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1

婚前性格体检,

测算未来婚姻前景

所谓“婚前性格体检”,就是在结婚前,情侣双方通过心理测试,来预测婚后的生活,以便更恰当地处理婚姻关系。在济南市的一家心理工作室,刚刚和男朋友做完测试的叶小姐说,她和男友感情不错,可由于彼此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总感觉对男友的了解还不够。身边很多朋友婚后因为性格不合而导致婚姻危机,这使她对婚姻更加谨慎,所以就做了个性格测试。“测试的结果显示我们的性格是互补型的,这样我就比较放心了。”

心理专家认为:“婚前性格体检”的真正意义在于情侣们通过求教于心理医师,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以便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能够扬长避短,减少矛盾和摩擦。性格测试的结果只是提供一种参考,不能绝对相信。

家庭调查:

工作压力成为生活阻力

如果婚姻幸福指数最高是100,您觉得您的婚姻幸福指数会是多少?在本次调查中,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婚姻幸福指数在80―100之间。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对性生活质量“很满意”,也有7.6%的人对自己的性生活“不满意”。调查显示,30.9%的被调查者认为令他们性生活减少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压力成为他们生活的阻力。

目前,事业、子女教育和高额的房贷车贷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所面临压力的主要来源,成为家庭生活的新三座大山。中国人心中幸福家庭的特征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太大的变化,高品质家庭生活的主要特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家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富裕”。

幸福之家:

78年婚姻之道:每天吵一架

他已是98岁的老头子,她也是97岁的老太太。平时,他就唤她老太太,她就叫他老头子。除去恋爱的时间,他们走过了78年的婚姻之旅。他叫福兰克・米尔德福,她叫安妮塔,他们是全世界在世的“最长婚姻夫妻”,打破了吉尼斯纪录。他们合作写了一本畅销书,书的名字很简单――《米尔德福夫妻》。

米尔德福夫妻的婚姻之道就是“每天吵一架”。原来,他们吵得你死我伤,吵到最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先安静下来,闭上嘴巴,任另外一个人大吵大闹歇斯底里,静下来的这个人甚至还会喝可乐、看电视、做美食――就像把耳朵丢掉了一样,只管自己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场也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变成了儿童般的游戏。

所以,夫妻一旦吵起架来,当一个成为麦芒的时候,另外一个不妨变成面团,任他(她)扎任他(她)刺,棋不逢对手,哪里还有嚣张和斗气?再锋利尖锐的麦芒和针尖,也会瘫软,也会妥协。

域外传真:

人生必不可少的八种朋友

《美国社会学评论》最近刊发的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现代人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了,1/4接受调查的人甚至认为没有任何人值得信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浮躁和功利,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分不清的是非真伪,以至于我们对“朋友”的称谓产生了畏惧。那么,真正的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美国作家帕尔指出,“不要指望一位密友带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另一位作家汤姆・拉思则认为,以下八种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成就你的朋友:他们会不断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

支持你的朋友:一直维护你,并在别人面前称赞你。

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兴趣相近,也是你最有可能与之相处的人。

牵线搭桥的朋友:认识你之后,很快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

给你打气的朋友:好玩、能让你放松。

开阔眼界的朋友:能让你接触新观点、新机会。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2

如今,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泛指过着较长时间共同生活的夫妻,他们当中的一方或双方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了往日的浪漫与激情,于是他们有时会蠢蠢欲动,试图追求婚姻之外更加新鲜的对象和新奇的刺激,婚后七年往往是关键时期是个“坎儿”。

“七年之痒”是否是婚姻过程的必然规律?如果说,在婚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情感变化特别是新鲜感的减少和厌倦感的增加在所难免,那么这种感情变化的根源何在?人们又该如何面对感情和婚姻危机而使婚姻生活永远充满快乐与活力呢?

爱恋与激情能坚持多久

几十年来,人们围绕“七年之痒”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早的相关资料见于五十年前金西的性学调查报告,在2 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声称他们在第一次婚姻中便开始寻求婚外性关系,其中大部分人发生在婚后第5年,有20%的已婚女性承认有婚外性关系,其中半数是在婚后第7年之前。

有资料说,在联合国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的第4年是离婚的高峰期。美国婚姻学家、《女性的性本质》一书的作者说,婚后4~10年是婚姻生活最脆弱的时期,在这段时间的任何时候婚姻危机随时都可发生。

最近一份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大学进行的调查,共访问了4 000对夫妇并跟踪了20年之久,结果显示:婚后14年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后分道扬镳的。至于那些成功度过“十四年之痒”的夫妻,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曾经想到过离婚,只不过因为子女、经济等问题以及对婚姻的责任感,才使他们留在了婚姻生活中。

在我国虽然尚未见到与此相关的调查报告,但是有句俗语“拉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却已成为几乎无人不知的笑谈。

随着婚姻生活的延续,特别是对那些过着单调、乏味夫妻生活的人来说,对现有婚姻生活特别是性生活失去应有的兴趣和激情乃至感到厌倦的情况,似乎会或迟或早地到来而难以避免。而这种感情变化就是当今的婚姻大敌,它有可能给人们的婚姻生活带来严重危机,使夫妻双方精心构筑的爱情大厦顷刻坍塌而毁于一旦。而这种情况,也许正是七年之痒这种婚姻概念所包含的真正意义。

婚姻中的厌倦之情溯源

人们(起码是相当一部分人)何以会对原本充满甜情蜜意、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心生厌倦呢?又何以厮守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却又见异思迁,甚至寂寞难耐而蠢蠢欲动呢?过去对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一个答案,即归结于人的思想品质。现在看来,如果把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婚姻现象统统归结为人的思想品质则是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其实这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婚姻学家、心理学家、性学家甚至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接触越多、越真实、越全面、越细致,而神秘感却随之逐渐消失。加之人们疲于应付诸如社会、人际、职场、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乃至家庭生活的日常琐事,这些都会使日常的夫妻生活变得平淡无奇而黯然失色。这时原本可能是新奇浪漫、如醉如痴的性生活,也会因长年坚持同一位置、同一姿势和同一动作而变得单调、乏味而毫无新鲜感可言,以致变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成了一种义务和负担。这些在长期婚姻生活中出现的情况,都可导致夫妻感情的淡化并使婚姻关系面临潜在的危机。而这时性格不合,经济纠纷、异性介入和配偶的暴力倾向等,都可在其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有些著述的作者认为,所谓七年之痒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说,无论巧克力冰淇淋的味道有多么好,紫丁香花开得有多么香,某个知名旅游景区的山山水水有多么美,我们最终对它还是会失去强烈的兴趣而变得冷淡起来。而人对爱与性的感受往往也会如此,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使一切都变得习以为常、变得迟钝麻目了。

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女性来说,4年之痒已作为一种程序编进了女性的基因,而这完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另一份研究资料说,两性在爱恋时在其脑干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异丙胺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它能使人变得眷恋多情、热烈冲动,但是在一次爱恋中苯异丙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而一般可延续4年之久。俄罗斯性学家发表文章认为,在两性亲昵过程中,女性的性器官可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而对男性的性能力有兴奋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这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这可能成为一些男性见异思迁的原因。

百年恩爱事在人为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3

媒体开放型作文

信息时代,媒体的传播与影响已十分深远。许多学生喜欢看电视、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考虑学生的这种心态,积极加以引导,建议看一些有益、健康的电视节目;历史题材专题片或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表现儿童生活的节目。电视传播的知识五花八门,不少是课本上和学校中所不能学到的,学生通过记录和收看,可有效地避免在写作文时经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如美伊战争时期,为了让学生从小关注时事、社会、人类命运,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专题报道式作文:“每天在笔记本上记下《新闻联播》中有关美伊战争的情况,并三言两语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很浓,有的用“美伊烽火”“直通巴格达”“聚焦战争”“战火风云”等做题,将文字、插图等进行巧妙编排,设计了一份份剪贴小报。同样“神舟系列”取得的惊人的航天成果,也自然成为绝佳的创作素材,在剪贴、采编、习作的过程中,自然引发的爱国热情是其他形式政治教育所难以达到的。这样的训练既在很大程度上纵向联系,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又为学生增添人生体验,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

随着教学网、校园网、局域网、城域网等的开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也日趋广泛。作为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作文应运而生。此种类型作文,因其对时间、空间、交流对象等要求的不确定性,习作时环境、心理较为宽松,表达的内容也很自由。因此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情感进行习作,发挥具有自我特色的创意。笔者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查找、搜寻相关的资料。有意识地把互联网引入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更多地依靠网络为学习提供快捷、全面、高质的服务。

社交开放型作文

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家庭生活类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当然要及时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不放过细微之处,不放过情感变化之处,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以留下深刻的体验,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的真实感受,提供丰富的素材。

社会实践类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要提高社会交际能力,还需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时代性的习作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确定一个问题,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如每逢节假日,可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和同伴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等等。此外,专题采访、编写课本剧、通讯报道等都是非常好的训练途径。另外,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为教师、家人、同伴写上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信等。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

时空开放型作文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4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思想陈旧,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自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说明了本课程教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使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住课本中某些文字片断,而是在教材相关内容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知,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因此,广大《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认清本课程的本质,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从单纯的“政治理论性教学观念”转变到“实践性教学观念”中去,使孩子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从单纯的“记住课本中某些文字片断”转变到“知行统一的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严重滞后。

在我们落后的西部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教学设备落后,教室里面只有黑板和粉笔,教师手里面只有教科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造成教学过程与方法滞后。

(三)教学评价不科学,传统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

作为一名“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者,我对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发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很多地区教学评价方式很不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教学中,很少重视课堂因素,很少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察,轻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也很少去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如何而给予肯定,没有做到以上“三个统一”。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评价往往大而空,有的评价还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评价非常单一,缺乏激励性。

二、应对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本课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互学习、生生交互学习的过程,要在相互学习中随机解决问题。提倡教师要以学者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具有开放性的课程。教学中切忌死盯教室里面的课堂教学,更加重要的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我非常重视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习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要求他们经常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

(二)课堂教学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1.为学生拓展学习阵地。

本课程教学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拓展教学阵地,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广泛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师在教学中从“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大板块进行归类,并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地指导实践方向,让孩子们有效完成实践任务,从而,使课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

2.培养合作学习和创造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者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方式。对于教学而言,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他更多地是以小组的形式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一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分工的互学习形式;二是,学习者经过独立思考后完成任务有困难,利用在小组内相互质疑、探讨,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一致意见。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很多孩子他们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只是对玩感兴趣,像电脑、游戏等,孩子总是玩不够。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想同样一个问题:怎样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玩游戏那样投入呢?

(1)为孩子创设愉悦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情境。

首先是创设故事情境。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因此,老师引导学生一道搜集身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事例或片断,或者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故事,或者在图书室搜集事故,或者记录别人的讲解,最后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一起分享。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其次是创设游戏情境。《品德与社会》课程,很多内容都可以编排成“游戏课”,通过各种模拟活动、角色扮演,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受到良好的体验。例如,“各式各样的接力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游戏“别问我是谁”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怎样充分相信他人等等。

再其次是放下老师的威严,与孩子们成为真心实意的朋友。学生的拘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老师的威严。放下老师的架子,放松学生的心情。老师要经常性的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就餐、一起研讨问题,成为孩子们诉说的对象,成为他们解除烦恼的依靠。

(2)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老师要坚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老师还要指导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写(画)出来,书写《调查报告》。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查阅网络,把提出的问题,从书(网络)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就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品德情操得以陶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5

彭永清/编译

现代社会,男女地位日益平等,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许多传统妇女早已从家庭中走出来,有的从事的是高收入的职业,她们不仅在职场上春风得意,而且在家中也深受丈夫尊敬。许多男性甚至甘愿在家做家务、带小孩,而妻子在外拼命工作养活家庭。新一代父亲们越来越多地担当起了“专职主夫”的职责。

日本:“专职主夫”数量激增

据日本内阁最近公布的名为“关于男女共同参与的社会调查”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48.9%的人对“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应该守在家中”的说法表示反对,45.2%的人表示赞同。这是自1979年进行此项调查以来反对结果首次超出赞同结果。1979年的调查结果为赞同72.5%,反对20.4%。大约从25年前开始,对女性外出工作持反对意见的人逐年递减。据日本内阁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公司在女性就职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夫妻双方不工作的话,生活将陷入非常贫困的境地。”

事实上,享受国民退休金的第3号被保险人(指那些已经加入厚生养老保险或者互助组合者抚养的人的配偶、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人)数量在逐年减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女性进入社会的人数减少,但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作为第3号被保险人的男性人数出现了逐年增加的倾向。据厚生劳动省称,男性第3号被保险人的数量从1997年开始连续7年递增,2003年首次突破了8.108万人,与1996年相比,人数约增加了两倍。

结婚前的年收入就比妻子少、或者妻子经商成功等原因,使得一些男性为了操持家务而选择了当“家庭主夫”;另外,一些男性由于所在单位破产或重组、身体欠佳需要在家休养等原因,无法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而选择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夫”。

韩国:受儒家思想影响的

“专职主夫”

不仅在日本,就连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韩国也是如此。最近,妻子在外面辛勤工作,而丈夫则在家中专心从事家务和育儿的家庭激增,一时成为韩国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首尔西部某高层建筑群的一个小区。早晨7点30分,“专职主夫”朴英善送走上班的妻子,并将7岁的女儿送到附近的小学上学后,开始了一天的家务。4年前,在与上司发生冲突并且辞职后,朴英善就开始在家专门负责清扫和洗涤任务,他说:“现在已经非常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不过刚开始时从早到晚清闲在家,还遭到附近邻居的异样目光。”

即使是现在,韩国许多已经结婚的夫妻通常仍然是与双亲居住在一起。许多年迈的老人认为,媳妇应该遵循公婆的话,在家操持家务,他们认为“男人在家里操持家务抚养小孩是不可想象的”。然而,现实中“专职主夫”的数量确实在增加。据韩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有10.6万名男性成为“专职主夫”,而2006年更是突破了15万大关。新闻和电视等诸多媒体也称韩国已经进入“主夫时代”。

韩国电视剧《不良主夫》通过描写一位失业丈夫在家做家务,妻子在外拼命工作养家的家庭生活而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这对增加人们对专职主夫的认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反映出韩国社会氛围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朴英善说:“虽然买菜做饭比较繁琐,但能够每天与孩子在一起,也感到很快乐。”他似乎比较满意这种家庭主夫的生活方式。

一位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由于年轻人的意识发生了变化,加之妻子从事高收入工作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专职主夫’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新加坡:女性不愿与

“专职主夫”结婚

据新加坡社会开发服务公司提供的一项以210名年轻人为对象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1%的男性对“专职主夫”持肯定态度。但另一方面,女性只有40%的人对“专职主夫”表示赞同。不过,一位独身单性接受当地一家英文报纸采访时说:“虽然男人在家从事家务和育儿并无不妥,但这可能损害男性的自尊心。”可见,并不是所有男性都认为在家做“专职主夫”是对的。

还有一些说法认为:“如果仅靠妻子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计或者其他事务,那么男人在家做‘专职主夫’也无所谓。但是,男性在家务事上完全代替女性则不可取,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母亲比父亲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说法虽然对男人在家做家务持肯定态度,但仍然保持以妇女为主的传统育儿方式。

而女性们则认为,夫妻双方都在公司上班的家庭才是普通的“新加坡人”。她们所持有的较为突出的意见是:“在欧洲,虽然男性可能成为‘专职主夫’,但在传统的亚洲价值观念非常强的新加坡,男人在家做家务可能招来周围严厉的目光”,“仅仅在家带小孩的生活很无聊,还是工作好。因此,并不希望与整天在家做家务的丈夫结婚。夫妻双方应当相互分担家务才对。”

总的来说,年轻男女对男人在家做家务表示理解。但实际上,由于仍然存在传统的夫妻在家所起作用的想法,因此,“专职主夫”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或许,在多为双职工家庭的新加坡,与其讨论夫妻到底哪一方留在家中专做家务这个问题,还不如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的家庭。

美国:高学历男性愿做

“专职主夫”

到2006年为止,美国约有15.9万名“专职主夫”。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4.9万人的3倍。而《今日美国报》报道称,最近,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师或军人等具有高学历的男性正在加入这个行列。

据得克萨斯大学教授罗休琳对213名“专职主夫”进行的调查结果,许多男性是因为“家中有位既是职业女性又不想把孩子交给保姆看管的妻子”而转变成为“专职主夫”的。而且,这些“专职主夫”家庭似乎与传统的“男主外”家庭同样幸福。

然而,一些“专职主夫”对孩子们玩耍的公园感到陌生,他们甚至从未去过那里。据说,这些“专职主夫”家庭无法参加育儿支援团体,也几乎得不到社会的支援。另外,一些“专职主夫”并非特别关心家务事,他们更多地把时间花在运动、钓鱼和修理汽车等自己关心的事上,而不是家务和孩子身上。

据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根据他们的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最长寿的职业为医生和律师,而最短命的则是“专职主夫”。

调查认为,“专职主夫”之所以短命,是因为他们的压力最大。由于社会对“居家爸爸”(stay-at-homedads)存在错误理解或偏见,导致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都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专职主夫”与“居家爸爸”有所不同。“专职主夫”是专心家务而不管外面工作,而“居家爸爸”则既要做家务和育儿,又要外出工作。

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6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  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昔日曾共同生活、亲密接触乃至有过甜蜜时光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  。笔者分别从我院近十三年的离婚案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从近三年来审结的离婚案件中随机抽取了100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些微薄的结论,并提出一点拙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  从1991年——2003年十三年来离婚案件的数量分析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件数  218  169  193  235  205  224  207  219  187  228  261  227  212

占当年的比例  20%  12%  16%  15%  13%  21%  18%  20%  15%  21%  25%  23%  24%

(说明:因从2002年开始实行大民事统计,为了进行比较,从1991年起统一按大民事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离婚案件的比例总体上是有所上升,并且占据民商事案件较大的比例。几年来,许多国家的离婚率直线上升。据美国统计,在过去100年间离婚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3倍,有1/3的初婚者以离婚告终。前苏联的离婚率也高达35%左右。我国1980年离婚率为4.75%,而到了1997年离婚率竟增加到13%,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了25%。①

二、通过对近三年判决和调解结案的离婚案件抽样分析,离婚案件在实体上的新特点

(一)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

结婚不到一年的有5件,占5%;结婚1—3年的15件,占15%;结婚3—5年的16件,占16%;结婚5—10年的30件,占30%;结婚10—20年的25件,占25%;结婚20年以上的9件,占9%。

(二)、年龄比较小,离婚率较高

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方起诉为58件,占58%;男方起诉为42件,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及男方有罪。

(四)、离婚的原因比较集中

从分析表明,离婚的原因主要有:(1).因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25件,占25%;(2).  因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而导致离婚的23件,占23%  ;(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的17件,占17%;(4)因双方感情不合分居而离婚的11件,占11%  ;(5)因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的8件,占8%;(6).  因家庭暴力而离婚的4件,占4%(7)  .因一方被判处刑法而离婚的3件,占3%;(8).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的2件.  占2%;(9)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2件,占2%;  (10).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的1件,占1%。(11).其他案件4件,占4%。

(五)、通过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比例高,有88件,占88%。(不包括撤诉案件在内)

三、在程序上的新特点

(一)、举证困难。在证实夫妻感情破裂方面的证据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其他相关的书证和证人证言比较少。书面证据主要就是结婚证,常住人口登记卡。大部分判决或调解离婚的,证据也不是很充分,从统计的判决准予离婚的57件案件中,只有结婚常住人口登记卡,当事人的陈述的有42件,占70%。大部分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是因为证据不足,从统计的12件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中,因证据不足的为8件,占67%。

(二)、公告送达的案件为11件,直接送达的为89件。

(三)、缺席的比例高,缺席审理的为24件,  占24%。

(四)、调解的比例比较低,调解结案的为31件,占31%。判决结案的为69件,占69%。(2003年我院一般民商案件的调解率为46%)。  

(五)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短期内(在6个月到一年内)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比例高,有19件,占19%;第二次提出离婚诉讼判决准予离婚的比例高,19件中被判准予离婚的为18件,占95%。

三、上述现象存在原因的分析

(一)、为何离婚案件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

笔者以为:

从婚前感情基础来分析。现在在外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打工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大,又没有父母的监督和帮助,恋爱比较自由。但也产生一个负面作用,双方了解不是很深时,就已经进行同居生活。从分析表明,婚前恋爱时间不到一年占18%,特别是早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结婚时一方未到婚龄的占15%。

从婚后的感情建立来分析:结婚的时间长短中分析,就会发现,结婚的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成正比例,30岁以下,一般结婚在10年以内,从时间上结婚10年以内的比例为36%;从年龄分析上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即年龄越小,其结婚的时间越短,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不很牢固,加上年轻气盛,说离就离。但大部分都已生育了子女,孩子也比较小,认为孩子小越好办,对孩子的感情上不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的时间越长,一方面夫妻的感情比较深厚,不易破裂;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双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感情及其影响,也就会比较理智。

从离婚的原因来分析:年轻的夫妻离婚,大部分是因为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本来婚前基础不牢,结婚的时间不长,夫妻如果一方外出打工或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感情就会慢慢变淡,很难经得起冲击。另外,外出人员一般年收入在1.5万—2万元,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旦有什么波折,及易导致离婚。

(二)、为何30岁以内的离婚率较高(达46.5%)

以前在农村,一谈到离婚,就觉得十分丢人。现在农村的青年在外打工的比较多,  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见得世面比原来的要宽阔的多。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加上现在的电子信息高速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离婚的案件及离婚程序了解的比较  清楚。夫妻之间实在和不来,能够比较理智的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另一个方面,由于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的诱惑,一些人开始对自己在家务农的结发之妻感到不满,想方设法通过婚外情来寻找满足,有的想干脆加以抛弃。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妇女在家庭中经济地位提高,不再忍气吞声,一旦对婚姻不满,就可依自己的意愿提出离婚。离婚后,妇女有能力自己独立生活。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男人对外交往比较多,接触危及婚姻关系的不良因素的几率比较大,相对女方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有的丈夫养成了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有的丈夫不尊重妻子,对妻子任意打骂,还有的与他人同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欧美男性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太太有外遇、要求太多、无法与亲戚很好相处及婚姻对自由限制过多。而妻子提出的离婚理由更多,主要有:丈夫大男子主义、不关心体贴妻子、婚外性关系、嗜酒及赌博、婚姻暴力(对妻子进行身体和心理虐待)、个性不合、性生活问题及财务困难等。

(五)、离婚原因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婚外情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表明,因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比例位居第一。成年人的婚外情,尤其是男性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从分析的数据反映,男性为15件,女性为10件,比例为1.5:1。据北京某区调查,由“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在1982年占总数的14%,1983年占30%,1988年达到了40%左右。在上海徐汇区的调查,随机抽出的633件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情的占了35%。武汉某区1995年1—7月受理离婚案件480件,其中因“第三者”插足的占了60%以上。而婚外情中,真正纯感情交往的比例比较小。大部分都与性有关。巴尔的摩的心理学家葛莱丝针对发生外遇的男女所做的研究发现,75%的男性表示性欢愉是让他们“偷腥”的主要原因,但只有35%的女性如此表示。77%的女性认为发生婚外情的理由常常是“陷入恋爱之中”,而这个比例在男性中只有43%。②婚外性关系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动机:对幻想的爱与性的追求,或对浪漫的寻求;好奇心(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婚前性检验的人);妇女想证实自己的吸引力,男子想证实自己的男性气质;各种原因引起的性自卑;性厌烦;性试验;对自己伴侣的报复(即使是不让对方知道);偶然遇到实现妄想的机会,以及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婚外性关系的吸引力,在于其秘密性,他们说“猥亵”的性比“合法”的性更令人满足等等。当然也有出于性需要未能满足的情况。旅游、节假日、离家在外和晚会等,都会是引起婚外性关系的潜在因素,但通常只是短暂的。由于现在男女在外打工,机会都很多,这就增加了亲热的机会,使得婚外性关系更有可能。除此之外,大部分以夫妻感情不合、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为由的案件中,其实际上就隐含了夫妻性生活不协调的原因在内。新近上海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明确表明,自1984年以后明确提出因性生活问题而离婚的人数明显增加,目前在离婚夫妇中有23%以上认为性生活不和谐而不愿意将家庭维持下去,还有36%的离婚缘由系“第三者”插足所致。这样,直接由性因素造成的再加上“第三者”插足所致,在离婚案例中竟有半数以上与性有关。③

(五)、现在离婚案件在程序上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离婚案件有其独特的特点

1.  突出表现离婚案件的证据缺乏与离婚率高的矛盾。离婚案件涉及的主要是人身关系,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是人的内心的思想活动,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楚,别人只能从一些表面现象去摧测,加上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宁愿建一座庙,不愿拆一桩婚姻”的思想,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人是比较困难,但有些案件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又没有人肯出来作证,另一方当事人又不答辩和参加开庭,通常如果是第一起诉的,以证据不足判决不准离婚。如果是第二次起诉的,一般仅以原告的陈述就判决离婚。

2.公告送达的案件增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处理上随意性较大。在实践中,一方因下落不明,其原因主要有在外打工,从未与家人联系,一般与家人联系,只要其家人不说,仍无法查找其下落;还有就是一方本来是外省人(多数是女方),如果夫妻关系发生矛盾,大多数是一走了之;另外就是一方(也多为女性)存在婚外情,干脆家庭与情人远走高飞。而另一方又常因计划生育被罚款,这时起诉到法院,只有通过公告送达。这类案件在证据方面也是不很充分,但通常多会被判决离婚。

3.对待离婚案件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大部分办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是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因充分体现个人意思自治。只要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对方同意离婚,不管是否符合判决离婚的条件(夫妻感情完全破裂,调解离婚的除外),一律判决离婚。不再重视调解的方式结案。

4.同样是审理一件民事案件,对于离婚案件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要高于其他案件,而且从效益的角度来讲,又是比较低,因而大部分法官对于离婚案件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往往抱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所以在处理上,主观随意性比较大,很少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5.第二次起诉在一定的意义上变成了判断是否准予离婚的又一新的标准。笔者在上述的分析中也提到,第一次起诉如果证据不足,被判决不准离婚后。通常法官会对当事人解释只有等下次起诉,当事人也会认为第二次起诉,法院一定会判决准予离婚。而实践中,在当事人第二次起诉后,即使证据不是很充分,一般也会判决准予离婚。这里的理由一般有两种,一是依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在被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分居一年以上,视为夫妻感情确以破裂;二是以被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的夫妻关系没有能够改善,因而认定其夫妻感情确以破裂。

四、思考与建议

民事案件无小事。单个看起来离婚案件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离婚案件比较简单,其实不然。在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不仅在数量上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且离婚案件也是最为复杂,且最为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各类报纸也经常登有这类报道。

(一)、端正认识,抓好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但是在我国,犯罪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分别证实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及儿童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亲生父母离异的过程和结果,都对孩子尤其是幼龄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他们的孤独、自卑、怨恨等不让良情绪可能导致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因此,应重视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需要法官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这又与司法效率相冲突。通常,我们对待事关重大社会生活特殊类型的案件,成立专门的法庭进行审理,如少年法庭,军人维权法庭等。在这里笔者有一个建议,即各基层法院成立一个专门的婚姻家庭法庭。配备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和适当的女法官,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尽量挽回一个家庭。对这样的专门的法庭,不宜定经济指标,对它以一高一低两个比率来进行考量,即以调解结案率(高)和当事人重复起诉率(低)。

(二)、注重证据,加强职权干预。

婚姻案件不能把它简单当作一般的民事案件来处理。它不仅解决双方当事人的感情问题,还要附带解决财产、子女问题。对单纯的夫妻感情,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加以干预,但对于因婚外情、婚外性行为、家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还是有必要以公职权加以干预,以更好的保护弱势群体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于一些当事人确因证据不足,但又必须逃离枷锁婚姻(这里把一方利用婚姻家庭之名实行对另一方的虐待称之为枷锁婚姻),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以增加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不断的增多,夫妻平等、团结和睦的家庭已成为当代社会婚姻家庭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婚外性行为、包二奶的现象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一些舆论导向只注重自身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担当的社会责任。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离婚率高的原因是年轻人看电视、电影多了,受其中的影响大深所致。我们要宣传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它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它为男女的性生活提供了最安全、最健康、最合法、最自由的空间;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了最适应的场所。④

注释

①、③见(人民网2001-10-25/中新广东新闻网)  孟继贤《生活之谜:离婚,许多都有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