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给学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范文1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对2010年到现在六年的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必须判断清楚。

国内普遍的看法(国际上也有很多人持这种看法)认为,中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速下滑,是中国自身的经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的问题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后采取的4万亿反周期措施的后遗症共同造成的。

那么这种判断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完全正确呢?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的调子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又该怎么理解这一总的政策取向呢?

外部性、周期性因素造成下滑

我个人的看法是,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中国肯定有很多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的问题需要解决,这点必须承认,勇于面对。2008年的4万亿财政刺激措施,由于应对的是一个突发的危机,在政策推行时肯定也有不少疏忽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但是我认为,从2010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更多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

这并不难证明,可以比较在同一时期发展程度相当的国家的总体经济表现。

中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6%,2014年是7.3%。跟中国同样发展程度的巴西,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7.5%,2014年的增长速度只有0.4%,一样是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更大。

金砖国家之一、人口超过10亿人的印度,2010年增长速度是10.3%,2014年是7.3%,和中国大致一样,但是印度实际的增长表现更差些。有两个原因:一是2012年印度的增长速度只有5%,中国是7.7%。也就是印度从2010年的10.3%下滑到2012年的5%,下滑更猛,2013年后触底反弹。二是2014年印度改变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核算方法,让印度当年的增长速度增加了将近两个百分点,若把这两个百分点去掉,印度2014年增长速度达不到6%,所以印度经济增速下滑比中国更猛。

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同一个时期一些高收入、表现一向比较好、出口比重比较大的经济体的表现: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6.5%,2014年的增长速度只有3.3%。中国台湾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8%,2014年的增长速度是3.5%。新加坡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5.2%,2014年的增长速度只有2.9%。

照理说,这些经济体的体制、机制、增长模式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同一个时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跟中国一样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比中国还大。

因此,从这些跨国、跨地区的比较来看,不难证明中国从2010年以来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更多是外部性、周期性因素造成的。

供给侧、需求侧同时发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不能回避,在中国经济工作当中,确实要坚定信心,推动各种改革。

但是,当外部性、周期性因素是增长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时,在推动一些必要的体制机制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稳增长、反周期措施。

如果没有稳增长、反周期措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太厉害,可能会造成就业和银行呆坏账急剧增加的问题。如果就业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银行呆坏账急剧增加则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问题,影响到整个金融安全。

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其实是不利于中国推动应该有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改革。因为当危机发生时,政府采取的很多应急措施可能会跟中国所需要的改革不一致。

所以,在当前状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工作定的总的调子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一定要理解。

在外部性周期性下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扩大总需求的稳增长、反周期的措施是必要的,并且在推动结构性改革时,也要把结构性改革的各种措施理一理。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长期来看对提高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肯定是好的。需要考虑的是在短期推行时,有些措施可能会抑制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因此要有轻重缓急,要审时度势。对那些短期能增加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的改革措施,应该优先推行。对那些短期可能抑制消费或是投资需求的改革措施,就需要审时度势。并不是说不应该推行,但是推行的时间点要掌握好。

扩大总需求应以投资为主

在稳增长、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措施当中,到底应该以消费为主,还是应该侧重投资,前段时间国内有很多争论。

国内外学界有一种看法,把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称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并认为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有不少学者把中国当前的经济困难归结为2008年的4万亿财政刺激的后遗症,认为以投资作为反周期的措施是不可行的。这些学者建议中国应该改变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认为消费很重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消费能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前提是,收入必须要不断增加。收入怎样才能不断增加呢?就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如果为了刺激消费,用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式或是用减税的方式来增加居民收入,都只是一次性作用,居民收入不能持续增加。

要持续提高收入,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者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前提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率水平提高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多了,附加价值也提高了。但是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多少价值取决于交易费用。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费用越高,实现的价值就越少,所以还要减少交易费用。

提高劳动率水平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需要投资,减低交易费用的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投资,所以政府扩张需求的措施当中,应该以投资为主。

当然投资必须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者能降低交易费用的投资。

中国的政策与西方不同

国内学界、舆论界一般都是拿国外的理论来看中国的政策。比如,大家说过去中国的政策是需求管理,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去年11月10日,中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国内学界、舆论界马上又说,中国抛弃了凯恩斯主义,中国现在拥抱供给学派的政策了。

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正确。

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是“挖个洞、补个洞”或发失业救济的短期提高需求,但长期不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措施。供给学派的政策是在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盛行时,美国总统里根推行的政策,这个学派主张用普遍降税的方式来提高投资的积极性,反对使用产业政策。

但是,中国过去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吗?实际上,中国过去以及2008年的4万亿财政刺激投资主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消除增长瓶颈,这种财政政策在短期提高了需求,长期也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提高中国的生产率、竞争力。

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可能做不到,因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普遍完善,顶多老旧,政府再投资基础设施只能是把现有的基础设施挖开,再补上,这种投资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有限。但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用于消除增长瓶颈的新建项目,是可以提高生产率水平的。

所以,这不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而是超越凯恩斯主义,把需求和供给的增加结合起来的措施。

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是因为中国确实有税收过高的方面要降低,也有过剩产能应该退出,同时中国也有很多短板需要补。这些都是供给侧的改革。

但是中国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推行供给学派的政策时是反对产业政策的。中国现在推行的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既要有反周期的稳增长措施,也要有针对个别产业的政策。这跟供给学派的主张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中国过去的政策既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现在的政策也不是供给学派的政策。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分析清楚中国当前经济的实际问题和机会在什么地方,中国的政策该怎么做比较好。

超越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

每一个国家确实都会遭遇到周期性的冲击,在受到冲击的时候应该有反周期的措施。可是发达国家的反周期措施,很难跟促进增长的措施结合在一起,而发展中国家是可以跟促进增长的措施结合在一起的。

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冲击,或者是周期性下滑的时候,政府同样应该做些积极的稳增长的措施,比如主要在基础设施。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是发达国家那样的挖个洞、补个洞,中国是消除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所以是需求侧的管理,同时也是供给侧的补短板的措施。

另外,发达国家的产业跟技术都是在全世界最前沿的,自己必须发明新的技术、新的产业,风险大,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相当多产业的升级属于补短板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政府在因势利导这种短板产业的发展时,中国可以根据短板产业的需要,支持发展相关人力资本、金融、基础设施等等。所能用的信息、政策手段比发达国家多,产业政策有可能也应该能做到精准。不能因为发达国家推行供给学派的政策时,反对产业政策,中国也就不能推产业政策。实际上中央也是说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

发达国家的理论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产业特性、生产特性提出的,他们的宏观政策、发展政策有他们的特性。但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不要用发达国家的理论来套中国当前的问题,或者用来理解中国当前的宏观政策。因为照这样理解,很可能会给中国的政策造成很大的误解和不当的社会压力。

例如,2008年的4万亿,现在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措施,而发达国家已经抛弃了凯恩斯主义,所以,中国也不应该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可是中国做的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挖个洞、补个洞”,而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消除增长瓶颈的措施。

中国推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不是推行供给学派的政策,而是要在适度增加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要应用产业政策,而不是只有减税。

过去4万亿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既增加短期的需求,也增加长期的供给;现在供给侧改革的许多措施既增加中国长期的生产力,也需要短期的投资才能实现。

所以,中国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的宏观政策一直是需求侧和供给侧结合在一起的,既不是发达国家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也不是发达国家的供给学派的政策。

实际上,中国理论界的认识是落在中国的政策实践之后的。

供给学派范文2

在团县委、教育团委的领导下,结合我校本学年以的工作中心,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我校团的工作。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意识,调动团干部积极性,增加团组织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素质工作,树立优秀的示范群体为重心,促进团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创造良好的空间。

二、工作思路

1、做好校党支部的助手,以争创五四特色团组织(团员常规管理)为抓手,抓好团员的行为规范要求。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2、坚持以青少年思想教育为核心,加强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利用学校各级宣传阵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认真实行评比考核制度;严格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加强学生团干部班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发挥榜样作用。同时规范学生会工作,加强指导,使其在学生中真正起到自我管理作用。

4、加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具体工作

(一)班子建设方面

1、工作踏实,作风扎实,开展活动集体决策,分工负责。

2.学生干部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积极进取,在团员中具有较高威信。

3、科学地管理学生干部,不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二)主题活动方面

1、继续开展常规的主题教育活动。

2、结合五·四青年节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发展新团员,评选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工作,配合政教处进行“学雷锋、树新风”教育,使学校校风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突破。

3、落实校团委对团员进行的注册工作,加强对延缓注册团员青年的引导,以此作为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条件。

4、继续做好非团员同学的思想引导工作,切实做好我校新团员的发展工作。

5、配合学校开展社区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组织建设方面

1、强化团员的管理和各支部的评比制度,充分激发各支部自我管理、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能力。

2、继续做好团员档案的整理和团员发展工作。

供给学派范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镇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8530

国内刊号:32-1814/TH

邮发代号:28-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供给学派范文4

关键词:排队;经济学;资源;博弈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公交排队产生的原因

(一)必要性

1.供需矛盾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公交站牌下的等车人数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一些载客量较大的公交车来说,站牌的排队现象较为普遍。从时间上来看,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及周末,在站牌下排队的人较多。在这个时间段,对公交车的需求较大,而公交车的数量有限,供给不足,导致供不应求,排队的人较多。资源的稀缺性是公交排队现象的根本原因。

从空间上来看,在始发站排队的人较多。这个现象主要是针对跨市的公交车(例如太原街901路)。因为始发站的空座位较多,乘客在始发站乘车获得的效用最大,作为理性经济人一般会选择在始发站乘坐。

2.沉没成本的作用。公交排队中存在沉没成本的问题。许多乘客在等待一定时间后会感到不耐烦,产生放弃排队的念头,但当考虑到为排队而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后,他们毅然选择在长队中等候。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沉没成本不符合理性,应当被忽略。可是,忽视沉没成本在心理学上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高峰期公交站牌前总有长长的队。

(二)可能性

排队是资源配置供需不平衡的结果。要满足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配套跟进,但这种投入和跟进,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时无法解决供需矛盾的情况下,排队却是解决供求矛盾的一个相对接近“帕累托改进”的方式。首先,它实际上是用时间成本的形式去支付价格,符合公平的原则。另外,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符合资源配置中“高效”的原则。

二、公交排队低效行为分析

造成公交排队低效的主要有两种行为:拥挤行为和插队行为。

(一)公交排队中的拥挤行为

1.拥挤产生的原因。高峰期乘客数量远大于座位数量,拥挤可以使自己提早获得好的座位,避免行程中站立的痛苦。这是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2.拥挤中的博弈。公交排队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关于拥挤与否,存在一个博弈:博弈双方是自己和他人,对于每个等车的人来说,两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是“挤”与“不挤”,每种行为的结果取决于其他人的选择。为了简化分析,以两个乘客之间的博弈为例,A乘客和B乘客都在排队,且都处于同一位置。两个乘客的行为及支付如表1所示。

表1拥挤博弈

A

B

从上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不挤,不挤)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乘客无法预知其他人选择“挤”还是“不挤”。而选择“挤”是一个占优策略。这是一个典型的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案例,因为大家互不相识,今后再遇到的情况也很小,博弈不会重复进行。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挤”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拥挤现象屡见不鲜。但实际上,拥挤是一种介于零和博弈和负和博弈之间的博弈,大家都挤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3.拥挤的后果。在乘客数量大于座位数量的情况下,拥挤符合个体理性却不符合社会理性。社会理性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分配既定的资源。拥挤是一种高成本的资源分配方式,会产生负外部性。拥挤既耽误上车时间,又会带来心理成本。

(二)公交排队的插队行为

1.插队产生的原因。(1)“理性的选择”。这一点与拥挤行为具有相似之处,因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插队可以大幅度降低私人的时间成本。但插队和拥挤行为有很大区别。拥挤严格地说并没有触犯规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插队不符合规则和道德,是个别行为。(2)人质困境。在一群人面对威胁或损失时,“首先采取行动”的决定是很难做出的,因为这样可能付出惨重代价,这个困境即人质困境。排队中插队的人毕竟是少数,其行为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但大家对这些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因为受到“人质困境”的影响。如果大家都能联合起来,反对插队行为,人质困境就能破解。但实际情况是,大家都想避免冲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就纵容了排队中的插队行为。

2.插队的弊端。对个人而言,插队虽然能够达到效率最大化,但插队的人也会面临受到谴责和惩罚的风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插队现象导致了排队系统混乱,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使整个社会的效率大大降低,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三、公交排队机制设计

(一)分流排队人数

前文已述,公交排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所以可以从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的角度考虑解决措施。从需求的角度看,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排队人数。例如可以通过“信息”的方式提前告知乘客不同时间段的大致客流量,这样可以使一些随时都可乘坐公交车的人适当调整自己的决策,避开高峰期。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可以在高峰期适当增加公交车的数量,也可以开发新的公交线路,这样既可以缓解排队人数多的状况,还可以对原有的901公交车形成一定的竞争,改善公交车的服务质量。毕竟,适当竞争比垄断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这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排队人数。

但公交车是一种公共资源,不能从一般商品的角度解决供需矛盾。例如如果用提高票价的方式来抑制需求,则对普通民众不利,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如果增加公交车的供给则会增加很多成本,而且这在长期并不能改变供不应求的状况,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要使901公交车的运行更有效率,关键在于改善排队机制。

(二)改善排队机制

一个排队系统的好坏,取决于顾客与服务机构两方的获益程度。对于顾客来说,排队等待时间短、排队方式公平,他们获益就大。而对于服务机构来说,成本小、效率高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目的是使排队机制更好地体现高效和公平。

1.确定合适的排队结构。(1)设立站席坐席。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在公交车的始发站设立“站席队”和“坐席队”。排在坐席队的人保证上车有座,但排队人数较多,等的时间也长。排在站席队的人上车只能站着,但他们等待的时间会短一些。等公交车过来时,先让排在坐席队的人上,等公交车上所有的座位都坐满后,再让站席队的人上。这样可以适应不同人的多样化需求,因为每个人愿意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有的人愿意付更多的时间成本,而有的人更愿意多付出一些“身体成本”。(2)为弱势群体及付出特殊成本的人设立特殊通道。我们可以仿效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公交车始发站设立“特殊通道”。这个特殊通道可以让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优先上车,也可以让有提前预约或支付的票价较高的乘客先上。公交车票也可实行预约的方法,比如在规定的时间里到指定地点预约某个特定时间段(例如一个小时的时间段)的车票,可以增加额外的预约费。预约者付出了额外的金钱成本及风险成本(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走特殊通道即是对他们付出成本的一个补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愿意支付高价车票的人走特殊通道。设立特殊通道的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成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成本增加、不同车票价格的难以确定等问题。(3)叫号法。大多数银行都采用“叫号法”实施业务办理。顾客抽取小票等待叫号,到指定的窗口办理业务。公交排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挤的状况。但公交排队与银行排队有较大区别,乘坐公交车的人远大于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人,而且公交排队区域较小。“叫号法”若在公交排队中应用,还需要很多的改进。

2.加强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市场就难以健康发展。同样,在排队过程中,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协管员的管理,排队也难以实现高效和公平。。(1)设立规章和道德教育。设立一些规章和惩罚制度可以抑制排队中的投机行为。例如对插队可以采取“让其排到最后一位”的惩罚措施,增加其插队的成本。当插队的成本大于插队的收益时,理性经济人就不会选择插队了。道德教育是从人的感性心理出发解决排队问题的一种方法。当社会上所有人的素养都达到一定高度时,插队乱队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大,从而必然会以做出插队、乱队等行为感到羞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大力宣传公德规范行为,可以从心理上改善排队行为。(2)协管员的管理。在拥挤和插队中都有“囚徒困境”的现象。而囚徒困境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博弈者之间缺乏沟通。协管员正可以起到促进沟通、规范乘客行为的作用,使负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

例如当出现插队现象时,协管员可以对插队者实施惩罚,从而打破“人质困境”。在乘客拥挤时,协管员可以通过劝导等方式,让大家明白拥挤只会延长上车时间,而按秩序上车是最佳选择,从而打破“囚徒困境”。

参考文献:

供给学派范文5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领导和实习处的正确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开拓,高效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实习生工作,努力开创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措施

1、加强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实习技能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全体学生的安全实习、文明实习和责任心的教育,加强爱护实习设备和公共财产教育,加强学生尊敬老师和师傅、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待人处世、适应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热爱专业、认同企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具有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时间观念,注重人际关系,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工作责任心等等,为尽快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和社会需要打下扎实基础。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工作中的用电安全,操作规范等、饮食安全,住宿安全等。

2、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做好实习生常规管理工作

加强对实习生的科学管理,组织好开学报到、收费、注册工作,争取没有一位学生拖欠学费;组织好每次学生的月返校工作,在月返校时在班内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教给学生后续发展的方法;促进校企、家校的联系,为便于联系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建立了本班实习生的qq群;强化对实习生住宿的规范管理,做好学生的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好实习学生的扶贫帮困工作,力争把学校的温暖送至每一位贫困生手中不让贫困生失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3、做好实习生的走访工作

每月至少走访8个实习单位,并用电话联系所有实习生的实习,核实实习生的到岗情况,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加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督促学生进行更加规范、有序地实习,让企业满意,让家长放心。

供给学派范文6

一、班级情况说明

我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学生活泼好动,控制力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如每周一次的班会,要抓住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班会主题由我和班委视具体情况而定。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坚决执行现有的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图书角”、“卫生角”等。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班干部培养工作计划。

第一,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定期不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会议,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拖、欠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3、利用班会课不定期的开展学法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由班委会和科代表牵头,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实行一帮一。

四、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