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1
到了小满节气,最明显的变化便是降水开始增加。同时,温暖的气候开始向炎热转变。那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22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麦类作物在气温回升的时候开始成长,到“小满”的时候籽粒开始饱满,“小满”大约出现在每年的5月下旬,成都平原由于盆地地形,不宜散热,再加上纬度较低,春天来的早,“小满”之前就已经籽粒饱满,而东北地区纬度高,种植的是春小麦,“小满”时小麦还未达到籽粒饱满,台湾岛长夏无冬,小麦什么时候都可以生长,也就是说麦类籽粒饱满什么时间都可以出现。而在华北平原,麦粒作物已经达到了籽粒饱满的状态,很快就要趋于成熟,可以说是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
小满节气的现象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此称为“小满”
南方地区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从气候特征看,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到芒种的天气从气候上来说,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当然此时的降雨大多集中于南方地区。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处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而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即将到达芒种的时候,降雨的范围会逐渐扩大,此时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时节,西南地区也即将进入雨季。
而从温度上来讲,小满到芒种,气温会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到芒种时节,气温将显着升高。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后为何不是大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丰盈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
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随着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中水量丰盈。否则便意味着赶上了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小满时节,是农事活动繁忙的时候。此时,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忙着缫丝。《清嘉录》中提到:“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便有大暑与之对应,有小寒,便有“大寒”。但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民俗学专家解释,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极冷和极热的时间段,由于冷、热持续时间长,相当于两个节气,且人们正好在猫冬、避暑,没什么活动,所以分成两个相连的节气。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2
2021年小满节气幼儿的养生常识有哪些你知道吗?小满过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共同阅读2021年小满节气幼儿的养生常识,请您阅读!
小满节气的养生常识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不宜过多补充铁元素
美国专家发现,嗜吃高铁食物的孩子易感染沙门氏菌,罹患腹泻的几率因之增加3倍。症结在于过多铁质进入肠道,可促发致病菌的过度繁殖,故动物血、禽蛋、豆制品、猪肝等高铁食物不要吃得太多。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少食甜食
甜食过多可升高血糖浓度,促使汗液污染的皮肤上细菌生长,进而引起疮、疖、痈肿或痱子等皮肤炎症性疾患。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少喝饮料
如喝可乐过多易致钾元素流失,体质变弱,皮肤遭蚊虫叮咬后不易痊愈;喝酸梅汤过多可升高胃酸浓度,损害孩子稚嫩的胃粘膜,诱发胃溃疡;吃冰激凌过多既损害牙齿,又可诱发肠套叠;喝果汁过多会影响进食正餐,果汁中的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也会沉积在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粘膜上,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干扰消化酶的正常活性。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维生素C50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果汁。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饮料品种较多,大都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勿忘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酌情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丰富。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小满幼儿养生小常识——讲究饮食卫生
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在做凉拌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而且增进食欲。饮食不可过度贪凉,以防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暑天宜清补。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小满气候特点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 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 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雨水多湿气大
农谚讲:“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小满时节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进入梅雨季节。
雨水充沛能滋养水稻、麦子等农作物,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段时期是外面的湿邪最胜的时候。
如果常淋雨,或者居住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就特别容易导致“湿邪”侵入脾胃, 会引起腹泻、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表现。因此,这阶段防湿非常重要。
气温升高,湿热夹杂
小满时节,全国各个地区都逐渐步入夏天的节奏,气温明显升高。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体感受湿邪和热邪的困扰,湿热夹杂,容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阳气充赢,生长旺盛
进入夏天,外界阳气充足,万物的生长处于最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是孩子促进生长的好时节。
在此阶段为孩子温补阳气,相当于为孩子的生长补充足够的能量。
小满时节须做到三个重点助阳
祛湿
防热
健脾祛湿热食疗方
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原料
瘦肉150克,荷叶5克,薏米、莲子、扁豆、干淮山各9克
做法
1、扁豆和莲子提前用水浸泡2小时左右;
2、将荷叶、薏米、干淮山和提前浸泡好的扁豆、莲子洗净,放入电饭锅中,加适量清水。
插上电源,开始煲汤;
3、将瘦肉洗净,切块,焯水捞来。
待电饭锅里的开开始煮沸时,放入焯好水的瘦肉武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即可。
功效
健胃祛湿,升发阳气,改善疲倦乏力,消除疲劳
适合人群
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适合体内有湿热的情况。
这道汤中放有荷叶,荷叶性寒凉,具有清热除烦渴的作用,适合体内有热的情况。
如果体质虚寒,或者是湿寒的情况,则需要将荷叶去除,留下其他几种健脾利湿的材料。
如何分辨湿热或湿寒?
看舌苔
湿热的舌苔是黄腻苔。寒湿所表现的舌苔发白,或舌体肥大,有齿痕纹。
看排便情况
一般来说湿热的人小便时尿道会有发热的情况,而且尿液偏黄色,排便比较费力,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而寒湿的人常常表现出腹痛腹泻的情况,大便细软不成形,容易粘在马桶上,难以冲掉。
看出汗情况
湿热的人,由于火气较旺,手脚心比较容易出汗。就算天气不热,穿的也不多,可还就容易出汗。而寒湿的人往往手脚是冰冷的。
分清是湿热还是湿寒,我们才能有采用适合的方法祛湿。
除了祛湿健脾的食疗方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助阳祛湿呢?
艾灸,温阳祛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特别适合夏季。
针对身体不同的问题,艾灸的取穴配穴是不同的,大家最好是找专业的人士咨询调理。特别是给孩子做艾灸,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平时自己在家做保健灸,可以灸灸大椎和神阙穴,灸的时间以不上火为度,一般每个穴位约15-20分钟。
第七颈椎棘突下
肚脐正中央
热水泡脚,可以祛湿
夏天是泡脚的好时节。泡脚泡到微微出小汗,可以带走身体的湿邪。在泡脚时放上一些生姜、艾叶等,还可以温阳、散寒。
泡脚最好用木盆,水温不能太热,约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约15-20分钟即可。
减少阳气的耗损
阳气就像是身体的能量。阳气充足,身体的抵抗力会更强。夏天阳气在外,身体内部的阳气相对比较弱。
但是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往往通过吃冷饮,吹空调等方式来降温,须不知这样的贪凉方式是非常容易损伤身体的阳气的。阳气损伤就会影响到体质。
现在很多孩子或成人会出现过敏、鼻炎等种种慢性症状,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夏天应该尽量减少空调风扇的使用,不吃冷饮、冰冻的西瓜等,以保护好身体的阳气。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3
【谷雨农事谚语大全】
谷雨天,忙种烟。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家家忙。
过了谷雨种花生。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锄梦花,促棉发。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锄针,豆锄瓣。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谷怕钻心虫。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横栽番薯竖栽葱。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干打垄,湿插苗。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窝瓜喜阳不喜阴。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整秧田,不用问,田平如镜,泥烂如羹。
稻收塘泥麦收粪。
一季塘泥二季肥。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稻子最喜安窝肥。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天,忙种烟。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谷雨的含义】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播谷降雨,预示着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第二个意思则与谷雨的由来有关,传说仓颉造字“天雨谷,鬼夜哭”,所以把仓颉造字这一天叫做谷雨。
含义一
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关于谷雨是什么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雨水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故称“谷雨”。
含义二
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气候特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4
立夏气象特点与养生
5月6日左右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还有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用。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盖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夏季养生全方位提醒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
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应该:
饮食清淡,但也不能拒绝荤菜。
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应清淡一些。应多吃营养丰富、气味清淡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清淡不等于素食,虽然素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但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不要做得过于油腻。如可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风味别致、清香可口,有增进食欲之效。
苦味宜多。
中医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夏季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苦菜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凉解毒、消毒排脓、去瘀止痛、、防治胃肠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时,将它的根、叶洗净,可拌可炒可做汤,味道苦中带香,是解暑开胃的佳肴,而且对肠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体内不能缺水。
夏季气候闷热,出汗较多,一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特别是中老年人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即口不渴时也要喝水,这是因为中老年人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低、显得耐渴。当体内发出口渴“信号”的时候,已经处于非常严重的缺水状态了。失水是早衰和夭寿的主要原因,人体在缺水时全身血容量会减少、心脏灌注压下降、心肌缺血,容易造成心肌损害。此外,体内缺水时,汗液和尿液会相对减少,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因此,水的摄取既要适时,又要适量。
一般来讲,少量多次喝水比较好,一次大量饮水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严重者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甚至出现水中毒。
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之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在出汗较多、运动或洗澡后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可谓一举多得。
保证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觉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起居室通风、凉爽;再次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最后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游泳注意安全。
酷热难耐的夏天,游泳不仅让人暑热顿消,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增添生活情趣。游泳时需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个水质较好的游泳场所,一般来说,清澈见底或呈浅蓝色的水是比较干净的;为了安全起见,要选择没有礁石、淤泥、漩涡以及没有水草的地方游泳。其次,做好下水前的准备活动,避免进入水中后发生手足抽筋的现象。再次要注意游泳卫生,患有肝炎、皮肤病、眼病的人不宜进入公共游泳场所,以防污染水质。最后,身体疲倦、腹中空空以及过饱时都不宜游泳,女性在经、产、孕期,也不宜游泳。
夏季保健的误区与不宜
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夏天多喝啤酒能解暑。
夏天适量饮用啤酒能解暑,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喝得过多,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和事故。
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因此,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夏季“冲凉”最舒服。
炎夏,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立即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
不宜用生水清洗会阴。
生水中含有许多致病菌,如性病病原体等,如果用生水洗会阴,水中的病毒就可能粘附在外阴、大小甚至进入阴道破损处,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而致病。有关专家建议:女性不要用生水(包括温水或沸水加冷水)清洗会阴,一定要把水煮沸后才能使用,以免引起疾病。
不宜修剪腋毛。
不论你是剪还是刮腋毛,都不能阻止腋毛正常萌出这一生理现象,而且极易造成腋窝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仅局部疼痛难受,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因此,我们应正视腋毛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千万不要因为某些错误的观点而损害自己的健康。
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夏天出汗较多,金属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中所含的镍、铬会溶于汗水中,并能渗入皮肤内,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
不宜久穿长筒丝袜。
夏天气温高,人体皮肤上的汗孔处于舒张状态,散发热量,以保持正常的体温。若久穿长筒袜,不仅使汗孔不能舒张,影响汗液的排出,而且汗液中的皮肤代谢产物还会刺激皮肤发痒,甚至发生皮肤炎症。
不宜乱洒香水。
洒香水的部位应该是太阳穴、耳后、颈后、肘内侧、手腕、膝内侧和裙下摆的里侧;留长发的人可在发后内侧洒一些;洗头时在最后一遍清水中滴几滴香水,可使头发的香气久存。此外,可在手帕、衬衣和饰物上洒些香水。
夏季健康三要诀
要健康地安度夏季,必须牢记下述三诀。
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故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不宜睡砖石地上。
夏天,有人喜欢睡在砖地或水磨石地上,谐称“地面空调”。然而,因砖石地阴冷潮湿,有较强的渗透性与聚湿性,易使人体受寒受潮而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如“快速冷却”,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于体内,引起高热。同时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
小满的节气养生与夏季皮肤护理
小满气象特点与养生
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
结合小满的气象特点,从起居上说,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夏天天气闷热潮湿,正是皮肤病发作的季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已有所认识。
小满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以及牛、羊、狗、鹅肉类等。
夏季防痤疮食疗方
绿豆薏苡仁汤。
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净,加清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沸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天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
果菜绿豆饮。
用小白菜、芹菜、苦瓜、柿子椒、柠檬、苹果、绿豆各适量。先将绿豆煮30分钟,滤其汁;将小白菜、芹菜、苦瓜、柿子椒、苹果分别洗净切段或切块,榨汁,调入绿豆汁,滴入柠檬汁,加蜂蜜调味饮用。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杀菌之功效。
海带绿豆汤。
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绿豆、甜杏仁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食用。每日1剂,连用30日。
薏苡仁海带双仁粥。
用薏苡仁、枸杞子、桃仁各15克,海带、甜杏仁各10克、绿豆20克、粳米80克。将桃仁、甜杏仁用纱布包扎好,水煎取汁,加入薏苡仁、海带末、枸杞子、粳米一同煮粥。每日2次,具有清热解毒、清火消炎、活血化瘀、养阴润肤之功效。
枸杞消炎粥。
枸杞子30克、白鸽肉、粳米各100克,细盐、味精、香油各适量。洗净白鸽肉、剁成肉泥;洗净枸杞子和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鸽肉泥及适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细盐、味精、香油,拌匀。每日1剂,分2次食用,5-8剂为1个疗程,具有脱毒排邪、养阴润肤之功用。
海藻薏苡仁粥。
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21天为1个疗程,具有活血化瘀、消炎去角质之功效。
山楂桃仁粥。
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3味煮汤,去渣后加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用30日。适用于痰瘀凝结所致的痤疮。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5
灸法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在古代,妇女生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医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灸至阴穴能使产妇转胎,是正常生产的方法之一。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小趾的外侧,《医宗金鉴》里记载这个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因为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艾灸矫正胎位的报道颇多,说明灸法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它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乳癖等,在至阴穴采用灸法治疗也很有效。
灸法可强壮小儿的身体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组织的功能不够健全,特别以肺、脾胃的相对稚嫩为主。正因如此,婴幼儿常常容易患肺系(即呼吸道)和脾胃疾患。我国古代医家根据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小儿防病保健的许多宝贵经验。灸身柱以助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各种呼吸道病症,就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公元5世纪,这种方法东传至日本,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续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含有全身支柱的意思,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正当督脉上,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灸法治疗脂肪肝有奇效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病因为过食肥甘厚腻,恣意饮酒。其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脾两脏。中药配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用它治疗脂肪肝,可疏通肝脏气机,促进肝细胞脂肪的转化与排泄,调整脂肪代谢,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增强肝脏功能,从而达到消除肝内脂肪的目的。
灸法对疑难杂症有缓解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曾大力推广“节气灸”疗法――即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施灸,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很多年逾古稀的老者在接受“节气灸”治疗后,极大的改善了病情,增强了体质,获得了健康。
70岁的吴先生,有40余年的吸烟史,患慢支肺气肿有30年,患肺心病也有10年了。稍微动一动就气喘、气短,在天气变化时则更加严重。他旧病复发,因当时正值清明、谷雨时节,天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医生对其用“节气灸”疗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大椎等穴位进行艾灸,不到半小时,患者气息渐平顺,喉间痰少声息,呼吸顺畅。第三日复诊,患者咳嗽、咯痰减少,气促已消,行走活动自如。10年前曾患中风的80岁的谢先生也有类似经历,经上述治疗现已能独自行走。
据该院针灸科主任介绍,“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
灸法可防治“禽流感”
在古代针灸文献中,关于治疗“时病瘟疫”的记载十分丰富,其中以刺血与艾灸疗法为多。艾叶性温,燃之则有温阳补气,扶正祛邪之作用,而灸疮溃破,犹如“开门驱贼”(《外台秘要》),可驱邪外出。故古人亦用灸法治疗“时疫”。如清代《太乙离火感应神针》灸气海穴,治疗“凝滞若痞,山岚瘴疠”;唐代《外台秘要》载:“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宜服干粪汤”,同时灸巨阙“三十壮”。灸法又有预防瘟疫感染的作用,如唐代《千金要方》曰:“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现代研究已证明,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故用灸法预防治疗“时疫”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6
《周易》,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它以阴阳二元论为基础,对人类所处的世界进行描述与解释。
人们常说《周易》之“易”含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这种“易一名而含三义”的说法出自纬书《乾凿度》。在汉代另一部影响很大的纬书《乾坤凿度》中,还提出“易名有四义”,又加了一条“本日月相衔”义,即认为“易”字是上为日,下为月,以日月相往来为易。这种日月为“易”的说法,是汉代以卦气解说周易的直接产物。
秦汉时,人们解易多用天文气象;魏晋六朝,特别是王弼之后,风气转变,周易多用于解释人事吉凶,所以唐代李鼎祚在《周易集解序》中说:汉代郑玄研究周易,多参照天象加以解释,曹魏王弼则全部从人事的角度来理解周易。但周易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哪里是仅从一个层面就可以穷尽的呢!
中古之前,汉代以卦气解易,说明寒暑节气,与古代天文学发展有密切关系。《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对战国以来天文学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总结,而西汉开始广泛流行的历书《月令》,以及汉武帝推行太初历,都对当时人们的宇宙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学中的卦气说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汉代易学中关于卦气说的文献大都失传,好在唐代密宗僧人、著名天文学家一行的论著中对这方面的材料多有保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卦气说对二十四节气的详细论述。
一行在《卦议》中引用汉代易学家孟喜的说法,认为六十四卦中的“坎”、“震”、“离”、“兑”是四正卦,分别管辖二十四节气中的六个节气。我们知道一卦由初、二、三、四、五、上,共六爻组成(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如坎卦第一爻是阴爻,称“初六”,第二爻为阳爻,称“九二”),因此一年当中的二十四节气,就分别由坎、震、离、兑的一爻统辖:
从冬至到惊蛰,这六个节气为坎卦用事,坎卦的第一爻初六为冬至,第二爻九二为小寒,第三爻六三为大寒,第四爻为立春,第五爻九五为雨水,第六爻上六为惊蛰;从春分到芒种为震卦用事,震卦的第一爻初九为春分,六二为清明,六三为谷雨,九四为立春,六五为小满,上六为芒种;从夏至到白露为离卦用事,离卦第一爻初九为夏至,六二为小暑,九三为大暑,九四为立秋,六五为处暑,上九为白露;从秋分到大雪为兑卦用事,兑卦第一爻初九为秋分,九二为寒露,六三为霜降,九四为立冬,九五为小雪,上六为大雪。由此可见,坎、震、离、兑的第一爻(初爻)分别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所以说“其初则二至二分也”。
卦气说的最大特点,即是用每卦中奇偶数(阴阳爻)的变化,来象征阴阳二气的消长,以此说明寒来暑往的节气变化。在八卦中,坎卦的卦象,是两个阴爻包住一个阳爻,此卦居正北,阳爻受到阴爻的束缚,开始萌动,但不能上升,故坎卦主管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的整个冬季;到了来年二月,凝固的阴气松动,“坎运终焉”,坎卦用事结束。震卦初爻是阳爻,万物初生,是一卦之主,故此卦初爻为春分,“春分出于震”,震卦的卦象是一阳爻其上二阴爻,二阴爻皆服从一卦之主的阳爻,故春天阳气兴起,运行到正南方,震卦丰盈万物的作用结束,于是开始离卦用事。离卦的卦象与坎卦正好相反,离卦是“以阳包阴”,此卦居正南,阴气微生于地下,还未彰显,故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但到了八月,“文明之质衰”,草木衰落,离卦用事结束。“仲秋阴形于兑”,兑卦的卦象是一阴爻居二阳爻之上,阴气上升,故此卦初爻为秋分,至其气运行到正北,万物潜藏,兑卦用事结束,冬至开始坎卦用事,周而复始,以此类推。
汉代人用周易卦气为二十四节气变化建立起一套符号模型,如果天气的实际运行与这一模型不相符合,每到一个节气,当寒不寒,当热不热,气候反常,就是卦气失效,阴阳不调,古人认为由此天下当有动乱,这便是所谓的以天象来查究人事。而汉代宰相最大的任务就要调理阴阳。
汉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丙吉问牛喘”:宰相丙吉出外行走,途中遇到有人械斗,还出了人命;但丙吉问都没有问,继续赶路。过了一会,丙吉又遇到有人赶牛前行,牛热得直喘气。丙吉急忙停下来问赶牛的人:“牛走了几里路了?”丙吉的手下人都很奇怪,打架斗殴致人死亡,你不管;却对牛喘息感兴趣。丙吉对此的回答是:现在刚刚立春,应该是“少阳用事”,天气不应该太热,而牛喘气吐舌头,这恐怕是阴阳失调。宰相三公这样的重臣,主要的责任就是调理阴阳;而打架斗殴这类小事,由负责地方治安的小吏处理就可以了。
《汉书》中记载这位“魏相丙吉……少学《易》”,用周易卦气说来看,“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因此是关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大事,故需要特别留意,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卦气思想反映出的古人宇宙观对当时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