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今天我要演讲题目是:“谈新时期公务员怎样做事做人”。

仰望星空,因为星空璀璨美丽,脚踏实地,因为路途坎坷。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行使的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一位公务员都应该拥有崇高而远大的精神追求,决策谋长远,干事利长远,发展为长远,然而心比天高也需脚踏实地,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理想的阶梯,否则就如没有根基的浮萍,立即消逝于时代的浪潮中。

公务员职业道德正是所有公务人员时刻守望的精神家园,做人做事要时时、事事、处处比照道德规范自省、自警、自律、自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道德滑坡的现象愈益严重,职业道德的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一些人群中。我们面临道德挑战,但在中国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公务员理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不移地追寻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矢志不渝地谋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在爱岗敬业、认真履职中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检察官蒋冬林忠于职守,执法如山,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用执法者应有的人格魅力守护着正义。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办案能力,读书是他唯一的业余爱好。无论是普通办事员还是领导干部,都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新技术不断涌现,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稳脚跟,更好地履行职责。

燃尽生命之火。他创造四评村官模式,让百姓真正行使民主权利,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基层干部和群众始终放在心里最重的位置,为贫困女生捐款助学,在洪灾中与群众共患难。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对于******人来说,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甚至走向群众的对立面,忠于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才能深受群众拥护和爱戴。对于百姓,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正所谓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在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中争做公务员职业道德模范。大连开发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谭彦是一名秉公执法的“铁”法官,在病重期间,他用颤抖的手写道:“作为法官,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秉公执法是生命之魂……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普通法官,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心中时常不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矢志将青春年华献给党的伟大事业……”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秉公执法,廉洁正直,组织才会信任你、重用你,群众才会支持你、拥护你。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广大公务员对权力要慎用不要玩弄,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要放松,对亲朋要管教不要放纵,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抵得住诱惑,挡得住干扰,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贫。

在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中弘扬公务员职业道德精神。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坚守信念一辈子、为民服务一辈子、甘于奉献一辈子,讲,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的。杨善洲同志无论在担任地、县领导的30多年,还是退休后上山造林的22年,甚至直到病逝,都始终以满腔激情投身工作,显示出其作为一名******员的理想和追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一定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为民办实事,而不是给空头支票,每一位公务员都应该把谋事干事、真抓实干作为生命寄托,作为无上使命,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2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公务员 个体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630.3 文献标识码:A

政府通过依法行政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务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务员个体形象直接影响到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政府公信力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塑造公务员个体形象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塑造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实现与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政府公信力与公务员个体形象的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一)政府公信力与公务员个体形象的内涵

关于政府公信力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邹东升(2005)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周红(2007)认为,政府公信力即政府依据自身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朱光磊、周望(2011)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综上所述,政府公信力主要涉及到两个主体,即行政活动开展者――政府,和政府行政活动的评判者――社会公众。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行政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是政府获取公众认可和信任的社会资本。

公务员个体形象是公务员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反映公务员内在修养的窗口。公务员个体形象是个人的社会认知感,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体现在社交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及自我认知。公务员的个体形象是政府形象人格化的生动体现,是公务员自身素质及政府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形象的代表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塑造公务员个体形象与提升政府公信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务员个体形象与政府公信力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之间紧密相关,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其一,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政府内部和外部机制的完善,对提升公务员个体形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政府有较强公信力时,公众对政府的行政理念和效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公务员的信任感也较高;其二,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程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三个方面:公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信任、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和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信任,而公众对公务员的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公务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是政府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表现,决定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塑造良好的公务员个体形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二、公务员个体形象塑造的内容

公务员形象塑造的本质涵义,就是使公务员的外在气质和内在思想、才智,包括公务员的道德、毅力等品质不断地得以丰富、提高,达到最高标准。公务员个体形象的塑造包括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内在形象的塑造。

(一)外在形象塑造

公务员个体的外在形象包括其仪容、举止、服饰、谈吐等方面的基本礼仪,是衡量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准则和规范。在日常行政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公务员个体的衣着服饰、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反映了其礼仪修养和道德水平。塑造政府公务员个体形象要从塑造自身外在的形象做起,做到行为有修养、举止有风度。

(二)内在形象塑造

公务员个体内在形象塑造是公务员形象塑造的根本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养、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塑造。公务员的政治素养是指公务员的政治思想状况和政策水平,包括政治立场、工作作风、政策水平等因素。政治素养是公务员素质的基本体现,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公务员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错误思想侵入的关键。公务员的知识素养是公务员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丰富公务员个体的各种专业知识,优化公务员的知识结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是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的保障。公务员的道德素养,是指公务员必须遵守的、以调整公务员与政府工作及社会公众关系为目的的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个体的道德素养以其行为道德标准为准绳,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三、塑造公务员个体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困境

(一)公务员个体自我约束意识欠缺

公务员个体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主要包括缺乏自觉地对自身外在形象的约束和内在品质的约束。在各种利益驱使下,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损害着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导致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信任危机,成为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的根本困境。因此,塑造公务员个体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归根结底是增强公务员个体的自我约束意识。

(二)公务员个体素质存在差异

由于每个公务员受教育水平、思想意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公务员的个体素质也存在差异。公务员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其个体在行政事务处理中,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政府行政中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是对公务员解决问题能力和政府部门危机处理协调能力的考验,如何迅速做出科学的决策,对公务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个体素质存在差异成为塑造公务员形象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困境之一。

(三)相关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务员监督机制和法律约束方面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监督约束合力尚未形成。一方面,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机制虽然有很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程度不够,出现监督约束的空档以及责任追究难以实现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有关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制体系不健全,虽然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专门的行政伦理法对公务员的行为做出规范和限制,且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四)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信息隔阂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强大驱动,增强公众对公务员个体的信任感和满意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然而信息的隔阂导致公众与公务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一方面,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缺乏直接交流和亲密接触的机会,对其需求了解得不全面、不深入;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网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府缺乏与民众的互动交流,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缺乏详细的认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无法了解政府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这种信息的隔阂,扭曲了公务员在部分民众心中的形象,造成了对公务员和政府的不信任,成为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的一大困境。

四、塑造公务员个体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公务员培训,实现行政伦理内化

公务员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培训学习和教育是实现行政伦理内化、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公务员培训主要包括对公务员外在礼仪的培训和内在素质的培训。外在礼仪培训首先要规范服饰;其次要规范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的礼仪,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维持良好的形象。内在素质的培训主要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行为标杆。同时,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

(二)健全公务员法律法规和监督制约机制,发挥外在约束力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互制衡的监督制度是公务员恪守职业道德、提升个体形象的保障。一方面,健全公务员相关权利义务约束的法律法规,结合现实情况对其权利义务进行细化,对个体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例如,日本政府制定了更具体的《国家公务员道德规程》,规定在人事院必须设置“国家公务员道德审查会”,在内阁所属各部门必须设置“道德监督官”,并赋予其较大的权限,使对公务员的行为要求更加具体细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建立相对独立性的监督和执行机构,加强公务员诚信机制和信用考评机制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由政府主导、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公务员诚信考核制度,激励公务员带头讲诚信、守信用,激发公务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诚信政府的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同时,把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同社会监督、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结合起来,把政府权利义务及公务员的行为置于阳光之下。

(三)注重“窗口”的作用,塑造亲民务实形象

公务员形象的展现体现在日程的行政过程中,特别是在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经常接触的办事窗口中体现出来。“窗口”是反应公务员形象和政府形象的一面镜子,公务员在办事窗口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好坏是在公众心目中政府形象的直观反映,因此,塑造公务员形象要从塑造“窗口”形象开始。同时,政府网站作为公众了解政府的窗口,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做好群众的咨询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塑造亲民务实形象。

(四)发挥新型传媒的作用,提高政府回应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流动模式和分配结构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今,微博、微信都已经成为大众主流的交流工具,在这些平台上,信息的传播早已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新型媒介,及时重要信息、公布政府近期的工作动态,让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进展,有效发挥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有效利用媒体资源,把握舆论主动权,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和处置结果,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在特殊时刻,要有效利用突发事件中回应的及时性和处置的果断性,树立新的政府形象,从而有效地维持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五、结束语

公务员个体形象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塑造良好的公务员个体形象有利于改善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务员个体形象正在逐步改善,政府公信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公务员个体形象塑造中仍然存在公务员自我约束意识欠缺、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信息隔阂以及相关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新形势下,塑造公务员的良好形象需要加强公务员培训、健全公务员法律法规和监督制约机制、注重发挥“窗口”和新型传媒的作用,这不仅是解决其困境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红.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基础[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06):58- 61.

[2] 校振文.浅议公务员形象塑造[J].中国人才,1995(10):10- 13.

[3] 邹东升.地方政府行政诚信检视:传统、失范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5(08):135- 137.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3

一、存在的问题:

1、在热爱教师本职工作上表现不够坚定。我平时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工作压力大等思想矛盾的干扰,使自己的思想偶尔的动摇,因而对教育工作有时不够认真、尽责。特别是在公务员提高了工资待遇,而我们教师工资还在原地踏步时,心里总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卑。

2、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学习不够坚持。由于我本人刚踏入工作岗位,所以经常觉得自己的知识很贫乏,也经常学习各种各样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经常与办公室教师探讨相关的疑惑问题。但是而这些都不是经常性和自觉性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去做的。现在深入剖析起来,要想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得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3、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方面不够公正、耐心。任何老师都比较喜欢优等生,这点我也不例外。对于后进生,我对他们缺少很多的关爱。

4、在教学工作方面不敢勇于创新。我虽然能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鉴于现在的学年会考我还是不得不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课堂上还是为能完成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对某一考试题目熟记熟背而突略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5、在于家长沟通上不够主动。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很少进行家访。

6、在教学反思上不够坚

持。

 

二、我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现代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

2、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

3、缺乏刻苦耐劳精神和态度。

4、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5、缺乏敬业精神。

6、与家长联系不够。

三、整改措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信念。

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4

【关键词】十;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一种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上主导地位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履行各类本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巨大变革的冲击下,道德领域出现了“失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道德失范的屡现不止。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然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凸显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党的十也强调,道德建设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是职业活动,因此,通过对当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较大助推作用。同时,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维护行业秩序、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依据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必要手段之一

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提出:“要以加强职业道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确立职业道德规范,正是纠正不正之风的起始。当今社会一小部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腐败作风,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可为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奠定基础,也可整体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道德建设,可谓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环节。只有明确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并使职业道德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资源进而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物质文明的丰富,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四)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理想状态,也是党的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则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良性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途径之一

当今我国已经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但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仍有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市场发展不健全及法律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现不止,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对国家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职业道德建设,有效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可体现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两个文明建设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从而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分析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以下几类:权力异化导致腐败滋生,医生、教师等特殊行业“失德”,利益欲望驱使导致商业欺诈频现及制假售假猖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追求利润或“面子工程”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现,新闻行业受利益影响,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势头,新闻媒体低俗化、过度娱乐化以及虚假新闻等等。

究其失范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造成职业道德“失衡”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使新旧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冲击与摩擦,造成社会成员的心态失衡,进而导致职业道德“失衡”的局面。

(二)职业道德建设流于表面

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地方、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背离了本质,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注重从业者技能方面的培训而轻视了道德意识的培养,造成组织成员道德意识模糊。更有甚者,部分领导者、管理层根本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或者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走过场,对职业道德建设是否有实效漠不关心。

(三)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其自身缺陷如强调金钱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至上的原则等等,为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进而导致出现不道德的生产经营理念,给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带来巨大冲击。

(四)政府监管的失控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政府亦需宏观调控,承担监督和管理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从而规范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外部的社会监督不完善、不规范,内部自身管理松弛、监督不力,以及部分政府部门责任感的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加剧,社会职业道德失范严重。

(五)相关法制法规尚不健全

职业道德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其建设过程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法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面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作用极其有限,而司法机关又苦于无法可依,难以大力惩治,长此以往,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必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三、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举措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曾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为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就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性质而言,职业道德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源,确立从业人员共同的社会目标,将此目标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以坚定人们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进而确保职业道德建设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想要职业道德建设现实可行,全面系统地法律体制必不可少。合理地将职业道德规范列入法律法规体系,是加强职业道德管理,有效减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职业道德建设的体制化和制度化,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强调职业道德的普遍适用性与各行业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因为职业道德本身的共性与规律,导致其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对广大从业人员的最根本宗旨和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行为规范。但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行业内部矛盾常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因此,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体现在其对规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要体现出其普遍适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四)规范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

社会公共权力用以规范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健康发展,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权利。

但是我国当今社会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公共权力的规范。首先要致力于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牢固树立慎用权力、秉公办事、公正廉洁、作风正派的观念;其次,在监督管理环节上,要做到提前防范,抵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对问题高发区域的公共权力,更要做到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最后,应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对作用干部的考察要全面、公正,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使公共权力真正做到人民权力为人民。

(五)加强国家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职业道德制约机制

当前社会最为群众诟病的、、权力异化等问题频现,一是国家监督制约机制跟不上形式的发展,二是社会监督无法落实。因此,在建立健全国家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之外的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社会舆论对职业道德的导向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规范其价值观和利益观,进而有效地遏制滥用权力和等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社会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转型期健康身上的总体发展趋势下,种种职业道德“失范”的消极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对社会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谭国强,王开珍.浅谈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失范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4(29).

[2] 李显良,堪南武.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有效方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7).

[3] 顾中文.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3(23).

[4] 徐彦胜.加强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J].学习月刊, 2010(6).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5

【关键词】职业礼仪;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在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和知识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交往的国际化,都对企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与社会整体环境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甚至威胁打骂游客,为旅游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打骂顾客;饭店服务员服务态度差,导致顾客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了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1.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关系

在“维基百科”上对职业道德做了这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一种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漏工作上的隐私,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时,必须本着良知拒绝。”职业礼仪是职场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与情商等内容。

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道德对职业人道德的内在的和工作上的要求;职业礼仪都职业人外表的、行为和情商等方面的要求,职业礼仪可以反映职业道德,但没有正相关关系,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不一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深化和丰富职业礼仪的内涵。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是职业人的综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目前社会上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社会及企业对员工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行业差距大

不同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服务性行业重视程度高于生产性行业。在一些服务性行业,比如酒店,旅游,美容等行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好的重视,而在一些生产性行业,比如钢铁厂,陶瓷生产厂等,重视程度性对较低,经常会出现员工语言,举止不文明,缺乏诚信等问题。其次,大型的正规企业的重视程度高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经营正规,有较强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也经常接触一些高层次客户或国外客户,因此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再次,人员文化教育层次高的行业企业重视程度高于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的行业企业。比如教师、文艺工作者、政府公务员等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要整体上高于普通工人。

2.2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规范和要求,领导本身在这个方面也有欠缺,比如,某些领导在与外宾谈业务时,为了表示重视,穿衬衫、夹克打领带,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企业形象。部分企业出现不按时交货、以次充好等职业道德问题时,习以为常,不能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2.3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缺乏实施与监督

有些企业具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实施和监督。比如,由于没有大量的专门职业礼仪方面的培训资源,而学校与企业社会没有良好的沟通,培训师资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导致礼仪培训的面不是很广,很多企业有培训需求和计划但很少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式给予解决。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很少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有关的教育、宣传和活动。职业道德不能深入人心。在监督方面,由于不能与生产效益挂钩,不涉及到自身礼仪,很多领导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监督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问题。

2.4培训不到位

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不是很到位,缺乏系统性,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在服务业,比如酒店,相关的培训相对多一点,但也缺乏系统性。形式很单一,一般都是人事部门安排的讲座。在其他行业企业相关的培训效果更不理想。比如,我在给某银行做职业礼仪培训时了解到,他们进行这个培训仅仅是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从领导到一线员工对培训的热情都不大。同时了解到他们每年只进行一次为期一天或两天的培训,形式单一。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

2.5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除部分服务业有相关的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导致或者就没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或者偶尔进行一次,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比如曾经调查过一位在企业工作过五年的员工,他自从进入企业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

3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制定政策,引导部分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减少差异。行业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欠缺的行业和企业,并给予相应帮助,比如资金、师资方面的支持。

3.2 提高对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认识到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水平对本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拥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员工对提升企业形象,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服务整体水平等的重要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3.3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培训与监管

通过讲座、观看视频、竞赛、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是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深入人心。使企业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相关计划与制度落到实处。并通过一些部门,比如人事部门,和措施加大对教育成果的控制。

3.4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针对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比如《员工手册》、《员工礼仪规范与奖惩措施》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

参考文献:

[1]向多佳. 职业礼仪[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永红、王茜. 商务礼仪实战[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范文6

有个周末,笔者去参加中小学高效课堂的教师培训,在一天半的活动中有专家的讲座和课改地区的一线教师上的示范课。培训中有部分教师没有认真观摩,而是做一些与培训无关的事。有的教师甚至带着孩子来参加培训,后来不得不在严厉的监督下“听”完培训任务。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情况呢?这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把此次培训作为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而是把它作为上级部门安排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这说明部分教师的上进心不足。

在发表的论文和结题的科研成果中,关注学生上进心的研究较多,而关注教师上进心的则较少,如何激发教师上进心的研究更少。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体制

现在社会缺乏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与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每天“一杯茶,一张报,上个厕所时间到”的上班相比,教师的工作太辛苦、太累。所以,有条件的都转行走了,或者占着教师的指标“外借”出去。一部分老教师没有办法,不得不继续熬着;一部分年轻人,进入教育单位也不安心,想着考公务员,调动改行,思想上没有真正喜欢教育,更谈不上热爱教育、为教育事业奉献。

2.家庭事务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衣食住行一样不能少,样样要操心,必然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事务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容易产生矛盾。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带着孩子来参加培训是可以理解的。

3.学校中的现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扩大了学校办学的自,校长可以自主任命中层及以下干部。这种任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导向作用,为何被任命?是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效果好?还是……又如,有的学校在评定教师薪级工资时,制定的政策有些偏颇,最后只要参与管理的人员都得到了较高的薪级,甚至是工会委员,这样的结果,导向作用更明显,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探索与思考

1.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爱心、责任心和上进心。

爱心使我们热爱学生,爱心使我们乐于奉献,爱心使我们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的一切,使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做到热情洋溢、细致入微。

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教师都负有神圣的责任。责任心促使我们上好每一堂课;促使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促使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教师要喜欢读书,各种知识都要有所通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热爱生活,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更能适应社会变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教师要正直机智,教师的品质比学识更重要。

2.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同感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智慧的生成,自主意识的觉醒,教育思维的转换,教育幸福的体验,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受益的是学校、是学生,但受益最大的应是教师本人。正如《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中所说的:“因为研究,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因为研究,体验到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力量在不断增强……”但很多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以为专业成长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就如同学生为教师、为家长做作业的心理一样。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引导,让教师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认同感

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全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这就是校园文化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4.认真处理好“为”与“位”的关系

在一次参加会议时,州级教育部门指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单位决策层,要认真处理好“为”与“位”的关系。“为”应该是有所作为,干出一定的成绩,有较好的效果,工作积极主动,具有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位”应该是提拔任用管理岗位、评选先进与优秀等方面的表彰,也包括奖金等物质性的。

5.国家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