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其《生态扩张主义——欧洲9001900年的生态扩张》(注: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著,许友民、许学征译:《生态扩张主义——公元900—1900年的生态扩张》(原著名EcologicalImperialis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从生态的角度对此作了颇有见地的解释。
克罗斯比认为,西方建立“新欧洲”的殖民扩张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因素并不在于征服者拥有较之被征服者更具优势的技术力量,比如说枪炮,而在于他们具有生态上的优势。
按照克氏的看法,他并不认为西方的扩张仅仅是一个人种对其他人种的征服,它更意味着欧洲旧世界生态系统对“新欧洲”生态系统的挑战。在拿着工具的人对新世界实施通常意义上的征服之前,旧世界生态系统对新世界生态系统的征服其实早就开始了。那就是航海时代西方水手们从旧世界带来的动物、包括杂草在内的植物和各种疾病正在缓慢地改变着新世界那原本非常简单的生态环境。旧世界的猪、牛、羊、马、狗,甚至是老鼠等动物在逐渐地取代新世界动物在这些大陆上的统治地位,旧世界杂草也将新大陆的草木植物逼得无路可逃,而欧洲人带来的那些疾病则令土著人体质衰弱不堪,甚至大批大批地死去。新世界的生态系统就这样逐渐地改变了,其生活环境也日趋与欧洲接近,开始适于欧洲人居住,于是欧洲旧世界开始出现向“新欧洲”移民的热潮。当手握枪炮等现代武器的欧洲人粉墨登场,开始他们战场上的征服行动时,实际上真正的战争已经过去了。
但是当西方人向热带地区、北欧寒冷地区及亚洲那些早已经高度文明化的地区进行扩张时,尽管他们仍然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他们的生态优势却已经不复存在了。欧洲的动植物在对这些地区的扩张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热带非洲和亚洲文明地区远较新大陆复杂而坚韧的动植物系统完全可以抵抗住入侵者的破坏。而北方苦寒天气根本就不适合欧洲动植物的生存,因而他们尽管也能够暂时占领这些地区,但这种占领不可能长久。由于生态系统并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在这些地区欧洲人建立“新欧洲”的愿望也就只能是个梦想。
这样看来,西方对外扩张是有其地区选择性的,“欧洲化”的梦想只能在生态环境简单且与欧洲同处温带的原始地区才会取得成功。克罗斯比所有论述的主旨,就在于说明整个西欧的千年对外扩张史,实际上是旧世界的生态系统对“新欧洲”原有生态系统进行改造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只是扮演了一个受益者的角色而已。因此近一千多年的欧洲对外扩张史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欧洲人对外开拓新聚居地的努力;二、欧洲旧世界生态系统试图改变或取代欧洲以外地区生态系统的过程。当第二个过程在绝大多数温带地区获得成功的时候,欧洲人的拓殖努力也就成功了。
本书在写作及理论论述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论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它从1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对北欧的入侵和十字军对中东的入侵为起点,一直论述到19世纪末欧洲人对非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侵略为止。
二、本书考察的行为主体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而是各种动植物。不象传统历史著作那样侧重于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人类行为的分析。
在这本书中,这些传统论述的内容涉及很少,主要是对旧世界动植物向世界其它地区的扩张行为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克罗斯比看来,人的行为在欧洲的扩张中仅仅是总体生态行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独立的行为主体。
三、在对欧洲对外扩张历史的论述中,生态地理学知识构成了克罗斯比理论论述的基础。
兹举两例:一、在论述旧世界生态系统对“新欧洲”生态系统的侵略时,我们必须弄明白这种侵略产生的生态基础,即两种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对这一原因的解释,克罗斯比接受了地理学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原本为一体的泛古陆于一亿八千万年前在地心热力的作用下解体了,由于各部分已经完全没有联系,它们原本趋同的生态物种便开始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向进化,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生态系统迥异的世界各洲。而恰恰是生态环境的不同才构成了西欧对外生态扩张的首要前提条件;二、16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探索一条驶向东方的航线。它关系到欧洲人能否在旧世界之外地区建立新欧洲。而在航海还处于手工操作的时代,这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如何探清不同地区海洋在不同季节其风向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克罗斯比表现了他谙熟的生态地理学知识。对欧洲人探索新航路过程的描述,表明他对大西洋贸易风、印度洋季风、太平洋风向等的四季变化特点非常熟悉。
四、这本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本从宏观上描写欧洲整个生态扩张历史的专业性通史著作,在著作体例上,它也具有别具一格之处。
在对生态扩张的前提条件——泛古陆裂隙解体导致的各地区生态发展的差异性——以一章的篇幅进行说明之后,他将自公元900年以来的欧洲生态扩张史以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以斯堪的纳维亚人对北大西洋地区的扩张和失败为一章,以欧洲人对中大西洋幸运三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加纳利群岛的胜利占领为一章,通过对他们成败的原因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以此说明在冷兵器时代欧洲人对外扩张中的生态因素之决定性作用。在航海时代对各大洋季风风向的掌握成为有用的知识后,欧洲生态扩张的历史进入了第二阶段。然而新时期尽管火器已经在对外扩张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武器,但并不表明在扩张进程中一帆风顺。本书以一章的篇幅集中对欧洲扩张主义者在亚洲地区、热带非洲地区及美洲和澳洲热带地区的失败及其生态因素做了详尽的论述。而对于欧洲人扩张胜利的地区,如北美洲、南美大草原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作者并没有具体地对它们进行逐个的个案分析,而是将其取胜的共因:杂草、动物、疾病等在“新欧洲”各地区的扩张各分一章进行综合论述。而后以欧洲人在新西兰的扩张为例,用一章的篇幅说明杂草、动物、疾病等在欧洲人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最后作为全书的总结,作者对欧洲扩张成功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解释。
除以上几点之外,本书还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考虑到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这本著作也具有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的意义。它从历史的角度对当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提出了警示。克罗斯比对“新欧洲”因生态物种遭到破坏而导致土著人衰败甚至是消亡的论述,实际上暗示了当今因各种人为因素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比如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人类偷猎行为导致的珍稀动物绝种、二氧化碳气排放过多导致的全球温室效应、工业废料对生活环境的污染等等,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克罗斯比在本书中对欧洲生态扩张的描述从另一个角度向人们揭示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克罗斯比独特的学术视角及出色的学术洞察力在《生态扩张主义》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本著作所建立的生态扩张理论对欧洲近千年的扩张史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再解释,向多少年来为学术界所公认的技术决定论提出了挑战,表明一个地区对另一个地区的扩张,尽管需要优势的技术力量,但其决定性的前提条件却必须是对被征服地区生态系统进行再改造。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2
关键词:生态园林绿化建设 方法 发展
前言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一、生态园林绿化的涵义
生态园林绿化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绿化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绿化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绿化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园林绿化的作用
1、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
2、生态园林绿化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仅是游憩场所,还是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3、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满活力;水体用水生植物、岸边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与水体本身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岸边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更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三、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的方法建议
1、建设生态园林绿化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要注意增加和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持植物多样性,单一品种的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在城市建设中要给自然留下较大空间,具体要求是:保护城市留下的自然土地和特殊的动植物,保存不同的生境条件,维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及物种和自然群落的多样性;保留尽可能大的连片自然区域,防止分割以增加其生态功能;在重点保护的自然生境,留有足够的缓冲区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保护特殊生态区域。
2、使城市市区绿地与郊区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系,形成生物进出廊道。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把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阳、喜阴、喜湿、耐旱等各种植物各得其所,形成多景观多层次的和谐的人工植物群落,增加植物总量。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要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尤其应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增加绿化密度,提高生态效益。
3、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绿地,使之成为建设生态园林绿化的重要依据;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当全盘考虑,要有超前性、预见性。打破城市园林绿化独立的观念,实现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从而使农田林网,山林果园等一切绿色植物综合、全方位的发挥其调节功能。要控制好城市中绿线的范围,确保城市绿地的数量,应从规划上控制减少城市广场、纯草坪等生态效益差的绿地面积等。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3
关键词:风水;误区;启示;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也叫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理论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是以“自然、平衡、和谐”的原理来考察环境对人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热潮,建筑风水学的应用逐渐兴起,通过研究卦象与方位的关系更多了解人与自然合一的基本易学思想,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基本运动规律。
一、历史上对风水学认识的误区
历代的民间与江湖对风水的应用中,所谓的风水已经完全背离了其自然科学的本义和实用价值,而是蜕变成为了一种江湖术士们用于谋生的手段。并且为了谋生的需要,民间与江湖的风水术士们往往借助神鬼和毫无依据的玄空学说来包装其骗术,继而制造出一整套毫无逻辑、没有根据,只是渲染危言耸听的结果,却根本无法进行风水生成原因和作用过程解释与验证的虚幻、玄空的理论,并以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让世间对风水的认识跌入迷信的窠臼。
另一方面,风水和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本来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是风水实现为人类服务的一项最重要手段,而风水是规划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重要准则。但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在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风水和规划设计被人为的割裂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民间的江湖术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以否定科学的规划设计为能事,而在现代规划设计中,人们却又总在试图绕过风水,以免沾染所谓的封建迷信。结果,在现代建筑领域,规划设计与风水各执一词下的偏颇性除了不断的制造形体扭曲、变异,色彩刺目、布局诡秘的低俗建筑垃圾以外,忽视人类与自然关系——也就是人类与风水关系——的建筑也比比皆是,这些建筑不仅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平衡,还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危害隐患。
二、风水学对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
1、“天人合一”古代朴素的环境工程学
人类生活环境中,与自然关系密切的是气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图。气圈给人以阳光、空气和风;土圈给人以生存的基址、土地、矿藏;水圈给人以生活和生产用水;生物圈给人以食用的动植物,这些统称为人类的生活环境。人类一产生就非常注意对生活环境的选择。“趋吉避凶”的观念产生了一整套认识环境的理论,风水学便在满足人们生存欲望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
2、生态学思想
2.1人与自然协和
近代,人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对峙、斗争是社会和文化的主题之一,它历史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不像农业社会那样依从于自然,而是用科技工业变革自然、征服自然、破损自然、毁坏生态,表现出“人地对抗”和“冲突”的关系。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及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还存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急功近利,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在住宅建设中,因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来保护山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即自然)高度协和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2.2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是一门有关人和周围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学通过风水先生及其活动教导世人应该怎么办;作为信仰体系,风水学通过民俗禁忌的形式教导人们不应该怎么办。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不该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不该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培生气”和“护形势”的直接目的出于保护山水,然而客观实际却是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保护了自然。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要求人们,“顾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先哲们依然悟出了其中的哲理。在人类通过大规模建设活动使得地表性态改变的能力极强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2.3风水有机观
建筑和规划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简单地说,要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来看待。风水世界观是与天地宇宙相关的,其间还包含着深奥的精神感应。它与大自然相和谐,以求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聚居地获得平安的生活。风水要求房屋建筑、园林及墓地,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生态设计学很欣赏中国风水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态度,并能深入领悟其中的奥秘。所以,生态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4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南美洲的电鳗竟能产出880伏的电压,足以电死一只像马那么大的动物,当然,真正发明出来东西的还是那些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们,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地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1我们天天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但是却有人在破坏美丽的大自然,破坏生活环境。使美丽的大自然变得乌烟瘴气。如果这样下去,自然环境就变得令人担忧了。让我们一起去大街小巷看看吧!
我所看见最多的,就是数白色污染了。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和竹篮子。因为塑料袋不能随地乱扔,如果仍的话,风一吹,塑料袋就像大雪一样漫天飞舞,风一停,塑料袋就挂在了树上。塑料制品不易分解,也不会烂掉,烧的话也会产生毒气。还有我们用的小饭盒,都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还有一栋栋高楼大厦,一座座排出滚滚浓烟的工厂,张牙舞爪的浓烟使天空不再像以前一样碧空如洗了,变成了白色的天空,使清新甜润的空气变成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废气。一些排除废水的工厂,害死了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鱼,而且还把地下的河水给污染了,使喝井水的农民生病了。还有人乱砍树木,以致风沙、洪水都来了,残害了许多年轻的生命。
我们怎么才可以改变这样的生活现状呢?我们可以在空地上种上一些常绿的小树,一些青青的小草,还有一些鲜艳的小花,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家园添加花草树木。不要乱扔垃圾,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比如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人打算乱扔垃圾,你应该立刻走过去,告诉他污染环境的代价。如果他不听你的劝告的话,那就帮助他捡起来。还有我们要随时提醒别人要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环境,更要告诉他让他提醒其他人。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那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列了。关于废气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多种树,让大树吸进废气,排出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定单双日开汽车,单日时,大家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上班,尽量少用车。我们要减少污染源,少开工厂,就算一定要排废水,也要先净化再排出。我们可以用以上的做法来改善我们的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清新美丽。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2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
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倒在地上,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消失。然而这不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现在,连南极也遭到了污染破坏。因此,地球上失去了最后一块净土。泰山原来是被人们观赏的好地方,居然也成了保护区。
而我们,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这美丽而脆弱的地球永远消失在人间吗?从此,我们能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那种景象吗?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还可以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听我爸爸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绿洲,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的空气,令人向往的环境,绿茵环绕、丛林掩蔽的环境,让那里的生活人对着一片沙漠中的绿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是有谁能够知道,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圣地,竟然被那里愚蠢的人们将它消失了、毁灭了。
陆续增加,更因为腐烂的尸体没有埋葬,森林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森林一天一天地消失。透过罗布泊几乎烤焦地皮的阳光,我们可以看见罗布泊的痛!它在怀念,怀念昔日的牛马成群,青山绿水;它在叹息,叹息今朝的黄沙万里,枯树残枝;它在渴望,渴望生命之源,万物之根。然而,人类这个巨大的吸水鬼,断绝了它的最后一丝希望。于是,用对生命的渴望搭起的绿色长堤轰然倒塌……
每当4月22日,这是地球的节日,至今已经30年了,就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哥哥和臭氧层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与它作对,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人们。如果我们再不能够制止,白色污染会给人类严重的惩罚,到了最后,不仅是珍稀的动植物,就连我们人类,最终将会灭绝在沙漠上。
同学们,我们离不开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园,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3一座座高山挺拔耸立,一条条河流川流不息。一根根大树拔地而起,一个个生命奇异诞生……所有的所有,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那超于万物的想象之力,太过让人震撼,自然,是你给了我一切的一切。
西藏西南部的珠穆朗玛峰,新疆北部天山与青海交界处的昆仑山,都是你一手拔起,是你让我们人类有“站得高,看得远。”是你让我们人类能够触摸那天空的蓝云。
汹涌的长江,惊骇的黄河,唯美黑龙江,富裕的珠江……那是你身体的血脉,是你用你的血液,哺育着我们人类,哺育着所有生灵,我们要感谢您--大自然。
森林被誉为动植物的自然家园,也是你一手的神作。每天起床,打开窗户,深深呼一口气,那沁人心醉的氧气,为我新的一天提供活力。要是没有你的神作,那么世界将会覆灭,所有的生命将会化为虚无,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您。但是我们这些卑微的人类,却还未有珍惜你们的作品,砍伐森林,掠夺自然资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世界的感受,我也只能默默哀念,或许有一天他们回头发现,他们留下来的,不止是世界的毁灭,还有那传承千古的罪名。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为你而书写,解开的生物的来源,为人类的思想进一步的更新。但是被称为生物学的牛顿--达尔文,如果没有大自然你的庇护,想必他也没有可能写出关于你的秘密。人从无到有,襁褓中的胎儿,出生的孩儿,小孩子,少年,青年,成人,中年,老年,直到化为飞灰。这是你所有作品之中最让人震撼的一件,有了智慧的人。有智慧的生物便与无智慧的生物相差太多,是你给了我们最宝贵的智慧,感谢您--大自然。
所有的所有,都是你的一手打造,你那精美的手艺让我惊奇,我想世界的艺术家与您想必,也就只能自叹不如而已。我相信,你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谢谢您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4大自然我们的老师,是上苍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不但神奇、美丽,同时蕴涵了许许多多的启示,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才能找到。
在火灾发生时,蚂蚁总是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仿佛能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外围的蚂蚁已经被烧焦,却仍紧紧抱在一起,不顾及自己的性命迎着火冲上去,烧到自己推延时间好让别的蚂蚁逃跑。蚂蚁让我学到了要勇于奉献,有牺牲精神。
即使在岩缝中,仍能有生物生存,它就是小草。它无处不在,悬崖上,墙角旁,道路边……我惊奇于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高大与挺拔,但它有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比牡丹更美丽,比荷花更高尚。小草教育我坚忍不拔。
蜘蛛结网,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直到结成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网。曾有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支军队被拿破仑所率大军击溃。将军威灵顿逃到了农夫的牛棚中。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地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队,重整旗鼓,终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蜘蛛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永不气馁
貌丑的蚕为成蝶,它不知疲倦地织着那汗水般的丝,闪光发亮的丝从口中吐出,慢慢裹住自己,吐丝很累但它毫不犹豫;终于,一个由痛苦的丝制成的蛹结成了,在蚕蛹里,它忍受着寂寞与孤独,默默承受着,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化蛹成蝶,朝天飞去。执着的蚕教会了我们不懈追求。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教育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的在花丛中穿越,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娇艳的昙花在夜里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
我们生活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让我们抽出一点时间,放下所有烦恼,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启示吧。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发现作文600字5自然,是生命的节奏,走进自然深处,聆听自然的心声,领悟自然的真谛。当你走进自然深处,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时,你一定还在欣赏着森林的花衣,聆听着自然的歌声,幻想着使人赏心悦目的绿色田野与广阔无边的大草原,而你可曾想过大自然正在经历着痛苦。
只有看到昔日炫酷天空如今那苍白无助的神情,你才会想起大气中沉积的废气、尘埃;只只有看到大地的脸庞渐渐枯黄,你才会想起那些为大地养颜的绿树;只有发现昔日活泼纯净的小溪现在懒散邋遢的样子,才会猛然想起人们随意倾倒垃圾的背影;只有发现大地长出一条条枯涸的皱纹,你才会隐约回忆起自己浪费水的情景。
当你为了追求自身的便捷而驾驶着私家车时,请你仰头看看天空苍白的脸色;当你为了获得一己私利而乱伐树木时,请俯身倾听树桩的哭诉;当你为了自身的安逸而随意乱扔垃圾,请仔细聆听飘荡在山谷中小溪的歌声;当你留下水龙头匆匆而去时,请关心一下地球母亲的面容。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5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问题;启示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中,并在以生态问题为核心的绿色运动中兴起,它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它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和谐统一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思潮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中一股影响显著的社会思潮。该理论体系中的精髓部分对我国有效解决生态问题及顺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启示童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以和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旨在把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它提出了一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的重要理论体系。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是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其生产的无限扩大造成了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极度掠夺和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上的优势,侵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珍贵资源,并对其进行掠夺性地开发,导致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枯竭。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导致了大量生态资源的极度短缺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最为突出的生态失衡表现为:大量珍贵动植物的灭绝、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在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实面前,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治标不治本,仍然是以牺牲全球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只有消除资本主义,才能改善全球性生态资源严重枯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
第二,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以生态问题为核心的“绿色运动”。70年代后期,在西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越演越烈的现实面前,兴起了一系列的新社会运动。在这场激烈的运动潮流当中,绿色运动抓住了西方国家最为关注的生态问题,从而使生态问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意义,且事关人类存亡的全球性问题。绿色运动实则是一场防止生态灾害、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现状的社会运动。面对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残酷现实,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只有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形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影响整个人类的生态危机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模式未能保护有限的生态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伤害,从而有效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但是,社会主义模式,不但未能解决好这一危机,反而存在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究其原因:首先,社会主义模式固有的局限性。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实行封闭式的发展,使其发展与外部世界严重割据,这导致了该模式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要以牺牲更多有限的生态资源为代价,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污染;其次,社会主义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导致生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最后,社会主义模式没有处理好人类生存与生态问题的关系。在追求经济的增长过程中,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未能有效处理好发展与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导致了更为突出的生态危机问题。
二、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生态社会主义倡导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来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模式作了许多新的探索,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该理论体系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为我国有效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启示作用。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应坚持马克思“人类尺度”的观点,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则。首先,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自然虽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但自然不能独立于人类之外,只有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使得自然的存在具有社会性,也只有与人类共同生存,自然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不能离开自然界,都必须依赖于自然界,因而二者是共存的关系。其次,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通过其实践活动才使得自然界具有了社会属性,有它存在的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则都是建立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离开自然,人类将失去生存的支柱。最后,人类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应以“人类尺度”为标准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发现生态问题不是自然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二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生态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绿色运动中发展壮大起来,绿色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从而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对资本主义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愤恨,使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随之产生。随着绿色运动的不断发展,绿色运动提出了许多不同政治流派的绿色主张,使得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1987年,国际绿党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以崭新的面孔进入了世界政治性视野。”
第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首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极度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频繁发生。有学者认为,生态危机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工业化等因素导致的,但生态社会主义者从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盲目和过度的利用生态资源,致使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态资源的极度浪费,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其次,资本主义自身对利润最大化的无限追求导致了生态危机问题的产生。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其唯利是图的本质导致了生产的过度和消费的过度,造成生态的严重失衡,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再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无限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凭借其占有的先进技术、经济优势,对有限的生态资源连行疯狂的掠夺,这导致了全球性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的严重枯竭,使得大量稀有资源的濒临灭绝,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
三、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治理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要思想,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为了追求生态效益,其目标是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模式,它产生了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宝贵思想。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使其发展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另一发面,由于社会主义内在的局限性,导致其不但未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生态危机问题,反而使生态危机进一步恶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因此,有效解决生态危机问题、顺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建立在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必须改变过去以牺牲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使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
第三,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合理改造我国人口结构。因为单方面在数量上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在继续面临人口数量压力的同时,面临着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不控制好人口结构的良性状态,人口素质以及社会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只会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严重阻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所以,有效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基础之上。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新的消费理念。生态社会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基础之上的,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的严重匮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污染。我国在进行生态问题的治理时,应合理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另外,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因此,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生产、消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的有效治理有机统一的社会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健康道路。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范文6
野生动物的泪,滴在我们心底
当我们长久地生活在由各种现代化元素建构装饰而成的高楼中,可否感受到了渐渐远离自然的痛楚?有多久没有走出这如桎梏一般的厦宇,奔向那山花烂漫的所在,听听鸟儿啾啾的鸣叫声,嗅一嗅草叶与泥土的芬芳?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生活所给予的种种便利之时,可曾想过我们正在不断破坏、侵占着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令它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当我们一次次听到污染生境的报道,诸如石油泄漏事件的频繁发生,一次次看到野生动物被残忍猎杀以满足人类种种欲求、进而成为谋取商业暴利的画面,可曾想到这对野生动物将是致命的打击与摧残?
地球是一个生物圈,已知的生物物种约有两百万,每一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了地球上美丽的生物世界。在地球演变的漫长过程中,每个物种各显其能,在自然的驱使下进化、消亡,此消彼长。人类虽然是当代物种进化的最高端,但也只是地球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已。事实上,人类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占用地球资源,并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机会。人类自诞生至今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人类与其他动物相互依存、共同进化,才使得地球成为宇宙中已知的生物种类和生境最为丰富的星球。今天我们所享受的现代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自然的恩赐,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地球资源造就和养活了人类,而人类自身本不该有的优越感竟在精神上成为过度侵占资源、破坏环境、摧残生物的理由与借口。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加快了现代化进程。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们索取地球资源的趋势愈演愈烈。现代化带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球生态及人类的生活环境也趋于恶化。动植物的栖息地日渐萎缩,野生物种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在加剧,一些人类尚未发现的物种也在默默地消失。人类现代化生活的完善竟是惨烈地以牺牲野生动植物的生命为代价。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用“地球生态指数”评价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七,而且呈现加速的趋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1年公布的《濒危物种红皮书》数据显示,已评估的59508个物种中有797种已经灭绝,濒危和极度濒危物种共9367种。中国的情况则更加严峻,比如全球范围内虎有八种,历史记录中国分布着五种,其中新疆虎和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孟加拉虎和东南亚虎已经多年不见踪影,据推测也已野外灭绝,东北虎野外数量只有几十只;藏羚羊从一百万只减少到最低7.5万只;目前野生丹顶鹤的数量不足一千只;即使是生存需要非常低的各种蛙类,野外也难觅身影。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峻体现了当前地球物种的生存危机。作为当代地球的主宰者——人类,我们该如何面对?
宝贝,我们不能失去你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仅仅是地球物种中的一员。生物和人类一样,同样有着合法的地位,有着在地球上生活的平等权利。然而人类却“自豪”地认为自己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停不下贪婪向自然索取的步伐,毫无顾忌地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毫不留情地残害那些与我们相依相守的动物。这与其说是野生动物的悲哀,不如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感,不是只有人类在生存与毁灭之间挣扎时才会流下痛苦的泪滴。为何野生动物流下的泪,人类竟看不到?为何野生动物心中的苦痛,人类竟丝毫不觉?它们是那样可爱的生灵,从不曾处心积虑地意图从人类这里无端无尽地索取;相反,它们带给人们那么多惊喜、感动与快乐。面对它们单纯而清澈的双眼,我们的心中难道不会涌起难言的愧疚,难道真的会无动于衷么?人类是那样欲壑难填,不仅侵占它们的生境,更残忍地猎杀它们,只为了满足卑劣的口腹之欲,或是填补人类求取动物皮毛、牙齿等做成衣衫或装饰品的欲望,进而成为谋取商业高额利润的卑鄙手段。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将面对一个草木凋敝、生物灭绝的星球,那人类自身将会陷入怎样的生存危机,又会感受到怎样彻骨的孤寂?
我们与自然、生物本就是地球上相伴相生的共同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也许我们早该警醒地意识到,爱护自然、保护生物本就是我们最自然不过的责任与使命。珍惜地球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而破坏自然、摧残生物必然是为人类自己铺下通往坟墓的道路。
摄影年赛,唤起心中的痛与爱
为了鼓励全球专业与业余摄影师记录自然的奇观与多样性,从而使人类认识到自然之美及其重要性,并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的关注,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64年联合创办了“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年赛创办之初只包括三个类别,共600件英国本土作品。如今,年赛已收到全球超过90个国家的40000多幅作品,并设有多项组别,每年十月还在英国伦敦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自1987年起,年赛的获奖作品开始在英国国内巡回展出,并逐渐扩展到包含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美国等国在内的35个国家巡回展出,成为当地摄影界和环保界的一项重要活动。如今,年赛已成为国际野生动物摄影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一项赛事。
2001年10月25日,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以一幅展现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滇金丝猴的作品获得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这是中国摄影师首次在此赛事上获奖,由此更多国人知晓了这一国际摄影比赛。
2009年9月,北京动物园与奚志农率领的野性中国工作室经过精心策划和努力工作,首次使“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08年度获奖作品巡展在中国举行。“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年度获奖作品引入中国并非单纯的资金问题,实际上,年赛组委会对承办单位资质有着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在确认承办单位是否存在动物福利不良记录方面让北京动物园感受到了英国人的认真。策划方案中原有的几家中国动物园因为没有通过年赛组委会资质审查而遗憾地错失良机。这也让中国的动物园更加了解国外相关组织对动物福利的重视和管理情况,加强了中国动物园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交流合作,给我们启示,并促使我国相关领域工作的改进。
2010年和2011年北京动物园与野性中国工作室再次引进“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年度获奖作品,并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展出。同时,在增加主办单位的基础上,逐渐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动物园进行巡展,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和公众的需
求。今年是主办单位第四次将这一国际顶尖摄影展览引入中国,于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展览,共展出100余幅2011年度获奖作品,之后将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浙江自然博物馆巡展。主办单位希望将这一展览变为保留项目,让人们每年都能近距离欣赏到世界顶级水准的野生生物摄影作品。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欣赏每幅作品并认真阅读每幅图说时,仿佛看到了摄影师对野生动物多年追逐的脚步和一颗痴迷的心。摄影师或爬冰卧雪,或潜入海底,或身入绝境,将精彩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的经典。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动物的隐秘生活,使我们意识到它们遥远的存在。他们不仅用镜头,更用真挚的情感记录下了物种真实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野生动物及其所处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传达了他们对野生动物发自心底的爱。没有爱,怎么会有那一幅幅撼动心灵最深处、撩拨内心最柔软角落的照片?每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一份创意,给我们启迪,令我们沉思。
“摄影师拥有感动世界的力量。”BBC《野生动物》杂志前任主编Rosamund Kidman Cox这样说道,“在揭示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和屈辱,以及野生动物在人类步步紧逼之下不断消亡的情景时,图片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用心去保护,你一定可以
保护物种的核心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给每个物种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使它们平静生活、永续繁衍,与人类相依相伴地在地球上共存。
野生动物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个方面。就地保护指的是保护野外栖息地,即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的核心;迁地保护就是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出野外或部分迁出野外,在人工饲养下进行饲养繁殖,最终再回归自然。实践证明,迁地保护是拯救濒危物种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均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我国的朱鹮,1981年在野外仅存七只,当时的林业主管部门决定将部分野生朱鹮转移到北京动物园和陕西洋县进行圈养繁殖。经过多年的努力,圈养朱鹮的数量增长很快,最终放归野外。目前野外朱鹮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千六百只。
动物园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它经历了从猎奇观赏到保护教育的职能转变。现代动物园的核心使命是建立城市人群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联系纽带,让更多的城市人关注自然、认识自然,使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珍惜自然、珍爱动物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看到年赛中这些震撼人心的照片,看到野生动物眼中流露的光,相信你一定想为它们做点什么。事实上,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你可以捐款捐物来支持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可以坚决不穿由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坚决抵制用动物牙齿等做成的装饰品,并呼吁身边的人也这样做;可以坚决不吃以野生动物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此类饭店的违法现象;可以学习专业知识来参与某一物种的保护;可以树立尊重生命、尊重物种、平等看待人与生物的生态观,积极向周围的人们宣传保护理念;也可以联系并加入相关保护组织,作为志愿者参与宣传保护活动及野外保护工作等。现在有很多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比如野性中国工作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等。你还可以过起当下最时尚的低碳节能生活,远离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减少利用自然资源。比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砍伐;节约一滴水,减缓湿地萎缩;少浪费一粒米,降低农业侵占动物的栖息地;珍惜身边的花草树木,给昆虫、小鸟留下栖息隐蔽的空间。当然,如果有条件和兴趣的话,你也可以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动物的生存状况并传递给社会。相信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能够在世间好好地生存下去,我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不再让这些如天使一般的野生动物流泪,不再让它们在痛苦中挣扎,不再让它们面临死亡的威胁,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与心愿。
足迹
罗伯特·弗瑞尔(Robert Friel)
[英国]
南乔治亚岛湿润的沙滩上,毛茸茸的幼年帝企鹅正在小心翼翼地靠近摄影师的脚印。“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时刻,然而也令人真切地意识到,无论我们的来访是多么短暂而谨慎,这仍是对它们生存空间的入侵。”拍摄者说。帝企鹅生活在偏远的次南极岛屿,那里很少有人类活动,所以它们才会与人如此亲近,可惜这样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了。
铁道上的郊狼
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
[加拿大]
一只郊狼从铁轨旁的灌木丛中窜了出来,在铁轨上嗅寻着啮齿动物留下的踪迹。郊狼本该生活在野外,却无奈地来到城郊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城市环境的改善也许同时意味着野外环境的恶化。
小小的温暖
西里尔·洛索(Cyril Ruoso)
[法国]
幼年的川金丝猴把自己缩成一个毛球,通过玩耍和进食来温暖自己。这类金丝猴生活在秦岭高处,主要以树叶、树皮和嫩芽为食。像这样独坐的小猴很容易受到苍鹰及金雕的攻击。我国已在陕西、四川、甘肃和湖北建立了金丝猴保护区,目前种群数量正在稳定增长。
捣蛋鬼
斯泰法诺·翁特辛尔(Stefano Unterthjner)
[意大利]
黑冠短尾猴通常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森林中,偶尔也会到海滩上寻找掉落的水果和坚果,还会将拍打海浪当作游戏。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黑冠短尾猴还能拥有如此安静的家园,也算令人稍感安慰了。
冰的束缚
米豪·布律斯基(Michal Budzynski)
[波兰]
波兰的冬季很寒冷。在贝斯基德山脚下的湖边,一棵孤零零的树生长在冰的裂缝里。在恶劣的环境下,每个物种都展现出无比顽强的生存力,令人感动。
沙地跑者
丹·米德(Dan Mead)
[美国]
鸵鸟父母在前面带路,一只雏鸟掉队了,此时小鸟极易受到攻击。接下来的一幕令摄影师大吃一惊:它们突然转向右侧,冲上了最近的沙丘。沙丘至少有100米高,坡度在30度以上。沙粒从它们脚下滑开,整个家庭就这样消失在纳米比亚沙丘了。与其他鸟类相同,它们靠大量产卵来抵消小雏死亡,以维持种群延续。
春之预兆
桑德拉·巴托查(Sandra Bartocha)
[德国]
德国托伦希希湖岸的沼泽地上,几朵精致的雪花莲挂在几条光秃秃的纠缠在一起的枝条上,落日给湖面镀上了一层美丽的橘黄色。但愿这样的景色不会消失。
魔幻森林
桑德拉·巴托查(Sandra Bartocha)
[德国]
魔幻森林是一片位于德国尼恩哈根的古老山毛榉森林。它抵御着波罗的海严酷的强风,地表没有生机,这是它诡异名称的来源。然而,在一场雪后,这座森林变得异常美丽而安静,树木朦胧地隐藏在雪中,大朵魔法般的雪花飘落。
平衡的艺术
罗伊·曼格斯尼斯(Roy Mangersnes)
[挪威]
挪威西佳伦镇被白雪覆盖的沙滩上,有几只黄鸦正在雪中寻找野生黑麦吃。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在雪后的房前屋后投撒鸟儿可食之物,帮助小鸟度过难关。
抢夺海鹦
马塞洛·卡兰德里尼(Marcello Calandrini)
[意大利]
一群红嘴鸥正试图抢夺一只海鹦嘴里的玉筋属鱼。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动物之间虽有食物竞争,依然相互依存,这是自然法则。但^类与动物之间的竞争却无一例外的以动物失败、甚至灭绝而告终。
暗夜中的鲨鱼
托马斯·彼得·佩斯查(Thomas Peter Peschak)
[德国/南非]
探险船所用的聚光灯发出的光芒投射到印度礁礁石附近的海水中,照亮了一群年幼的直翅真鲨。摄影师是探险队的一员,他们的目标是统计这一脆弱物种的数量。在太平洋之外,直翅真鲨只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出没,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直翅真鲨群体的数目超过50个。现在鲨鱼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的过度捕猎,而残忍地食用鱼翅则是重要原因。
晨星
熊凯基(Kah Kit Yoong)
[澳大利亚]
清晨,新西兰南岛帕帕瓦罗国家公园的海岸上,多彩的岩石堆叠起来,令这处海岸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在退潮的海滩上,鱼海星绚丽夺目的颜色平衡了清晨光线的深蓝色,这样的宁静与梦幻令人沉醉。遗憾的是,这样美好的景象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吴兆铮
北京动物园园长,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总工。
张金国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研究员,圈养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