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范文1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产业带动
柳州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其经济发展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是柳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广西工业的支撑力量。近年来,柳州市委提出的“工业立柳、强市富民”总体发展思路,体现了柳州的经济特性和城市地位,其核心是围绕工业这个龙头抓柳州经济,以工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带动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使柳州工业总产量达到800~100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如何在充分认识广西区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工业城市柳州对区域经济的产业带动作用,为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将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再造“工业柳州”与旅游产业开发的联系
再造“工业柳州”与作为“无烟工业”的柳州旅游产业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自2001年柳州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后,政府认识到发展旅游产业将是“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中心任务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商贸服务乃至整个经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发展战略等影响下,对于柳州旅游产业来说,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突出品牌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使旅游系统合理协调发展,加大柳州旅游业促销力度,实现市场多元化,努力培植柳州旅游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无疑应该成为柳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swot分析
(一)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分析
在地理区位方面,柳州东临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区位。柳州是西部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拥有大区铁路局总部的非省会城市。同时,素有“桂中商埠”美称的柳州,还是西部的工业重镇、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西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转站,其商贸活动频繁,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地理和区位优势。
在旅游资源方面,目前已形成了史前文化游;历史古城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原始生态游;建筑艺术游;工业观光游;奇石文化游与现代都市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柳州旅游资源体系。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为柳州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较为完善的现代交通网络,各类名牌专卖店、连锁商店以及开始启动的流通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正在柳州篷勃兴起。
在客源市场方面,据统计,柳州市2005年上半年,其旅行社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5670人次,地接的客源主要来自广西区内各市、广东、北京、湖南、黑龙江、上海、四川等省市。同时,柳州市已经成为入境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二)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劣势分析
在旅游业结构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业结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市区、三江、融水两县相对较发达,占全市份额较大,而其他县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普遍低或呈待开发状态。
在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在柳州这个工业城市里,不少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旅游项目开发内容较单一,自然观光构成主要的旅游形式,且多以游客参观欣赏为主,参与体验性不强。
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柳州旅游商品虽然较多、产量较大,但市场观念淡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质量问题重视不够、旅游商品层次不丰富、高低档两极分化、旅游商品销售方式、服务水平比较低、缺少良好的售后服务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旅游的旅游发展。
在旅游促销及旅游服务业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促销手段较为单一,灵活性不强,宣传效应不明显,而促销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客源市场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此外,旅游服务业作为柳州旅游业的窗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旅游系统中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和住、行、游、食、购、娱等旅游构成要素之间比例关系不协调。
(三)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机遇分析
在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合理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结构、培植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主题旅游品牌、迎合现代旅游者综合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为柳州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南博会”的有利时机,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加大对东盟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扩大柳州在东盟各国的影响。
另外,桂林是甲天下的世界旅游名城,旅游发展经验丰富,旅游人才众多,旅游市场发育成熟,对柳州旅游业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
(四)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威胁分析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确保柳州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柳州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性调整。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成长期,加之工业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使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它对柳州城市、乡镇后续发展的巨大作用尚未被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认同。
与周边城市、省份竞争影响方面,首先是区内周边城市的影响,现在,桂林、南宁、北海等城市的旅游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柳州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积极与这些区内周边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利互补,其旅游产业实现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其次是省份间相同产业的竞争影响,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相邻省份的旅游产业在相继开发,现已有相当的规模,其无论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商品包装,还是在旅游宣传上都强于柳州。
三、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旅游支持系统
合理的旅游支持系统是指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和住、行、游、食、购、娱等旅游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发展。为此,必须促进柳州旅游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其措施主要有:一是住宿设施方面,对现有酒店进行挖潜、改造、升级。二是旅游交通组织方面,加快柳州市区沿主要旅游线开通旅游专线车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加强与桂林、南宁、北海等市及主要市外旅游区合作等。三是旅行社发展规划方面,一方面走集团化道路,另一方面要走特色化的道路。四是要围绕旅游情趣,抓好文化、娱乐、餐饮及各类休闲服务业的发展。五是要加强具有商务知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培养。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充分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旅游行业自身队伍的建设。
柳州的旅游服务还应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标准与体制,实施“cs”战略即旅游消费者满意战略。即柳州的旅游经营活动要以满意度为准绳,以游客的角度、观点来分析;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以游客的需求为源头;在旅游产品价格的制度上,充分考虑游客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指向;旅游服务要尽可能便利游客,使游客接受服务后能最大限度的满意。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对柳州旅游产业而言,要以旅游品牌资源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旅游产品建设。为此,必须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并推进会展业的进程。第一,要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创意,用新创意、新技术重新组装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挖掘包装出旅游“新产品”,拓宽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第二,挖掘潜力,丰富柳州旅游商品结构,如开发具有柳州特色的工艺品;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设计主题鲜明、体现自身特色、具有多品味的纪念品。第三,对旅游商品的生产厂家进行规范管理,改变目前柳州旅游商品的生产厂家规模较小的现状,筹建旅游商品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整体优势创出柳州旅游商品品牌,并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第四,形成广泛的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络,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集散地设置旅游商品专卖店,在柳州广场、五星步行街、飞鹅商业城等位置设综合型旅游商品销售点,在各大景区(点)设置以各具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商品专卖店。
(三)塑造旅游资源品牌
突出柳州旅游资源的品牌,需要从孤立的、单一的旅游形态走向自然与人文综合的(下转第45页)(上接第54页)旅游形态。首先,进一步做好柳州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类整理;其次,紧紧围绕柳州市旅游总体布局,在全面开发柳州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做好精品为原则,突出品牌资源,形成各种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进一步发挥柳州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齐备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的特点,不断改造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及内涵,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四)加大旅游促销力度
培植柳州旅游的竞争优势,加大对柳州旅游资源的促销力度是当务之急。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增加宣传促销深度和广度;建立政府部门宏观旅游形象与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市内外、市区与各县相互配合,旅游、外事、外经贸、文化、新闻等部门紧密结合的旅游宣传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基础的港澳台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外国人客源市场;并以华南地区为重点市场开发,同时主攻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格局。
[参考文献]
[1]林峰.柳州旅游营销及项目策划考察报告1、2、3[z].绿维创景,2005-10-28.
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范文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初设定的工艺美术范畴的室内装饰专业,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日趋发展,室内装饰专业逐渐融入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人机工学及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内涵深广边缘综合的新型学科。目前,国内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艺术类招生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也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渐扩大而显得异常火热,但是在这种大的背景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归根结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够深入和缺乏实践训练,这最终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行业后,面临真实的设计项目时缺乏经验,而不知所措。据了解,目前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中,大多数的实践平台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使其不能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而概念创意设计教学着重强化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概念创意的创新设计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设计思维与工作方法,其结果未必能够实现,但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划的能力,为其留有进入专业领域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深广边缘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特性,来寻求学科发展的方向与需求。
二、结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概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专业训练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技能并针对性地补充和学习实际项目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项目设计的过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保康县歇马镇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援助单位,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歇马镇政府的邀请,承担了所在镇的21个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课题组团队成员由带2011届毕业班的专业辅导教师组成,团队结合本次课题纳入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毕业考察和毕业设计进行展开,学生通过这一毕业课题的学习和训练,了解和掌握项目设计的基本运作,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原则、现行政策法规以及新农村规划设计相关政策和方法规范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价值观,有利于今后参与同类项目实践,提高专业设计素养和实战水平。
(二)课题的目标与要求。每年毕业设计课题都因项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大都以虚拟训练课题为主,设计目标和对象比较模糊,设计要求也不太明确,本次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真实项目进行开展,目标明确,并要负担责任,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对较高。
1.课题项目背景分析。本课题名称为“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规划设计”,歇马镇地处保康南部,驻足沮水河畔,背依荆山腹地,大小山头418个,其中标名大山头37座,山峦重迭,沟河纵横。东与两峪乡的大岭交界,南与兴山榛子乡的黄家垭接壤,西与马桥镇的高桥河相连,北与后坪镇大石脑毗邻。属山区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较大,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歇马镇地域较广,地形条件复杂,海拔较高,其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目前以烟叶为主,以后着力发展以九路寨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但是21个村庄的规划各有特色。
2.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以设计村庄的自身产业特色和村庄形态特色为入手点,对所在村庄的地块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对地质地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民居建筑的历史、形制、风格、使用状况及周边环境作进一步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证,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实例的成功经验,完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保康县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年)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歇马镇提供的规划资料及有关建设意见,提出对所规划村庄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如下内容:村庄产业、基础设施、居民点等规划设计方案;居民点详细规划设计方案;风景区沿线的景点规划设计;近期环境改造方案(包括环境和旧建筑的改造);新建居民点的户型和效果图方案;规划编制说明。第三,以本课题为基础,挖掘和整理农村民居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和风格特点,以探索如何通过改造使新旧结合,重新彰显出其历史风采和地域特色为命题,完成毕业论文的创作,并结题。
三、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法的创新与特色
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是把握这门课程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特色所在。
(一)创新特色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解决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常常困扰着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自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鄂西北新农村民居建筑模块设计的省级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设计,自2007年开始课题组就将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结合,课题逐步由虚拟性转向真实性,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2009年课题组参与第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针对保康县城关镇的9个村庄进行设计实践,并关注农村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再生话题,与湖北襄阳所处的鄂西北大环境发展的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2007~2010年历年毕业设计选题都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确保课题的时效性和挑战性。一是教学的介入必须在项目进行前,使学生能了解村庄现状的真实情况:课题组成员的教师带领毕业班学生进入保康项目所在地,并驻扎在所在村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现状、村居建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选择历史价值深厚或有突破性利用的区域和乡镇为课题对象,对所在项目区域的地域特色、民俗民风、民居特色等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有所重点地进行研究,特别是景区村庄形成的历史风貌,人文特点等作了更为详实的考证,使课题的深度和高度有所加强。三是村庄及其环境规模宜小巧适中,以便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化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选择难度较小、特色相对不明显的村庄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团队独立完成项目。
(二)创新特色二: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项目进行前或早期是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针对村庄的基本现状做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到现场了解许多真实的村庄现状以及实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县镇的政府代表、规划局、旅游局和相关技术负责人等在现场或其他同类项目带领参观和技术讲解,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印象深刻,对他们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上谨慎的选题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在乡镇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建筑保护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批判性视野,启发他们去思考新旧对话与共生问题。通过产学研的互动,不断建立一个将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三)毕业设计实践性课题研究的体会。一是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围绕教学中针对设计创意、设计逻辑等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二是利用专题性、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以跨学科为启发点、依托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综合课题,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对建筑造型艺术、技术、文化、生活经验等多维因素综合思考的创新设计结果。四是通过本项目,组建一批观念活泼、创造力旺盛的教研团队,以教师为表率迸发出设计原创爆发力来影响学生。利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
四、结语
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范文3
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州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州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7月23日至26日,以县委书记茶忠旺为团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郭宏为副团长,部分县处领导以及全县11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级经济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共45人组成的##县党政考察团,赴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四县和大理市就工业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出发前考察团深入到漾洱电站工地、大理大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跃进化工厂进行考察,了解了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在历时4天的学习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实地考察了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鹤庆县“新华村”、剑川县上兰工业小区、洱源县新希望云南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大理市嘉士伯集团(大理)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等18个考察点,并分别与考察县市的主要领导、县市级综合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了经验,探讨了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法措施。
通过考察交流学习,与考察县市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实现了工业项目对接、产业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意向,达成了合作意识,铺就了工业经济发展互助快车道。
通过考察学家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使大家得以在对比中深刻反思、增强了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决心;使大家得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强化了立足地方优势,创新求发展的意识。
考察结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触动很大,收获不小,体会深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学先进、找差距、转观念、树雄心、争突破,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一、祥云等四县一市的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感受到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
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都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实施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战略,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二是培植支柱抓龙头。这些县市都紧紧依托地方优势,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橡塑等五大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好效果。
三是投资环境引力强。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改造路面、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
四是文化底蕴显实力。凸现文化底蕴是加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进入鹤庆等县市的城区见到的都是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处处是文化、乡乡有商机、人人在促经济发展。
五是信念胆略闯出路。这些县市都紧紧抓住土地广阔利于招商引资、矿藏丰富利于矿业冶炼开发、传统产业利于促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利于旅游业开发等优势,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招商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四大突破,充分体现了“处处都有宝,行行出状元”,密切联系实际,善于识宝、能于掘宝,敢想敢干。
六是转变职能促发展。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兑现相应承诺,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加速区域的发展。
二、祥云等四县一市
在发展工业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考察团成员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牢固树立了“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思想意识。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都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和培植工业支柱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新型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特色化活商”深入人心,为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这些地区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县、乡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业形成了制度。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中,这些地区都建立完善领导负责项目制度,落实好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激励机制,创新领导干部抓工业的方法和措施,把领导干部抓企业、招商引资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致使在当地形成了想工业、议工业、抓工业,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优势抓特色,立足创新抓效益”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营造新优势的同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优势变资源,资源变资本,实现招大商引巨资的突破成了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特色。如祥云等县,他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利用区位优势招大商、发挥城建优势招大商、打造信用招大商、强强联手招大商等方式实现了“你投资我发展”的双赢目的;又如鹤庆、大理等县市,他们在加快发展中始终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来发展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旅游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市场商机来发展工业,达到了依托资源优势招大引强的突破。
(四)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环境抓优化成为典型。这些地区在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等职能上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兑现相应的承诺,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了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比如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放手放胆让自然人发展为个体私户,继而发展成企业、又让企业自由发展成股份制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建设活动中,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良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五)这些地区都高度注重培植支柱抓龙头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支柱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达到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目的;联系实际,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目标。
三、这次考察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虽然有的方面存在差距,可大家明显感到,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有着诸多的发展优势、有潜在的加快发展动力。
(一)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仔细分析其他县的发展思路,回首我们几年的发展实践,县委政府所制定的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的工业化、以城镇和交通为突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三篇文章”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符合##的实际、科学、切实可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目前,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在不断推进、以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漾江工业经济走廊”已见雏形,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广阔的地域和优良的区位成为加快发展的便利条件。我们有1957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为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先机,为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工业经济走廊提供了空间。##地处博南古道的要冲,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大理、巍山、洱源、云龙、永平、保山等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大理州府仅有29公里,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公里,与大理飞机场仅距35公里,是州内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是大理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越都利于招商引资和加快发展。
(三)丰富的水能等资源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最优势资源。##境内千峰竞秀,百溪激荡,具有山高水高等特点,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江等8条主要河流能蕴藏量就达45.21万KW,为开发水电产业、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县已建成电站总装机达22.794万KW,电能资源成为我县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尤其是在能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今天,电能对##发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其他县不可比的。我县矿藏资源丰富,有大理石、金、锑、锌、铜、硅等30余种。此外,全县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7.2,被誉为是“绿色宝地”,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招商引资。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困难。
一是创业先天性不足。我县虽然地广辽阔,但山多平地少,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背靠大山,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利于大都市的直接辐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不足。
二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宣传教育活动,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转变职能力度需加大,这些与有的县市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县市比,差距明显。
看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联系##的实际,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与县情密切结合的文章,坚定“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
加快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三篇文章”的内容,细化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强力推进彝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以结合实际为着力点,通过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二)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是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抓得快、抓得实。联系##的实际,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全力做好公共协调服务,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要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做好“筑好金丝巢,引来金凤凰”,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三)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他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联系##的实际,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在服务中体现和实现管理。该市场调节的就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该中介组织办的让中介组织去办,该下级办、办得好的让下级去办。切实管精、管少、管好、管大,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好、协调好。二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公示行政许可办事人员。三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四是要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管理,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手段,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狠抓作风建设。要重点整治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兴勤俭节约和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破除自满情绪,确立忧患意识;破除平稳思想,确立快速意识;破除封闭思维,确立开放意识;破除自卑心理,确立进取意识;破除拖沓作风,确立效率意识;破除议论风气,确立务实意识。
(五)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要进一步解决好不同程度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越位”的要“退位”,“错位”的要“正位”,“缺位”的要“补位”。要建立各级各部门首问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要在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方面下功夫,对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从严处理。要进一步创新落实机制,在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实施领导挂钩项目责任制和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挂钩联系乡镇等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定数量、定质量、定进度、定费用、定效果、严格奖惩的“五定一奖惩”制度,不断整合领导力量,优化行政行为,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已部署的重要工作,要定期开展问职责、问进度、问质量、问困难工作,实行全过程协调督查制,使各级领导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朝气和活力,集中精力抓落实,团结干事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