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湿地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质;湿地;生态环境; 净化水源

Abstract: This paper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wetland in China purification principle and purification are described.

Keywords: farmland quality;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pur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 由农业活动导致的面源污染成为了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化肥的广泛施用,导致大量的氮磷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现有的耕种方式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含氮磷元素的退水经农田的生态系统进入到水体环境中,加剧了水体污染,富含营养严重,急需一种经济、可行、环保的措施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处理成本和能脱氮除磷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并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和农业废水的处理上。经实验表明:人工湿地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已成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实用而有效的工具。

1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严重

据专家估算, 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水污染的大约各占1/3, 地下水有将近50%已被农业面源污染, 湖泊等地表水中氮、磷的50%以上来自农业面源污染。我国水体的面源污染占很大的比重, 已超过了点源污染。因此, 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1.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以及人口的增长,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会不断增加。专家指出: 预计到2010年, 中国村镇污水排放量约270亿t。

1.2化肥投入量增加

我国人口众多,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要, 必须提高粮食产量。因此,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在逐年迅速增加。目前, 我国的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根据统计, 2002年全世界化肥总用量为1. 42亿t我国为4339. 5万t 约占世界总用量的30%,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据调查, 化肥损失量中约有15%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造成水质污染。

1.3农药施用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 我国农药年产量达46万t(有效成分), 高居世界榜首; 每年的农药施用量23万t(有效成分), 居世界第一。我国平均农药使用水平为12.7kg/hm-2(有效成分), 蔬菜、果树和粮食作物(水稻、小麦)是使用量最多的作物。研究表明, 我国40%的水稻生产和大于50%的棉花生产中存在农药的过量施用现象, 在蔬菜、瓜果的生产中, 此现象更为明显。

2湿地的净化原理及净化作用

2.1 湿地作为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 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人工湿地(又称水生植物床) 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 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 填料表面吸附许多微生物, 形成大量生物膜, 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转化为碳、氮、磷、水等, 从而被湿地上的植物吸收,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很快被截留, 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2.2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除氮的途径主要包括植物的吸收、氨的挥发和介质的吸附以及微生物的反硝化脱氮。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氮的去除转化包括很多过程,其中一部分氮可以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通过收割得以去除。汤显强在种有7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研究发现, 7种植物在去除COD方面没有显著的作用, 但明显提高了氨氮, 硝氮,TN的去除率。香蒲的氮积累量最高,达48.18g/m。金卫红等研究认为, 植物地上部对TN的吸收占湿地中TN去除量的46%。植物的生长高度能够反映氨氮、硝氮以及TN总体去除效果的变化。另外,基质也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去除污水中一部分氮,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 基质吸附对人工湿地中磷的去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工湿地基质通常所用的材料(砾石等)是惰性的, 不能认为是氨氮长期的汇集。Burchell等在各类型人工湿地试验中测得系统中的pH值都为7左右, 因此,人工湿地中通过挥发损失氨氮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2.3人工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

磷常常被视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 污水除磷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磷元素,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含磷废水时,对基质的筛选原则一般应考虑磷吸附效率、水力传导性、材料易得性和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磷的吸附速率通常受pH、Eh、吸附表面积和温度的影响。近年来应用的基质包括砾石、沸石、石灰石、粉煤灰、页岩、膨润土、草炭、蛭石等及其混合物,Drizo等综合比较了铝土矿、页岩、沸石、石灰石、轻质陶粒、飞灰、油性页岩等7种基质对磷的去除效果, 认为页岩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袁东海等分别选取了几种基质作磷的吸附试验, 结果表明,钢渣的吸附效果最好。火山渣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孔隙结构,与表面光滑的砂子相比, 火山渣具有更强的吸附效果。此外陶瓷碎片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湿地基质。但是也有研究认为, 填料对磷的吸附是非常有限的。在湿地建成运行初期, 基质吸附作用明显,湿地能较好地发挥截磷功能, 但随着湿地的运行, 土壤吸附趋于饱和,吸附作用减弱。张奇等采用水动力弥散和吸附理论建立了表流湿地水) 土界面磷通量模型, 定义了湿地汇) 源转换的临界水体磷浓度值,解释了湿地对磷去除功能退化的机理和汇) 源转换条件。基质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磷缓冲器”,其具体作用是调节水中磷浓度, 吸附磷最少的基质最容易释放磷。

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在生长旺季, 总磷去除率为。不同植物的除磷效果差别很大,水芹湿地对磷的去除优于凤眼莲湿地, 芦苇湿地优于茭白湿地。王庆海等对北京地区9种水生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中去除污染物的研究中发现植物生物量对氮磷累积量的影响力大于氮磷含量对氮磷积累量的影响力。但有学者认为, 砾石床人工湿地中总磷的去除率与植物的生物量没有线性关系, 说明植物的对总磷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

2.4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6种基质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砂子>煤灰渣>瓜子片>砾石>钢渣>高炉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好氧降解与厌氧降解完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为不溶性有机质颗粒和可溶性有机质颗粒两部分。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基质, 使不溶的有机物通过在基质和根区表面的重力沉淀、截留和吸附等作用被分离去除。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厌氧好氧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根际微生物不仅能够降解吸收有机物, 而且其分泌的酶类也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

湿地的作用范文2

    1.地理美育能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

    2.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欲时,教师随即指出,你怎样去了解?又怎样去欣赏、评价呢?地理知识可以告诉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地理美育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身边的美好事物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那么美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一处古迹,或者看一座古建筑,或游览一处风景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平常中的美,学生就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地理美育能激发追求美的良好愿望。自然环境美、人为环境美、教师的形象美、举止美、语言美、板书美、绘图美和心灵美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良好愿望。久而久之,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地理教育中如何使美育得到渗透和实施,还需要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1.以地理教师自身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以自身美的素质、美的教学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活动中,在美的环境和气氛中,学会审美,提高美的鉴赏力。

    2.诱发美感,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为了消除人们对地理的误解,还地理的本来面目,教师可以从学生步入地理世界的第一天开始,就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参观、访问、调查等来体现地理的美,使学生在地理美的陶冶之中,唤起探索地理美的兴趣,强化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另外,富有美感的教学内容和外部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活跃思维、开展想象。富有美感的地理板图和电化教学手段等,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转化。

湿地的作用范文3

2、抑制土温。夏季覆盖薄膜,可抑制土壤温度上升。如使用白黑及银黑双面薄膜等材料覆盖后,均可对土温的上升起抑制作用。

3、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营养。地膜覆盖可防止日晒雨淋,使肥料不致流失,同时可提高土温,加强植株根系的吸收能力。由于土壤温度、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土壤养分增多。因此,地膜覆盖可以充分发挥肥效。

4、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地膜覆盖的土壤容重比不覆盖的小,降雨使土壤中氧含量比露地的高,从而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少,可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5、减少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

6、增加光效应。透明地膜本身及附着在地膜下的小水珠的反射作用,使近地表的反射光增加,有效地改变了作物生育期的光照条件,使蔬菜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光和产量和有机物质的积累。

7、防止土壤盐渍化。地膜覆盖后,由于土壤水分的运动是由下往上移动,表土的水分含水量高,相对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从而起到抑盐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地方注协; 会计师事务所; 做大做强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注协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做强战略。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20多年来,面临的又一次重要的发展契机。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力量,但行业协会的帮助、指导、协调和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外部保障因素。推动行业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协会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一、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

至2008年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多达280多家(含外省事务所的分所),注册会计师2 400多名,平均每个事务所不到10名注册会计师。从黑龙江省注协公布的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30家信息看,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规模最大的也仅有56名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人数在50名以上的事务所仅有2家,占6.67%;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40名的事务所仅有4家,占13.33%,其余各所人数均在20人以下。另外,黑龙江省2007年度收入排名第一的事务所,其收入也仅有1 128万元,只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中最后一位(重庆康华,2 208万元)的50%。自有综合排名以来,全省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注协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显然,如此众多的事务所,已经造成了省内审计市场的饱和,同时还面临着外省事务所的强大竞争,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审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形象。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匮乏

首先是高端人才的极度缺乏:中注协首批30名行业领军人才中,没有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全省注册会计师中有硕士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8%,有博士学位的占0.12%,本科以下学历的占59.58%。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全省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总人数的40.43%(大部分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而30岁以下的仅占2.08%。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合理年龄结构是其不断更新知识、开拓创新的保障。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人才状况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省内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单一,大部分事务所的业务都局限在审计、验资和资产评估等传统业务方面,而属于拓展业务的管理咨询等业务所占比重很小,近三年全省事务所的审计、验资、资产评估业务收入都占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

(三)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到事务所的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失控,削弱执业风险控制能力,增大执业失败的可能,严重影响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目前,省内部分事务所(如一些规模较大的所和外省大所的分所)认识到了内部治理对于事务所发展的重要性,尝试建立了初步的决策机制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依旧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和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而大部分小型事务所,股权比较集中,事务所的决策权基本掌握在事务所负责人手中,他们或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内部治理机制问题,或不具备进行相关制度建设的知识和能力;再有事务所严峻的生存状况,也使这些事务所的决策层无暇顾及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当事务所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治理薄弱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凸显。2000年左右,黑龙江省已拥有3—4家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初具规模并具有良好声誉的事务所,但是,由于股权分配、员工激励、利益分配等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或无效,使这些事务所几乎在一夕之间业务、人员纷纷流失,消失在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次合并浪潮中。自此,黑龙江省再没有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事务所。

(四)会计师事务所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的意愿和明确的目标

事务所和其他企业一样,发展与否与决策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黑龙江省大部分事务所的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勇气和胆魄去发展;要么即使有发展的意愿却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无力用现代的管理理念领导事务所和进行市场的培育与开发,面对高端客户、高端业务被省外所瓜分也只能忍

气吞声,无可奈何。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省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只有5—6家的年报是由本省事务所(均是外省事务所的分所)审计的,其余业务都被国际“四大”所和外省事务所瓜分。

(五)来自外部执业环境的压力

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思想观念陈旧、职能僵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不信任本土事务所,对事务所行政干预过多,监管方式落后,而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却迟迟不出台。如黑龙江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执行的收费制度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这种收费标准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即使这样,有些地区政府部门还以各种方式强令会计师事务所降低收费标准,否则不能入围从事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修订收费标准的要求,却迟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响应。众所周知,过低的收费最终只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协会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事务所的做大做强作为行业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它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每家事务所的不懈努力,同时协会的统筹规划、密切指导、沟通协调也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本省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做大做强目标,采取具体措施保障目标得以实现

根据中注协制定的5至10年内事务所发展的目标,黑龙江省制定了《关于推动我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的总体目标,用5至10年时间,发展培育3至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信誉,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1至2家年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能够与国际所合作的、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该目标是与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相符合的,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省注协应利用培训班、期刊、事务所内部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具体目标,使全省注册会计师尤其是事务所的领导层了解:首先,做大做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事务所不进则退,从而使事务所自发地参与到做大做强中来;其次帮助事务所找准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因而能够制定出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后,制定长效机制,密切关注事务所在做大做强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制定有本省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

1.建立黑龙江省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行业领军人才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带头羊”的作用,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省注协应建立省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培养基金。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国内外的交流学习、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以培养,并鼓励其中的拔尖人才参与中注协的领军人才选拔。

2.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普遍提高本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整个注册会计师群体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提高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省注协应在现有继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网上教学、教学资源下载后自学等多种更加灵活的后续教育模式,并根据行业业务发展和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师资的水平及资格考核,以增强后续教育的效果。此外,为鼓励注册会计师通过在职攻读学历(学位)、考取其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等自发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注协应制定政策允许将其按一定方法折合为参加后续教育的课时。

3.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高校资源,吸引优秀新生力量加入到本省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行业储备后备人才。具体措施:(1)注协牵头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选拔行业知名人士到学校讲座和让有能力的事务所承担高校部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契合行业的需求。(2)改变事务所现有人才招聘主要靠熟人推荐、个别招聘的方式,注协可组织全省会计师事务所以团体的形式到各高校开宣介会和招聘会,以增强影响力,扩大人才选择面,择优录用人才。

(三)健全的事务所内部决策和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事务所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内生力量,省注协应指导和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

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包括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制衡、薪酬分配、市场开发和战略实施等多方面的内容。完善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事务所决策层的素质和能力

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现状,省注协在指导、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时,应避免激进和“一刀切”的方式。对于有一定治理基础、具备能力按照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加强和完善内部治理的事务所,省注协只需对其内部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即可。对于内部治理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负责人缺乏相应管理知识的事务所,注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事务所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其次应针对小规模事务所的特点,在不违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省注协牵头组织研究制定小规模事务所内部治理相关文件范本和内部治理制度体系,以增强内部治理相关政策的可执行性和保证其切实发挥效用;最后,建立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机制,以保证事务所的制定章程和决策、管理制度一贯得到执行。

(四)协调内、外部关系,改善执业环境

注协应代表行业积极与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宣传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已作出的和能够作出的贡献,以及行业自恢复发展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面临的困难,从而增进了解,争取支持,扩大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进一步落实《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定审计制度;呼吁政府建立更加公开、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本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拓展提供平等竞争机会;与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沟通,推动行业收费制度、税收制度等的建设。

(五)继续完善行业诚信建设和质量检查制度,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1.近年来,注协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的制度,如诚信举报、同业复核、专项检查等,今后要继续完善和有效执行这些制度,重要的是,对于不按执业准则要求执业的事务所要坚决予以处罚,决不姑息。

2.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性,使普通社会公众很难自主判断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在选择事务所时比较盲目,从而市场短期内难以自然形成事务所的优胜劣汰。协会应在对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诚信曝光台、事务所综合实力排行榜等的影响力,让社会了解事务所在服务水平上的差异,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使不诚信、执业质量差的事务所自动淘汰出局或被其他事务所吞并,而讲诚信、执业质量好的事务所将逐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王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2] 齐兴利、袁秋虹.借助政府力量推动江苏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7.

湿地的作用范文5

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实施过程。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分组策略、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和收集资料,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有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和有所创新。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总导演的角色是对学生学习促进的很好体现。

如电表的改装教学,合作学习过程:提出问题―问题引导―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由于表头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都很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怎样利用表头测量大电流和大电压呢?

教师提示:表头的内阻和允许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是一定的。那么在允许的电流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电路两端的电压该怎么做?同样在允许的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为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该怎么做?

学生合作讨论:利用已学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大家较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引导:如何计算分压电阻?改装后的表盘刻度还是均匀的吗?

分流电阻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或自主完成。

二、合作学习进行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就没事了,而应该在事前深刻领会和把握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首先,教师要组织各小组进入学习情境中,不让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或者脱离学习主题而出现“不合作”现象;其次要密切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做好调控。再次,亲临有问题小组的学习,参与小组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尤其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提出和问题解决关系不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和指导,调控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教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节,设置合作与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分析,归纳现象,得出结论。

三、合作学习深入进行阶段,教师更应是参与者和学习者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合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新的学习方式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但并不是完全改变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因此,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定位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学习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课前准备不一定充分,知识储备不一定充足,考虑问题不一定全面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适的机会把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教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教师只有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中,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合作关系”的训练,教师和学生都得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教科书中设置很多“思考与讨论”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可以采取自主独立思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总之,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情况,教师适时给出点拨,在每个学生都充分思考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给出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结果。

四、合作学习交流和汇报阶段,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和质疑者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潜能得到挖掘。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以往的知识的讲授者、精神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应从以往立足于“教”转变为现在的立足于“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从比较注重他的过去和现在,转变为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关注。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明晰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不是只听听小组汇报就完事了,而要“问在疑惑处,导在需要时,点在关键点,评得恰到好处”。教师作为质疑者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疑问、困难,及时有效地把握生成性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思维的再次提升,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湿地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历史地图 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育

不少历史老师的授课大都重视对教材中文字的讲解与分析,而普遍忽视了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实,各种类型的地图也是历史教学中的内容。在我国古代,有些学者就很重视运用历史地图,有“左图右史”的说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和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较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且更容易理解。初中是学生开始学习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因此,新教材编写了许多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图文资料,与其配套的历史地图册中的图片也很多。作为年轻教师更应重视历史地图,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授课中的作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历史地图。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总离不开一定的地点,对于这些地点的教学主要依靠历史地图,历史地图能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色彩等,显示历史现象的发生。如七年级下册历史中讲述《尼布楚条约》时:“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一大串文字如果只听教师讲授,学生空间概念是树立不起来的,甚至不知道具体在哪儿。如果结合《〈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学生则会一目了然。

其次,再现历史情境要靠历史地图。

历史知识发生的时间离得很远,要想使学生学习理解,必须讲求形象直观。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如果只是照着课本中讲经过了11个省、经历了很多困难,那么讲解会很干涩,没有感情。但如果在讲解中结合《中国工农示意图》,让学生对有一个整体的空间概念,那么学生就会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只有把讲述和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三,借助历史地图授课,能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和地理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因素。历史地图能反映江、河、湖、海、山脉、平原等地理面貌,在授课中运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发生的地理因素,进而培养文科综合能力。如世界古代史讲“大河流域的文明”时,结合历史地图给学生讲解四大文明的产生都在大河的旁边,是因为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还有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结合地图分析,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

第四,培养探究意识,形成历史能力。

历史随着大量原始材料的发掘与考证而不断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小到一件石器、一枚骨针的发现,大到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三星堆遗址的发掘,都成为中国文明进程的证明。七年级的历史书中大量选用文物图片和遗址图,真实而鲜活地展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现象,对于学生历史的、全面的和客观的认识社会能力的形成及学科素质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历史地图的背景,分析其反映历史空间状态的原因

学习要“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阅读历史地图,弄清地图的历史含义,是“知其然”;联系地图的历史背景,分析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原因,是“知其所以然”。面对每一幅历史地图,首先应当注意的是该图反映的历史背景。有的直接标明了时间或时期,有的则需要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作出判断。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历史背景,才能正确地分析原因。

对不同的历史地图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对于世界局势图,要从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及其主要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对于战争形势图,要从双方的军事实力、战略战术、重要战场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原因;对于疆域图,要从国家的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原因;对经济形势图,要注意从经济因素、区域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对于城区图,则要注意从位置的选择、布局等方面分析原因……

二、综合分析多幅历史地图

历史的基本元素包括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对于以时间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人们已司空见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们早就开创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体例,但对以空间变化为线索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方法,很多人尚未形成习惯。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者也编撰了一套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历史地图册,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历史。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而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涉及时间、地点、区域、方向、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因此,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要把着眼点放在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空间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上,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