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欣赏

影视欣赏范文1

1.可以有效地进行听说训练

影视欣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演绎曲折波动的情节故事、清晰鲜活的立体画面和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陪衬,展现英语语言的绚烂魅力,让学生于轻松愉快中体验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通过大脑感官来吸收英语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情感因素掺杂在里面,将吸收到的信息内容和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又能对以前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总是通过录音和磁带平淡无奇地叙述所讲内容,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目的。

2.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只要气氛恰到好处,那么英语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我们通常认为,进行视听上的刺激远远要比单一的文字表达的冲击强烈。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欣赏英文影视作品,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英语。通过作品欣赏英文影视,学生可以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其他国家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们在表达时的语言特点。而且在英文影视作品里,人物间的对话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比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时所接触的英语要纯正地道得多,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英语的发音和语法。

3.可以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当中添加新的营养教学元素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通过单纯的视听说的教学方法单调地给学生传递英文信息,无法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养分,因而显得枯燥乏味。影视欣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更把自身学习英文的兴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形之中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欣赏英文影视作品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如:故事的背景、情景矛盾冲突点、人物个性的研究等,在教学活动进行互动的时候,这些“点”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里实施影视欣赏法

1.选择适当的影视素材

在欣赏英文影视作品中,如何选择素材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教师在选择时应做到既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又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现阶段理解水平。针对中职生的知识储备现状及其兴趣所在和教育的需要,我一直优先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地心游记》《月亮宝石》《圣诞颂歌》《威尼斯商人》《科学怪人》,还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死亡诗社》《街头日记》,以及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动画片《冰河世纪》《机器人总动员》,等等。当然,原版影视作品播放时间是比较长的,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裁剪。

2.安排适当的放映时间

放映一部原版电影一般要2个课时,再让同学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可能要用到3个课时左右。所以,我认为影视欣赏法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课时的多少,适当安排影视播放的时间,或者让同学在课前观赏,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作为平时成绩。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根据中职生目前的英语听说能力,可以在最初的时候播放一些中英字幕、英文原声的影视作品,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慢慢变为单英字幕甚至是无字幕。

3.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影视欣赏范文2

一、正确认识影视欣赏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认为:“读图时代的到来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人们接受众多信息时的主要区别,视觉图像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与思维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一门充满现实世界色彩与人文情感的学科,但视听结合的表现形式应该更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1.弥补不足、带动全面审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自然、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境界。”“要让学生感受形象,领悟文本的丰富思想内涵。”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但它首先就是一门文学艺术,能让学生从中感受直观的生活景象、人物的举手投足、绚烂的自然景观,可以有效弥补语文课本单向信息系统的不足,完善审美能力。

2.建立基础、培养想象力

欣赏文学作品需要人们具有联想能力,阅读是作者对作品的再加工。这种加工必须依赖于读者在生活经历中建立想象的基础——头脑中的表象。如果没有影视的介入,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对其中的社会景象、建筑特色、人物的服饰打扮与一举一动就缺乏想象的基础。要提高学生思辨文学作品的能力,其根基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影视正是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3.视听享受、训练听说能力

文本学习需要更多的读与写的训练,而影视欣赏中更多的是“听”的训练,在听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大量人物说的素材,其中人物的语言艺术是作品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可以从中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以影视为内容的高中语文课堂插入方法

很多教师觉得让学生全面接受影视内容,在时间与精力上划不来。但事实上,笔者上面所陈述的三点个人理由也足以说明以影视作为内容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课程资源,是与素质教学接轨的一个创举。

1. 情感调动:气氛与阅读水融

情感因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视作品信息传递的多维性与形象性,是文字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学习高二语文选修课《哈姆莱特》的时候,由于作品有难度,学生兴趣不大,我们可以配上影视中激情的背景音乐,为学生顺利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⒉ 影视辅助:经验与解读相得益彰

实践证明,学生获取新知是基于他前期的认识,来完成新观念的同化与顺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事先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自然风光片、风土人情片、人物专题片,作为文字教材的辅助,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果让学生写一些影评,结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来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我们关注:高雅与世俗如何调和

现代文化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性走向多元化。一个不得不回避的现实是:影视正以任何传统媒介都难以比拟的速度与优势控制着我们的头脑与思想。以影视文化为中心,语文教学正从原来高雅的殿堂走向大众化与时尚化。时尚无罪,但是这些年来,大量思想简单化、情趣低俗化的作品一直干扰着我们的视线。同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不少作家也开始受利益驱动,“金钱至上”、“物欲膨胀”已经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价值取向。作家与导演成为市场需求的奴隶,肆意地蹂躏着原来文学净土,低俗作品就成为人们价值观的腐蚀剂。比如电视剧中的《少年天子》、《孝庄秘史》、《大清后宫》以及《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在电视人与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杜撰与消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爱看与不适合看、高雅与世俗的关系,是影视工作者也是教师研究的话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影视作品的有选择推荐,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让他们站稳价值立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影视欣赏范文3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英文影视欣赏课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辅助教学活动已得到普遍认同,如何有效地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课成为很关键的问题。

我校自1999年确立创办外语特色学校,为此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辅助活动。基于我校多年的探索和本人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我认为要上好英文影视欣赏课,必须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落实“赏、析、演、编”四个教学步骤。

一、赏――激发兴趣,开启学习的前奏

兴趣是人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影视欣赏过程也是如此,教师可采用多种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观赏《后天》的时候, 我设计了一些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活动。本片主题是自然灾害,因此我设计了“how much do you know”的游戏,事先收集了著名的灾难片片段,并在课上放映,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然灾害的单词并用英语简单描述。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得到热身,同时也激起了看新片《后天》的兴趣。

熟悉背景知识是影视欣赏的基础。对故事梗概的大致了解,能促进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教师还要摸透影片中的难点和疑点,事先讲解生僻词汇,为学生真正理解做好准备充分。

用电影名字设计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教师用PPT出示英文名,请学生猜中文名,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等,学生立即被这些有趣的电影名字所吸引。除了影视片段,电影名字外,还可以设计以英语电影音乐为主的活动。有效的热身活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二、析――深入理解,变看电影为学电影

学电影绝不等同于看电影,看电影是“看热闹”,而学电影则是“学门道”。在初步了解电影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分析人物的特征,性格及经典句型,达到“学电影”的目的。例如在欣赏《马达加斯加》时,我将电影中的四个角色(Graffe,Hippo,Lion,Zebra),名字(Marty,Melmon,Alex,Gloria)与性格(talkative,kind,lazy...)做成卡片,请四位同学拿着卡片站在教室的四个角,拿到其他卡片的同学去找相应的角色,比如拿到Gloria的同学配对Hippo图片。

听句子猜角色也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活动。在角色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放映影片中人物的经典台词,请同学背对电视,根据刚才所分析的人物性格,以及听到句子,猜测这个角色是谁。教师还可以将此类活动改进,比如看动作猜词,看嘴型猜词等。

三、演――纠正口语,创设语言环境

在英文电影中,人物的对白并不是如常规英语教学中的那样句句完整,而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因此,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地道的语言。而且,通过对原版英文电影的赏析,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得到纠正和提高。例如书本上学到见面时打招呼用“How are you?”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外国人说“What’s up,man?”

学生都喜欢模仿偶像影星的语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情感去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例如,教师邀请几位学生模仿影片中演员的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然后让全班学生评出最佳模仿奖和最佳演艺奖。

四、编――活学活用,提升语言创造力

如果说“赏、析、演”都是基于影视片段本身的简单机械模仿学习过程的话,“编”更加侧重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达到活学活用,熟练自如运用英语表达自我的目标,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编”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观看影片之后,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并写观后感。教师可以布置影片评论之类的作业,让学生就影片写些简单的主题分析,客观地反映影片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导演或是编剧,以原来的影视片段为模板,与实际相结合,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重新编排人物对话,编出属于自己的电影片段。比如在欣赏完《狮子王》(The Lion King)后,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小狮子辛巴和他的两个朋友――机智聪明的猫鼬丁满和心地善良的野猪彭彭重新设计台词。

当然,要想“编”得好,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它是在认知、理解、参与、体验后的更高的阶段,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语言知识积累关。平时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进行语言输入与储备,引导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实用词汇、习语、俚语、经典句型及地道的表达法等,随后不断的诵读和记忆。学生虽然学过发音规则,但缺少与实践结合,所以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在课后不断重复,不断模仿电影对白中出现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对英语感到亲切,才能有话可说,把平时的积累融入“编写”活动。

影视欣赏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影视欣赏;语文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2-01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影视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轻松观看,以影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形象直观为基础。影视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构成靠的是语言文字。从返璞归真的角度来说,欣赏影视作品,也是学好语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我们在组织学生看影视作品时,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产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您能在循序渐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象思维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增强,读书写作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视野。

2.以影视资源对照小说,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时,受各因素影响与原著有时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电视剧《红楼梦》在改编时,对原著的改变较大,并且参照了几种版本,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精彩的语言艺术,并通过学生看电视剧,领悟电视剧改编者的意图,比较电视的改编和读原著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可比较演员表演与原著的描写,目的是更好的解读文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了小说《香菱学诗》的原著后,再让学生课后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有的地方没有看小说过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演不出来的,要通过语言来品味,尤其是像曹雪芹这样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又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中《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目时,学生了解到中国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具有古白话的特点。因为它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说书人的语言特点。在叙述吴用七位好汉最终是怎样把蒙汗药放到酒桶里的过程时,是在最后才道出谜底的,这也就突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是靠情节取胜的特点,读后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学生仅看电影电视,是不能体会古典小说的这种特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与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应该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对小说原著的欣赏。当今的青少年他们本身都是在形象艺术中长大的,如果过分的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这就不能达到语言艺术欣赏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小说文本是关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加工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学习的重点。语文教学中要以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借助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再创造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对小说的再创造,而不能让学生过分的依赖电影电视的趣味性,放松了对小说语言的解读。

3.情之所致,跃跃欲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影视作品中的情点,深刻触及学生内心世界。在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后》时,学生感受思潮与泪水一同涌出。有的学生感受到:灾难面前,生命的渺小;有的学生理解亲情的博大,母爱的伟大;有的学生是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拷问。在观看电影之后,学生的观后感也便水到渠成。其中有位学生用影视的主题曲《23秒32年》写篇观后感,文笔一气呵成,情感流畅,心理真实。对影视作品观赏有利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表达技巧的提升。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电视剧,不管它们是真实的生活,还是艺术的塑造,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写作素材要靠积累,而积累不外乎:亲身经历直接积累的和从间接获得的。观看影视是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通过观看《一个也不能少》,描写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的缘由或者借鉴描写表现一件事的手法。

观看影视能提高表达技巧:电影电视中的某些表现方法能够迁移到作文的技巧上来,使学生有深入的感悟,如:倒叙、插叙、补叙等表达方式,前后照应、情节过渡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渲染、心理描写方法等等。如在观看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后,让学生进行《阿甘故事续记》的作文训练,可以学习电影中叙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电影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较高的审美情趣

欣赏富有思想性的的影视作品,对于培养现代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等感情作用不可小视,同时又能够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提高其文化品位、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如《亮剑》中宣扬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那种不怕一切的勇气和魄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壮志与豪气,从而敢于向学习、向生活挑战,不断追求自我的进步。又如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丹韵词音》等富含知识性的影视作品更是以其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色彩明亮绚烂、台词富含诗化情韵等显著特色,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学生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但充满知识性,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让广大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流连忘返的同时,更能让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彻底的放松,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追求。

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是为应试而教,有的语文教学走上了纯工具训练的歧途,有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远离社会,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和"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中国文学《三国演义》、《茶馆》、《雷雨》、《祝福》,外国文学的《红与黑》、《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名片。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趣味气质上的相呼应,一种心理感知的沟通。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经典的影视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抓住信息技术发展这一契机,推荐学生课后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影视欣赏范文5

关键词:影视 手段 应用 文学欣赏 课程教学

一、影视教学手段应用于文学作品教学的优势

1.影视形象直观反映出文学作品内容

文学作品是高度抽象化的和概念性的艺术品,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事件、背景都需要阅读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接受的过程中,阅读者利用自己已经存在的概念和形象知识体系,将文学作品中需要被接受的部分转化为自我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在每个学生的思维中,所产生的形象具有千差万别。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真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很难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将文学作品所有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形象展示出来。影视作品恰好能够弥补文学课程教材过于抽象化的缺点。在所有的形象表达方式中,视像化是最直观的。人物、情节、背景都能够在视觉展示中被直观地得到体现。

2.影视表现手段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过程是复杂的,首先是感官的刺激,引发学生神经的兴奋,刺激大脑皮层,最后引发记忆。感官刺激越强烈,所引发的刺激越强烈。相比于纯粹的文字,影视作品是行、事、图、文的有机结合,极具有动态感地以立体地方式展现出来。多样化的展现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结合课堂讲解与文字的原典阅读,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有助于学科知识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形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二、影视教学在文学课程讲授中的作用

1.引境,引发学生探究精神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兴趣普遍不高,这种现象也是几乎全国各大高校文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难题,归根到底,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总是觉得教师的口头讲授“枯燥、干巴”,毫无兴趣感。文学作品的理解,是由语境的,对语境的理解则又是建立在情境之上。例如鲁迅的《呐喊》,没有历史情境的直观感受,单凭教师口头讲述中国旧社会的苦难,很难让成长于消费和娱乐媒介生态中的年青一代获得深厚的切身体验。但是采用影视教学手段,用一些带有历史记录场景的电影例如《甲午风云》来展示给学生看,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暴行、中国农民生活的艰难和残酷、地主官僚资本和权贵的压榨、农民的落后和迷信……置身于这一系列现实环境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切体会旧中国的黑暗和落后,也能够从情境出发,深刻体会鲁迅“铁屋子”的隐喻和内心强烈的呐喊。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2.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和作者之间达到感情的共鸣。通过影视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视像中的形象,再和原文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加强了师生和课堂的互动,解决了文学欣赏课中学生一直诟病的“枯燥”的问题。而且,透过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找到影像和原文之间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讲授的效率,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营造出了“互动式课堂”。笔者在《红楼梦》的课程讲述中,多次以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剧作与原著让学生做对比,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找到原著与影视中结构、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展开积极讨论。

影视欣赏范文6

关键词 内隐学习理论 翻译能力 影视作品欣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75

The Rol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English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ppreciation to Improve Translation Ability

――Based on 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SUN Kangjie, ZHOU Rongqin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 223800)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United States psychologist Reber's "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on English films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about whether this theory can promote students' translation capability or not. We analyzed how European and American films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translation and main effects on them through deep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films applied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observations. We put forward personal views and reasonable proposals and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

Key words 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translation capability; filmography appreciation

0 引言

随着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新大纲的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英文影视具有集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体的特性,被越来越多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有效提高英语水平的方式。欣赏欧美影视作品,如原版电影能对大学翻译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更多英语听说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追根究底,欧美影视作品和翻译学习的主要受众是广大学生,关心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两方的关系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内隐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Reber最早于1965年提出内隐学习一词,用他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经过三十多年研究论证,内隐学习理论不仅成为认知心理学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英语学习及教学领域也有一定的运用。

1.1 内隐学习理论对提高的翻译能力启示

(1)传统翻译的特点及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翻译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译者更擅长于从事把外语翻译成母语的工作,而不是反道而行。这就如同,西医大夫长于外科手术,中医大夫擅长药物调理一样,人们很少看到西医大夫望闻问切,更看不到老中医拿起手术刀一样,进而反映出译者对二语国家语境及文化特点认知的缺失。大家所熟悉的提高翻译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多加练习,对比自己的译文和标准译文的差异,熟练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对译者来说这固然是重要的,也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与传统翻译途径相比将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相结合的优越性。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及“三高特征”(高潜力、高选择力、高效性)。基于内隐学习的几类特征我们会发现内隐学习会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在固定的翻译思维模式和课堂内容中,译者的无意识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展翻译覆盖范围的广度并形成潜移默化的拓展联想。而它通常的产物──缄默知识的特点,则可以深化译者的理解并逐渐向底层规则迁移,由表及里,提高学习效果,这就与古代文人习得的“涵泳”、 “吟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照内隐学习的理论,个体能够跟随情绪、语境、心境随心所欲地驾驭译文及其组句规则,拓展翻译的灵活性、开放性、地道性及准确性。通过将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相结合,能使译者最大限度地将内隐显现的知识与外显习得的知识融合,下面就以欧美影视作品欣赏为例探究内隐学习理论在此的运用。

1.2 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学习的结合在欧美影视作品欣赏中的体现

影视欣赏指人们观赏电影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电影欣赏的基础首先是视听的形象,是直接把握艺术形象,然后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但电影欣赏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理性活动。观众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后,还要进一步理解它所体现的本质意义,领会整个作品所显示的客观真理,以及其中所寄托的编、导、演等的思想感情。在影视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观众已经形成无意接收影视作品中各种信息的习惯。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讲授中,让受众观赏英文影视作品是提高其外语听说读写各项水平效果较为显著的途径。通过对母语国家原声影视的欣赏并加以内隐学习的规律性练习、记忆,对翻译的地道和融合等诸多会有显著帮助。

(1)词汇及语句。相比较以往的翻译学习,译者凭借已习得的词汇及固定短语搭配进行翻译练习。译者所获词汇基本来源于教材所学的记背,而影视作品中大部分词汇已习得,仅有小部分陌生词汇夹杂。在这种情况下,陌生的小部分词汇会被大部分熟知词汇所带动给译者留下印象并潜在地使译者在愉悦的情绪下记忆。部分有双语字幕的影视作品能够营造语言学习氛围,在画面的引领下生动形象地帮助记忆词汇。英文影视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经典翻译台词的情景,比如:(1)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乱世佳人》1939)这里的damn本意为诅咒;丝毫, 一点点。电影里直接联系上下句翻译使其更贴近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在乎”。(2)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会给他点好处,他无法拒绝。(《教父》1972)offer意为提供,这里译文为“好处”,比直译“帮助”要贴切得多。(3)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傻人有傻福)。因此,在英文影视作品的欣赏中,译者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第一反应译文与其相比较,从而将关键的词汇赋予联想记忆,做到活学活用,理解原语的所在文化及语境,从而更好地把握单词及句子的整体语感。

(2)知识迁移。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或简称迁移,后者叫负迁移或干扰。在此,我们所说的迁移即为正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译者通过欣赏原声影视作品,可以慢慢感受迁移到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惯用语,从而以一方面拓展联想到其他各领域用语。在翻译中,汉语以人做主语,通过影视欣赏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受此影响译者会在内隐学习中改正自己与英国国家有文化差异的翻译方式,逐渐本土化。比如:她被这件事震惊了。The thing shocked her. 而中国式翻译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首先会想到这样的表达:She is shocked by the thing.

2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内隐学习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内隐学习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使译者增加翻译的灵动性,影视作品赏析所获的内隐资源翻译更加多元化并且能够提高上课效率。在内隐学习机制引导下的翻译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在词汇、句式、语法、知识迁移等方面真正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欧美影视作品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翻译课堂教学中,译者逐渐自觉将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与翻译学习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将观赏的过程当成娱乐,对于二者的平衡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需要借助内隐学习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内隐知识,使英语学习与翻译学习相连,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概念系统和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Reber,A.S.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9.118(3):219-235.

[2] 周琳.基于认知内隐性研究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龙岩学院学报,2009.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