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的词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大海的词语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1

shāo wēi wān yán shàn lián jiān yìn zhēn chá

zhàn ài xí uàn cuī mián zàn shǎn zhuó zhuàn

二、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5分)

塞sāi( )sài( )sè ( ) 着zhe ( )zháo( )zhuó( ) 吁yù( )xū( ) 扁biǎn( )piān( )

三、找伙伴。(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起来)(4分)

维持 利益 新鲜的 曲线

维护 房屋 蒙蒙的 蔬菜

维修 人心 诧异的 细雨

维系 生活 优美的 目光

四、我会填。(在括号里填写带点词的反义词)(4分)

1.全世界人民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 )。

2.他是个( )的孩子,可今天却显得很懦弱。

3.通过这件事,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而更加( )了。

4.花坛里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平庸,没有特殊能力,没有什么作为。( )

2.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

3.指伟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

4.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指使人不可理解,摸不着头脑。( )

六、想一想,用“望”字可以组成多少个词语,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望:

自从爸爸去执行维和任务那天起,我就日日( )他早日归来。我( )爸爸实现诺言,给我带回一顶“蓝盔”。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却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全家泣不成声,我原有的( )化为乌有,我( )了。

七、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分类。(12分)

翠( )欲滴 坚韧不( ) 风( )雨顺 心惊( )战 恩将仇( )

坚强不( ) 风和日( ) 聚( )会神 眉( )眼笑 五彩( )纷

一丝不( ) 多( )多彩 全( )贯注 助人为( ) 神( )十足

(1)描写自然景物的: (1.5分)

(2)描写人物神态的: (1.5分)

(3)描写人物品质的: (1.5分)

八、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

2.描写月亮的诗句:

3.描写落日的诗句:

九、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6分)

1.他的家乡是湖南人。

2.我们要明确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在公园的长椅上,我们吹着笛子和手风琴。

4.小红虽然被评为“金星”少年,只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5.看了精彩的表演,许多大部分观众都发出赞叹。

6.他崇高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十、阅读直通车。(共28分)

(一)神奇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指的是 。(2分)

2.大海的“呼吸”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分)

4.“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把这句话中的“如果”去掉行吗?为什么?(2分)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这句话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②地球上的潮汐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

(二)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南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田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积累词语。(3分)

气候( )人 四季( )青 天( )海角

一( )无( ) 景色( )人 果实(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8分)

①海南岛的两大特点分别是 、 。

②在写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一部分时,作者分别介绍了海南岛的 、

、 、 。

③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 、

、 四处景观。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 )

②“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不是比喻句。 ( )

③“闪闪发光”和“椰林风光”的“光”意思相同。 ( )

5.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2分)

6.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果你面对着这秀丽的海南风光,你会做些什么呢?(2分)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2

1.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纪伯伦《浪之歌》

2.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纪伯伦《雨之歌》

【欣赏品茗】

《浪之歌》选段语言文字优美,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辅之以一系列动作描写,铺陈出一幅绚烂多姿、美丽动人的画卷。在这幅画中,一个个流动的意象,跳跃,五彩纷呈:有欣赏星空的美人鱼,有向少女吐露衷情的有情人,有冷若冰霜的礁石,有死里逃生的人们等,而串联起这幅美丽图画的则是“海浪”的无私无悔、无怨无求的付出与执著。

《雨之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雨”的形象具体可感,显得灵性而又多情。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中,“雨”是美丽轻盈的少女,纤纤玉指轻叩窗扉,奏出了动人的乐曲。在作者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中,“雨”由“叹息”到“泪水”,再到“微笑”恰如爱情的一个循环,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正是作者赋予“雨”生命,赋予“雨”情感,“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向那些离我们远去的记忆、梦想,去探寻一个个深邃的精神世界。

【他山之石】

1.选词精准,语境优美。

作者用词极为讲究,用语典雅,使语境优美,彰显出诗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如《浪之歌》中“欣赏”“倾诉”“馈赠”等词语,形象生动,《雨之歌》中“纤细”“启迪”“心扉”等词语,精致典雅,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写作中,适当使用一些优美的词语修饰文章的语言,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2.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往往能使语言变得生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丰富文章内涵。如《浪之歌》《雨之歌》中,由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海浪和海岸可以是深情拥吻的情侣,海浪可以围绕美人鱼跳舞,可以与礁石同席对饮;雨可以为云彩和田野传情送爱,亲吻花儿芳唇,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窗户玻璃等。总之,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海浪”和“雨”活了起来,从而塑造出它们的思想和灵魂,使其具有了立体的形象。

【研究练习】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犟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选自《曾卓诗选》)

1.诗中刻画了一棵怎样的树?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3

翻译几首卡瓦的诗,深秋的最后一周,弯角帆船上。

本要航行到蓝色的大海上去,

可是我们仍赖在港口。众多

铁皮船、渔船也没有出去,缆绳或帆布绳

相互交织。帆布船旁的水波拍击。你回忆起在青岛海湾的日子,

或者想象帆布船航行在蓝色大海上的景象。我吻着你的食指,你的大海蜇后的眼睛,

变幻着颜色,或者停止不转了。

我们觉得这船航行到蓝色的大海上,不光是我们的梦想,

也是所有人的梦境。可是,如果,这船

在海上航行一段时间后,遇到一条幽灵船怎么办?

那船,迅速吸附掉这船。帆布船就像大海丢失的一片叶子。

我们立即不这样想。撬开啤酒,让咖啡和大腿一同享受阳光。

大海中,有四万条银鱼一个不动地等待我们这船的到来。

它们上下翻滚,组成圆球,不眨一眼,或所有的眼睛同时看你。

它们在等待这条船。而附近的幽灵船,没有一个人地航行。

它转弯或掉头,擦身而过经过帆布小船。我们或许被卷入了。

我和她,我和你,惊恐地在船上奔跑或寻找,虽暂且得以安生却

永远失魂。这时,脑中一次又一次闪过我们没出发前在港口的时光。

或在陆地的时光。一种安谧的美好,大家各取所需,偶有举杯,致意。

远方落日的斜坡上,全是曲线的向海而生的玫瑰!

赏析: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重点理解“宁静”、“窃窃私语”等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词语、语言导入

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这节课我们去那湛蓝而神秘的海底世界遨游吧!

1、初步朗读课文、读词、联想:

①让我们第一次潜入海底,去看看吧!

②老是在陪同大家潜入海底发现了一些宝贝,谁来带读第一排

波涛汹涌  宁静  蜜蜂  窃窃私语 景色奇异

海藻  遇到  物产丰富

2、刚才我们潜入海底你是否已发现了海底是怎样的世界呢?  (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文章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展开的。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物?

(二)、闻声探索、品读课文

1、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不是)有什么声音呢?(动物发出的声音)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

2、引读:所以,虽然海面上——波涛汹涌,但是,海底依然是—— 宁静的!

3、那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呢?(必须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现在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去听听海底的动物都发出哪些声音?(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宁静的海底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声音?(生:有,他们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该怎么读?谁能用朗读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海底动物就只有这四种声音了吗?(没有,因为省略号告诉我们还有很多)想象海底还会有怎样的声音?让我们戴上耳机,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引导学生说:比如有的像公鸡一样——喔窝;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有的像鸽子一样——咕咕。)哦,你还能想像到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的声音。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想到了哪些声音?

5、你们说得真好。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棒了!(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这些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

6、小结:你们想像真丰富。我好像已经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是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

7、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描写声音的句子吗?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们读好呢?(声音小,轻一点)哦,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8、你们真聪明!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呆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读出来了!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练读)

9、男女生PK朗读赛,同桌间窃窃私语朗读第三自然段,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哦,你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能让我试试吗?(师读)

10、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准备好,把书拿起来,齐读。(生齐读)真棒,你们让我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5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技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91-01

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这里从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赏“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在介绍作者时,教师要注意不是流水帐似的叙述一遍他的生平经历,而是要通过介绍他的生平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感情和个性气质。目的是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状态,以作家独特的心理品质吸引和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对理解和欣赏作品无疑能起到一个必要的心理铺垫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全身心地去理解揣摩作家的精神与个性,自己首先应该被吸引和感动,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充满情感的语气、声调、眼神、手势等外在表现形式,将自己对作家的朴素理解阐述出来,而不是照书本上他人的理解直接表述。

二、赏语言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可见,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诗歌还讲究押韵,富有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中考斟酌字词和赏析句子是最常见的考题,我们要联系诗词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欣赏其语言魅力。品味字词的妙处时,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把它们放到原句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比较来推敲其精妙之处。

如对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最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这两句诗时应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联系作者对友人的感情来分析。通过这样的提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赏析。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答的:本诗最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想象丰富,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三、赏意象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比如,通常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而含有“送别”之意。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影响到诗文创作,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含义,从而理解作品内容。

四、赏意境

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常要通过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辞。

如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沧海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它的性格。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作形似的摹拟,而是力求表现沧海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由于景物不是客观的描写,而着重刻画了诗人对海景的独特感受,所以诗中对于气势雄浑的沧海的歌咏,正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壮阔胸怀和宏伟气魄。

描写大海的词语范文6

关键词:动静搭配;初中生;语文课堂活动

一、动静搭配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由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向新课改的积极主动建构转换,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也走入了一个误区,片面追求教学“艺术”而滥用教学手段的现象,在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词语互换,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以创造活跃的、生活的课堂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深度的挖掘,学生的情绪的活跃并不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因为只有“动”的课堂活动,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分析重难点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马上集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动静搭配”理念应运而生。动静搭配指的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动态活动,来激发学生关于整片内容或者关键点的静的思考,同时强调的是动态活动的设置无论是数量还是形式在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应过多。语文文本是经过专家研究当代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选定的,每节课的重难点一般设置为1―2个,也就是说学生对新课文的理解难点在三处以内。动态活动的设置是围绕重难点展开的,因此一节课的动态活动设置不应超过3个,活动形式也应该在3个以下,这样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思维的情况下,不致于使学生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实现真正的动静搭配。

二、初中生的发展特征

(一)、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中学阶段,青少年处于抽象思维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具体来说初中生也就是皮亚杰理论当中的少年期表现出和高中阶段即青年期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学生的抽象思维依赖于头像中关于具体事物的表象,还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来进行抽象思考。其次,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现为正向顺序性,逆向思维发展还比较低。

(二)、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征

对学生心理乃至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初中语文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手段之一。自认成熟的年纪里,初中生产生了独立的情绪,好胜心很强,但是又渴求得到接纳和肯定,对同学关系相当重视。偶尔产生迷惘情绪,感情丰富好动,具有联想力丰富的特点,他们兴趣广泛但是与成人相比持久力不强。接受力强,开始形成了自己较稳定的心理、世界观及价值观。这样就给了动静搭配理论一个施展的平台,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内容在学生理解出现障碍的情况下,通过动态的活动形式来满足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动的过程中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既满足学生善于表达和被接受的需要,又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坚持探索坚持思考的品质。

(三)、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内涵丰满,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在体验性的引导性下又有着多变性,要求教师体会到学生的需求,以防学生对课业的领悟出现片面性。教育是个动态过程,而且语文这一学科本身也是动态的,是一个发变化的过程,初中的语文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动态的、丰富的,课程应该实现从知识型的课程转向体验式的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教学的改编,不拘泥于形式、不满足于教材,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不断思考和对文本情感的不断领悟。

三、动静搭配,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活动的策略

(一)、以导学问题为指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不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学习过程,而是从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的学习过程。动静搭配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里涉及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导学案。其次,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以往的预习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局限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下几个导学问题:第一,课文为什么称“紫滕萝瀑布”?请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写下来;第二,文中描写作者感情变化共出现了()次,按顺序分别是()()();第三,给课文划分段落。()花()花()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意思;第四,本文不是单纯写紫藤萝,而是通过描写紫藤萝发出感慨()。初中学生基本能够从表层看懂文本内容,但是关于课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在文字表层含义下的思考,同时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围绕重难点设置动态的教学活动

动静搭配的课堂活动并不是否定学生中心课堂,否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情绪。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多样化教学模式是动态搭配课堂活动要努力吸收的。动态搭配的课堂活动强调围绕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设置有效的课堂活动。例如,《济南的冬天》的教学难点是,第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第二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情感。我们以第二个重难点为例,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用五个词语写下自己感受过的冬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济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济南的冬天,并把学生心中济南冬天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标准时谁读出了感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作者通过对济南景色的描写表达的对济南的思念。济南是老舍的故乡,回忆起故乡老舍的心中总会泛起暖流,即使是故乡的冬天在老舍的心中也是温情的。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舍塑造的“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山村卧雪图、玲珑水晶兔”进行阅读,画出关键词,描述简单的画面。通过欣赏老舍先生塑造的故乡冬天画面的形象,进一步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和作者渗透在景物中的感情。

(四)、为动态教学活动开展中穿插静态思考

动态的活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但是课堂的动态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创设活动情感,引导学生在动态活动中感受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境,理解文章的内容环境,然后以“静”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和内容的建构。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在山的那边》中,学生几乎都能够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并且因为文章的简短,学生在5分钟左右基本都能掌握,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读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基本在混乱的课堂中浪费。而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文章中的山和海是现实中的的山和海吗?作者童年是怎样理解山和海的,长大后对山和海的理解发生了什么不同,山和海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追求看到海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疑问,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学生在进一步的阅读中,掌握深入分析文章的技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掌握作者童年所理解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高山和大海,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海的理解是人们的一种梦想和希望,而山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

综上所述,动静搭配是在以学生中心课堂为基础,强调在突出学生主动性,课堂活跃度,教学生动的前提下,通过静的激发,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课堂活动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要求通过动态的活动设置为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感受创设活动情境,再次,以静的思考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小云.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采矿工程

下一篇粗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