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1
1200多年前,唐明皇李隆基在位的后期,与杨玉环终日沉溺于酒色,不问政事。有一天,李隆基与杨贵妃在百花亭饮酒作乐,不知不觉间,两人已喝得烂醉。这时的杨贵妃,脸上印着两朵红云,神情亢奋,飘飘欲仙,忍不住娇声娇气地叫道:“我要飞上天!我要飞上天!”李隆基听后,误以为杨贵妃要吃“飞上天”,遂命令御厨赶紧为爱妃献上此菜。御厨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在御膳房做事多年,熟悉全国各大菜系,却从未听说过有“飞上天”这道菜。可皇帝一言九鼎,他说有就有,如果做不出“飞上天”,恐怕大家的脑袋都得搬家。
御厨们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位名叫苏空头的苏州厨子急中生智,说:“用鸡翅做一道菜,不就是‘飞上天’吗?”经过商议,大家表示赞同。于是,大家杀了几只鲜嫩的童子鸡,斩下鸡翅膀,与香菇、冬笋等一起焖烧。
菜端上桌时,杨贵妃的酒已醒了许多,她夹了一块“飞上天”放进嘴里,顿觉神清气爽、唇齿生香,连声赞叹道:“好吃!真好吃!”李隆基闻罢,也夹了一块,并问身边的太监:“此菜叫什么名字?”太监回答说:“这是陛下吩咐御膳房做的‘飞上天’。”李隆基立刻意识到自己酒后失言,只得尴尬地笑了笑。后来,因为杨贵妃非常喜欢这道菜,加上这道菜因她而创,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贵妃鸡”。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2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李白接到唐玄宗征召其进京的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篷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的他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玄宗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有证据表明,进入宫廷的李白的确是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的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天宝二年(743年)初春,玄宗在宫中行乐之时亲自作了首曲子,于是急召李白以新词入曲。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被抬进宫中用凉水泼醒,而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十分高兴的玄宗赞赏有加。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奉命跟随并写了《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的玄宗又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又是沉醉之中一气就写了三首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的诗。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夏天,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奉命写了《白莲花开序》。除此外李白还写过其他一些应制之作。从玄宗的频繁征召以及命其作诗来看,玄宗对于李白的敏捷诗才十分满意,因而李白也完全胜任供奉翰林一职。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但是,卷铺盖回家的偏偏就是李白。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新唐书》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李白本人也意识到,继续待在朝廷已经没有意义。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高力士等。
当今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一般认定是凶为朝廷中的权贵谗毁,李白被迫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换言之,是朝中权贵将李白排挤出朝廷的。这也未见得可信。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能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政者的利益。此外,从李白前后的言行看,他是不可能主动离开朝廷的,他离开朝廷是迫不得已的。无论是皇帝亲近之人的厌恶,还是一般的朝廷权贵的排挤,最后下命令的总归是玄宗皇帝。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政的。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玄宗的事。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润色鸿业”的,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
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常常醉酒的他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的他忍不住要批判现实。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摘自《科学大观园》)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3
缓缓地,走出院子。远远的,看见了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悔望江天的姿势。“恰是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剧毒辉煌的人生活落到社会的底层。
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犹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懒惰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但是,“太白金星”又怎样呢?满腹经纶又怎样呢?抵得过杨贵妃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狠,好狠!
我心中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鄂然注视着我。
“诗仙,你所写的《清平乐》有无亵渎杨贵妃之意?”诗仙的眼睛充满了血丝。我看出了,他的无赖。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以后,我的冤屈以被涤清,没想打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着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穿透时间与窨,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自己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你恨他吗?”小心翼翼的问到,如今的人儿,是那样的落魄!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巅峰一下跌到了谷底,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犹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坚定。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的伫立在河边。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去死于谄言中的每一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奸臣的花言,爱妇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重蹈覆国的命运。对于我们,难道就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回首,默念: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4
1.讽喻说
只把唐玄宗当做皇帝写,讽刺他荒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
2.爱情说
把唐玄宗当做凡人写,全诗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二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留给读者的是二人那刻骨铭心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
皇帝也是普通人,诗人对李杨二人荒无度而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对二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相思赋予了深切的同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说明李杨二人既是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又是爱情悲剧的承担者。
4.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
二、我比较赞同爱情说,原因如下
1.从诗歌创作的背景看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7年),当时诗人在(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2.从创作题材看
文学史上,以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的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的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的《长生殿》,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的翘楚。
3.从标题看
长恨歌:歌是文体。恨:遗憾。代表感情的深度和失去感情后痛苦的沉重。长: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空间上无论何地,去蜀路上、蜀地行宫里、还京路上、长安宫中,明皇都在思念贵妃。时间上,无论何时,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从春风起到秋雨落、从现实到梦境。明皇不间断地思念贵妃。
4.从诗歌本身看
整首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写玄宗重色、求色、得色后的表现。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哪个国王没有三妻四妾,更何况“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羞花美女――杨玉环,如何不令玄宗为之倾情?作者用极度夸张的语言来表现玄宗在得到玉环后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便是佐证。这不能不说作者是在极力赞美二人的爱情。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作者只用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就把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轻轻带过,重点写了玄宗无奈痛失贵妃的极度撕心裂肺之感。
第三部分诗人用大量笔墨,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浓墨重彩来渲染李对杨的忠贞思念之情。去蜀地,黄土飞扬,秋风萧瑟,栈道曲折,高入云霄,山高行人少,旌旗无光,天色暗淡。这是作者用悲凉的秋景来烘托李隆基的哀情。在蜀地,水碧、山青、月明。走便巴山蜀水,无心赏景。朝朝暮暮不胜哀痛。这是诗人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哀更哀。回到长安,作者更是写了李对杨的思念之情。从春天思念到秋天、从白天思念到夜晚、从夜晚思念到天亮。尤其是“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八句,作者不厌其详,由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十分细腻地刻画了李隆基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忧伤无度。写出了李对杨的相思刻骨铭心。
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洪都客”到完,作者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写了李杨二人虽天上人间,却彼此思念痴心不改。特别是仙境中的杨贵妃,见到汉使,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了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说明二人心心相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进一步深化了爱情说的主题。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5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心里有什么就直接全部说出来的,因为我害怕这个时候的自己,还是出于内心激动的状态,说出来的话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容易让别人产生歧义,也容易让别人误会。
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妖猫传》之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突然从中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不太成熟的。或者对于我自己来说。
我记得,当年他们也耗尽了力气,但是却不是想着,看透这些东西,全部都只是为了看穿人性,看透那些我们根本就不怎么了解的社会现实。可是,我想我们的终极目的,从来都不应该之浮于这样表面的现象,我们应该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想看热闹一般的,不懂得最终的意义。
我知道,在《妖猫传》的最后,杨贵妃的死去,包括这一个死亡骗局,杨贵妃自始至终都是知道的。你听到了,李隆基说,要和她白头偕老,可是却还是和那个幻术大师一起谋划,该怎么样才能够不用他们自己背负杀人的罪名,却又可以完好无损地保全自己。
李隆基和杨贵妃范文6
都说曾经拥有十三朝古都的八百里秦川——陕西省的黄土地里到处埋的都是宝贝,这话一点没错,从古至今经常会有当地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在地底下刨出个古墓国宝什么的,像是世界古代文明第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西周三大青铜器之首的虢季子白盘的出土等。同样,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件国宝魔壶也是这么被发现的。1968年春季的某一天,陕西省彬县城关镇的一个农民在自家地里翻土时,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青色的瓷壶。当时,他只觉得这个瓷壶长相怪怪的,没有壶盖,估计是某年某月某个瓷器作坊里的师傅烧制该壶时,不小心把壶盖和壶身连在一起,成了废品,所以才扔进了荒郊野岭里。但是鉴于这东西至少是个完整的壶,而且年代肯定不短,于是,这位农民就将这把怪壶带回家当作摆设放在厅堂中的桌子上,这一放就是14年之久。
1982年,这位农民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无意间在屋里见到了这个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纹的瓷壶。高立勋可是在中科院考古所和北京大学学习过考古学的专家。他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大有来历,就把它带回西安,送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北宋时期的官窑成品,并根据壶身所绘的罕见的凤凰纹饰,认定它是一件贡品。这件国宝不仅造型独特,装饰华美细致,更为独特和吸引人的是它壶内结构复杂,有着巧夺天工、出人意料的设计。它通体施以橄榄青色釉,釉下刻有装饰效果强烈的刻花图案。壶盖与提梁、壶身连成一体。提梁造型为一卧状的凤凰,作展翅飞翔的姿势。壶流(出水的壶嘴)的造型是一只侧身卧伏的母狮,四肢趴地,倒仰着头,狮口张开,构思十分奇巧。这头母狮腹下还有一头幼狮,正在吸吮母乳。母子两狮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件宋代刻花青瓷倒流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耀州青瓷绝品。至于它怎么会流落民间,又为何会被埋藏地下,时至今日,还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