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天祥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天祥作品

文天祥作品范文1

一、参较文学,多元联系

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较式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可以用来参照比较的自然还是其他的文学作品。可以将有一定联系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以某一个点作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文本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劝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较阅读其他和“学习”这个主题有关的文学作品,例如《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师说》《伤仲永》等都是很好的参较读物。在参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本中的语法现象,如对比并说出“余幼时即嗜学”和“蒙乃始就学”中的“学”用法或意思是否相同。还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入手,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下宋濂、吕蒙这两个人对于学习的态度,说说他们的成功对自己来说是否有什么启发。又或者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而又是什么使得吕蒙不愿意学习,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是什么。让学生分析学习要想获得好成绩的话,除了《劝学》中所说的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外,还有哪些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这样的多元参较之中,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启迪,掌握的内容也更为全面。

参较其他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从很多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联系,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可以从文本的主题、思想等其他的方面入手进行对比,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的文本有哪些相同的文言文句式、语法特点等。在阅读中参较文学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更完整的文学框架。

二、参较美学,升华情感

在参较式阅读中,不仅可以参照文学类作品,还可以参照其他不同的学科,例如美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美学体验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超时空、超领域的提升。

《致橡树》是舒婷的著名诗篇,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于中庸美学的思想,让他们尝试分析在文本中有哪些句子着重体现了中庸美学的思想。在参考阅读了介绍中庸美学的文本之后,学生可以理解中庸是儒学的重要范畴,可以用“不偏不倚”来概括其最基本的意思,而运用到美学上,讲究的则是一个“度”,例如可以运用“黄金分割”来展示普遍的美。这时候再让学生尝试阅读《致橡树》,则能让他们对文本带有中庸美学特点的话语方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这首诗歌突破了诗歌体裁的限制,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巧妙地运用了抒情的语言,避免了铿锵有力的战斗性话语。她将情感进行净化,小心翼翼地使用了“橡树、凌霄花”等与众不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歌更符合公共话语的道德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庸美学的特点。通过参较美学的方式来阅读诗歌,学生所读到的不仅仅是一堆晦涩的词汇和朦胧的意象,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和作者进行情感互动,体会其创作初衷。

教师可以将能够激发相同美学体验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读,也可以在学生品读某文本的时候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美学理论,帮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感悟文本。

三、参较史学,深化思维

文史不分家,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较式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也可以让他们参考历史方面的著作。尤其是对于一些时代感较强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尝试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这对学生深入思索文本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以《〈指南录〉后序》为例子,要想让学生理解文天祥为了家邦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他们在敬佩民族英雄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除了要让他们熟读文本以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较式阅读的方法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可以让他们对比阅读《〈指南录〉后序》和《宋史・文天祥传》。《宋史》并非宋人所撰写,乃是元人脱脱、阿鲁图等人所编著的,但是他们在《宋史》中也给了文天祥很高的评价。在参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从两篇文本之中分别找出能够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句子,以此来感受文天祥的气节。如在《宋史・文天祥传》中有“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这样的句子,它很好地展现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两篇文本中的内容来说一说要如何全面而合理地评价文天祥这人物,尝试谈谈文天祥这个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这样参较史学能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化思维,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天祥作品范文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八年级下册)在中国诗史——特别是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与其说是由它的文学成就决定的,不如说是由它的道德力量和人格精神所确立的。笔者至今还对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讲授这首诗歌时的庄严与激动记忆犹新。但是,如今当笔者看到中学语文教材中这首名作仍然在列时,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踌躇和忧虑。

文天祥(1236——1283),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0岁中状元,曾官至江西安抚使。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德佑二年,元军围临安,文天祥奉命赴元人军中议和被拘留,解送北方。至镇江得脱,回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赵宋天下。此后转战江南,顽强支撑。景炎二年(1277)在宫阮(今江西吉水县)被元兵打败,妻室儿女遭擒,仍顽强不屈。1278年10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兵败被俘,被敌人囚禁在船上。在船队经过零丁洋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四年后,文天祥在大都从容就义,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毫无疑问,文天祥一直被看作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但是,立足现代意识,我们不能不首先对“爱国”的概念做一番审视。几千年来,在传统中国漫长的历史时空里,由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都无法摆脱这一事实:即他们所爱的“国家”实际上并不是国民共有的国家,始终只是属于某人某姓之“天下”,所以他们的“爱国”行为往往是以向君王尽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为他们并无真正的属于国民的“国家”可以去爱。屈原所爱的是楚怀王的家天下,岳飞、陆游、文天祥所爱的是赵宋的家天下,史可法所爱的是朱明王朝的家天下。只要在历史的深处缺乏一种把社会逐步推向民主的力量,只要国家不能真正成为所有公民的国家,国民就无国可爱,知识分子就永远也不能摆脱“学成文武艺,货身帝王家”的悲剧,“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就永远只能是画饼充饥。也许我们不能不说,只有在民主社会中,一个公民为国家的献身才能超越这种悲剧性的处境。因此我们对爱国主义也许不能不进行新的界定:真正的爱国并不是向某个个人或某个集体、阶层尽忠,爱国必须与追求真理和进步相联系——对中国历史而言,促使国家摆脱专制这一万病之根而走向民主,使社会有真正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近代以来为中华民主进步奋斗的仁人志士,才是这样的爱国者。

面对文天祥和他的作品,今天的语文教师必须作如是观:我们一方面要肯定文天祥身上伟大的精神气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他身上这种无法超越的悲剧性处境;我们不是在否定文天祥的选择,我们只是强调必须面对历史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阴影。

实际上,面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我们都应该具有一种现代眼光,现代意识。何谓“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就是伴随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同时相应产生的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科学、民主、文明、进步、平等、和平等为核心价值的一系列现代文明观念。现代意识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普世性,一是进步性:所谓普世性,就是指现代意识是超越地区、民族、文化而普世公认的核心价值观念;所谓进步性,就是指现代意识是从人类历史的深处摆脱各种野蛮、落后、专制、奴役的束缚,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现代意识同时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虽然其核心内容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专制统治时期,而统治阶级的思想往往就是这一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而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反映专制政治要求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思想文化精英,凭借现代西方先进文化提供的借镜,批判、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后,有人却认为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持续升温,我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传统文化全盘肯定,完全放弃批判、反思的态度。其实这也是极其有害的。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从现代意识出发,将反思与传承结合起来,以努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在现行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重着实不轻,这也就说明我们的责任非同小可。如何才能将现代意识渗透在古诗文教学中呢?如何避免让学生受到其中或隐或显但却必然存在的那些偏狭、落后乃至腐朽、有害的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呢?首先就是要以现代意识为思想价值准绳,对古诗文的思想主题有所反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其次,就是要以辩证法为方法论,在古诗文教学中以古今对照和中外对比来拓展思路,以联系、发展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使我们所面对的古诗文的思想主题最终都能指向现代意识。

例如,讲析白居易《琵琶行》(高中语文必修三),应大胆联系白居易自己“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私蓄歌女舞姬的经历;联系李白“挟妓纵酒”的行为;联系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慨;联系坡以侍妾送人致使侍妾触阶身亡的轶事;联系柳永与风尘女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感情;联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奇;甚至还可联系小仲马和他的《茶花女》……引导学生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上,在现代意识的“平等”、“人道”观念的指导下,获得以下认识:第一、在中外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非人道、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存在最为突出地反映着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妓现象;在此背景下,一些文人学士(甚至包括一些令人敬仰的大文豪)都普遍存在对女性的狎游、赏玩的心理,这是一种十分丑恶的历史现象;不必讳言,其中一些文人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极为丑陋的,非人道的,必须严肃地认识到这一点。第二、人性又是复杂的,有一些文人学士,因人生遭际的变化,体会到人生失意或沉入社会底层,对一些风尘女子的人生悲剧感同身受,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体验,表现出同情、怜悯的人道情怀;更有甚者,极少数的人还能认识、发现这些底层女性身上存在的比文人学士更加光彩照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如对杜十娘),甚为难能可贵。第三、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由于民主体制与平等观念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存在古典化形态,经十六世纪“大运动”萌发其现代形态,因而在这个东西方一样存在的文人狎妓的问题上,西方表现出更加平等、更加人道的倾向,《茶花女》中男女主人公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就是一个明证。

再如,讲析李白的《将进酒》(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可以联系李白自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诗作中报国无门的痛苦;可以联系屈原沉江、陶潜归隐;联系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呼;联系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联系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无奈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不甘;联系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哀叹乃至让人欲哭无泪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死不瞑目;联系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全然奉献自己仍然无法力挽狂澜的不解与绝望。立足这样一个历史时空,就可以引领学生在现代民主思想的指导下,探讨、认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一边是国破家亡,生灵涂炭,另一边是立志“济苍生、安社稷”的仁人志士们报国无门、痛不欲生?为什么民族国家曾经的辉煌如过眼烟云、古老的国家积贫积弱、唐以后一代不如一代、文明不是在进步反而在倒退?是否民主与进步才是历史最重要的主题?是否民主、进步才能使国家真正成为人民的国家,仁人志士才能报国有门,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强,才能外侮不入、壮士扬眉?……这样我们也许可以引导学生对《将进酒》人生苦短但却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无比痛苦的主题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中国前现代化历史时空中,主流意识形态只是单纯肯定屈原的“爱国”、陶潜的“高洁”、文天祥的“正气”,不能思考、认识国家与个人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教育也长期停留在熏陶、培养年青一代的“忠君爱国”情怀上,让历史悲剧一再重演。实际上,这样的“爱国”教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奴化教育。如今,我们已经在更广阔的背景上获得了“现代意识”,对这些问题已经拥有了明确的新认识,如果有人还要漫不经心地一仍其旧,那就是不能容忍的了。

文天祥作品范文3

阙长山先生1941年出生,江苏泰州市姜埝人,泰州师范毕业,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作品曾数十次参加《中日书法展》《中日诗书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二届楹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著名书法家百人作品展》等,并多次获省级以上展览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优秀奖等各种奖励,还获得常州市10年书法艺术成就最高奖——谢稚柳奖、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他的数十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入编各种书法集,或刻石于碑林。其个人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年鉴》等辞典中。1994年,他应邀赴美出席《亚洲文化展示会》,进行书法讲学,举办个人书法展;1998年,他出席在澳门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1999年赴日进行学术交流。他出版的《阙长山书正气歌》《阙长山墨迹选》《阙长山书赤壁赋》《阙长山书集》等书法画册,受到业界人士普遍欢迎。

粗略拜读阙先生的书法作品,书家尤以行草见长,在篆、隶、楷、行诸体之中蕴含着一种硬朗风骨。我比较喜欢书家笔下李白诗《送友人一首》、孟浩然诗《宴梅道士山房一首》“古诗一首”、文天祥《正气歌》等作品。书家重新书写的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书法作品,除了保持自己原有书法艺术刚健有力、错落有致、起伏变化的风格外,还创新出一些过去没有的斑驳古朴、若隐若现的韵味,彰显出书家饱经沧桑的历史美感。

观赏书家用行楷书体创作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书作,前后部分以自己见长的行草书法为主,而中间主体部分却以稳健的楷书行笔为主体,这种在一幅书作上采用不同书体和字体形成的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宛如两幅对联与一幅中堂相互辉映的范式,使人耳目一新。而在行笔过程中,“出、而、不、濯、清、涟”等多数字体严谨规范,而在“于、泥、直、香、净”等字体结构上略有变异,在相同的“而、直、清”等字体上又写出不同的形状,这就使作品层次分明、格外醒目,流露出收放自如、张弛得体的线性美感。

岁月匆匆,人生稍纵即逝,人生难得完美,而阙长山却一直在追求完美。他说:“书法是一门艺术,其真谛不只是写字,而是人格、品德、文学、文字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修养的综合体现。”

的确,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真谛不只是写字、绘画的外在物象,而是作者在人格、品德、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内在修养的综合体现。国内高品位书画家一直为之而努力学习,潜心修养,而不会趋于潮流去干那些名不副实、哗众取宠之事。阙长山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与谦和做人的品格,应该让我们有所领悟和启示。

文天祥作品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品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讲解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屈原的《国殇》等作品时,笔者就不失时机地去点评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古人先贤胸怀的伟大与崇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树立远大抱负

学习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林觉民的《与妻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篇目时,让学生充分感悟作品中流露出的怀大境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不是为一已之私去奋斗。在讲授时,重点强化这种胸怀与境界,并让其永远镌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将来能抛弃小我成大我,树立远大的抱负。

三、具有感恩、孝道及亲情意识

赏析李密的《陈情表》,我们不禁为作者真诚的孝道所震撼,“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往日这些空洞的说教在李密身上鲜活起来,使学生去思考:我们应如何去感恩老人、孝敬老人。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又无不闪烁着亲情与感恩的光辉,这些饱含深情去怀念、讴歌与礼赞亲情的文章,在老师适时点拨下,让学生体会到美好亲情的可贵,从而产生善待老人、善待亲人的念头,进而去关爱老人、关爱亲人,让爱驻满他们的心田。

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望岳》等诗篇让学生品味如画江山美好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引导他们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五、关注生态平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相关语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古代圣贤关注生态平衡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让学生树立和谐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六、培养学生有骨气、有节操、树正气的美好品质

让学生背诵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感悟里面所浸透的先贤风骨与民族气节,让学生尽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七、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兵车行》、贾谊的《过秦论》等语文篇目,都有因动乱、战乱导致很多生命黯然消失,对这些令人痛惜不已的现象加以恰当点拨,便能引起学生思考,我们应怎样对待生命,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八、惜时奋进、积极进取

从荀子的《劝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朱自清的《匆匆》等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好年华,积极进取,力争学有所成、长有所为。

明确了语文教学中思品教育内容之后,具体实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深挖文本。

(二)结合时事,深化语文教学中的思品教育。

(三)走向自然,亲身品味。

(四)多媒体图片展示,增强立体感。

(五)开展语文故事会,在生动有趣中接受思品教育。

(六)举行演讲赛,进行励志教育。如“我看闻一多”、“向文天祥承诺”、“告白屈原”等演讲,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文天祥作品范文5

如何写作对联?可以总结为四点:1,熟悉基本概念;2,抓住已知条件;3,善于联想想象;4,恰当运用方法。熟悉概念和抓住条件是对联写作的基础前提。联想想象和善用方法,是对联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而在这四点中,联想想象尤其重要,因为对联写作难在思路的突破,而联想想象则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维大门。

下面以两道试题来详细解析如何借助联想想象突破对联写作时的思维障碍。

例1:根据下联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上联。

_____,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下联的内容写出上联。

首先看下联。抓住已知条件。内容上。下联赞美人。赞美人高尚的品质;形式上用到了叠音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耿耿丹心”联想有叠音词的写人的成语,如相貌堂堂、文质彬彬、神采奕奕、英姿勃勃、衣冠楚楚、风度翩翩、铮铮铁骨等等。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从这些成语中寻找赞美人高尚品质的成语,可以找到如洋洋正气、泱泱美德、棱棱节操等。由此我们可以写出上联,如:棱棱节操似寒梅(苍松、翠竹)见风骨。

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也可以联想赞美人的名言,如范仲淹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从而得出上联:泱泱美德似高山立寰宇。如文天祥《正气歌》句“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从而得出上联:浩浩正气似长风塞苍冥。

下联赞美有丹心的人。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从而得出下联如:赫赫威名似奔雷震华夏。

下联用到了比喻。以烛光比喻丹心,可以联想到像烛光一样的人,如母亲,如老师,从而可以有这样的答案:谆谆教诲似甘露润桃李。

例2、初二(3)的郑海燕同学不幸罹患白血病,全校师生献爱心为她捐款。

1、你作为她的家长,给学校送一副对联,表达对全校师生的谢意。

2、做为郑海燕同学的校友,请撰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对郑海燕同学的慰问和鼓励。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设置的语境撰写对联。

第一小题要求以家长的口吻表达对师生的感谢。如果学生平时阅读过这方面的对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来。如可以写出:天如有意应垂怜,君若尽志终得胜。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施展联想想象的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师生捐款送给海燕,可以想象家长拿到捐款时的情景。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一元、二元、三四元,元元都是救命钱,救小女生命;百滴、千滴、亿万滴,滴滴全为感激泪,谢师生厚谊。

郑海燕同学获得捐款,就可以有能力治病,就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从而可以撰写出这副对联:片片爱心,圆小女健康美梦;点点资助,见师友关怀真情。

师生捐款帮助郑海燕,与她是有恩有情,可以联想到“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常用语,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师友情、同学情,情深似海;培育恩、再造恩,恩重如山。

文天祥作品范文6

有人崎岖半生,从破折号开始,以感叹号布局。

朱仁民是中国第一个买岛的人,十几年过去了,他个人投入岛上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300万元,不是用来享受,而是雕塑了500个罗汉,建造了一座艺术馆,铺就了一个纪念广场。2006年的时候,朱仁民把“永久免费参观”的碑竖在了小岛的入口处。

从荒岛,到艺术岛――像是朱仁民的人生。

慷慨天下――也更像朱仁民的性格注解。

他却说:“那只是我的乌托邦”。

命硬岛主

他是中国现代四大国画家之一的潘天寿先生的外孙,算是“名门之后”。也是中国第一位拥有私人岛屿的岛主。他的头衔很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美国PANTACE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杭州全国文化创意十大风云人物”等等。不完全统计,他养了几十位书画家,拥有一支一百五十多位策划以及研究人员的队伍。

朱仁民也曾总结:“二十岁发表了大量的连环画、国画,三十岁获中央文化部众多的荣誉奖励,二十岁我已经发表了很多连环画插图,三十岁开始我在共和国最高级别的画展上接连获奖,其中我也做雕塑,写电影、诗歌和小说,搞了十几年的舞台美术,出国后进入景观建筑设计界,后来一发不可收,至今为止做了几百亿的大地艺术生态改造工程”。

口气轻松,履历耀眼。但是,在这些耀眼与辉煌的背后,在那些看不见的,被省略的地方,却是――他几乎饿死,病死,穷死,也曾瘫痪五年的窘迫。瘫痪,对于多少人来说,几乎等于一辈子就那样废掉了。也似乎,从此只有海明威冷酷的句子,无边的寂寞,才配得上这样的人。

但是,他命硬。后来,撑了下来。

37岁,他重新开始。43岁,大展拳脚。

他的人生,也开始像怀素的狂草,像毕加索的油画。展望朱仁民的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上,他徘徊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五百罗汉之中,其实是在一步步走向他梦中的偶像:文天祥、岳飞……

粉碎人生

每当有人谈起他,都会谈起他的岛。

朱仁民的一生也像他的岛,风吹漫卷,落英缤纷,皆是望得到的彼岸,不能到的地方。

他的性格里,其实是噼啪燃烧的烈火。不服输,十五岁,他读了水浒,把葫芦挂在红缨枪上,要学风雪山神庙,要去水泊梁山!他早就认定了,一定要做英雄好汉,一身是胆!他的偶像也总是历史中将忠肝义胆推向极致的英雄!他觉得那样才过瘾!爽!

在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私人岛屿的岛主之前,他算是倒尽了血霉,堪比雨果笔下最不幸的人物。可以想象他生活在那样一个世家,外公潘天寿看着他习画。倘使时光倒流五十年,假以时日,他就算不是书画达人,也必长成翩翩公子。但命运湍急的河流偏要将他往另一处深霾里推――七岁时,他就已经过早遭遇变数,因为父亲曾在政府工作,从云端跌落到泥污,一切也随之摔得粉碎。身份的变换,“黑五类”的标签,伴随着他的,开始是冷眼、欺辱。

那时,母亲拿着三十元的工资养着五口人,他初中还未毕业,便各处漂迫:张网、出海、刷漆、打铁、游泳池救生员、代课,踏遍东海小岛。这几乎是他前半生的写照。从不是淡雅的工笔,一点点描出来的寂寞与柔情,哪怕是苦难骤临,也如大写意的线条,根根矍铄,道道抽打在他的脊梁。

的确,枯墨横扫,涩笔难熬,往事历历在目,都很少有人像朱仁民这般磨难,好像命运就要将他丢在这炼金化银的丹炉里,且用阵阵烈火烘焙。但是,烈火没有烧死他,反而从此锻炼出他的火眼金睛,咄咄气魄,大写意……

2条命

小时候,潘天寿在画鹰,他也画个鹰。那时候他沐浴着命运的眷顾。可是,他还不知,在他以后的生活里,命运又有多少次在他的头顶电闪雷鸣。

幸与不幸像钢琴上交叉的黑白键,一点点按响他的人生。他自信,有底气“读小学,小学老师画不过我;读中学,中学老师画不过我”。1978年,全国政治热浪席卷,在农业学大寨大潮中,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激情,300米×3米的中国画巨幅之最《大道海天篇》是他肆意泼墨的开始。场地不够大,他租了个游泳池;笔不够巨,他把自己了变成媒介,拖把扫把也一起上。“只是亢奋、激情,只是闷热……”他在游泳池无边的画面上翻滚跳跃,“十几年后才知道这在国外叫行为艺术”。

1979年,他更是一鸣惊人,创作了一幅反映海峡两岸骨肉乡情的大幅中国画《公海上团聚》,这让他的作品不但“在最高级别的画展和展厅中呐喊了一声”,1981年《中国文艺年鉴》在介绍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时,还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王公懿的版画《秋瑾》并列成为代表性的画种获奖作品。

只是,当入选和获奖的消息传至他耳里时,因为那次行为艺术激情的失足,因为掏不起每月两块五的房租,朱仁民已瘫痪在山顶的破庙里,获不获奖对他似乎毫无兴趣,只能大喊一声,代表心中尚有的一点欣慰。

在瘫痪的人生低谷。五年间,他不能动,“大小便都在床上挖个洞”。还会欣赏到数不清的老鼠和屋梁上一条大蛇。他以为自己永远站不起来了,也没时间沮丧。“立刻就开始学着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自传,并将自传画成了特具个性的连环画,我要求每一张都能单独挂起来,成为独立传世之作。这些作品也竟在第六届、第七届最高级别的国展中获奖。”

他命硬,命运把他的人生从高处摔落,他挺了过来,绘画的高架又将他摔成腰椎损伤,医生断言:“你再也站不起来了。”五年后,他竟奇迹般爬出破庙,拄着拐杖下山。这个豪门走出的后裔,居然怎样都摔不死,他有2条命!

一生一岛

1984年,朱仁民说“我在心底发誓,一定要拥有这个伴我度过人生最低潮的小岛。”谈何容易?怀揣着仅有的300块钱,拄着拖把改装的拐杖,从山上走下来。从此只能辗转生涯,历经12年,行走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卖画、教画、办画展。“一路失败过,一路被人家骗过,一路被人家打过。”终于,他成为第一位将国外的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移进国内的人,并成立第一家景观设计事务所,迅速积累巨大财富。

1996年,他终于实现了夙愿,获得荒岛40年使用权。朱仁民把自己的小岛取名为“莲花岛”,自号“莲花洋人”。他计划投资几千万打造成世上最大的海上禅宗艺术公园。大视野、大手笔也因而成为他做人做事的风格,朱仁民对改造的热情像是一场场永无休止的竞赛,2002年第一个在菱湖社会主义新农村投资建立艺术公益机构,为贫困艺术家提供免费宿食创作场地。2003年在西部银川,他又在沙尘暴里用六年建立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第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

2008年,他又完成庞大的《大运河拱墅河上图》根据这幅画,让一切景观,直接在杭州复活……根据他的画作,修改了人们对景观的认知,到底是他在为景观而作画,还是景观为画诞生?这种一个人几十年干下了几百亿总投资的生态、文脉作品的大手笔。恐怕任何电影导演见了都要咬碎舌头。而他笑说“国运昌盛,时代给了我一个末班车,带着屁股还夹在车门外的我,声嘶力竭地叫着前进。”。

很明显,他是一个出世的人,绝不会对红尘撒手不管,在乱糟糟的世间,他不会骂一句粗口,甩身而去,他觉得什么东西既然看出了毛病,就应该向好的地方发展,更觉得自己像范仲淹、文天祥、岳飞……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纯天然的担当。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能简则简,吃喝拉撒睡好像就是一种过场,可是潜下心来,他又苦心孤诣“修理地球”,皓首穷经“改造环境”,总是琢磨着怎么把荒滩、孤岛、沙漠、臭水河变成国画山水的意境。

法国作家雷蒙德拉迪盖有句名言:“令人悲伤的不是离别生活,而是离别赋予生活意义的事物。”有人说,他的人生,顽强到不可理喻,就会爆发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朱仁民则把自己归类说:“为民族为国家为民众而活着,对自己的生活无什么大的要求,我大约就属于这一类吧,也是天生的,没有通过什么学习,一天到晚想成为范仲淹、文天祥之类的人。”

这或许就是朱仁民。

他自诩“光着脚走在大地上,自由自在,做着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这不是这个时代最崇尚的事吗?”

在西方,你可以找到他的身影,就是骑着驴子挑战风车那位骑士。

在东方,他给自己找到了榜样,都是民族英雄,而且都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英雄。

他一辈子都在干反差特别大的事。

反差最大的是,他建了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为有才华的艺术家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

但是,“我的个性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时尚,现在还睡在办公室,消费跟农民一样,全身穿的不值10块钱。”可是他又干着最时尚的事情:环保、生态、随行生活……

朱仁民,就像那座海岛。

上一篇虎字成语祝福

下一篇心情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