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项目范文1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以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用丰富的资源代替稀缺能源,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有助于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抗拒的力量,如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出现都会造成农业的减产,而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能推出抗旱品种,用以降低危害,同时气象预报也可以使我们提前做出防护,以减少损失。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只有十分关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2.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物化为劳动资料、创新的生产工具,使劳动手段更加现代化;科技发展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和效用;科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先进;科技进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
3.农业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早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及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靠技术,靠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才能彻底摆脱农业的“不可持续”局面。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农业新技术应用,可以拓宽资源的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有效缓解现有资源的约束;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还为科学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开展科技减灾提供了基本手段。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1.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纵观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不具有若干实力超强的农业企业,它们往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农业企业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研发投入不足。据统计,我国农业企业科研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不足2%。多数企业不具备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些企业甚至放弃研发,只从事生产。同时,一些农业企业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农场机制,行政色彩浓厚,研发的积极性不高。改变我国农业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能力偏弱的局面,需要加大对农业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目前,农业企业经营税法规定免税的产品可以免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但这种税收减免政策并没有给农业企业带来科技研发的强劲动力。因此,可以考虑用研发费用冲抵其他税费,或直接进行研发补贴,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
2.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个体农业生产仍然是占主体地位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运输成本、检验成本、培训成本等都很高,生产出的产品难以标准化,品质难以得到市场认可。这就使很多具有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如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因成本等问题难以推广。另外,在农民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农业技术和设施建设很难推广普及,运用效果大打折扣。农业集约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而且在农产品加工、运输、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价格谈判以及在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协作等方面都有巨大优势。因此,应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促使农民联合起来,从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向规模化发展之路迈进。我国在2007年施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立法的方式规范农民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制度得以确立。但目前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够明晰,合作社内部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同时存在组织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信贷资金匮乏、引进新品种和发展新项目资金不足以及信用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教育和引导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有序推进。
3.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涉及农业科技的研发,而且涉及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以及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农业科研成果不能推广使用,便无法实现价值,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没有对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者的教育和培训,新农业科技的大范围推广便不可能顺利完成。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农业科技成果的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农民,而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被农民接受和应用的程度。因而,必须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动力。
三、结语
总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科技创新事业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把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农业项目范文2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年度投资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6号)精神,经商省发改委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20*年部分农业投资项目储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储备原则
1、要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要求,重点储备能够保供给、增后劲、扩需求、促增长的建设项目。
2、要强化衔接。以专项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已储备的项目为基础,结合规划实施情况与各地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储备类型和规模。要衔接好与在建项目、已申报项目的关系,确保投资落实后,项目能够及时开工建设,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
3、要建管挂钩。认真贯彻农业部要求,将20*年第四季度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作为本次储备项目的重要依据,同时兼顾2007-20*年项目实施情况,实行奖优罚劣。
二、储备重点
在20*年我省已储备的项目基础上,本次重点补充储备以下3类项目:
1、棉花、油料基地建设。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加工检验设施和生态化病虫害防控设施以及田间道路系统。详见附件1。
2、生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开展粪污处理、舍栏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购置性能测定、疫病防控设施及仪器设备。详见附件2、附件3。
3、农村沼气建设。依据《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年)》,继续支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和沼气服务网点。本次不对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进行储备。详见附件4。
三、有关要求
1、切实提高认识。本次组织项目储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争取工作主动性,防止出现投资规模确定后因不能及时报出项目而贻误工作的问题。请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超前谋划,把工作做细做实。
2、严格基建程序。要按照农业基本建设程序和农业部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开展申报工作,本次储备的项目原则上应具备在今年内开工的条件。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的项目不能列入项目储备,建设条件不落实的项目不得上报。
3、规范申报方式。具备申报条件的项目,要经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以正式文件将初稿一式5份报省农委,送计划处,省农委组织审查修改后,正式稿一式9份送委计划处;同时要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申报项目的相关信息。
农业项目范文3
2013年,我乡旱作农业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牧业务部门大力帮助支持下,将旱作农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继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之后,为了使我乡旱作农业工作落到实处,全乡上下齐心协力,把推广全膜垄作马铃薯种植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全膜垄作种植。截止目前,已落实全膜垄作栽培面积5016亩,其中在窑洞湾村、直岔南冲片区落实10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各1处;在茶树沟村、石沟黑沟片落实5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各1处。
任务完成情况
我乡马铃薯种植任务7000亩,其中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任务为5000亩,脱毒种薯推任务2000亩,全乡共落实完成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面积5016亩,其中窑洞湾村1058.6亩,直岔南冲片1336亩;茶树沟村690.7亩,石沟黑沟片759.8亩。落实完成面积占任务的100.32%。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为了确保全乡全膜垄作种植任务的全面完成,乡上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组成的旱作农业生产领导小组,督促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乡上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旱作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分别深入各村督促检查面积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有利的推进了全乡旱作农业的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旱作农业发展。
在免费发放项目专用地膜和起垄机械的同时,乡政府另外筹措33万元资金(调运马铃薯良种300吨,马铃薯专用肥10吨),支持这一项工作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群众连片种植的积极性。
(三)强化技术培训,千方百计推广全膜垄作技术。
乡上成立了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召开了乡、村、社三级科技培训动员大会。邀请了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并抽调乡农业技术干部,组成培训队充分利用农闲时机,进村入户,现场覆膜指导等培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场(次),覆膜期间开展现场指导21场(次),培训农民1635人(次),发放全膜垄作栽培技术手册、明白纸、测土配方施肥手册等技术资料1100余份。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种植的水平。
存在的问题
(一)今年我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比较大,部分农户弃耕,整户外出打工现象较严重,至使部分地块无人耕种,影响了集中连片示范规模。
(二)秋收后地膜回收工作困难,建议县上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补助标准,确保旱作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农业项目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以省、市、区三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坚持规划引领、龙头带动、突出重点、扶大扶强。重点围绕蔬菜园艺、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三新”项目,着力构建城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二、奖补范围及标准
1、蔬菜园艺业:对新建、扩建砖混以上结构墙体和入室房的日光温室基地,同时自动卷帘设备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灌排等设施齐全,规模300亩以上的;建设规模500亩以上(设施果品、花卉300亩以上)的拱型钢架大棚;建设棚室面积10亩以上的高档联栋钢架大棚。以上按其直接用于生产性棚室投入的30%予以奖补。
2、鼓励农民发展蔬菜园艺产业:对于一家一户或多户合作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发展蔬菜园艺生产的,取消单户面积方面的门槛,但必须形成100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新增露天无设施的按100元/亩进行奖补,新增竹棚等简易设施的按200元/亩进行奖补。
3、畜禽养殖业: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存栏3000头以上(年出栏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或存栏200头以上的二元母猪场的砖混结构猪舍;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存栏30000羽以上(年出栏150000羽以上)的养禽场的砖混结构禽舍;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饲养规模1000头以上的牛场(不含奶牛,奶牛补助仍按区政发〔〕56号文件执行),以上按其直接用于生产性厂房投入的20%予以奖补。所有畜禽养殖场,均需实行粪污清洁能源化处理,否则不予奖励。
4、食用菌种植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龙头项目,根据投资强度和技术含量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奖补资金不超过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15%。
5、农业龙头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蔬菜或畜禽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投资直接用于生产的车间、厂房(不包括附属设施),按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的15%予以奖励;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视其投资强度和技术含量,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奖补资金原则上不超过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20%。
上述奖补原则上实行“先建后补”,其投资额由区项目验收组会同投资方共同评估认定,或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认定。对规模较大、投入较高的项目可部分前置补助,即在项目开工建设后按序时进度预拨补助资金的30%—50%,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效应。
6、鼓励科研院所落户我区:“国”字号、“省”字号、“农”字号科研院所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研究基地以及投入建设属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三新”现代农业项目,参照省有关文件,邀请市级专家论证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其生产、研发性固定资产认定奖补,奖补资金不超过生产、研发性固定资产投资的15%。认定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00万元。
7、鼓励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对被新批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商标)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新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的,有一个分别奖补3万元、1万元、0.3万元(不重复奖补)。
8、鼓励争取市以上项目资金:各类主体在享受区奖补资金兑现的同时,还争取到市以上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扶持资金的,原则上“就高不就低”,只享受较高标准类的补助资金,不重复享受补助资金。
三、申报及验收程序
1、申报程序:新落户项目由各乡镇(街道)会同省级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按照园区规划确定项目选址,对项目整体规划、整体效果严格前置审核,并签署意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填写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申报表,报区高效办备案。由乡镇负责督查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保证按规划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区高效办不接受个人单独申请。扩建项目也要经过规划审批,其规模必须达到上述奖补标准要求,否则不享受奖补政策。
2、验收程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区委农工办,区农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验收组,负责全区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建成后,项目投资者填报项目建设验收申请表,所在乡镇(街道)对照标准进行现场初验,达到标准后由乡镇(街道)分管农业领导签字、加盖乡镇公章后,统一上报区高效办,项目验收组将按照申报顺序组织验收。项目验收原则上半年进行一次。
四、资金兑现及监管
1、资金兑现: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验收组根据验收结果提出奖补方案,经区领导签字同意后兑现奖补资金,奖补资金由区财政拨给投资方或经营者。参加全市现代农业竞赛项目优先奖补。
2、资金监管:为杜绝套取、冒领奖补资金现象,对政府投入的现代农业项目,财政奖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前3年归所在乡镇(街道)所有(不参与分红),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违约责任。项目正常经营连续3年后,该部分资产归投资主体所有。
对已建成但尚未正常投入生产的项目,扣除30%奖补资金,待其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并经复核验收后再补足扣除部分,以保证奖补资金真正发挥引导、撬动作用。
农业项目范文5
自辽源与绍兴开展对口合作以来,双方紧密联动,两地党政、企业的往来更加密切,交流合作更加深入。产业上同频共振,教育上取长补短,文化上相互交融,旅游上南北呼应,两座相隔千里的兄弟城市由陌生到熟悉,进入到协同发展的最佳状态。
总投资10.5亿元的双天(辽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作为辽绍对口合作首个签约落地实施项目,对辽绍兴快推进对口合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浙江天圣控股集团和浙江天天田园控股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吉林“双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布局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及配套项目,发展饲料加工、畜禽屠宰、肉食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输出“天天田园”模式,做强东辽黑猪,打造全国东辽黑猪品牌,成为辽源的一张名片,实现生猪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一条龙生产和供应保障服务体系。实现辽源市优质肉食品建设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的全产业链闭合,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双天(辽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列入2020年吉浙两省对口合作重点项目,东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的要求,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以“三个零”为重要抓手,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创造最优营商环境的角度,加快推进招引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扎实做好项目建设服务提供保障。
一是在项目推进上做到“零延误”。为加快推进双天(辽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县委、县政府先后5次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专题推进会、项目前期专项推进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成立了项目服务专班,安排三名副科级领导全程服务。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杜绝推诿扯皮、失职误事的现象发生。协助双天公司对东辽黑猪和辽源市豪禹牧业有限公司收购,完成了凌云乡900亩项目用地土地流转,征迁房屋56户,实现了推进项目“零延误”。
二是在项目服务上做到“零障碍”。全力推进项目前期要件办理,按照“手续齐全立即办、完善资料尽快办、创造条件设法办”的原则, 建立落实“一线工作法”和“马上就办机制”,联系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仅用1天时间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项目备案审批,省林草局3.8178公顷林地审批和安恕镇曲家村41600平方米建设用地审批,做到了服务项目“零障碍”。
三在项目建设上做到“零距离”。在土地、能耗、环境、水资源、资金、人力、用电、水热气供应等要素保障方面,实施一站式、保姆式、全天候、全过程、零距离跟踪服务,全力确保项目开工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县政府投入500万元对通往凌云乡养殖基地4公里道路改扩建,600多万元铺设近20公里供水管线。实施凌云、安恕人居环境、城市出口治理工程,在安恕镇、凌云乡拆除违法建筑610处。绿化种植李子树、元宝枫、紫叶稠李等7.4万平方米、2.4万株。全方位服务,积极助力项目建设,确保服务项目建设 “零距离”。
农业项目范文6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51-51免费-网-欢迎您
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
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51-51免费-网-欢迎您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12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25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4座;
④新建硬质渠0.48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186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14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4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5.5km;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655.35万元;
农业措施160.1万元;
林业措施30万元;
科技推广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480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160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150公斤,亩增收入120元,计增收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55元,计节本145万元;
④项目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