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1

培养目标、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先导,内容建设是核心,机制建设是保障,三个要素各有内涵又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一、培养目标是先导:立足于研究生特点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解构为具体的基础理论知识、素质、能力等构成要素,建立符合理论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中的实践环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明确而现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为理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将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基本原理、发展史、中国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二级学科目前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科专业,因而绝大多数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属于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主要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也有少数理工科专业,这导致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功底普遍相对薄弱。

在当前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之下,研究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凸显。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理论学科毕业生广泛扩展就业渠道,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和初高中、各类公司等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遵循从实际出发观点的指导,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尤其需要考虑其专业知识理论功底和未来就业方向,因而应该将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在增强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理论人才。理论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融知识性、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实践性等多种特性于一体,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经典原著作为学习和理解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但是对于大多数理论功底较为薄弱的研究生来说,经典原著的学习会略显艰涩,甚至不少同学觉得枯燥,因而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实践教学来激发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提升教学效果。

二、内容建设是核心:课堂内和课堂外结合

内容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通过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做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课堂内: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

课堂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有效利用课堂内的教学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内通过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其综合素质。

学生讲课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是教学相长的另一种体现。通过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讲课的形式传授给其他同学。这种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为了授课需要精心备课,寻找相关素材制作电子课件等,最终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呈现,这一个过程不仅有助于锻炼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验。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对于研究生讲课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今后改进,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难点进行阐释,及时为研究生答疑解惑。

针对一些比较敏感而大家又比较感兴趣的理论热点问题,比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组织研究生进行课堂分组辩论。这既可以展现研究生的个性风采,锻炼其思辨能力,同时真理也会越辩越明。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明晰争议问题的是与非,培养和树立研究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辩论既是对口才和语言表达的锻炼,也是研究生活学活用理论的过程,坚定其信仰,学会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运用理论对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让研究生切实看到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研究生学会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提升研究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外: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

课堂外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广阔舞台,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等都是课堂外十分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

读书会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定期的思想交流平台。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研究生还需要广泛涉猎历史、美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也能开拓眼界和思维。通过定期的读书会活动,研究生分享阅读中的收获,激发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研究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录下所思所想,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实社会中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一手材料,是研究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考察是让研究生带着问题深入社会,通过切身的直观体验和观察,加深对于理论的感性认识。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考察结束后,研究生提交考察报告,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调查资料,对相关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课题调研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的形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特长。社会科学的研究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研究的命题不仅来源于实践,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将用来指导实践。课题调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是研究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此外,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术论坛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专业基础差,理论兴趣不浓,科研能力弱是理论学科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营造学术氛围。提前确定学术论坛的主题,给予研究生充分准备论文的时间,从提交的论文中间选出几篇优秀论文,在学术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其他研究生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参与到学术论坛中来。

总之,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平台,将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问题不再呆板和枯燥。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这一学科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拓展研究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无穷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引下,任何有利于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充分运用起来,发挥教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

三、机制建设是保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跨越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时间和空间,必须通过机制建设予以保障,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否则实践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1.导师组负责制: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和研究生主体地位

导师制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导师,通过建立各学科导师组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导师为人师表,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为研究生树立为人处事、治学研究的典范。导师要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入学教育贯穿到毕业教育,帮助研究生牢固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研究生学习的价值所在,充分利用好在校期间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和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寻找研究方向,向导师寻求指导。

各学科导师组根据学科特色,适当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协调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关系,为研究生培养争取有利条件。同时,积极调动导师组的社会资源,为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导师组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规划时,在寻求共性的基础之上要给予研究生个性发挥的空间,遵守教学和教育规律,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课堂外的实践表现可纳入研究生学业评价体系,制定量化的考评和奖励机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要综合考量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态度,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统一,做到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和实践教学结果评价的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3.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常态化、规范化

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开设实践课和实践学分,使其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进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寒暑假是研究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研的最好时机,合理规划研究生寒暑假时间,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目的。在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研究生可以提前规划调研选题,有序开展各项社会调研项目。研究生带着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理论困惑,深入社会通过调查研究,进而解疑答惑,在社会实践和调研中得到综合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