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岳阳楼记的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岳阳楼记的翻译

岳阳楼记的翻译范文1

[宋]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入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入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①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②,廪③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④大丰。因民之余⑤,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⑥,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选自《欧阳修集》)

【注释】①尚书虞部:宋朝时期尚书省所辖六部,分二十四司,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三司。②下州:偏远州县。③廪(lǐn):米仓,这里指官员的供给。④岁数:年年。⑤余:生活富足、有余。⑥佐吏:朱公手下的门吏。

导读

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再治)修建在大江边,以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四年(公元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景之一。选文即交代了朱再治修建此亭以及欧阳修为该亭作记的缘由。

练习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

(1)必沥酒再拜相贺( )

(2)以为更生( )

(3)廪与俸皆薄( )

(4)而人有赖,是皆宜书( )

2.下列句中与“以为更生”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残年余力

B.以为舟者之停留也

C.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D.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倾折回直,捍怒斗激

B.必沥酒再拜相贺

C.然后有作,惠于往来

D.而属笔于修焉

4.划分下列句子的层次。

夷 陵 为 州 当 峡 口 江 出 峡 始 漫 为 平 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舟入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2)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岳阳楼记的翻译范文2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比较难学。内容不多但要记的内容不少,从每个字到整篇文章,显得比较繁杂。如何加强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从心理上真正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习惯。那么,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是自主阅读的重要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在教文言文课文时,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有条件的话让学生网上搜集与课文有关信息,便于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也就是说预习上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

二、课文诵读是文言文语感开发的重要基础

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深知诵读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文言文亦是如此。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多读,以各种形式的读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因此,让学生养成多读的习惯,这对于他们文言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读,并非单纯的只是嘴巴的机械运动,而应该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文言文生活意境体验与共鸣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到文言文并不难,还很有兴趣。比如教《桃花源记》这篇优秀的古代散文时,可以利用录像片再现晋太元中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的神奇的过程,和桃花源中良田美池连绵、桑竹参差、鸡犬相闻、老少怡然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理解“渔人出源后为什么不遵嘱咐而将桃花源道与外人”、“太守为何立即遣人寻源”、与“寻之不得为何给人们留下深深的疑惑和遗憾”,学生就会自然地把原因归结到桃花源的令人神往。 转贴于 继而让学生讨论归纳自己观看录像后的感受,弄清“桃花源是一处什么样的境地”,就再也不会启而不发了。因为那清新的音乐、明丽的画面给人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恬适安然”的生活图景,这图景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尽情地陶醉在这美的情境氛围中。

四、问题意识是创造性阅读的基本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特别传至今日人们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因而,首先要向学生说明怀疑、不盲从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性,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有的同学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不容易理解。当学生的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让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集体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及容易弄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指导……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开动脑筋,才能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使他们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扬弃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五、知识迁移能力是语文“习得”的最终目标

中学生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批判能力。如何将课堂中的“学得”通过考试化为“习得”,正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也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已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来解读老师未教的文言文,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不少省市在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迁移上,已作了积极的尝试。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挖掘,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日新月异,取得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克帮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话题设计思考.《语文建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