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析化学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析化学习题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1

一、完善理论课教学

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分析化学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将分析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即四种滴定分析方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形成了“平衡原理――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方法应用”五个模块。这种模块式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分析化学课程的精髓,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化学作为校级精品课,建设分析化学网络课程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教学成果与资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并制作了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平台,平台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授课录像、习题、实验演示、常用数据以及网上答疑系统和学生考试系统等内容。将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综合使用,开展立体化教学。

立体化教学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立体化、辅导答疑立体化、学生作业立体化、学生考试立体化和实验演示立体化。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以往只能在课上教学的束缚,留言板、论坛等形式使师生的沟通更加及时,充分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分析化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树立以“学”为中心。采用问题式、比较式、讨论式、合作式、案例式、角色转换式和逆引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分析化学教学的“双向交流”。

二、优化实验课教学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优化了分析实验结构和数量,主编了适合农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实验化学》。随之修订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实际,注意将学科的传统内容和现状及发展相结合,开设学科间互相渗透的实验,关注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按照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考核――综合性实验――考核性设计实验4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每堂实验课前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网络预习,通过预习来了解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在实验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教师指导的授课方式,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主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和操作手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习惯,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基本操作考核的目的在于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认真上好实验课,完成课程基本要求。在验证性实验阶段过后,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考核,以天平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定容操作等为考查内容,对学生逐个进行考核,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混合酸和混合碱,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整个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做好铺垫。

三、开展实习创新训练

首先,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介绍学科前沿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实习周组织学生到分析测试单位进行观摩,掌握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情况。

其次,结合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教师提出专题,学生自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实施方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向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几轮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要进一步总结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逐步优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2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1、教材、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对原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内容上没有单独一门课程来得详细、具体,知识点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难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教材中的例子不多,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兴趣不浓。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目前无机与分析化学主普遍采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教室既“导”且“演”[2],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听课时易疲劳、厌倦、教学效果差。

(3)实验实训少。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包含了两门课程,要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分析化学术语、计算、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多的时间花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的时间就较少了,而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导致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过于抽象了,自然就有了害怕学习的心理。

2、学生方面

(1)基础薄弱。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上不了高中才选择读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强,通过预习对书本理论知识还是很难理解。

(2)认识偏差。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药剂专业认识不够,觉得无机与分析化学不是专业科目,以后工作用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不重视该学科。有些学生把该课程看作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就像和英语一样,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从而在学习方法上也就存在问题。

(3)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因为学习成绩不良形成的不合理的认知状态,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听说还要学化学,就不由的产生了恐惧。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落的状态,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较多的失败感,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畏惧情绪。

3、教师水平

由于中职教师基本毕业于医学院校,而非专业化学教师,所以教学时在课程导入、公式应用等方面,教师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兴趣,教室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对策

1、教材改革

(1)中职教育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培养“服务型、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重要地位。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①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学生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刚开始一门课的教学时,要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怎样把握好教学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把教学起点适当放低一些,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注意讲新带旧,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对那些难度较大而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妨避开,待以后解决。因为,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比较容易的题目,反而容易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会随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容易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信心,激起学习的逆反心理,导致自暴自弃[3]。

②变换教法与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在教学程序上,应强化质疑环节,使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师生的共同释疑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时间上,应注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采用“引(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铺路)、扶(指导学生自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放手让学生自已探索)、评(教师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要引进“小组学习”,扩大学生参与面,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鼓励每一个学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对于那些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只要参与都给予鼓励,并把他们的参与同集体解决问题的成功联系起来,帮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3)增加实验实训时间

①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②开放实验室,实 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作现场指导,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③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下层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将军”。能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也是学生的成功。

2、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1)突出学科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是父母决定的,自己对该专业并不理解,更不要说这门学科对其今后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可以先从专业认识入手,再谈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就像是造房子一样,无机与分析化学就像地基,专业学习就像高楼大厦,没有稳固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2)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药剂专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职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体现出其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中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合理优化的专业知识结构,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顾问,解决问题的参谋。

参考文献:

[1] 石宝珏.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3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6-0290-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知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但同时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名教师,笔者将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以求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1老师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绪论课

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是绪论,有时甚至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堂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发酵引出酶学、DNA双螺旋结构引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甚至分子生物学时期等等,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究竟是什么有个整体的概念,对后续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浅显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对人体的生物化学充满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绪论的教学任务。

1.2不可忽视每节课的导入

生物化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好的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问题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结构时用毒奶粉事件做问题导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讲维生素时用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导入;在讲糖代谢时用糖尿病做导入,让学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们体内那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的;在讲脂类代谢时用减肥药左旋肉碱做导入,让学生思考左旋肉碱这种减肥药是否一定能够减肥等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这些问题做导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听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1.3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生化基础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3]。因此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选取与临床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既能够联系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来讲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用痛风症的病历来讲嘌呤核苷酸循环;用肝性脑病的病历来讲蛋白质代谢中氨的代谢;用黄疸症状来讲胆色素的代谢等。通过这些临床上常见病的讲解,不仅能够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在临床上会见到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除了与临床相关的例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本质的认识,能够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为什么用酒精消毒;鸡蛋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什么不提倡过度淘米等。

1.4重点总结

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样,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将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

2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对于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让生物化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2.1循序渐进,注意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物质代谢,但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要学好前面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充分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后续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记忆。而物质代谢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学习完三羧酸循环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物质代谢最终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2.2细心比较,找出异同,构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较,在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找到规律,找出异同,构建起知识模块,在围绕主线向外延伸扩展,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对整个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完糖代谢之后,要求学生把糖代谢的各个途径总结成一个图,将糖代谢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各个代谢途径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但这门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用心讲授,而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王海燕,郑丽莉,董伟,陈丙春,朱淑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177-178.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4

关键词:英语学习;两极分化;教法和效率

英语初学者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学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一方面,有些学生一开始在学法上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能比较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而且敢于大胆地用英语来说,很容易形成语感,越学越容易,因而越来越有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并且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两极分化的成因探析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三大因素起决定作用:一是学习情感和态度,二是学习策略和方法,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情感态度。这三大因素又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动机、情感和态度与成功相关;学习策略和考试心理。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的职业热爱度、情感态度;教师的性格和能力;教师的教法和策略。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文化氛围和情感态度;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和家庭教育的策略;家庭物质条件和辅导条件。

(一)优秀学生成功的分析

1.初中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兴趣影响很大。在这个时期,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当的学习策略、高效的学习行为和自觉的学习习惯都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我们不否认某些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正是对英语执著的热爱,辅之以得当的学习方法和超凡的自我控制能力才使得许多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使他们后来居上。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便不会在英语方面从落后到赶上并超过众多与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龄人。

3.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运用学习策略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学习者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起更多的责任,改掉以往依赖教师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4.英语学习者不应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要主动创造学习英语的交际环境,注重交际性学习。如果英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积极思考为了最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这一共同的目的,我们各自都能做些什么,那么教与学定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外语教学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和令人鼓舞。

(二)后进生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所以,初学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是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这种情绪一旦在班里蔓延开来,则愈加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

3.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每节课的份量很重,对听说技能要求较高。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一样,不能单靠听、说这两项能力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获得,还要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佐助才能培养出来。由于教学内容多,时间紧,很多学校甚至完不成课时教学计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校采用加课时的办法,有的采取赶进度的办法。加课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赶进度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有的掉队生就是在一念之差的驱使下便索性和英语“告别”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个别工作,使他们回到学习英语的队伍里来。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5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的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这种模式已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的要求。高职高专从教学改革入手摸索出了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做法,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在实践场所讲操作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一到工作现场又重新摸索的情况。当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高专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教、学、做”一体化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如何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就成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也做过多种探索,如: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但就总体思路上都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平而不尖。不可否认上述几种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但两者在时空上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脱节的,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展“边教、边学、边做”是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探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计划等环节着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为了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设计了三级实训模块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即从学生入学贯穿到毕业,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及顶岗能力逐级提高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每个模块都有各自主要实训内容,各个模块之间又是有机统一,互相支撑,互相影响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物业管理员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每级实训模块内容如下:

1)基础实训模块这一模块在前四个学期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同时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素质,并通过实践教学将素质转化成为专项基本技能。并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取得各单项职业资格证。

2)综合实训模块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进行,通过一系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系统完整地对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强化,实训周数达到8周以上,初步形成了三种能力(岗位基本能力、技术专项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训练课程(或项目)。

3)顶岗实训模块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主要采用物业管理现场实践的方式。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物业环境中,将已形成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还将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转化成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通过参加岗位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最终形成全面顶岗就业能力。

3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1教学内容一体化

根据物业管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参照物业管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本院物业管理专业以实训为中心构建了三级实训模块体系,即基础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顶岗实训模块,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组织课程,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比基本为1∶1。各实训模块内容细化后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核心能力及项目课程。

3.2教学场地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的分割模式。教学场地要求设计为教师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场地既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布置。物业管理综合实训室主要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消防报警及灭火喷洒系统、电梯运行系统、闭路监控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住宅三表远传计量系统、可视对讲及住户报警系统、公共设备管理服务系统、教学演播系统、各类物业设备设施、各类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图示展板等,除了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还配备相关理论教学设备。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室或综合实训大楼进行,学生通过这两个模块实训后具备了上岗能力,顶岗实训直接在物业管理公司上岗实习。

3.3师资队伍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均应非常过硬,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既要博学多能、经验丰富,又要专业技术熟练、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最好由同一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工作,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理论或实践教学的进度及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本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90%以上达到了双师型要求。

3.4“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出了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情境法、问题牵引法、任务拓展法等等。多媒体教学法:目前拥有专用多媒体大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达25%。为满足教学需要,购买了多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践视频,如物业管理的主要环节、物业管理的结构体系等等。然后直观讲授,这样效果非常好。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分成若干来自于物业管理实际的项目,这些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理论、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现场情境法: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物业管理现场搬进课堂,然后再将课堂移到物业管理现场。这样一来一回,学生基本达到了一线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应用课程:《物业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等。问题牵引法:设置层次递进的问题,每个问题相当于一扇门,由学生推开,牵引学生学习。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有一部分内容是识读一套施工图,学生面对十几张内容繁杂的图纸无从下手,老师就给出上百道题,学生看图做题,题做完了图读完了,内容学会了。任务拓展法:结合课程设置层次衔接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也就完成了课程的学习。《物业管理企业会计》课程最后要完成一套综合的模拟题,学生完成了模拟题,就基本掌握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这些方法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5评价体系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积极致力于学生职业人品的塑造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考核方面,根据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基础实训模块,将学生考勤、平时成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单项实训等纳入考核,平时考核占30%或40%,期末考核占70%或60%,单项实训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能取得单项职业资格证的,以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为标准考核。在综合实训模块,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完成实训作业情况考核,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在顶岗实训模块,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完成实训作业及毕业论文情况考核,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分析化学习题范文6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模式 理论实验一体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仅仅起到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实验成了理论知识的验证,甚至有些课程理论与实验严重脱节。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使中职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中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影响到中职学生的就业,更不要说自主创业了。经过对周边化工或环保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所招的员工应是动手能力强的,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而理论强的人才并不需要太多,因为大部分企业并非研发单位,而这种理论型的人才在大学中更容易找到。因此,中职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实验教学的辅助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只有不断地探索构建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要真正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还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课程设置

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设置中把理论与实验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处于一定程度的脱节状态。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经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如分析化学可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物质的量分析法等几大模块。

二、编写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配套教材

编写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二是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三是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建设多功能的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实验室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验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而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场地是分为理论教室和实验室两部分,在教室讲完理论,学生进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理论,如此分割的安排是与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中职教学相悖的。所以一体化的实验室应该包含多媒体设备,可进行录像演示、PPT理论教学,等等。这样在老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的内容,理论与学生实验交替进行,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理论,老师在点评实验中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在熟练自己操作技能的同时对理论知识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培养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过去的分析化学教学是理论教师教理论,实验员指导实验。实施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要浑然一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求具有理论实验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我们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构建方法“学”会的;能力不是“讲”会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以学生为主体“练”会的。所以高水平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中心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在平时,学校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假期除了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还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五、构建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评价体系

原有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出一张试卷,包含理论与实验的知识,但并未涉及学生的操作技能,如学生可能知道准确量取溶液是用移液管或滴定管,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移液管或滴定管的准确操作,这就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不相适应了。新的评价体系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及必要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或由上级部门劳动技能鉴定专家组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鉴定考核。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而且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平时,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成职员,用企业的标准进行评价,让学生较早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宗群,吴海梅,王传虎.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39.

[2]周玉敏.分析化学[M].化工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税收管理原则

下一篇嘻嘻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