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与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与创新

管理与创新范文1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入第二个十年,在下一步发展之前,亟需从具体事务中超脱出来,认真把握一下大势,“互联网新十年:创新、竞争与管理”这个主题,高屋建瓴,一下就抓住了全局的要点。

本期《互联网周刊》围绕这一主题,特别组织了封面和专题,从互联网产业观察者的角度,参与对这一主题的思考,提出我们的观点和论据。

“管理”是互联网新十年面对的最头痛的问题。挑战在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难点在于既要管住又要管好。

管理有两个角度:政府监管,社会化治理。对于政府监管,我们期待洗耳恭听官员专家高见。《互联网周刊》本期主题词在另一方面:“社会化”。

社会化的管理思路源自这样的思考:市长可以说“经营”城市,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反向提出“管理”社会?互联网的内在规律,使得企业不仅要尽社会责任,而且要参与社会化管理。因为行业秩序、社会稳定都成为企业自身经营环境的一部分,企业有内在动力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尽到社会化义务。本期封面一组文章关注的重点,就是在互联网实践中辩析“社会责任”与“社会化”的区别,探讨企业参与维护互联网秩序的可能性。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最近提出“公共理性”概念,强调把治理重心,放在社会层面,值得重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实质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经典的对策是加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会治理。社会化治理可以解决政府管不好、管不了、不该管的事。如果社会化的机制发挥了作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就会消弥于无形,政府可以集中精力于管得好、管得了、应该管的事务。互联网带来的管理不适就会大大缓解。

创新、竞争”是互联网新十年面对的最令人兴奋的问题。焦点在于中国以及中国企业能不能在竞争中胜出,选择什么样的创新重点、创新模式更加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由大变强?

《互联网周刊》本期专门组织了一组服务性的专题回应这些问题。其中,《互联网新十年:竞争领域、竞争者和竞争力所在》等一组文章,为专家学者更深入的思考,提供了系统梳理和实证的资料;《移动互联网新十年:运营商最容易看漏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中的IT制高点》专门针对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问题,从互联网业界观点视角给予了有特色的解读。

互联网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也是《互联网周刊》十二年来一直关注的领域,我们将随时跟踪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管理与创新范文2

针对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把改革同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指企业领导者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方式,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进行重新组合,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关键之一:要有新观念。这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前提。同志说:“只有观念的转变,才有机制的转变,才能使企业各项工作纳入市场体制之中。”一些企业转机建制,新机制建了起来,但这并不等于反映新机制的新观念树立起来了。只有破除旧观念,才能树立新观念。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五种观念:即市场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科技兴企的观念,以法治企的观念,崇尚创新的观念。

关键之二:要结合企业实际。供销社是市场主导型企业,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压力,同时,诸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改革和创新上必须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只有这样,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才符合企业实际,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之三: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企业的改革和管理创新,很多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抓住新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管理的发展同现代科学成果密不可分。机制转换与科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纵向发展与横向联合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有的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指导职工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企业受益匪浅。有的企业应用现场管理的方法,奠定了企业管理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在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价值,计算机也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工具。同时,根据科学管理过分强调理性管理,不重视人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许多企业缺乏凝聚力,甚至出现了产业对抗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研究职工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因素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并据此改进管理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现在风行世界的网络技术等,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效能。

关键之四:要持续创新。保持成果需要持续创新。如果不持续创新,成果就会逐渐消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成果。

管理与创新范文3

1、渠道创新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为了适应分销市场变化而产生的营销理念,即是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其次,体现这个理念的必须是可操作的商务流程,即是厂家与分销商在共用的平台上实现对零售商的支持;最后,保障这种商务流程持久有效发挥功用的除了管理工具的信息化就是营销团队管理机制的相应转变。

2、传统的营销理念始终围绕着产品的销售实现,即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是最高目标,而不是把分销渠道作为一个产品来经营。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商务模式趋于两极: 要么只对大户(一级经销商),要么自建终端。 前者的营销商务仅限于物流配送和财务结算,后者则是厂家增设了职能部门。 而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分销模式是趋于两极的对接,缩短分销通路,具体说就是厂家帮助一级经销商直接为零售商服务。

3、主流的传统分销管理把营销团队的销售量作为主要的绩效目标,而在中国大陆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营商环境里,短期的销量实现可能是以破坏渠道游戏规则、损害厂家长远利益或分销链中某一环节的商家的收益为代价。 二.新流程的管理模式

1、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营销理念首先强调工作目标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分销末端,而不是传统的一级经销商,更不是学院派认为的最终消费者。因为产品创新投入大并且成功率极低(一般低于10%),多数厂家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以模仿为主。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品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等等本来就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而对终端的服务实际上就是在经营持久不衰的自有品牌和渠道这种特殊产品。可以说营销团队的产品就是渠道经营(销售服务),其消费者就是零售终端。新经济营销管理的模式应以此为出发点建立目标管理的架构和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

2、首先,销售人员对终端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分销商的助销来实现,所以渠道层次应尽可能减少;其次,有效实施对分销商的助销除了厂家的推广和促销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有赖于销售人员的培训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培训能力,因为要让分销商认同厂家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要组织和引导分销商的人力资源去实施对终端的服务,对SALES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够摧城拔寨的销售好手,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沟通技巧。最后,对SALES的工作目标就不仅仅是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客户(分销商)和消费者(零售终端)的亲和度和稳定性。 三.新流程的案例分析

1、国内某啤酒厂在其主力市场的分销网络有30家一级批发商,200家二级批发商和10000家零售终端。 以前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针对一级批发商,往往渠道的实效促销到了二级批发商就走样,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到终端促销。 如小礼品的投放,零售终端的价格折扣和返奖政策等。 既增加了成本,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终端的争夺。 该啤酒厂的销售公司在原来的一级批发商中根据辐射能力和范围、经销能力和信誉挑选了5家作为分销中心,成为厂家的紧密合作伙伴。 其收益主要靠返奖而不是差价,厂家可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物流配送运力、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及电脑和通讯设施等。 其余的与原来200家二级批发商全部转为准一级批发商,除了不直接供货,享受所有的原一级批发商的销售服务和资源支持。 经过一年的运作,渠道促销的效果明显提高。 更重要的是原二级批发商的亲和度大大提高,对渠道的控制力和分销商的稳定性都得到明显的加强。

管理与创新范文4

[关键词]金融 风险 管理 服务 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没有彻底消散的今天,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受害者,加强金融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手段,对于提高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准确把握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强化金融管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确保金融稳定与安全意义重大。

1.金融布局与发展单一扩大银行风险。尽管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中小金融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没有改变。广大百姓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同时,随着衣食住行教医保成本的不断攀升,老百姓只有选择将钱放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很高,在直接融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种结构的失衡与融资形式的单一化发展,加大了银行风险。

2.地下金融规模庞大危及金融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些人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用于发展地下金融服务。多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往往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地下金融服务由于不具合法性,缺乏有效监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很难得到保障,这种庞大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已经成为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

3.利率风险影响日益显现。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管制仍然比较严格,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波动会不断加剧,而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会对金融产品的持有者或投资者造成收益或价值的波动,这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

4.信用风险时刻存在。信用风险由来以久,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由于政策、业务扩展等的推动,导致银行领域积累大量不良贷款,往往会自然抬高银行信用风险等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就会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使银行面临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信用风险时刻存在,是金融业要时刻认真关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强化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风险、操作规程不规范、合规性差等方面。比如: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把关不严,就有可能导致假按揭现象的发展,增加银行的风险;对抵押品的审核把关不严,有可能使银行蒙受损失等。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强化对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是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通过规范有序的常态性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胜任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本领。同时,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防范金融犯罪。

二、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探讨

金融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除了要强化金融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外,还要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创新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创新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1.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金融机构面临市场多元化,客户需求多层次化,金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将“以客户为本”落到实处。要通过创改变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企业的收益。客户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就离不开客户。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转贴于

2.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部分,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劳动,为客户获利、避险、支付便利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与领域,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不止金融工具,还应当包括咨询、信息服务等,并进下发挥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支票、汇票、银行卡、保单、期货等的作用,以新的模式促进服务的增值升值。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尽可能为客户提供舒适、整洁、大方、美观、庄重的服务环境,提升金融企业服务形象。

3.创新金融管理。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创新为提供更有效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与考核,以及市场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积极探索设立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引入风险管理一票否决制、贷款终身责任制。信用卡的收费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向受益客户收费的模式,转向了以向商户费为主的商业模式,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信用卡像手机一样普及和便捷。同时,要加强金融技术创新,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管理与创新范文5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一个良好的激励方式。设定绩效目标、实现绩效目标达成,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管理目的,实施中总会遇到阻碍。无论目标设置如何正确、绩效指标如何细分、培训安排如何细致、奖励方案如何到位,总有许多员工难以完成。

原本希望用“激励”作为桥梁,但是“激励”在这里,非但难以保障目标达成,反而成为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道“绩效激励鸿沟”。如何用创新的激励方式来取代对绩效的激励,用激励来跨越绩效的鸿沟?

近期,由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主办、《职业》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参与的“绩效管理与激励创新”论坛在京顺利举办,特邀大连万达北京人力资源总监、敦煌网人力资源总监等嘉宾与北京名企HR 高管,共同探讨企业绩效管理与激励的创新之路。

公司绩效管理来自两方面:组织型和绩效考核型。关于这两方面,我想从下面四点说起。

第一,认识误区和管理创新:到底需不需

要做绩效考核?不产生绩效的管理肯定不是好的管理,因此,所有的管理都必须产生绩效。

第二,管理创新、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什么?是老板送给员工的礼物,如果在管理中把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做到这样一个状况,就是真正做到了工作的回报。第三,绩效管理不是抓坏人游戏,也不是PU 游戏,绩效管理是一个让大家跟上组织发展的游戏。

第四,绩效管理目的是什么?是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下面跟大家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一: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绩效管理不容易,索尼公司被它毁掉了》这是索尼公司前常务理事土井利忠写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出一个概念,不再用绩效管理。2003 年索尼公司进行重组,按照绩效主义管理,老板用一种考核审视的态度对待员工,员工跟老板博弈,找出一个最低标准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导致索尼公司失去了激情。

所谓绩效主义是指以绩效论英雄,单纯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种资源分配的决定因素的绩效管理行为。职工会为了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影响。团队精神丢掉了,激情创新文化没有了。索尼和三星公司合作,提出索尼是追求独特技术的公司。以前索尼的品牌是技术创新,现在索尼公司成为一个产品的跟随者,如果按照索尼公司创始人提出的精神,不断地独立创新一直会引领潮流,然而由于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失去了激情、团队和创新。

案例二:被收购的诺基亚

2013 年9 月3 日,诺基亚被收购了,收购的时候市值才53 亿欧元,而诺基亚最辉煌的时候市值为2300 多亿欧元。在收购会上,诺基亚的老总眼含泪光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诺基亚的视野狭窄吗?其实,诺基亚比苹果早十年发明了智能机的技术,比苹果早十年发明了触屏技术,但诺基亚面临了创新者的窘境。创新模式中,技术创新有两种东西最可怕,连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往往在企业的开发和应用破坏性技术方面。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是草根、屌丝,往往是极端边缘化的地方。

为什么在一个伟大的企业里边,有了这些新技术的萌芽,但是这个新技术的萌芽不能支撑它凤凰涅槃?一个公司里某一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产生变革的时候,这个团队的成员基本没有项目决策权以及资源的配置权。所以在很多超级公司里都把新技术当做玩具,当做观赏品。

绩效管理的三大误区

第一,绩效管理无用。绩效管理必须得做,索尼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索尼公司的绩效管理做错了。绩效考核的考核目标和考核值从哪里来?实际中,既有从上至下,又有从下至上,还有上下结合的方式,而80% 以上企业的绩效管理指标是单纯地从上至下压下来,绩效考核也同样。

这种从上至下压的指标比较适合垂直化管理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是成本控制,以成本管控企业。而索尼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创造力、竞争力和创新,是一个扁平化管理的企业,因此绩效指标应该自下至上产生。由此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应该跟组织自身的组织形态相结合。

一个正面的案例是谷歌。谷歌的绩效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自评,二是同行同评。奖金不是根据工作量来定,而是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决定,因为这个项目很可能就是引领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项目。

第二,目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建行总行在2008 年建立了一个员工的总报酬模型,包含五个部分:工资、福利的物质报酬和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个人发展与工作的机会、员工认可的绩效考核三个非物质报酬的部分。为什么在总报酬模型里面,绩效考核是非物质报酬的一部分呢?因为一个科学合理、劳资双方都认可的、流程化和模块化的,重视过程和结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绩效考核是在报酬和绩效之间,进行一个对等的承诺。

第三,是在绩效管理中过分强调考优评优。但是在IBM,最合理的绩效是C, ABCD 考核的等级里边的C 是称职、合格。如果一个员工常年绩效在B 以上,说明他的素质和能力远远超过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这意味着绩效管理的失败。例如在国家电网的绩效管理中,第一要务是履职,即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单单的履职是不够的,国家电网还要求自己的员工每年做出2~3 个亮点超越绩效,然后在来年将超越绩效内化成常规行为,这样组织才能够持续发展。

管理与创新范文6

【Key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management; innovation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41-02

1 引言

促使管理会计变迁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我国传统经营企业的模式和其产业结构发生的巨大转变推动了管理会计体制的变革及创新,变迁管理的方式也逐渐成为了新经济环境下建立会计体系与理论方法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主要围绕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展开了讨论。

2 管理会计变迁及变迁管理

2.1 管理会计变迁

环境的不断变化成为了引起管理会计变迁的根本原因,针对管理会计变迁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该体系中方法、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过程、变更过程、终止变更的过程及原因。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企业行为、企业技术以及企业需求对管理会计变迁有着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运行在技术和新型经营模式的刺激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发展的机遇。促进新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变迁研究成果的产生,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同时加快融入新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1]。例如,针对管理会计实行“费用分配”,能够促使人们对成本发展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利用产量和时间等分配基础,促进了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法的应用工具的形成。此外,通过利用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可将“作业”作为基本准则,将产品消耗作业及作业消耗资源作为前提,促进管理作业成本方法的形成。在环境变迁管理中,其消耗成本及物质流量成本,都是在环境保护成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所以,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对其工具与方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变迁管理

变迁管理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始终处于第二性的地位。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必须适用于市场变化的特征,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信息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控制系统能够促进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而信息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系统的快速变革,从而促进了新型的市场化经营模式的产生。站在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可将管理会计的变迁形式划分为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前进和后退、递进和激进以及正式和非正式。在对管理会计进行考察时需对其选择的路径及规则进行明确,一般会利用具有指引作用的相关系统来体现管理会计的规则,其路径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来完成,两者间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却不可交换使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管理会计工具不受指引系统的局限,发现其规则和路径才是管理会计变迁的重要方法。

3 根据变迁管理的规则选择管理会计变迁的路径

在管理会计变迁管理中变迁的规则主要是对不完备性制度的措施与安排进行弥补,其主要路径包括两方面:

一是因选择制度集合引起的变迁。

二是制度和组织的共生所引发的变迁。

变迁管理的规则主要是构建管理会计的指引体系,其主要途径是结构性的变迁管理,同时以成本收益作为导向而进行的变迁管理。

3.1 调整规则

通过对变迁管理路径和规则的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发展特征,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在不改变路径的境况下,对其规则作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综合考虑市场化的经济环境,重新安排管理会计的规则。例如,摆脱传统线性生产观念,实现其规则的多维组合,通过网络技术加强管理会计工具体系的建设。

其次,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突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特点,主要是加强本土化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通过改变传统路径指引的规则,进而实现新路径的创新,促进管理会计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例如,我国政府推出权利清单制度,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中,放入清单管理的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充分凸显了本土化的特征,促进了该体系科学合理性的提升。

最后,通过路径来实现规则的引导,其参考标准主要是路径的变迁不违背制度效益高于制度成本的发展原则,新制度需要与之对应的新管理会计体系来实现效益高于成本的发展需求。

3.2 推进制度变迁

在社会新经济环境的促使下,管理会计步入全新的发展平台,若想完成进一步突破,必须对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制度进行创新改革。

第一,根??市场化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对管理会计规则重新制定规范标准,提升原有路径功能的适应能力,以此同时创建更新的发展路径。

第二,充分发挥信息支持系统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维护制度和组织共生的关系,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化。所以,从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促进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才是组织企业有水平的经营能力的体现。

第三,促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为促进成本与收益比值的提升,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则需站在制度集合的角度上,合理地选择路径,从使该系统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4 管理会计变迁管理的创新探索

4.1 基于经营系统制度创新的管理会计变迁管理

管理会计由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两部分构成,其中企业经营模式与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两者的配合剂协调密不可分。在企业运行中,管理会计变迁管理是其经营控制系统的原动力[2]。例如,管理会计的路径和规则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与合理性,对提升该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组织效益实现明确的统一,同时增加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空间。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对企业整合能力与资源控制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近几年来,人们未能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做出正确的认识,目前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缺少动态信息记录,没有完整的基础信息体系,从而导致了无法发挥会计决策的作用及效果。管理会计进行的变迁管理主要是对其工具体系、成本决策框架和方法体系进行构建,从而促进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所以,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对企业创造价值具有积极作用。

4.2 管理会计边界释放与变迁管理

对管理会计的假设边界进行放宽处理,对其应对企业运行中出现问题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同时增加了处理问题的动力。例如,对沉没成本边界的假设,大部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中表明,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无法补偿的成本,通过认为当下的决策及未来的相关决策与其已经不发生任何?P联。该假设的前提是没有任何交易的成本,并处于理性的经济市场。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不但要考虑机会的成本,沉没成本也要在考虑范围内,人对损失的物质始终持不甘的心态,以至于投入更多资金,导致了企业亏损升级,而对管理会计边界的假设进行放宽处理,同时对损失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是管理会计变迁管理的主要特点。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强调会计沟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支持系统自身的功能及作用。

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加强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的培养,有效避免了沉没成本效应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