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1
关键词:化学实验;生活化;真实性;科学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38
生活化实验是指人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人为的控制条件、有目的地实施观察与探究化学规律的实验活动。
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生活化实验是将该理念落实到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选取学生身边的物质作为实验用品,体会化学的真实性
1995年,印永嘉带领一批知名科学家编写了《21世纪的中心科学――化学》一书。印永嘉在前言中写道: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吃、穿、用及身体健康)有密切关连的学科。化学是真实的,是和我们的关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物质作为实验用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真实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身边,充分感受化学的真实性。
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进行实验,例如:沪教版教材第一章《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教学,我让孩子从家里带来一些碳铵(农村学生)、生锈的铁器、陶瓷、塑料等一些材料,分小组进行探究交流,了解这些物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原来就是研究身边的物质。
学习“物质溶解的现象”,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面粉、蔗糖、味精、食用油、食醋、洗衣粉等等进行溶解实验。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溶解的现象,也对身边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不需要老师一一讲解。
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学生实验”我让学生选取自己找到的石灰石或大理石进行制取实验,学生找到的石头各不相同,实验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实验中有快有慢,有的根本没气泡产生,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为什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生探究兴趣高涨,课堂实验效果很好。
二、选取生活的化学现象或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认识化学的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性贯穿整个学科体系之中,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这一方面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通过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问题作为实验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性的认识。
“天火”是指某个地区莫名其妙的失火现象。没有学过化学的人是不知道原因的,无法理解,甚至迷信地认为是天神对该地区的惩罚。学过“燃烧与灭火”我联系“燃烧”的条件解释了什么是“天火”,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化学上所讲的“自燃”。
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我联系学生喝汽水会打嗝的现象,开展了“为什么喝汽水会打嗝”的探究实验;学生发现熄灭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我设计了“白烟是什么”的探究实验。学习了“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有学生提出铜会生锈吗?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实验,探究铜的现象以及铜生锈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时遇见的一些常规现象或问题,学生通过探究既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进一步认识化学学科的科学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增强学生的化学情感和学习化学的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中完成的一类实验,这样的实验既有利于巩固学习的知识又利于认识化学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1.开展家庭小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学生学习化学往往开始兴趣很浓,但是随着学习知识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减弱,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来激励学生,让他们的兴趣得以保持,开展家庭小实验就是不错的方法之一。如:学习“石灰石的利用”我让学生自己回家用鸡蛋和食醋制无壳鸡蛋,第二天到学校展示。学习了“水的净化”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制作净水器,在第二天的实验课上赛赛谁的净水器净水效果最好。
2. 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我们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多多的参与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弥补学生在校动手实验的不足,克服时间上、地点的束缚,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实践机会,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我将学生三人分为一个小组,设计两份实验表格,让他们回家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检测家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设想、制定计划、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等,增强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很好地培养了自己探究的能力。
3. 开展家庭小实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的核心,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学生自己自主地动手、动脑,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家庭小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对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激发思维灵感大有益处。
家庭小实验的大部分器材是学生自己挑选,方案由自己设计,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过程。
大部分的家庭小实验我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我会让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实验的准确性,成果的优劣等,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生活化化学实验,节约了实验资源,增多了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知、能、情”有效结合与发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设计出更多的生活化的实验,就能将我们的学生一步步引进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2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部分化学教师甚至认为课本中记载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而且书本中记载的知识更详细、更系统。这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化学知识与课本中化学知识的区别。以《爱护水资源》这一节课为例,很多教师会告诉学生:虽然地球上水的覆盖率为70%,但是只有不到1%的水资源可被人们利用,中国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仅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这些教师并未思考过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让学生产生太大的触动。如果教师能够应用开展化学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关注水资源,学生的感受就会不同。比如有一名化学教师就曾给学生布置调查身边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才发现,他们周围的水资源不多,并且70%的水资源已被污染,国家目前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净化水资源。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全身感官被调动,他们能亲身体验化学情境,感受化学现象,化学活动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从此,学生愿意以优化生活为目的学好化学知识。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就要应用各类化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中的化学知识
当学生愿意从化学科学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让学生了解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当教师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引导学生调查水资源,让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有所了解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净化水资源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在开展化学实验以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被污染过后的水资源与澄静的水资源之间区别,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被污染过后的水资源颜色混浊,含有各类杂质,闻之有异味;澄清的水资源则是颜色澄澈,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没有异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受污染的水资源和未受污染的水资源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开展化学实验的目的。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净化水资源的关键问题就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为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学生自制了污水过滤包,这个过滤包中有细砂、活性炭等。当污水通过过滤包,物理杂质就能被过滤掉。为了去除水中的化学杂质,学生在物理过滤后的水中投入明矾,然后再次过滤污水,这时被化学处理后的污水从肉眼看上去已经变得澄清了。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了解化学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提炼、总结化学问题。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以科学思维的工具理解化学课本中的问题,彻底理解化学课本中记载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化学应用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可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最关键阶段,实验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研究实验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化学如何应用实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自信地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生自主参与”是实验教学有效的核心。就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所说:“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一旦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不行了,不知如何下手,毛手毛脚的,心里很忐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害怕进实验室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让学生自信。一些教师看到学生一些简单的操作错误就大发雷霆,责怪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操作都会做错,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对化学充满恐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我认为,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实验,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己改正过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一步步不断达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自信地走进化学实验室,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二、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老师当助教
传统的演示教学,总是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看边听边回答,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实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进。对于一些简单易做、安全可靠的实验,选择让学生上台演示。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在讲台上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深刻化。二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每次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同学们的眼神就格外专注,表现得非常有兴趣。选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错误率往往会很高,一出现有操作错误的地方,下面的学生往往能马上指出来,若没发现,这时候教师只要稍微在旁边一点,下面的同学马上就能反应过来。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每次叫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一副手痒痒的样子。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这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及上台演示实验的好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增强学生在视觉上的冲击,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比较危险的实验,或者是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得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这时候选择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或动画的方式教学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如:在做“观察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选择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教室空间有限,反应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此外,为了尽可能地少产生二氧化硫,取的样品有限,燃烧生成的火焰很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清火焰的颜色,尤其是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这样只能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自问自答的尴尬现象。这时如果能通过放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就能较清楚地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的实验现象,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运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
运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学生多了一份亲近感,有种化学就在身边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强化。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利用这一性质可制得碳酸饮料。这时我拿出一瓶可乐,同学们一看到可乐就乐坏了,马上兴趣就来了:老师拿瓶可乐是干什么呢?我拿着可乐摇一摇,同学们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我马上追问:产生了什么气体?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并当场演示实验,学生兴趣大增。同时,此实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也就顺理成章。再比如,在学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我展示了生活中的用品:葡萄、橘子、洗涤液等,让学生上台动手测其pH值,下面的同学监督操作的正确性及观察实验现象。下课后每个同学各拿pH试纸带回家去测厨房里的调料的酸碱性。相信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探究实验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实验,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不断研究实验教学策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参考文献: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4
在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因为学生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因为粗心、浪费甚至贪玩等把化学仪器弄坏,甚至实验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还不如在教室里安静听教师讲课。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在文中笔者将会仔细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制造的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笔者会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笔者将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降低眼界,以低视角来看待学生的不足;第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其为何会出错以及该怎样改进等。希望此文为当前在岗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换位思考;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环节,在这些实验环节中,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验讲解与小提示,接下来学生才能走进化学实验室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充分的化学操作能力。但很多的调查发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活动,相反还制造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本文主要探讨这一问题。
一、调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象,把握问题
一走进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可以发现诸多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表示否定态度。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一碰到化学实验器材,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小意外。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破坏”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第一个步骤就是拿容器,很多学生在夹试管或者其他的化学仪器时,往往会手滑或者因为一些“小意外”打破试管或其他的化学仪器。虽然这些化学用具不是很昂贵,但在每一次的实验中面对学生的失手,教师的不满也会随之而加剧。第二,学生的“浪费”现象。学生在进行真正的化学实验之前,还需要融入一些化学液体或者化学粉末、固体颗粒等物质,很多教师表示,学生在提取化学用品时习惯“铺张浪费”,例如用试管滴取浓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等液体时,教师一开始明明已经说好滴加少量即可,很多学生还是大手大脚地滴取液体,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实验室“狼藉”现象。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化学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也容易出现制造一些狼藉现象。第四,学生“不自信”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迟疑、犹豫现象。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已经说不会有危险之类的保证,但是学生还是不肯动手进行实验,有些学生畏手畏脚的进行实验反而会弄巧成拙制造“真意外”。
二、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于以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缺乏化学实验训练
一般来说,学生在小学、初中接触的化学实验应该是非常少的。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虽然也接触了化学知识,了解一些化学仪器,但是真正的动手操作非常少,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由于实验流程及实验操作的不熟悉,学生很容易出现摔坏仪器、倒多化学药品等现象。
(二)学生对化学仪器、药品心存恐惧
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一些药品或者实验操作是十分害怕的,例如学生在倒浓硫酸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害怕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造成毁容;还有例如要用酒精灯燃烧装有液体的试管时,很多学生害怕试管爆炸或者液体沸腾往外飞溅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敢动手。
(三)化学实验操作相关要点多
在真正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顾虑的事情实在是很多,例如夹试管、滴取化学药品、放置实验装置以及动手进行实验等。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需要看护好试管,同时还要注意酒精灯的火力大小问题,同时还要想着夹化学药品等,这些繁杂的事情一下子全部降临学生身上,学生可能会顾暇不及,最后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降低眼界、换位思考———教师调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面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不良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两方面的改进:
(一)教师降低眼界,认清学生化学实验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其化学专业水平一定是非常高的,而且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非常熟练,但是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心理方面的调整。首先,教师不应该认为高中生就具备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应该全面看清学生的水平。有些学生的理论学习可能确实很强,但是操作能力不一定很好。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先前缺乏化学实验操作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初学者。在接下来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详细、耐心地给学生讲实验操作步骤,提醒学生不能做的危险事项等,在学生面临错误时,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加以指责。
(二)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设计化学实验活动环节
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教师还需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尽可能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等等;接下来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验,当发现学生错误操作时要及时予以指导;最后,当学生确实不小心犯错或者实验没有达到实验要求时,教师也应该认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有所改进。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有很多的不良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教师应该秉承着耐心、宽心与包容心,把自己的眼光与要求放低一些,理解学生犯下的错误。当然,教师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思考化学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等,真正地理解学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作者:冯玉德 单位:陇南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文利.降低眼界,换位思考———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21:156-157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5
作为一名专职的化学教师都知道实验的重要,可是一些现实情况却使他们尴尬。其一,农村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普遍设备陈旧,仪器不全,要做一次实验往往需要筹备所缺器材;其二,许多学校的领导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忽视教师的实验工作,对化学课程的量化考核有失公平,语、数、外三科课程系数为1.3,而化学课则是1.1。这样的量化考核,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工作量,某种程度上挫伤了老师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的积极性,许多老师自然地选择了口述实验这一错误的做法。
原因二,还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在作怪。现今的化学考试中,实验内容的考核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割裂。学生凭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原理、步骤,做一些实验性的书面习题也可考取高分。因而课堂上,让学生抄下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原理,硬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把化学这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变成纯文科性记忆的课程。这是对化学教学的严重扭曲,使本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开启学生创造思维之门的课程,变成了枯燥乏味学生厌恶的学科。
原因三,在学生安全重于一切的呼声中,家校关系不和谐的今天。我们的老师唯怕实验发生闪失,于是不少化学老师干脆放弃实验。
原因四,还与我们领导的官僚作风有关。领导们也在检查实验教学,但不深入课堂、不深入实际,仅仅查一些档案资料。于是我们的老师们临时突击性地让学生补写一些学生毫无感观的实验报告,造成时间的消耗纸张的浪费。
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6
化学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智力的支持,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通常情况下,化学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类具体的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时,对于实验人员的严谨态度和科学品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从而得出最为科学的结论.对于化学实验室以及实验用品的了解是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教师一定要在初始的教育过程中就渗透相应的科学品质.使学生们在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化学教学中,领略到化学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器具的讲解时,要展现出整洁规范的实验室环境、有序摆放的实验器具以及各类生动的实验现象.为什么酒精灯一定要用盖子来盖灭,为什们不能用水浇灭,为什么磷会轻易地被点燃以及不同材料燃烧所释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都是吸引学生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让学生们在疑问的带领下,走进化学的世界,并在良好实验室形象的展示影响下,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二、强化学生们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教育大纲对于学生的培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目标,来保证学生们在结束初中学习时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便于其日后的急需学习和发展.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任务中认真的做好实验的演示,还要为学生们的化学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尽量使每位学生都又亲自动手的机会.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要强化化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理论性内容.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实用性人才紧缺的现状所导致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任务时要注重对学生们实际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们的化学科学水平.对于教材中的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作出详明的介绍,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介绍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而在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化肥农药等方面的了解,找到生活与化学的共通点,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三、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培养学生们思维的探索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上要增强实验课程所占的比例,不仅是为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生们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具体的化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譬如在学生们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自然界中了解并发现水的状态以及利用和污染情况,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去收集一手资料,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们的科学严谨态度.又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探究,通过多种形式来对一个论点进行实验,拓宽学生们的探究渠道,强化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们可以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所在,养成良好的化学科学素质.
四、使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中树立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