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传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子传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子传说范文1

“好险啊!”来到教室的我长嘘了一口气,“心有余悸”地想:哎,总算在老板来之前赶到啦(注:老板是我对班主任的“尊称”,谁让他老板着个脸)。忽然,我感觉背后有一股冒了烟的杀气,我不得不转过头去,呵呵,安全的一嘛~~

“咚!”几个本子一齐朝我的头上砸去,君圣熙呆呆地望着我,“无奈”地说:“可怜的月尔,又被组长用本子砸了吧~~哎,在你的身上怎么看不见一点女性的魅力呢~~”说完,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摇了摇头。(注:来得迟的人会耽误组长收作业,而我的组长脾气又不好,所以……)

“不要你管~~”我的五爪已经习惯性地逼近了君圣熙……“啊~~~”几声“令人心疼”的叫喊声从出60班中传来……

“解决”了君圣熙后,正是吃饭的时间,大家由齐潇洒带头,像土匪下山地奔向那可爱又迷人的食堂。

教室里霎时只剩下我一个人,哼,一群有食物没人性的家伙~~不过物与类聚唉~~

多愁善感的我,一人倚在桌子上,孤单地望着我的影子,不知道为什么,我嘴中突然冒出一句:“你好啊,我的小影子~~”说完,我既然还冲它摆了摆手,天啦,我是不是被鬼附身啦~~那样子真傻啊~~

“你好啊,月尔!”一种如春风般温柔的声音,“月尔,你好啊。发什么呆啊,我是你的啊~~!”

我把双眼瞪得大大的,自己的影子会说话,还认得自己!!!半晌,我回过神,微笑着询问着:“小影子,你怎么会说话啊……噢,你好!”

“月尔,你不想象力挺丰富的嘛,怎么猜不到呢?”我感到影子在暗笑,“实话告诉你,我是影子国的公主!”

“啊,我的上帝!!!”我彻底承受不住了,脑细胞也开始开辩论会:我的影子是公主哎~~~不对,她是公主,会欺负我的~~不可能她那么温柔~~看影子不能只看外表……啊,快崩溃啦(太激动了吧)

“是谁在教室里杀猪啊!”君圣熙故意站在门口,提高了嗓子,“杀猪也不选个地方,那么大的嚎叫声,会吓着小朋友的~~~”

“找死!”我快步奔向君圣熙。

“啊……呀……救……救命……啊……”走廊中回荡着君圣熙恐怖的惨叫,哼,这才是杀猪的声音~~

影子传说范文2

听了以后,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为什么每一个美丽的事物身后,总有一些让人心伤的东西呢?我黯然神伤。坦白的说,我喜欢在电视里看见樱花的感觉,可是却不愿意去接受那样一个悲惨的传说。世间美好的东西已不多,为什么不能让人们心中永存一份感情,永远让她美丽呢?为什么这么残忍,连这一点点也不愿留呢?因为这样一个传说,樱花何其无辜?珍爱她的人何其难过?

樱花本身是非常美丽的,

开的时候灿烂无比,

春雨过后,落英缤纷。

只是如此美丽的花儿,

与日本呀武士呀连在一起,

大煞风景!

走进迷蒙山路的绯寒樱花林,浓浓的雾色让什麽东西都看不清楚。凉凉的风吹拂着,带来樱花的香味夹杂树木和泥土的气息,这种自然的气味在这样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新特别,我每呼吸一口气,就可以感觉到自己彷佛被树木、泥土、樱花、雾,包围起来,那是难以言语形容的滋味,有一种自己好像被同化了一样。

望向远处的山群,云雾环绕在它的四周,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国画直接摆在眼前让人欣赏。小时候,我只要看到眼前这样的美景,一概都认为那是仙山,里头住了许多的神仙,我总是对着我父亲说:爸,你把车开到那个白色的山那里好不好,我们去找神仙玩。父亲只是笑笑地告诉我:我们走的这条路不是往那个方向的,那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爸,那你不要走这条路,换别条路就可以到了吧!我不死心地要求父亲。

即使到了那里,神仙也会隐形起来,不让你看到他们。

他们为什麽要隐形?

因为他们是神仙啊!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小孩子果然很天真,没想到自己也曾经这麽天才过。继续一步一步向前方的路迈进,雾色更浓更深邃,眼前只是一片白茫茫,淡淡的白,伸手不见五指的白。我停下脚步,风,稍狂的风,吹了过来,一片樱花雨飘泻而下,花香跌落在身上周围;四方宁静,除了樱花与气息交融且和着我微喘的呼吸及噗通噗通的心跳声,世上一切彷佛静止。

我闭上双眼,站在樱花林中,一口一口慢慢地呼吸着,细细品尝这不可思议的感觉,顿时觉得自己变得好渺小、好孤单。寂静,真的让人觉得孤单,孤单到我感觉身体里面有另一个「我」,它希望我能倾听,对我说了好多话、好多的想法,它在呐喊;我是一个很能忍耐的人,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总是以笑脸对人,从不示弱,但眼眶里闪动着泪光,一滴泪水竟然无声无息沿着脸颊落下。我一瞬间明白,人有七情六欲是因为有心,再怎麽忍耐隐藏,心还是在那里,而我的心已被尘封遗忘许久,它极力想扭脱束缚奔向自由,只须得到我的首肯,它就可以解脱。是的,我不该这麽自私,该释怀了,路还是要走,生活还是要过,时间不会因我而停,地球也不会因我而不转动。

影子传说范文3

不过,如果让小童和同学们比画画,他肯定会超过许多同学。他会画可爱的小鱼,而且他可以让小鱼吐的泡泡里面映出水草的影子。上次在绘画课上他画了一条美人鱼,画得那么可爱,引得许多女生来问他是怎么画的。不过,男生们都看不起他,有个调皮的男生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男生谁稀罕画美人鱼?”这个男生这么一说,同学们又开始笑话他了。他脸红了,是啊,男生们应该做点男生喜欢的事,他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像个男生呢?”

下午,我坐在走廊上,一手牵着小童,一手拿着我画的一张图画。我请他说说我画的水草怎么样。他不住地点头。我请他帮我在空白处画上一条美人鱼和一些带着漂亮影子的泡泡,他听了开心地笑了。同学们都围过来看小童帮王老师画画。“哇,小童帮王老师画画呢!”“咦,泡泡画得真像哟!”赞美声不时传来,小童一直紧闭的小嘴咧开了。“小童,你的观察力很强,泡泡的影子是和周围的水草有关的。你画得真像!”我一边夸奖着小童的画,一边指着泡泡对小童问道:“你还记得美人鱼的故事吗?”

“记得,美人鱼是海的女儿!”

“是啊,小美人鱼是海的女儿,你觉得她哪里最可爱呢?”

“她很漂亮,也很勇敢。”

“是啊,小美人鱼很漂亮,也很勇敢。她为了自己爱的人可以忍受巨大的痛苦。”

看著小童闪亮的眸子,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其实,美人鱼的传说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他摇摇头,目光里闪过一丝好奇。

“老师也只是知道一点点,我想请你帮忙搜集一下有关美人鱼的传说,下周的读书会上请你来讲给大家听,好吗?”看着他惊讶的表情,我继续说道:“我们班数你画的美人鱼最像,你最有资格讲给大家听,我很期待哟!”他笑了,眼睛里映出了快乐的影子。

很快到了班级读书会时间,我们班这次举办的主题是“美人鱼的传说”。主讲人是小童,他讲得很投入,美人鱼的种种传说吸引着同学们,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小童的脸上闪现着笑容,一股自信悄悄地点亮了他的双眸。

读书会过了,美人鱼的传说却留存在孩子们心中,班级中没有人再说小童像个女生,小童帮王老师画的画就贴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旁边还有一些孩子画的美人鱼,其中有几位男生的画还是经过小童指点过的呢。再也没有人提起画美人鱼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私下里,我和数学、英语老师交流,建议他们对小童这样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也请他们课上多关注这个孩子,课下给他一些玩的时间,如果遇到了需要纠错的情况,我们一起选择并安排了几个孩子帮助小童讲解错题,并约他出去玩。

影子传说范文4

2、黑暗果实:传说中最为凶险的一种恶魔果实,和光明果实敌对;

3、真龙果实:传说中最强大的生物真龙所守护的果实,拥有龙的飞行速度、龙的力量、龙的抗性和耐力;

4、凤凰果实:传说中最神秘的生物凤凰所守护的果实,拥有飞行动物和火系自然能力的复合能力;

5、元素果实:能够制造一切的神秘果实,可以制造一切自然现象;

6、海洋果实:传说中大海之神所滋润的恶魔果实,拥有召唤大海和控制海水的力量;

7、战神果实:生长于恶魔果实之树的根部,承受最强的物性,是最结实的果实;

8、复制果实:据说在恶魔之树中有一个位置把所有果实的影子所聚焦,这里诞生了复制果实;

9、守护神果实:恶魔果实中一种奇特果实,生长在恶魔果实之树的最中心,受外界果实的保护;

影子传说范文5

这部充满了“湿漉漉”“软绵绵”气质元素的话剧,让田沁鑫终于满足了导一部“女性视角”话剧的心愿。实际上,早在执导《红玫瑰与白玫瑰》时,田沁鑫就萌生了这样的念头。这一次,在《青蛇》里,女人不再是男人眼中“朱砂痣”“白月光”这样的符号化概念。她们活脱而欢悦地站在舞台上,直接向观众传达着“”。

千年蛇妖化为美丽女子,爱上一个痴情书生,从此爱恨情仇,万劫不复。

《青蛇》是根据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改编而成。讲述了人与妖的一场传奇爱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青蛇与白蛇姐妹的形象,是最为极致的人物形象,“知名度”堪比希腊神话中的“蛇妖”美杜莎,还可在印度以及东南亚的传说中找到形象的影子。

“青蛇”与“白蛇”是两个千年的蛇精转化而成。她们贪慕人间情恋,在努力成人的过程中也努力享受着只有人类才有的生活。

《青蛇》写尽了妖与妖之间的亲情,妖与人之间的爱情,妖与佛之间的无情。具有中国女性追求爱情的精神,和中国女性反叛传统的追求。

“人、佛、妖”的三界制衡

在话剧里,田沁鑫并没有简单地把法海定义为一个“大反派”,而是成为剧中“人、佛、妖”三种符号之一的代表,这个戏涉及了人、佛、妖三界――妖想当人,人想成佛。你可以看到妖精――比人更灵性的动物在情感方面超出你想象的认识。这未必是人间颜色,但里面会带着很多你生活中感受到却忽视了的东西。那种妖的独特性,可以把你心里那份渴望给勾出来。同时你也能看到,过后的出路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佛教里所讲的成住坏空?缘起缘灭?情感问题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索,但如果没有通过法海的成长,通过佛来提出这些问题,这个戏是平衡不住的。

青蛇白蛇,各有所爱

剧中的青蛇,其实融合了很多现代人的想法,她的故事也演出了很多现代人的迷惑,青蛇身上的这些东西是比较新颖的。看完这个戏,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青蛇的影子。而现实中,青蛇白蛇,人们各有所爱。

影子传说范文6

[关键词] 帕拉杰诺夫;电影;记忆;民族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1990)是前苏联杰出的电影导演,有“电影画人”之称。帕拉杰诺夫一生仅仅完成拍摄了四部剧情长片:《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1964年)、《石榴的颜色》(1968年)、《苏拉姆城堡的传说》(1984年)以及《游吟诗人》(1988年)。综观他的剧情长片,不难发现帕氏电影有明显的记忆特色。记忆,是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存储,被认识或再认识的事物都可以称作记忆,记忆可以分为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有记忆也便有遗忘。人们常常通过影像来存储记忆,而电影无疑是一种存储记忆的绝妙载体。帕拉杰诺夫的电影结合了诗、绘画、民俗,通过带有浓厚的个人记忆色彩的影像,着力表现民族的集体记忆,以强化人们对民族身份和传统的认同。他将自己的民族记忆置于亚美尼亚的传说当中,通过这个民族群体进行回忆;民族的记忆得以通过他个人的创作来实现,形成一种渗透和交互。本文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对他电影的记忆特色进行分析,即空间对记忆产生的影响、记忆本身的主体性所赋有的特点以及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一、空间对记忆的影响

记忆无疑与时间密切相关,若失去记忆,人类将一无所有。记忆就是人类积攒的一切文明和智慧成果,也是一切的因果呈现,记忆就是人类自己。记忆也毫无疑问与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交合才组成记忆的宇宙。龙迪勇在《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中指出:“人类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家乡的某些地方’,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家乡就储存着全部的往事、积淀着和自己有关的所有的时间,因而家乡就是全部的世界,至于其他地方,那只是外在于自己的、‘陌生的’东西;只有和‘家乡’这一魂牵梦萦的空间联系起来,其他的地方才能被赋予意义,因而也才有存在的价值。”[1]可见人的记忆与家乡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于1924年出生在格鲁吉亚,父母是亚美尼亚人。由于多年身在异乡,时空的距离和对家乡的牵挂之情便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和精神动力,他曾说:“我所有的电影有一样是相同的,风格上相似。”[2]的确,他的电影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讲述自己民族的传说。

帕氏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讲述的就是生活在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的亚美尼亚民族的民间故事,伊万和玛瑞赫卡的爱情悲剧。《石榴的颜色》根据18世纪亚美尼亚的吟游诗人萨耶•诺瓦的生平改编而成,影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讲这个故事,也没有人物对白,只有一组组的画面。《苏拉姆城堡的传说》取材于格鲁吉亚古老的传说,年轻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安全,自愿将身体埋在城下。《吟游诗人》取材于莱蒙托夫在流放高加索山地区听到的传说而整理出来的故事,阿希克虔诚的祈祷感动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

亚美尼亚西部毗邻黑海,东部背靠高加索山,气候宜人多样,物产丰厚,位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亚美尼亚人在苏联的民族比重中很小,是苏联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经常遭到外族的抢掠和欺辱,这些历史的苦难使得他们有更强烈的意识去凸显自身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时值苏联施行文化沙文主义,倡导取消民族性,实现民族的融合统一。帕拉杰诺夫敏锐地意识到了政治上可能带来的变化,身为一个热爱本民族的人,他自觉演绎历史,担当起传承民族集体记忆的责任。

此外,导演擅长的电影拍摄技巧也体现着空间对记忆的影响,记忆本身都是片段式、碎片化的,因此帕拉杰诺夫用蒙太奇式的手法频繁进行场景的转换,将时间割碎,他的所有电影几乎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表达记忆的碎片,时间在影片中凝固的镜头和跳转的镜头下是模糊、淡化的,当镜头持续停留在某个静止的画面上,空间的印迹得以彰显。

二、仪式与记忆

人类学认为,世代相沿袭传承的仪式,就是文化记忆的最重要的活载体,是古老的文化信息经过象征编码和保存的绝好储存库。保罗•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指出:“仪式之所以被认为有意义,是因为它们对于一系列其他仪式行动以及整个社群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仪式能够反映价值和意义赋予那些操演者的全部生活。”[3]既然仪式具有“贮存”历史的功能,也就意味着它具有“社会记忆”“历史记忆”的能力和事实。把仪式通过艺术的方式记录展示,唤起观众遗忘的信息,可以对治疗现代性的文化传统遗忘症,确立自己的民族身份,有积极的社会功用,这是帕拉杰诺夫创作的一个重要意图。

帕拉杰诺夫电影的仪式感,首先表现在民族生活中,它们被融合在故事里,占用了大量的镜头,比如结婚、送葬、过节、宗教仪式的场面。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仪式一直被作为宗教的一个社会行为来看待。例如,《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里祷告、抚摸圣经和唱诗;《石榴的颜色》里洗礼、羊羔被杀献祭等宗教仪式。

影片还有众人的狂欢仪式。伊万死后,妇女为他清洗身体,牧师为他祷告,村民为他哀悼。他静静躺在房里,音乐响起,人们伴着音乐起舞嬉闹,年轻的男女互相传情,整个屋子立刻由追悼会变成了狂欢派对。伊万的死亡立刻被人遗忘,狂欢使人们忘记了死亡的恐怖。欧洲的狂欢化传统在这里有所体现,巴赫金就认为,狂欢文化是一种本然的文化样态,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是一种本然的生存态度,在原始的民间创作中存在两种看待神灵、世界和人的视角,“有严肃的祭祀活动(就其组织方式和音调气氛而言),也有嘲笑和亵渎神灵的诙谐性祭祀活动(‘仪式游戏’)。”[4]丧葬仪式也是既有对死者的哀悼,也有对死者的戏弄,狂欢文化所提供的世界感受,使人得以排解痛苦,获得快乐。

另外,帕拉杰诺夫还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来表述故事的情节内涵,这种手法也具有极强的仪式感。《石榴的颜色》表现尤为突出,诗人躺在屋顶上翻看书籍,屋顶上晒满了书籍,书页随风翻动起舞,表现了传授知识的一种仪式。诗人学习音律之前,在额前涂抹鸡血,是象征诗人生活转折的仪式。“诗人之死”这一节表现死亡极富特色,一排地上的黑衣人脱下黑袍,露出白色长袍,继而站在屋顶上的黑衣人渐次变成白衣人,像是灵魂的升天仪式。女神将石榴汁泼到诗人胸前,像是宣判诗人的死亡仪式。影片最后泥瓦匠用圆型陶罐筑墙,字幕写道:“一个诗人也许会死,但是他的缪斯不死。不管我是生是死,我的圣歌将唤醒人群,没有什么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在我最终离开的那一天。”诗人的面貌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们遗忘,但诗人的歌却永远封存在陶罐内,贮罐在墙壁上获得不朽。

三、记忆与遗忘的选择和变形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记忆往往是有意识的,是有选择性的,而遗忘也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涉及我们头脑中的印象,以及每个印象的细节。”[5]要唤醒人们的记忆,就要选择那些可以震撼人们的印象。帕拉杰诺夫所有的电影都涉及人们的信仰问题,宗教气息随处可见,宗教是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故事主人公与信仰的关系变化,也折射出帕拉杰诺夫本人在信仰问题上的态度。

综观其电影,他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是带着怀疑与探索的,成为一条始终贯穿的线索,与拍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完全吻合。他对宗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看做四个阶段:反叛、沟通、屈从、和解。《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里伊万的父亲说在教堂里是没有撒旦的,撒旦就在人群中。父亲看不惯富人的虚伪行为,被仇家砍死。教堂本来是使灵魂得到安宁的场所,却出现了暴力和血腥。伊万的母亲多次虔诚地为儿子祷告,但是厄运依然没有放过伊万。上帝没有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也没能保佑善良的人。第二阶段是《石榴的颜色》,诗人的孤独占据了影片的主题。古丽江•扎尔洪别克认为,“影片或许在说人类无法跟上帝进行交流。”[6]在“诗人的梦”这一章节中,教堂的尖顶被悬空摔碎,诗人在修道院中孤独终老,他的灵魂升天,像是天国的安慰。《苏拉姆城堡的传说》表现的是爱情和亲情的牺牲,民族的苦难和人生道路的坎坷。人类能够得到上帝的意旨,却只能服从上天的安排,以牺牲个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一个国家的荣耀,上帝无法给人完满的人生。代表第四个阶段的是《游吟诗人》,故事较之前的三部增加了很多人物对白,音乐和基调也要明快许多。上帝怜爱这对真挚相爱的年轻人,使得他们最终可以喜结连理。上帝听从了人类的诉求,二者达到一种完满的融合。

在印象的细节方面,帕拉杰诺夫亲自为电影的服装和道具的色彩操刀,以夸张浓烈的色彩人们的视觉神经,他从小便对色彩与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画面色彩的把握独到而有力。《石榴的颜色》开篇就有红色的石榴汁晕染开来,醒目的红色隐喻诗人内心的痛苦。《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里有奔腾的红色马匹,红色项链、旋转的红色树枝……流动着的鲜红的色彩既是希望,又是战争和苦难,融刻在民族的精神里,仿佛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源源不断地给人以震撼。

镜头的特殊运用也使得帕拉杰诺夫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在《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中镜头多次快速旋转,画面使人眩晕。多彩的服饰跟着镜头一起旋转,时空变得扭曲抽象,伊万在飞逝的时空中淡忘了情人离世的悲痛,为他送葬的人们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里,瞬间忘记了伊万的存在、死亡的悲痛。

四、结 语

列维-施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里讲道:“时间不停地消逝。遗忘把记忆一波波地带走,并不只是将之腐蚀,也不只是将之变成空无。遗忘把残剩的片段记忆创造出种种繁复的结构,使我能达到较稳定的平衡,使我能看到较清晰的模式。一种秩序取代另一种秩序。”[7]在帕拉杰诺夫的电影里,记忆通过电影叙事这种程序的设置,记忆和文本构成了叙事的一个坐标,形成电影作品本身这个物质形态为大众所知。帕拉杰诺夫的电影被当局视为另类,历尽坎坷和周折才得以与观众见面,但是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理想。他的创作的灵魂和血液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他深知离开了这片土地,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全部意义和生命。

[参考文献]

[1] 龙迪勇.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09).

[2] 老晃.看不懂就对了――世界上最难懂的30部电影[J].电影世界,2009(11).

[3]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0.

[4] 程郑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5.

[5] [奥地利]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M].彭丽新,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39.

[6] 古丽江•扎尔洪别克.在黑暗中创造天堂――浅谈苏联电影最后的传奇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J].新电影新作,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