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智商的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智商的题范文1
【关键词】物理 教材 测量 速度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学好物理。从教材方面来看: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八年级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现象多,要记忆的概念多,物理规律逐渐增多。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学方式应多样化,落实科学探究,语言规范,注重学生学力培养。而在本节教材2012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编写中就出现了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问题不大,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笔者在此提出,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关于角标的问题,教材是如下给出的: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道金属片的距离S2。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笔者认为作如下改动更能体现物理的特点:
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把s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所s1用的时间t1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理由如下: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及其逻辑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物理,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传授物理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而教材中角标的标注未体现出物理的逻辑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在理解物理规律时更吃力。而整段的平均速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教材未体现的数理关系、逻辑关系不明朗,层次不清,不利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我们都知道,角标的使用在理论上是可以任意标注的,区别开各量就行,但在实际使用时必须考虑各物理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物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会学习。
第二,应在教材中体现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各种方式提出均可,这样更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平均速度。虽然大家都可以说,只要老师在上课时提醒一下学生就可以了,但那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的。把这个小问题补上,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各段路程上速度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理由如下:
1. 这一问题体现了物理的一个基本数理关系分―分―总。上半段、下半段及全程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刚接触物理的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学习物理的一些思维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2. 应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一个特点:重物理过程。本节教学内容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过程是先探究全程平均速度,再求上半段平均速度,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这样做,无论动手过程,还是思维过程都非常清晰。笔者认为,教材中应体现出这种关系。物理现象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计算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过程不清,学生思维就混乱。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大都与物理过程不清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去收获成功,去体验快乐。
测智商的题范文2
关键词:工商银行 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分析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系统,指出了银行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等五大方面,为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理论基础。
(一)控制环境。银行内部控制环节主要分为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四个方面。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确立控制目标使其获得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正所谓“纲举目张”,控制目标的意义不下于“纲”的意义。
(二)风险评估。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秉持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工行运营的风险,制定关于信用、市场、操作的风险评估体系,为银行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三)控制活动。在控制活动方面,建立了一整套与其他银行有别的IT审计体系,使自身的控制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IT审计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对审计系统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网络及硬件三大板块,不同的板块实施不同的分工,承担不同的角色,不仅保证了其专业化水平,也有效地推进了业务发展的信息化。
(四)信息与沟通。当代社会的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作为一个员工众多、组织复杂的金融系统,信息与沟通的无缝隙化、贯通化是发展之所求、形势之所需。
(五)监督评价。对企业进行优化管理,能否做到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建立一套有序化、规范化的监督预警机制,实现了对全行各项业务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为银行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及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且不规范是当前商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银行内部员工的奖励惩罚条款不够规范,虽然制定了《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但该规定中并不明确对违规人员的具体责任。表现为对违规操作人员、违纪工作人员的处理,就存在制度缺陷。
2、内部控制的人事管理不科学。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成功运营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能否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的人事设置,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基本因素,同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商业银行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着重大缺陷,主要表现在:(1)人事岗位设置上,不能按照事权划分原则组织会计核算,导致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效果不足,而岗位间分工不明,更是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造成管理混乱;(2)信息传导上,出现信息传导断层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前台员工不能及时了解新的金融产品的规定和新规程,导致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专业化不足。
3、风险控制系统较为薄弱。在风险预警方面,虽说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信息安全工作不到位,表现为缺少一整套信息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导致其风险预警数据分析模型却出现更新速度不快的窘况,这样情形极大地弱化了业务发展的风险规避。
4、内部控制文化不完善。内部控制文化,是指内部控制实施群体在长期内部控制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价值取向、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物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内部控制文化的不完善表现为在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上缺乏创新,甚至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本文以为,应从以下着手来实现该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质量的“跃升”。要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仅表现为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银行在运营中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为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实现内部控制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1、要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职能定位,以事权为基本依据,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分工明晰,避免出现职责混乱、职责重叠的情况,对于与银行发展休息相关的审批、决策等内容必须进行严格的程序规定,既要保证其效率、公平、客观,又要保证科学化,而对审计稽核机构,则必须让其完全独立,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2、要通过合理的人事制度安排,保证部门间、职能间的信息交流无缝隙化,通过建立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在信息传导过程中的“扁平化”管理,保证每一位员工能及时了解分行的动态,进而加强对新业务的学习,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实现风险控制系统的严密化
由于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国际化的起步较晚,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方面与国际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必须以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理论与实践为依据,实现由以往只控制信贷业务风险向包括信贷、汇率、利率等内容的业务转变,保证风险控制的多样化和全面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在每一项业务中都渗透风险控制的内容。
(四)实现内部控制文化的进一步完善
要实现内部控制文化的进一步完善,本文认为,该行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要领导重视,然领导的重视必然来自于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意义的了解。为此,必须加强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强化,按照“纠违规、促内部控制、防案件”的基本精神,制定《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宣传内部控制文化价值。(2)要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化、制度化的考核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测智商的题范文3
关键词:体质测试;伤害;措施;身体素质;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93-01
从2007年国家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学生的体质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每年的体测过程仍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使得一线体育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如何确保测试过程中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到测试数据真实有效,需要实施单位将工作做得更扎实细致。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充足,经费有保障
要确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要必须建立校级组织机构,完善体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体育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体育组直接负责测试工作。在测试之前召开协调会,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保障测试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二、做好测试前的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测试氛围
学生对待测试的态度会决定成绩的真实性,单靠体育教师上课的时候跟学生简单介绍测试情况,这样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为此,学校要从学校层面实施宣传,包括举行集会,由校级领导对测试的重要意义进行宣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课由班主任进一步强化测试的重要性,并请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宣鳎煌时学校要向家长发放《体质健康测试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引起家长的重视,并通过家长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体质健康测试。校园里营造浓厚的测试氛围,主要包括悬挂横幅、利用学校橱窗张贴体测的各类标准、利用学生广播台进行宣传等。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立体宣传,使在校学生了解体测,才能改变一些学生对测试的懈怠态度,使他们能够认真对待测试,全身心投入到测试中去,取得较为真实、准确的测试成绩。
三、测试前对相关测试内容进行科学辅导
虽然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测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测试项目技术动作掌握不规范或者说完全不会,同时有些项目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会有提高。因此,让每个学生掌握相关项目技术动作,有一定的练习量和强度,会对提高测试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学校应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早计划、早落实,体育教研组专门安排集中备课对测试项目的特点进行研讨,结合相关项目特点进行推敲、演示、上示范课、反思、总结,找到适合的锻炼方法和方式。利用测试前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在体育课上对相关项目进行细致辅导并强化练习,同时进行模拟测试。
四、测试过程工作应当有计划,既要考虑全面又要细致入微
学校学生众多,如果不事先安排好每个教师上课的测试内容,就容易造成争场地、器材短缺等问题,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测试前应由教研组统一制定每节课每位教师的测试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测试前统计免测和缓测学生的数量,并向全体教师告知学生的基本情况,给予免测和缓测的学生更多的关怀。测试前教师要检查学生着装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热身准备;测试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测试后要观察学生身体反应状况,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测试工作期间要有校领导值班,班主任要保持在校,校医要一直呆在测试场地,后勤要保证有热水供学生饮用,体育组教师要在测试前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五、不能忽视测试后的工作处理
测试工作完成后,教师不能忽略那些在测试过程中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帮助这些学生达标甚至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那些缓考的学生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测试,从而确保测试的严肃性;对待那些因为身体原因申请免测的学生,应当鼓励他们选择小强度、运动量适中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锻炼的激情与热情。教师要做好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分析每一个项目的达标率、优秀率,并与以往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要进行集中探讨研究、寻求突破,在课的内容安排上对薄弱环节要加强练习,在练习的手段和方法上要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测试工作每年都在进行,测试对象不断发生变化,学生身体素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基层测试学校和教师要确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就要将测试工作统筹安排、考虑得更加全面,做到计划详细、方案可操作性强,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保证每年一度测试工作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给社会、学校、家庭一个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测智商的题范文4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制度,上诉,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上诉制度是规范当事人的上诉行为及上诉审法院活动的制度总称,是一种程序性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审终审,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诉讼即告终结,裁判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上诉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审终审制度中的第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一审程序的继续,是对案件的继续审理,二审程序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当然是保障实现司法公正,促进法官理性司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体现了程序的公正。任何法律设立,都应体现法律程序的公正性。程序之所以公正,其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当事人的机会次数,如果只给予当事人一次机会,很难让人说是程序公正。(2)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为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上位司法救济程序。程序法是当事人据以实现实体利益的保障法,上诉审程序正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为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供了表达自己对一审裁判部分或全部认同或否定之愿望的机会。对于认同一审法院裁判的当事人来说,在二审中,可以进一步申述并证明自己在一审中所持的主张,并肯定一审裁判的正确性;对于不服一审法院裁判的当事人来说,在二审中则可坚持并补充一审中所提出的主张及根据,说明一审裁判的失当错误之处。(3)、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也是对一审法院审判监督的一种程序性规定,是上诉审法院监督一审法院,纠正不当裁判的重要制度。因而,这一制度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纠正不当裁判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对我国的上诉制度进行仔细审视,会发现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下面,笔者就此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现行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上诉程序设置单一。我国现在设置的上诉程序单一,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案件外,绝大多数案件均为二审终审。也就是说,一个案件,只有一次纠错机会,经过二级法院裁判后,不管当事人如何反对,该裁判仍将发生法律效力。这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一个案件经一审后,一方当事人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在仔细听取该上诉人意见后,作出二审判决,这一判决很可能改变一审判决,对上诉人有利,从而另一方当事人认为自己利益受损而希望上诉,但是已到了尽头,无路可寻了,导致当事人无休止的申诉、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二)上诉审监督不力。我国规定了二审终审,一审法院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可以通过二审程序予以纠正和监督,使一审法院的法官更能审慎地作出裁判。而二审法院是终审法院,具有最终裁判权,虽然从法理上说还有上级法院及人大的监督,但是这些监督都是宏观的监督,并且未程序化,这样,对二审法院的监督是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当然,无监督的权力往往得到滥用,这样,对于一些不理性的二审法官所判决的案件的公正性可能不如二审法院。
(三)事实审和法律审。我国的上诉制度,规定了二审法院全面审查一审案件的权力,二审法院通过对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及程序的公正性的审查来审查案件,然后作出裁判。对于一审所认定的事实,二审法院有完全的审查并重新作出认定的权力,这样,二审法院的裁判是建立在二审法官新认定的事实之上的,当然作出的裁判可能与一审裁判大相径庭,然而,二审法院是终审法院,虽然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初次认定的,但已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利,成为事实上的一审终审。
测智商的题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0 引言
近些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提升,现阶段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普遍已达到95%以上。党的十报告中更是对如何推进高质量的就业进行详细的论述,对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指导教育思想陈旧、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仍是以传统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更没有意识到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没有全面地认识到现有学生就业模式的变化,所以他们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还更多关注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指导,没有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意义。此外,高职院校指导教育的方式还相对单一,高职院校也是采用课堂教育的方式,利用书本知识和成功案例的分析为学生讲解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当然我国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较多考虑的还是院校本身,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
1.2 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缺乏合理性
大部分改制院校都将就业指导工作放在学生毕业前夕,这样使得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于紧张,这种就业指导工作也就只能对毕业生对面试技巧和择业、签约方面有所帮助,但是对毕业生今后的工作能力以及就业方向的选择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此外,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相悖,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行政工作痕迹,没有充分全面地为毕业生考虑。加上高职院校自身服务意识缺乏、市场意识薄弱,在人才就业指导教育理念上存在极大的不足,将就业指导工作简单化造成高职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极大的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1.3 高职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显著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都是采用混合建制,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体系。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主要是由专业的就业部门来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更是专业负责人员与教师进行协调完成的。而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分没有直接参与人才计划的制订工作,没有办法准确地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和市场需求的脱节。也正是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没有深入地进行学生当前就业计划的研究工作,造成高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加上整个高职学校整个就业指导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内容和形式的单一,给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 做好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2.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丰富
在激烈的高职生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丰富,为毕业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需要高职院校端正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结合当前现有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做好就业问题的处理工作。其次就要充分了解现有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将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导向,进行就业指导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课堂教学要始终引导学生做好就业观念更新,带动学生顺利就业并成功创业,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就是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利用现有的各类社会资源,让高职学生能够到用人单位去实地参观,并做好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结合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
2.2 端正高职就业观念,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
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就业误区,主要是采取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以及指导咨询等方式,帮助、引导和修正学生的观念,让他们能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就业挂念。同时需要高职学校能够提升对学生心理、身体以及学业等多方个方面的关注,也能够结合每位学生自身的不同,制定出更加全面、具体的学生培养计划,对他们加以具体的指导,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2.3 完善工作方式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首先是要采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建立一个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机制。高职学校的学生更是要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接受全程的就业指导,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让他们能够慢慢地了解职业生涯理论,学会职业生涯理论的运用,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特征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阶段性的规划。在学生面临毕业时就可以通过各类人力资源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就业和自主创业。
其次就是进行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的更新,通过强化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能够做好客观的评价自己。学校还可以采用就业洽谈会的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才市场的人员进行就业指导,让他们能够用自身的知识和经历,帮助学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能够有自信地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最后就是需要学校能够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地更新网站,了解社会需求,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3 小结
完善就业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影响着整个高职院校的形象,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就业工作形式的更新,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全面有效的高职就业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7):78-79.
测智商的题范文6
2012年7月16日——7月23日我参加了由鬃岭镇中心校组织的暑期培训,培训内容是《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由官寨小学的彭荣才老师授课。彭老师上课生动精彩,妙语如珠,使本来有些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欢乐气氛。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是上课有效率的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