到他生气的样子才开心呢。”

“所以,你上课有意违纪来气老师?”

他点头。我又接着说:“你不喜欢读书其实产生于你的错误想法,烟雾迷蒙了你的双眼。”……

此外,我还通过带他打篮球,和他扳手腕等细节,言传身教,点点滴滴,到最后该生不仅取得了进步,而且把英语作为自己的“将来“,性格也开朗不少……

四、案例分析及反思

其实,该生最大的进步在于思想上的趋利避害,这让他责任感加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当他再受到来自老师的批评时,他也不会和老师顶嘴或者对着干。虽然成绩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是能带着梦想上课,能坐在教室安静听课,对于他来说,也是进步的一个方面,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点滴的进步。

回到原点范文5

市场化过度还是伪市场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28年后,医疗改革再次成为改革的重点话题之一,但究竟如何改革,各方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课题组发表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报告指出,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其消极后果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报告一再提起并高度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保障体制,从而勾起了人们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仿佛只要恢复以至普及过去的公费医疗(包括劳保医疗),现在的“看病贵,看病难”就能迎刃而解了。

但有观点认为,中国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不是因为市场化,而是出现了“垄断下的伪市场化”。

市场化的基本特征是自愿合约、公平竞争,但医疗市场基本上是行政控制和垄断。截至2003年底,私立医疗机构仍然只占全部医疗机构的4%。现实中,民营医院无法被纳入社保,导致许多私立医院尽管软硬件已超过本地公立医院,但其医疗服务的类别和范围则受到多重限制。在税收方面更无法享受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待遇。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被设定为承担“非盈利”职能的公立医院都因财政补给不足而在为自己的生存追求利益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科室搞承包,医生按处方、检查费提成等等,不一而足。当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政府既没有果断打开窗门引入民间资本增加医疗供给、形成竞争,也没有增加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而是鼓励医院自己“创收”,于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不绝于耳。

改革难在哪里

2005年年底,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发表讲话,认为医疗机构应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分类管理。目前这么多公立医院,国家承担不起,结果带来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医院争相搞创收。应该考虑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严格管理、转换机制、明确政策,真正办成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院。政府举办的医院坚持低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

高强旨在打破部门垄断,扩大行业准入的讲话让人振奋,但是亦有专家担心,打破垄断的过程绝不容易。首先,多少财政投入能够支持这项改革?2004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是近660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只占17%,而财政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不到10%,剩下部分都要医院去“创收”。要改变公立医院“创收”的局面,政府该投多少钱?

回到原点范文6

放下一切世俗,(包括成绩、因为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我的学业了)让心情回到原点。

三天之内2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很怕。第一次晕倒好像是在走廊吧,之后就什么也不记得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了,大概是打了镇定剂的缘故吧,我很努力的想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怕我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我很天真吧。点滴打完已经00:45分了。我从急救病房转到观察室,爸爸买了很多东西给我吃,可是我什么都吃不下,我根本连嘴巴都张不开。第二天我执意要出院,医生没办法,只好让爸爸签下责任书,让我去学校。跌跌撞撞进了教师,我貌似听见徐长浩在夸我诶,可是那一刻,我怎么也笑不出来。之后我觉得身体还好,我知道我对同学是有一点伪装,我必须装的很开心,这样我才可以继续待在7班,继续和他们在一起。我真的恨恨恨很很很很想和他们在一起。7班一直在上演一部叫做幸福的电影,而我就是那场电影的观众。就算是观众也好,我愿意当。至少那样我还可以看到幸福。离开你们我就真的连幸福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没想到才平静的过了一天,我就又被送去抢救。这一次是急救转抢救,又是镇定剂,我只记得身上插满了恨恨恨恨多的管子,呼吸机、氧气罩、心电图……那一刻,真的感觉离死亡好近。后来听爸爸说,王老师一直陪着我,而且我一直在说7班、一直说7班每一个人的好,说我离不开7班。不可思议,我竟然那么那么的依赖7班,我居然那么那么的暧7班的每一个人。

原来我是真的那么的在乎同学对我的看法,以至于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我现在真的好想7班、好想去学校和你们一起上课。

爸爸问我恨不恨金梦佳、我无语。她毁了我的一生,我的未来已经没有高中、没有大学了。我这样子,已经没有办法参加高考了。我那么那么的相信她、我那么那么努力的维护我们之间的友谊。可是她却一直在骗我。我没想到我最暧的人伤我伤的那么深。我这样,她居然没有一点点内疚。我不知道该恨她还是不该恨她,我的一生就这样子被毁了。她跟我道歉、说要我原谅她。我觉得她很可笑,那我的未来呢、那我的家呢?要怎么办?道歉就可以弥补你犯下的错吗?火灾、2次车祸、中风……现在我又这样。我们这个家已经再也承受不住任何打击了。我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可是我却再也没有办法高考了,你有考虑过他们吗?妈妈说会去告你、我说不用,告你又能挽回什么,这只会让我更痛苦。为什么你会变成这样?为什么……现在你应该满足了吧。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初二:郑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