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影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影戏范文1
银行加息理由
我国今年一月相关金融数据显示:
1、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94%,创出自2006年5月以来的新高。
2、金融机构一月人民币贷款达8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73亿元,过去三年同期平均贷款量只有4700亿元左右。
3、金融机构一月末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4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2%;市场货币流通量余额为36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1%。
4、由于股市的活跃,储蓄存款分流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2007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了1.13万亿元,仅相当于2006年增加额的54%。我国股市活跃、投机性强,股市泡沫明显。
5、我国一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7.1%,创11年来的单月新高。该通货膨胀指数已经把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远远抛在后面,虽然其中有春节和南方地区雪灾因素,但居民存款负利率显而易见。
6、房地产市场虽有所降温,但房地产价格仍高位运行。国内尚不够高的消费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的大幅上升、中美利率倒挂,从货币政策看,这些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来说加息或许有些为难,但是基于以上6点原因,加息应仍不可避免。
银行加息对寿险经营的不利影响
1、替代效应导致寿险保费收入减少,退保增加。长期寿险产品开发时的预定利率一般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从中长期来看,利率上升将会影响到长期寿险产品的销售。如2004年上半年,提高利率的预期导致我国多数地区寿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而长期寿险产品是寿险公司稳定经营的基石,利率上升对该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寿险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去年以来央行连续加息,寿险公司利率效应的滞后性导致其难以设置一个合理的利率调整幅度,这对寿险公司经营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
利率上升时,客户一般需要一个比其它金融产品更高的回报率或信用率。否则,客户会使用他们的选择权将资金投入更高收益的投资,储蓄存款及保险资金在2007年大量进入股市就是典型例证。寿险公司在2000年―2004年间销售的固定给付型寿险保单,由于预定利率低,很难说不会出现大规模退保或保单贷款的情况。
2、过度的退保及保单贷款,寿险公司非预期的流动资产需求增加。20世纪70年代利率上升时期,美国许多寿险保单持有人通过保单贷款投资于高利率的其它金融工具。从1965―1974年,美国保单贷款占寿险公司资产从4.8%上升到8.7%。利率持续上升,寿险公司的日常经营就会因现金流持续为负而造成经营不稳定。
3、投资风险增大。随着寿险资金大量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寿险公司的经营。利率持续上升导致证券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寿险投资风险增加,尤其是2007年大量的投资连接险保单为持有人及保险公司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银行加息对寿险经营的有利影响
手影戏范文2
关键词:煤炭销售 应收账款 问题及分析
一、当前我国煤炭销售中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一)盲目地追求销售量,缺乏对新老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导致应收账款和坏账急剧上升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国家下大力量整顿环境,拆除了大量的小炼钢厂;再加上全球性经济危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变得缓慢,导致库存大量积压,企业为了追求销售量,放松了对原有客户经营情况的跟踪以及对新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盲目地签订合同或凭多年的关系户不签合同就直接发货,根本不考虑货款的回笼问题,从而引发企业更多的呆账、坏账。
(二)销售策略不当,授权审批不严格,导致货款收回不利,乃至产生舞弊行为
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煤炭企业生产复杂,更是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大量的销售折让、折扣、信用销售、代销等多种宽松的销售政策以促进销售目标的实现。并在审批权限上也放宽了权力。熟不知这种方法方式如不加以及时跟踪和管理,可能导致应收账款过度扩大,乃至销售人员与客户串通,产生舞弊,侵害企业的利益。
(三)煤炭质量不达标,引发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过去精煤需求量供不应求,精煤级别要求不高,精煤在煤矿落地的时间相对短,几乎没有库存。如今随着煤炭用户的减少,对精煤的质量要求日加严格,如灰分、水分、级别要求极为苛刻,稍有偏离就会形成应收账款的销售折让和坏账,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损失,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企业的正常活动。
(四)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制定销售考核指标片面,缺乏相关性,使一些货款长期挂账
当前有的煤炭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煤炭安全生产,对煤炭的销售重视程度不够,对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在制定时不够完整。销售部门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一味地追求销售,从不考虑货款的收回和风险问题,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五)销售的事前事中事后会计监督不到位,使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销售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是销售完了就终结。销售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应该有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全过程的参与。而如今我们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仅仅是对应收账款片面地被动地记账,对应收账款的发生、收回、损失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向有关领导汇报和向有关部门的催收。这样销售过程中会计监督就成为“纸上谈兵”,长期以往,销售与监督分离,应收账款核算的粗放、混乱会形成账目和实际的脱节。
二、针对当前我国煤炭销售中对应收账款的影响应采用的措施
(一)严格把好销售第一关,做好新老客户的资信评估工作
抢占市场,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固然重要,但是煤炭企业不能因为煤炭堆积就对顾客缺乏合理的资信评估而盲目地销售,从而导致货款不能收回或遭欺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应派专人对新顾客的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关注老顾客的资信情况变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取措施,将货款损失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严格审批手续,做到“谁审批谁负责”
煤炭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及时地调整销售政策,灵活地运用各种销售手段,以促进销售目标的实现。但是各种销售政策必须有完善的审批制定加以控制,各类经办人员必须在各自规定的权限内工作,不得超越权限,从而减少货款回笼期限。
(三)狠抓煤炭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减少应收账款折让和坏账
煤炭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把好质量关,从井下生产的毛煤到进入洗煤厂入洗的原煤,再到洗出产品的精煤,每到程序都做到本程序不过关不进入下一程序。严格地对精煤的等级、灰分、水分进行检测,杜绝参入煤矸石等方法弄虚作假,做到一项指标不达标就不能出厂销售,必要时进行反洗,直到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为止。让客户满意是我们煤炭生产销售企业的宗旨。这样企业会从质量和信用等级上占领市场,从而减少应收账款的折让和坏账准备。
(四)由经营矿长带队,遵循总体优化原则,制定合理的销售考核指标
销售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它的利益不代表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在制定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时就应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不仅要考核其是否完成收入指标、毛利指标,还应考核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以促进销售部门努力降低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五)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对应收账款核算在销售的全过程核算中落实到位
销售环节是企业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销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企业应该派相关人员做好对销售事前准备工作,对销售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监督与反馈,对销售事后给予良好服务与跟踪。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做的尽职尽责,督促销售部门及时结账,使会计的监督与销售有效地结合。
三、结束语
企业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销售政策有利于应收账款正确考核,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转。这些都需要企业在销售煤炭时,注重客户资信,注重信誉,注重质量,注重售后管理,以便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要抓住时机,开拓国际市场。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地适应市场,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手影戏范文3
前两个月去泉州培训,给我的感受就很深刻。那家公司在行业属于十名以内,业绩增长非常迅速,有着惊人的利润,但在营销管理上,也有着惊人的混乱。
当课程上到营销管理时,我主要强调了营销管理的计划性。他们企业随时准备接受经销商的定单,而经销商的定单是随机的,所以经常由于缺乏计划性而耽误销售,或让生产加班加点,销售、生产、财务、采购、人事等部门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可是从任何整个行业来看,店面的销售基本上是连续的,爆炸性销售非常少见,所以只要从店面开始做要货计划,经销商汇总分析,对厂家做要货计划,厂家再根据这些要货计划生产,那整个系统就可以顺利运转。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盲目地响应市场。
当课程到了这里,有的学员就问:“老师,现在既然是市场经济,那我们就要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怎么可能用计划的东西来管理呢?那不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吗?我觉得行不通。”这个学员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学员的响应。我就鼓励大家发言,看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多学员同意这个学员的观点,认为企业要完全响应客户的需求,才好。其实企业的营销是个系统。从消费者到店面,从店面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厂家,一环扣一环,如果在一个地方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就象鞭子一样,后面的起伏一定就很大,著名的啤酒效应也说的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了平衡这个起伏,企业就要用计划,把这几个环节串起来。
那家企业计划性不强,于是每到一定的阶段,渠道压货就很多,就要发动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来帮助经销商和门店处理库存。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到头来,市场的需求没有满足,对经销商的供货不及时,厂家的利润也被促销和巨大的存货吞噬了。长此以往,大家习惯了,看到别的同类公司也基本上如此,于是把这个现象认为是“行规”。他们说:“我们就这样,活着也很好,别的行业怎么做,我们不管,我们行业有我们的特殊性。”
其实这个厂家这样做,就是用存货代替了信息。如果计划做的好,市场上能销售多少这个产品,货物的流量和流速都清楚,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库存水平,提高营销的效率。企业要做的是用信息来代替存货,而不是用存货来代替信息,而信息就要在计划中体现。
工作中,很多老板和经理人,把管理和营销分开,认为管理是对内的,营销是对外的,于是对内强调计划、强调执行,而对外就盲目响应客户。其实营销和管理是紧密联系的,营销是对外的,要首先看消费者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哪里,企业的自我分析,然后确定市场策略,其实也是个管理的过程。管理上的道理也是类似的,经理要考虑员工的需求,要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和认知,也要有做事情的策略和方法,其实也是个营销的过程。
手影戏范文4
关键词:税收;GDP;财政支出;物价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69-01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 模型设定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另外,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难以量化,而且从数据上看,1985年以后财税体制改革对税收增长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暂不考虑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的影响。设定模型为,
Yt=β0+β1X1t+β2X2t+β3X3t+ut
其中,Yt-税收收入;X1t-GDP;X2t-财政支出;X3t-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3.1 协整检验
鉴于多个变量为非平稳,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4.22146,小于相应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税收收入与GDP,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2 建立回归模型
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后,可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t=-5874.61-0.00303X1t+0.892488X2t+53.2618X3t(式1)
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8013,说明GDP,财政支出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税收收入的联合影响程度很大。但是GDP的系数感觉上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t检验值不显著,同时我们注意到DW值为1.530595,介于相应的 和 之间,不能判定是否存在自相关,但为稳妥起见,我们不宜轻易接受无自相关。因此接下来进行自相关补救。
3.3 自相关补救
我们采用了广义差分法。对式1得到的e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得到=0.229752。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后看到DW值为1.851885,经检验已无自相关。但是,经过广义差分后,样本容量减少1个,为了保证样本数不变,我们使用普莱斯-温思腾变换补充第一个观测值。最后得到的模型为,
t=-3912.481+0.00043X1t+0.873023X2t+45.55474X3t(式2)
3.4 异方差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式2的模型进行White检验,得到nR2=13.58726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GDP每增长1亿元,税收收入会增长0.0004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税收收入会增长0.87302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一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就会增长45.55474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这些数据表明,GDP,财政支出,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确实影响着我国的税收收入。税收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大。税收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因此税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宏观方面,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支出政策的改进。另外,我国应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从而对税收形成良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国清.马跷.程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新利.宏观经济均衡中的税收负担和税收收入决定因素[J].税务研究,2000.
手影戏范文5
1.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的背景
1.1 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降低了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使公司效益下降
应收账款本质是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所引发的,这种没有款项回笼的财务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业务损益、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能产生公司流动资产垫付红利分配。公司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影响了公司资金的周转,导致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下一步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1.2 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由于公司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而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1.3 影响了企业的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管理的特征
第一,依托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充分整合客户信息。公司12个核算主体全部在集团公司机关财务进行核算,集中了所涉及的社会各行业的客户和供应商信息资源,财务部门利用部门优势充分发掘这些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及时提供欠款客户实时信息,并可在适当时刻,促成债务互抵、债权债务转移等收账方式的达成。
第二,运用EXCEL等信息技术手段快速、准确编制账龄分析表。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主要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风险越大。通过账龄分析可以揭示每个客户的风险性和每笔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提取坏账准备的依据,集团公司财务部运用EXCEL快速、准确编制账龄分析表,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收账政策,对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回笼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建立全过程管理思想,夯实账款回收管理基础。集团公司建立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对各经营实体应收账款回收管理采取集中管控、集中过程监督、统一考核标准,实现了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全口径、全过程、全业务”管理。成立了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小组、制定了《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管理考核办法》,并下达了应收账款回收计划,对款项回收制定了考核标准,并将应收账款回收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
3.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整合组织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工作要求,对集团公司下属15个涉及款项回收的核算实体进行统筹分析,成立了由各经营实体经理、书记参加的回收领导小组,并抽调各经营实体优秀的营销业务员成立了账款回收工作小组。
对集团公司各单位在应收账款回收中的职责进行明确。财务部负责起草制订应收账款回收考核管理办法,拟订年度应收账款回收计划;负责审核并按月提供应收账款余额,定期通报回收账款计划完成情况,提出考核意见;负责审核并提供各分、子公司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市场经营部负责合同款项的落实监督工作,并协助各分、子公司做好应收账款回收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应收账款回收专项奖励金额的核定,负责按考核结果兑现工作。各分、子公司是本单位应收账款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应收账款回收工作。
3.2 重视财务信息,发挥财务服务、支撑经营作用
对集团公司下属15个核算实体的应收账款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归并相同客户的应收、应付款项,对欠款客户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对符合债权、债务相抵的客户,签订债权债务互抵协议书;对多公司同一欠款客户进行债权汇总,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书,统一汇总至欠款额较大的公司由其出面协调收款;对其他欠款客户实行专人催收。
运用EXCEL快速、准确编制账龄分析表,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收账政策。
第一,账龄的确定:账龄的时间段根据客户的信用期,结合会计准则对计提坏账准备标准划分。对1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龄划分较细,而对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则不做太多区分。
第二,回收情况表的制作:为数据提取阶段,从财务软件中提取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发生额及余额信息,并将数据分别填列到到EXCEL“回收情况表”的“客户名称”、“年初欠款余额”、“本月发生应收账款”、“本月收回账款”等,制作成表格。
第三,账龄分析表的制作:从“回收情况表”提取有关数据,由于每月都有可能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客户,导致每月客户顺序都有变动,要用较为复杂的EXCEL函数嵌套搜索同样的客户名并返回相应的数值,财务部假设客户归还账款时按照应收账款发生的先后顺序收回账款,即归还的账款先冲销时间较长的欠款。
以下举例说明:
a:确定账龄时间段划分标准:将账龄时间段划分为0-30天、31-60天、61-90天、91-120天、121-180天、180天以上。
b:编制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表:
首先,制作一个“应收账款回收2014.dls”,在该文件中每月设一个工作表,工作表格分别为“14.01”、“14.02”、“14.03”、“14.04”、“14.05”和“14.06”。分别存放2014年1-6月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表的数据,将应收账款明细账的相关内容分别复制到“14.01”工作表的“客户名称”、“上年余额”、“本期应收账款”、“本期回收款”等列。
其次:从“应收账款回收2014”文件中提取数据填列到“账龄分析表”中的“年初欠款余额”、“应收账款发生数”、“收回应收账款”中。由于客户变动,使各月客户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可能不一样,因此在使用取数公式时,需用“查找与引用”函数INDEX,具体公式如下,=IF(ISERROR(INDEX('应收账款回收2013.dls)13.01'!$A$1:$Z$200,MATCH($B5,' [应收账款回收2013.xls]13.01'!$B$1:$B$200,),3))=TRUE,"",INDEX(' [应收账款回收2013.xls]13.01'!$A$1:$Z$200,MATCH($B5,' [应收账款回收2013.xls]13.01'!$B$1:$B$200,),3));该公式含义是在“应收账款回收2014”14.01工作表第3列(上年欠款余额)中,查找并引用对应于B5单元格内容的值,即B5单元格内容在05.01工作表中的第3列值;如果INDEX函数出现了错误的结果(如#NA,#VALUE),让本单元格数据为空,否则运行INDEX函数。
再次:数据分析。假设客户归还账款时先冲销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其账龄及金额段公式如下0-30天 =IF(R5<=0,0,IF(R5>=SUM(J5:J5),J5,R5)) S5;31-60天IF(R5<=0,0,IF(R5>=SUM(I5:J5),I5,IF(R5-SUM(J5:J5)<0,0,R5-SUM(J5:J5)))) T5 61-90天,以此类推。假设归还的账款先冲销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所以“累计欠款余额”由最近几个月的“应收账款发生数”组成。
综上所述,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有关基础数据,利用EXCEL函数公式定义需要计算的各个项目,则可自动地编制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更加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应收账款发生比较多的单位其效果尤为明显。
3.3 强化全过程管理,实时监控、全程跟踪
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采用月度提醒、季度过程考核通报、年度综合考评兑现的方式进行。集团公司财务部每月(季)初向各分、子公司发送应收账款客户明细表并反馈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每季度初对上季度回收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过程考核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实施。年终由财务部对全年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经各分、子公司核对后提出奖惩意见,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由人力资源部实施。
3.4 完善激励体系,实行奖惩考核机制
主要考核内容:当年度外欠款回收率、以前年度外欠款当年回收率。
第一,对分、子公司经营班子的考核:当年度超额完成外欠款回收指标的单位,每提高1%,则增加该单位经营班子年终奖金总额的0.5%;回收率超过5%的,每提高1%,则增加该单位经营班子经营承包兑现奖金总额的1%。没能完成当年度回收任务的,每降低1%,则加扣该单位经营班子经营承包兑现奖金总额的0.5%,外欠款总回收率低于60%的,全部扣除该单位经营班子经营承包兑现奖。
第二,集团公司经营班子的考核:当年度超额完成外欠款回收指标,每提高1%,则增加经营班子或经营承包兑现奖金总额的0.25%;回收率超过5%的,每提高1%,则增加经营班子经营承包兑现奖金总额的0.5%。没能完成当年度回收任务的,每降低1%,则加扣经营班子经营承包兑现奖金总额的0.25%。
手影戏范文6
[关键词]西部地区;社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作者简介:田双全(1972―),男,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资本。
黄应绘(1972―),女,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教授。研究方向:社会统计。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难题,而中国因长期实施赶超战略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政府为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取消农业税、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建设新农村等。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自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在逐年扩大,2009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达①3.33,为历史最高值。
除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制度、政策等原因进行分析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近20篇相关文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来源提出了质疑,它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现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是否准确的判断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文献认为实际的收入不平等被低估了,[1]如李实、岳希明(2004)[2](30-38)认为中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比将高达6∶1。而蔡(2010)[3]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被夸大了,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城镇地区生活费用高于农村地区,实际的城乡收入差距反而低于官方数据或学者估计的值。②马从辉(2002)[4](62-68)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对比和不同的统计部门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存在巨大统计差异等现象的观察,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统计低估与农村居民收入统计高估的结论。
第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实(2004)、[2]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课题组(1994)、[5](34-45)蔡(2000)等[6](11-22)认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福利是城镇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不实的重要原因,这导致了得出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准确;蔡(2010)[3]认为目前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被夸大了,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居民收入统计调查体系存在漏洞,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家庭往往被排除在居民收入统计外,这低估了外出打工者的真实收入,也低估了农村住户的收入。
第三,对如何测度未测度到的居民收入的研究。Kahn与Riskin对收入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计入到了居民收入中;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5]蔡和杨涛(2000)、[6]山西省课题组(1998)[7](32-38)用相似的方法测度了城镇居民的非货币收入的规模,包括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实物收入、价格暗补。住房补贴为职工标准工资的25%,医疗等则从“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中扣除“离退休金”和“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等项得到,以生活费收入的5%估算实物收入的规模;李实、罗楚亮(2008)[8](167-184)运用问卷调查数据,估算了公有住房补贴(等于居民所支付的实际租金与市场租金之差)、医疗补贴、教育补贴(等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减生均学杂费)、社会保障(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物收入等隐性补贴。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研究都直接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数据(经济收入)来计算城乡收入差距,考虑住房补贴收入、医疗收入等社会收入因素的研究很少,更鲜有相关研究来专门分析住房补贴收入、医疗收入等社会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借用一手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的研究就更加凤毛麟角。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本课题组在2010年第三季度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2000个镇(村)共2000户居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得到1689份有效问卷。基于这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社会收入对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二、概念界定
根据Irving对收入的定义,人们争取收入就是争取享受。在市场经济时期,许多居民实际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可以不由自己而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支付消费费用,而未享受到该待遇的居民在消费时却要从自己的收入(经济收入)中支付,所以,居民实际消费了的不由自己而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支付的费用理应计入到其总收入之中。
本研究中的居民收入指的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通过各种付出(劳动付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付出、拥有的动产及不动产等财产(如资本、有价证券、技术、车辆、土地、收藏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付出),以及通过其他行为和方式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全部进账,既包括现金性进账,也包括实物和服务等非现金性进账;既包括直接得到的现金、实物等进账,也包括居民实际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不由自己而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支付消费费用而形成的间接进账。城镇和农村都采用这一定义。
本研究中的居民收入分为社会收入和经济收入。社会收入是指居民实际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不由自己而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支付消费费用而形成的收入(如享受到的公费医疗、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养老保障、失业保险、政府支付的学费所形成的居民的教育收入、消费公共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公共设施收入等)。由于这部分收入主要是(但不全是)由社会保障体系构成的,故称其为社会收入。社会收入可以进一步包括教育收入、公共设施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含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养老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本文的社会收入包括医疗收入、养老保险收入、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 经济收入是居民获得的除社会收入之外的其他一切收入,它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致,是人们传统意义上对收入的理解。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评价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重庆工商大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城镇篇和农村篇进行的“城乡收入差距态度调查”。该调查集中在西部地区11个省市的2000个镇(村),共调查了2000户居民,调查数据通过发放调查表并入户询问得到。有效样本的地理分布情况见表1。
(二)对调查数据的评价
1.由样本特征评价调查数据。本次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是家庭中的户主。从样本的年龄特征看,城镇和农村样本的年龄分布均呈典型的钟型分布。城镇和农村各年龄段样本单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29岁的占19.3%、13.3%, 30―39岁的占25.3%、21.7%, 40―49岁的占38.8%、40.7%, 50―59岁的占12.5%、18.0%, 60岁及以上的占4.1%、6.4%。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多是年富力强的居民,他们是家中的户主,对家庭各方面的情况都很了解,也有发言权和决策权。从他们那里获取的回答,相信真实性会较好。
从样本的文化特性看,城镇和农村各种文化程度样本单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小学及以下占8.1%、29.2%,初中的占23.7%、44.7%,高中的占32.0%、21.5%,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占32.7%、4.5 %,研究生及以上的占3.5%、0.1%。可以看出, 所调查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水平,所调查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水平。由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及回答均会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供较好的支持。
2.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评价调查数据。在本次调查中,城镇和农村都设计了“您家2009年的总收入为多少”这一问题,这是基于传统意义的理解得到的收入,即本研究的经济收入。对样本的回答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各省城镇居民人均经济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经济收入,进而得到各省城乡居民人均经济收入比(以下简称城乡经济收入比A)。由《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得到国家统计局口径的各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以下简称城乡经济收入比B),它类似于本研究的城乡居民人均经济收入比。对城乡经济收入比A和城乡经济收入比B做假设检验(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以判断二者是否一致。表2显示,“P(T
四、社会收入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一)城乡各种社会收入规模的描述性分析
1.人均医疗收入。根据问题“您家2009年享受的医疗补助为多少元”,结合家庭人数进行整理,得到样本2009年家庭人均医疗收入的数据(见表3)。表3显示:2009年西部城乡居民所获得的人均医疗收入分别为221.91元与82.48元;各省居民获得的医疗收入规模的差距较大,城镇、农村的高低收入差分别为349.22元和138.85元;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医疗收入相对较低,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收入为农村居民的2.69倍,城乡人均医疗收入比最高的省达10.54。
2.人均养老保险收入。根据问题“您家2009年每个月得到的养老保险补助为多少元”, 结合家庭人数进行整理,得到样本2009年家庭人均养老保险收入的数据(见表4)。表4显示:2009年西部城乡居民所获得的人均养老保险收入分别为64.29元与11.15元;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养老保险收入相对较低,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收入为农村居民的5.76倍,城乡人均养老保险收入比最高的省达88.77。
3.人均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由于目前只有城镇居民才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货币补贴,所以此项调查只针对城镇居民进行。根据问题“您家2009年每个月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为多少元”和“您家2009年享受的货币分房补贴为多少元”,结合家庭人数进行整理,得到西部地区城镇样本2009年家庭人均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的数据(见表5)。表5显示:西部地区城镇居民2009年获得的人均住房公积金收入和住房补贴收入分别为1416.24元和32.88元;二者合计,西部地区城镇居民2009年获得的人均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达1449.12元,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2%。
4.人均社会收入合计。将以上得到的人均医疗收入、人均养老保险收入和人均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进行合计,得到样本2009年分城乡的人均社会收入数据(见表6)。表6显示:西部地区2009年城镇居民获得的人均社会收入为1704.01元,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99%;西部地区2009年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社会收入为32.88元,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0.86%;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社会收入要低得多,城镇居民人均社会收入为农村居民的18.2倍。很显然,如果考虑社会收入,城乡收入比将扩大。
(二)社会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1.社会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分析。社会收入会直接增加居民的收入,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存在就会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根据问题“您家2009年的总收入为多少元”,结合家庭人数进行整理,得到西部地区样本2009年家庭人均经济收入的数据(见表6)。表6显示,城镇和农村样本2009年人均经济收入分别为13027.06和3860.46元,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3.47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16.47元)的数据相当接近。
表6还显示了计算出的各种类型的城乡收入比。可以看出,如果把社会收入与经济一同考虑,社会收入将直接带来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将由3.37增加到3.73,扩大了10.4%。分省来看,内蒙古的影响最大,社会收入直接使得其城乡收入比扩大15.9%。
2.社会收入对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分析。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存在还会间接影响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其影响路径为:农村相对较低的社会收入使得农村居民必须多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这会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乏力,最终导致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了衡量城乡社会收入差距对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以城乡人均经济收入差为被解释变量,以城乡社会收入差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结果显示,方程及系数均通过了检验。由于数据为截面数据,可能存在异方差性。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检验,得残差绝对值与自变量城乡社会收入差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126,其双侧Sig值为0.726,即不存在异方差性。所以,上述回归方程是可靠的,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每增加1元,将引起城乡经济收入差平均增加3.95元,表明西部地区社会收入对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是显著的。
五、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一)结论
1.西部地区2009年城镇居民获得的人均社会收入为1704.01元,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99%;西部地区2009年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社会收入为32.88元,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0.86%。
2.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居民获得的社会收入规模的差异较大。
3.从社会收入的内部构成看,城乡人均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的差距最大,城镇居民的这一收入均高于其它两类社会收入(人均医疗收入和人均养老保险收入),而农村居民没有这一收入。
4.西部地区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社会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
5.社会收入会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0.4%。。
6.社会收入还会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每增加1元,将引起城乡经济收入差平均增加3.95元。
(二)政策建议
1.重视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政策设计。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首先判断哪些目标政策最有效,而本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因此,着力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不失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政策设计。
2.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农村居民社会收入的增加,可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并进一步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所以,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3.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本研究表明,农村居民获得的人均养老保险收入、人均医疗补贴分别只有城镇居民的约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西部地区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很突出。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改革不公平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4.改革收入统计。由于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最终将关注于真实收入的差异(史泰丽、岳希明等,2008),考虑社会收入而估计的城乡收入差距将更有意义。一方面,建议完善居民收入的定义;另一方面,建议增加经济收入和社会收入的收入分类,设置这一分类,可以为我们深入分析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以作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注 释:
①由于没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学术界通常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计算城乡居民收入比。
②作者注:这一因素不应该在计算城乡收入差距时考虑,而应该在确定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标准时进行考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港.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性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李 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财经,2004(4).
[3]王 晶.蔡 .城乡收入差距被高估[EB/OL]. .
[4]马从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统计低估与农村居民收入统计高估初探[J]. 财政研究,2002(8).
[5]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6]蔡 ,杨 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7]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8(1).
[8]李 实,史泰丽,别 雍.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D].李 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ocial Income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000 Residents in 11 Provinces
Tian Shuangquan1 Huang Yinghui2Abstract: When we study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we will focus on the real income gap at last. We find that the gap of social incomes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gap of economical incomes in western are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survey data of 2000 residents at 2000 towns in 11 provinces. The social incomes mak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by enlarg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ratio 10.4 percent. As a 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licy design of decreasing the social income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 western area, increase the social incom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western area, carry ou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reform the incom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