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驰神往造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驰神往造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驰神往造句

心驰神往造句范文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散文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朱自清通过精美绝伦的景物描写,将其郁结的心声艺术地折射给读者,通过文中营造的幽静深远的意境,巧妙地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怀,让读者在品味作者清丽优美的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优美意境的艺术洗礼。

作者是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满腔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渴望光明和进步。然而面对血与火的交战,一介文弱书生的他却又没有参加实际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作者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却只能在现实面前徘徊,只有在幻灭中苦涩地咀嚼自己的矛盾与痛苦的心情,被动地感受着时代的重压。时局的困扰,现实的黑暗,使他活得太沉重了,他需要片刻的开脱,希望有一个让精神暂时逃避、思想得以暂时休憩的自我空间。于是,作者把这种向往之情融进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之中,摒弃尘世的喧嚣,力求心境的宁静。

作者把一切景物都描写的那样轻柔淡雅、恬静优美,期望营造一方可供精神喘息的净土,文中到处弥漫着宁静淡雅、温馨舒畅的韵律和情趣,这种柔美雅静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不满现实世界,追求“恬淡自适”的意境相契合。“我”在月下自由独处、尽情地受用的这个“另一世界”正是作者心境的一种追求,是作者移情于景、借写景来抒情,让物我反复交融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在这个清幽恬静的月下世界里,“我”可以尽情地放下生活的困扰和现实的负重,身心可以在迷人的夜景中逍遥自在。“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什么都可以不想”,只剩下一个人独处的妙处,跟着作者的思路,置身于作者营造的梦幻般的境界,人们不禁也和作者一齐放开心怀,轻松地徜徉在没有烦恼与喧嚣的尘外世界里。

《荷塘月色》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一种淳朴至诚的情感。然而,在这种情感后面,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份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承载。正是这份真挚厚实的感情被悄然无声地外化在令人惊叹的精美描写中,景物才被情意化成,而变成诗意盎然的意境,作者不露痕迹地在意境的营造中托寓了 自己的情思。

《荷塘月色》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荷花和月色,可是作者把大多笔墨都用在了意境的营造上面。去荷塘的路“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静的路”。把路写得如此蜿蜒幽静,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文中“恬淡自适”的意境。郁闷的“我”,踟躇在月色下,心绪正是通过这条幽静的小路,由内心的不宁静来到宁静的月下荷塘的。作者写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不说荷叶如何茂盛挺拔,而是说荷叶宛如玉女临风,舞裙飘曳,将荷叶的丰姿写得轻盈柔美,飘逸洒脱,也是为了营造文中“恬淡自适”的意境。再看月下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里不写荷花如何绚烂艳丽,却从其他方面细腻地描绘荷花的清丽幽雅。先是荷花的姿态:如少女娉娉婷婷,婀娜多姿;再写荷花的神态:犹如含羞女子,娇羞妩媚;接着是荷花的颜色:像玉盘里的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蓝天里的星星那样闪烁着柔和的亮光,又如刚出浴的美女,那样温润纯洁;最后写荷花的香味,如随风飘来的歌曲若有若无,那样飘渺悠远,沁人心脾。作者千方百计把荷花的神态色香写得如此轻柔娇媚,同样还是为了营造文中“恬淡自适”的意境。

作者是这样写荷花的,同样也是这样写月色的:“月光也是淡淡的”、“如流水一般”。既非皓月当空,也非晦月深沉,而是淡淡的,如脉脉的流水,多么清净淡雅。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近处“稀疏斑驳的倩影”,路旁一两点“没精打彩的像渴睡人的眼”似的路灯,用“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寂静,确实是一处放飞思绪的胜地。正是因为一切景物描写都围绕着静谧的意境来描绘,所以所描绘出来的景物必然又同时染上意境具有的共同特色。因此,文中“恬淡自适”的意境才会如此鲜明和谐,深邃悠远。

心驰神往造句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 阅读教学 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范围是无界可定的,但阅读的过程却大致相同。教师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地阅读。怎样把握阅读教学的要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就必须紧扣教材,使学生“入境”、“入神”、“入化”,把学生带进课文,感知教材,熟悉课文的字、词、句、篇,获得真切的、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所谓“入境”,指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洽,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的人事之中,体验、感悟、理解课文;“入神”,指深入课文的堂奥,发现钻石精金,采撷珠宝,领会文章构思巧妙、表现方法恰当、遣词造句的精彩;“入化”,指从课文中提炼出要点,促进学生吸收、消化,逐步转化为能力,得到学习的窍门。为此,创设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并且从图画的色彩明暗中学生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涵养美感。

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营造气氛,有着独到的作用。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联系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听觉视觉的联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可以指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或指导学生表演,强化对教材内容的体会。

二、设计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情就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方案,做到读思议练有机结合,重点突出,并随时把握目标,调控阅读进程。

问题是任务的主要形式,因此,提问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中学生智慧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生,随着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优化,并以教师的提问水平为基准条件。将学生从已知信息的认识水平提升到似是而非无以应对的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在能大致明了题义的情况下,还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策略即突破的契机,直至解决问题突破成功的过程,便是策略习得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个体的智慧技能得到补充和提高。为此,必须讲究提问的质量。

提问要有策略性,不能满篇问,而要对估计学生易领会的地方发问;不能“满堂问”,而要抓住“课眼”,有的放矢;要有思想性,必须有一定的思维坡度,经过严谨的推理、判断才能答出,要有序列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有时机性,起始时如何提问,过程中如何提问,要因时制宜。

质疑是一种特殊的提问。说它特殊,因为它与师问生答的方向正好相反,它是学生就个体所发现、所感觉、所关注的疑难,向教师(或班集体)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质疑活动中是否就是一个被动者了呢?不是的。教师应该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和精神,并通过“抛砖”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诱导学生对从文本、教师诸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的思索,提出自己的不解之疑或不同意见。教师要注意甄别学生质疑的价值,并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三、组织讨论。

讨论是以同座或小组为独立单位,学生根据一定的议题进行议论的一种教学对话行为。语文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广泛联系,使语文课堂讨论获得了比其他人文学科更多的话题材料;语文的能力训练与学生的言语智慧的直接关系,规定了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言语”为中心,“通过对言语的操作达到对世界的把握和改造”,而“言语”的主要习得方式非“发言”莫属。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讨论的“可操作性”和“必操作性”。

1.组织设计议题。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编制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组织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从中筛选出议题。议题可能引发的话题和谈资,议题可能引发的多向度思考和论辩,都是组织设计论题的重要备课点。

2.指导、调控讨论。教师在讨论的展开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巡视,督促学生倾听和发言;二要关注话题的扣题和展开情况,通过对一两个讨论单位(同座或小组)的暂留观察,掌握讨论的进度和质量,发现新的讨论素材和教学生长元素;三要适时介入,引导和矫正讨论过程,或补充信息以助讨论深入或转折。

3.作好评价。评价的重点有三:一是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着眼点是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二是对学生策略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发言中的言语策略和讨论结果中反映的认知策略;三是对学生讨论行为的评价,侧重于讨论中参与的频度、态度、习惯、方式的评价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的评价。

组织讨论,要以促进思维、培养悟性、训练能力为出发点,保证实际效果,控制讨论的次数,而给足每一次的讨论的时间。既然给了学生讨论的自由,就应给足他们讨论的时间,对于那些真正能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含金量”高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十几分钟也是值得的,是无可非议的。慧海禅师云:“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指的是“不知何为我,何者为物”,与物俱化,物即我,我即物。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追求“心领神会”而又“心驰神往”的境界,追求文本“与我为化,不知人之文,我之文”的境界,仅仅停留于对阅读对象的客观把握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将阅读对象主观化也是不够的。这种高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高度融会、高度和谐,便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师技术行为概论》区培民

心驰神往造句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身临其境;设计导语;利用问题;借助课件;凭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21

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放飞心灵。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呢?

一、设计导语使学生身临其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上课开始时就将学生引入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水》一课时,笔者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个‘水’字,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争先恐后地说:“山谷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们洗手时哗哗流出的自来水。”、“骄阳下,我张大嘴巴喝下的清凉的矿泉水。”、“从天而降的滂沱大雨。”、“平静的湖面,清冽的甘泉。”……然后,笔者深情地介绍道:‘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痛快地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天,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那小小的一勺水也是孩子们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的法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严重缺水的小山村,去体会那里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二、利用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佛教盛行、寺院林立、僧侣如云的唐代,名满天下的法门寺是许多僧侣心驰神往的地方。然而,身居法门寺的玄奘却决意辞别师傅,离开法门寺。可是,后来他又决意留下来。此时此刻,假如玄奘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问他什么?”学生纷纷发问:‘你为什么要走,又为什么要留下来呢?”“是谁让你改变主意的?”这时笔者又问:‘看来,同学们都很关注玄奘走与留的问题,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生命的林子》,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眼耳手鼻等器官,直接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产生亲临现场的感觉,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笔者深情地介绍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华民族。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赞颂过黄河。请看唐代大诗人李白、王之涣是怎么赞美黄河的!(多媒体投映出诗句,同时响起激昂的音乐)让我们跟诗人一起赞颂黄河:(学生大声诵读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屏幕映出汹涌的黄河,并配以昂扬的歌声)“让我们一起来歌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一泻千里的黄河!你看到这黄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一泻千里的黄河!你看到这黄河,听到这歌声,心情怎样?想对黄河说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黄河真伟大!”‘黄河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看到这里,我的心潮也像黄河那样汹涌澎湃!”……这时,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这就是母亲河啊!看了就会令人心潮澎湃。打开书,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四、凭借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

心驰神往造句范文4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引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看图写话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当前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教师应该寻找有效策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现实问题

1.写话兴趣不高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看图时会出现写话兴趣不高的情况,在写话时只是片面地堆积词语,久而久之会产生对写话的厌恶心理,比如日记中的“流水账”等。

2.观察不够细致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在观察图片时经常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在看图写话时,观察图片没有遵循固定的顺序,导致观察不细,容易有遗漏的地方。

3.无法高度概括

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灵活掌握写话时的详略程度,经常是对不熟悉的内容简单概括,对熟悉的内容进行详细描写,使写话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1]。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

1.精心选择图片

(1)图片选择的多样化。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当遵循多样化的原则。首先,应当选择一组图片,使图片呈现出一种动态,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画面上的小女孩背着书包,风吹过来,她的帽子被吹掉了。这组图的信息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把握图片的含义,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写话的兴趣。

(2)图片选择的童真性。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应该在选择图片时突出童真性。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是影响写话的制约条件,因此教师应当从这个角度出发,选择一些充满童话色彩的图片,让学生心驰神往,从而调动写话的积极性,提高写话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女孩与熊》的图片,女孩和熊成为了好朋友,人和动画在大自然中融为一体,互帮互助。学生看着这些图片彷佛进入了童话的世界,有利于激发想象力,激发写话的兴趣。

(3)图片选择的易想象性。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该选择易于学生想象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比如以上述小姑娘被风吹掉了帽子为例,教师在学生写话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继续联想:这个小女孩要去干什么?帽子将会被吹到哪里?她该怎么办?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巧妙地引导了学生,扩充了学生写话的内容。

2.增强观察能力

(1)有目的地看图。教师在进行看图写话的练习时,应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看图,小学生很容易被别的事物吸引,在看图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让学生看图之前,应该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比如,教师在在学生开始观察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图片上有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应该是什么?依据图中的植物,可以判断当时是什么时间等,教师只有加强引导,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看图的关键。

(2)有顺序地看图。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图片的观察也缺乏逻辑顺序[2]。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以此把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再对图片上的事件进行分析。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动物运动会的图片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强调观察的顺序。教师首先提问,左边的动物是什么,它要参加什么项目?之后教师在问学生中间的观众都有谁,分别是哪些小动物?最后,教师提问右边的裁判是由哪个动物担任的?通过从左到右地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顺序地看图。

3.加强写话训练

(1)从口头训练到书面训练。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模仿性比较强,对于一些不愿意写话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看图说话,以口头训练带动书面训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川流不息”这个成语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含义,并让学生用“川流不息”进行造句。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以文字的方式把回答内容记录下来,从而达到写话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把课堂当作学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事情,如扶老人过马路、登到山顶、看日出等等,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交流积极性[3]。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把课堂发言内容写下来,从口语训练转到书面训练上来。

(2)从词语训练到句子训练。写词训练是写话训练的基础,教师想要加强写话训练,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字词掌握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字组词,如“美”字,学生可以组成美丽、美好、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等词语和成语。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更是为写话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组词完毕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词写出一句话,如“星期天我去海边收集贝壳,那些贝壳都美不胜收。”

在进行单句的训练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复句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课上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是小金鱼、蛋糕、魔法箱子、帽子,然后让学生依据这些图片编写一个故事。在学生编写故事之前,教师要在大屏幕上列出学生可能不会的词语,如“游戏”、“魔法”等,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在复句练习中充分开拓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自主编造故事。

4.进行绘本练习

(1)寻找绘本和写话训练的契合点。教师在寻找绘本和写话训练的契合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比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描写春天景色的训练时,可以引入绘本《遇见春天》。教师在引入绘本之后,先进行故事的简介。故事说的是一对双胞胎小熊,它们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想要去寻找春天,在寻找春天的路上,他们看到了沉睡的积雪和初生的绿芽……在教师简单介绍之后,学生根据绘本上的内容进行写话训练:在路上,小熊发现了青蛙和睡鼠,它们都在春天醒来;雪人慢慢地回到天空,大地迎来了春姑娘;两只小熊到河水中、到小草中去找春天,可是它们都没有找到;在小熊刚要绝望的时候,“春天”走过来,她美丽又充满生机;小熊终于知道,绿草是春天,蝴蝶是春天,生机和活力都是春天。

(2)对绘本故事进行续编。绘本的故事一般都短小精悍,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对绘本故事进行续写。学生通过对绘本故事的续编,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写话能力。

比如《愿望树》的故事中,小猪和妈妈去采果子,突然发现愿望树,只要拿着愿望树上的金果子许愿,愿望就会灵验,就在它要许愿的时候,听到了大雁的哭声,原来大雁的翅膀受伤了,小猪到底该用这枚果子实现愿望,还是帮助大雁呢。教师在引入绘本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猪妈妈以前教育过它,对遇到困难的人应该献出爱心,于是小猪决定用金果子救助大雁。许愿之后,大雁果然好了起来,小猪看到大雁的笑脸,自己也非常开心。

三、结论

看图写话能力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恰当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曾铮.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53.

[2]运婧.让孩子们插上作文的翅膀――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J].教育革新,2015,05:66.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