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话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话内容

谈话内容范文1

关键词:晨间谈话 谈话内容 晨间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70

教师在晨间谈话中,幼儿交谈积极,思路宽阔,想象力丰富,教师还能了解到幼儿发音是否正确、词汇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程度等等。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晨间谈话内容选择上的几点想法:

1 利用自然景物,让谈话生动有趣

幼儿对身边的世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强烈的探究愿望。自然景物中蕴藏着富含教育价值的多种画面,是晨间谈话内容选择的有效途径。因此,适当地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并用语言来表达与其周围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与情境,符合幼儿的身心与年龄特点,幼儿自然乐于交谈。

教师要不断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创造听说的条件,使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下有感而发,激发谈话的兴趣。如寻找“生活中的春、夏、秋、冬”活动,以季节变换为主线,在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与周围世界的同时,有目的地使幼儿投入回归自然的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例如:晨间谈话《落叶》,从幼儿观察大自然入手,发现秋季自然界的动植物发生的变化,让幼儿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又如:晨间谈话《季节和我》,结合自然景物及季节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变化,不仅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季节变化对人的影响,也能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偶有突发性的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事件发生的情境,让幼儿再次感受、讨论,既受到习惯、行为、能力方面的培养,又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与周围人交往。例如:晨间谈话《香飘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并让幼儿认识到保护、清洁头发也是一种好习惯。

2 整合多种因素,让谈话富有启发

教师要将多种因素整合运用、多方配合,使各种有利因素相互影响、渗透与联系。通过不同环境、多种途径下的情境整合,力求使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情境化,使幼儿在不经意中有听的兴趣和交谈的愿望。

2.1 结合正式与非正式教育活动,将情境加以整合

例如:晨间谈话《印画》,我们觉得小动物的脚印这个话题可以引申出很多活动来,于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个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晨间谈话。为幼儿营造了宽松、愉快的说话氛围,在注重面向全体的同时又注意个别差异,给每个孩子展示个性的机会。

2.2 结合不可预见的随机活动,将情境加以再现

例如:在晨间谈话《捉迷藏》中,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活动前我们安排了相应的游戏。通过换位思考及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幼儿扩展了生活经验,发展了交谈能力和思考、判断能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

2.3 结合家园配合,将情境加以延伸

例如:晨间谈话《猜猜我有多爱你》,使幼儿明白了爱的真正含义,知道了如何去爱别人,也感受到了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活动前,我们请父母配合多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性很强,纷纷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要如何去爱别人。

3 多种媒体介入,让谈话充满乐趣

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对抽象的语言概念、道理不感兴趣,不能理解,也记不住,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调节行动,因而更容易受外界条件和兴趣、情绪的支配,目的性缺乏,控制力较差。而多种媒体的介入以其具体直观性、生动形象性和刺激多样性等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重复质变的过程,离不开广泛的语言刺激,因此,多种媒体介入,让谈话充满乐趣。

3.1 动画介入

运用富有童趣的、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以趣激情,以趣激视,以趣激说,在双向式的交流环境中发展幼儿联想及谈话的兴趣和能力。例如:晨间谈话动《猫和老鼠》,引导幼儿交谈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的环境。

3.2 音乐辅助

在晨间谈话时,教师运用多种背景音乐点染、烘托活动气氛,提高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在晨间谈话活动中,可以根据内容选用一些性质不同的音乐来烘托角色形象,启发幼儿边欣赏音乐边交谈。例如:晨间谈话《轰隆隆,打雷了》,为引导幼儿大胆讲述雷雨、闪电等的特征,引起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我们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让幼儿欣赏音乐《闪电和响雷》,生动直观地再现自然现象。这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3 实物操作

在晨间谈话中,教师操作、摆弄幼儿自制的纸偶和木偶等实物创设生动的情境,有助于幼儿通过感知情境积极思维达到积极交谈的目的。例如:晨间谈话《高老鼠和矮老鼠》,利用自制教具“高老鼠”和“矮老鼠”的生动形象,变换角度进行了具体的表演,让孩子感悟高和矮各自的优劣,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话说、想说话、说好话,并能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道理。

4 尊重个体差异,让谈话顾及全体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唱歌,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去发明,去梦想。”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兴趣,有自己的聪明、智慧,有自己的语言、符号。

在选择晨间谈话内容的时候,应让谈话内容具有层次性,符合不同个体发展水平的需要,让每一个幼儿对这一内容都有充分的自信心,敢于说出自我,乐于表达自我,善于分享自我。如在“男孩该不该让女孩”、“你喜欢冬天还是夏天”、“我的梦”等晨间谈话活动中,幼儿可以简单陈述喜好的理由,也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谈话内容范文2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规划;可利用量;承载力;短缺;合理配置

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随后又陆续了指导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若干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对于指导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时期国家治水思路和理念的改变,文件中出现了部分新名词术语,部分原有名词术语(或计算方法)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技术文件中,有一部分名词术语比较模糊。本文根据国内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文件的规定,对他们的内涵进行分析,对现行的确定方法提出个人看法,对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水资源

到目前为止,什么是水资源还没有一个公认的非常严谨的文字描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水资源定义为:自然界一切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都算水资源。直到1963年英国国会通过的<水资源法>中,改写为“具有足够数量的可用资源”。即自然界中水的特定部分。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I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水资源是“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且可适合对某地为水资源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在我国,对水资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1991年<水科学进展>编辑部组织了一次笔谈,就水资源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讨论。最后认为:水资源是水体中的特有部分,即由大气降水补给,具有一定数量和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且年复一年的循环再生的淡水。

从上述文字表述可以看出水资源具有如下特征:水资源包含在水体之中,并且是水体的一部分;而水体中的其他部分,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水资源;水资源如果保护不好也可能转化为无法利用的水体,而危及社会的安全。根据自然资源的定义及综合以上各家的观点,水资源是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并给人类带来福利、舒适或价值的各种形态的天然水体。

因此,不是所有降水都是水资源,只有其中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部分才称之为水资源。对于特定区域而言,降水总量是可以获得的,但是这些天然降水中到底有多少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即该地区到底有多少水资源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水资源可利用量

关于水资源可利用量有很多种定义和解释,下面介绍几种: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中规定水资源可利用量l2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雷志栋等认为,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措施所能控制引用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水量。

胡振鹏等认为,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针对不同设计水平年,在一定的来水频率下,考虑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天然储水体和水利工程设施可以为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水量。翁文斌等认为],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文条件不发生明显改变的前提下,从流域地表或地下允许开发的一次性水资源量。夏自强等认为,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扣除维持生态环境用水和水资源总量中部分不能或难以控制的水资源量后,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水量。

分析上述定义,理论上比较清晰完善,但实际分析计算时很难操作。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定要考虑的条件有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技术上论证可行、经济上分析可行。从这3个方面来分析,内涵和外延都很大,很难具体操作。

同时,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因素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进步情况、水污染状况、生态与环境状况、天然来水状况、以及技术经济因素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动态的,随时间变化的,导致水资源可利用量也是动态的;同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尤其是水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受认识水平限制,现阶段较难量化。

三、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是一个起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古老概念,在生态学中一般被定义为“某一生境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它包含着极限思想,并有2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某一生境以外的某一物种;第二是某一生境自身不遭受破坏,因为生境一旦破坏,再重新修复是不可能的。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较多,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如下: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技术水平下,当水管理和社会经济达到优化时,区域水生态系统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可持续人均综合效用水平或最大可持续发展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的水环境条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阈值。

从上述概念出发,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承载体可以是人口总量,生物总量,也可以是经济总量。这个概念有4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生态内涵,它表现为这些承载力具有极限含义,它所承载的综合效用具有生态上的极限,对其开发利用应以不超过这个极限为前提。二是技术内涵,这些承载力并非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而是与人类作用有关,具有主观性的一面。它与特定的技术水平有关,随着不同时期总体技术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些承载力具有跳跃性,表现为时间上的技术动态性。三是社会经济内涵,通过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社会经济容量或规模会有所不同,从而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四是时空内涵,表现为水资源承载的综合效用及其约束因素具有区域性;不同的时空尺度,相同水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承载力是不同的。

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中提到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这2个专业术语,但是关于这2个参数如何确定没有提出相应的方法,因此该参数的确定方法值得研究探讨。

四、生活和生产需水的预测方法

目前用于需水预测方法较多,如定额法、趋势法、弹性系数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法等。分析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定额法需要确定每一行业不同水平年的用水定额、发展规模、以及水的利用系数。要在需水预测之前先要预测这些参数,由于这些变量较多,其影响因素更多,这些参数的预测比需水的预测更复杂,从而导致预测结果误差较大。我国以前若干个五年计划的需水预测成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趋势法、弹性系数法需要较多的历史资料,受历史资料的可收集性限制,这些方法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发达国家用水的经验表明:用水量与人口、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递增或递减关系,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有所差别,不同发展阶段有所差别,不同产业结构有所差别。因此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需水预测也有一定困难。

人均综合用水量法主要应用于城市需水量的预测。由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十分复杂,要想弄清楚每一个行业的用水定额及其发展规模难度较大,因此为简化计算,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法来进行需水预测。但是这一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人口不是区域消耗水资源的唯一指标,尤其是现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少。因此到底用哪一种方法进行需水预测能够得出一个可以接受、误差较小的成果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五、生态环境需水量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维持生态和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实际上,生态需水与环境需水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生态需水主要侧重在生物维持其自身发展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环境需水则主要体现在环境改善方面。

杨爱民、郑红星、王浩、刘昌明等认为“:生态需水应该包括环境需水,所以也称为生态环境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在一定的生态保护、恢复或建设目标下,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其生态系统维持良好的稳定状态时所需要的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鉴于现在对生态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前述界定中的“在一定的生态保护、恢复或建设目标下”的“建设”二字应该去掉。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基本理论和方法也较多,其中大多建立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现阶段可操作方法主要是基于水文学基础的几个方法,如最枯10月法、Tennant法等。最枯10月法:我国在《制定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中规定:一般河流采用近10a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水文条件。该方法原来用于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而现阶段把它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实际操作上该方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部分季节性河流、现阶段断流河道的生态与环境需水量为零,其允许污染物排放量为零(设计水文条件为零)。

Tennant法似:是以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数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Tennant提出,以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水生生物生长低限,以年平均流量的30%作为水生生物生长的满意流量。Montana以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最小生态需水量,最佳范围为年平均流量的60%一100%。该方法适合于大江大河等较大流域,而没有考虑河流流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因而有其局限性。此外还有日均流量法、Texas法、N6PRP法、Basiclfow法、月年保证率法、最小月年径流法、ABF法、FDCA法、40%准则等。这些方法计算方便,基本上是经验值,各有其实用性。

因此,分析总结前人的成果,提出适应不同对象的水文、生态、环境等条件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六、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是一个貌似简单但又存在许多异议的概念。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别标准是以人均水资源量进行缺水程度划分。

但是这个划分标准下面隐藏着许多问题。首先人口不是区域消耗水资源的唯一指标,尤其是现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少。其次生态需水与人口没有直接关系,用人口作为评价标准也不合适。因此,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辨识采用单一的标准或指标是很难概括的。

实际上,水资源短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对于一定区域来说,它所描述的是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实标准下的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系统对水资源需求时的状态。因此对缺水的界定应当拓展到水资源系统承载的主客体两个方面同时考察。

在水资源系统承载主体方面,人类社会已经从最早的逐水而居,发展到现在的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等理性思索,水资源系统的外延不断被拓展,内涵不断被丰富。同时人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应由最初单一的地表水系统拓展到地下水、大气水、海水、劣质水(包括污水、微咸水和咸水)等多个系统,水资源系统承载主体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

水资源系统承载的客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替改变,在无人类活动干扰作用下,天然水资源系统在其循环过程中滋养了丰富多样的天然生态系统。自从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于水资源系统伊始,水资源系统承载客体的纯自然属性便开始发生改变,水循环系统的社会驱动力持续加大,农业和工业经济系统的需水量和取水量不断上升,水资源系统承载的客体逐渐演绎成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

其社会经济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水资源系统承载客的多元化,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就存在着竞争与分配的问题从水资源系统承载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分析,不简单地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认为不缺水、不平衡的认为水。且不说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目前尚未清楚,就是科学合理地确定一定社会经济系统需水量及其节水潜力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更有社会经济系统的产结构问题。

因此,对于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其水资源是否短缺值得研究和探讨。

七、水资源合理配置

配置是指配备、安排。资源配置是指生产性资产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分配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资源供应有限,而人类欲望通常又无限,另方面是由于既定资源具有多种不同可供选择的用途。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资源配置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有限性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矛盾,关注的重点是多种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的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程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水资源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不仅体现在某一水源上,同时也以现在多种水资源的联合配置上。

因此,研究和探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八、水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

前面已经叙及水资源配置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即资源有限而需求持续增加导致的供需失衡。当水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用水需求时就存在着分配水量的优先顺序问题。

从水资源方面分析,它具有流动性、随机性、易污染型、利害两重性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有属性。在用水户属性上分析,从平面位置上,它们分布在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甚至跨流域;从用水时间上,他们可以是现在的用水户,也可以是将来的用水户;从用水户的性质上,他们可以是人口、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从用水的主体上,它们可以是自然人、社会法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如生态环境用水)等。这些属性决定了水资源分配方式较其他自然资源的分配方式更复杂。

谈话内容范文3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规划;规划方法

1 企业物流规划的指导原则

物流系统规划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围绕企业所涉及的物流活动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所谓物流系统规划,就是把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实现整体物流系统运行合理化和物流系统化的总目标。企业物流规划有以下指导原则:

1.1 客户服务驱动与改进服务目标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即在实现既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追求物流系统的改善。

(2)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得不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4)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这是增加效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改进服务战略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尽管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成本,但由于顾客满意度的极大提高所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会超过成本的上涨幅度。在当今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去降低成本,可以说物流系统成本压缩的空间在不断减少;而改进服务目标战略另辟蹊径,从提高对于客户的服务水平着手,既符合“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又避免出现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价格战而带来的两败俱伤局面。

1.2 减少固定投资与降低营运成本

减少投资是指改进服务战略的实施目标是使系统的总投资最小化,其出发点是投资回报最大化。例如,为避免进行仓储而直接将产品送达客户,放弃自有仓库选择公共仓库,选择适时供给而不采用储备库存的办法,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等等。与高额投资的战略相比,这些战略虽然可能导致可变成本的增加,但投资回报率得以提高。

降低成本是指在保持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尽量将系统总成本降到最低。通常需要评价各备选的行动方案,例如,在不同的仓库选址、库存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或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进行选择,以形成最佳战略。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物流领域,物流的重要目标是消灭库存,把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运行工具和技术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最短送达方案,包括路途最短、时间最短和费用最低的综合目标。在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中,则要帮助企业实现即时生产,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费用。

2 企业物流规划的有关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包括众多子系统的复杂机体,其中主要有订单处理、运输、仓储、预测、采购与供应以及选址问题等。确定客户服务目标、库存规划、运输规划、物流设施选址、信息系统规划、多样化分拨是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决策都会影响到供应链各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率。

2.1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是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的首要任务,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比任何其他因素对系统设计的影响都大。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物流各阶段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显然,服务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系统的总体效率发挥。过低的服务水平满足不了用户要求,过高的服务水平则会带来较高的物流成本。

2.2 物流设施选址

物流设施选址中,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选址的环境。如既要考虑运输费用,又要考虑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等。二是要把握选址方法,目前主要有数学模型、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物流设施选址主要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良好的物流设施选址规划还应考虑所有产品的移动过程及相关成本,包括从工厂、供货商经中途库存点后到达客户所在地的产品移动过程及成本。如果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满足客户要求,如直接由工厂供货、供货商供货、经选定的库存点供货等,则会影响总的分拨成本。寻求成本最低的需求分配方案或利润最高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选址规划战略的核心所在。

2.3 库存与运输规划

库存规划是指库存管理方式。即将库存分配到存储点与通过补货自动拉动库存,代表两种不同的战略。其他方面的决策内容还包括:产品系列中的不同品种分别选在工厂、地区性仓库和基层仓库存放,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来管理永久性存货的库存水平。

2.4 物流标准化及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物流、供应链渠道中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可替换的零备件、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以及给同样产品贴上不同品牌的标签等而实现,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供应渠道中必须处理的零备件、供给品和原材料的种类。通过延迟也可以控制分拨渠道中产品多样化的弊端。例如在彩电产品的新品设计中,如尽量作到零备件标准化,则可大大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2.5 多样化分拨战略实施的规划

(1)在同一产品系列中实施多种分拨。

(2)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柔性。

(3)实施分拨整合。

3 企业物流规划的设计程序

企业物流规划在设计程序上,规划设计必须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对原有系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找问题,为制定目标和工作程序做准备;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要求和功能的各种具体方案;对设计出来的各种具体方案,用技术经济的观点来评价其是否可行等。

3.1 企业物流规划的调查研究

对规划对象现实的物流和非物流情况进行调查,找出问题,为制订改进目标或提出新的目标做准备,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若干主要方面:①物流情况的调查。②贮运方法的调查。③贮运情况的调查。④贮运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调查。⑤外部衔接的调查。⑥非物流情况的调查。是指除物流之外的一切关系,如生产管理、后勤服务,对外联系,规划区域的气象资料、建筑、朝向、总体布置、地质条件等情况,各作业单位之间的人事、组织、计划和业务方面联系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部情况调查完毕后,绘制出整个系统的物流图和相互关系图,为规划设计分析做准备工作。

3.2 实施调查情况分析

对所调查到的物流和非物流的情况,从整个规划系统的角度进行逐个分析,其分析的主要标准如下:①专业化组织生产。②合理批量。③环保绿化。④节约土地。⑤节约能源。⑥安全。⑦提高物料搬运“活性”。⑧集装单元化。⑨标准化。⑩工艺直线布置。B11利用空间。B12贮运过程中进行作业。B13均衡贮运。B14减少重复搬运。B15机械化、自动化。B16减轻体力劳动和过分疲劳。B17其他建筑朝向、建筑结构、区域道路、管线、建筑造型、通讯、联络、公路服务、后勤设施等应符合规模要求。总之,必须从规划单元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达到投资少、上马快、改善劳动强度,少占土地,好管理,收益大,使用方便,维修容易,便于发展和技术经济最佳的目的。

3.3 物流规划的初步设计

根据对规划单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首先着手对规划内部各区域之间物流路线、方法、设备、设施和各种工位器具的类型进行综合比较。然后,进行物流工艺的设计,制订数个工艺方案,绘制方案流程框图。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绘制物流规划工艺初步设计图,完成设想到制订方案的过程,一般需提出2―3个方案供比较选择,最多不宜超过6个方案,并同时绘出相互关系图。

3.4 技术经济比较

对所提出的方案逐个从投资、建设、经济效益比较,然后要求使用单位、建设单位、使用者同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即多方案比较。在初评的基础上对整个规划进行修改,绘制出相对最佳方案,列出整个系统的概预算,经大家认可后请上级审批。

3.5 施工设计

对最终方案经过上级审批之后进行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包括整个系统,各区域内,直到各工段、工位之间,贮存点之间等的设备、设施、建筑、仓库和场所,以及工位器具等进行详细布置,选择各种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设计各种非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以及整个系统的道路、管线、绿化等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图纸,为整个系统的实施做好全部施工要求的一切设计文件、图纸等和详细的工作预算。

3.6 规划的实施

根据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文件要求,组织采购、订货、土建施工、加工制作、安装、调整、人员培训、后勤服务、企业管理等,同步进行检验,检查全部工作进度和要求,确认无误后即进入试运转阶段。如系统太大,可以分几期进行实施,同时在改造、扩建时,还要考虑到不影响目前的生产和原有设备、设施的利用和重新布置等。

谈话内容范文4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谈话内容范文5

关键词:微机;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19-02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XIE He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 Technology,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China)

Abstrac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is the basic course of electric automation. It is trie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s to solve the questions about more contents、less time and out of date.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teaching contents; optimization

1 引言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中逐渐出现了以下几个矛盾:1) 课程内容与课程学时的不匹配。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CPU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接口芯片与应用,具有知识点且相关性不强等特点。目前的教学课时一般为64~72个课时,之中还包括12左右的实验课时,教学行程已经相当紧凑。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16位的CPU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课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32位CPU的内容。课程内容增加,而学时不变,导致某些原理无法展开详讲,以致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2) 其次,某些课程内容相对过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课本中所讲述的一些芯片多数已经不在实际应用,而作为基础的接口芯片,它们的工作原理、初始化编程又是学习接口技术的基础。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该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2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应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

首先在讲解CPU原理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近,由浅入深的原则。众所周知,微处理器并不是一下就发展到目前的64位处理器,而是由4位、8位、16位逐步发展起来,其中不断有新的技术应用到处理器的设计里。教学中,应当以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主线,首先介绍4位处理器的结构、指令系统、指令周期、控制部件等内容,再进入对16位处理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讲解,相比4位处理器,不仅在处理字长不同,而且有了更多的寄存器以及采用了流水线技术。因此8086CPU有8个通用寄存器和4个专业寄存器,还有指令队列能使取指和执行可以并行处理,缩短了指令周期,提高了效率。最后再讲述32位处理器,它不仅采用指令流水,而且采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高速总线带宽,使得指令执行时间缩短及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此外,目前的微处理器发展到双核,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分析双核与单核的工作原理区别在哪?优势在哪?或者在已学习16位和32位处理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最新CPU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与优势所在,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有目的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略之分。注重对工作原理、芯片结构、设计技术的讲述,略讲引脚信号及其功能。例如:对于16位的8086CPU,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结构原理、工作模式以及主要操作功能等,而CPU引脚信号和功能可以略讲,课后采用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之后学习32位的80X86系列CPU时,应该略讲结构、总线等内容,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及存储器管理等,因为这些是8086CPU所不具有的技术。对于接口芯片,详讲芯片内部结构、工作方式、初始化编程,略讲芯片引脚,此外结合同种应用的新芯片的发展,讲述在芯片设计上的变化,以及应用于实际电路有何优点。例如: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模转换器,一般课本均以DAC0832作为示例讲解,但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DAC0832在工作电压、输出通道、输出类型、接口方式上等方面已经落后当前的发展,所以很少应用于实际中。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先放在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其次是DAC0832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最后,选取目前通用的数/模转换器如DAC5573IPW与DAC0832相比较,它的优势在哪?如它的输出类型是电压,不需像DAC0832外加运算放大器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它的输出通道是4通道,工作电压为2.7~5.5V,还有接口方式是通用的12C接口电路等。

3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3.1 采用powerpoint演示图表

Powerpoint具有制作简单,结构分明,条理清晰等特点,因此目前教学上大多采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基于本门课的特点,图表比起文字更直观,更能阐明问题,因此《微机原理与应用》的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要侧重对图及表的演示,简单配以少数文字作为说明。例:在讲述数据传送指令MOV时,对于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分别有各自的定义,如果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会造成学生概念上的混乱,但将数据传送方向作成示意图放在powerpoint中演示,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在讲解移位指令时,只需把移位变化前后的图放入课件中,不必有文字,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

3.2 引入flas制作

Flash具有小而精,作品无级缩放不变形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能将图、文、音、视、动、色等六大要素通过不同组合展现强大的表现力。因此利用flash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重现,同时,使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发展过程,能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4]。学生在学习微机系统的过程中,对于数据、指令的存储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非常模糊。因为从基本电路部件到整个处理器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展示过程,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选用flash来完成这个过程的重构。如图1所示,图中清晰展现微处理器简化结构的组成,通过动画的切换,学生可以了解取指过程,执行过程中控制字的变化,以及内部总线中数据的流向。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微机原理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接口电路完成微机与外部设备通信,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都需要有接口芯片来完成。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如果单用文字或图片讲述,很难清楚理解。因此我们同样采用flash来演示这个动态过程。如图2。

3.3 部分章节引入双语教学

例如:在讲述8086CPU的引脚图时,发现引脚不仅多,而且都是英文缩写,怎么记住这些引脚名称与功能呢?在课堂上就是要讲清每个引脚的英文全称,例如,INTR引脚的英文全称为interrup request,意思是中断请求,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引脚输入的是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同样的,INTA引脚的全称为interrupt acknowledge,直接可以翻译成是中断承认,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这个引脚输出中断响应信号,而与相似的INTR相区分。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对课程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让学生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掌握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培养设计开发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实践表明,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学坚.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安伦. 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索[J]. 职业技术,2007,24:20.

谈话内容范文6

[关键词]信息内容产业 创意产业 文化

一、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

根据国外学者的观点,信息产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以数字内容、网络内容为标志的信息内容产业,它负责提供信息内容,并把内容作为商品。二是以数字通信、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它负责传输信息内容,并把传输作为商品。经过重新定义的信息产业就是以IT(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以IS(信息服务)产业为保障的信息内容(IC)产业。由此可见,信息内容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世界经合组织在专题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中将其界定为:“由主导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包括出版印刷、音乐、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行业。” 国内学者的界定是:信息内容产业是进行信息的生产和营销的产业,是通过信息的生产、交换、流通和销售来获取资本增值和利润效益的产业。”

澳大利亚将信息内容产业称为创意性内容产业,其所包含的所谓数字内容与应用需展现信息交流的特色,内容本身需全部或部分具有知识产权,或呈现为数字化的产品。 创意产业则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更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除了普遍存在于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也渗透到了其他产业或行业。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及文化产业的并不多,因为它们的创意产业已指代或包含了文化产业。例如,凯夫斯对创意产业给出的定义就是:“创意产业是提供我们宽范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含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在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又称为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二、信息内容产业的文化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创意经济的时代。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创意经济。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正因为此,才有了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而创造性则是文化的真正精神,更加可以激发人们革新生产方式和经济理念,甚至革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更新发展,闯出一条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崭新道路;正因为此,才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我们创造力的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新的世纪,应当是创意世纪;从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乘势崛起直到创意社会的应运而生,正在为我们的世纪带来新的文化视野。当代中国应当是创意中国;从中国制作到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正在为当代中国带来新的精神面貌。

1.文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文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推动知识经济和经济现代化,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扩大全球的经济不平等;影响世界经济的秩序和格局。

广义的文化既是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式,又是改造世界的成果;既表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又表现为精神和内在的心态。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有的是有形的,有具体的事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的是无形的属于精神方面的,如科学、艺术、审美观、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精神的创造通过具体的事物得以表现。人是社会动物,是指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塑造人的功效。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但不同国家文化的先进性是不同的,它们的国际影响和世界市场不同,市场价值的大小也不同,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不仅产生财富和就业,而且传播价值观、思想和知识。强势文化和全球市场的结合,将会产生文化产业的世界强国。这些文化产业强国,不仅占领了全球文化市场的大片领域,获取高额利润,而且将自己的强势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在21世纪,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文化产业的世界强国将影响整个世界,影响人类的生活、知识和观念。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建构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内容产业中文化资源形态之上的,并努力去获得世界认同和接受。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精神底蕴 ,也是民族发展的新型资源形态 。因此 ,文化产业资源形态,首先是满足本国本民族的精神消费需求 ,这里 ,就有着无限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现代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内容产业。

2. 软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保证

从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看,软竞争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我国的硬竞争力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如我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保持在最强的国际竞争力队伍之中,最为突出的是增长速度世界最快。但是,在软竞争力方面,我国却呈现出弱势,如市场竞争效率、法制环境、金融效率、企业管理结构和能力、健康与环境基础、教育基础和能力等。这些方面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影响到竞争力排名。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可以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我国的 “ 软实力” 。发展中国信息内容产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传播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增强中国 “ 软实力”的过程。

3. 信息内容产业能展示本国文化的认同性

信息内容产业 ,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内容资源的产业 ,它的繁荣与发展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和开发的 基础上。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 ,改变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将不可避免的加剧欧美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冲击 如果不采取发展本土信息 内容产业的政策 ,就不能维护本国文化认同性 ,这实际是一个问题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 略。因此,我们要借助本土优势,结合我国的文化艺术特点,联合文化界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内容产业,即运用数字载体的 特点, 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丰富的表现力。创新是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牢牢把握本土文化市场,逐步实现 “走出去”。信息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 ,为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营造着良好的竞争环境。 同样 ,中国的文化资源不再为中国文化产业所独有 ,国际化的生产 方式使传统上对物质资源的争夺转变为对文化资源的争 夺。文化生态是人们生存的文化环境 、文化行为和文化成 果的总和 ,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信息内容产业重塑文化产业的资源形态重要标志是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是由强大的民族传统文化作后盾的。

4.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

其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现在没有很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清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本质区别。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产品按大众需求统一生产,依照资本力量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而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自由生成及利用的产业,具有全球化、多样化及地方风格。创意是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后的升华,对文化修改后形成的一种更加优质的文化,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有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且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