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梁实秋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梁实秋作品

梁实秋作品范文1

一、检查情况

(一)城区商品粮的监督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福禄仓粮食批发市场、储备购销公司粮油三门市、××区源达粮食商场、食用油批发门市、部分个体粮油经营大户油进行检查,一看qs标识、二看生产合格证、三看出厂时间、四看保质期、五看进货检验单、六看是否建立粮食经营台账,通过“六看”所经营的粮食都有qs标识、生产合格证、出厂时间,没有超过保质期,未发现陈化粮。

(二)加工大米的监督检查

目前,××区区域内只有两家大米加工企业,即××中南米厂、区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检查组通过对××区中南米厂、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车间的原粮、成品粮进行检查,原粮籼稻附有××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报告,该批粮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属非陈化粮(宜存)。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好附有××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验报告,属合格产品。

(三)农村粮食市场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粮食市场、乐居粮食市场、苏家院粮食市场上市的大米、玉米及小杂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陈化变质的粮食。

(四)学校食堂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中学食堂、乐居中学食堂、苏家院中学食堂用的大米、面粉、油脂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变质的粮食和油脂,所检查的粮油都在保质期内,有进货台账记录,进货有售方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梁实秋作品范文2

关键词:梁实秋;戏剧论;绅士文化;贵族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061-02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更是以一人之力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译介到中国的第一人。他的人生几乎与20世纪同时开始,勾勒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历史浮沉中的人生轨迹。

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便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经过多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身上逐步形成了传统士大夫气质,流露出典雅的贵族气息。1923年梁实秋赴美留学,他同新月派中很多人一样受到哈佛名师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启发。新月派成员们都有着相似的家境,同样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在欧美西方教育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自幼熏陶出的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气质和西方教育培养出的绅士风度相互交汇融合,他们身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贵族气质。同时,他们之中许多人都热衷于古典主义,使得绅士文学、贵族式的审美趣味成了他们共同文学观的一个基本点。而梁实秋绅士文学与贵族审美趣味反映在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观上——他在文学上追求高贵的题材、精致的语言、典雅的风格。

梁实秋自小在北京长大,深受到中国戏剧的艺术熏陶,在梨园中耳濡目染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招式腔调,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兴趣。在五四时期,为了适应新文化思潮的要求,知识青年们将先驱者对传统旧剧的批判作为指导,掀起了一阵现代话剧创作的浪潮。而在一片否定中国传统旧剧的叫喊声中,梁实秋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传统的戏剧应该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并不应该完全否定。而对于现代话剧,梁实秋虽然没有创作过任何的作品,但对西方戏剧情有独钟,津津乐道,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形成了一系列对戏剧的独到观点。梁实秋在哈佛大学学习时,曾选修美国新古典主义大师白璧德的课,白璧德对梁实秋的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中吸收、借鉴了许多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的思想精髓,梁实秋在新人文主义的指引下,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找到启示,认为“戏剧者, 乃人的动作之模仿也。其模仿的工具为文字,其模仿的体裁乃非叙述的而是动作的, 其任务乃情感之涤净与人生之批评”。可见梁实秋的戏剧观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的结果,以中国传统戏剧为基础,同时融入了西方古典戏剧思想。梁实秋的戏剧思想,不仅仅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独特魅力,更也充分展示了他身上所带有的绅士文化、贵族式审美趣味。

一、在文学题材上追求高贵性

对文学题材的选择上,梁实秋提出,五四时期产生了一个赞美人力车夫的诚实劳动,为受经济制度压迫的人力车夫打抱不平的‘人力车夫派’。在梁实秋看来,人力车夫靠自己挣钱养家,诚实劳动,不存在值得让人怜悯的成分,更说不上赞美。梁实秋说到:“悲天悯人的浪漫主义者,觉得人力车夫的生活可怜可敬可歌可泣,于是写起诗来张口人力车夫,闭口人力车夫,普遍的同情心由人力车夫复推施及于农夫、石匠、打铁的、抬轿的,以至于倚门卖笑的妓”,在梁实秋心里,实际生活中的人在各方面都不能取得完全的平等,而文学题材应该多选用那些高尚的内容,同情虽然可取,但普遍的同情不可推行。他在谈到贺拉斯的《诗艺》时说:“古典主义者认定题材的选择与文学的价值有极密切的关系。因为文学的优越不仅是视艺术家的方法而定,而题材本身是否含有高贵性,亦举足轻重。平凡庸俗的食物,无论经过任何艺术家的点缀布置,其结果可以发生一点新鲜的趣味,但不能达到的境界。”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延伸到戏剧里,认为剧本高于一切,他曾经在《戏剧艺术辩正》中表达他的观点:戏剧的好坏只需要从剧情是否模仿人生,文字动人与否,其结构是否完整及其效果是否纯正等几方面来进行评判。然而戏剧的表演形式、演员动作、灯光布景、化妆服装等都不属于真正戏剧的范畴。他将戏剧比作美术作品,镜框优劣和悬挂位置等都不会影响美术作品的风采,所以外在的形式都不会对优秀的剧本造成影响。因为在他看来剧本体现了剧作家内心的人生思考和情感宣泄,是剧作家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他最初认为莎士比亚戏剧应该采用诵读的方式而不是排演,因为观众都是主观的,不同的经历和主观的情感会导致对戏剧的不同看法和喜好,加之拥挤喧闹的环境会影响对戏剧的鉴赏;而演员和剧场都是受到了客观限制,演员不能完全脱离自己而真正成为作家笔下的那个人物,同时演员的动作服装会转移观众注意力,使得观众不能静下心来体会剧作家的用心,剧场总是受到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限制不能完全展示剧作家笔下的场景。在他看来,戏剧是最高的艺术,只有少数人具有高水平的想象力,能够真正看懂、了解戏剧。而剧场只是民众娱乐的一部分,只是“舞台艺术”,并不是“纯粹的艺术”。

梁实秋和“新月派”中许多人的观点一致,崇尚绅士文化,都将戏剧作为一种高雅的游戏,不带功利性,首先要求是从戏剧中得到艺术趣味的满足,追求纯粹的艺术,得到脱离世俗的高雅灵性和纯净的韵致。他们注重的不是戏剧的目标性,而是戏剧所富含的感染力、穿透力以及如何利用戏剧抒写出最典雅、纯净的生命韵致。

二、在风格语言上追求典雅精致

作为“国剧运动派”的一份子,梁实秋的戏剧观和文学观基本是一致的,认为题材是第一重要的,但也特别强调“文调”——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是重要。在他看来,一部经典高雅的作品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除了有思想,还需要绝妙的文调。绝妙的文调应该既带有感情的魔力,同时又要努力去避免粗鄙、俗气的语气和辞句。正如《圣经》的空前绝后便是源于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和它本身文字的庄严简练。他评价当时写散文的人,“不知是过分的要求自然,抑是过分的忽略艺术,常常的沦于粗陋之一途,无论写的是什么题目,类皆出自以嬉笑怒骂,引车卖浆的语气,和村妇骂街的口吻,都成为散文上的正则。像这样恣肆的文字,里面有的是感情,但是文调,没有!”

新月派的戏剧创作主张语言与心灵合二为一,既赋予心灵一种语言的形式,又为语言注入生命的活力。虽然梁实秋从未创作过戏剧,但他对于语言的要求一直颇高。梁实秋对戏剧的许多认识源于亚里士多德,戏剧是模仿,而文字是模仿的工具,是戏剧的载体。所以优美典雅的文字是戏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是决定一部戏剧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环节。

三、对民众鉴赏力的鄙薄

梁实秋一贯坚持贵族化立场,视戏剧为审美艺术,从他坚持高雅的题材,即可看出梁实秋对戏剧的欣赏者有着很高的要求,戏剧——这种最高的艺术的作用在于排泄涤净,引起观众共鸣,刺激其悲悯恐惧之情,使之摆脱情感上的重担,得以排泄,得到灵魂上的安宁。而梁实秋的戏剧观始终和自己的“天才观”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优劣之分,文学也是一样的,所以优秀的作品不仅是少数天才的创造,更是少数优秀份子才能够欣赏的。而普通民众只适合去剧场,听一段故事,得点笑料,开心一乐,然后统统抛之脑后,因此真正的文学家便不必顾及大众的审美趣味。“假如一部作品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这毛病却不一定是在作品方面,而时常是大多数人自己的鉴赏的能力缺乏。”而梁实秋理想中的观众要是一个有艺术趣味的批评家,关注戏剧艺术与剧本,对戏剧家创作有促进作用,因为他认为好作品属于少数人,能够鉴赏文学是天生的福气,所以他并不认同以读者数目多少来决定文学价值。但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理想观众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的空想。

小 结

正如梁实秋所参加的“国剧运动”推动了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一样,梁实秋的戏剧思想也有着闪光之点,不断推动着我国戏剧理论的进步。梁实秋的贵族式审美趣味,其根本即是他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他追求高格调品味和内容充实的艺术化美学精神。从长远来看,这样贵族式的审美意识是整个社会审美趣味的高峰,也是社会审美趣味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审美品味。他坚持中西结合的戏剧观念,批判了左翼文学对“问题剧”的狂热潮流,不仅给了中国传统戏剧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更是看重剧本以及戏剧艺术,将重点重新回归到戏剧本身,研究戏剧所独特的美与韵味。那些由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与欧美文化所共同浇灌出来的绅士文化、贵族审美趣味等戏剧观对戏剧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戏剧的长远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梁实秋戏剧批评思想很多建筑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基调出现倾斜。他的绅士文化与贵族审美趣味导致他漠视普通观众在戏剧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轻视演员与剧场对于戏剧存在中的重要意义,不仅会削弱戏剧的艺术价值,更否定了戏剧的社会性,使之被束之高阁,成为象牙之塔。

参考文献:

[1] 肖国华.复归中潜存的现代——略析梁实秋的戏剧思

想[J].新余高专学报,2005(8).

[2]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J].中国现代文学丛

刊,1987(2).

[3]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4][5] 梁实秋.偏见集[M].上海:新华书店上海发行

所,1988.

[6] 梁实秋.戏剧艺术辨正[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7] 李国春.贵族化审美意识是文学的超越意识[J].武汉大

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

[8] 徐静波.梁实秋——传统的复归[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2.

梁实秋作品范文3

关键词:梁实秋;莎士比亚;异化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81-01

一、引言

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传人”的梁实秋是中国独立完成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他的中译本是最忠实和详尽的全译本。梁实秋的翻译策略是以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理念。翻译中的“中庸”思想指的是适度原则, 使译文整体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梁实秋译莎的异化策略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指形式层面,即语言形式和文体风格,他十分注重引进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适时采取归化策略,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遵从汉语的行文特征;二是指内容层面,即文化内容及其人文思潮,力求对外国文化中的语言寓意进行充实,尽量呈现莎翁笔下的异域风情。

二、语言层面的异化策略

梁实秋在语言形式上以异化翻译为主,他将句子作为翻译单位, 尽量保留莎翁作品的标点符号。在文体风格层面上,梁也注重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某些地方也呈现出英语“形合”特点,如被动语态和“的”字结构。

(一)被动语态的使用

在汉语表达中很少使用被动结构, 因为“被”字有施动者对受动者做出某种不令人舒服的行为的隐含意思, 但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及其广泛。ROMEO 0 ! I am Fortune’s fool.梁实秋译文:罗啊!我被命运所玩弄了。这是一个完整的英文表语句式,意为“我是命运的。”梁巧妙地选用了被动式的汉语句式, 更生动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心理状态, 认为个人的渺小, 被命运作弄的悲观情结。

(二)“的”字结构

汉语的语言习惯决定了其中心词的前置定语不能过长, 而英语中习惯用后置定语的方式来限定其中心词, 两者在表达定语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关联,也有一定的差距。Lady Macbeth: The sleeping and the dead Are but as pictures; ‘tis the eye of childhood That fears a painted devil 。梁实秋译文:睡着的和死了的人不过如图画一般;只有童俊的眼睛才怕看画中的魔鬼。梁在这句话中用了4个“的”字结构,其中那个第三个是从英文的名词转喻得来。

三、文化层面的异化策略

梁实秋在处典故、意象、古希腊神话等文化专有问题上十分注重彰显原作的异国情调。 因为文化史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详尽的文化阐释有助于目标读者熟悉另一种文化寓意。

(一)字面直译

文学翻译家的最高境界是将文学作品本体论中的“言,象,意”三个层次结合,在翻译实际操作中很难同时兼顾三者, 但梁实秋尽力地用直译的方法来体现文学意象, 例如 “summer”一词在莎十四行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除了在著名第18首诗中 “summer’s day”(夏日)之外, 在第12首诗中也出现了“summer’s green”(夏季的绿苗),第54首诗中的“summer’s breath”(夏日的熏风)。此外,在《第十二夜》第三幕第四场的台词中女伯爵OLIVA说道:“ why, this is very midsummer madness。”梁实秋译为“噫,这简直是夏天的热狂。”“summer”一词在中国的文学语境下与酷暑炎热联系, 而莎翁笔下的“夏日”则给英国人传达了一种万物蓬勃生长的意象。

(二)直译加注释

因为有些文化寓意丰富的意象很难直接表达, 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莎翁的剧作,梁采取了相应的补偿方式,如直译加注释。例如在《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二景中:PORTIA: If I live to be as old as S ibylla, I will die as chaste as Diana. 梁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译为:“波西亚:如果我活到西逼拉那样老,我也愿意贞节如戴安娜而死。(注:西逼拉(Sibylla) ,老态龙钟的预言家)由于在古希腊神话中“Diana”是月神,意为贞节,梁通过音译和添加法译成 “贞节如戴安娜”,直接明了地表达了原文隐藏的含义。 注释在未失去源语文化的异域特性同时,向读者明确表达了典故寓意并帮助目标语读者深入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四、结语

梁实秋所选的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是立足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力图生动地展示莎士比亚宽广的文学视野观,在保证充分传达了原文的意义的前提下,他谨慎介入并适度扩展文学深度和广度,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整个翻译过程都体现了梁力求平衡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审美“中庸”翻译理念。

梁实秋作品范文4

一边是老鼠猖獗,聚蚊成雷

一边是皓月当空,把酒言欢

1938年,受命“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工作的梁实秋随编委会从重庆迁到北碚,一边开始给“后方中小学编战时教学题材”的工作,一边开始了长期的乡居生活。他与朋友吴景超夫妇合资购置了一栋平屋,共6间,同时居住的还有另外两位编教材的同事。雅舍之意取自吴景超妻子单名中的“雅”字凑趣。虽以“雅”为名,但房屋其实是“陋室”。

雅舍,当时位于璧山青木关至北碚市区的一条公路北侧的山坡上。茅舍、竹蔑墙、纸糊的窗户,远处能望见一片青山绿水,旁边有翠竹林立。虽然地势荒僻凄凉,但梁实秋仍晏然自如。他提笔写“雅舍”二字于木牌之上,竖在土坡下面,便于和外界邮递交往方便。谁知不久,木牌也被好事者顺手牵羊,大概作了劈火柴。然而,“雅舍”的名字却从此不胫而走,这里成了和梁实秋一样“客里似家家似寄”的流亡文人常常聚会的场所,往来热闹。

雅舍的居住环境不是太好,梁实秋曾这样描述雅舍的老鼠: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人不得安枕……

而“雅舍”的蚊风之盛,也是梁实秋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雅舍的蚊子仍格外猖狂,来客稍不留心,就会伤痕累累。

尽管居室之乱累得梁实秋叫苦连连,却也有其动人之处。在他的心中,最美不过皎洁的月夜,“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这时,梁实秋就和三五好友设座于院落,只需一壶清茶淡酒,半把煮花生,便可放言高论,无所不谈。“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是时,月昏沉,人醺醺,何等乐事!

和冰心夜谈――雅趣

和老舍同台演出――挨打

梁实秋为人重朋友、重情义,雅舍常常胜友如云。许多如今声名震耳的大家名士当初都是雅舍的座上客。萧伯青、冰心、老舍、胡青、赵清阁、陈可忠、王向辰、顾毓夫妇等,有的走着来,有的坐滑竿来。由于路远,当晚不能赶回的客人便留宿雅舍,展开方城大战。两盏油灯,加放灯草,熊熊如炬。战到酣处,椅倒人翻,灯推牌散,直到雄鸡报晓。

有一次冰心来访,寒冬腊月,于是梁实秋燃起炭盆,众人拱腰含背,抵足谈心到夜深。冰心兴致不减,还用闽语现场表演了一段福建戏词,大伙儿很是惊喜,没想到这位文静娴雅的女诗人还有这样的才艺。

梁实秋和老舍的深厚友缘也是在北碚结下的。在他印象中,老舍是一个“规规距距、和和气气而又窝窝囊囊的北平旗人”,然而相熟之后,在一次由国立编译馆组织的募款劳军晚会上的合说相声,让梁实秋真正见识了老舍亦庄亦谐的性格。排练时,老舍悄悄嘱咐梁实秋,说相声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时,方可使出全副力气,斩钉截铁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在这个老旗人面前,梁实秋只得唯唯允诺,只提出一个要求:表演到用折扇敲头时千万只可“略为比划而无需真打”。哪知表演开始后,台上浑然忘我的老舍,得意之下哪里还记得梁实秋的央告。只见该用折扇敲头时,那把油光闪亮的大折扇说时迟那时快,就朝梁实秋额头抡去。梁实秋一时气结,看来者不善往后一闪,啪!细腿眼镜应声而落。梁实秋急急平摊出双手,居然刚好接了个正着。这时,台下巴掌和叫好声雷动,外行的还以为他们在露绝活,直声大喊“再来一个”。

亲手侍弄青菜萝卜

茅台酒佐花生的时光

北碚生活是清苦的。梁实秋曾经患盲肠炎做过手术,因为日进米饭中常夹杂砂石和稗子,在一次躲避空袭中,他匆匆进食,稗子不慎落入盲肠所致。

术后不久,梁实秋的夫人带着三个孩子从北京来到雅舍。在享受家庭之乐的同时,梁实秋领着孩子们在附近开辟了块菜地,种了些牛皮菜、胡豆、藤藤菜、豇豆等时鲜蔬菜。虽然饭桌上长年见不到油星,但青菜萝卜毕竟是自已亲手侍弄,梁实秋和孩子都吃得非常开心。

战时虽资源奇缺,但当地的酒却是价廉质美。梁实秋最享受的时光,就是一瓶茅台加一斤盐水煮花生,独酌饮至微醺,然后蒙头大睡,直到红日高升。

此刻虽国难当头,河山半倾,但多年南北流徙的逃亡生活,使中年的梁实秋文思勃发,更加热衷于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他以苦为乐,将乱世羁旅的苦难、苦闷,和琐细的生活点滴全部记录下来,汇聚于《雅舍小品》一书。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还是回忆亲朋师友、深重苦难;无论是纪游、杂感、札记,还是小品、随笔,他都独具匠心雕琢细节,本意却是要从苦难中寻觅诗意,由“陋”中见“雅”。

作家的灵魂无秘密。后人从梁实秋在此期间写下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窥见,他文弱的身体里所蕴藏着的实际上是一颗追求艺术情趣的心。梁实秋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一再强调“简短乃机智之灵魂”。在重庆期间,他笔下的人情百态栩栩如生:洗澡、睡觉、喝酒、饮茶、无所不谈;男人、女人、幼童、老人,无所不写,却又是三言两拍,饱满几笔勾勒,让人读后心领神会,齿颊留香。

梁实秋喜欢下棋,但是他说:“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脸作吃屎状,或抓耳搔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

梁实秋看多了逢场作戏的场面,下笔也就决不留情,“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坐首座,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份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立在屋角,静观待变。自以为有占首席座或次座资格的人,却又拉拉扯扯,相互推让,不肯痛痛快快地就座。一场纷扰,直要到大家的兴致均告低落,该齐头并进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形势才会急转而下。本该坐哪个座位的径去就座,于是乎纷争平息,天下太平”。这样好像是损了点,但却让人忍俊不禁之余,不免沉思。

做为雅舍主人,雅舍也常常成了他口诛笔伐、调剂生活的佐料。“雅”起来的时候:“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俗”起的时候,一下起大雨“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剩下的就只有一副可笑狼狈相了。

梁实秋的至深好友冰心曾说过: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朱光潜在给梁实秋的书信中写道:“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梁实秋作品范文5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也有人认为是其甘于守贫、苦中作乐,这些理解都未免失之偏颇、止于肤浅。细品此文,拙以为中国文人之传统品性,才是梁先生在艰难苦涩的物质条件下能够豁达、乐观、幽雅生活的力量源泉,《雅舍》一文折射出的,恰是中国文人传统品性强大而又可贵的光芒。

《雅舍》一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战爆发,国难当头,“雅舍”就是梁实秋那时在重庆北碚时的居所。关于它,梁实秋自己曾有过一个简要的介绍:“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龚业雅)、景超(吴景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的吱吱作响。烽火连天之时有此亦可栖迟。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因此我们商量,要给房屋起个名字,我建议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雅舍命名之由来不过如此,后来我写的《雅舍小品》颇有一些读者,或以为我是自命风雅,那就不是事实了。”(《白猫王子及其它・北碚旧游》)

虽名为“雅舍”,但从客观情况来看,其物质条件实为寒碜、破旧、粗陋,名之为“陋室”也不为过。请看文中首段对“雅舍”的具体描述:“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此屋不仅结构简陋,下文中更是分条列举了它的诸多不足和缺点:地点荒凉、行走不便,“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老鼠肆虐,“使得人不得安枕”,蚊子猖獗,“聚蚊成雷”,“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对于这样一所“最是经济”、居住条件极差的房子,作者最初的要求也是“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但实际情况却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者在居住两个月之后,对“能避风雨”这唯一的最低的要求都无法满足的“雅舍”,却是“好感油然而生”、“久而安之”,岂不怪哉?

原来,“雅舍”之“雅”,并不在于其物质丰富而在于其精神丰厚,身居简陋的“雅舍”,作者却享受到了精神层面的高雅、愉悦和自由,来自精神世界的温暖,化解了它物质层面的弱点和不足。这样的精神享受和愉悦,可以引用刘禹锡《陋室铭》中著名诗句来感受。请看文中描述的作者沉醉之“雅”:一是出入交游之文人学者的风流儒雅。“雅舍”筑在半山腰,“地点荒凉”,但“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梁实秋入住之后,曾经的陋室一时间宾客盈门,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偃仰啸歌、热闹非凡,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二是生活志趣高雅。尽管“雅舍”条件简朴,但却可以自由地张扬个性,任意陈设物件,“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的作者,在这块小小的空间里可以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月明之夜,作者又可以在此“得月较先”,闲适地欣赏自然美景,“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此刻壮观之景与超脱之感,可与苏轼比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而“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的意境,又酷似归有光项脊轩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颇具“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之清淡神韵。三是学术和文学之所业清雅。“雅舍”地处偏僻,却正好可以躲避尘世之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由写作之趣,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七年,期间精心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梁实秋作品范文6

台湾苗栗县当局推广阅读,结合全县公共图书馆举办奖励活动,凡借阅书量达指定册数可参加抽奖,藉此鼓励民众拥抱书香。

苗栗县教育处举办记者会,宣传“爱阅苗栗――奖励阅读及Fun暑假阅读趣系列活动”,大同小学附幼学童演出《不会写字的狮子》话剧,故事内容描述一只不识字的公狮难以亲近爱阅读的母狮,最后在母师鼓励下一起读书,享受阅读乐趣。五六岁的孩童演起话剧有模有样,从头到尾不需老师提点,更没忘词NG,令县长刘政鸿大表赞赏,直呼“不简单!”担任旁白的学童张加民更连续3年夺下全县学龄前组阅读书册最多者,演出时口条清晰,毫不怯场,赢得满堂彩。

苗栗县教育处指出,苗栗县各公共图书馆办证率逐年成长,去年借阅人次已达294000多,总共借阅1127000余册,考虑往年奖励对象锁定年度借阅书册量最高者,为扩大效益,今年改变做法,让民众只要借阅数量达一定门坎都能参加抽奖。教育处表示,“苗栗县公共图书馆奖励阅读活动”从今年1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凡在全县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达100册以上者,即有机会获得1000至2000元新台币不等的图书礼券及奖状。

时代杂志开放封面登广告

美国最大杂志出版商时代公司,已率先决定在旗下最具代表性的时代杂志(TIME)和运动画刊(Sports Illustrated)封面上刊登广告,打破出版业长期以来的禁忌,尽管这个广告可能小到让许多读者不会注意到。

根据时代释出的杂志副本,威瑞森公司(Verizon)在6月2日出刊的时代杂志封面左下角刊登广告,位置就在邮寄卷标下方。时言人表示,预定同日出刊的运动画刊封面上,也会出现类似广告。该发言人说,如果广告主有兴趣,时代的其他出版品也会跟进。尽管亟需开拓新营收来源,大型杂志出版商过去几乎不贩卖封面广告,部分原因是这违反美国杂志编辑协会(ASME)的规范。ASME的编辑规范中有一条是“广告不应直接印在封面或书脊上”。

除了时代和运动画刊,其他杂志也曾试过不同类型的广告,例如康德纳斯(Conde Nast)2012年曾在旗下14份杂志的封面附上一整页的Windows 8广告。另外,学者公司(Scholastic)旗下杂志《Parent & Child》早在2009年就开始直接在封面刊登广告。

厦门4 5 名小学生接龙撰写科幻小说

据《信息日报》报道:厦门45名小学生花了152天时间,每天接龙写一个故事,最终完成一本26万字的科幻小说。目前,这本名为《梦想的天空分外蓝》的“大部头”接龙小说已出版,并作为“六一”礼物送给全校1500名学生。

厦门园南小学五年一班语文老师刘莹,是这部大部头科幻小说的“总导演”。她说,最开始萌生这个故事接龙的想法,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让孩子们学会坚持。小说从2012年10月动笔到2013年3月31日“封笔”,历时5个月。据悉,这本手写的书,最初只是在学生中流传,供不应求,要求出版的呼声很高。最终,园南小学决定为孩子们出版。刘莹老师表示,这是送给每位有梦、懂得坚持的孩子的礼物。

美国外交官首次用电子版美国宪法宣誓

美国驻瑞士与列支敦士登大使Suzi Levine 6月3日左手按着Kindle宣誓就职,成为美国首位用电子版美国宪法宣誓的外交官。Levine曾经在微软负责教育部门业务。此前已经有美国地方官员手按iPad版圣经宣誓就职。

民营书业从业者薪酬寒碜

尽管现在重磅的出版新闻几乎都出自民营出版公司,俨然一片火红,但民营书业的待遇却显出极不相称的寒碜。最近,一份“2014中国书业人情报告”显示,各出版社待遇差距进一步加大,福利最好的出版社平均月薪已经达到11583.33元(人民币,下同),但排名垫底的民营图书公司平均月薪只有5250元。巨大的落差,使得民营书业又一次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

几天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表了今年的“中国书业人情报告”。受访的出版界人士平均月薪为7676.58元,平均年终奖为34658.34元。虽然比去年略有增长,但令人瞩目的是,国有出版社和民营书业的薪酬距离大幅度拉开了。

按照出版机构类型来分,月薪最高的是综合类出版社,平均月薪11583.33元,其次为大学出版社和少儿出版社,分别为8638.89元和8520元,民营公司排在最后,为5250元。平均年终奖也是这样,排第一的部委社科类出版社为5.52万元,而民营公司排倒数第二,为2.6万元。在与国有出版社薪酬竞争中,民营出版公司以“腰斩”的巨大劣势被远远甩在后面。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民营出版公司现在的新闻热度明显要高于国有出版社。每年的畅销书,有几乎一半出自民营公司之手。图书销售很不错,但为什么薪酬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资深出版人章秦川对记者谈了他的看法。他觉得,与民营出版公司相比,国有出版社具有不少先天的优势。比如能够拿到很多国家项目,并且占有出版资源(比如书号)。而民营公司很难获得国家项目,他们要出书还必须和国有出版社合作,以获取出版资源。这就拉大了两者收益的距离。

不过章秦川也表示,其实这种差距也与出版机构的分配制度不同有关。民营公司更愿意花大价钱请“能人”来拓展图书事业,所以民营公司的高管往往收入非常高,而底层员工收入就不高。而国有出版社更多的是一种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所以整体收入都不低。

苹果开实体书店会是什么样子?

《Intelligent Life》杂志邀请了苹果英国旗舰店的设计公司 Gensler,让他们为亚马逊和电子阅读的时代设计一个实体书店。Gensler 的设计师表示,“书店必须照顾到所有的阅读需求:找到你要的小说,下载电子读物,悠闲地浏览,找到个人化的定制书单,自助出版,读书会,作家见面会,提供一个高质量的阅读环境等等。”

Gensler 的设计方案中有 13 个值得参考的亮点:

1. 这是一个模块式的设计,可以根据地点的不同来配备功能。在火车站,它可能就是一个自动销售电子书的液晶屏幕,而在居民区,它可能成为一个小图书馆。

2. 在功能最全的旗舰店里,顾客浏览、购买的速度从门口,到书店前半部分,再到后半部分都逐渐放慢,也从迅速下载过渡到深度阅读和交流。

3. 最快速的购买发生在店面之外。顾客可以通过门口的液晶屏幕选择电子书籍,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购买。如果在街面上,这个小窗口还可以24小时营业。

4. 书店的前半部分摆放着苹果店里那样的大长桌,展示最新出版的书籍。

5. 展示桌的两侧墙面的书架,和传统书店一样堆满了书籍,但是Gensler的设计师为顾客配备了梯子,鼓励顾客自己爬上爬下找书。

6. 步入书店的后半部分,你会发现有专门的导购根据你的喜好向你推荐书,甚至把你引导至咖啡区,为你手里拿着的书推荐一款饮品、CD 甚至是香水。

7. 阅读区有独立阅读的单人沙发,也为喜欢社交的顾客准备了像食堂一样的长条桌椅,特别适合小型读书会使用。

8. 书店最里面的一堵墙上,不同颜色的书脊拼出了书店的名字。设计师认为把有强烈视觉感的东西放在最里面,会让所有人不自觉地走进去。

9. Gensler 给书店起的名字是:TL; DR ――too long; did not read的缩写,是互联网论坛上一种类似“不明觉厉”的留言。

10. Gensler 设计的书店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收银台,因为设计师认为“整个空间都要为阅读服务,而不要有交易的感觉”。

11. 大多数结算其实都可以通过店员手里的iPhone完成。

12. Gensler 并没有规定店内的家具陈设具体是什么样子。

13. Gensler 的指导思想是“更快地失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迅速地调整方向,去尝试新的东西。

梁实秋故居 周末免费参观

文学大师梁实秋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17年,1952年起入住现址云和街的日式宿舍,直到7年后搬迁。台师大于2010年耗资2700万新台币整修,2012年正式开放,近日推出“梁实秋故居文物展”,从校内收藏的300多件手稿、照片精选部分展出,每周六、日免费开放参观。

梁实秋故居建于1933年,最早为日本时代教授富田义介宿舍,为约30坪的一层楼木造建筑,庭院绿荫相当雅致,光复后改制为省立师范学院(现台师大)教职员宿舍。1949年,当时的师院校长刘真亲自带聘书去梁实秋临时寓所,邀请他到师院英语系任教,梁实秋受他诚意感动,当场应允。日后梁实秋搬进这里,这也是他在台第一间安住的职务宿舍,直到1973年他移居美国后,还曾写一首词怀念此处庭院内的面包树。

台北目前有多所以文学家为主题如林语堂故居、殷海光故居等,因经营单位不同,功能不一。前台文馆馆长、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瑞腾建议,梁实秋故居空间不大,应在常设展外推出不同主题的特展,结合文物与空间,呈现梁实秋在这个阶段的生活,以凸显特色;师大图书馆则肩负策展、开发主题、活络相关研究的任务。李瑞腾另心急指出,目前台湾各文学馆舍、大学、甚至高中图书馆内的典藏,应作有系统的清查,甚至建立联合目录,开发各种研究展览、作横向连结,才能活络文物。他强调官方的文学馆舍则要放大心胸,“不一定要‘拥有’文物,而是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开放与各典藏单位合作,也将专业经验分享给民间。”

武汉“城管作家”写就10万字环保小说

据《长江商报》报道:蔡甸城管队员张奇志利用业余时间写完了一本10万字的环保小说。近日,刚和深圳一家公司签订版权授权合同的他,准备以去年佳丽广场小贩“诈尸”一事为背景,创作武汉第一部描写城管队员工作生活的小说。

上一篇红橙

下一篇成功学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