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创新理论 案例教学 成人教育
工程项目管理是探索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客观规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集成。其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以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了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结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由于成教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求知欲望强,这就更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进行案例教学,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就要结合学生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成人教育的设立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尚不成熟,内容却已相对陈旧,其侧重点基本上讲述实施项目管理的具体步骤,强调进度计划、净现值计算、成本估算、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学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更全面的实践方面的知识。所以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意义
适应成人教学改革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分析,使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以往课程过分偏重理论细节的传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注重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和掌握,而减少了研究数学模型(例如网络计算模型)上的课时,改变项目系统分析,工作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加强案例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备性
立足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揭示项目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为依据,全面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能对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优化的管理理念,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二)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由于项目管理注重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这类项目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创新改革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很重要,因为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工程项目(如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类工程项目中,由于角色和层次不同,项目管理工作差异也很大,有时甚至采用不同的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会带来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因而创新改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创新理论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许多案例,但是其中的工程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案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将案例中的知识加以创新并运用到将来的工程项目中。案例教学就是不断地肯定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潜力,在收敛的状态下发挥想象力。引出创新理论,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相结合,是因为其实质就是从发明中来到发明的一门学科。
二、创新理论概念与应用
(一)创新理论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资源或社会要素创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例如技术创新。创新理论就是把已有的理论赋予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可以对于一些可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创新性问题),可以从现有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类似问题的知识库。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综合运用,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并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由于创新理论在科学各个领域都能发挥创新作用,因此也可将其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中。
(二)创新理论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创新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实践证明,在成教中运用创新理论,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可大大加快学生的创造发明的进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三、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矛盾理论
矛盾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认为创造性问题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矛盾的问题。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为3类:一类是物理矛盾,一类是技术矛盾,一类是管理矛盾。
物理矛盾就是指系统(系统指的是机器、设备、材料、仪器等的统称)中的问题是由1个参数导致的。其中的矛盾是,系统一方面要求该参数正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该参数负向发展。对于物理矛盾的解决,提供了4个分离原则: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物理矛盾在工程项目中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的研究。
当技术系统某个特性或参数得到改善时,常常会引起另外的特性或参数劣化,该矛盾称为技术矛盾,而解决技术矛盾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优化设计”,但每个参数都不能达到最佳值。技术矛盾就是指系统中的问题是由2个参数导致的,2个参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管理矛盾是指子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设计技术与工程进度之间、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都存在技术矛盾。“优化设计”也可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费用、工期优化问题。
所谓管理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子系统之间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整个系统产生问题。比如:一个部门与另一个部门的矛盾,一个施工工艺与另一个施工工艺的矛盾,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矛盾。虽然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工艺、各个设备等都达到了自身系统的良好状态,但对其他系统产生副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而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进度、绩效、采购、成本、质量、合同和风险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矛盾。
(二)创新理论中RTC算子
创新理论中RTC算子,即资源(Resources)、时间(Time)、成本(Cost)算子,它是将资源、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创新理论给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僵化的、静止的,也不是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而是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过去和未来,同时又是灵活的、富有想象力的,这些都是创新思维所应该具有的特质。①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传统思想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必须建立相应的装置或设备;而创新理论则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不必引入新的装置和设备,而只需对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②任何系统都是朝着理想化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向着更可靠、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系统的理想状态一般是不存在的,但当系统越接近理想状态,结构就越简单、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③理想化意味着系统或子系统中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这就可以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过程
在国外,以创新为核心理念为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它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而在国内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成人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首先,基于创新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讲座,重点介绍其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他们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通过该课程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生产实际中有许多急需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其多数都涉及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一)选择案例
适合创新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要突出教学目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工程案例。②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可以激发创造力,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新颖、具有创造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见常人之未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义重大。③要注意案例的理论性。案例要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的实际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二)案例的描述
这是对案例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环境、时间、过程、结果等特征进行的清晰描述,并不断地结合所研究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要结合创新理论创新点去指导管理实践。描述案例是为了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在老师描述案例时,学生应跟上老师的思路,不断温习案例中涉及的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创新理论与工程管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案例教学,需要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即就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单一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对话教学等方式来实现,营造课程教学的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应由过去的板书教学转变为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模拟、多媒体、板书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把现代化的工具引入教学活动,提供众多更为直观的教学信息。
(四)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
引入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营造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不因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和信息。让学生在讨论中扮演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中的各个角色,而老师应做好讨论方向的把握,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评价,如让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监理等角色,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然后将问题予以解决。
五、结论
将创新理论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成人教育课程中就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理解创新规律,同时可以为未来创业者、实践者提供创新的思想武器,而创业活动可以使创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只是简单地论述创新理论在项目工程管理内容及案例教学几个方面的应用,并未深入研究。希望今后的研究应着力于创新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5).
[2]郭筠.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3]凌滨,管雪梅,赵亚风.研究性教学法在《TRIZ理论》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09,(5).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2
IT项目管理课程设立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工程化的理念、技术和方法,高效而合理地进行项目管理。可以说,IT项目管理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之后是否能胜任其所从事的项目管理职位,是否能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由此,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填鸭式”教学IT项目管理课程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被大量的理论、原理与概念所包围,使得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只能是理论加理论,死记硬背,一到实际运用中,就不知该从何入手,无法应对眼前的问题,动手能力严重滞后于工作环境中的真实要求。学无所用,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要,达不到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重理论轻实践目前,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学术能力轻团队协作精神、重既有科技轻创新进取等问题。管理构思与设计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没有包含在传统的专业培养理念中。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即使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也只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操练,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课程考核片面单一传统的卷面考试往往导致“一考定乾坤”的局面,且卷面考试内容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并不能反映学生的项目管理技能。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平时出勤率低的学生,在考试前夕突击复习下应付考试,也能掌握一些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但实际的实践操作技能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分解在项目管理的知识维、能力维和实践维,旨在通过实践环节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实战能力。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方法,把握IT项目管理的工具、过程和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跟踪国内外IT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动态,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悉一类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学会一套方法,锻炼一种思维,形成一种能力,积累一种素质。课程内容设置为3个模块:①理论教学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IT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②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模块。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安排5次课内实验课,使学生掌握IT项目管理的技能,同时,在学期末,开展IT项目管理课程设计,通过具体的项目实例,根据IT项目的特点,进行组织设计,实现范围、时间、质量、成本等多要素的平衡,使学生掌握在IT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使用恰当的方法予以解决,进而形成项目管理的实战能力。③扩展实践模块。在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策划情景教学,即设置特定环境下的项目,诸如大学生创新实践,大学生科研立项、实习及社会实践或者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等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身临其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力。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和课程特点的分析,我们在讲授IT项目管理课程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其一,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系列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它可以使师生形成多向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灌输和介绍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方法,而不将这些内容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缺乏真实感、亲切感,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实践操作能力。课前,教师需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并在课堂上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要对案例作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以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另外,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讨论环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劝说、语言表达等团队合作能力。由于项目管理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想领略项目管理的精髓,就一定要实际体验、亲身参与。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个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为线索,从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到结束,以一到两个实际案例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真实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在项目生命期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其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在课前环节,教师选择适合的案例是关键,这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洞悉学科前沿,有项目管理的经验和科研教学的积累。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课前预习相关基础知识。在课中环节,针对案例,教师要进行有研究启发性的讲解并组织课堂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努力解决。在课后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主要采取布置研究报告、系统设计、战略规划、合同拟定等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同时,要求进行汇报和展示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我们看到案例教学法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它具有个性化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特点,可以达到相互借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效果;再次,不同经验的汇聚构成发散思维情景,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战性。
其二,建立新的课程考核模式。
必须改革原有的基于卷面成绩的考核体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包括理论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学生的考核方式由团队项目评分、演练与总结评分、实际项目案例综合得分和期末考试得分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的考核与前面所讲的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期末考试得分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并加大能力水平的书面测评。这样通过几个环节的考察,全面考虑、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更注重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上的训练和积累。学生通过努力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迈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课程的教学效果要经过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检验。对此,要将课程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大致分为4个级别(如表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和检验并不是作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后结论,而是及时反馈到课程教学中,将其作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改进意见。
其三,策划情景式教学。
IT项目管理跟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的管理,项目成员不再是简单的机器、人员的知识技能,团队建设、项目沟通等内容往往是项目管理的关键。IT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规划、项目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及系统转换6个阶段。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即设置特定环境下的项目,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任务,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情景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程设计单一的模式,也可以是企业实际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学生科研立项、毕业设计、实习及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的过程也不再局限于任课教师,最好是由企业资深项目管理人员或在企业中参与过实际项目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采取分组模式完成实践任务,项目初期就列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并要求期间必须定期进行交流和任务汇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又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景教学模式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情景的设计,情景设计要注重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过程及项目汇报交流。显然,如果项目过易,那就不值得实施项目管理,最终的项目交付物也没有太多价值;而如果项目太难,又会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项目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策划体验情境,将项目难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团队合作,要让学生积极投入项目情境,认真扮演团队成员的角色。在项目任务分配时,教师可采用分组完成的团队合作模式,每组3~7人。这样的人数设置与企业项目团队人数基本吻合。每个小组由一个组长负责,组长由项目管理水平较高的学生承担,既充当项目经理角色,也起着一定的技能带头人作用。为了避免学生过分依赖组长,应将项目需求分割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这样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独立承担一定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项目。这样通过团队合作模式,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三是细化考核标准,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必须明确考核标准,以此来有效“指挥”学生行为。要先由项目组组长提供责任矩阵,标明个人完成的任务模块,由教师考量个人的工作量和质量后给出个人成绩。在此基础上,考核整体项目完成情况。团队成绩的衡量标准应包括:项目的难度系数、项目交付物的功能、项目文档、硬件规划与采购及网络实现等,综合以上两项成绩得出项目总成绩。这样考核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压力、有责任,使之由从以往的推着学、赶着学变成自己想学、愿学。
其四,构建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构建IT项目管理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公告、课程特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演示资料、作业习题、模拟测试、考核办法和实验指导书等课程资源公布在网上,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体系。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3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course, we take Huanghuai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nd carry out a serious of studies by concerning the content of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antime. We promote teaching through innovation to benefit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is course.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teaching practice;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52-03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后者以科研为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种人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体系主要围绕一线生产和实践来构建,注重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而对该学科领域的研发和探索没有更高的要求[1]。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是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投资和融资决策分析,并获得日后在工程投融资管理工作中操作项目投融资实务的能力[2]。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这门课之前需要具备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同时,这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重理论轻实践,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探索、进行改革,促使教学相长,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问题
目前,不同版本的《项目融资》教材相对较多,而《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教材相对较少。只有少数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大部分教材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对于工程项目投资部分,教材的内容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重复,有的教材相应部分重复的还比较多,如项目的投资估算、财务评价、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与《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内容重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投资控制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重复。《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可以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工程项目投资的内容,但作为教材在编写时应把握好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新意。二是对于项目融资部分,教材内容大多以文字叙述为主,理论知识虽然较充实,但缺少相关的案例分析。有些虽然有案例,但大多是国外的且是上个世纪的实例,缺少我国的以及最新的案例。国外的案例有些虽然比较经典,但依据的主要是国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一定适合我国国内项目的应用。三是随着项目融资的快速发展,教材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使得有些内容和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相符。
1.2 教学方法单一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在内容方面以理论知识为主,讲授起来较为枯燥,假如教学方法仅仅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虽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案例,但大多案例为国际案例或者我国早期的案例,这些案例的背景等相关资料不充分,学生对投融资项目所在国的政策法规也不熟悉,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仅仅以为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讲授过程中增加些案例来讲授是很片面的,案例教学法如何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在探索阶段。
1.3 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项目融资是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生普遍认为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等其他核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经济和金融方面,与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关联性较小。准备考研的学生对项目投资部分相对比较重视,因为这部分内容与考研专业课的内容关联性较大。部分学生认为项目融资这种新兴的筹资方式主要在大型项目中应用,但就业后接触到的更多是中小型项目,觉得项目融资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不强,从而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也不高。
1.4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在黄淮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根据培养方案所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学生的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其中,平时成绩至少由出勤和作业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即为试卷的卷面成绩。就目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而言,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这样就会出现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因期末考试试卷没做好而成绩较低,而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因考前加班加点突击复习而成绩较高的现象。虽然,这样的现象只存在于少数的学生中,但也反映出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来进行考核本门课程的弊端,同时也不能很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1.5 实践教学不足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3]。然而很多院校没有为该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有些院校虽然安排了一些实践学时,但实践学时的比例较低,且有些实践过程往往走马观花,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所以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2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1 教学内容逐步优化
在设计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本教材,要综合多种教材和资料,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所以,要关注国家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于工程项目投资部分,针对教材内容与工程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相互沟通来解决。这样既避免对同一内容重复讲授或者以为对方会讲授结果造成都没有讲授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根据课程的先后关系,先讲者侧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后讲者侧重应用以及理论的深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项目融资部分,案例分析的资料要准备充分,尽可能多找我国的最新的经典案例,成功的案例也好,失败的案例也好,都有学习之处,学习前者成功的经验,学习后者失败的教训。工程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很多,与本课程相关的主要有注册咨询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紧密结合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以及资料中的案例分析,这样学生从就业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会促使其增强学习这门课的兴趣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将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内容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2.2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等。在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式教学为主,每个模块的不同单元都应配备紧密相关的案例分析或应用题,其他教学方式兼顾,这样让学生觉得教学方法有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案例式教学方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案例讲解的方式也有多种,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边讲解本单元的相关理论知识,边举例说明其如何应用;或者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之前,先给出引例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边学边思考,最后可以提问学生来回答之前的问题;或者在讲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将案例分析作为作业来布置,促使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资料来完成,再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来讲解等等。
选择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后,还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如选择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如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首先,依托具体实际项目背景,布置任务,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将本单元所涉及到的课程资源共享给学生,让他们在本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基础上再收集资料、信息来分组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再次,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和知识,让学生分组以PPT、板书等形式来展示各组的解决方案;最后,各组之间相互找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作出最终点评总结。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考虑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兼顾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教学做一体化”转变成“学做教一体化”,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仅采用传统的板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所以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要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这两种教学手段,它们均有利有弊,应该扬其长、避其短,使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出各自优势,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也可以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表、动画等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毕竟是工具、手段,教师可以使用、但不能依赖,更不能在上课中突然断电用不成多媒体的时候不知所措。教师要掌控多媒体,而不是由多媒体来掌控教师。使用多媒体时,最好同时使用激光笔,教师不能把自己定位到电脑前,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上课的反应。在课件制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字体颜色的对比度要明显,字号不能太小;二是尽可能将课件内容精简,绝不能上课基本完全照着课件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很差的;三是多以图形、表格、动画等表现形式来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使用网络来辅助教学。黄淮学院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对所担任的课程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全面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所开发的资源主要包括十个方面:课程概况、基本资源、教学视频、拓展资源、案例库、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在线自测、考试考核、网上交流,每一方面又由几小项组成,如课程概况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本课程所开发的资源均共享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自学过程中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2.4 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式很多,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可以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
通过表2中的形式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的比例可以看出,相对之前适当加大了形式性考核的比例,而减小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这样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注重期末考试。另外,要不断完善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资源开发网站中考试考核部分的试题库和试卷库,课程负责人对试题库和试卷库的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参照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探讨,力争使试题内容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90%以上。就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而言,在遵循学校考试命题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注重考题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引导作用,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分值分布合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综合素质。
2.5 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重点包括具体项目融资方案的设计,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二是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的实习周,或者本课程的实践学时,或者第二课堂,或者暑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到项目实施一线中去,在实践中了解项目的概况、投融资历程、资金来源、资金结构及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和担保方式[4];三是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加强本课程的实践应用,如依托“黄淮学院BIM技术研究中心”(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培养学生如何将BIM技术应用于投融资项目中,尤其是公共项目,如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项目。
3 结语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2014年国家财政部力推PPP为城镇化融资,地方政府也不断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工具,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这对工程项目投融资人才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对于学生就业面的拓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应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真正提高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玉琢.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J].榆林学院学报,2016(2):97-99.
[2]汤伟钢,李丽红.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