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的事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1

在考试前,同学们都要进行科目复习,那作文应该怎样复习呢?是不是将自己写过的作文读一读就可以了呢?面对无法预测的考试作文题,不少同学都有在考试时,没有弄清题意,写出了偏题或离题作文的经历。显然“读一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在进行作文方面的复习时,学会审题是第一步。

二、指点迷津

审题是写好命题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因此,平时加强审题练习,临场才能迅速判断题意,不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面对千变万化的作文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审题呢?

(一)题目点出中心类的作文题,我们的审题方法是:

第一,抓住限制词。

在繁多的题目中,很多作文题目本身都已明显地点出主题。这类题目在审题时要搞清楚它的限制词和中心词。在我们平时作文练习题中经常遇见的如“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欢乐的小队活动”“记一件助人为乐的事”等。这些题目中的“一个”“小队”“一件”就是限制词。即限制写“一个人”,不能写两个人。“小队活动”,不能写其他活动。“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别看这些限制很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实际作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如有的同学在写“记关心集体的一件事”时,明明写完了一件事,看作文写得不长,或时间还有剩余(多数在考试时),这样就想写长点或再写一点以不“浪费”时间。又写上了第二件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偏题。所以,弄清限制词语是审题的第一关。

第二,抓住中心词。

上述三个题目的关键词是“勤奋学习”“欢乐”“助人为乐”,这些词语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们称它为题目的中心词。即要写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要围绕“勤奋”这个中心来选择材料,把能体现这个同学勤奋学习的事例写进去。在写法上,只要写具体一件事已足够了。当然,也可以写二、三件勤奋的事例,但要注意详略。以此类推,“欢乐的小队活动”“记一件助人为乐的事”要选择能体现“欢乐”“助人为乐”的事实写进作文,才符合题意。抓住中心词进行选材是审题的第二关。

(二)题目只规定范围类的作文题,我们的审题方法是――弄清题目的范围:

命题作文中多数题目都有一定的范围。有时间范围的,如“发生在星期日的一件事”“春节记事”等;有地点范围的,如“校园一角”“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等;有内容范围的,如“记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写一件反映家乡变化的事”等。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2

一、学生计算的兴趣要靠教师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①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②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③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算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乘法估算》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助人为乐”的简单情境。在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助人为乐吗?你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情?然后我再提出:既然同学们都喜欢助人为乐,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看谁能很快地帮老师搞定。然后引入教材中估算座位数量的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童话故事、动画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计算兴趣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五、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而培养计算兴趣

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3

吕晓寒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乐人帮助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吕笑寒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奶奶,看她满脸皱纹的样子,就知道她是上了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了。上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和吕寒笑共用一把雨伞,可是那位老奶奶没有雨伞,我正在考虑要不要过去帮她,吕笑寒已经拿着雨伞过去了。我也马上跑过去和吕笑寒一起扶着老奶奶送她回家。老奶奶感激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了,你们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啊!”吕笑寒说:“老奶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当时我心里很不自在,我都没有帮什么忙,老奶奶都感谢我呢!看来我以后要多多向吕笑寒学习啦!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的确我从吕笑寒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吕笑寒是一个最值得我学习的人。

老师的话: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4

高中生人生经历过于简单,人生阅历过于浅陋。大家的所见、所闻,一般都十分有限,谈不上“丰富”。如何让大家脑海中积淀的“有限的素材”来迎战高考考场变幻莫测的考题?一材多用,陈材化用,是从容应考的秘诀之一。

一材多用,只要用得妥贴、得当,在“扣题”上多下点功夫,会使同学们免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消除考场写作的恐慌心理。

如:有位高中生,在放假返校的时候,路过一个陡坡,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驼背老人拖着一板车煤球,十分吃力地爬坡。他看着,于心不忍,于是走上前去,叫老人让他拉,老人在一旁推。两个人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把煤车弄上了坡。

老师布置作文题“我的理想”,该同学便不加思索地选用了“拖车”这个真实的、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材料。他在文中写道:

……我从小在心里,就怀有一个诚挚的理想,那就是像雷锋同志那样,助人为乐,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自己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帮助那些在困难中需要自己帮助的弱势群体。在如今这个现实而功利的社会,像雷锋同志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一颗红心去温暖帮助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冷漠而淡薄了。愈是这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这个信念在我心中愈积愈浓,愈揣愈炽。

前天,正好是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我收假返校,遇上一个长长的陡坡,陡坡长达50余米,坡度达60多度。天又热,太阳又大,大家都躲着这个毒日头,路上的行人都少了。我一边用手遮着太阳,一边拿手扇着风,不禁汗如雨下。走着走着,看见半坡有一位50多岁的老人,拖着一板车黑不溜秋的煤球,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艰难地往坡上爬。可是这个坡实在太陡,加之天气热得不得了,恨不得把人给烤化了,这个又瘦又小的老人哪里有力气把这一板车的煤球给推上去,你看他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车子却纹丝不动,看着实在可怜。我心想:此时不学雷锋,更待何时?于是,我大喊:“老大爷!停一停!我帮你拖,你来推!”老人先是不允,后来见我个子高,块头大,态度又十分坚决,于是把车停下,把车位让开。我把车带背在肩上,埋着头,弓着背,翘着屁股,鼓起劲,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坡。老人在一旁使劲推,不一会儿,便把煤车拖上了坡顶。老人夸我:“您真是个好伢!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要谢就要谢谢您老人家,在学雷锋日给我创造了一个学雷锋的好机会呢!”

老人和我相互对视,都哈哈地大笑起来……汗水流进嘴里,也没有发觉。

后来,老师布置写“买镜”(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该同学在文章中,又一次津津有味地运用了“拖车”这个素材。不过,他不是机械地“复述”“照搬”,而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添了点“油”,加了点“醋”,更换了一下思维角度,以期“切题”。

他在文中写道:我以前是一个极为自私、极为懒懦的90后。凡是助人为乐的事,我是懒得去干的。除非班主任在场,为了得表扬、评模范、挣奖学金,我才偶尔驮驮纯净水,扫扫教室。孩子跌倒在地,我懒得去扶;老人挑东西走不动,我绕着跑开,生怕“学雷锋吃亏。”

这个观点的改变,源自于那天的事给我的启发。那天我放假返校,由于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妈妈让我带了好些甘蔗、花生、饼干、苹果,一共两大包。爬一个陡坡的时候,我一手提一个大包,提也提不动,提一步歇一步。一位拖煤球的老人正拖着空板车,从坡上下来,见我吃力,就让我把东西放在他的板车上,掉转车头,一直把我和我的东西送到了校门口,这才返身离去。我心里产生了震撼:原来,这社会好人还是有哇。别人能力所能及地助人,不求回报,相比较我的助人为乐的计较与自私简直让我无地自容,我为什么不能以人为镜,从他“明镜”的身上,“买”来助人的美德?

这一次,我又放假返校,又遇上了那个老人。这回我带的东西不多,而老人拖的煤球又极重,他曾先助过我呢!我难道不能投桃报李去帮助他吗?……于是,我急忙跑到老人身边,叫他把车停下来,“老人家,我帮你拖!”老人认出是我,也不谦让,就把车带交给了我,自己跑到到一旁去推。我在前拉,他在后推,两人一齐使劲,用力,不一会,便把煤车拖上了坡。……以人为镜,买来好的思想,好的品质,好的行动,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题“降低姿态”,该同学又一次用上了这个“助人拖车”的事例。他是这样写的:

我放假返校,遇上一个长坡、陡坡。一位老人吃力地拖着煤车爬坡。我跑上前去,说:“老人家,您年纪大了,我上高三,身高体壮,力气大着呢!来,我帮你拖!”老人先是不答应,我便伸出胳膊,用力把拳头一捏,臂上青筋暴涨,显得特别有劲。老人这才把车带递给了我。我背好车带,昂着头,挺起胸,铆足劲拖车。可是,怪哉!车轮子嘎嘎作响,就是不动。老人说:“把头低着,把腰弯下来!”我照着做,果然一使劲,车轮就乖乖滚动起来了。走呀,走呀,不一会,在我和老人的配合下,煤车终于爬上了坡顶。

老人笑着说:“谢谢你啦,小伙子,要是没你的帮忙,这一板车的煤球还真不好推上来呢!”我连忙说:“大爷您不用客气,您说为什么把头低着,把腰弯下来我就把车推上来了?可我昂着头,挺起胸就不行呢?”老人憨厚地笑了:“因为低姿态做事效果好啊!”我恍然大悟:是呀!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适当地降低姿态,调整心态,正是强者生存和拼搏以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有效方法呀!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5

教材第四单元WildlifeProtection和SavingOurEarth中,主要讲解了野生动物的濒临灭绝及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设置的人文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注意个人、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并对其他同学进行监督。又比如在讲解Pollution一单元时,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事例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工厂废水对祖国江、河、湖、海的污染;各种噪音带给人们的严重后果。再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题目如下:(a)Iffactorypourswastewaterintoriversdirectly,whatwillhappen?(b)Ifwewanttoprotectourenvironment,whatshouldwedo?(c)Howtogetridofthehabitofthrowingrubbisheverywhere?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学习和以上提问,让学生懂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就是人文关怀,人文素养的表现。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都应争当有人文素养的环保公民。

二、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孝敬父母等优良品质

教材第六单元Goodmanners主要讲解的是西方的礼仪习惯,借此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礼仪习惯,并对比中西方的习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另外,教材的交际语言中有很多文明用语,如:Thankyou!Goodmorning!Nicetomeetyou!等。在讲解“Mother’sDay”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一部分父母为儿女辛苦操劳的画面,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关于母亲节的相关知识,又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孝敬父母的念头。再比如,Book1Unit1“Helpingnewstudents”;Book2Unit5:Whatakindgirl;Unit6“HelpingAuntHuanglookafterthechildren;等。这样的材料在教科书中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关心、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自强,培养健全人格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6

一、从封闭式到开放式。

所谓从封闭式到开放式,就是指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行为。例如,在教高年级《助人为乐》这一课时,除在课堂内讲透“助人为乐”的概念,课前我组织学生去采访各行各业中助人为乐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请他们讲亲身体会。课后,还组织部分学生去商店和“十佳服务明星”交谈,并实践当小小营业员,接待顾客,在服务中,学生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今后,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走出课堂,组织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情况,这是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一种方式。把社会信息带进课堂,让学生间接接受教育,这也是一种好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社会信息,这不失为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又一种教学方式。如在教《和好书交朋友》一课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辨析、交流什么是好书?你读了哪些好书?在辨析过程中,一部分男生误认为武侠小说是健康书,但对自己的认识也有疑惑。有的学生就把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由于多看武侠小说入迷,坑害学生的例子带进了课堂,这是活生生的说服教育。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又介绍了许多有益的新书,互通信息,这样做对引导学生分清是非,辨明美丑,帮助学生排除疑虑是十分有益的。

二、从说教式到明理式。

“明理”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教师反映思品课难上,难就难在怎样让学生理解道德理论。教师必须运用巧妙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容易的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德理论。具体操作时,可采用如下十种明理方法。1. 讨论明理法。即发动全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2. 辨析明理法。指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各陈其词,各抒己见,据理力争。3. 比较明理法。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观点和材料,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正反对照,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理。4. 设疑明理法。即为了明理而有意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5. 实践明理法。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用他们自己了解来的事实,证明某个道理。6. 导行明理法。即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把事理与学生的实际言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行为明理,又用正确的道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7. 板书明理法。利用清楚、醒目、逻辑性强的板书,突出重点,显示道理,使学生随着板书而进行逻辑思维,最终明理。8. 类比明理法。即运用学生已知的日常生活事件,类比说明较为抽象的道德观念,达到明理效果。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对于“明理”这一教学环节,要掌握最佳时机,揭示道理;运用最合适的方法明白道理;注意纵横扩展,深化道理。

三、从成人式到儿童式。

小学生观察事物比成人笼统,往往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不够精确;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摈弃成人式,采用儿童式。如下十五法较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寓德于智,寓教于乐。即 ⑴故事讲述法;⑵看图说话法;⑶当堂演示法;⑷道理阐明法;⑸问题讨论法;⑹是非辨析法;⑺评比表扬法;⑻行为训练法;⑼参观调查法;⑽观察比较法;⑾事例归纳法;⑿层层剖析法;⒀情景对比法;⒁信息交流法;⒂规范结合法。下面我着重介绍其中的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区别于语文课的看图说话法。

小学生十分喜爱直观教学,运用看图说话会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使用此法必须注意区别于语文课的看图说话。思想品德课的看图说话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上《交通规则》时,我就用一幅学生熟悉的从家到校的路线图,特别标出交通拥挤繁华地段、三叉路口。用路线图指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学生看得见,感受到,懂得了应该怎样做,经常实践,教学效果也就显著了。

第二种,区别于队活动的情景对比法。

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环境的气氛中,唤起相应的道德情感,教师可通过种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情真意切的录音故事;真人真事的录像放映;声情并茂的歌曲;琅琅上口的儿歌等,都能起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当然,这中间都少不了教师情感的导向。有位教师在上乡土教材《昔日荒坟堆,今日幸福村》时,她以昔日荒坟堆的凄凉,今日幸福村的繁荣;以自己昔日住房拥挤,今日住房宽敞,今昔情景作对比,形成鲜明反差,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采用情景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但创设情景必须紧紧扣住教学目的,如一味追求形式,就会变成形式多样的队活动课。

第三种,区别于说教课的是非辨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