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队伍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范文1

【关键词】队伍建设 管理团队 班队长队伍

1.摆上位置,着力打造过硬现场管理团队

1.1重视班队长队伍发挥的作用

班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队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而班队长作为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典型的“兵头将尾”,在传达贯彻上级要求、完成作业计划、强化现场管理、开展班队思想工作、反映员工呼声等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班队长队伍建设,提高班队长队伍素质,既是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也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创建本质型安全区科的关键,更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

1.2解决班队长队伍存在的问题

加强班队长队伍建设,前提是直面班队长队伍和班队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班队长选拔使用的随意性。个别单位班队长岗位设置比较随意,选拔班队长不符合程序要求,使用班队长缺乏民意基础;二是班队长素质问题。集中体现在有的班队长不会管、不敢管和不公平上,有的班队长工作有热情,自己能干活,但在现场管理上没思路、缺方法,有的班队长在现场管理中缩手缩脚,缺乏管理的勇气与魄力,有的班队长不能严格自律,办事不公道、分配不公正;三是班队长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缺乏检查考核,班队长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没有实现优胜劣汰。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部分单位和班队长身上,但却影响着班队长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3着眼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

仓矿公司实现科学发展,首先需要一个扎实的班队基础,需要高质量的现场管控,更需要一支过硬的班队长队伍。我们要做强人才品牌,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队长队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承担的成本,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的提速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培养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只有站在战略高度,像抓管技人才队伍建设那样,抓好班队长现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打牢现场管理这个基础。这是不断强化班队长队伍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2.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班队长队伍素质

2.1强化培训,提高班队长素质

将班队长素质提升做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在操作技能上,别人不懂的你要懂,别人不会做的你要会做,只有这样,班队长的现场管理才会有说服力。仓矿公司始终践行“先培一步”的理念,在提高班队长基本技能与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上下功夫,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进课堂,也上岗位,既有老师讲理论,也请技师传授技艺。二是开展管理培训。邀请资深管技人员讲班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班队长由敢管到会管、善管的提升。

2.2优选载体,激励班队长争先

一是从提高班队长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现场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开展“现场班队长素质提升年”活动。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现场测评等形式,了解班队长特别是生产一线班队长的素质需求,制定目标,明确重点,采取措施,全面谋划和部署了班队长素质提高工作,促进了班队长素质的明显提升。二是将打造本质安全型班队长作为争创目标,持续开展争创金牌班队长竞赛。在思想上引导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在行为上规范管理和操作作为的同时,根据班队长所在单位和技能素质要求的不同,区分层次、把握重点,开展技能提升竞赛。三是以“怎样当好班队长”为主题,在班队长中开展读书研讨活动。下发《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怎样当好优秀班组长》等书籍,通过学习实践过程,引导班队长认真总结管理经验教训,撰写研讨论文。

2.3注重品德,引导班队长自律

仓矿公司坚持提高班队长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道德一起抓:一是选拔班队长既看重能力,更看重品德;二是在岗班队长既加强能力建设,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及时解决班队长在作风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出台《班队长公推直选办法(试行)》,通过规范岗位公示、确定候选人、资格审查、民主选举、组织任命等选举程序,公推直选,票决班队长,既解决了班队长选拔使用的民意基础问题,更强化了班队长选拔使用的民主监督,同时也净化了班队长日常管理的工作环境。

3.完善机制,持续推进班队长队伍建设工作

3.1规范日常管理

为加强和规范班队长队伍建设,选拔、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现场班队长队伍,夯实基础管理,推进管理创新,促进公司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仓矿公司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班队长管理办法》,明确了班队长的任用、班队长的管理、后备班队长的管理、培训、管理职责划分、责任追究等工作程序,对班队长任职条件、任用程序、定员管理、考核管理、后备班队长条件、后备人数、后备选拔、后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管理体制、对单位党政正职的责任追究、对班队长本人的责任追究等环节,都规范了工作要求。

3.2健全各项制度

队伍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研究现状

一、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现状

理论界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缺乏完整的表述,较为通行的观点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的选拔、任用、培养、使用与管理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视角集中于管理者,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对象化。其中,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职业发展与教师培训、教师校本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从转变高职师资建设理念开始。目前,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转变高职师资管理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教师在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转向全能型发展;转变高职师资培训理念,如改变培训方式、倡导终身学习等,有人提出以终身教育理论为建设高职师资队伍的指导思想;

转变高校师资培训投资观念,改变投资渠道,变单纯由学校承担教师培训费用的单一投资模式转为教师个人、学校、政府共同负担培训费用的多元投资模式;

转变高职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强调人本主义、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

转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观念,提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并重。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性的高等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人们对高教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思考的起点。根据以往研究资料,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有:专兼相结合;平衡发展与整体优化相结合;激励与制约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

(三)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学科研究

目前,关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学科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角度人手,提出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强调“校本管理”,凸显“教师为本”理念,提出提升教师地位的对策;

从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人力资源理论的“双因素理论”与激励机制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目标激励的管理方法;

运用心理学的公平理论,提出要在学校管理中注意教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建立及其操作的公平性;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生态链法则、

花盆效应等基本原理,提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调整师资队伍,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优化;

强化整体效应,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整个队伍发展。

(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职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的研究大部分基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主要从生师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来源结构和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随着教育大众化和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生师比偏高,造成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重点教学岗位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很难保证大众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学历层次偏低,远低于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更低于国外同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的主要对策有: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多渠道优化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地提高高职教师学历,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制定师资建设规划和稳定师资队伍的政策,政策措施要配套,经费投入要充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兼职教师建设力度。

(五)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比较对象选择集中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比较范围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高职师资制度(学历结构、兼职教师、聘任制、师生比等)的介绍与比较;对国外师资管理(教师职务晋升、教师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状况的介绍与比较;对国外教师培养模式和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具有“进门难、要求高、待遇高、兼职多”的特点,尤其是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学历上有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践经验。为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各国对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都有严格要求:一是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专门教育;二是在接受过相应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课程,能够指导学生实习;三是在所教专业方面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四是具有必需的职业修养和育人品格。

关于师资培养,国外的做法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重视教育学科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既有广泛的内容又占较大的比重,并且方式方法随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而变革;二是对教育实践环节予以创新和讲求实效,国外的一些模式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热点问题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各高职院校实践中,“双师型”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这已基本形成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王旭善,2004)。但是,在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以及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上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思路和建设体系。

正是由于理论的不成熟性,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311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热烈而丰富的争论与探讨,主要围绕“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途径、评价理论及评价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与条件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有研究者提出,单纯地讨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或定义意义不大,应该把视角转向探讨“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或条件。

王旭善等认为,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4个基本条件: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兼职教师队伍是其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也比较丰富。聘用兼职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树立开放办学、能力为本和引进智力等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兼职教师的内涵和把握建设的重点,改革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和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师资数据库,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制定有关政策。

二、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特点

通过文献分析,可归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研究方法多为实证研究,对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是研究的视角普遍集中于学校范畴,针对高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缺乏区域性和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研究问题。

三是研究的问题大都停留在操作性层面,如教师聘任的具体办法、教师考核等,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但重复研究较多;且研究深度不够,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

四是研究的范围多为普通高校或普通职业院校,较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缺乏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专门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更缺乏根据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一定区域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三、开展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建议

首先,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目前,相当一部分研究只是理性化地分析了高职师资队伍的“应然状态”,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辨和理论架构。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着眼于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发展战略等,对某些特殊案例开展个案研究和深度挖掘。同时,许多研究者的视角局限于在高职内部讨论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对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等外部因素的探讨,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应该拓宽视野,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

其次,研究方法应进一步丰富。教育研究的大多数方法均可引入高职师资建设研究中来,如历史法、比较法、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现象学、叙事研究等。

[参考文献]

[1]王旭善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卫国,王廷山.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3]课题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美]M·特罗.政策分析与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6).

[5]刘醒君,韩伟新,李和平.新形势下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亟须转变的几个观念[J].前沿,2004,(10).

[6]曹云亮.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最新发展趋向的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1,(3).

[7]杨海波.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5).

[8]邓耀彩.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3,(2).

队伍建设范文3

特警是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应运而生的一支新警种,是公安机关打击各类严重暴力犯罪、恐怖活动和处置各类紧急治安事件的专门力量。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报告精神,全面推进公安特警队伍建设,带好特警这支突击队,充分发挥特警尖刀作用,是当前公安特警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和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明确特警的职能定位,加快特警正规化建设.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捣乱破坏活动日益突出,暴力恐怖活动的威胁依然存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特警新的历史使命,特警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快特警的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特警的处突防暴和实战能力,显得刻不容缓。因此,工作中,必须按照战训合一、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特警勤务运作,同时,为避免特警职能泛化,随意抽调警力现象的发生,必须严格按照其所担负的职能范围来使用警力,并在使用上重点突出其攻坚突击的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特警用在关键时刻、重要部位,最大限度发挥特警的职能效应。 

二、加强人员专业化建设。要根据特警队伍的实际,针对特殊勤务的特点,招录具有特殊专长的人员,严格落实特殊勤务制度,大力推动人员素质的专业化建设。特警人员可以从特种部队、武警部门的优秀退伍军人、公安院校(包括治安、刑侦、警犬等专业),高等院校(包括法律、外语、心理学、搏击等专业)应届毕业生及退役运动员中招录。通过这些措施,使特警真正成为一支专司特殊勤务、专业性强的公安突击队伍,随时拉得出、联得上、打得赢,出色完成各种急、难、险、重的特殊任务。

三、加强从优待警工作。特警工作危险性大、任务重,因此,在民警待遇、经费保障等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如把在特警队工作一定时间、业务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骨干民警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队伍的士气,同时,要给予适当的特殊岗位津贴,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措施,为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大力做好“暖警心”工程,切实在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最大限度地增加警营内部的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执法实践锻炼。由于特警工作性质特殊,接触公安执法业务不多,造成大龄民警交流到其他岗位后适应期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特警队员配合其他警种参加执法办案,使其真正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工作中多锻炼、多实践,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整体素质,为日后岗位交流提供素质保障,有力推动特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业务技能训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特警训练,不仅是特警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保障和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把特警训练作为特警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要修订完善特警训练教材。在目前全国尚无规范统一的特警训练教材的情况下,建议上级部门综合各地实际,尽快制订出特警训练大纲,从中明确训练内容、时间和标准等,确保目前特警训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要贴近实战开展特警训练。工作中,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训练,做到立足岗位来练兵,贴近实战练精兵,能打硬仗练好兵。在技能训练方面,重点抓好基础项目的达标训练,突出特种技能的实战训练,加强战备预案的综合演练。在业务学习方面,重点抓好对突发性事件、暴力案件的处置和特警执勤所需的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注重提高民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的能力。

队伍建设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7-02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亟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端口,高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而高校毕业生不仅应拥有过硬的职业技术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对于学生品行、道德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直接依赖于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辅导员,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水平高、有责任心,还能懂得育人方法的辅导员队伍,成了各校尤为重视的部分,本人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2005年之后开始升格或者扩大招生规模的,引进的辅导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很多“80后”甚至“90后”也加入其中,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总体上有利于开展工作,相对较小的年龄差距使得师生之间的隔阂变小了,价值观和意识驱动,同时由于年轻导致了教育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耐心,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特别是在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上,缺乏引导的经验;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编制有限,往往将有限的编制用于招聘优秀的专业教学人才,辅导员老师素质一般不高,很多年轻老师在学历结构上是大专学历甚至更低,缺乏从理论上对学生给予指导的能力,目前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本来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与人相处的包容能力,更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和管理上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让学生心悦诚服,但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导致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水平。

2.辅导员队伍比例失调

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是师生比例失调,也同样带来了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的失调,很多院校上百人甚至数百人配一名辅导员,该辅导员可能还要身兼其他职务,处理日常工作已十分繁忙,更不要说与学生面对面单独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了,很多学生反映大学期间从未和辅导员老师有过交流,虽然与个别辅导员责任心不足有关,但师生比例的失调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还应该在各个班级配有兼职的班主任老师,但是能做到这样的学校少之又少。

3.辅导员工作难以界定,吸引力差

辅导员工作零碎繁杂,天天面对学生,从考勤到卫生、从晚自习到学生活动、从比赛到考试,每一项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每一项都不能耽搁,既忙碌又很难有足够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院校在职称评审、绩效评估和奖金发放上都偏向教学和科研工作,辅导员工作只能计算工作量,且天天重复,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实际帮助,这就更无法吸引校内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之中,大部分老师在职业选择中都会偏向教学科研方面,很少顾及学生工作,只有职称评审需要时,才会兼任一部分学生和辅导员工作,以这样的心态是很难做好辅导员工作的。

二 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1.主观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

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一线力量,也是中坚力量,是高等院校提升学院内涵、提高校风校纪的重要保证,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首先,应该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录用,有目标的、主动地去选择辅导员人才,而不是被动地应付,采用与选拔教师程序相同的方法,由校内校外多个部门建立招聘小组,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在录用辅导员的过程中,应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门槛,让更多有经验且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加入辅导员的行列之中,充实辅导员队伍,提高师生比例。

其次,重视辅导员老师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主要依靠行政坐班费和带领班级的数量作为收入来源,这不利于奖优罚劣,应适当从学院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采用绩效工作的形式,对整体考评优秀的辅导员给予更多得奖励,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提升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更多地将辅导员平时参加的比赛、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职称评审项目中来。

2.客观加强对辅导员制度的完善和管理

首先,只有完善辅导员制度的管理,才能建设一支高效、尽责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应该积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范围对应的考核制度,适当的将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分开,让辅导员可以专心从事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动向和思想状况。

其次,以各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素质,应该在校内开展辅导员心得体会交流工作,通过对优秀辅导员的奖励和榜样的树立,引导广大辅导员走向自我提高的修行之路。一方面,积极向同事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学历升迁、和职称评审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总之,建设一支高效、专业、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强校之本,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德才兼备的保证,各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各级领导应该把这项工作当做一

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逐渐修正一直以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客观制度化的保证主观自我意识的提高,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队伍建设范文5

(一)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确保培训提高工作有序进行

农村学校由于办学规模差异较大,应视情况成立以分管教学的领导或教导主任为组长,教研组长、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为组员的教师培训工作组,负责制订总体规划、年度目标计划,逐项工作研究落实,订出责任人,定时召开培训专题研究会,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重实效,每年把不少于15%的公用经费经费纳人教师培训预算,确保工作经费,调动教师参培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学校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把教师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锻炼、实践经验总结等各项指标纳人考核的硬指标,特别是将这些硬指标纳人到现在实施的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去加以落实,创建激励机制,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不学习、不进步将被淘汰的压力,从制度上去引领教师发展,克服培训工作重布置,轻落实,随意性大的缺点。

(三)把教师的培训与日常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培训“五训”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往往一人承担多个学科教学任务,工作繁杂,学校可把学校的会议、教研活动、教师业务能力考核、课堂教学展示等与教师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会代训”、“以研代训”、“以课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克服为培训而刻意组织会议的单一性、枯燥性,让教师自觉参与到“五训”之中来。

(四)实施教师培训的过程

既要有培训,又要有作业、工作要求,最后要考核培训的实战结果,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五)多渠道进行思想引领,促进教师进步

农村学校依靠自己学校引领教师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可采取自身努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加以引领。一是常组织校内的教师搞好“教师论坛”,交流经验;二是可以与周边学校搞好校际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可邀请专家、城区优秀教师送理念、送课到校,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上加以引领;四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设备、已有的现代教育设备共享优质资源,从中吸取营养,更新观念;五是创造到城区、到高一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条件,让教师走出校园去吸收养分。

(六)以指导开展科研课题的形式,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队伍建设范文6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正确途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前行。

1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为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需要建立浓厚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促进教研学习风气的形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视对教师常规教学工作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档案,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水平与教师的考核紧密结合。学校要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与实施措施。对于表现优秀、教研水平突出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与支持。在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下,激发其他教师的创新争先意识。

2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要进一步明教师培养的目标,设计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制度,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培养过程。通过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和校本培训,教师的知识、能力等素质不断提高,从“知道、做到”到“悟到、得道”形成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3主要措施

3.1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对工作有积极性而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需要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教学观摩、青年教师师徒制、实践教学指导课等,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在充实内容、完善形式、突出交流等方面加大研究,加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一两年内要入门就是“知道”、“做到”。“知道”是基础是认知,”做到”是力行是实践。三四年要“悟到”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进行反思,有所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的理解。五六年要“得道”就是对教育教学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教学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学校要为教师搭建起稳定的教学实践展示、交流平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2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心无旁骛地抓教学。学校必须牢固树立“教师兴校”的人才观念,落实正确的人才观,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对教师给予最大的关心爱护,购置教师必备的教学用品,千方百计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安心工作营造优质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用心工作、专心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努力营造良好教学的工作环境。

3.3 完善培训机制,提供机会

要重视对教学骨干的培养,要树立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模范,创设创新争先的学习氛围,加强对优秀教职员工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名师,起到模范引领作用。明确优秀教师的责任意识,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带动其他教职员工共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大教研投入,规定教师完成一定量的研究课题并进行评价,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科建设进行必要的奖励,对不符合评价标准的课题研究进行建设性的评判,鼓励教师寻找和分析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引导其改善教学设计。对于成绩显著的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进行全校范围的推广与复制,提升教研成果的后续成长能力。除此之外,建立必要的交流平台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视教师的团队建设,从团队的角度激励教师,在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改善人际关系。重视教师个人价值与信念的实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参与具体的教研管理工作,帮助教师寻找自己合适的职业地位,在团队氛围的建设中提倡教师自主发展。

3.4 营造环境,建设教师喜爱家园

教师的工作质量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学校就是这样一个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幸福家园;学校既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满足了教师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学校创设了舒适的现代化工作环境。定期开展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构建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充分给予教师人文关怀,每当教师婚礼、生病或遇家庭变故,学校领导班子都会集体出现,给予支持,每当教师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学校会千方百计为教师排忧解难,晋级、评优、评先都是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人为本,目中有人,构建人文校园,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使教师身心愉悦。

综上所述,加强师资队伍建O是保证学校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有利于深入进行研究的教学氛围,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信息;以开放平等的心态融入教学经验的交流中,与优秀的教学人员分享教学心得;提供合理的学习机制与培训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从不同角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