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涯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涯规划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1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我国则刚刚处于起步和模仿的阶段。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尊重我国现实的基础上,创新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大学生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时间,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实践、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生数量激增;第二,用人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第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四,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同社会需求脱节。

但这些只能是客观因素,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没能完全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普遍认识不清,职业目标不明,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能力严重不足。而在现有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创新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的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高校在改造学科结构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2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要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试,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有待我们去运用与发展。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自身潜能,从而逐步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从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但当今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学校应从以“给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把职业生涯规划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人生转型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面对学业、感情、交际、就业等问题时,由于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及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解答困惑,有助于大学生辨认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成才的目标。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据了解,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进度不同,多数高校开展效果不明显,主要面临以下阻碍因素。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引起高校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都忽视了职业教育,很少关心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表现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和职业测评软件开发及更新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一定的认识。高校常常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还会通过讲座等方式指导毕业生如何制作简历。这些举措对就业率的提高固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但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规划职导师,且缺乏一定的运行经费而难以正常运行。

3.2生涯规划主体意识淡漠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只让大学生习惯了学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专心听讲,认真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正是这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因为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而迟迟无法做出决定,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也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职业兴趣,未实现职业价值。个别高校即使已经为在校生提供了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因为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淡漠,接受指导的同学也不多。学生干部、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学术科技类活动的同学更容易接受职业指导,他们视野较宽,从多种渠道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因而往往成为受益者。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认识。

3.3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属新兴领域,多数高校的第一批就业指导老师往往由具有多年的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缺乏理论研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不足。部分高校已经选送一批教师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但这部分人还很少,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僧多粥少,无法满足需求。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仍属选修课性质,只有部分学生能接受教育,而且此类课程无固定教材,教学内容由兼职教师随意把握,没有真正从“短期促销”模式转变为“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不利于课程体系的完善。

3.4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多数高校已经购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其中测评软件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测评软件的开发经过了多方的比较试用,一般来讲比较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接受测评人员的性格特质及职业倾向。但测评软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在快速发展,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囿于有限的经费,高校无法及时做到软件更新,软件测评也就不能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供学生参考。而且大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在对待事物的看法方面具有一致性,而软件开发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个性分析上面难免无法细化。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成长背景、经历、认知、情感和风格。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体系有效运行模式

4.1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阶段性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要武装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新生入学时做起。大一新生怀揣着对陌生大学生活的憧憬,这一时期可塑性很强,及早开始生涯规划,能让新生明确奋斗方向,顺利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现在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入学伊始,通常会让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应找到合适的载体,以便新生能够及早进行规划。大二时,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对自身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大三时,大多数学生开始实际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业、考研还是出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辨明利弊,从而找准自己的方向。大四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机会,职业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冷静对待,合理定位。每一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指导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

4.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入点和有效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能为职业生涯指导的开展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持。大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同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是辅导员,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当了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相对比较固定,对学生的熟知程度最高,了解每一个所带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理想志向等。所以,由辅导员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责,应该是最为合适的。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的“双师”培养,在辅导员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水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定位为必修课后,将需要一大批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辅导员兼职既能解决指导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熟知学生的优势开展个性指导。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不能都由辅导员来承担,还应有一批理论素养深厚的专家,他们和辅导员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4.3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动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环境变幻莫测,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熟的心态,从容选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可以开展生涯辅导讲座和座谈会,可以举办以职业理想为主题的论文大赛、演讲比赛,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分析择业形势,介绍职业发展方向等。

开展团体素质拓展已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咨询者的年龄、性别、专业、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合理分类,分类别进行辅导,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

4.4开展个性化辅导

如今大学生已是80后、90后,个性突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从个性化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个性化指导就是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来讲是标准化过程创造个性化产品,开展个性化辅导也能有效处理这一两难问题。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主观上的差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存在客观上的差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就业心理、就业需求、以及就业特征、岗位需求等开展个。现在很多高校运用人才测评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性格、气质、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的测试,但测试报告的解释仍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这也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一种体现。科学地设计不同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需求是就业指导工作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2] 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3] 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4] 韩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2

一、大学是什么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填空题目:

大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答案。对这些答案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下面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答案,一起分享。

1.大学是长大成熟的地方。大学的“大”,告诉我们,我们年龄变大了,进入成人阶段了,人们不再把我们当做中学生看待。我们已进入成人圈。我们需要有更多对社会和他人宽容心态,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了。不再会为追逐明星而做出疯狂举动了,我们不再做很多偏激的事情,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要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大学是因高考远去,人生目标突然消失的地方。高考时,我们目标非常明确,每门考出高分,进入理想大学。现在,这一切都有了定论。我们进入大学的新环境,新阶段,却突然没有了目标。有人开始空虚无聊,整天泡在网吧包夜玩游戏。我们应该整理行囊,确立新目标,重现上路。

3.高中,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如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有人调侃高考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让很多有个性,有其他特殊才能的同学展示分数以外能力的机会变得很小。而大学,不再以试卷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学分的重要来源。各种特长展示,社团活动参与等等都可获得学分,成为奖学金的重要评判标准。

4.大学是个思维求异的地方。有这样一道地理试题“中国的煤都是______,”在中学考试中,答案只能是山西,答错了会被认为基础知识不牢。而在大学,当我们回答了“中国的煤都是黑的”,我们不会被认为知识不足,而会被认为是思维活跃,具备创造性潜质和幽默感。大学宽容鼓励和期待各种思想的出现。中学以前,思维求同,大学以后,思维求异。

5.大学是成就梦想和破灭梦想的地方。在中学,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一所大学。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恨不能24小时监控着我们,希望我们用好每一秒钟来增长每一分。而在大学,这种在明确目标下的监控没有了,我们自由掌控的时间多了,我们离家长远了,教师上完课走了。我们进入到让自己自由发挥的体制。当我们在这种需要自我管控的体制下不知道管控自己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大,甚至有了差距,我们还没有觉察到,因为我们没有非常确切打眼的分数在告诫我们的差距。有人在大学,实现了当初梦想,有人在大学,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所以,在大学树立新的目标,学会管控自己是多么重要。

6.大学是个自有时间特别多的地方。大学生,进入成人阶段,大学体制给学生上课之外的很多自有时间和自由发展空间,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彰显个性,发展自己。请一定用好这些自我控制的时间。

7.大学是个消费变大的地方。大学时,大多学生进入省城,不像以前很多学生都在县城。大学的社交圈变大了,社团活动多了,自己主导的消费活动也多了,我们的消费增大了。同学之间的消费水平也因家庭状况和个人状况,差距也大起来。学会开源节流,是自己成熟和长大的重要标志。成熟自己从管好自己的财务开始。

学会兼职挣钱,学会节约用钱,学会在钱上体谅父母,都是大学生应该学习的。

总之,大学只给一把开门的钥匙,很多事情靠自己去独立完成。

二、大学有什么

1.大学教师。大学老师一周或几周才与学生见一次面,多与老师讨论问题,老师不见面,网络的联系是可能的。不要因为想混个好成绩而有意与老师套近乎,老师更在乎教一个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教学生投机取巧获得学业分数。

2.大学课程。大学课程不像高中课程,一章一章慢慢上,标点符号都要看清楚。大学一节课上好多章,有时跳过很多章不上,也有可能指定学生自己下去看别的书,有的教材都不指定,有的教师一门课用好几本教材。科技让我们学习便捷高效,关键看自己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心。

3.大学考试。大学考试远没有中学那么难,那么多死记硬背。更多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平时学习过程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更多追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因为大学考试相对简单,只要稍稍用功,就可以过关。

4.大学同学。大学住的是集体住宿,同学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成员,而且这些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带来不同的地域文化。高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在高考大目标下显得不太重要。而大学集体生活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成为自己将来走向职场,处理社会关系的缩影,是锻炼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

5.大学里的手机病。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有免费的校园飞线和短号,使用起来实在方便。让很多同学患上“手机病”。小手机大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6.大学里的谈恋爱。不要急于谈恋爱: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就过早地恋爱,结果只局限于自己同桌范围的恋爱。等自己工作稳定,生活的城市稳定,社会人脉更宽时,也许会选择到更好的另一半。

不要只见树木忽视森林的恋爱:有同学恋爱后,爱得很深而忽视周边同学关系。同学见他们总是一起,也不好打扰只好敬而远之。有些恋爱的同学会一起逃课,一起在外租房等。同学资源是一个群体资源,特别在求职时互相共享同学资源很重要。因为对一个人的爱而忽略周边同学关系,是得不偿失的。

三、大学读什么

大学是一只脚踩在社会与职场,一只脚踩在学校课堂。读书和读社会都很重要,除了学习时间,我们也要花时间在认知社会,体验生活,学会人际交往上。

1.人际交往:从和宿舍的室友交往开始,到参加社团,系部联谊,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等,不多扩大自己人脉圈人脉,向他人和社会学习,锻炼自己沟通能力。

2.品性:培养自己自信开朗宽容守约的职业品性,

3.心态:树立平和心态看社会,不走极端。深刻理解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 教学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需要、能力、经历及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测评和综合分析,结合客观职业环境,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技能,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近几年来才在高校中不断普及。

一、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

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等一系列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规划意识,做出正确合适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实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加自我效能感,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更好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200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有效地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有利于学校品牌的打造。教育以育人为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以生为本,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由于十几年来我国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人,毕业生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口的合适工作及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尽早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发展自己相关的职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灌输式教学现象突出。

目前,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简单“填灌”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因缺乏师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自我和客观的职业环境,职业定位也不合理、不清晰,兴趣特长与职业专业发展结合度不高。当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信息,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规划,没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大学生还没真正踏入社会,基本都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对社会各行各业普遍缺乏了解,自我认知也不够全面、客观和准确,甚至有的连就读专业的基本情况也缺乏了解,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全方面的讲述分析,也难以运用各种测评软件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分析,只能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测评分析自己,只有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主客观条件,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方案,少走弯路。

(三)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影响指导质量。

目前,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院系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办的老师兼任,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多元,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和指导经验,但毕竟大多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研究,专业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自我测评的分析只停留在简单的经验分析上,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专业剖析。有的教师甚至忙于日常工作事务而无暇顾及教学,导致教学和指导的质量不高。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思考

(一)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处理这一角色所做的某些工作,以体验不同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观察者从中受到启示,从而改进自己行为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文秘专业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秘书如何接待来宾等,表演结束让学生发表看法,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深化认识和效果。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惑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学生能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锻炼相关职业能力。

3.课前讲演法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4

1、自我认识;

2、环境分析;

3、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

包含职业目标的定位及其分解组合、实现目标的路径设计等。可自己分段规划,最少分为两段,每段可设职务目标、经济目标、能力目标、成果目标、健康目标、学习目标、家庭目标。

4、具体行动计划;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互动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2],它不仅是帮助人们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自我、挖掘潜能,帮助人们科学地做出人生的规划,使得人生有目标、有方向。

1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我国尚处于引进国外成熟理论阶段,更多时候采取的是“拿来主义”,当前还没有一个适合我国的教育且成体系的生涯发展理论来指导高校学生的就业[3]。

1.2缺乏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是一种新兴的教育途径,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相应的指导也应该是系统的、延续的。因此,除了特定时期的职业指导课程以外,还应以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依托,全方位地开展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己成为当务之急[4]。

2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即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5]。

2.1校外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组织体系:在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支持系统时,应依次考虑以下方面: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用人单位、社会辅导机构、其他高校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家庭。3.1.1政府部门。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人财物的保证,积极鼓励和督导高校的辅导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导和支持高校的具体工作。2.1.2社会媒体。多元的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对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1.3用人单位。毕业生进入各个用人单位后,学校应继续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以便为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出建议,密切关注社会用人的标准和方向。2.1.4社会辅导机构。校内职业生涯辅导中心要加强与社会生涯辅导机构的联系,进行经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2.1.5其他高校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学校应当与其他高校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平台。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更好地形成针对地区性的专业指导教育。

2.2校内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组织体系:校内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组织体系,指高校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将学生团体纳入组织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2.2.1建立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校级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宏观指导;为院系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相关人员提供专业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和培训;从总体上把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教学、学工办、网络媒体中心、学生社团等组织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全员参与指导学生;结合校外的用人单位、家庭、社会传媒、辅导机构等各种资源,制定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管理条例或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典型案例引入,着重分析和指导“两端学生”,即教条规划未来和对未来长期迷茫的学生;负责建设和管理高校的综合职业生涯规划信息网络,推广、介绍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的服务,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良好的形象。2.2.2成立院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小组。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学办主任任副组长,校内职业生涯规则指导教师、校外职业人相配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小组。在学校总体的方针政策为蓝本的指导下,各院系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要结合本院系的学生特点、就业情况等因素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学业、择业、就业指导,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量体裁衣。2.2.3充分开展学生活动,建立立体阶梯式的活动链。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为例,大一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安排策划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起航月活动,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讲座,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大二、大三学生根据学生发展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和活动,大四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其中院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要每月进行分年级、分岗位、分行业的职业咨询,开展简历门诊活动,为学生修改简历,进行职业沙龙活动,以班会形式召开;同时举办高低年级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返校交流会、校外职业人进校园指导的校园开放日等等;利用竞赛形式举行职场知识竞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真实就业场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环境。通过以上的立体环绕的活动链条,不仅可以把理论付诸到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各种能力,例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还可以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课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规划中心的工作效率。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展开需要高校的全力推进,只有高校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给予全面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才能体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江.职业生涯发展[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2]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3]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长春出版社,2012.

[4]马小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33-135.

大学生职涯规划范文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规划与应变、适应与发展,在大学阶段努力发掘个人兴趣、培养技能、澄清自我价值,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以使未来在职场处于有利地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因此,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构建以体验带动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理念源于体验式学习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体验并分享看法,然后进行反思与感悟,再通过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当前,体验式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多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学生是主体。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知识,而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动的参与者,去主动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了教练、主持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设计、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辅导、评价小组成员的分享互动等。

2.强调互动。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个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体验式教学以情境、机会的创设或创造作为教学的基础,注重课堂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和沟通不同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3.具有实效性。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来看,分别是:“听讲”为5%、“阅读”为10%、“声音或图片”为20%、“示范或演示”为30%、“小组讨论”为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为75%、“马上应用”为90%,体验式学习成效由此可见。只有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们通过积极体验、反思观察,具体体验、抽象概括,他们的潜能、灵活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二、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实践体验法、游戏互动法、团体辅导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情景创设前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完成情况作出反馈和总结,并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正模拟情景。例如,在探索职业兴趣部分,可以创设兴趣岛的旅游度假活动,学生按照要求,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三个喜欢的岛屿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最终确定个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在职业生涯目标定位部分,通过情景剧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现十年后自己的职业角色,表演形式不限。学生在想象美好未来的同时,会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弥补差距的行动意识。在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倾听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二)案例分析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最为常见。这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到几个案例或前后相关的一系列案例,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做好准备,然后先小组后全班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案例讨论做出总结,指出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如在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故事类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在大学期间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决策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大学生生涯目标定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5W”法、SWOT分析法、生涯决策平衡单等职业决策方法,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经验分享法

经验分享是指个体把自身积累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与另一个体或群体共同享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经验分享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让叙事主体分享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感受、经历、心得,叙事主体既可以是在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身边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例如,在认知职业世界教学部分,可以邀请本校或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通过视频或现场进行经验分享,这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效果更好,也可以让班级、小组里的学生分享自己做兼职工作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促使学生今后积极主动探索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

(四)实践体验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力求实践,实践体验是学生确定职业规划、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换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践体验教学体现在多种形式中:要求学生通过短期实习、参观和见习、做义工、职场人物访谈来体验和认知职业,并撰写体验报告、访谈报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参加社团及社区活动,认知环境,锻炼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的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把学过的职业规划理论科学化、系统化。在实践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评定其成绩。

(五)游戏互动法

课堂游戏互动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或引入游戏方案,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通过完成“生涯量量看”撕纸等活动,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价值观市场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知自我。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进行反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六)团体辅导法

团体辅导强调体验过程与经验整合,是让学生以开放、接纳的态度共同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生涯知识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或讨论,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事实开始,认知和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把学习到的心得和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快乐的氛围和平台,使其在沟通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可以运用到探索自我、环境知识、职业目标和方向、学习做决策的技巧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聆听别人的反馈而对自我认知有更多清晰的了解。团队辅导需要教师做好团体建立前的成员筛选工作,以保证辅导成效,可以把教学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职业兴趣分为若干团体。为增强团体辅导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把团体辅导活动拓展到第二课堂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如通过开展“信任倒”活动让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开展“大圈套小圈”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讲授与体验环节相结合

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但传统的讲授环节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技巧、职业素养培养等内容,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如舒伯生涯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讲授目的是让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行动,使学生清楚为何要做、怎样去做。在体验教学后,教师深入浅出的总结点评能让学生深刻领悟理论。

(二)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获取更多课程活动资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要求条件等,不能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氛围而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气氛活跃,要求教师能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适时进行总结点评,驾驭好课堂。例如,在团体辅导中,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讨论。

(三)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重在学生实践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教学中,缩短“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转化时间。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个性有一定要求,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因教师风格特点不同而效果有别,亲和力较强、学生喜爱的教师课堂互动效果会更好。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需要选用适用的教学方法,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给职业生涯规划课带来了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提升个人综合教学能力,进一步探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 dYLw.net 提供毕业和会计学论文服务] 

[2]黄兰红,李玉雄,廖辉天.就业指导

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4.6:43.

[3]潘懋元,王韦廉主编[M].高等教育

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193.

[4]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