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文1

一、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各版本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出现得比较多的活动类型,主要以开放性热点话题为讨论主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一般要经过问题情境设置、自由讨论、表达见解和总结评价这四个步骤。现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0页的讨论活动“说一说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为例,具体说明应如何开展讨论活动。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讨论主题。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创设,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创设,也可以利用古诗词等途径来创设。对于这个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山区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山区的开发利用以及山区的地质灾害等影像资料。通过观看这些影像资料,促使学生思考山区的地形特点、其地形特点对开发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若对山区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等等问题。然后,引出要讨论的主题。其次,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控制适当的讨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会导致课堂教学松懈,影响课堂纪律,时间过短会导致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依据课堂讨论具体情况来控制好讨论时间。再次,在班级内发表见解。发言可以以个人的名义,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也可以是以小组的名义,选派小组的代表来表达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和态度。此时,教师不必马上做出评判,而只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也应要求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发言结束后,让学生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论,鼓励学生质疑。若出现相互对立的观点,还可进行辩论。通过相互的讨论、评论,甚至是辩论,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题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于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方面进行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中思维活跃或想出好点子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读图、绘图活动

“读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设计最多的活动就是读图,主要是读图描述和读图分析。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包括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水系图、资源图、人口图、区域综合图等)、景观图、地理统计图、地理示意图和遥感图像等等。读图既是为了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训练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也是为了使学生逐步增长阅读、填绘、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他们在观察地理图像时,会更多地注重图像中的个别细节,而较少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指导初中学生读图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加强地图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对图像地理意义的认识,克服“杂乱、没有重点”的读图倾向。

三、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的实践性较强,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或者参观访问等方式积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调查你的家庭用水情况;上海初中地理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中的调查居住地附近的景观10年来的变化;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调查家乡是否有水污染情况,调查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治污的对策等。

调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野外观察能力、资料收集与分析加工能力,初步的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关心家乡自然、人文环境等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动手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活动包括实验、演示、制作、观测、测量等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其中,实验、演示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体验学习的过程,满足探究的欲望。而制作、观测、测量等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想顺利开展这些活动,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好各种条件,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地实施这些活动。

对于实验和演示,可以根据实验和演示的复杂性做不同的安排。例如,新世纪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实验“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准备实验的器材。在课上,让他们根据实验步骤的提示来完成实验。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来谈体会。又如,该册的另一实验“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由于活动的时间限制,这个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此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海陆的热力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所以,这个活动应该安排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前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实验。设计好表格,要求各小组作好实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实验结果。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文2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最好。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并打印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南北战争》前,我首先出示了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照片,从一个黑人能成为美国总统谈起这场战争,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结合问题把学生带入教材,带着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请笑纳!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感悟一:丹心热血沃新花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__老师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活动都精心设计,用尽苦心。从形象直观的图表,精美的图片到中考链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形式各异。使单调的历史复习课的形象,在老师,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整节课时时处处无不彰显着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益而设计。有人说: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遭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种境界忍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种境界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种境界享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想达到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做到向__老师那样用“心”备课、上课。

感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激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如果教师自身死水微澜,而期待学生汹涌澎湃,只能是痴心妄想。__老师激情高昂,妙语连珠,实属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学生难拒诱惑,“亲其师,信其道”怎能不学好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眸__老师这堂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 ——深挖井,广积粮

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只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二、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

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总之,正如中学老师所说的那样,暖暖的三月,我们蓄势待发,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期待六月绚丽的开放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我没有急于求成,总是给学生鼓励,对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围绕“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学好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等主题开展教研,完成主体教研文章撰写。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本学期完成20节的听课任务。在教学公开周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七、履行骨干教师职责,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制定结对子计划,互相听课评课,本学期有明显提高,本人听了许老师9节课,而许老师听了我10节课。通过结对子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也认识到结对子是双向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较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八、有计划举行单元测试。本学期积极收集单元试卷,做到每单元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期末练习卷也进行测试,并进行详细讲评。期中考试是四校联考,对比认识教学差距,促进良性竞争。

九、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本学期参加20__年“初中教师岗位培训班”学习、“__教育接力”活动、名师讲堂等。

十、存在的不足是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对课标要求不能较好把握,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老师讲得多,提问学生偏少。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不敢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本学期,本人任教八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作为教八年级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透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忙差生。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潜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本人任八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我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用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等。(3)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文4

一、视点诠释:文化实践的学习给养

1.在语言中增强文化认知

文化是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课程则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在课程的实践文化情境中体验文化的内涵。

现行的“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涉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四大发明,在思想文化领域有诸子百家,在艺术欣赏层面有敦煌莫高窟,在的类别上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民族文化,等等。

“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本身就包括文化史和社会史。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离开文化的人是没有历史的,空泛地谈人类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1]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时,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去传授历史知识,只有通过文化的解读提高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并进行深度的分析,才能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外来文化如何吸纳以及一些历史文物、遗址如何看待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文化的发展,会随着它所处的时空脉络,有所调整及改变,不是一旦发展出来之后,便永远定格定型。学习者借助课程之视窗,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2]这就意味着课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必然要改革,这改革并不仅在于知识的更新,更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课程建构。

对照近几次课程改革,每一部教材的出版,都可以印证时代的发展史,是一部美的文化发展史。当你打开扉页时,教材精美的装帧、优美的景观、生动的文字和逼真的插图,让人感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例如,看到《深圳人开拓精神的象征――开荒牛像》时,就自然联想起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就会想到拥有“孺子牛”般创业精神的深圳人民,就会想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圳。

总之,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多元文化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在交往与交流中汲取文化养料的自觉性和能力。

2.在解读中丰富文化感受

在开放的年代,多元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教师相应地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和素养。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一定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依据学生的文化经验来设计教法,并将文化多元性的议题纳入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举例,要顾及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若教材中有不适合的内容应进行调整。”[3]笔者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对“哥伦布航行”的一张图片进行解读,学生发现新航路开辟时已有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地理学方面,已有地图;在哲学方面,已有圣经;在农学方面,已有咖啡。此外,学生还联想到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呈现了两幅地图,第一幅图上大部分是黑色区域(代表人们的未知地域),小部分是当时人们已知的陆地;第二幅图恰恰相反,大部分是陆地,只有小部分是黑色区域(代表人们的未知地域)。将这两幅地图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人们才不断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非常艰辛;有的学生认为,在当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海洋风大浪高,能够到达美洲是命大,或者是运气;有学生强调,运气是主要因素。面对多元的答案,无论教师如何讲解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于是,笔者当堂运用网络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搜索,结果找到一段哥伦布的故事,即哥伦布在一次皇家宴席上,用他的智慧证明发现新大陆靠的并不是运气和命大。这种课堂教学不可能按预设进行,而是在动态生成资源的情境中改变教学计划,这是一种对课程的创生,也是对教材的再解读。由此可见,课程实施的实质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的和不确定的。由此,人的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4]在课程创生中,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新知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3.在探索中尝试文化建构

学生在课堂学习,学到的知识比较孤立、零散,有经验的教师懂得知识是认识发展的结果,于是课堂会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学生在知识的桥梁上探究、联想和创生,并形成知识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笔者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水资源利用》一课时,采用思维导图法让学生建构知识。由水的来源,谈到人类离不开水,并揭示水的重要性,并由此展开联想: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水的赞美,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因争水发生了局部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最终落脚到如何珍惜水资源这一主题。

笔者的授课线索,即“了解水”―“亲近水”―“感悟水”―“研究水”。结果,教师主导充分凸显、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对话,实现共生共享。鼓励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和成功体验的过程。”[5]实践证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设定的问题逐渐展开思维,并对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背景有所发散、创生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并始终以主题为核心。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心问题及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背景资料,逐步展开层次上的逻辑递推。一定要避免脱离主题、牵强附会的联系,进而为学生营造出稳定的思维空间,奠定出稳固的思维基础,让学生依据“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探索和发现。

4.在背景中追溯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要理解知识的现代价值,往往要追溯古代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例如,每年端午节的来历和纪念。每到端午节,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家里都要准备粽子、雄黄酒、端午草和菖蒲等,此外,还有划龙舟活动。

如果教师这样设问:(1)煮粽子、蛋时为什么要加车前草、猪牙草、戚戚草、艾叶和当年的新麦穗呢?(2)有的地方还用煮蛋的汤水用来洗澡,这是什么原因?(3)端午节喝雄黄酒、门窗上挂上菖蒲,里面蕴含着什么科学知识?(4)除了上述的知识外,划龙舟还蕴含着怎样可贵的民族精神?这些问题,平日里学生并不陌生。如今,有了教师的提问,便更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上网搜索、询问家长以及邻里的长者等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获取知识的途径。

人类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类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而联系就是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如果没有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影响、作用和制约,也就不存在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当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发展轨迹之后,教师就要站在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解释,学生通过体验,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感悟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一条蹊径,即教学的审美化改造。因为“美”的东西单纯得使人喜爱,因为“审美的是唯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6]

终归,传承优秀文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色之一,它有利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和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在教学中,不时地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化,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在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路径探索:学习者思维得到发展

1.建立知识的理解支架

知识的建构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知识的丰富、充实和改造的过程。学习者在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原有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也就是要发生顺应。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定义为“由于经验而引起的学习者的知识变化”。可见,学生的经验储存和信息积累影响着新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对来自课外书籍、网络信息和生活经验等的信息,以图、表和文字等形式进行整理记录,并将收集记录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整合,构建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和易存储的知识储备库,为自主学习提供知识方面的支架。此外,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制订详细而清楚的活动提纲,让学生按要求有步骤地行动,除了教师的规定之外,学生也许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鲜事物。

2.树立自觉的文化意识

由于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所以,它对历史、现实和实践的影响很大。文化自觉与自信,是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是人类通向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文化通过教师的解读,形成了教师文化,经过学生的吸收消化,形成了学生文化。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运用自己的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阐释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设计问题,这就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文化。

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浅度,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对文本进行加工、重组和创生,从而由单一的教授课程走向开发课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教学实践和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理解。

笔者在讲授“历史与社会”中的《母亲河》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材对长江用“大河”,而对黄河用“长河”,两者有什么区别?想不到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老师,为什么长江不叫长河,或黄河叫长河呢?当时,笔者难以给学生做出准确的解释,只得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课后作业,同时,笔者提出了另外的问题:“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有哪些(长江文化有巴蜀文化、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等;黄河文化有黄土文化、古都文化等)?这个问题是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总之,在课堂上,意外生成的资源促使教师和学生自觉地参与课程创生的文化过程。

3.生成主体的学习模式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实行“三、三、六”的学习模式轰动全国教育界。在学生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实现了由“供应式”教学向“超市式”教学的转变。具体而言,即学生要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拿主意,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在教师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觉启发性,实现了由“注入式”教学向“发动式”教学的转变,将课堂变成“快乐享受的地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因此,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型”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是社会的未成熟者,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人生经验需要教师的引导。要学生学会学习,不能扶,而要放,在放中引,避免走弯路,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自主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

一位教师在讲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中的《挑战与回应》一课时,整个设计以“回应”为线索,条理十分清晰,每个问题设计的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思辨性,把学生置于“历史的推进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的演进中。例如,“面对西欧国家的文明洗礼和野蛮掠夺双重挑战,亚非拉国家会有什么回应”“日本面临严重的危机,你觉得日本应该怎么办”。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尊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引路人,引导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学生之间寻找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邓志伟.多元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刘刚.以培养多元文化教师为目标――新疆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构想[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4]任友群.论知识的建构性[J].全球教育展望,2003(8).

[5]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