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1
1、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标志着宋朝的建立,史称北宋。
2、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3、北宋统一战争。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略,举兵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诸割据政权,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只是实现局部统一的战争。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2
最伤不起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
最给力的饭局——煮酒论英雄
出席人物:曹操、刘备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入府。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到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心刘备了。
从这次饭局中我们看出刘备是个出色的演员,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其结果是刘备后来趁机开溜,到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最文艺的饭局——贵妃醉酒
出席人物:杨贵妃、高力士、裴力士等
贵妃醉酒,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名局。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儿不觉沉醉,边饮边舞,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贵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戏。《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泄。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
最神马浮云的饭局——杯酒释兵权
出席人物: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锋、赵彦徽、王彦超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北宋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于是在961年,赵匡胤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969年,赵匡胤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最郭美美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最炫苦的饭局——东晋新亭会
出席人物:王导、周顗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最鸭梨山大的饭局——渑池之会
出席人物:秦襄王、赵文王、蔺相如
赵国得到和氏璧,贪得无厌的秦襄王得此消息,派人送信给赵文王,愿意拿十五个城池换这块璧。蔺相如毅然承担出使秦国的重任并“完璧归赵”。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3
【关键词】形象;演变;豪侠;忠臣
郑恩史无其人,他是宋太祖故事中的“伴生型”人物。随着赵匡胤形象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演变,郑恩形象也有相应的变化。
一、郑恩家世及外貌
郑恩祖籍何处,书中说法不一。据文学作品中的记载郑恩应是北方关中附近人氏。如《赵匡义智娶符金锭》中郑恩“祖居山后朔州人士”,《南北宋志传》中“小人郑州人士”,《飞龙全传》中“祖贯山西应州乔山县人氏”。虽然祖籍不定,但是家庭背景倒是一致的,父母双亡,浪迹江湖。
从元杂剧到清代地方戏郑恩外貌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相貌丑陋,形象狰狞。其外貌特征如下几点:
其一、双眼大小不一,早期作品中更是独眼形象。
元杂剧 《赵匡胤打董达》中郑恩是独眼形象:“好汉逞英豪,威风胆气高。结识英雄辈,绰号独眼蛟。”《飞龙全传》中是阴阳眼:“最异的那双尊目,生来左小右大,善识妖邪。”
其二、面如铁青,浑身黝黑
《南北宋志传》中:“生的面如铁青,眼若铜铃。”《飞龙全传》中:“周身上下黑如泥。浓眉分长短,神眼定雌雄。”
其三、面目狰狞
郑恩凶神恶煞的模样在其形象嬗变中一步步明晰。元明时期郑恩形象虽然不佳但并不是如此可憎,如《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中苗光裔说郑恩:“这个丑人是一个凶神太岁”。清代《风云会》中:“看你獐头鼠目,何由奋发云霓?”已无豪侠威武之气,在《飞龙全传》中:“相貌狰狞古怪,行如虎豹奔驰。”已变成比钟馗还丑几分的形象。
二、郑恩形象演变轨迹
1、宋元明勇烈疏狂的民间豪侠
宋元时期内容关涉郑恩的作品主要有《赵匡义智娶符金锭》、《赵匡胤打董达》、《穆陵关上打韩通》、《西华山陈抟高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南北宋志传》。通过比较这一时期赵匡胤故事可发现,郑恩形象多出现在赵匡胤的微贱之时的故事中。元杂剧中的郑恩带有浓郁的粗放强劲、豪纵不羁的侠情义气。《南北宋志传》中郑恩形象除了武艺高强、重义知礼,还多了忠君成分。
(1)义勇刚烈
郑恩在杂剧的形象保留了古代侠士的某些特征,如好结交四方豪杰,性格勇烈、好打抱不平等。“义勇”包含两个方面,“义”是指对朋友甚至萍水相逢的人的帮助,在与朋友的关系上还体现出一种忠诚。“勇”是勇敢,还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其武艺高强。“刚烈”侧重于人的性情、气质。郑恩喜欢结交好汉在《打董达》等剧目中有直接或间接的表述。《打韩通》、《符金锭》、《南北宋志传》中对赵匡胤、赵匡义的服从与爱护体现了其重兄弟义气。在“打死董达及董太爷”、“打韩松”、“怒打韩升”中足见其骁勇。豪侠之人因其爱打报不平及刚烈性格往往会显得性格恶劣些,也会留下四处惹事之名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中郑恩因不满苗光裔说其丑,便要打杀苗光裔,可见其性格暴躁。
(2)知礼谦卑
相比较后代的郑恩形象,元明时期的郑恩较知礼节。知礼首先表现在为人处事的讨巧上,如《打董达》中“留下打发房宿酒钱”,《南北宋志传演义》中出钱请赵匡胤及兄弟在韩素梅处寻乐。“知礼”谦卑也体现在对结义兄长的尊敬及忠诚上。如《打董达》中,后赵匡胤与柴荣结为兄弟,郑恩对柴荣也相当尊敬。三人在酒店歇息时,郑恩帮赵匡胤及柴荣二人洗衣服。《南北宋志传演义》中有一样的情节。“知礼”还表现在明白事理上,郑恩在元明时期是明白事理,带有一定理性的形象,如《打董达》中说出“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3)聪敏谨慎
郑恩在元明时期性格还不是非常鲜明,但是通过一些片段的描写,其聪敏谨慎的好品质还是体现出来了。透过几件事情的处理,如“打韩升”、“杀董太公”及“假装符金锭”都可以看出其有谋略。《南北宋志传》中郑恩设计赶走韩升,并在如何对付韩通抢亲问题上出谋划策。谨慎在《打董达》中体现得较清楚,赵匡胤等三人在赵太爷家中住宿,郑恩非常谨慎地睡在门旁边,且睡得很轻,三人才免于被董太爷带的人所杀。
2、清《风云会》中带有文人气质抱负远大的豪侠
清代郑恩形象进一步发展,李玉《风云会》中郑恩成了主角,是位志不得伸的英雄豪杰,并带有些许文人气质。元明时期的郑恩也并不是粗俗不耐之人,其曾给周世宗献过一首俗诗:
竹篱疏处见梅花,尽是寻常卖酒家。
争似汴京千万倾,春风无处不桑麻。
而在《风云会》中郑恩的牢骚抱怨及其所用语言都显示出其文人气质,这可能和作者创作意图有关。下面仅举一例:
干宵义胆,凌云豪气,半世泥蟠匏紧。
忆昔兴刘灭项,淮阴食户三齐。
若不得名铜柱、勒石燕然,枉却男儿志!
这两句话不但显示出郑恩的素养,还可以看出其凌云壮志。
其英雄豪侠形象较元明时期更加鲜明。元明作品中赵匡胤和郑恩二人一起打董达、打韩通,郑恩主要起陪衬作用,赵匡胤是赞颂的对象。在《风云会》中郑恩为民除害,不仅打死韩通,还杀了猩猩怪,解决了“三霸”。除去“三霸”后不求回报,显示出其打抱不平的英雄豪侠之风。征讨南唐众将比武郑恩夺冠挂帅,宋太祖登基后更封其掌管天下兵权。豪侠即打抱不平、乐于助人的英雄,郑恩救韩通之母、除猩猩怪都体现了其正义耿直的性格。救人除怪后不求回报更显义侠本质。
3、清《飞龙全传》中粗鲁忠诚并带有神异色彩的形象
《飞龙全传》虽然是赵匡胤的传,但是其中描写比较成功的人物是郑恩及陶三春。郑恩在其中形象刻画非常鲜明,质朴憨厚、天真直率但又好吃粗鲁,暴躁无常。其形象和张飞形象比较接近,是粗俗暴躁之人。
前代作品中郑恩是卖弓箭的,在此小说中郑恩卖油,英雄豪侠气质被世俗气取代。郑恩不再是抱负远大的豪侠,而是满足于有酒有肉、衣食无忧,眼光狭窄的粗汉。他的口头禅是“驴球入的”充分的体现其粗俗,最满足的时候是酒足饭饱以后。行侠仗义也会要求回报,如在孟家庄降妖前要了猪首及饼之类,降妖后在孟家庄安家享乐。也不再知礼谨慎,取而代之是只顾自己口腹的粗线条。赵匡胤、柴荣及郑恩三人杀死董家老小后在坟园休息,此时董美英赶来,赵、柴都被惊醒,唯有郑恩仍在美梦中睡着。在董达处得到的银子也被其粗心弄丢。郑恩对赵匡胤还算敬爱,但是对柴荣几乎没有敬意,不愿拜柴荣为兄长,护送柴荣进关发货时,一路上只顾自己吃喝、爽快,把柴荣气病,还把本钱花的一干二净。
但郑恩的粗俗失礼之举并不是出自狡诈,而是因为其天真直率的性格所致。如郑恩因觉得赵匡胤是有情有义的豪侠,而柴荣只是胆小的商人,所以不愿拜柴荣为大哥;在过关时弄丢银子也只是因图一时跑得畅快,而没想过后果。
《飞龙全传》中的郑恩还带有神魔色彩,其双眼是阴阳眼,能识妖邪。降妖甚至成了其糊口的生意。打死吃人儿女的鹿精和迷惑赵匡胤的狐狸精都显示其除魔降妖本领的高强。
总之郑恩形象在《飞龙全传》中非常世俗化,是深受民间发迹思想影响、重口腹之欲的乡井市民,也是带有一定的神魔色彩愚粗豪侠。
4、清晚期京剧中郑恩莽直忠君形象
随着地方戏曲的发展,郑恩形象也发生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此时出现了很多“打皇帝”的戏,如京剧《斩红袍》、《打龙蓬》、《斩黄袍》等。其中《斩红袍》中郑恩为救赵匡胤,手执钢鞭上殿,大骂周世宗:
骂声昏君瞎了眼,认不得老爷郑子明。
可见其莽撞及对皇权的挑战和蔑视。在《打龙蓬》中周世宗不愿赦免杀父仇人之子高怀德,郑恩和赵匡胤两人想尽办法使高得以豁免。郑恩在此剧目中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粗汉,但却聪敏正义。为了救人能屈能伸,愿意给周世宗磕几个头,在世宗拒绝后怒骂道:
再若不会为王,你与我请请请请下了位。(白)二哥,来来来,你好像坐得朝廷了。(唱)吾保你做几年红脸的朝廷。
虽然郑恩说出让皇帝下马的话,但是在思想上其还是非常忠君的。打的、骂的是昏君,打骂的原因是想让皇帝做对的事。这种忠君思想在《斩黄袍》中体现的较为明显。郑恩在刑场上即将被斩,其子郑英劝其反了朝廷,被其大骂一通:
大胆奴才骂一声,我郑家本是忠良辈,岂做谋反叛逆臣。再若提起谋反事,血盆之下丧残生。
同为清晚期作品的小说《宋太祖三下南唐》中更有郑恩鬼魂劝诫陶三春出兵救宋太祖的情节。清晚期郑恩是鲁莽并带有一点愚忠的忠臣形象。
三、形象演变的原因
1.社会思想的变化
宋元明中期的社会思想主流是儒家哲学。忠君、维护正义的儒家思想观念贯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众多文学作品在叙述情节、描写人物时基本上贯穿了儒家的历史观、人生观,并用它作为评判是与非、忠与奸、明君与昏主、贤臣与佞臣的标准。郑恩此时期主要是为了衬托赵匡胤的英雄豪侠形象而存在的。如在《南北宋志传》中死之前劝诫赵匡胤收兵权,是在为宋太祖洗清历史污点,维护宋太祖贤明君主的形象。
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学虽然仍旧是官方哲学,但实际上其统治效力到了明代后期就已经有所松动。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曾兴盛一时,它鲜明地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和对金钱等物质的追求。这种思想促进了世情小说的发展,同时封建社会末世民间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加深,民间的反抗意识也在加强。所以民间借郑恩之口大骂皇帝,发泄出内心对昏君的不满。如《打龙蓬》、《斩黄袍》等。
2.赵匡胤形象变化的影响
宋元明时期文学作品中赵匡胤的形象主要是心系万民的英明圣主和仗义助人的英勇豪侠。这受当时人们崇尚英雄风尚的影响。赵匡胤是圣主形象,身为其身边的兄弟必然得起到相应的陪衬作用。所以在元明时期郑恩的形象特征并不明显,凡英雄豪杰之事必是赵匡胤所为,郑只起帮衬作用。为了衬托赵匡胤的有情有义及以礼待人的人格魅力,郑恩被刻画成带点奴性思想的侠客形象。如《赵匡胤打韩通》中只因赵匡胤文武双全、名声在外,郑恩便追随赵远游关西,对其多加照顾,如为其洗衣等。在《南北宋志传》中因编者的“据史演义”的创作宗旨郑恩在宋太祖登基不久便死去,死之前的“收兵权”的谏言也是在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脱。
明晚期至清中叶,随着世俗文学的发展,帝王形象也呈现出世俗化趋势。帝王故事中的其他次要角色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如李世民故事中的罗成,赵匡胤故事中的郑恩等。郑恩形象此时期甚为粗俗,变成一个只重口腹之欲的粗汉。赵匡胤、郑恩同为英雄好汉,赵是抱负远大、重义知礼的豪杰,而郑恩则是粗鲁、莽撞但又不失天真性情的神勇之人。
清晚期形象出现了很多赵匡胤负面形象,赵匡胤此时是昏庸糊涂、好酒贪色之君。有昏君则需要忠臣来显示其昏庸无能。皮黄《斩黄袍》等就刻画了直言忠臣郑恩的形象。宋太祖宠爱韩妃及其家人,郑恩劝谏不成,反被下令斩首;即将被斩,郑恩仍忠心不泯,大骂劝其谋反的二子郑英。
3.文体演变的影响
郑恩从符号人物到性格丰满的人物,其嬗变受到文体变化的影响。元明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盛行,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宗旨即“据史演义”,追求真实。所以郑恩在这一时期形象不太丰满,多出现在宋太祖微贱时的故事中,甚至在《南北宋志传演义》中被安排得早早死去。崇祯时出现的《隋史遗文》,突破了“按鉴演义”的模式,着重描写秦琼、程咬金等“乱世英雄”,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的转化。赵匡胤故事在明末清初的苏州剧作家李玉《风云会》中也完成了这一转化。完成这一转变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郑恩变成与赵匡胤平分秋色的绝对主角。
英雄传奇小说文体特征由传奇性向平实化的转化。促使其向世俗化转变的因素之一是世情小说的影响。随着明晚期世情小说的发展,英雄传奇小说中加入了大量的世俗化得情节,如郑恩在《飞龙全传》中与陶三春的恩怨情仇。同时分析郑恩在《飞龙全传》中的形象还可看出神魔小说对其形象变化的影响。
地方戏兴起后,“它那通俗易懂的内容,清新明快的唱腔,生动活泼的表演,受到农民和市民的欢迎。”1 地方戏曲语言通俗易懂,并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唱出广大人民的心声,表达人民的愿望和哀怨悲苦,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民间对于皇帝既崇拜,渴望一朝受皇恩,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注释:
1 《清代戏曲发展史》第542页 秦华生 刘文峰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参考文献】
[1]清・吴.飞龙全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清・李玉.风云会[A].李玉戏曲集: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明・无名氏.杨家府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清・好古主人、 潘 朱雪立点.宋太祖三下南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5]明・熊大木编定、陈继儒编次.南北宋志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4
酒席上的礼
自古“无酒不成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
中国人喝酒,有许多规矩。历史上就有不少有趣的酒礼、酒俗。
酒席的座次,有尊卑之分。古人以坐西面东最为尊贵,其次是坐北面南,继而是坐南面北,坐东面西则最卑。饮酒时,要根据长幼尊卑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会遭人耻笑。
饮酒时亦要体现敬老礼仪。通常,长辈先饮,晚辈才可举杯。饮酒步骤分为“拜、祭、啐、卒爵”,即先拜谢长辈,接着把酒洒一点在地上,祭祀大地的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最后一饮而尽。
不同时节要饮不同的酒:除夕饮椒花酒,春社日饮中和酒,端午饮雄黄酒,重阳是酒。
还有满月洒、喜酒、交杯酒、回门酒、寿酒、丧葬洒、入宅酒、接风酒、壮行酒等等。人生的任何节点,都离不开酒。
一作“钓诗钩”,二作“扫愁帚”
文人皆爱酒。酒是钓诗钩,亦是忘忧汤。
诗仙李白最负盛名。杜甫就曾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均是酒中所得。他的醉仙形象深入人心,以至其归宿,据说竟是酒后水中捞月,溺水而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是好酒之人。家贫买不起,但只要有人请他喝,他必去,每去必醉。
“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酒量并不大。但这毫不妨碍他成为好酒之人,写下《水调歌头》,传唱至今。
王维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国破山河在,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诗太多,倾倒不尽。
杯酒之间定输赢
酒还能识胆略、定输赢。
刘邦设“鸿门宴”,曹操“煮酒论英雄”,周公瑾酒宴施反问计,关云长饮酒刮骨疗伤,张飞智欺张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均借酒成事。
对于武士侠客而言,饮酒更是求一痛快。生死之交一碗酒,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传》是酒武文化的集大成者。据学者统计,“酒”是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共出现了1910次。“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等,均离不开酒。
酒道贵在“节”
古语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是如此,既可成事,也可丧德。
因酒败事,甚至灭国的人,前赴后继。
嗜酒最有名的帝王当数商纣。相传他在宫殿里建造“酒池肉林”,连喝七天七夜。如此昏庸,毁了商朝。
还有张飞。他逢酒必饮,每饮必出事端。刘备半生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找了徐州这个根据地,却让张飞因醉酒弄丢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5
就在庆历四年的时候,我的好友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滕子京很伤心也很悲愤,可这又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拿出经历治理这里。到了第二年,原来贫穷落后的郡竟然变成了繁华的城市,用四个字来说,那就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然滕子京功劳这么大,他怎么不犒劳一下自己的功力呢?于是,他就重新修建岳阳楼,并在岳阳楼的上面刻上从唐朝到现在诗人的诗文。建好了以后,人们欢呼,而他却说:“建好了又怎么样,我只想大哭一场。”并且,他叫我写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给他。
我看了看他给我的岳阳楼的画像,只有洞庭湖与他相称。洞庭湖啊!与远处的山衔接,与长江交融,浩浩荡荡的,没有边际,而且气象万千呀!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奇光吗?呵呵,前人的叙述详备了呀!在画中看了看,有许多与我一样被贬的人和诗人在这里。
哼!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迫近傍晚天色昏暗,只听见虎在咆啸和猿在悲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感觉,担心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范文6
清朝学者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既是一个造反英雄,一代雄主,又是一个流氓无赖,一个偏执狂。
朱元璋不善于喝酒,但他深知“酒后吐真言”的道理,就用这个办法来对付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铁哥们,从小放牛时的伙伴,他跟着朱元璋造反后,忠心耿耿,屡立战功,长期担任三军统帅,是明朝开国功臣之首。徐达也深知朱元璋的脾气,更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基本原则,处处小心翼翼。他每年春天出征,冬天应诏复命后,就将帅印上缴,已成惯例。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有一次,朱元璋收下帅印后,拉住徐达喝酒畅饮,喝到,回忆起当年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涯。朱元璋和他手拉手、肩并肩,已经到了称兄道弟、无话不谈的地步。这时,朱元璋随口说了一句:“徐大哥啊,本朝建立,你的功劳最大,可是至今没有好的宅邸,小弟想把旧邸赐给大哥,大哥你拾掇拾掇,过几天搬进去吧。”一番话多贴心啊,换了谁,都会感恩涕零的。可是,别看徐达喝了好多酒,心里明白得很,听了此话,他冒出一身冷汗:旧邸就是朱元璋做吴王的住处,如果糊里糊涂地接受了,那么“越”之罪必不可免,立马脑袋搬家,株连九族。徐达拼命推辞,总算通过了“考验”。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心想,上次没把他灌醉,没套出真言,这次定叫他一醉方休,原形毕露。他把徐达请到旧邸,没完没了地赐酒,把徐达灌得烂醉,然后吩咐人把他抬到旧邸正房去睡觉。半夜时分,徐达酒醒,问内侍自己睡在什么地方,侍奉的太监说:“这是旧邸室。”徐达马上清醒过来,赶紧起身,快步跑到台阶下,朝着北面行大礼,拜倒在地连连磕头,口中念念有词,说自己犯了死罪,请陛下饶恕云云。朱元璋马上获得这一情报,心想这下算是试出点真意了,便放弃了对徐达的猜忌。当然,朱元璋还是没有完全放弃猜忌之念。徐达晚年患了发背的毛病,这种病是不能吃鹅的,朱元璋非常关心身患重病的老部下,就赐鹅给徐达。徐达立刻心领神会,自杀身死。朱元璋隆重地为他礼葬,树徐达为楷模,号召天下官员都向徐达学习,继承他的光荣传统,并厚待徐达的子孙。徐达真是个明白人,结束自己的一己残生,却换来子孙的百世安宁。
也许,和徐达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玩累了;也许,像徐达这样值得一玩的大老鼠并不多,朱元璋对中小型的老鼠就没那么有耐心了,干脆来个一锅端。当然,他利用的也是酒。
一天,朱元璋隆重宣布,为了表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特地建造了庆功楼,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请诸位到庆功楼赴宴,论功行赏。这帮久经考验的功臣勋将,一个个穿着整齐,奉旨赴宴。朱元璋先举杯,为牺牲的先烈祭奠,大伙儿感动极了,宴会在隆重而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大家正喝得晕晕糊糊,却发现陛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