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霜降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霜降诗词

霜降诗词范文1

原文:

《寄忆余德甫》朝代:明    作者:李攀龙

綵笔花生尺素寒,西山飞雪正漫漫。

何来章贡双江合,并倚雌雄两剑看。

霜降诗词范文2

[关键词] 白居易 《村夜》诗 霜草苍苍 切切虫鸣 荞麦花如雪 科学精神

唐代的白居易是我所喜欢的伟大诗人。其《赋得古草原送别》一诗所体现出的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人文美、自然美令我折服,当然,我更敬佩诗人为民鼓与呼的胆识。然而,近读其《村夜》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觉得其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是不科学的。百度搜索中的“白居易•村夜”词条中,此诗的译文是这样的: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古往今来,人们对此诗的评价颇高,其中也不乏名人名家的点评。像清朝乾隆皇帝御定的《唐宋诗醇》也称赞《村夜》一诗:“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就连现在中学的语文老师们也把它作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之类诗词的典范让学生们吟咏鉴赏。

殊不知,以上解读看似文美意真、合情合理,然而却经不起推敲。《礼记•月令》上说:“季秋之月……霜始降……草木黄落……蜇虫咸伏。”意思是说农历九月份的时候,邻近地面的水汽开始凝结成霜,草木的叶子变黄纷纷落下,冬眠的虫子开始钻入地下洞穴中冬眠。据此,我认为其存在的问题有二,并从现代科学知识的角度加以分析。

问题一:霜草苍苍的情况下,不大可能有切切虫鸣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气温差距很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这是江南孟冬时节的的物候写照。“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描绘了塞外仲秋时节的风光。我们平时所讲的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的物侯和气候特征为参照依据的。我们常说的霜降一般是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农历9月),“霜降始霜”反映的就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这时的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了初霜(而同一时期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霜的形成一般在晴天的晚上,地面散热多而快,使温度骤然下降到零度以下,靠近地面的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河边、田野、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或六角形的霜花。霜降时节,黄河流域的气温晚间最低在零度或零度以下了。

而我们在田野间听到的会鸣唱的鸣虫,像蟋蟀、蝈蝈、冬斯、蝼蛄等都属于昆虫。能鸣唱的昆虫都是雄性的。昆虫是变温动物,外界温度对其生活的影响很大。一般昆虫在5~15℃以上才开始活动,昆虫的成长发育在25~35℃的条件下最为适应,温度上升到38~45℃时便进入昏迷,48~52℃以上则大量死亡。以蟋蟀为例,蟋蟀分布在全国各地,一般在夏季8月开始鸣叫,野生的蟋蟀通常在20℃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野生的蝈蝈一般在农历的三月十五前后出土,六月十五日左右长成。白露开始衰老死亡,霜降前全部死亡。温度在25~30℃之间时蝈蝈最为活跃,通常会大声放歌,只要温度低于25℃,就容易患病及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降霜的条件下,气温大约在零度左右时,作为变温动物的鸣虫,不大可能会发出切切鸣声。

问题二:霜草苍苍的情况下,也不会有“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即已变成灰白色的野草显然是经过多次霜打的结果,那么田边的野草在经历霜冻,已变成灰白色的情况下,野田里的荞麦能否独善其身,安然无恙呢?我们再看一下荞麦生长的温度条件:荞麦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积温1100~2100℃,荞麦生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在开花结实期间,凉爽的气候和比较温湿的空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5℃时,植株的生育受到明显的抑制,荞麦的耐寒力弱,怕霜冻。因此,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期,使荞麦生育期处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开花结实处在凉爽的气候环境中,保证在霜前成熟。可见,在霜草苍苍的情况下,田野中的荞麦也不大可能正处于盛花期,而花开如雪。俗语云:“霜降杀百草。”作为草本植物的荞麦,在霜降时节没有理由不和其它的野草一样,枝枯叶落,日趋衰败的。再者,从荞麦的生长期来看,《四时纂要•六月》有“种荞麦”词条上说:“立秋在六月,即秋前十日种,立秋在七月,即秋后十日种。定秋之迟疾,宜细详之。”荞麦一年中可以多次播种多少收获,立秋前后的播种在黄河流域应该是最晚的播种时间了。荞麦的的生育期短,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有70到90天。即最晚到霜降时节(公历10月23 日左右),荞麦也该成熟收获了。所以,霜降时节,荞麦不大可能生长正盛,繁花如雪。

此外,应该说明的是,《村夜》一诗约写于公元812年,在此前一年,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去世,按唐代封建礼制,白居易遂罢官丁忧在家守制,闲居渭村。白居易所居之渭村,在现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临近渭河岸边的龙北乡之上太庄及南洼村一带,渭河流域统属黄河流域,其物候和气候特征应该是和以上二十四节气所描述的是一致的。

《东坡志林》中有“书戴嵩画牛”的典故,说的是,唐朝的大画家戴嵩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四川有个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作《斗牛图》,他十分珍视这幅画。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量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翘着尾巴在斗,错了啊!“杜处士笑了笑感到他说的很有道理。有感于古今人士的人云亦云,也为了避免发生误人子弟之类的事情,我写了这篇小文,希望它能够起到指出戴嵩画牛之误的童子所起的作用。

我知道,就自己的水平而言,写此文章实在是有点儿孔夫子门前卖弄文章式的自不量力。但细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生活在古圣先贤的影子之下,我们的文明就只能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不会有突破、创新和发扬光大。果真如此,那才真正是愧对祖先!如果我们说得对,即使与先贤们的意见相左,也是对他们的尊重。相信他们泉下有知,也会对我们颔首称许的。更何况,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严谨不苟,不迷信、盲从权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是我们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之一。

参考文献:

[1]白居易•村夜”词条.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霜降诗词范文3

向来,我有晨读习惯。最喜在清秋之晨,慵懒地倚着缱绻风光,沉湎于书籍迷宫,撷取瓣瓣心香,让思绪追逐天高云淡,任由时间从指尖无声地逝去。

秋之晨,微霞初醺,凉风习习。此时之风,走过春的温存和夏的热烈,一头扎进秋之帷帐,顿时锋利如蝉翼刀,清冽似冰镇过的酒。徜徉在晨光里,张开双臂揽风入怀,大有胸襟高阔、肝胆开张之感,让人耳清目明、精神抖擞。趁着这股壮怀激烈,我喜欢找一僻静所在,翻读二十五史。因为,五千年历史太过沉重,没有慷慨豪情,怕是承担不了那悲伤与凄凉。每每读到明君忠臣治国惩逆,不觉击节赞叹,似饮甘饴;看到奸佞巨贪横行肆虐,不由扼腕痛骂,如灌烈酒。秋晨读史宜诵,咀嚼着文言文铿锵音韵,仿佛看到萧何、魏征、文天祥等名人破纸而出,他们与我交谈,引我思考,同忧伤共欢乐,真是酣畅痛快。

秋之晨,偶有雨不期而至。秋雨霏霏,如丝似雾,无休无止,最能撩起人心底里的情思离愁。此时出门则鬓发青衫湿,独坐又恐陷入抑郁心境。我喜欢将茶几搬至阳台,用紫砂泡一壶“碧螺春”,靠在太师椅上,翻几本轻松有趣的闲书,漫无目的地看风景,任由雨丝缠绵成我思绪的批注。或翻唐宋笔记,在闲散文笔中探幽猎奇,为那些逸闻稗事莞尔一笑;或读百科常识,给健康养生补几剂良方;或读时尚杂志,使自己不至于与花花世界断了联系。也不知翻了几页书,端起杯子抿上几口好茶,顿感五脏六腑温暖一片,十分受用,胸中块垒也会消融许多。雨中有福闲读书,放飞的是心情,调适的是心绪,求知倒是次要的了。

秋之晨,薄霜降下,橘子红了,橙子黄了,还有那数不清的花儿如锦如缎。石榴花的橙红,的嫩黄,枫叶的艳红,常青藤的绿,悬挂着晶莹露珠簇簇交错,把秋日妆扮得明艳无比。此时,走进沉甸甸的收获季节,漫步幽静小道,低语问花花不语,落红遍地胭脂冷,这花儿不正是一阕阕精致的诗词么?我喜欢流连花间,品读温庭筠、韦庄的“花间词”,感悟李清照“黄肥绿瘦”的意境,回味林黛玉葬花吟的哀婉,字里行间的诗情与眼前的画意水融、相映成趣,仿佛唇齿间、衣襟上都染了书香、沾了花香,清雅之极,倍感温馨……个中的幸福感觉真是“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了。

秋之晨,有风如刀,有雨如丝,有花如锦,处处良辰美景。此时有书相伴,则书是最旖旎的风光,是最缠绵的秋思。此时有书相伴,则通往冬季的路上不再孤单,生命的襟怀里盛满了温暖。

霜降诗词范文4

试 题 回 眸

(2009·江苏卷)第9题,所选材料是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共有三个问题,同学们的答题误区不少。

(1)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解析 本小题有两小问。第一问,不少同学答成“遥望中原,兵安在”“叹江山如故,却归来”等。第二问,部分同学的答案不是判断不准,就是一股脑儿地写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中的两个或三个,让阅卷老师去选。

(2)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析 不少同学不加思考,不作提炼,照搬原句,比如:“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铁骑满郊畿”“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等,只要是原词里面与景象有点关系的句子,全都原封不动地成了一些同学的答案。

(3)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解析 同学们的作答同样有很多失误。有的同学错误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不作思考写成“思念家乡”“渴望回到故乡”的,也有同学答成“归隐山水”“回归自然”的;也有的同学直接罗列出自己所理解的几种思想感情,没有从全词的角度去答题,没有注意到思想感情的“变化”。

试 题 解 析

(2009·江苏卷)第9题的这三个问题还是围绕“手法”“内容”“情感”这三个常规的考查点来命题的,同学们在答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根据具体的“问”来作出自己合理的“答”。像第(1)题第一问就要注意题干中的“对比”,还要看到“领起”;第二问要看到“哪种”的限制,只允许答“借代”一种,多答不给分。第(2)题四个要点也很简洁,不可以照抄原词句。答第(3)题时,就要注意从对象的角度找情感,角度正确,不必发挥,再匹配上对应的情感就好了。角度有“昔盛今衰”“外敌入侵”“统治阶级”“收复失地”和“骑黄鹤”,前面的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情感核心词分别为“悲慨”“愤恨”“痛心”“决心”和“舒畅”。

应 对 策 略

从(1) (2) 两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和具体的阅卷要求来看,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规范答题。很多人所推崇的“解释原句加名词术语”的答题方法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定要按要点答题。江苏卷的诗歌鉴赏题目的题干一般都很明确,指向都很清楚,所以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题干,不可偏废。比如(2007·江苏卷)第12题:(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这里就要注意题干里“什么样的”“哪种”“两层”等重要提示,不可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二是要点齐全,多维思考。比如(2011·江苏卷)第9题:(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这里就要高度重视“三个方面”和“高度评价”这两个要点,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可以找到“诗坛地位”“诗歌思想”“诗歌风格”等重要的角度。

三是斟酌答案,准确简明。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下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就会发现历年诗歌鉴赏题都有“题目好,指向明,答案简,易批阅”的特点,参考答案“瘦身”明显,且准确到位简明清晰,有效地防止了同学们在答题中堆砌名词术语的答题方法。而不少同学的答案却多而庞杂,什么都带进去说一点,以为这样答总会碰到些得分点,总会赚一点辛苦分。这种指望“广种薄收”的答题方法实在是行不通,一定要有的放矢紧抓要点来答题,答案要做到准确简明。比如(2012·江苏卷)第9题:(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参考答案就很明了: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该答案含两个得分点:一为思念的对象是心上人,不可误判;二为“恨”的具体化的“怅恨、惆怅、哀愁”等情感。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淮城①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 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1)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人在上下阕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作者的感情波折变化,请概括出其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②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③。

【注】 ①叶梦得:宋代南渡词人。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②叠鼓:急鼓。③云中:古云中郡,今山西境内,北宋时最早被契丹人占领。

(1) 上阕开头“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阕尾句词人说“老矣真堪愧”,作者的“愧”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前人评说,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是辛派词的先驱之一。请结合本词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霜降诗词范文5

一、感知作者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善于把生活中小不见经传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来刻画,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他们新奇地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个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驶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

二、重视语言特性

古诗的语言特性,在教学中表现为诗的语言跳跃与情感跳跃之间的联系。诗句落笔,境界顿生,大起大落之中,体现出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再加上一些不寻常的语言、修辞方法的使用,作者独具匠心的文采的表现,正是这些与众不同才成就了自古以来绚烂缤纷的古诗语言文化。因此古诗教学中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不能拘于常理,因为这正是“诗眼”所在。如《枫桥夜泊》中“叶落乌啼霜满天”一句,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降着霜。从整首诗来看,这应该是天明的时候,那么上面的解释就欠妥当。“霜降”一词并不是说“霜”也像雪一样从天而“降”。我觉得“霜满天”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是思想染上了情感色彩。诗句正是用简洁的语言在平庸的景色上,披上了迷人的一层纱帘,美妙至极,描绘出了一幅实景的图画,充分体现了诗人奇妙的想象,也可以说是诗人神奇的灵感。这种象征性的思考,能够唤起一种共鸣的情绪,使读者接受诗的思想。这样的意思不可名状,但此诗呈现给读者的则又是清楚活跃的。此刻,诗完全成了作者心理的一种感应,一种与宇宙共有的人类感情的理想,只不过是通过诗人的转化,使其明显化了,使地表下的绿色渐来渐近,直至拱出黄土,露出地表,展现绿色。这里的“霜满天”虽然不太合乎实际,但这是适宜的一种真实,他逼真地写出了当时那刺骨的寒意――那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的寒意。从整句诗来看,“日落”是所见,“乌啼”是所闻,而“霜满天”则是所感。全句层次鲜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同时也勾勒出一个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气氛和羁旅者孤独清寥的感受。此刻我们便不难理解诗人的所有用词章法了。

三、赏析写作技巧

诗人在描写事物时,除了采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之外,更多的还采用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若能稍加赏析,定能其乐无穷。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诗句都是用白描手法写出事物的;又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拟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平明寻白羽毛,没在石棱中”(借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等诗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不论是白描手法还是修辞手法,追求的都是语言艺术。这些诗句若能细细品味,学生定能深深感到世界之可爱,文字之美妙,也必定为作者超凡的观察力、想象力而叹服,自然也就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四、积累诗歌语言

霜降诗词范文6

吴雨辰惆怅十二首

夜澜人静心凄凉,临风凭栏情何堪,思绪跳跃脑海中,红尘逐事唏嘘多。

似水流年兮醉酒癫狂兮一生何求兮书几分悲欢曲写几分离合歌

题记

雨辰梦醒吟( : )

吴雨辰文

月锁重帘雾绕楼,菡萏羞藏初恋念。

沧海桑田路茫茫,山水隔别情愫远。

花开花谢怨流光,韶华逝水情何堪。

烟雨红尘为谁醉?泪眼朦胧无尽愁。

斜风细雨葬落花,凄迷等待憔颜瘦。

重回雨巷忆相守,一缕无奈阴霾回。

相守偕老难驻留,倾尽柔情蔓延忧。

一弦清音过轩窗,天隔一方谁来听?

夏夜晓月悬天边,寻觅流星望银河。

折柳成笔赋相思,采云铺纸诗歌留。

暗香流苏满荷塘,蝉鸣静夜惊残梦。

泪撒暗夜风相伴,湖水无声蛙并啼。

孤单寂寥诉无处,酒醒夜半更思伊。

雨辰凄凉曲

吴雨辰文

冷冬夜寒霜染天,更深梦醒一声叹。

呕心抽肠情和爱,触目崩心成云烟。

拎酒单影去寻醉,临风凄歌眼泪多。

伤到疼处寝难安,酒入愁肠诗成殇。

时光流逝去人远,瑶琴一曲离别歌。

陌上空望谁相陪,紧锁心酸寂寞伴。

夜半钟声心含悲,痛思苦吟付瑶台。

短诗惆怅字忧伤,淡词苦涩叹长天。

五百会晤已擦肩,一笺相思无处寄。

冷笑回眸人生路,风雨坎坷沧桑长。

思绪凌乱伴落花,袖纳风寒飘零人。

把箫梁祝曲凄惨,苦楚千年断肠怨。

此首改编[红尘陌上多少伤]歌曲试唱中

【雨辰古城醉吟夜】

吴雨辰文

日月如梭冬已深,青砖黛瓦夜游魂。

星辰寥落烁天边,幽微馥郁汴梁城。

漫步苍凉醉三更,婆娑错落凌乱影。

曾经沧海踏逐浪,蓦然回首搁浅伤。

透过时空携沧桑,岁月侵蚀半醒间。

舞台华丽戏主题,黯然谢幕台上空。

褪尽昔日孜一人,风花雪月已转身。

惊鸿一瞥一瞬间,转瞬即逝伤离别。

樱花灿烂容易逝,纠结落寞扰心伤。

豆蔻年华去难留,寂静尘封幽怨梦。

过客匆匆早陌路,时光荏苒不相认。

满目琳琅看红尘,岁月迷离心蹒跚。

霜花抹杀叶残碎,风摇枯枝满地落。

醉卧北风寒双袖,诗题夜空万籁静。

三生石畔未了情,变幻莫测终成幻。

容颜苍老轻一笑,一泓柔情奈何桥。

[雨辰思念曲]

吴雨辰文

遥望星空夜苍茫月照斜影心伤悲

窗前仰望星漫天手摘一颗寄怀念

夜风相思叠纸鹤刻入心扉剪不断

月光身影淡惆怅往事涩苦撕肺伤

聆听夜色忧涟漪回忆歌曲一遍遍

记忆有痕断有伤苦痛难磨堵心慌

思念日夜不停歇心里溢满全惆怅

思念憔悴胡乱想如隔三秋日如年

思念牵肠又挂肚转辗苦楚又难眠

思念凄楚心澎湃茶饭不思寸断肝

思念惆怅更忧伤三更惊梦撩人狂

思念寂寥晚宁静失眠凝视谁倚窗

[雨辰醉徘徊]

——-吴雨辰文——-

细雨轻盈独自站凝望秋菊开满坛

姹紫嫣红花丛中融合弥漫花幽香

牵念无形心深处醉卧东风惆怅叹

挣扎抗拒与心斗顷刻苦楚无限伤

月满西楼人不寐煎熬痛苦身心累

笑容僵持若冰霜牵念猖獗撕绞痛

时光飞转不停留惊涛骇浪月影斑

坚强执着苦煎熬心魂飘逸穿沧桑

难忘痴爱心间印刻骨铭心泪流年

缠绵文字早生疏旧梦破碎词堪殇

天长地久变陌生厮守夙愿已成空

忍别哀伤游诗海执手阑珊不再求

[雨辰憔悴调]

吴雨辰文

听雨凭诗苦涩念沾墨淡赋泪做笔

流年霜降即将临秋去花残染枫红

独奏一曲歌离别前尘往事化云烟

雁迁南飞鸣声声天涯何处是归鸿

愁诗入醉浊晨露伤词侵心观日暮

缘尽汴桥含心酸怨气冲破九霄云

誓言私语融入水相携甜言早随风

山高水远已隔断破镜重圆成梦幻

光阴如梭去匆匆经年青丝添银色

苍茫野外冢荒芜回首再看碑文寒

[雨辰秋感怀]

吴雨辰文

独倚窗台纳凄凉梦断南楼心悲伤

秋水长天夙愿远一曲浅唱覆沧桑

魂牵梦萦一念牵紧握疲惫泪湿衫

鸿轻流露相思去愁煞白发谁人怜

披风饮露对天鸣长叹一声催落花

仰首叶落雁成行闭目眼角泪滴连

捻花折月窥红尘愁绪万千遗恨多

凝目迢迢天涯路残风萧瑟更添伤

穹苍漫琼阴云聚飒姿影单多悲廖

沾字吟醉指染诗依疲偎倦梦纳词

人生离合多无奈烟消云散弹指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清傲冷眸啸长天

一盏清茶忆千缕低吟清风伤怀时

半壶白酒心更愁心碎神伤思幽幽

[雨辰断肠篇]

吴雨辰文

多情总被无情伤浅墨渲染诗连篇

残歌断唱何成殇愁容满面无笑颜

红尘不过一场戏深情缱绻悲常待

透悉忧怨难看穿灯火阑珊红尘伤

藏尽今生所有伤慕然回首泪染面

何解愁容淡相悲划破纸张淡墨飞

红尘陌上孑影游相思苦眼夜更长

浮云散尽终为空一曲弦音醉逍遥

暮天烟淡恨幽怨誓言成空泪辗转

缘起缘灭皆虚幻伤心欲绝彻心扉

昙花凋零蝉歌绝依风听雨心凄凉

游走沧桑迢递路为谁无声守空房

精神恍惚沐朝霞失魂落魄暮色染

笔写惆怅千万句难尽心中断肠词

[雨辰悲伤曲]

吴雨辰文

黎明淡品昨夜梦缘来缘去一场空

苦酒化泪空寂寞深藏念想在心中

多少人生坎坷路悲欢离合亦为何

今年不知明何处长叹今生无知音

翻过太行皆不是遥望黄河不见尾

漫漫红尘一条路沿途心酸多少回

流年岁月不等人雾流散荡任东西

晨风掠起悲思绪混沌半生鬓添白

倚栏听风春花落心碎像雨又像云

人生似梦辗转间轻足一弹千万里

缘生缘灭衷情散伊人相还无归期

古风悲调笛箫曲淡词飞舞诗相依

雁翔碧空人已远一人独思洒清泪

雨辰不知离人伤孤自憔悴单相思

雨辰思故乡

吴雨辰文

醉卧岁末知寒冷,霜花满地异乡景。

万丈红尘再繁华,百年风月烟云湮。

倚扶风寒身微颤,挥袖荡去一念伤。

星光做笔露为墨,画梅融入太行雪。

墨染深冬心凄凉,黄河彼岸杨柳残。

长相厮守已却步,执笔风尘苦楚行。

流年风华荡无存,泪染面颊邹纹深。

忘却离别回眸处,一腔柔情入尘埃。

风烛残年将殆尽,时空飞转一瞬间。

誓言破碎难相聚,徘徊心生思乡情。

雨辰黄河触景感

吴雨辰文

清风碧云天飞莺,白霜满地不见绿。

浪花荡漾传歌谣,渔舟停泊催烟袅。

雾馀水畔黄河堤,空碧悠悠杨柳残。

忽逢幽人生面孔,如觅水影漪流中。

触景问诗目盈泪,独依寒风轻叹词。

红尘眷恋已擦肩,拙笔淡墨伴流年。

剪断相思写伤感,黯然忧郁辛酸伴。

极目忧思更纠结,几声愁绝缱绻殇。

醉梦奈何桥

吴雨辰文

闭门关窗醉卧床,天旋地转灯光闪。

思绪零乱心含伤,醉回梦里奈河畔。

黯然回首肠断处,熟悉身影飘身旁。

柔风柳下坐对奕,彼岸花香花蕊艳。

三生石上雕歌谱,奈何桥上烟花荡。

冥火笑笑笑凄凉,幽水流流流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