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疫思政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疫思政课范文1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可行性
1.思想政治课内容开放性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前言有这样一段阐述:“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如:“名词点击”、“相关链接”“专家点评”以及教材的“探究活动”等,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眼界。
第二、呈现方式的开放性。如教材中富有情节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呈现问题,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并配以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
2.现代教育观的要求
现代教育观包括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体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宗旨。这就要求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现代教育观有力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法的形成。
3.高中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由于高中生成长过程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我们说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着眼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才能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二、把握好思想政治开放性教学的两个阵地
1.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
开放性教学的根本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舞的舞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核心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政治观、经济观,文化观、哲学观的教育,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晦涩、抽象、枯燥、乏味。需要教师将晦涩的内容通俗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内容兴趣化,然后传授给学生。
新课改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在教学理念上,要真正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及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丰富内涵,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各抒己见、达到殊途同归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形成合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素质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2)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多地体现多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渗透与结合,如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结合,思想政治课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联系,文字与图片、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等,都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
(3)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问难、多媒体辅助教学、团结协作的小组讨论以及获取教材以外的教育教学资源等,并把愉快、和谐、成功等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课堂教学与社会的结合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多种: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其他方式等等。如果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性的,是教师为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组织方式。开放性教学不是教师不讲或少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充分发挥,开放性教学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教师要用开放的理念指导学生用开放的行为学习。
2.教学不能形式化,公式化。自学环节有时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预习,这样开课后就可以迅速进入情境对话、学生质疑的环节,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原理性的知识,更多的需要学生独立去分析、思考、领悟,对那些会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学生思考会出现困难而且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有效。
4.开放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要互补,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法,开放性教法只有与其他教法相互结合,才能形成最优的教学法,达到最佳效果。
防疫思政课范文2
【关键词】整体性思维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局限
西方哲学奉行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最初认识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久就引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话题,即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自然作为人类创造价值的工具,由此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论思潮源于西方的环境保护运动,在人类社会当前所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人们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物的平等”等论题的讨论作为保护自然的前提,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忽视人类自身利益诉求的实现,片面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规律制约的作用,弱化甚至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人置于一种碌碌无为的被动适应环境社会发展的境地,看似保护生态环境,实则限制了整个人和社会乃至自然界的全面发展。其实本质上人与自然并没有目的论的关系,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心,两种“主义”最后的落脚点也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更加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与道路。
二、整体性思维方式的优点
中国哲学的特点在于它主张主客体的统一或合一,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人的主观能动和全面发展,有关自然界和客体的问题,最后都要落脚到人的存在和人生意义的问题上来。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不是处在主客体的对立中,而是处在完全统一的整体结构中,二者具有同构性,即可以互相转换,是一个双向调节的系统,不是把主体与客体分裂开来,在统一体内,不论是实现对所谓“主体”“客体”各自的发展,还是减小由于各自对立产生的阻力,最大限度促进整体的全面有序发展;第二,在传统思维中,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即人和自然界是一气相通、一理想通的,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作用的范围内合理发挥人的能力,尊重规律才能更加清晰地摆明人的立场,不把自己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应规律才能做到趋利避害,最终实现人的利益;第三,整体性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或者赞扬人类为目的,而是以实现真善美合一的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不是把人置于被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境地,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视人的作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又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发展。
三、整体性思维方式对于可持续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一,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做到主客体的统一。主体客体只是相对而言的,更不能片面采用“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学说,而应该坚持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天佑众生,世界大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充满慈爱,善良安定,就是强调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整体的平衡,就是一种广阔的胸怀。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整体观点,同时搞好个体之间关系,使得整体功能的发挥大于个体简单相加之和,在有机统一的整体内,个体也得到最佳的发展。
第二,尊重与顺应自然规律。生命在周而复始中变迁演化,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客观的,神圣不可更改。崇尚“无为”,不是毫不作为,而是不要“妄为”,即不要破坏天、地、人的和谐与平衡。万物都在遵循自身的规律生息繁衍,新陈代谢,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求得一种稳定的生存境界。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在开发和升华自我。维持生态平衡,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让其能够积极地休养生息。在处理人和自然界关系上,要合理取舍,综合开发,整体把握。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只有遵从自然的秩序,尊重客观规律,采取顺时而动的生产措施才能使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的状态,才能使有限自然资源获得最有效的利用。
第三,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适应人类需求,协调环境发展,实现可持续。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环境下,对于资源的有序利用和重复利用已经被证明了可行。不能片面利用资源能源高消耗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虽然取得了暂时成果,却对未来长远的发展不计后果。对于有限的资源,已经用掉的能否通过人为手段进行补充,正在流失的应该减缓浪费速度,增进利用层次,还未触及的,在综合论证和优劣评估严密论证下保护性利用,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尽可能多的效率,用科学的综合利用取代传统的粗放榨取,在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的限制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仲泽,方延军.天人合一[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3]王崎峰,王威孚.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环境伦理价值[J].求索,2009(6).
防疫思政课范文3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
高校艺术学生相对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个性张扬、不拘一格的特点,对于高校来说,做好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1]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但普遍缺乏政治理论素养。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都有别于其他专业,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大多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意识淡薄,在个人行为上多以自我为中心,且差异性较大,由于专业学习等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欠缺,他们热衷于自我发展,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并不感兴趣。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薄弱。由于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点,有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更具有独立意识。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是源于从小就喜爱艺术并开始专业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文化课基础薄弱,这就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文化修养较低的状况。
二、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现状
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专业性不突出。艺术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文化知识教育的同事,要关注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艺术生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对艺术生授课中,却没有为他们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2]教师在位艺术生授课时,仍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一个教案,一个教法,无法满足艺术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
忽略对艺术生个性特点的分析。艺术类学生在追求艺术自由的同时,自我意识强,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不愿受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他们情感细腻、敏感、丰富而冲动,稳定性差,自控能力弱,容易感情用事,易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他们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有一些学生政治追求不高,不十分关注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
三、艺术生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软件、投影仪和音响为主体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教学信息,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图文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由于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听课疲劳。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有用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更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法。[4]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一般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得知识,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要根据艺术生活泼、爱动、感性、纯真的特点,开展与艺术生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完全和艺术隔离,教师应该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把我好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此作为提高艺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的有效切入点。[5]
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施是培养艺术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根据艺术生个性心理特征独特的特点,采用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把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上新的台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艺术类人才。
防疫思政课范文4
一、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高中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对知识记忆不深刻的现象,因此,要达到对知识“烂熟于心”,必须进行多次的、每次有重点的复习。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时间的多少、自我的实际情况、复习内容的多少、难易和知识的重要性安排时间,有主次之分,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浮躁。一般地说,复习可以分为几个环节:一是浏览粗读,明确知识轮廓;二是分清主次,精读攻克重难点;三是全面仔细地读,掌握知识全貌,建立知识体系,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是通过做题查漏补缺,注重发挥错题的作用,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强化;五分类整理,总结归纳类型题和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其解题的能力,尤其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地分析和研究热点素材,积极探索命题的切入点,下大功夫提高自己解决应用型与实践型试题的能力。对于材料题和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大量有关时政方面的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自己重组问题情境,学着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试题;五要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案思路及要点;六要对全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进行诊断地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规范自己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等。
三、提高思想政治习题课的讲解效率
理解熟记知识是基础,而“记忆”和“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高效巩固知识的目的。习题,许多时候就是一个设置情境、预设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解习题,也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习题课就是要针对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实现加涅索所说的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习题讲解课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课上明白,课后再次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对学生做题时间做出限定,同时引导其充分运用课本的知识来解决习题中的问题,提高做题的效率。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评讲。
对于习题上的问题,课堂上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互相帮助解决,一方面可以避免老师花费过多课堂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把自己懂得知识教会其他同学,更有助于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会存在的问题,老师必须详细讲解,重点强调,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四、加强对学生的专项练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政治教师的观念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多高三政治教学及备考我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很多同学学习政治很用功,政治观点、原理记忆也没问题,背得很熟,课堂学生也感觉到听懂了,题目做得也不少,但是,考起试来总是不理想或成绩提高不快的现象,而是还很普遍。这集中反映出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迁移和运用原理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个教学复习中常见的难题,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以每章、每节、每单元的灵魂知识作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专项练习(如:辨析题、论述题等待主观性试题),并以此来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答题的技巧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就要转变观念,不要包办代替,要抓住重点难点知识,找准切入点,敢于大胆地“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消化时间。同时,也要及时地“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复习容量,又提高高三政治课堂的复习效果。
五、要求学生构筑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整体思考水平
大家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主动自觉地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立体知识体系(框架),以备在高考中做到随“点”随“到”。比如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由三大基础理论(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和六个基本常识组成。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将厚书读薄,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建构三学科的立体知识网络体系,提高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动手建构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总体上驾驭知识,提高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当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整理,不过一定要自己动手,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印象深刻和融会贯通了。
综上所述,复习是一个自我思考、训练、积累、提高的学习过程。提高知识的复习效率,可以帮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从教师这一主体来说,应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和目标,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以多种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记忆”与“训练”相结合,重视习题训练的效率,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 h ? ? ?`? ?]? ?不像数学计算那样有法可依。它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创新,同样要要求教师在指导时有所创新。训练训练,作文教学当然离不开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只是教师大讲特讲写作知识,讲得越多对学生的害处越大,因为这容易造成写作短程的条条框框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反而形不成能力。既然讲多了不秆,那就干脆别讲,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让他们在摸索中提高。这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十分错误的,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九牛二虎之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文的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到了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适当的指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写前指导还是写后指导,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尽管省时省力,效果却很不理想。于是我想,有没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指导方式呢?从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中,我得到启示:写作是一种最具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个别辅导方式。
四、课堂上改进作文教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作文时可以利用一种恰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境愉悦地学习作文。作文指导课上得生动活泼,启动了学生内在的活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从厌烦上作文课转变到盼望上作文课。
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美丽的秋天》等,让同学们先画画,然后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做讲解。学生将会感到十分有趣,课堂气氛就会顿时活跃起来,说话热情高涨,甚至就会连一向不发言的同学都争着回答,因此,应改变以前传统的教法,用生动、快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
同时,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尤其对差生,哪怕是点滴闪光点或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表扬。因为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对写作毫无兴趣,自卑感强。因此教师在批改他们的日记时应特别留意,只要发现一句写得精彩的句子就应在晨读时间让他们读给大家听,有时还可以把他们用得好的词语写在黑板的积累角里。这样鼓励几次后,他们就会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上作文。
总之,兴趣是人们进入科学艺术境界的导游,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相当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不拘于一格,只要适用、有效就行。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培养起学生浓厚而持久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面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防疫思政课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以人为本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提高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倡运用研究讨论式、专题案例式、谈话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研究讨论式教学法
研究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得、运用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想的碰撞以获得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它有利于不断激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丰富科研成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热情,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运用研究讨论方法,能使不同观点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羁绊,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讨论往往是学、思、问、答融为一体的,讨论时,“无疑时导其有疑,有疑时则导其解疑”,从而使学生问得深刻,思得辩证,答得透彻。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要求:一是科学选择研究专题;二是研究过程中要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做到教学相长;三是注重对研究成果的评审和总结。
2.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加工,重新整合,形成既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教师精心挑选的案例,以及课堂上详细的陈述和激烈的辩论,学生可以非常投入地就某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并发表白己的结论或观点,从而加强学生的动口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学法的优势是,专题的确立和设置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按教材章、节进行授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社会热点中去提炼和确立教学专题、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建构新的教学体系,能弥补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静态阐释而联系实际不够的缺陷,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动态联系,确保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专题案例式教学法在运用中应注意的是:
(1)教学内容上,此法要求改变传统意义上按章、节讲授教材的常规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任务为基础,围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设置专题,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讲解和分析。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此教学法成功的前提。(2)教学组织上,此法要求改变过去某门课程由某一位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惯例。
(3)专题选材上,可以由各备课小组牵头,在期初对学生进行问卷、座谈等调查,摸清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疑点等,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3.谈话式教学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素质的方法。谈话法是一种历史悠久,较为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使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把它称之为“助产术”。
运用谈话法,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艺术素养。知识不丰富,对教学内容不熟透,又不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是不容易掌控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运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否则,师生之间的谈话也是难以进行的。因此,要在课堂上正确使用谈话法,教师必须做到:(1)要有充分准备,对提出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的回答、教师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诱导等,都要想得很周到。
(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所提问题要明确、鲜明、具体,使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能理解并能回答。(3)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回答出来。(4)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引导和总结,给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使用以上教学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克服过去教学中教法单一、利用不当等缺陷,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防疫思政课范文6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银川市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结合目前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从而对今后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职业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由于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无论处于何种时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必要的。
(1)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能外,其职业道德修养则成为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品质,通过本次调查也可以体现出上述观点(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基本道德修养还是有的,且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是图表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满意。众所周知,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职业教育要把学生职业技能和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各个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契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只有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质量不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中间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因而,在职业教育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笔者对银川市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94.55%,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对银川市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1)职业选择方面:倾向于自我发展和物质报酬。
一方面,注重自我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追求社会价值观念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注重自己能力的锻炼和发挥,但在对社会价值贡献方面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工作追求稳定、安全。对收入和福利考虑的也较多,这说明他们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的实现。
(2)职业理想方面:存在思想困惑或错误认识。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思想混乱,尤其对理想和金钱的关系认识不清,把理想建立在钱与利的基础上,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3)职业态度方面: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严重缺失。
在职业态度方面,学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影响很大,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不肯吃苦耐劳,动辄就不辞而别等不良现象(见表1)。
此次调查所显示出来的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尽人意,需要做更详细的计划和调整。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措施。
(1)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观念滞后。
在我区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这样的现象: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规范和标准,就到达了教学目的,这种落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
近年来,职业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形式发生了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显著,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说:职业道德教育岗位针对性不够,现行职业院校所用的职业道德教材多是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的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体现岗位特色。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德育课的重任落在思政课教学中,而专任思政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且思政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机会少,对相关行业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入,使得教育过程中,只能从书本到书本,停留在道听途说层面。另外,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当前职业院校大都会外聘兼职教师,其素质良莠不齐,育人观念不强。
(4)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
当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即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科目的成绩。在考核上采用考分制,这种简单而粗陋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3 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一任务又具体落实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本次调查和访谈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可以为毕业生在今后能否解决所遇见的道德问题打下一定基础(见图2)。
因此,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实效性,就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次调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困扰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首先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地位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行。只有职业院校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按时监督检查。
(2)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在今后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笔者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有如下几方面(见表2)。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内容,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育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务实的、针对性强的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最后,教育内容要具有岗位针对性。在教学中,要把内容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德育作用。
(4)教育方式要灵活,拓宽教育途径。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都采取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的作用,再辅以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见表3)。
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发挥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实习、实训环节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亲身体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检测自己能否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5)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道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有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培养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带头人。
(6)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