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控制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范文1

2.1.3网关(Gateway);一种特殊的节点,用于两面种不同的总线之间的信号和数据变换。

2.1.4放大器;一种用于实时(加强)信号,以精确复制原始信号。连接同一总线的两部分,解决通讯信号在通讯线上由于电气损耗而造成的衰减。当信号变弱而不变形时可以使用放大器。

2.1.5中继器(Repeater);用于加强信号,产生不变形的新信号。连接同一总线的两端,当信号变弱或变形时可以使用中继器。

2.1.6.桥(Bgridge);有两类桥。一种是用于连接同一种协议,不同传输速度的两个段。另一种是一种智能的中继器,当通讯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位于不同总线段时,用于重复两个段间的数据。桥必须被编程设定地址和相关的段。当桥读地址时,要有几个位的等待时间。桥可以应用于设备级总线,但应用并不普遍。

2.1.7路由器(Router);用于广域网的高等级桥。这类产品很少应用于设备级总线。

2.1.8有源多端口分接器(Activehub)多端口中继器或放大器,以增加总线的分支能力。

2.1.9接口卡、接口模块(Interfacecard,interfacemodule);指网关的常用术语,作为PLC或PC到设备及总线的接口。

2.2无源总线产品无源总线产品包括:

2.2.1T型分支(Tee);用于产生总线上的一路分支。

2.2.2无源多端口分接器(Passivehub);多端口T型分支。

2.2.3终端电阻(TerminatingResistor);安装在总线的始端和末端的电阻,用于稳定和调整信号。

控制系统范文2

关键词: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矿用提升机

矿用提升机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

1.矿用提升机直流调速系统

1.1矿用提升机电力拖动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种矿山的提升机大多都是采用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案,用交流接触器进行速度段切换,这种调速方式在低同步状态没有制动力矩,而提升工艺要求拖动系统在低速爬行段能够工作在制动状态(下放重物)或电动状态(提升重物)。

1.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PI调节器的稳态性是分析系统静特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1)调节器处于饱和情况。即输出达到限幅值;(2)调节器处于不饱和情况。即输出没有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处于饱和情况时,输出的值为定值,此时,输出不会因输入量而变化;也可以这样说,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被饱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使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处于不饱和情况时,由于PI调节器的作用,在稳态时,输入偏差电压u肯定为零。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图1-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在实际情况中,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所以,由静特性来看,只有转速调节器是否达到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种情况。

如果转速调节器处于不饱和状态,那么这时,两个调节器都处于不饱和状态,在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此,有以下公式:

此时, ASR不饱和,,从第二个关系式可得:。即 -A段静特性,从=0一直延续到,而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

如果转速调节器处于饱和状态时,ASR输出达到,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此时,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单闭环系统(电流无静差)。在稳态时, 式中, 为给定电压的最大值;最大电流是由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度。这样的下垂特性只适合于n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后,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实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然而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系数并不是无穷大,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很小的静差,如图1-2中虚线所示。

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由图1-1可以看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输入偏差为零,调节器为不饱和状态。如果两个调节器同时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有下列关系:

鉴于这一特点,单闭环有静差系统与完全不同,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是根据各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值计算有关的反馈系数: 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是受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电压及允许输入电压限制。

2.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

2.1自适应控制的介绍

自适应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按照一些设定的标准工作在最优状态。

自适应控制系统(Adaptive Control Systems)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大百科”:能在系统和环境的新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改变自身特性来保持良好工作品质的控制系统,又称适应控制系统。

目前对于自适应控制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原因在于理论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不能对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2.2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简称MRAC

MRAC的基本概念:系统包含一个参考模型,模型动态表征了对系统动态性能的理想要求,由于MRAC,被控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模型的响应才能一致。MRAC没有明显的辨识部分,它是通过和参考模型的对比,然后观察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其优点突出。

设参考模型的方程为:

被控系统的方程为:

定义输出广义误差为:

(两者的比较结果称为广义误差。) 状态广义误差为:

自适应控制的目标是使得某个与广义误差有关的自适应控制性能指标J达到最小。

3.总结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过其还有自身的一些缺点。在应用时还是要克服其缺点。

参考文献:

[1]夏超英.交直流传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

控制系统范文3

关键词:嵌入式;墨色控制系统

1 墨色调整原理

墨色控制系统是针对以往印刷机直接循环供墨结构设计的墨色预置、墨量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采样和数据处理方式,通过改变墨刀与转动的墨斗锟之间的间隙大小达到精确控制墨量的目的,为印刷机提供了集中和自动化的墨色管理。

2 墨色控制原理

墨色控制系统是一套建立在CIP3标准上的为印刷机配套的精确数字化墨色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每个墨辊分为若干个等份,对应着若干个控制墨刀,每个墨刀由一个电机控制,通过改变墨刀与转动的墨辊之间间隙得大小来达到精确控制墨量的目的。每个电机由一个微处理器来驱动,微处理器负责将中央主控台和电机控制按键送来的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控制电机转动,电机推动墨刀前进或后退。

3 调色总体方案设计

墨色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进行设计。上位机部分实现对印刷文件的处理、设备运行状态显示等人机交互功能;下位机主要完成设备功能控制,电机位置检测、电机状态收集以及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功能。由于墨色控制系统的安装空间有限,所以对产品的体积设计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本论文针对墨色控制系统的下位机部分进行具体讨论。

根据墨色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墨色控制系统的下位机采用分离式控制方式。整个控制系统分为2级结构:

第一级为信息转发主控制单元,实现上位机与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控制台操作对下一级单元的转发等功能。由于上位机用户界面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又考虑到数据量交互比较大的特点,第一级主控制单元与上位机之间考虑使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交换。

第二级为各个执行部分的数据分发节点,即具体的执行机构的控制单元,实现电机的位置控制。这部分设计主要从生产成本和安装尺寸两方面考虑。本产品主要针对四色印刷机设计,每个色组单元设计32个墨色控制单元,所以整套产品需要制作128个电机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安装尺寸考虑采用微动直流电机,位置采集部分常见有编码采集和模拟量采集两种元件,从成本和控制板的设计尺寸考虑采用模拟量采集方式,采集芯片使用ADI7171。该部分设计完成后整体安装尺寸需要满足30mm*40mm。通讯方式仍然采用工业级485通讯,通讯协议使用工业控制中常用的MODBUS协议。

其原理为通过主控制单元(ARM内核的控制芯片)结合μCOS-II操作系统的框架结构,TCP/IP协议栈实现了与上位机通讯的功能,使用MODBUS协议栈的实现了下位机主控单元与其他执行单元之间通讯的功能。使用这种分散式的组织结构可以很好的满足印刷机色组分离的结构,而且对于设备程序组织设计以及后续的产品升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⑴研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在彩色印刷机上的应用,分析了μC/OS-II的任务管理,中断管理,任务间通讯,内存管理等模块结构,实现了μC/OS-II在ARM LPC2378上的移植,分析了LPC2378的中断处理机制和μC/OS-II下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规则,为开发高速印刷机提供一个稳定的软件平台。⑵通过ARM的特点和结构的分析,确定其作为墨色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单元,而各级执行部分的数据分发节点通过与ARM的通讯,来控制印刷机油墨。再次,是对ARM进行设计。⑶用32位ARM RISC处理器代替8位单片机做系统控制核心,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机界面,使操作更加直观。⑷利用485总线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下位机实时控制各电机完成主轴驱动和墨色控制功能,取消套色误差修正辊,实现套色误差调整和墨色的全自动化,设计了用于同步的总线高层协议。⑸完成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调试工作。

4 总结

嵌入式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可固化性、可裁剪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符合工业控制系统对可靠性、灵活性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墨色控制系统在实际的印刷机制造企业以及印刷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中大部分的产品仍然使用循环供墨的系统,无法满足不同印品对墨量的需求。本论文是将嵌入式系统引入到墨色控制系统的一次实际研究。本文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分析,讨论了墨色控制系统下位机控制单元的芯片选型以及软件设计的方法。该系统将每个墨辊分为若干个等份,对应着若干个控制墨刀,每个墨刀由一个电机控制,通过改变墨刀与转动的墨辊之间间隙得大小来达到精确控制墨量的目的。每个电机由一个微处理器来驱动,微处理器负责将中央主控台和电机控制按键送来的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控制电机转动,电机推动墨刀前进或后退。最终实现墨色预置与墨量控制的功能。

[参考文献]

[1]Li Xiaodong,Zhu Xinlian.Printing Equipment[M].ChangSha:Publishing House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2002.

控制系统范文4

[关键词] 输液控制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1.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医疗领域对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静脉输液的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达到更加的治疗效果,但现在的医院输液系统仍主要是靠人员的手动操作,护士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手动调节液滴的速度,使得药液的滴速不能十分准确,而且随着单个患者输液和注射通路的增多以及整个病房、病区输液和注射器的大量使用,医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差错率也大为上升,这些都成了医疗隐患,给病人和医院都带来很大麻烦,而且一些特殊的患者往往因为药物不能以恒定、适当的速度,自动定时、定量、恒温向病人进行灌注,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一种输液设备,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都可以精确控制,且能避免他人随意更改,而且能够对整个输液过程的安全性进行自动监测,以便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改善医患间的关系,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 [2]。

2.系统的硬件设计

图1 系统总体原理框图

输液定量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利用AT89S52单片机的定时器、通信串口、大量的通用I/O口和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用到的快速的硬件乘法器及高速的指令执行。系统由传感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报警电路、LE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文将对主要硬件电路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2.1 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设计的监控系统方案如所示。本监控系统采用单电源方案,这样,将使电路更加简单、安全、方便。输液采集信号系统中,采用的光电传感器结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光线照射到光电三极管上,光电三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当输液管有液滴通过时,光电三极管送出高电平信号,当输液管没有液滴通过时,光电三极管输出低电平信号。用光电传感器ST178来检测单位时间内点滴下落的个数,具体电路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滴速和液位检测电路图

当无液滴落下时,红外光在滴斗表面发生全反射,光敏三极管导通,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当滴斗处有液滴落下时,红外光在穿过点滴时有散射现象发生,光敏三极管只能接收到微弱的光信号,截止,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电路输出脉冲信号输入到单片机T0口,单片机对脉冲信号计数,从而确定点滴下落速度[8]。

2.2 报警部分设计与实现

用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液面的高度,让红外发射和接收管正对放置在瓶口两边,警戒线的高度,由于有液体和没液体时接收到信号强度不同,而在液面处对红外线的反应也与有水和没水不一样。根据接收信号强弱不同,用比较器处理可得到水位到临界线时引起的较大的电信号差异,由此判断水位到警戒线,单片机发出报警信号。电路中使用555作为蜂鸣器的报警驱动电路。单片机通过T0发送中断信号,通过555驱动蜂鸣器报警[7]。

2.3 输液温度控制设计

为减小冰冷的药液进入人体血管产生的不良反应,本系统设计了输液加热器,他包括外壳、输液袋进口、进针口、液体导热层、加热元件和电源插头。其中外壳作为主体支撑部件,为长方体中空结构,外壳上端设置有输液袋进口,下端设置有进针口,在外壳的内腔内表层上设置有液体导热层,在液体导热层与外壳内腔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加热元件,在有液体导热层的外壳外表面上设置有内置的电源插头,即制作成输液加热器[4]。

使用本输液加热器时,将装有液体的输液袋放入加热器内腔中,将输液管针头从进针口插入输液袋,将电源线接入电源插头,通电后,加热元件开始对液体导热层进行加热,液体导热层再对输液袋进行加热[5][6]。

2.4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部分是保证输液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单元。它包括:电源启动保持电路、电源监控电路、电源指示电路。设计电源电路时考虑到其工作的可靠性,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电压输出种类及参数要满足要求,同时能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蓄电池供电的功能,确保病人正常输液。因为能在逆变情况下,正常的进行输液是输液定量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稳定性能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以本系统的电源一定要有电源监控电路,当停电时,马上启动蓄电池供电电路;另外本系统的电源管理单元还要有电源启动保持电路,以免无意碰到电源开关,关闭电源;电源主体电路提供电路需要的电源。

3.系统软件设计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初始化,通过初始化使控制系统处于准备好的状态,以保证能随时启动医用输液定量控制系统开始工作。不断扫描键盘,确认按键状态。当有按键按下后,就调用相应的子程序。

系统开始工作后,通过按键设定极限速度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确定按键将设定的极限速度值存储到指定的地址空间,启动开始按键开始液滴检测程序,经过30s后调用数据处理程序处理检测结果,如果当前显示速度值高于极限速度的上限值或者低于极限速度的下限值,启动报警,否则,循环检测当前输液速度,此后,重新设定系统的初始化参数,经过3S重复一次上述过程,所以LED显示模块能够3S钟更新一次当前速度值,从而实现实时显示的目的,启动关闭系统键,系统检测停止。

当系统设定滴速值后,系统会反复扫描,确定滴速是在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和设定的值进行比较,滴速超过每分钟2滴,则根据值的大小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改变输液速度,使速度调整到设定范围内。

4.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系统调试过程为先每个基本功能单独调试,调试到具备很好的精确度后,系统总体调试,根据事先预定的功能,不断的改变相应的硬件及软件,使硬件和软件可以很好的配合,最终完成整个设计。

测试可能误差来源分析:(1)外界对传感器的干扰,使得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产生漏判影响数据的采集。(2)由于算法本身的缺陷,产生相应的计算误差。具体分析如下:

系统误差分析:当t=1min的时,滴数与容量的测量值关系如如表1所示。

表1测量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的图型如图3所示。

图3 滴速与流量关系图

从图中曲线可以分析得出,用光电传感器测得的点滴速度与容量的计算关系十分接近,滴速误差不大于1滴/min,相关系数r=0.99,正相关很强,回归效果很好,说明本系统的线性度很好,精度高。

5.结论

在对输液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设计的医用输液定量控制系统完成了输液的实时有效的控制与显示,实现了可预置控制液滴速度,定时、定量、输液完毕时或者出现输液异常时自动报警功能。

(2)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建立了输液量与输液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系统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

(3)通过输液加热器的设计,更好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在输液时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袁衡新.浅谈输液系统的现状与展望.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3期

[2]王志林.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项目,2003年

[3]陈新谦.实用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5

[4]沈平.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5,21(2):22

[5]崔爱环,周玉珍.输液加热器的制作与使用.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

控制系统范文5

1、怠速控制系统的含义:当发动机怠速运行时,节气门处于全关位置,即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不再由节气门进行调节。怠速控制的实质就是通过怠速执行器调节进气量,同时配合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改变怠速工况燃料消耗所发出的功率,以稳定或改变怠速转速。

2、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由各种传感器、信号控制开关、电控单元ECU、怠速控制阀和节气门旁通空气道等组成。ECU接收各相关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通过分析判别后,对怠速控制阀(ISCV)发出相应指令,进而控制节气门旁路中的空气流量,使发动机怠速运转总是处于最佳的转速下。

(来源:文章屋网 )

控制系统范文6

DCS系统在很长时间就已经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普及工作,而且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说在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DCS系统就是集散的控制系统,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控制,进而进行集中操作的指导方针。DCS系统主要是由上位系统还有下位系统构成,上位系统应用的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的数据,存储,还有报警处理,打印以及控制参数的设定等,都是运用组态软件来完成实时的显示工作。在实际的作业工作中,通过借助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然后对上位系统进行全方式的控制,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对现场数据进行的实时的显示,处理,还有对各种参数进行的设定,以及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的工作,对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数据,实现自动报警,还有最终数据的输出功能等。而下位系统是由PLC构成的,同时还要连接现场的一些设备。在上下位系统之间,通过应用Ethernet来实现通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就目前而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组件主要有S7-300系列的PLC硬件,而系统平台的主要界面是Windows2010,其监控软件是WINCCV6.0,相应的编程软件是STEP7V5.3。

2针对于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2.1控制任务的运行方法。

(1)自动调节.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来适应外界的负荷,还有工质参数的要求,同时还能让锅炉保持在比较经济的工作状况下运行。(2)程序控制。在程序控制方面而言,比如引风机,鼓风机,还有炉排的启动顺序等,它们控制开关的启、停以及运行等动作,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3)保护联锁。如果是从保护联锁方面而言,比如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这个系统配置对水位是否正常,以及压力是否正常等情况能够进行报警的系统功能,同时还包括那么针对保护作用的,对压力以及水位异常情况下的连锁保护功能。建立电气联锁保护系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杜绝在设备关闭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

2.2控制系统本身的功能

(1)控制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的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蒸汽管内的压力稳定,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燃烧效率。所以为了平衡这二者的关系,操作人员在调节锅炉负荷以及燃料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对送风,还有引风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改变。如果负荷增减的度量比较大,还可以选取调节措施为停开数层或某一层。(2)锅炉送风自动控制系统。锅炉送风的主要目的是让投入的燃料,在炉膛燃烧的时候,能够自动的投入合适的风量,进而保证锅炉的原料的有效燃烧,从而来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这里需要涉及到控制参数,而对送风的控制参数而言,主要是送风参数,还有煤气的压力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让锅炉的热效率得到保证,通过借助不断的对送风机挡板开度的大小进行调整,进而来实现送风压力的自动调节的目的。如果有两台送风机同时的在运行,就应该并列其中的一个,而对另一个的送风机的挡板进行调节。(3)对炉膛内负压力的调节。平衡量和引风量的目标,是当锅炉的运行处于稳定的状态时,要保持它的为微负压,做到这一点,系统就可以有效的并且安全的运行。炉膛中的负压自动控制机制,是通过调节引风机入口的风门开度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炉膛内的负压在-20到10Pa的微负压状态之间,进而就可以保证锅炉安全的燃烧。(4)对蒸汽温度的调节.在蒸汽温度的调节方面,现在基本上都是选用自制的冷凝水喷减温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按照蒸汽的出口处,对温度测量的结果来判断的,通过自动打开调节阀,然后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温度处于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在430到450℃之间。这些就是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这个方案的有效落实,在实际的生产中,不仅能够给相关的操作人员以很大的方便性,而且还能有效的保障各个行业的生产加工工作,尤其是在对燃烧的锅炉的保护方面,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项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偷工减料的落实工作,锅炉在工作方面是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事故的,所以相关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一线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DCS控制系统在实际的生产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针对于DCS控制系统的控制联锁保护技术

3.1锅炉的保护设计和技术应用

为了安全的监控炉膛,更好的保证稳定的锅炉燃烧情况,所以就需要控制好DCS的软硬件。在运行的时候,被输送到燃烧炉跟前的高炉煤气,还有焦炉煤气分别从锅炉的燃烧器,送入到炉膛内部而进行燃烧过程,煤气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是由鼓风机提供给,而鼓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先要把冷空气送到空气的预热器内,然后通过加热后,再让热风道把热空气送进炉膛内。如果煤气的压力过低,或者鼓风的引风因为其他的故障而停止了工作,锅炉的内部就会发生回火而造成爆炸的事故,对锅炉中的所有气动阀来说,在切断层面上都必须要进行连锁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异常的时候,所有的安全气阀都可以被自动的连锁系统给切断,也就是说,点火煤气压力控制点火小的气动阀,而喷气自动阀,还有高炉煤气压力控制高炉的大喷气动阀,在它们之间实现连锁和切断,这对于所有的气动阀来讲,如果让引风机以及鼓风机进行全部的控制,那么一旦出现鼓风,引风机停止作业的情况,就会造成所有的气动阀都会被快速的连锁切断。

3.2水位连锁保护技术的应用

针对于DCS控制系统方面,其在处理水位变化方面能够实现非常好的自动化控制。这个系统内设置了因压力的大小而导致水位偏高或偏低的声光报警装置,还有因水位偏低而停炉热工连锁保护保护功能。尤其是气泡水位的控制设计方案,其可以根据给水的流量,还有气泡液位和蒸汽的流量对给水阀进行合理化的调节,进而保护了锅炉水位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