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1

(①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西安 710128;②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 710128)

摘要:目的: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糊,决策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方法:首先,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并得到属性指标的权重;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专家权重;然后,再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进行有效地集结,形成综合决策矩阵,结果:通过建立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决策矩阵进行择优排序。结论:实例表明,利用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类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及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多属性决策;群决策;专家权重;区间数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9-0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12JK0105)。

作者简介:邱建国(1975-),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决策评价、智能决策的相关研究;申海(197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方法,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及时准确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能促进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在评价过程中,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相对欠缺),在主观权重确定上一般采用专家直接给定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便,但未能考虑专家知识结构、研究领域、经验储备对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本文针对专家决策权重的随意性,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改进专家权重,然后,通过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集结成为综合决策矩阵,利用综合决策矩阵得到综合属性值,从而得到决策对象的比较可能度矩阵,通过可能度矩阵的比较、排序,得到了决策对象综合优劣顺序,有效地解决了专家确定权重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权重的确定

1.1 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权重的确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具有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2000份)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代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打分,得到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指标体系,以及属性权重值(如表1)。

1.2 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确定方法

本文利用区间数[4-7]的研究方法,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对象由实数扩展为区间数,更符合大学生综合评价的实际需求,然后利用区间数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与区间数距离有关联,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进行改进,使专家权重更加科学、更加公平,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 实例分析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家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为了兼顾公平与择优录取的原则,本文采用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k={1,2,3,4}对初步筛选的6位大学生(x1,x2,x3,x4,x5,x6)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由表1可得6位大学生的4个属性(a1,a2,a3,a4),初始权重ω=(0.134,0.763,0.068,0.035),以及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这6个大学生分别给出在不同属性下的估计区间数 (如表2~表5所示),则可得到如下的决策过程。

最后利用式(13),得到可能度矩阵P的排序向量为:

情况下,大学生排名最靠前,从原始数据本身亦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方案给出的属性估计值相对较大,其他方案次之,符合最终给出的决策结果,这也说明上述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符合决策实际的综合权重,针对决策对象的差异,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的集结,确定了大学生综合属性值;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进行排序。该方法更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方案和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的权重并不完全相同,也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群决策建立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2011,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2

全面建立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郎溪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基本要点,明确下一步学校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下设评价小组)

组长:黄明富

副组长:张远冰、虞觉民

2、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 长:蔡刚

成 员:钱军、李伟及13位现任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

3、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察小组

组 长:邹天云

成 员:张正平、周有智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4、工作职责: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评价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组织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对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认定、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

(3)监察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监控本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各界人士的质询与质疑、监督与投诉,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强化宣传、操作细则

1、 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向全校及社会公示《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上述文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文件,让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都关心关注此项工作,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2、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和班级评价小组利用系统软件上机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由学生依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定内容和参考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和评定,并认真填写《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按照《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教导处汇总分析数据,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各项分数,下发给各班级,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填写《2009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等级、值得记载的情况(须附原始实证材料)、学业考试成绩、教师综合性评语。完成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名,确认无误后交教导处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3

一、组织机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邓柏香(学生家长)

成员:*

职责:制定学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组织成立班级评定小组。

2、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监察评价全过程;接受学生、教师、家长的咨询、投诉、举报;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协调处理有异议的评定结果。

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指导班级开展评定工作;制订各种表格;收集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负责数据输入。

4、班级评价小组:

*

职责: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依据评定,内容与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小组集体评议,形成评定结果意见;撰写学生综合性评语;填写相关评定材料;按照规定公示评定结果。

二、衡钢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附后)

三、程序与办法

(一)学生自评

写出自我描述评语(200字左右);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作出客观的自我评分,再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自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自评等第。

(二)学生互评

1、成立班级学生互评小组,每个班级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左右。

2、小组互评。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对组内其他同学,就学生综合素质的维度进行评价并打出“互评分”,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学生“互评分”的平均值,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互评等第。

(三)师评:

1、各班级评价小组按下列原则给出学生各维度的“师评分”:

①看学生在各维度是否有不良表现,若有评价细则所列出的各种不良表现,则按每项不良表现在相应的维度扣分。

②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前五学期中5次评为校“三好”的计100分,4次计98分,3次计96分,

1-2次计94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得超过92分。

③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在学校受过“警告”及“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若在测评前撤销处分的计C等,若在测评前未撤销处分的计D等。

④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责任感”一栏“热心参加校内、班内的有关活动”这项中,担任过班干部、组长(课代表)且工作负责的分别计5分、3分,其它计1分。

⑤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学习方法”一栏中的评价依据以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根据班上A等指标数,期末考试成绩在A等指标数内计20分,后10名计12分,其他计16分。

⑥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探究与创新”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或活动获市一等奖以上计20分,获市二等奖计18分,获市三等奖的计16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能超过14分。

⑦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习惯与技能”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计30分;参加校运动会获个人项目前6名计28分;其他学生根据两操的出勤评分,但不能超过26分。

⑧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身心健康”一栏中,以体育测试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0分,B等计36分,C等计32分,D等计28分。

⑨其他未作特殊说明的,则参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行计分。

2、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师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维度的师评等第。

(四)、评价结果的认定

根据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按1:2:7的比例合计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按各班A等指标数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学校认定等第。

(五)、根据小组集体评议结果,以班主任为主给每个学生撰写综合性评语。

(六)、班主任填写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登记表(附后)

(七)、班级评定小组集体评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有重大分歧的问题应提交学校评定领导小组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班级评定小组的评定结果。

四、各班A等指标及B、C、D等级的比例

1、学校A等指标数:296人×30%=89人

2、A等指标分配:

92班:29人93班:15人94班:15人

95班:15人96班:15人

3、B等比例为58%,C等不低于10%,D等控制在2%以下。

五、工作时间安排

①5月9日(周二)第七节课,召开初三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动员。

②5月15日晚自习,每个初三学生写出自我描述性评语(200字左右)

③5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收集学生自我评语,作为师评参考依据之一。

④5月17日下午2:30,各班公示学生自评、互评等第结果。

⑤5月18日(周六)上午8:00各班班级评价小组对本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⑥5月19日各班公示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及学校认定等第结果。

⑦5月20日,各班上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等第登记表”到教务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4

一、领导重视、组织建全

五月份学校接到上级文件通知,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王春明校长为组长、马会民副校长,各处室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及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研究制定了我校2012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已于5月18日上报教育局教研室。

二、明确评价目的,转变评价观念

1、明确“一个目的”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树立“两个观点” 重要的是老师评价观的转变。一是重视平时的评价,改变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方法,强调重视考察学生探究的过程;二是树立起“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坚持导向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三、建立评价机制、组织全面实施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内容多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努力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2)方法多元:依据:周至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项评定表,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别注重定性评价,因为,它是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以展,实现个体价值。

(3)标准多元:卷面成绩不能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我们实行评价标准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以展的不同需求,以适应今后的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对评价标准我们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2、具体评价步骤

(1)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文件,中和素质评分标准及评定表,各班成立评价工作小组。

(2)班主任提供相关材料,经班级评价小组评价赋分换算等次。

(3)学校评价委员会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审核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公示评价结果。

(4)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统一输机上报教育局。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5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构建

一、科学的测评模式,是素质教育和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合素质评价在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评价模式,又决定着综合素质测评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公正性、公平性。评价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测评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测评模式,它既是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手段,又是学生加强自理、自学、自强、自律和自护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导航。

一方面,测评模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手段。一般情况下,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等五个方面。根据测评内容和目标,制定科学的测评模式,能够确保综合素质测评的公平公正,确保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能够增强学生自理、自学、自强、自律和自护能力,也能够引领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测评结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就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使学生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一般情况下是对学生的各项表现打分,然后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给予相应的评优奖励。在综合测评中,由课堂考试得到的学习成绩一般占70%;此外,包括、参加某项科技竞赛获奖等的科研能力得分;还有反映学生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担任校院系班级学生干部、遵守公寓文明规范等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得分等。目前测评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 测评目标偏移

目前的评价目标中,知识素质占70%比重,其它素质只占30%。就是在知识素质中,只有学习成绩可以量化,是硬性的,知识素质的测评成绩实际上就是平时的文化课成绩。而现代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水平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却不在测评范围内。

(二) 测评内容存在一定缺陷

现行的评价模式,对影响学生发展的许多因素未涉及或涉及不深,其中包括对学生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即使有些素质在测评范围内,其测评内容内涵过于简单,过于概括,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流于形式。

(三) 测评的方法主观因素较多

目前的测评方法多用主观核定的方法,只有学习成绩一项是可以量化的。具体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或全班学生中,根据平时的印象打分,人为因素很多,可操作性不强,很难保证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测评结果指向性不强。由于测评方法主观因素较多,测评数据较少,致使测评的结果没有层次,显现不出每个同学的个性,大多处于中游,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综合素质测评模式探讨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决定着测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测评模式的构建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测评指标和权重,它决定着素质教育和综合测评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二是测评的程序,它保证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三是测评成绩的管理与使用,它激励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测评指标和权重

测评指标分为五个一级指标: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和二十四个二级指标,具体测评指标和权重如表1:

各院系根据具体情况依照综合测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所列项目及权重,制定详细的测评细则,最终得出综合测评成绩。对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学生,院系可另行制定政策。

(二)程序

1.自评。每位学生应根据具体的测评标准和自身的表现填写自我测评表,确定等级。

2.班评。各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班委会、团支部干部对学生自评结果进行班级评议,对自评结果进行检查、核实、班内公示。按测评指标要求核算出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统一填写《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测评表》并上报院、系办公室。

3.审核确定。院、系根据班级上报的测评结果,组织由学生、教师代表和班主任、系领导参加的《学生综合测评小组》进行复核确定。

(三)管理与使用

1.管理。对学生每学期的综合测评成绩一方面上报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存入学生档案,使主管领导对学生整体素质强项、弱项、综合优势便一清二楚,并作为推荐就业、确定奖助学金、评优入党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报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 找准自己的不足, 并根据自身的优势找到努力方向。

各项指标的测评结果,作为确定获奖学金、三好学生、推优入党及各种奖励的的主要参考依据,具体用公式表示为:

对于测评成绩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各院系的实际情况和名额的分配情况而定,对于专项奖励,如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要根据政策和具体条件另行制定方案。此测评办法尚处于试验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范文6

[关键词]综合素质 测评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29 — 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运行30多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90年代之前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分配的单位好坏完全由学校决定。学校为了追求公平合理,避免单纯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就产生了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素质测评。各类高校通过测评,不但解决了分配过程中的标准问题,测评分数也同时成为学校分配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名额的重要依据。随着目前高校学生培养体系的多元化,社会对各类学生的要求和评价也更加个性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如何扭转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使其真正成为学校评先选优的有利标准,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社会选拔认可的重要参考,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

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智育、德育、体育综合评价得分来对学生进行排名,但是由于存在着评价标准混乱、评价过程简单、评价结果不尽人意等现状。应当肯定地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给学校的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对学生教育的导向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看到,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们队高等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感到这种计算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评判方式上,传统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按照经验,把考核的指标简单地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后相加,把结果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高分的即为优秀,低分的相对而言就不优秀,实际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难有一个数据简单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好与不好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过渡区间,有很多影响因素,其实优秀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指给出;其次从评判内容上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还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对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要,因才对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评判的导向性上看,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由于评价内容的不完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素质,忽视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象,在专业素质评价上,往往存在着只重视专业课成绩,忽视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有学生工作组和辅导员组织测评,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导向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的现状和弊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既有助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才;既有便于社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人才,也有助于学校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一、 评价体系多元化、个性化〔2〕

目前,各类高校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的本校的评价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是简单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智育方面,加上学生政治表现、学习态度、道德品质等德育方面,以及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体育成绩、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文体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排名。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虽然照顾到了主要学生群体,但是由于同一所学校因为文理分科的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包括不同专业学习任务轻重有别,导致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学校里课程简单、学习氛围轻松的经济管理类、文艺类等专业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高,专业性强、学习压力较大的理科类、工科类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低。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考虑: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

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已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纪的评价内容不同,达到综合测评的成绩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的专业各有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二、 评价内容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学生是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培养程序,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以学习为主,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综合素质测评为主。但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特点与高中时候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考试方式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同时面临着各式各样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设立的学生辅导员岗位,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因此要通过设置合理的综合测评指标,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在组织纪律性方面,针对大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不认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可以在综合测评中加入该项目的扣分项,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方面,通过在综合测评中加入宿舍卫生检查项目,对该项目进行考核,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宿舍卫生状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成绩方面建立一票否决制,只要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或者平均成绩达不到一定标准(例如平均70分),即使综合测评成绩高,也不能参加各项评先选优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为了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针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或者取得重要的实验成果给予综合测评的较高加分,促进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工作。

三、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关系到学生评先选优等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够经得起广大学生的监督和信服,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其次,在测评过程中要坚持“三公开”原则:一是测评人员要公开,测评人员要包括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学生代表要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在测评打分过程中,要公布每个环节的测评程序和测评打分情况,不断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并及时纠正学生反映的差错事项;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辅导员要将每名学生的综合得分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涉及到的定量和定性评价要具体说明得分依据,从而保证广大学生对测评结果没有异议。另外,针对于测评内容中的定性环节,辅导员要避免对学生干部的特殊倾斜,从而保证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学生干部往往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在定性方面容易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甚至某些学校还将是否班干部设立的加分项目,这样就使得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利益成了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专利”,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不但加剧学生与班级干部的对抗心理,甚至会激化更深层次的矛盾。

四、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要区别对待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目前各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结果被广泛的用于学生评选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推荐入党、推荐工作等方面,导致很多学生一窝蜂的投机取巧,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但是,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只是反映了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荣誉。学校进行的各类评先选优活动的目的不同,所参考的依据也应各有侧重,而不能全部选用综合测评素质得分。在选择“三好学生”方面,要更多的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依据综合测评成绩选拔;在推荐党员方面,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应该对其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成绩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对于学生奖学金则更多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结合学生家庭条件和道德品质,将奖学金奖励给家庭条件较差、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推荐工作,则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为用人单位推荐真正适合其岗位需要的人才〔4〕。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依据。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真正满足学校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综合评价。总之,我国高等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 董雨,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文教资料,2009,(09):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