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亲情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亲情的诗句范文1
1、《大秦赋》剧情: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继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国朝堂陡然出现嫡庶之争。大富商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异人上位,长公子嬴傒恨别咸阳,政乱平定。秦国征伐六国,渐有一统天下之势,惟有与宿敌赵国之间的交战,败绩频仍,且将星凋零,民苦国累,秦赵结仇愈深。王子嬴政与母亲赵姬返回秦国之后,在仲父吕不韦的训教下,母后的呵护下,显现王者之尊。为了儿子的王位,赵姬与吕不韦联手,打压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派系势力。而嬴政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污秽内宫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国之念;嬴政利用吕不韦、宗室嬴傒,铁腕涤荡嫪毐之乱。动乱平息,嬴政再无情驱逐母后赵姬,贬相国吕不韦。至此,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
2、《大秦赋》是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四部,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该剧于2020年12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同步播出。
(来源:文章屋网 )
亲情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 对话分析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预设蕴涵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想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推论和判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摘 要: 语用学是语言学分支中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本文在“合作原则”、“会话含义”以及“话语预设和蕴涵”的理论基础上,对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王雪琴具有典型性的话语进行语用学分析。
关键词: 对话分析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预设蕴涵(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
一、合作原则分析
王雪琴:娘,你不要说了。(1)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2)至于排到第九第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前八位夫人受宠的话,也不会轮到我这个唱戏的。既然轮到了我,那恐怕前八位夫人也不过如此。
(1)违反合作原则。王大娘的意思是怕这桩婚事委屈了王雪琴,而王雪琴的会话含义是“对于嫁给司令这件事情,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只能去适应一切。”并未回答“司令八位夫人”的相关问题,即不愿意追究“司令的八位夫人”这件事。
(2)回答的话语和问句中出现的“第九个”、“八位夫人”具有间接相关性。
王雪琴的答句不仅安慰了王大娘,还在电视剧一开头就彰显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王雪琴:两百块?好大的口气,又买新鞋子,又买新衣裳的,你别忘了,以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1)我们是逃难到的上海,……(2)你爸爸老了,不及当年了,……再说了,(3)你们那,只有你们母女两个人,我们这儿可是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呢。
(1)(2)(3)是为拒绝依萍的要求而罗列的三条理由,符合合作原则。听话人可以根话语的字面意义以及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其真实含义。(1)我们陆家在东北虽然家大业大,但来上海是逃难的,不能过跟以前相同质量的生活。(2)你爸爸年纪大了,挣的也少了,匀不出钱给你家。(3)你家人少,用不了那么多钱。
陆如萍:妈,不要这么说嘛。书桓和依萍来了,实在好难得,大家正好聚一聚。
王雪琴:(1)真是难得极了,前几天书桓还一直往我家跑,现在大概都是去舞厅了吧。这舞厅当然热闹过我家,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红玫瑰、白玫瑰还多得很呢。
(1)说话者王雪琴的“真是难得极了”对上一说话者陆如萍的“实在好难得”进行了反应,符合合作原则。但却故意违反“质的准则”,故意曲解陆如萍话语中“难得”的意思。陆如萍的“难得”表示:书桓和依萍一起来自己家这件事发生的几率很小;而根据上下文语境意义,王雪琴的“难得”表示:书桓在连续去了大上海舞厅之后,竟然还会到自己家来,话语实际上是对书桓行为的一种讽刺。
二、会话含义理论分析
陆振华:你好大的胆子,不声不响的瞒着我做手脚,这几十万就让你给弄没了。我陆振华还没进棺材呢,你就等不及要败光我的财产。
王雪琴:老爷子,你可冤枉我了呀,我去跟会还不是为了我们一大家子吗?你虽然有钱,但我们也不能坐吃山空。这几十万亏了我不敢告诉你,是我的错,可是我向天发誓,我没有做过一丁点对不住你的事。
陆振华:你不要再说了,我陆振华真是瞎了眼才相信你这种女人!
王雪琴:老爷子,是我错了。但是,我王雪琴对陆家数十年如一日,(1)看来,我还不如这几十万块钱,我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1)王雪琴故意违反话语提供的相关性,即违反“相关准则”,故意转移话题。
在上述对话中,陆振华将话语的中心从“几十万”转到“你――王雪琴”身上,在接下来王雪琴的话语中,她陷入“相关准则”,句句都将对话中心指向自己,陆振华顺势重复对话中心,说出“……‘你这种女人’”,最后,王雪琴故意转移话题,将话题又转回“几十万块钱”。在只言片语中,就化解了矛盾。
又根据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用话语迫使听话人推导出:王雪琴在陆家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作为陆振华的配偶,她在家里的地位肯定比几十万块钱高。
三、预设和蕴涵分析
王雪琴:你们自己识相一点,不要撕破脸皮,不然,李副官,(1)你是知道我的。
(1)按照语法研究分析,“你是知道我的”属于“主谓宾”结构:
其中,“我的”是不完整的宾语,补全含义之后,蕴涵多层意义,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无论解释成哪种意思,都符合“语用预设”,表示李副官和王雪琴都清楚撕破脸皮之后,王雪琴个人的脾气、性格以及手段,通过话语,更加鲜明地反映出王雪琴的性格特点。
――陆如萍:妈,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朋友说话呢!
――王雪琴:怎么不可以?(1)我是你妈!
……
――王雪琴:生气事小,气坏了身子可就是大事了。不管怎么样,我打也挨了,骂也挨了。老爷子,您应该消气了吧。当年,我只是因为要保护豪,千错万错,(2)只因为我是豪他妈呀。
(1)和(2)虽然都属于“语言预设”,但又不属于单纯的“语用预设”。(1)中,陆如萍和王雪琴都认同“王雪琴是陆如萍妈妈”这一事实,但王雪琴认为,母亲有能力干涉自己孩子的一切,而陆如萍却不认同。所以话语中出现王雪琴对陆如萍反驳的现象。(2)中,陆振华和王雪琴都认同“王雪琴是陆豪妈妈”这一事实,但陆振华认为,王雪琴存在过失,她没有适时教育孩子;而王雪琴认为,自己没有过失,她的义务是保护自己的孩子,而非帮着外人教育自己的孩子。
四、综合运用
王雪琴:哎呦,我家的准女婿来了,如萍,赶快下楼,迎接你伟大的未婚夫。
何书桓:……你有什么气,都撒在我一个人身上,千万不要让如萍受委屈。
王雪琴:看来你还挺疼如萍的嘛,(1)如萍的委屈是我给她的,还是你给她的?今天还有脸到我家里来,(2)你以为我们家各个都好欺负的吗?
(1)说话人的“委屈”一词是对上一说话人何书桓的“委屈”作出了反应,符合“合作原则”。但出现在两处的“委屈”并不表示相同的含义:何书桓的意思是――王雪琴有什么情绪只管对他发泄,不要迁怒于如萍;而王雪琴的意思是――何书桓在订婚宴上的举动伤害了如萍,自己的情绪是由何书桓而来。因此,属于故意违反“相关准则”,曲解何书桓话语中“委屈”的意思,达到自己在话语上报复何书桓的目的。
(2)在电视剧的设置中,何书桓在和如萍的订婚典礼上出逃去追前女友依萍,因此,何书桓认为对不起陆如萍,而王雪琴也认为陆如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话语建立在交际双方具有共同语用前提的基础上,即共同的语用预设。
其次,根据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王雪琴的话语也迫使何书桓对她的话语进行推导,并得出:我们家的人不是好欺负的,你今天既然来了,就要给我一个说法,还如萍一个公道。
陆依萍:我不跟你斗嘴,我要去看爸爸。
……
陆依萍:你的警告我收到了,我现在可以去看爸爸了吧。
王雪琴:(1)你口口声声要去看爸爸?怎么回事,(2)你的大上海不要你了吗?你又没有钱了吗?又要回来拿钱了吗?
(1)在上述对话中,王雪琴的“看爸爸”实际上是对陆依萍话语的反应,遵守了合作原则,同时也遵守了“相关准则”。但王雪琴的话语通过问句表达了自己对陆依萍的举动感到疑惑的意思。
将(1)和(2)放到统一的语境中,可以引发听话者的推导,表现出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首先,从(1)中可以推导出,陆依萍在这之前不常甚至从未这样积极地找过爸爸;其次,从(2)中可推导出,大上海是陆依萍现在的经济来源,但在这之前,陆依萍是依靠爸爸生活的,在去大上海工作之后,陆依萍可能拒绝了爸爸提供的钱。
由上述例子可见,根据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在没有熟知整部剧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一段对话,也可以推断出一些情节上的蛛丝马迹。
王雪琴:傅文佩,你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1)你有本事抢男人,怎么没本事开门呐!……哼,你小子也在这儿啊,真是太好了,今天,我们一并算总账。
何书桓:雪姨,你要算账的话,找我一个人算,别找她们的麻烦。
王雪琴:你是逃不掉的,她们,也别想逃。……李副官,好久不见了,原来你也在这儿,真是物以类聚啊,(2)你们家可云十六岁就会勾引少爷,依萍会抢别人的未婚夫,文佩的段数最高,老得连头发都白了,照样。
……
陆依萍:……雪姨,我是看在如萍和豪的面子上才决心跟您和平相处的,你骂够了没有,骂够了就赶快离开我们家。
王雪琴:(3)这里是老爷子的小公馆,什么你们家。六年前,要不是我王雪琴手下留情,你们这些人,早就被老爷子赶回东北去了。你们还配有家吗?
(1)根据电视剧中语境意义,这句话的含义具有双关性,既指依萍大闹如萍订婚典礼,成功“抢走”何书桓;又指傅文佩脾气、修养好,致使陆振华晚年想要搬离王雪琴,和傅文佩一起住。可见,语境在会话含义中的“不可分离性”。
(2)这是一段站在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看法的会话,如果从王雪琴的角度看,话语严格遵守“质量准则”,向在场的听话者陈述事实,来达到羞辱他们的目的。若站在王雪琴的对立面,可以说,这段话语违反了会话含义的“质量准则”,曲解事实,恶意诽谤听话者。其次,从层层递进的话语结构,可以见得王雪琴说话功夫的厉害之处。
(3)话语中的“你们家”是对陆依萍话语的反应,符合“合作原则”。然而王雪琴的话语实际上是对上一说话者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故意违反“质量原则”,曲解他人的话语,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话语还运用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王雪琴陈述自己的六年前的举动,实际上是想让听话者主动推导出:房子的所有权属于陆振华;虽然名义上陆振华拥有这套房产,但房子的管理权是属于王雪琴的。由此,来进一步对听话者施压,达到自己高人一等的目的。
五、总结
经过分析及数量统计,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王雪琴的话语中,运用最频繁的是“质量准则”、“相关准则”、会话含x的可推导性以及语言的预设和蕴涵。其中:
质量准则:运用真实的或与真实不符的话语,来产生会话含义,表明说话人自身的立场、情感倾向。
相关准则:重复上一说话人话语中的关键词,对上一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反应。从而在陈述反应话语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特殊的说话技巧。
会话含义的可推导性:说话者常常“话里有话”,通过一定的会话技巧,间接地讽刺、挖苦听话人,甚至可以推论出其他有关情节。
语言的预设和蕴涵:从交际双方所共同具备的记忆出发,结合“合作准则”以及“会话含义的特征”,来达到说话人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语言、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途径。语言的冗长乏味、缺少技巧,往往使得人物也缺乏特色,沦为平平之辈,被读者、观众忽视。而技巧性强、具有趣味性的人物语言,就能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就是作者对于语用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适当的将理论呈现在实际的作品中,可以提高可读性、增强可看性。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亲情的诗句范文3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亲情的诗句范文4
点点星光撒落羊肠小道,我站在小巷尽头,聆听静之美妙,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
我已从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背井离乡,四海为家的游子了。时过境迁,周围熟悉的事物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蹉跎,俨然变得冷峻而陌生,像一块黛色大石,牢牢的堵在我的心口,让我喘不过气。王湾的诗句最能诠释我此刻的心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没错,此时此刻,那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之情正充斥着我的心扉。好像年亲爱的父母亲!忘不了他们给予我那含蓄而热烈的爱;忘不了他们对我的那谆厚而深刻的教导,忘不了他们一切的一切。那曾经熟悉而烦闷的唠叨和责怪,如今看来是多么的陌生和珍贵!每当看到同学们可以在漫长的晚自习后挽着等候他们已久的父母的臂膀,谈笑风生地踏着月光回家,不觉鼻子一酸,顿时泪眼模糊.
我回眸曾经的亲情!
我渴望久别的亲情!
我感谢可贵的亲情!
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楚,才能诞下她注定要倾注一生心血的儿女啊!若没有母亲,我们怎能获得这如此珍贵的机会来到世上,用自己独有的个性和感觉去感知这未知的大千世界?若没有父母亲重如山,深似海的养育之恩,我们又怎能拥有今天的一切?或许并不是锦衣玉食,但起码可以衣食无忧。难道面对父母所给予我们的如此可贵的亲情,我们不该发自肺腑的感谢?
我们应该学会感谢亲情。
学会了感谢亲情,我们就学会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学会了感谢亲情,我们就能让彼此都感受到“人间处处有温情”;学会了感谢亲情,我们就能让亲情之花绽放在世间的每个角落!
亲情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莎士比亚 诗 词汇 艺术
[中图分类号]IO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24-02
研究英国文学不可不论及莎士比亚,因为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是文学艺术的顶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华与宝库。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喜爱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他诗歌的美句、戏剧的悲戚与欢喜,并从中感悟到无尽的乐趣与哲理。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无论是戏剧还是诗歌,都是一门科学,自成体系。他的每一部精品佳作,几乎都具有无所不包的深刻内容,震撼着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Ben Jonson)说: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是一座不需要陵墓的纪念碑。他不属于一个世纪,而属于所有时代。(He was not of an age,but for all time)。数百年来,人类精神文明史证明,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的伟大之处世人皆知,人们大凡从四个层面来探讨:主题、剧情、人物及语言。其悲、喜剧总是在探讨人性,人性的阴暗面与光明面。然而,他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犹如一位阅尽人间冷暖的沧桑老人,在或是优美或是哀怨的诗句中道尽人性的冷暖亲情、野心与邪恶、友谊与爱情。我们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些诗句,美律中总是给人留有一丝伤感,让人回味、使人感叹。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诗坛上绽放的一束绚丽花朵。这些诗句不但包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也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本文选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18首”来赏析莎翁是如何在优美的诗句中运用悲剧艺术渲染作品,使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得以完美结合的。本诗是莎士比亚的代表性诗作之一。莎学专家爱德华•故勃勒( Edward Hubler) 认为,莎士比亚的第18首十四行诗主要讴歌三个方面:1.诗歌的威力;2.爱友的美色;3.爱友的天性。国内学者认为,此诗情调优美又有足够的思想深度,其主题是表达“惟有文学可以和时间抗衡,文学即是人所创造的业绩,因此这又是宣告人的伟大与不朽,其寓意大胆地表达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新思想”。由于此诗精湛的艺术技巧历来为世人称道,几乎各家选本必加选注,对其的评论也比比皆是。人们从诗的深刻含义作分析的居多,而对其诗句词语的选择注意的很少。众多消极意义浓重词语的使用,有力地烘托了全文的感染力,令人感觉凄美,回味无穷。诗中写道: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 ‘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落五月的娇花嫩瓣,
夏季出租的日期又未免太短;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金光闪耀的圣颜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啊,总会失去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绝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丧失你美的形象;
死神夸口你在他的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句中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这里,诗人企图用诗歌来使他所爱的人“无与伦比”的美貌永生。用于比喻所爱之人的美丽时,诗人选用了“夏日”“花”“天的巨眼”(太阳)等柔美的事物。但论及它们的美的同时,却使用了“rough winds”“shake”“too short”“dimmed”“decline”“untrimmmed”“fade”“death”等一连串令人感伤的词句,使读者眼前立刻浮现出娇嫩的五月之花蕊被“无情的狂风”摧残,无助地在空中摇摆跌落的哀怨。还有那温暖的夏季,也会转瞬即逝,留给人无尽的遗憾。就连太阳也会时而过于灼热使人难耐,时而过于阴暗,使人方向难辨。接着,便是死亡阴影的步步逼近。这一系列凄凉的画面,有效地衬托出在诗人的诗句里,爱人之美将在诗句里永存这一主题。使人心灵震颤的悲戚词句的使用,生动地描写了大自然的无情与冷漠,人生之短暂与凄凉,美丽事物的逐渐凋残及死亡的无法逃避。这些生动的描述,都赋予了诗歌凄美的悲剧艺术效果,同时表达了诗人无力抗拒时间的流逝,只能使他所爱的人之美丽在诗的表现中克服时间得以永生的强烈情感。
“rough”一词的含义是“汹涌的”“狂暴的”“剧烈的”,用以形容事物的粗狂与性烈。此处,诗人用来形容夏季里吹落花蕾的风,着实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更深层面上,也寓意着社会之复杂与险恶,人生道路之崎岖与不测,消极意味浓重;而“shake”一词就更加剧烈,本意为上下剧烈的“摇撼”“摇动”“抖动”“抖颤”。五月里,美丽初开的花蕊被狂风吹得在空中剧烈抖动,犹如一个无助的少女,任凭命运的摆布而无力抗争,消极色彩鲜明;诗人此处使用“too short”,意指夏季时间的有限,但其中却包含着对生命之短暂的感叹,对一切美好事物都会在一定时间内消失的感悟,很是哀伤;“dim”一词的原意是“暗淡”“无光泽”,此处诗人用来指太阳的光辉也会被遮暗,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体现得明确而具体。再也没有“死亡”给人带来的悲伤更加强烈了。诗的结尾处,诗人用了“decline”“untrimmed”“fade”等词,意为“衰退”“摧残”“失去光彩”等,衬托死亡的一步步逼近和不可逃避,消极情节凄凉。在使用了上述大量消极词汇后,谈及他的爱友的美丽和他诗歌的不朽时,诗歌的意境立刻转为积极向上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眼前一亮。莎士比亚试图通过所有这些伤感色彩鲜明的词句的使用,说明世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都抵不住自然的摧残和时间的考验而慢慢褪去并消失,只有爱人的美丽被写进诗里,才可使其美丽永留人间。“只要人类能呼吸,眼睛看得见,我的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诗歌到结尾处进入了最高层次的寓意:真正伟大而永恒的是诗人的不朽诗作,由此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人文主义思想。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读者而言,由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距今久远,产生传统艺术文化的隔膜是必然的。但大多莎翁的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比较起来,要通俗易懂得多。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诸如此文类的评述,让更多的读者熟悉莎士比亚,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当然,把莎士比亚的语言从它天然的土壤和野生的充满诗意的花园里移植过来,无论怎样总要损伤不少它固有的美,但这在所难免。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评论和赏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大家的想象力,提高大家的品质,使更多的人抛弃一切自私的、惟利是图的观念,保留和珍惜一切高贵的、美好的思想和品质,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英)波西,比西,雪莱等(著),徐翰林(编译).最美的诗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亲情的诗句范文6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两座巍峨壮观又很难逾越的高峰。在这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之中,渗透了悠久而美丽的禅宗文化。“禅味”浓郁的诗歌以独特的禅悟体验,展示了水月相忘、空明澄澈、珠光交映、脱落身心的高妙境界,让古典诗歌透出“佛光点点,美妙绝伦”的无穷魅力。
空山古木:演绎佛光普照的袅袅弦歌
唐代“诗佛”王维以写山水诗见长,体物精细,状物传神。他的诗中佛道无限,禅意盎然,诗禅融为一体:清新淡泊,闲适自然,玄妙空灵,超凡脱俗。他诗歌中的山水趣与禅趣是构成其恒久艺术魅力的两维,其山水诗中有中国传统士人观照山川的情思感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佛光点点”的艺术天地,演绎着佛光普照的袅袅弦歌。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已无意于人世尘俗,只在山光鸟鸣中和悦身心,礼佛参禅。念佛净心、坐禅摄心,以使身心调适、心自安静,亦有持修渐进之意,最终能破除执着和纠结。尤其是在《秋夜独坐》中云:“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无生”出自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寂灭”与“涅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学“无生”具体即表现为坐禅、静坐澄心,如入寂灭之地,而生光明智慧,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
我们在欣赏王维的诗歌时,一定不会忘记《终南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兴之所驱,诗人独览山川精华,乐事心中自知,不消与人说。行尽水流竭尽之处,坐看白云升起,陶然忘机,物我皆忘。“水穷”、“云起”皆自然之景,无心而发,而诗人“行”、“坐”亦是率性而为,不为物役,云水与人就圆融地契合在一起,任运而自然。而生命之意趣便在这不经意间流露而出,万物皆是平淡而宁和的,一如诗人之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禅悦……演绎着佛光普照的袅袅弦歌!
鸿毛飞絮:涤荡世俗利禄的汩汩清泉
大家深知:人的情感牵制不光是亲情的影响,还有世俗间的名声利禄、寿夭穷通等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修习者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勇者,还是“以一种大的家国胸襟超脱个人功名利禄的缠绕”的智者,或是“以一种更大的目标、胸怀超脱世俗并能找到自己之所乐”的圣者,都无法回避世俗利禄的羁绊。
白居易作为颇有影响的诗人,他多情,又深情,心多牵制,人情友情亲情的干扰是他常被羁绊的原因,禅定坐忘就是他回复心灵宁和的唯一途径。他曾有一首诗写的是海浪与沙滩,但用来描述人们整天奔逸放荡的心境却极为合适:“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乐府·浪淘沙》)白居易时时在坐禅中寻求这种搅扰的平复:学习头陀禅法,打坐修习,静默观心。他在《五古·夜雨》中写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一个人在风雨飘摇的秋夜,愁肠百结思乡思友,此心何以安定?只有修习禅定,牵心才能有所系缚……他的许多诗句都以清丽如画的图景,作为禅者悟道的契机:秋风、玉露、碧水、青山、吟蛩、鸣蝉、翠峰、金柳、樵唱、渔歌……清丽如诗的景色,即是启人心智的菩提大道,使诗歌增添了汩汩清泉,增添了涤荡世俗利禄的风致。
秋风玉露:诠释内心超然的最好脚本
中华文化传统的观物方式: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禅宗的“观物”方式,则是迥异于这两者的禅定直觉,以“秋风玉露”保持心灵的空灵自由,保证自己情绪的淡然超脱。
我们知道,人们在世俗尘劳之中终日奔波没有了期,心的放逸驰骋也没有终点,终须寻一个归处,如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居易在参访之中得到诸师指点,在自己的行禅坐忘之间寻到一个真正的出处及心灵的归处:“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诸如此类,都是为诠释内心超然找到一个脚本——存在而超越,充实而空灵,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