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1
人类已经向别的地球上迁移。这时,我却收到了一个紧急通知,叫我立刻赶往成都,去抢救地球上最后一只熊猫(它已经得了重病)。我匆匆赶往成都,在路上,我想,动物园里不是还有许多大熊猫,怎么会是最后一只呢?
到了成都,我发现这里汇集了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们解答了我提出了所有问题。原来,动物园里的都是一些由高科技纳米合成技术合成的机器熊猫,这只唯一的真正大熊猫得的是“外条件不适症”。也就是说,它是由于自身生活环境遭破坏,而终究不能适应人类为其创造的人工环境而生病的,。这“外条件不适症”不光发生在动物身上,许多人也有这种症状。对人,医学界已发明了一种被称为“STI”的药物,但医学家不能确定这种药物对熊猫是否有效。因此他们把我找来了。
那只熊猫已经好几个星期不吃不喝了,现在单凭医生给它注射高能营养针来维持生命。医学家们都认为,长此下去决不是办法,叫我马上要拿定主意。
我只好马上打电话给国际卫生组织和世界遗传工程大学。不久之后,另两名遗传学家赶到成都,关于“STI”的所有资料也传真到了我的临时办公室。
我们三人认真地阅读了关于“STI”的全部资料。这时,又传来一个很坏的消息:熊猫病情恶化,这样下去,活不了几天了。我们马上做出决定,立即给熊猫服用“STI”……
三天之后,熊猫的病情大有好转,我们大家都十分高兴,医学家们也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我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我又收到了一个通知,说是地球上人类的迁移工作已基本结束,让我和其他科学家共同护送熊猫飞往月球,原因是月球虽然离地球较近,但怕熊猫受不了长途旅行,同时也怕熊猫中途发生意外才需要我们护送。
谁知,就在飞往月球的途中,熊猫病情突然恶化。由于失重,“STI“不能很好地发挥疗效。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2
中国现阶段提出的微痕考古,是把西方石器微痕分析技术(-use-wearanalysis)和埋藏学中的表面改造痕迹(surfacemodificationmarks)研究融合在一起,新形成的一个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较深、学术意义更强的特色研究领域,其对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论文还使用微痕考古的观念,对中国史前人类人工痕迹现象进行了研究性总结,认为人类自古以来的行为痕迹可以分为经济生产性痕迹和文化意识性痕迹两大类。经济生产性痕迹指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经济生产时产生的各种痕迹,如制造石器时在石质原料表面产生的各种片疤和使用石器获取肉食资源时在骨骼表面产生的砍砸、切割痕迹等;而文化意识性痕迹是指人类不是出于直接的经济生产性目的,而是在体现思维、意识领域方面特殊行为过程意制造的痕迹。这类痕迹在经过人类初期对自身行为、工具、痕迹现象进行观察和认识,并经过对生存环境、生活阅历的提炼后,逐步萌生出记号、符号、图画、文字及其他艺术品等。按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已知最早的经济生产性痕迹距今约200万年,如安徽繁昌人字洞发现的骨制品等。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化意识性痕迹,是在距今12万年左右才产生,最早作品是重庆市奉节县兴隆洞遗址出土的在剑齿象门齿化石上出现的刻划图案。中国文化意识性痕迹的发展规律是:该类痕迹最早是通过线条刻划来表现的,其刻划内容主要是植物、动物等自然环境性主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除了刻划类的文化意识性痕迹外,新出现了钻孔和磨制类的文化意识性痕迹。新石器时代,在刻划类痕迹基础上衍生出描绘类痕迹。痕迹线条不再是以直线条为主,而是以多种写生性和几何形图案为主,表现主题也演变为以人及与人相关的世界观为主。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刻划记号、符号的基础上,开始萌生最初的汉字初文。中国人类是由最初的简单刻划,开始逐步走向文字文明时代的。中国古人类从线条刻划到创造出文字文明,这个时代大约经过了12万年或更久。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该团队由武仙竹教授领衔,与国内其它同仁一起,通过微痕考古的新方法、新手段,在长江中上游区域考古,尤其是在位处重庆市、湖北省境内的三峡区域考古中,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关于三峡区域考古的学术着作,并在《科学通报》、《人类学学报》、《第四纪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颇具价值的学术论文。例如近期在《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2]中,他们利用微痕考古方法,分析了遗址出土石制品的制作、加工与使用痕迹,研究了该遗址的石器特征及其与中国传统石器文化的关系,指出位处我国中、西部的秦巴山区,在距今约10万年期间,生存着与现代人体质特征一样的古人类,这些古人类的石器文化既有中国南方石器工业的特征,也有中国北方石器工业的特征,反映着当时中国境内古人类存在有较普遍的文化交流现象。在《郧西人遗址洞穴发育与埋藏环境的初步观察》[3]中,则从洞穴发育、地层堆积与人类遗迹等微观现象方面,解释了古人类遗址的古环境与埋藏过程。在《湖北官庄坪遗址动物遗骸研究报告》[4]中,根据墓葬中出土动物遗骸的生长特征与人工处理微痕,研究出三峡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有与人类亲密接触、具特殊关系的大熊猫。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显示三峡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生存有大熊猫,为大熊猫演化和生存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揭示了三峡古居民有使用大熊猫随葬的现象,并指出这种葬俗目前在世界上还是唯一的。
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古研究和科学实验,该研究团队除了在微痕考古的学科内涵、特点及其方法论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由此对该学科领域的内在规定性及学科理念进行了理论上有益的探索外,同时在微痕考古实践中,无论在技术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譬如,从遗址里发掘出土的骨化石表面痕迹中提取人类行为模式、埋藏学现象和其他动物对骨骼(化石)的利用等研究信息,是世界范围内史前考古研究中的热点。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只能使用肉眼裸视观察和光学显微观察等技术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在微痕性质和鉴定标准、微痕数据提取、研究结果交流等方面,均存在有很大限制性。面对这种国际考古界普遍感到困难的技术难题,该团队探索研究出使用三维数字模型和正投影等值线分析技术,对骨化石表面痕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以前只能对痕迹进行平面、静态观察分析的局限,能够在立体、动态的角度观察痕迹特征,并且能够准确提取需要研究的各种痕迹数据,在研究结果的交流等方面也更加方便、准确。这一技术难关的突破,使微痕考古在研究技术和方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团队也正是通过这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在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骨化石表面痕迹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5]该项研究确认了白龙洞遗址骨化石表面保存有人工工具制造痕迹、屠宰切割痕迹、动物踩踏痕迹、食肉类和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等。其中动物踩踏痕迹,是国内第一次对该类痕迹性质进行确认。它显示当人类猎获的动物骨骼曝露在洞穴地表面时,其他动物也曾经在洞穴内居住或活动过。古人类当时并没有对白龙洞这一天然居址长期占有,从而对认识古人类对白龙洞洞穴居址的利用、古人类行为模式和遗址埋藏过程等提供了可靠证据。而对该遗址屠宰分割性痕迹研究中,则从动物肢梢骨的趾骨部位上,发现人类当时已掌握对捕获动物从肢梢骨进行毛皮剥离的技术。这种技术以前最早发现在法国南部中更新世晚期的Lazaret遗址(距今约40-50万年),而白龙洞遗址的发现,则反映中国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约70万年)已掌握、使用了该门专业技术。中国古人类是在中更新世早期已采用了对动物肉食先剥皮、后食用的行为模式,白龙洞古人类是目前已知在世界上最早告别“茹毛饮血”(食用带毛皮的肉类)生活方式的人类。长江三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川瑰丽,自然环境优越,自古是多种野生动物麇集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动物遗存研究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等,是考古学界视为理想的地方。重庆师范大学科技微痕考古实验室在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如在三峡南缘湖南花垣杨二洞考察中(与重庆秀山县交界处),从洞穴里的微观沉积现象中,发现了很多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小家鼠、褐家鼠两种动物,时代属于更新世晚期。小家鼠、褐家鼠是世界上现存分布最广的鼠类,动物学界认为它们起源于中国,随着人类活动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与人类伴栖)。现在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科学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分别是小家鼠、褐家鼠的人工培育种。但是,这两种动物到底在什么时候发源、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迁徙、迁徙时代及路线如何,因材料较少,学术界此前一直没有进行专门研究。该实验室考古人员以杨二洞的发现材料为基础,结合我国以前发现的所有相关材料,研究总结出小家鼠、褐家鼠[:请记住我站域名/]都是在中国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出现,其中小家鼠发源于我国东北,晚更新世开始繁盛起来,向华北和我国南方扩散;而褐家鼠也是在中更新世晚
期出现,但它是发源于长江下游,晚更新世开始繁盛后分别向华北、华南广为扩散。[6]这一利用三峡小哺乳动物材料进行的研究,第一次在学术界公布了现今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鼠类的发源与演化过程。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微痕考古研究团队,在我国考古学前辈及同仁的帮助、支持下,站在学科前沿,探索使用先进研究技术和方法,在三峡区域动物及旧石器考古中,在微痕考古研究领域内,正不断取得在该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我们殷切希望,通过不断探索与努力,该研究团队能在这一新兴学术领城中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3
我们这期的“悦读时光”精心挑选了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物书籍――《稀奇古怪的动物学校》。为了让妈妈与孩子更好地进行亲子悦读,我们特别邀请了这套书的责编张晓萍女士,对于这套书,她是最了解的。
张晓萍
曾为人师,为追随爱情北漂10年。育有一子。曾策划过上百本婴幼儿图书,提倡创新,以内容取胜,作品曾多次被引入香港版权。爱煮饭,不爱洗碗;爱看书,不爱做家务;爱陪老公看电影,陪儿子旅行,自己一个人则喜欢睡懒觉;一个与世无争、糊里糊涂的懒散小女人。
亲子悦读
《稀奇古怪的动物学校》
所有的孩子都是动物迷和问题宝宝,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对于他经常性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总是被问得哑口无言,而他还总是不依不饶地说:“哎呀,妈妈,你不是编辑吗,你不是还出好多书啊,连这也不知道啊!”嗯,我确实不知道,比如暑假在外婆家看到家里养的猪,他就问:“猪天天吃这么多,是不是什么都吃啊?”“嗯,什么都吃,肯定不像你那么挑食!”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但是后来无意中看到一本日本人写的关于动物的书,才知道猪原来也挑食呢,它们更偏爱甜食。还有,有时候看到小区里的猫和狗在一起打架,他又问开了:“为什么呢?”本来我以为是偶尔现象,可能是争食物,但后来儿子却说,“不是啊,没有食物也看到它们打架呢!”于是,笨妈妈只能再次查找资料了,向儿子解释:“因为是它们的语言交流有问题。狗有170多种叫声,每种表达的意思都不同;而猫的语言比较单调。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所以就容易产生误会了。比如猫竖起尾巴,表示友好;但狗竖起尾巴,有时候是友好,有时候不是;猫发出呼嗤的声音,是撒娇,而狗发出这种声音,则是发怒。所以你想想,它们语言不通,肯定就容易打架了!”儿子听了还感慨:“唉,看来多学习几种语言是多么重要啊!”
后来和经常一起带孩子玩的另一个妈妈交流,才发现她家女儿也有同样的问题,正好这个妈妈文笔好,还写过不少书,于是赶紧与她沟通,能不能也编写这样一本书,从孩子的视角提问题,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不故意高深莫测,而是用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她很愉快地同意了,于是这套书也提上了日程。
我们还听取了孩子们的意见,在书里特意设计了许多观察与发现的小游戏,比如说找不同、找方位、数数等,几乎每页都有。另外,还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增加了与动物相关的学成语、猜谜语和脑筋急转弯游戏,让这套动物科普书更加妙趣横生。
悦读延伸
动物朋友们如何睡觉?
对于所有动物来说,睡眠都是一件关乎身体健康的大事情,可以帮助恢复能量。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陆地上的动物都是躺着睡觉吗?鱼儿一直游来游去从不停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动物朋友们是如何睡觉的!
陆地上的动物睡姿奇特
长颈鹿――站着睡觉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动物,能长到6米高,一对大眼睛,堪称是天生的“t望哨”不过,它们生性谨慎、胆小,除了不间断地监视敌人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确定平安无事,才会休息。
长颈鹿是哺乳动物中睡眠周期较短的,大概一天只睡2至4个小时。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以至对于它们来说,躺下然后再站起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它们常常站着睡觉。这样一来,当有捕食者惊扰到睡眠时,它们能够迅速逃跑,而不必耗时在站起来上。当然,当它们感到绝对安全时,也会坐下来,把头放在背上舒服地睡个觉。
考拉――每天睡20个小时
考拉善于攀树,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趴在树上,也因此得美称“树袋熊”。考拉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睡神”,每天要睡20小时,另外4小时在吃桉树叶和晒太阳。
这种慵懒的生活方式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澳大利亚土地比较贫瘠,桉树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少,因此考拉从桉树中得到能量也相对稀少。为了储存更多的能量,考拉必须尽可能减少活动量。有趣的是,考拉几乎不饮水,因为它们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
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猫头鹰是夜晚森林中的守护神,昼伏夜出,那种深不可测的眼神,被誉为智慧的象征。白天,猫头鹰视力极差,不能远距离飞翔;夜间,它们的瞳孔非常大,视力极好。虽然猫头鹰听力极好,却是色盲,也是唯一一种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猫头鹰在白天睡觉,睡姿很奇特,有时候是两个眼睛都闭上,也有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两只眼睛轮流休息。
《母子健康》爱心邀约
既然宝贝们都这么喜欢小动物,不如对小动物加深一些认识,知道一些它们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动物朋友们是如何睡觉的?为此《母子健康》特别邀请了有着“有生命的科普”理念的李晓璐老师,与小朋友们说说关于小动物的那些事儿。
李晓璐
作为老师,她从事儿童教育十余年,用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做“有生命的科普”;
作为宝妈,她童心未泯,用自己的分享与快乐陪伴更多的宝贝成长。
她相信,源自自然的体验最美好,源自心底的快乐最真实,亲子旅途的见识与体验最能滋润宝贝的成长。
水里的动物爱梦游
海豚――左右脑轮换休息
海豚生活在水中,但不是鱼,它们是一种本领超群、温文尔雅的海中哺乳动物。海豚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在海中追逐嬉戏,悠闲自得。
海豚可以永不停息地在水中游动,因为它们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两个脑半球可以交替工作,不工作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海豚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其实这时它们某一边的大脑正处于睡眠状态;有时候它们会悬浮在一个地方,安安稳稳入睡,而尾巴仍然会每隔约30秒钟摆动一下。
比目鱼――善于伪装
比目鱼身体扁平,也叫鲽鱼。刚出生时,比目鱼的眼睛对称地长在身体的两侧。大约两周以后,一侧眼睛的位置开始发生变化,慢慢地,两只眼睛会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不用大惊小怪,这可是比目鱼最值得骄傲的、祖先遗传的特征,方便它们在浅海沙底猎取食物。
比目鱼休息的时候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就像变色龙一样。栖息在海底沙层的睡姿与体色的变化很好地为比目鱼进行了“掩护”,以防被敌害发现,让它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
鲤鱼――冬眠的鱼
一些鱼类克服严寒的休眠,被称为冬眠。鱼类的冬眠与两栖类、爬行类和某些冬眠的哺乳类动物略有不同。那些动物冬眠时完全处于麻痹状态,而这些鱼类的冬眠只是或多或少地进入麻痹状态,停止摄食,隐于水草或岩石间。
鲤鱼是温带淡水鱼。冬季,当水温过低时,鲤鱼会进入休眠状态,呼吸十分缓慢。冬眠时,鲤鱼会聚在一起,头部相互倚靠。每群四五十尾到上百尾不等,围成一圈在河底沙中等待着温暖的春天。
河 ――寻找爱床
有的鱼类因生活环境的关系,无法找到合适的“床铺”,因而不得好睡。深海鱼类因水压太大,不能随便沉降,只能采取浮在水中休息的方法。但是聪明的河会巧妙地借助外部环境,为自己寻找到温暖的床。
河外观小巧可爱,遇到敌害时遇到敌害或受到惊扰时,会急速地大口吞咽海水膨胀身体,使全身的棘刺都竖起来,变成仙人球的模样。它们喜欢藏在沙中休息,腹部朝下左右剧烈晃动将身体埋于沙中,只露出眼睛和背鳍。有时,河也会找到海绵、水草、沙等作为爱床,将身体弯曲起来睡觉。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4
一、巧用白板,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莫高窟》这篇课文,学生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课前教者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大量图片,查阅相关资料,又将这些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后,储存在电子白板的资料库中。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利用“电子笔”导出,播放了一段关于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对莫高窟的神奇瑰丽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样很快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开始神秘瑰丽的莫高窟之旅。
二、“指”点课堂,体验互动精彩
交互白板与电脑、投影机的互联构成互动式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课堂活动都可借助白板来完成。教师手中一支电子笔,随点随拨、即触即停,不需要辗转于黑板和多媒体讲台之间,音乐和图片的呈现更加便捷,课堂的流程更加流畅,“指”点课堂,精彩一触即发。
1.利用拖拉功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听《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对其中一个细节记忆犹新。教者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蝴蝶拖拉到山谷中去。这个设计让学生和白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拉近了学生和媒体之间的距离,各种颜色的蝴蝶谷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电子白板与众不同的就是具有拖放的功能,可以随意拖动蝴蝶飞行的动作,这吸引了低年级学生的眼球,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者的想象。接着,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尽情地练习说话,“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红颜色的蝴蝶,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白颜色的蝴蝶,就像朵朵雪花,漫天飞舞。”……学生们的妙语连珠,一定是被白板独特的功能所激发出来的。
2.利用批注功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是教学的难点,运用交互白板的批注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仍以《莫高窟》为例,在教学藏经洞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品析词句,感悟昔日的藏经洞和如今有什么不同,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同学们朗读这段话后,各自感悟,在重要的或有感悟的句子、词语下面划线或圆圈。为及时得到同学们反馈的信息,教者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感应笔,在交互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再把自己的感悟带进朗读里,将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到位。这种方式的阅读教学,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
3.利用演示功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课文《詹天佑》中“开凿隧道”时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开凿”和“竖井开凿法”,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绘画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两种示意图,并加以点评。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是,它竟然可以随意擦除或者清除进行修改,简直太神了!这时的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它也属于学生。这种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也更富有实效。
三、创设情境,感受语言魅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时机信手拈来,适宜地营造学习氛围。创设生动精巧的情境,可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四、整合资源,演绎灵动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它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教师可以在自建的个人库中添加教学所用的素材,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库中。如《九寨沟》一文主要向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它向我们展示了九寨沟的雪峰、湖泊、森林、金丝猴、大熊猫等自然景观和珍稀动物。教者有效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教学资源库,不同性能输写笔,放大缩小,内容存储等强大功能,非常轻松地为学生们诠释了这一文本内涵。事实上,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并不是就这两个自然段所能展示的,因此,在拓展学习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编成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领略九寨沟的奇特与壮观,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5
保护生态平衡,从自身做起。
活动背景: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几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圈以其优越的环境条件,养育着人类,而人类也以其勤劳和智慧,把生物圈建设成自己的繁荣家园。由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所以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不断地向生物圈索取。森林的减少、荒漠的扩大、动物的濒临灭绝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的生物圈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已经意识到只有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认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能提出自己合理的环保建议。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生态平衡、从自身做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才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课前准备:
1. 寻找有关环保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强化环保知识。
2. 在黑板上写“保护生态平衡、从自身做起”,并进行黑板装饰。学生用废报纸、废塑料袋、饮料瓶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物装饰班级。
3.布置学生到网上下载有关环保的图片、资料,以便上课时互相交流、传阅。
活动过程:
开场:主持人:“今天的主题班会‘保护生态平衡,从自身做起’现在开始。同学们,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也许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地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美丽吧!(出示课件: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秋天金灿灿的水稻生态园,风景秀美的桂林山水)。曾几何时,美丽的家园变得千疮百孔、灾难重重(课件展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视频)。其实,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远远不止这些,黄河断流、沙尘暴席卷了半个中国……是谁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学生:“是我们自己。”
一、 汇报资料
主持人:“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说说还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并说出产生的原因。”
学生积极发言补充了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噪声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动物濒临灭绝的现象,有的学生还展示了我们周围工厂排放污水和居民区垃圾成堆的照片,纷纷谈产生的原因。(展示过程也可通过PowerPoint、即兴演讲、当场模拟噪音实验等行式进行展示。由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比教师表达效果更好,在众多的事实面前,全体学生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你演我评
主持人:“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地球公民的我们是袖手旁观还是积极行动起来?作为中学生,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事做起。你有环境保护意识吗?下面是我们班的同学自编自演的关于环保的小情景,请同学们看看究竟谁做的对?”
播放了同学随地吐泡泡糖,在树上绑吊床、洗完手不关水龙头就走、写作业浪费纸、废电池送到指定回收处的小片段。小品《一张餐巾纸》由某人随手丢弃的一张餐巾纸引发几个人不同的表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议论了几句便扬长而去,有的把它捡起扔进垃圾桶。用对比的方式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了演员,情绪更激动了,都想发表自己的环保意见。
三、 集思广益
主持人:“大家光有环保意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行动起来,不能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关于环保对策,快提出你的想法和建议吧!”
学生总结:
1.不随地吐痰 、乱扔垃圾。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龙头。
4.提倡禁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5.生活、学习上的用品做到物尽其用。
6.爱护一草一木,提倡绿化行动。
7.多用环保袋购物,少用塑料袋。
8.搜集废电池送到指定回收处。
9.拒绝贺年卡,提倡使用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绿色祝贺。
10.各班得定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编辑环保知识小报。
四、情感教育
主持人:“同学们都意识到了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实是人为造成的,而那些为一己私利的人肆意掠夺大自然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可怜的动物们。请听配乐诗朗诵《哀藏羚羊》。”
血腥的风刮过原野
残忍的枪声响过后
那千年的宁静之梦
被人撕成了碎片
可可西里的安详已经飘逝
一只只藏羚羊死去了
母亲再也见不到儿女
残月照着它们破碎的梦
一个个屠夫数钱了
贪婪的笑亵渎了神的高原
那死去的羊的眼里
纯净的悲哀映着蓝天
与世无争的眼神里
写满那残忍的人类世界
西方的贵妇披上了纱巾
炫耀着荣华和珍奇
这藏羚羊毛做成的纱巾
浸透了高原的斑斑鲜血
浮华过后,在暗夜里
贵妇们是否会梦见
那藏羚羊无助哀怨的眼睛
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强烈的心灵撞击,朗读者有感情的朗诵配着伤感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眼圈都红了。敢于阻止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油然而生。
五、竞赛答题
主持人:“这首诗深深地把我们每一位同学感动了,那么让我们稍稍调节一下情绪,观看这位同学推荐的视频杰克逊的《Earth Song》并由他作简单介绍。”(这首歌是95年发行的,杰克逊在片中扮演一个失落的救世主形象,他为被人为破坏的环境、被无辜屠戮的野生动物和被战火摧残的世界而悲泣,各地心受创伤的人们与杰克逊一起,在焦土上以一种古老而奇特仪式呼唤神力。大地之母最终响应。在狂风怒号、闪电雷鸣中,在杰克逊近乎绝望的嘶喊中,死者复活,万物重生……这部天真而煽情的短片引起了世人的共鸣,然而这个已经充满危机的世界的真正得救之道,还在于人类自身的觉醒、即刻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
主持人:“14年前,杰克逊通过这首歌表达了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可怕,警醒世人应当保护环境。其实早在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一年都有一个世界环境日主题。2009年世界主题――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接下来我们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一共分4组,每组5道题,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获胜组有奖励。”(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踊跃回答。)
例如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
A. 12315 B. 148 C. 12369
学生分小组进行环保知识抢答,形式引人入胜。既增加知识、增添趣味,又培养同学合作与竞争意识。
六、 作品展示
主持人:“我们不仅要看到目前有许多东西对环境的污染有多么严重,而且还应该看到在所谓的‘垃圾’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利用的地方,现在就有很多同学从原本丢弃的物件里找出了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变废为宝’制成了漂亮的工艺品,请大家欣赏。”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七、 心灵寄语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相信我们能从自身做起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最后请学生在树叶(废纸做的)上写下环境保护标语或对环保的建议,粘在宣传板上的那棵大树上。
班主任总结:“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大家畅所欲言,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人类在创造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平衡,直至受到大自然的严酷惩罚之后,才逐步认识到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生物圈是世界上所有物种共有的家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每一寸绿开始,创造一个优良、美丽的生态环境。我们还要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主持人:“ 本次主题班会结束,感谢各位同学!”
附:知识竞赛题
1.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禁止(B)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A.任何单位 B.单位和个人 C.个人
2.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
A.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B.重点保护动物和次重点保护动物
C.濒危野生动物和珍贵野生动物
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 C )。
A.自己带回家中收养 B.置之不理
C.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4.(C)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一系列危害,例如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大气条件恶化、导致物种绝灭。
A.垃圾清洁处理 B.植树造林 C.滥砍乱伐森林
5.世界上最小的花是(B)的花,连肉眼都看不清楚。
A.樱桃 B.无花果 C.海棠
6.森林有哪三大效益:(A)。
A.环境、社会、经济 B.环境、自然、经济
C.社会、自然、经济
7.一般将污染物分为:(A)。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
污染源四类。
B.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8.我国各省每年开展“爱鸟周”活动的目的是:集中宣传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全民(C)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爱鸟、养鸟 B.放鸟、护鸟 C.爱鸟、护鸟
9.天生的“捕鼠能手”的鸟和享有“森林医生”美称的鸟是(A)。
A.猫头鹰、啄木鸟 B.猫头鹰、喜鹊 C.老鹰、啄木鸟
10.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B)。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骆驼
11.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A)特有的动物。
A.青藏高原 B.新疆 C.青海
12.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
A.12315 B.148 C.12369
13.广义的自然保护区包括(A)。
A.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B.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C.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14.我国内陆荒漠地区第一个被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是(B)。
A.阿尔金山保护区 B.新疆博格达峰保护区
C.哈纳斯保护区
15.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很多意义,不属于其意义的是(C)等。
A.环境效应 B.文化价值 C.观赏价值
16.以下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名称和时间哪项有错?( B )
A.中国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
B.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
C.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2日)等。
17.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C)。
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人车
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8.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
A.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乱扔塑料垃圾
C.尽量使用塑料制品
19.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A)。
A.环境影响 B.环境改善 C.环境改造
20.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B)。
关于大熊猫的所有资料范文6
地震带来的转折
何磊,1980年出生在绵阳盐亭,18岁当兵,先后从事报刊发行和广告、记者、编辑、副站长等职务。在做媒体过程中,何磊开始热衷关注环境保护,并经常在各种公益机构做志愿者。
2004年,何磊与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绿色社区发展中心”,挂靠在大熊猫之友联合会下面。这家机构成为野草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的前身。之后的几年间,何磊他们成立了绿色社区网,在社区做过心理咨询、周末音乐会,还做过法律援助,组织过志愿者团队,2004年甚至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民乐团,当时的尝试虽颇多,但并没有找到明确的机构定位,最初的几个创始人也属于“凑钱上班”的状态。2007年,何磊和杨振清等几个人借资进行了工商注册,“野草生态文化传播中心”正式成立,立足时代文化语境,对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进行解读。当时的野草拥有30多家合作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商家的赞助,二是接受服务的社区的付费。
2008年,野草尝试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获得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当时,成都当地的一个开发商找到野草负责人,表示希望将环保元素注入到地产中,5月11日,双方达成意向,计划5月17日去彭州小鱼洞和银场沟做实地考察,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第二天四川就发生了地震。
地震打乱了野草的原有计划,使野草的所有工作被迫停了一周,更对机构成员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大家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究竟能为震中的灾民做些什么。为了不给救援添乱,野草机构暂时按兵不动,直到野草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中华环保基金会找到何磊――中华环保基金会想要野草机构接手灾后重建的一个水源保护项目,即在四川灾区发展生态旱厕。
三个月修一百多个旱厕
当时做生态厕所项目的NGO很多,但野草有具有本土化信息优势,并拥有中华环保基金会的资助与广西九三学社团队、清水同盟的技术支持,因此项目进行得很顺利。野草最初选定的项目地是省林业厅介绍的白水河保护区中坝村。当时,旱厕做得很简单,外墙甚至不过是围一块布。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村民非常支持和拥护这个项目,并且由于村民的高度参与,该项目不再仅仅是建造一个旱厕,而成了整个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工程。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野草”人的信心和热情空前高涨。很快,他们在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选择建设一个永续型的点,并得到了当时红旗村村书记的大力支持。老书记的话更令何磊颇感意外,他没有给何磊讲这里的受灾情况多么严重,而是大谈未来的规划。老书记收集了很多关于绿色产业及城乡合作社的资料,并希望结合农村社区的优势建设生态农庄。何磊为老书记这种真真正正为人民办实事的精神所感动,但他还是坦率地告诉老书记:“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在您这建一个厕所,暂时还做不了您设想的那些事儿。”可老书记却笑着说:“有这个,就会有其他资源进来,就有人试图了解我们,就有机会向外界宣传红旗村。你们的项目,我全力支持,并会真正参与进来,和你们一块儿施工。”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地人群情高涨,配合野草在地震灾区广汉松林镇滴水村建立了四川省第一个生态厕所示范区,并加快工作效率,趁热打铁,短短三个月时间为社区农户改厕108户,覆盖中长期居民安置点、学校、村庄及少数民族地区。更沉淀出一套村民协力造厕的参与式方法,使修厕成为了全村人的公共生活议题,赢得广大基层民众一致好评。
后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负责旱厕项目的杨正清率领团队在广汉松林镇滴水村修了108座生态旱厕,效率之高让何磊现在回顾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2009年8月,生态旱厕项目和上百家NGO的其他项目一起参加央视“2009中国慈善导航行动”,并顺利杀入优秀项目前五强,获得各方普遍关注。
频频受到媒体赞誉的旱厕项目也让何磊信心十足,他甚至打算在几个地方的示范效应形成以后,在全省受灾的景区及自然保护区全面推广。
危机降临
然而,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些成果,一些质疑也接踵而至。
原本何磊他们觉得在灾区建生态旱厕是一件十全九美的大好事,通过生态旱厕将粪尿分离并进行处理,既为农作物提供了肥料,也避免了水源污染和地震以后的疾病传播,但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负责整个项目实施的杨正清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居民都是靠开设家庭客栈接待游客来获得收入,当地人对于生态旱厕的兴趣并不大,他们更希望野草能对他们的景点广为宣传,拉动家庭旅馆的收入。还有一些人虽然也想改善生态客栈的环境,但并不愿意花太多钱去修一个厕所。
对于这个名叫“野草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的公益组织,许多村民的了解并不多,除了把它当成一个进村修厕所的工程队以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机构跟生态环保有多大关系,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忙着在各地修厕所,被大家戏称为“茅师傅”。
而大批的旱厕刚刚完工,媒体就报道了一些关于生态旱厕的负面新闻,因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许多机构在农村修建的生态旱厕逐渐闲置成为摆设,野草修建的这些厕所,多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转型失败和危机加剧
各种压力促使野草加快了转型的脚步,2009年,野草文化开始发起城乡联动1+1计划,由一条腿支撑着前行到两条腿走路,由城市单线运作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野草机构在自然保护区领域和城市环保领域均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经过斟酌,野草开始转变战略方向,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在保护区与城市社区之间,搭建起一个城乡联动的合作平台。具体的方式是将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天然的有机农产品引入城市社区,依托城市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和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互利双赢。
何磊认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客观上加剧了城市人的绿色食品需求,而供给同样不是问题。光是野草机构在卧龙三江乡的一个项目点村,就有20家农户和11个农产品品种。他预计,这些农产品如果运到城市直接对口销售,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收入可以增加30%。如3角钱一斤的萝卜,农民无法运到城市只能喂猪;可如果运到成都来卖,销售价格可以达到8角一斤,并且这一价格仍然远低于超市的价格。
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何磊提出依托野草现有的社区合作单位建设一个能够覆盖100名消费者以上的生产―销售网络,并希望通过平台的搭建实现6%~10%的利润率。同时,野草考虑成立消费者联盟,以建立健全信任机制。成都市区有386个社区,1800多个业主委员会。如果在这些业主委员会中发起消费者联盟,类似台湾的主妇联盟模式,协助消费者自主成立消费团体,便可监督和完善绿色食品的供给体系,使野草的城乡联动1+1平台更能经得起各方的考验,更具信誉和口碑。
尽管设想很好,但遗憾的是,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现有的保护区生产点产量过低,传统的农耕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有机产品的巨大需求,而在观念上,很多购买保护区农产品的消费者认为这纯粹是对灾区的支持,而并非一种等价交换,因此购买热情不高;缺钱则成为项目向前推进的一个难点,一个有机认证就得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城乡联动1+1计划一开始就项目经费不足,甚至不得不从其他项目中抽取一些资金以应付该项目的各种开支。
野草的早期员工何军回忆,整个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系统,需要和社区、和政府、和农户等多方打交道,但当时机构人手有限,团队执行力不强,知识结构也不够,完全无法承担起这个新的项目。这一年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城乡联动1+1的互动平台未能建立起来,团队的士气也因此变得异常低落。
再次转型
就在这时,一家机构邀请何磊去开展一项冰川保护的工作,一筹莫展之际,何磊决定放下这些烦恼,先出去调整一番。那段时间的休整让原本性急要强的何磊变得平和了很多,经过思考,他决定对之前生态旱厕的项目进行调整。
2010年,野草针对贡嘎山周边社区“家庭客栈”的环境问题,设计了一个“生态卫生标准”,即建立生态旱厕、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机制、文化保护的藏式家庭式博物馆,从四个方面着手应对当地社区由于发展旅游而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和影响。
为了让一心只想提高收入的当地人接受“生态卫生标准”,野草在新项目的设计中开始试着建立一套当地人认可的“生态卫生标准”,杨正清还尝试培养当地技术骨干,并降低成本,使标准实现本土化,并鼓励当地人推广和运用“生态卫生标准”。
为了培养当地的技术骨干。野草设计了一个“边学边教”的模式,在自己同“老示范户”讨论“生态标准优化方案”的同时,采用引导方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于技术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当地材料以控制成本,后来新甄选的“示范户”,通过老示范户带一个新示范户,建立运用“生态标准”。这个过程中,“技术骨干”对于技术的运用有了实施的对象,并且对技术有了荣誉感,很快杨正清就在村里带出了几个小“茅师傅”。
杨正清的旱厕业务升级成功的同时,何磊的新业务开拓也初见成效,2011年,香港社区伙伴(PCD)在全国推广城市农耕项目,他们愿意资助野草在成都开展“城市农圃体验园”计划,何磊和团队专门针对这个项目做了一次调查,与之前做生态旱厕的一腔热情不同,何磊发现城市社区确实有真实的需求,也有学校愿意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