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守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守信范文1

小松鼠喜欢睡懒觉而小兔子每天都很早起床,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但着并不能让小松鼠改掉它喜欢睡懒觉的坏习惯。

第二天小松鼠失约了,它迟到了两个小时猜到了之前约定的地方,唉,小兔子见到小松鼠的时候很不高兴,因为它一直孤零零的在这里等着小松鼠。

“你知道我要在这里等你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吗?你真是太不守信用喔,我可是早就来这里等你了!你太让我失望了!”小兔子很生气。

守信范文2

这天我早早地起来,因为周一有升旗仪式,我慌慌张张地刷牙、洗脸、穿衣出门,匆忙中总觉得少干了什么事,边下楼边嘟噜着说:“老爸,我好象有什么事没做,帮忙想想。”“想什么?别胡乱想了,再罗嗦就迟到了”老爸不耐烦地催促着我快走。

到了学校,我还在想到底忘了什么,这时,王伟光走进教室,看到他,我兴奋的一拍脑门儿,真是如梦初醒,我忘了带那本书。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弟子规》中的明训,忘了带书是小事,失信朋友可是大事呀,这可如何是好,我用于光偷偷瞥了王伟光一眼,见他并没有在意我的意思,看来他把还书的事给忘了,我也就为了面子,先忍着不说。

守信范文3

1、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2、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3、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4、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5、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6、说一不二: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

7、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8、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9、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

10、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11、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3、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14、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15、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16、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1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18、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9、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守信范文4

关键词:诚信;立身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v史长河之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和价值诉求。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时代转换,“守信重诺”、“自律慎独”的精神气质已深深熔铸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遗产。

一、诚信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诚”?朱熹说:“诚者,实也”,又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即是说,“诚”就是自然界固有的状态和规律,真实、不虚幻。《大学》则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诚其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意思是,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则是人道的法则。所说的意念真诚就不要欺骗自己,要像讨厌难闻的气味,喜欢美丽的容颜一样心安理得。“诚”就是既不故意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也不有意掩饰自己主观意图的真实想法。“诚”之本义是真心实意、无妄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信”最早出现在商汤伐桀的誓词中:“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商汤请求人们相信他会遵守诺言。对于“信”,《诗经・氓》有“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描述,《袁氏世范》有“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的诠释。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信”与“义”接近,说过的话能够在行动中再现。许慎解释:“信,诚也,从人言。”人言为信,言为心声。因此,信是对誓言的遵守,是对规则的遵从,是恪守信用,言行一致。

综上所述,“诚”和“信”意义相近,但各有侧重。“诚”反映的是一种客观本真的状态,侧重于主体内在的修养和德性,即“内诚于心”,其作用在于约束自己;“信”多是从规范层面上讲,反映的是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侧重于主体外在的行为规范,即“外信于人”,其作用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因此,“诚”是“信”的内在依据,是“信”之根;“信”是“诚”的外在体现,是“诚”之用。“诚”与“信”的结合,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和价值

(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先哲对如何立身处世的论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并把诚信看成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夫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人若无信则寸步难行,好比大车无r小车无一样,无法立足和行走。《论语》记载:子张问行,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夫子认为,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信任,即使在蛮荒蒙昧之地也能畅通无阻。言而无信,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难以顺利通行!在孔子看来,诚信是人行事通达的凭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千百年来,孟信买牛的故事广为流传,“暮夜却金”的佳话不绝于史。“诚信农妇”武秀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鸡蛋哥任庆河、“油条哥”刘洪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

(二)诚信是为政治国的基本原则

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论语・颜渊》里记载着孔子和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治理好国家的三大要素是充足的军备、充足的粮食和政治上民众的信任,而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又居于这三大要素的首位。管子曰:“诚信者,天下之大结也。”诚信是维系人心,淳化民风,引领世态的关键。《左传》以“信”为“国之宝”,为“民之所庇”。国家要长治久安,为政者必须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若损信于民则国必乱,失信于民则国必危。历史是一面镜子,商鞅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名扬后世;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言而无信,身死国亡,遗恨千古。

(三)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着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但对人们合理的正当利益追求也决非一味的排斥和谢绝,只是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对利益的追求要求持节制的态度,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反对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择有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事实上,讲求货真价实,强调童嫂无欺,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及商业活动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廉价义商。如“晋商”“徽商”以义服人,信用为上,各领数百年。 百年老店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诚信铸造金字招牌,历经沧桑而常青不衰。再看看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每天成交数以亿计,每一笔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动。

三、诚信立身,重在自律,贵在慎独

(一)传统诚信观具有强烈的自律倾向

中华传统诚信观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上,建立在熟人、亲人之间,具有浓浓的情感因素。传统诚信观把诚信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是“天之道”,是“圣人之大本”。常人要达到这种崇高的诚信道德境界,就必须将人性中的私欲、功利极力摒弃,通过自我约束并加强修养来成就个体的道德人格,体现出强烈的自律倾向。儒家还把这种自律推向了极致――“慎独”。慎独就是人对自身的思虑及独处时的诚信行为进行自我警醒、自我约束的自律功夫。这种自律倾向主要出于道德主体的心善、忠诚、品正及羞耻心,讲“诚信”就是一种出于良知、道义和自我约束的主观承诺,即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种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与他人无涉的自我修养境界,其重心在“我”而不在人,诚信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自身品德的完满,达“内圣”的境界。这种强烈的自律倾向,使传统诚信观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

(二)诚信品德修养的途径

1、学思结合,内向反省。学思结合是传统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即爱好仁德而不好学,会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好学,会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好学,会危害亲人。所以,道德行为的规范只有通过努力去学习道德知识,才能实现其目标。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要“学”,而且“思”,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所说的“学”和“思”都具有自我反省的性质。自我反省是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方式。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更是说明了人要善于自我省察,从而及时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改正。

2、知行合一,外向拓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道德实践分外重视,强调言行一致,把行为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并最终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品性的善恶。“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对于别人,不能听他的话就信他的行为,而是要在观察他的行为之后看是否与言语相符,进而决定是否相信。因此,要求人们具备道德认知后,要躬行,并且以行动作为品行的考核标准。“言必行,行必果”,为人必须忠诚老实,能够说到做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正如《中庸》所言君子修养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首先广博地学习,其次详细地向别人请教,再次周密地思考,接着明确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最后切实地身体力行,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3、追求慎独,提升境界。“慎独”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作为强化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自我反省和行为自律。诚信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如何行为,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评价,而是自己内心如何真诚表达。“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一定要内心诚实,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时时规范自身行为,以防止有悖于道德的不检点行为发生。

(三) 大学生诚信立身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应该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在此,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诚信为人。不贪伪诈之功,不谋不义之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既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说实话,办实事,讲信用、重承诺,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诚信治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知识,作业不抄袭,考试不舞弊,论文不作假,求真知,真求知。

3、诚信求利。不伪造材料骗取国家奖助学金,不恶意拖欠学费和贷款,不为评优评先、入党升学挤兑他人,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4、诚信求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不好高鸯远,不有意拔高自己的能力,不给就业简历注水,不伪造学历和证书,自觉履行就业合同,不随意违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诚信观念贯穿于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守信范文5

王倩慧

我是一个守信的小女孩,爱好读书,从小就活泼开朗。

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长长的头发,身材不胖不瘦,有一双不太灵活的双腿,总爱摔倒,我想我怎么这么笨手笨脚呢?那肯定是我太粗心了吧。

我每次借书都要定书期。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书,快到还书期了,但我却爱不释手,决定多看几遍,把其中的好句段背下来。晚上的时候,我还在背书,父亲说:“这么晚了,快去睡觉吧!人家又不等着要书。”我对父亲说:“做人要守信用,才能受到别人的喜欢。”

守信范文6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为人诚实的人,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诚实的人一定是讲真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晏殊就是一个诚实的人。14岁时,他就作为“神童”被皇上召见。一次,皇帝要他与1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晏殊的成绩很好,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复试,题目是《赋诗论》,晏殊看过之后说:“这个题目,我十天前就做过,草稿还在,请给我另外出一个题目吧!”结果,晏殊按照新题目当场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皇帝十分赞赏他的诚实,不偷巧,将来会是个栋梁之材,于是破格任用了他。如果晏殊不说出自己曾经做过那个题目,别人也不会知道,但是晏殊却没有那样做。他为人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所以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大家的尊重,他的美德为世人传诵。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诚实守信就更重要了。我们应该牢记“诚信为本”这个道理,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